沈迦: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龙种 却收获了跳蚤

2013年05月02日 12:01

来源:凤凰网文化

分享到:更多

707人参与0条主评论41条评论0条总评论

背景资料: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作者介绍:

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曾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现居加拿大。出版有《文化人换笔》、《温州话》、《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多本专著。近年致力于温州基督教史及苏慧廉研究,历经数年,走访太原、北京、香港、澳门、牛津、剑桥及英伦半岛等苏慧廉生活过的城市,重返历史现场、寻找历史后人。遍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台北胡适纪念馆等,在世界各地打捞被中国有意无意遗忘的历史。

对话人:于一爽

中国的历史观必然要屏蔽那些传教士们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会关注到苏慧廉?

沈迦:就讲讲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吧。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所以很小很小的时候便随着祖母去教堂,礼拜天去教堂在我们家是一个很日常的事件.祖母去的教堂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苏慧廉建造的温州城西教堂,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故事。教堂很宏伟,有六根黑色的特别大的柱子,前段时间回温州,这本书做首发式,陪出版社的编辑去了这座教堂。他们说,柱子不大啊!确实,不过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这柱子很大了。听老一辈的人讲,这六根大柱子是从英国运过来的,我那时候就琢磨这个问题,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这六根柱子怎么能运得过来呢,到底是哪些人,那些外国人把这个事干上了。所以小小的心里其实就埋下了这一点点想法,当然只是一点点想法,算小小的种子吧,一直到了2000年,我在家乡的《温州日报》做副刊编辑,那时候正逢新千年,时兴“千年回首”,要做专版,需要一些老照片来表达温州这座小城过往一千年的岁月。因为在媒体工作,就知道温州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有两本以前在温州传教的外国人夫妇的回忆录,上面有老照片。凭借着所谓媒体的特权就到善本书库把这两本书找出来了。其实在那天,我才知道这个外国传教士的英文名字叫什么。这两本回忆录是英文的,我们不可能一瞬间拿起来就看得懂了,但就是在那天,开始把童年的那点记忆连接起来了。当然后来真正开始动笔,决定做这事,是全家移居加拿大之后,生活方式变了。也可以静下心来了。

凤凰网文化:因为您常年在温哥华所以有一些渠道获取一些资料。

沈迦:寻找资料最大的便利条件是这几年生活在海外,相对找海外的资料容易些。我住在温哥华,家就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也就是UBC大学附近。这是所全球排名前五十的大学,也是北美西岸前三名的学校,图书馆很多,资料可用宏富形容。加拿大又曾是英联邦成员,英国资料颇完备。这所家门口的大学给了我很多的便利。

在国内,哪怕是在上海、北京,找西文的资料其实很难,比如上海图书馆,我出国前,现在回国内,都住在上海,这个图书馆也很熟悉,连同现也归属该馆的徐家汇藏书楼,已开放的西文材料并不多。

凤凰网文化:这种忽视对中国近代史来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沈迦:我觉得对中国的这段近代史而言,在国内找不到他的资料是一种必然。必然的原因,一是我们的主流史观本身要屏蔽这些传教士。它主观上是屏蔽这个话题,好像这些人没来过,或者来过,但干的多是为侵略军探情报、做翻译,欺压中国百姓等坏事。反正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第二个原因,中国的近代史,一直到今天的当代史,是一段多么动荡的历史,战争、暴乱、起义、革命,还包括旧城改造、拆迁、农民进城、移民,经过这么多的“运动”,有的东西也变没有了。举个例子,苏慧廉用温州方言翻译的《圣经新约》1902年在温州出版了,要知道是在温州出版,而不是英国。这本圣经在那个年代,是温州教徒的必备之物。数量应不少。但我过往这六年,遍寻各地,竟然在国内,包括公藏与私藏,一本也没有找到。后来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我还专程去了一趟,去看这本“世界孤本”。这本其实是大英圣书公会的存档本。

如此双重的摧毁下,历史记录已是片纸无存。其实,今天存在西方某图书馆、档案馆的这些材料,原本我们这边也是有保存的。我在开始做苏慧廉的时候,能够整理起来的关于这个人的简介估计只有300个字,并且这300个字里充满了以讹传讹。到今天我把它还原成这本书,我没点,他们说这本书有三十八九万字。

我们在在意、无意两种力量的夹击下,把这个人遗忘掉的,对中国近代史而言,有意无意遗忘掉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凤凰网文化:他最吸引您的价值在哪儿?

