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孝钦显皇后

【简介】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原镶蓝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后抬镶黄旗满洲。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徵之女,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于咸丰二年选秀女时指定为兰贵人,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后改成懿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晋懿嫔,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协办大学士贾桢为正使,礼部左侍郎肃顺为副使,册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生皇长子载淳,即后日之穆宗,三月二十四日诏晋懿妃,十二月初一日,以大学士彭蕴章为正使,礼部尚书瑞麟为副使,册封为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二日诏晋懿贵妃,十二月十三日,以大学士裕诚为正使,内阁学士黄宗汉为副使,册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穆宗继位,同月十八日,尊为皇太后。九月初一日,拟定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尊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一年,因穆宗大婚拟加徽号,十月初八日加上端佑二字。同治十二年,因穆宗亲政拟加徽号,二月初九日加上康颐二字。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暂览朝政。德宗继位后,再次垂帘听证。光绪二年因德宗承统并四旬慈庆拟加徽号,七月初三日加上昭豫庄诚四字。光绪十五年因德宗亲政拟加徽号,二月十六日加上寿恭二字。又因德宗大婚拟加徽号,三月十五日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再次训政。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与德宗西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回銮。光绪二十八年因孝钦显皇后六旬万寿拟加徽号,八月十五日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宣统帝继位,尊为太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崩。年七十四岁。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恭上尊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十月初四日,奉安普陀峪定东陵,同月初九日,升祔太庙奉先殿。

  (图为孝钦显皇后朝服像)

【入宫背景】

孝钦显皇后是在咸丰二年的选秀,也就是文宗继位后第一次选秀中被选入宫廷成为主位的。在咸丰二年的时候,文宗后宫几乎为空,其上又没有什么可以做出绝对性影响的宫廷长辈,故而咸丰二年的选秀背景相对简单,即是普通的选秀角逐而已。

【家族背景】

一般文献均写孝钦显皇后出身叶赫那拉氏,故而很多人认为其家族出自金台石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所谓叶赫国主家族。更有一些招摇撞骗的人,写文章说孝钦显皇后是纳兰性德的后裔等等。而实际上,孝钦显皇后虽然出身叶赫那拉氏,但是她家这支叶赫那拉氏和叶赫国主的叶赫那拉氏并没有血缘关系。

  (图为孝钦显皇后家族大系)

孝钦显皇后家族的入旗始祖叫喀山,根据旗档记载,喀山家族世居苏完,因苏完地处叶赫国境内,故而也称世居叶赫,这就是为什么其姓氏写作叶赫那拉氏的缘故。

喀山入旗后,封骑都尉,从征辽东、毛文龙,均立有战功,封为三等男,又曾经授命“抚育公主”加封二等子,谥曰敏壮,其后代世袭一等男爵和两个世管佐领。到了喀山的玄孙喀英阿那代,喀英阿承袭了一等男爵,并任佐领。其生有二子,长子叫扎郎阿,后来承袭了喀英阿的一等男爵和佐领职位,次子叫吉朗阿,作为世家子弟出仕,仕至户部员外郎。这位吉郎阿便是孝钦显皇后的曾祖父。

吉郎阿字霭堂,任刑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卒于嘉庆二十年前后。吉郎阿娶妻宗室氏,乾隆四十五年生子景瑞,任刑部郎中,卒于咸丰六年之后。景瑞娶妻瓜尔佳氏,生有二子,其中第一子名惠徵,任安徽宁池广太道道员,这位惠徵便是孝钦显皇后的父亲。

另外有台湾的资料认为景瑞有三子,即在惠徵和惠春之前还有一子名惠澂。据其资料记载,惠澂原聘庄王府的宗室黑龙江将军果齐斯欢之女为妻,未成婚而惠澂早卒。不过这份资料目前和旗档以及《玉牒》无法对应,但是根据清宫档案,惠徵的确被称为“惠二太爷”,所以目前这条资料存疑。

由此可见,孝钦显皇后出身一个军功世家,但是只是军功世家的支流。由于离开大宗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家族依然保持着中级官僚的身份,而且婚姻关系尚且能保留在官僚家庭之中。这样看来,孝钦显皇后的身世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跟一等世家相抗衡,却也不是普通官僚人家能比的。