沈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苏慧廉,你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传教士,也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知名的教育家,也可以讲他是当时整个欧洲很重要的汉学家。我觉得这三个名词可以概括他--传教士、教育家、汉学家,甚至还是个社会活动家。

123 ...78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苏慧廉温州传教士

分享到:更多

707人参与0条主评论41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转发

相关新闻:

·“廉戏”上阵 “廉花”盛开

·【逝者】威廉·莫格里奇

·【逝者】安迪·威廉姆斯

·威廉王子赞郎朗每个手指都值一千万

·通俗清新铁崖体 矫杰横发廉夫书 读杨维桢的《行书诗?元夕与妇饮》

2013年05月02日 12:01

来源:凤凰网文化

分享到:更多

707人参与0条主评论41条评论0条总评论

背景资料: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作者介绍:

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曾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现居加拿大。出版有《文化人换笔》、《温州话》、《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多本专著。近年致力于温州基督教史及苏慧廉研究,历经数年,走访太原、北京、香港、澳门、牛津、剑桥及英伦半岛等苏慧廉生活过的城市,重返历史现场、寻找历史后人。遍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台北胡适纪念馆等,在世界各地打捞被中国有意无意遗忘的历史。

对话人:于一爽

中国的历史观必然要屏蔽那些传教士们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会关注到苏慧廉?

沈迦:就讲讲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吧。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所以很小很小的时候便随着祖母去教堂,礼拜天去教堂在我们家是一个很日常的事件.祖母去的教堂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苏慧廉建造的温州城西教堂,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故事。教堂很宏伟,有六根黑色的特别大的柱子,前段时间回温州,这本书做首发式,陪出版社的编辑去了这座教堂。他们说,柱子不大啊!确实,不过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这柱子很大了。听老一辈的人讲,这六根大柱子是从英国运过来的,我那时候就琢磨这个问题,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这六根柱子怎么能运得过来呢,到底是哪些人,那些外国人把这个事干上了。所以小小的心里其实就埋下了这一点点想法,当然只是一点点想法,算小小的种子吧,一直到了2000年,我在家乡的《温州日报》做副刊编辑,那时候正逢新千年,时兴“千年回首”,要做专版,需要一些老照片来表达温州这座小城过往一千年的岁月。因为在媒体工作,就知道温州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有两本以前在温州传教的外国人夫妇的回忆录,上面有老照片。凭借着所谓媒体的特权就到善本书库把这两本书找出来了。其实在那天,我才知道这个外国传教士的英文名字叫什么。这两本回忆录是英文的,我们不可能一瞬间拿起来就看得懂了,但就是在那天,开始把童年的那点记忆连接起来了。当然后来真正开始动笔,决定做这事,是全家移居加拿大之后,生活方式变了。也可以静下心来了。

凤凰网文化:因为您常年在温哥华所以有一些渠道获取一些资料。

沈迦:寻找资料最大的便利条件是这几年生活在海外,相对找海外的资料容易些。我住在温哥华,家就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也就是UBC大学附近。这是所全球排名前五十的大学,也是北美西岸前三名的学校,图书馆很多,资料可用宏富形容。加拿大又曾是英联邦成员,英国资料颇完备。这所家门口的大学给了我很多的便利。

在国内,哪怕是在上海、北京,找西文的资料其实很难,比如上海图书馆,我出国前,现在回国内,都住在上海,这个图书馆也很熟悉,连同现也归属该馆的徐家汇藏书楼,已开放的西文材料并不多。

凤凰网文化:这种忽视对中国近代史来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沈迦:我觉得对中国的这段近代史而言,在国内找不到他的资料是一种必然。必然的原因,一是我们的主流史观本身要屏蔽这些传教士。它主观上是屏蔽这个话题,好像这些人没来过,或者来过,但干的多是为侵略军探情报、做翻译,欺压中国百姓等坏事。反正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第二个原因,中国的近代史,一直到今天的当代史,是一段多么动荡的历史,战争、暴乱、起义、革命,还包括旧城改造、拆迁、农民进城、移民,经过这么多的“运动”,有的东西也变没有了。举个例子,苏慧廉用温州方言翻译的《圣经新约》1902年在温州出版了,要知道是在温州出版,而不是英国。这本圣经在那个年代,是温州教徒的必备之物。数量应不少。但我过往这六年,遍寻各地,竟然在国内,包括公藏与私藏,一本也没有找到。后来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我还专程去了一趟,去看这本“世界孤本”。这本其实是大英圣书公会的存档本。

如此双重的摧毁下,历史记录已是片纸无存。其实,今天存在西方某图书馆、档案馆的这些材料,原本我们这边也是有保存的。我在开始做苏慧廉的时候,能够整理起来的关于这个人的简介估计只有300个字,并且这300个字里充满了以讹传讹。到今天我把它还原成这本书,我没点,他们说这本书有三十八九万字。

我们在在意、无意两种力量的夹击下,把这个人遗忘掉的,对中国近代史而言,有意无意遗忘掉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凤凰网文化:他最吸引您的价值在哪儿?