需要注意的是,道光二十三年时,户部银库亏空案发,导致宣宗对国库进行总盘查,并对嘉庆五年以来的户部官员进行追赔。当时已故的吉郎阿曾经做过户部银库司员,朝廷要求其缴纳二万一千六百两,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景瑞身上。而景瑞认为这个追缴会不了了之,故而没有全力支付,导致道光二十七年时景瑞被下狱,惠徵则在外任上紧急搜罗钱财以尽快还款,最终在道光二十九年,景瑞被放出。这算是孝钦显皇后本家遭遇的劫难之一。

顺便一提,喀山后裔原本的大宗是扎郎阿一支,其后裔一直承袭一等男和世管佐领,而且孝钦显皇后一支在显赫之后,依然跟他们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比如晚清宫廷中陪伴孝钦显皇后的清客中有一位“元大奶奶”,据说她是孝钦显皇后的侄媳妇,由孝钦显皇后做媒嫁给本家侄子,结果青年守寡,所以经常入宫陪伴。这位“元大奶奶”的正字其实写作“垣大奶奶”,其夫君名叫“德垣”,这位德垣便是扎郎阿的直系后代,可惜尚未来得及承袭一等男和佐领,便早逝了。从孝钦显皇后会给自己家“大宗”后代指婚,并且还经常召入宫中来看,孝钦显皇后一支和其本家大宗关系是相当不错的。

  (图为垣大奶奶,即德垣嫡妻)

【家庭情况】

惠徵是嘉庆十年生人,卒于咸丰三年。娶妻镶黄旗满洲富察氏,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生年不详,卒于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惠徵一共生有三子四女,其中孝钦显皇后为第二女,是嫡妻富察氏所出。

惠徵的三位儿子依次为照祥、桂祥、佛佑。照祥生年不明,卒于光绪七年。桂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卒于民国二年。佛佑生于咸丰初年,卒于光绪二十年。这兄弟三位应该都比孝钦显皇后年纪小。

惠徵的四位女儿,根据《宫中档差务杂录》中孝钦显皇后给其本家祖先祭祀时所写的文辞“孝次女”来看,孝钦显皇后是惠徵的第二女,但是其长姊很可能是夭折了。至于两位妹妹,一位生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在咸丰五年参加选秀被指婚给醇贤亲王奕譞为嫡福晋,并在咸丰十年成婚,最终卒于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九日,这位就是后来德宗的生母。另外还有一位生年不详,嫁给了庆王府庆密亲王奕劻的本生弟奕勋。奕勋生于道光十九年,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时间很接近,所以我们目前不能确定孝钦显皇后两位妹妹的排行。

  (图为孝钦显皇后的妹妹醇王福晋)

在两宫垂帘时期,孝钦显皇后除了按照惯例给自己家族封了承恩公之外,并没有给娘家太多关照,同样,孝贞显皇后对于自己的娘家也没有太多关照。这很可能是两宫太后互相制衡的后果。而且,根据后世的说法,孝钦显皇后娘家的人似乎也的确能力堪忧。如照祥是孝钦显皇后娘家的长子,却早在同治元年七月初三日,就被上谕批评“素本懒惰”,照祥之独子德善,作为娘家的长孙,也在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被批评“读书懒惰”,“著开去散秩大臣差使,责令在家读书、学习骑射。”综合来看,孝钦显皇后的本家后裔,基本都是处于都统、副都统、侍卫等旗内闲职。故而有人评价孝钦显皇后说,孝钦显皇后虽然把持朝政,但是并未多给予娘家权势,这一点还是比较公允的。

但是另一方面,孝钦显皇后却积极的将本家女性后裔嫁给皇族内的重要支脉。照祥的独女、桂祥的三个女儿、佛佑的独女,乃至于自己叔叔惠春的女儿,都被孝钦显皇后指婚给了高等皇族作为嫡妻,其中主要是指婚给了近派宗支,并且还将自己的大侄女指婚给了德宗,也就是知名的孝定景皇后。这种行为实际上即是希望之后的皇帝尽可能的从其本家女性所出的后裔中遴选,就算与皇位无缘,也可以保证这些后裔的荣华富贵,显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私心。

  (图为孝钦显皇后家族与宫廷联姻图)

【选秀经历】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孝钦显皇后是在咸丰朝第一次选秀——即咸丰二年的选秀中被指定为兰贵人而入宫的。同一年选秀中选中的后宫一共有四位,除去孝钦显皇后之外的四位依次为贞嫔(即后来的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丽贵人(即后来的庄敬皇贵妃他塔喇氏)和英贵人(即后来的英嫔伊尔根觉罗氏)。这四位被分为两批入宫,第一批是在四月二十七日,贞嫔、英贵人二位入宫,第二批是在五月初九日,孝钦显皇后与丽贵人二位入宫。

由于目前档案的问题,我们尚不清楚孝钦显皇后在选秀中有什么遭遇。不过从结果来看,除了孝贞显皇后似乎是作为预备皇后而给予了嫔位之外,孝钦显皇后和其余几位则均是封为贵人,相对“平等”一些。这也是因为当时宫廷内并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大长辈,所以选秀的背景不会过于复杂。

【封号释义】

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的记载,孝钦显皇后的谥号“钦”字的满文为“kobton”,这是个专门为了配合汉语而使用的专有词汇,其词意源于“kobtolombi”,意为“恭敬”、“恭谨”。不过从《翁同龢日记》等记载来看,这个谥号本身是给孝贞显皇后准备的,大概是因为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均垂帘听政,有“钦命听政”的含义。

至于本来的封号,孝钦显皇后的封号为“懿”,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其满文为“fujurungga”,意为“端庄”、“文雅”、“有风采”,体现了文宗视角内孝钦显皇后的性格。按照清代中后期的习惯,似乎有可能用此字来给孝钦显皇后用为谥号,但是因有孝懿仁皇后之例,故而未行。

【入宫后的生活】

咸丰朝共历十一年,而文宗的后宫生活从咸丰二年开始,所以实际上咸丰朝的后宫生活一共只有十年。在这十年中,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丰二年到咸丰五年,这一阶段时后宫草创,很不稳定,而且后宫似乎有不少问题。第二阶段是咸丰五年到咸丰八年,这段时间后宫趋于稳定。第三阶段是咸丰八年直到咸丰十一年,这段时间是文宗晚年比较放纵的时间。

在第一阶段之中,孝钦显皇后似乎是“平稳过渡”的,这里似乎与其父惠徵的丧期有关,导致孝钦显皇后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受宠,而同时入宫的贞嫔直接成为了皇后,英贵人更是在咸丰二年年底就晋封为嫔了。不过英嫔在咸丰三年开始屡屡失宠降位,孝钦显皇后和丽贵人才在咸丰四年先后晋封嫔位。到了咸丰五年和咸丰六年,丽贵人和孝钦显皇后分别生下皇女和皇子,并均因生育而晋封妃位,特别是孝钦显皇后,又在册封了妃位一个月后就诏晋贵妃位,这显然是“生育皇子”带来的特殊优待。至于第三阶段,后宫新人不少,孝钦显皇后显然是守住自己的皇子便好,而且目前推断,这段时间内孝钦显皇后可能还守了孝(其祖父景瑞被认为卒于咸丰六年至咸丰十一年之间)。

后世为了丑化孝钦显皇后,编出了许多关于其在后宫争宠以及残害其他后宫的说法,其中有说其将生育了皇女的庄敬皇贵妃残害成了“人彘”等等,一般认为都是凭空捏造的。

另外,有人名叫王文普,他是文宗的吉妃王氏的本支远亲,在新中国初期写过文史资料,题名《慈禧早年轶事》,提到他听家里人说,吉妃与孝钦显皇后先后怀孕,而孝钦显皇后使了手段,让吉妃留了产,“如不然,吉妃会成为西太后的。”

而查询各种档案可知,吉妃王氏比孝钦显皇后小五岁,原为皇后宫中的宫女,直到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才被封为吉贵人,是咸丰朝晚期的后宫,而孝钦显皇后生育皇子是咸丰六年的事情,背景出入太大,很难取信。

无论如何,孝钦显皇后在十年的后宫生涯中,生育了一位皇子并且成功长大,应该说她是文宗后宫无疑的胜利者。

【皇太后时期(两宫垂帘)】

文宗宾天后,孝钦显皇后与孝贞显皇后经过祺祥政变掌握了大权,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直到同治十二年穆宗亲政,却在第二年又因穆宗患天花而重新出来辅政。穆宗年寿不永,德宗继位,两宫又再次垂帘听政。

在两宫垂帘听政时期,根据清人的记载,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的性格充分体现出来,具体可见本系列孝贞显皇后一篇。整体而言,二人性格互相弥补,也互相制衡,虽然从穆宗大婚等事也隐约能看出二者的矛盾,却也并非后世渲染的那么深化。