沈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苏慧廉,你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传教士,也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知名的教育家,也可以讲他是当时整个欧洲很重要的汉学家。我觉得这三个名词可以概括他--传教士、教育家、汉学家,甚至还是个社会活动家。

123 ...78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苏慧廉温州传教士

分享到:更多

707人参与0条主评论41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转发

相关新闻:

·“廉戏”上阵 “廉花”盛开

·【逝者】威廉·莫格里奇

·【逝者】安迪·威廉姆斯

·威廉王子赞郎朗每个手指都值一千万

·通俗清新铁崖体 矫杰横发廉夫书 读杨维桢的《行书诗?元夕与妇饮》


相关内容

  •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 作者|牛弹琴 [一] 这个世界,南辕北辙的事情,总多得让人惊掉下巴. 小布什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想来最大的雄心,也不过是拔掉萨达姆这个眼中钉.刚进去摧枯拉朽很喜滋滋,但随后发觉掉入了一个大泥潭,连带的数千美国大兵成了陪葬品.中国人的中国梦正在实现过程中,这些美国人的美国梦却没有了,真是"可怜 ...

  •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无法成人的中国人 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立业的焦虑笼罩每一个人. 无法成人--一个中国人的成长链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一个中国人的成长链,从出生到求学.从升学到毕业.从成家到立业的过程,发生了变异. 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54.7%的父 ...

  • 太原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
  • 太原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 太原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阜阳城郊李卫全 太原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 任海林 试题再现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 ...

  • 大学生经典幽默语录
  • 1、你酷,你酷在那儿埃穿个黑衣服、牛仔裤就叫酷? 拿破仑那个渺小的侄儿起十万军队对普鲁士宣战,威廉惊慌失措,问俾斯麦怎么办。俾斯麦转向毛奇,毛奇说:陛下,这一仗迟早要来,打得越早越好,打得越大越好。 (引自《一个大国的诞生》) (xx-x):小伙子,知道什么叫酷了吗?(版本一) :什么叫酷,这就叫酷 ...

  •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读<莫将龙种变跳蚤>后 国俊同志: 感谢你和兆丰同志的关怀,寄来<莫将龙种变跳蚤>一文,说是征求意见稿,嘱我提出意见.认真拜读之后,我认为他的重要性无 ...

  • 为家乡设计一条标语
  • 为家乡设计一条标语标语,言简意赅的口号.标语不仅记载了一段历史,也彰显一种文化.标语,折射着时代精神,记录着时代的脚印.家乡的标语耐人寻味,布满了道路旁.围墙.栏杆.水塔和街头巷尾.标语有油漆涮的,有石灰水和毛笔写的,有纸的.木牌的.铁牌的.气球悬挂的......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了一道耀眼的符号.管 ...

  • 商场促销活动策划注意事项
  • 1.要对商场业主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商场的主要组成要素就是各品牌各产品的业主,作为商品的主要经营者.促销活动一线管理者,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态度和了解至关重要.再好的方案, 如果不能获得业主的赞同和协同实施,都不可能转化成功.这一点一定要放在开头来写,因为很多商场物业与业务之间都存在各种矛盾,包括业主与 ...

  • 我看革命与改良
  • 吴伟:我看"革命"与"改良" 发布时间:2011-12-28 22:57 作者:吴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2258次 近来,革命与改良的讨论骤起,这是好事,说明许多人都看到了危机,对如何走出危机开始进行探讨.在这个讨论中,有人提出,应该廓清革命与改良的概 ...

  • [法律读品第605弹 | 黄鸣鹤:未有法治国之前]
  • [公告]即日起至9月6日12:00,分享此文章并发表评论至朋友圈,并截图回复到本公众号,便有机会获赠黄鸣鹤法官著<法治的罗马城>一本,活动每周进行一期,每期十个名额,至送完为止.活动所赠书籍.邮资均系黄鸣鹤法官自费,小编在此致谢.[编注]'多年来,我不停地说,不停地写,在十字街头呐喊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