到了光绪六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孝钦显皇后遇到了其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病症,即痢疾一类的久泻之症。这次病症从光绪六年上半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半年有余,在光绪六年年底短暂控制住后,又于光绪七年复发。这次病的很重,甚至有预备后事的举动。同时经历过这次重病,也让孝钦显皇后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调养问题。有人认为,晚清记录中孝钦显皇后需要定期服用人乳,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即是从光绪六年重病之后开始形成的。

不过对于大病初愈的孝钦显皇后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光绪七年的年初,与其一同度过了二十年皇太后生活的孝贞显皇后薨逝了,孝钦显皇后迎来了自己独自垂帘的日子。

  (图为孝钦显皇后吉服照)

【皇太后时期(独自垂帘)】

孝贞显皇后暴亡,使得孝钦显皇后得以独自垂帘听政。由于缺乏了孝贞显皇后的制衡,孝钦显皇后独自垂帘听政时就愈发的体现出孝钦显皇后本人的性格和手段。另一方面,大清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与两宫垂帘时有所不同。两宫垂帘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太平天国、捻军,以及西部的回乱,大多都是“内部矛盾”,而在孝钦显皇后独自垂帘开始,需要逐步面对的则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等事件,可以说压力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光绪十年,孝钦显皇后通过甲申易枢将恭忠亲王奕訢逐出中枢。在光绪十五年撤帘归政之后,又逐渐和德宗关系不睦,最终导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政变,又立溥儁为大阿哥,准备行废立事,这均是孝钦显皇后为了保证了自己独揽大权状态的手段,被后世学者所批评。另一方面,自庚子国变以来,孝钦显皇后本人思想也有了较大的不同,从某个角度而言,也是所谓“开眼看世界”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薨逝】

前文有所提及,孝钦显皇后除了在光绪六年有过一次重病之外,其余时间均相当健康,其医案中偶尔有倒饱、夜魅欠实等问题,但都是小病。光绪二十八年,孝钦显皇后新添了“目皮挚动”的毛病,这被认为是一种面神经痉挛,初期尚不严重,之后在光绪三十年转为渐渐频发,却不危及生命。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秋季的时候,这位七十四岁的皇太后依然身无大病,只是间断的“肝胃郁热”。而在十月份,孝钦显皇后与德宗一同发病,孝钦显皇后的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口渴舌干、身肢疲倦,兼以胸痛”,这种病症从十月中旬发病一直持续到二十二日后半日病危。根据医学专家分析,这大概是老年性支气管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身后事】

应该说孝钦显皇后为了自己身后事有了许多打算。首先是德宗的薨逝,很多人认为德宗的身体状况虽然一直都不好,但是其突然薨逝,是由于孝钦显皇后的授意或默许。目前一些研究也倾向于孝钦显皇后授意或默许最终投毒将德宗药毙。其次是特地选出一位年纪较小的皇帝,使得其内侄女孝定景皇后多少还可以分享一些权利。最后又在光绪朝中期努力将其他内侄女们嫁到近派宗支和铁帽子王府里,一方面谋求富贵的身份,一方面又考虑将本家的血脉尽可能多的融入到近派宗支乃至于皇统内。不过这一切,都是以清王朝的存续作为前提的。

不知道孝钦显皇后是否预想到了今后的发展,至少从其临终前的一些决定来看,其对孝定景皇后这位内侄女的掌事能力的不足是颇为了解的。无论如何,世事已过,关于清帝退位的一系列内容,可参考本系列内孝定景皇后一文。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简介】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原镶蓝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后抬镶黄旗满洲。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徵之女,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于咸丰二年选秀女时指定为兰贵人,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后改成懿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晋懿嫔,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协办大学士贾桢为正使,礼部左侍郎肃顺为副使,册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生皇长子载淳,即后日之穆宗,三月二十四日诏晋懿妃,十二月初一日,以大学士彭蕴章为正使,礼部尚书瑞麟为副使,册封为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二日诏晋懿贵妃,十二月十三日,以大学士裕诚为正使,内阁学士黄宗汉为副使,册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穆宗继位,同月十八日,尊为皇太后。九月初一日,拟定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尊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一年,因穆宗大婚拟加徽号,十月初八日加上端佑二字。同治十二年,因穆宗亲政拟加徽号,二月初九日加上康颐二字。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暂览朝政。德宗继位后,再次垂帘听证。光绪二年因德宗承统并四旬慈庆拟加徽号,七月初三日加上昭豫庄诚四字。光绪十五年因德宗亲政拟加徽号,二月十六日加上寿恭二字。又因德宗大婚拟加徽号,三月十五日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再次训政。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与德宗西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回銮。光绪二十八年因孝钦显皇后六旬万寿拟加徽号,八月十五日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宣统帝继位,尊为太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崩。年七十四岁。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恭上尊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十月初四日,奉安普陀峪定东陵,同月初九日,升祔太庙奉先殿。

  (图为孝钦显皇后朝服像)

【入宫背景】

孝钦显皇后是在咸丰二年的选秀,也就是文宗继位后第一次选秀中被选入宫廷成为主位的。在咸丰二年的时候,文宗后宫几乎为空,其上又没有什么可以做出绝对性影响的宫廷长辈,故而咸丰二年的选秀背景相对简单,即是普通的选秀角逐而已。

【家族背景】

一般文献均写孝钦显皇后出身叶赫那拉氏,故而很多人认为其家族出自金台石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所谓叶赫国主家族。更有一些招摇撞骗的人,写文章说孝钦显皇后是纳兰性德的后裔等等。而实际上,孝钦显皇后虽然出身叶赫那拉氏,但是她家这支叶赫那拉氏和叶赫国主的叶赫那拉氏并没有血缘关系。

  (图为孝钦显皇后家族大系)

孝钦显皇后家族的入旗始祖叫喀山,根据旗档记载,喀山家族世居苏完,因苏完地处叶赫国境内,故而也称世居叶赫,这就是为什么其姓氏写作叶赫那拉氏的缘故。

喀山入旗后,封骑都尉,从征辽东、毛文龙,均立有战功,封为三等男,又曾经授命“抚育公主”加封二等子,谥曰敏壮,其后代世袭一等男爵和两个世管佐领。到了喀山的玄孙喀英阿那代,喀英阿承袭了一等男爵,并任佐领。其生有二子,长子叫扎郎阿,后来承袭了喀英阿的一等男爵和佐领职位,次子叫吉朗阿,作为世家子弟出仕,仕至户部员外郎。这位吉郎阿便是孝钦显皇后的曾祖父。

吉郎阿字霭堂,任刑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卒于嘉庆二十年前后。吉郎阿娶妻宗室氏,乾隆四十五年生子景瑞,任刑部郎中,卒于咸丰六年之后。景瑞娶妻瓜尔佳氏,生有二子,其中第一子名惠徵,任安徽宁池广太道道员,这位惠徵便是孝钦显皇后的父亲。

另外有台湾的资料认为景瑞有三子,即在惠徵和惠春之前还有一子名惠澂。据其资料记载,惠澂原聘庄王府的宗室黑龙江将军果齐斯欢之女为妻,未成婚而惠澂早卒。不过这份资料目前和旗档以及《玉牒》无法对应,但是根据清宫档案,惠徵的确被称为“惠二太爷”,所以目前这条资料存疑。

由此可见,孝钦显皇后出身一个军功世家,但是只是军功世家的支流。由于离开大宗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家族依然保持着中级官僚的身份,而且婚姻关系尚且能保留在官僚家庭之中。这样看来,孝钦显皇后的身世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跟一等世家相抗衡,却也不是普通官僚人家能比的。

需要注意的是,道光二十三年时,户部银库亏空案发,导致宣宗对国库进行总盘查,并对嘉庆五年以来的户部官员进行追赔。当时已故的吉郎阿曾经做过户部银库司员,朝廷要求其缴纳二万一千六百两,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景瑞身上。而景瑞认为这个追缴会不了了之,故而没有全力支付,导致道光二十七年时景瑞被下狱,惠徵则在外任上紧急搜罗钱财以尽快还款,最终在道光二十九年,景瑞被放出。这算是孝钦显皇后本家遭遇的劫难之一。

顺便一提,喀山后裔原本的大宗是扎郎阿一支,其后裔一直承袭一等男和世管佐领,而且孝钦显皇后一支在显赫之后,依然跟他们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比如晚清宫廷中陪伴孝钦显皇后的清客中有一位“元大奶奶”,据说她是孝钦显皇后的侄媳妇,由孝钦显皇后做媒嫁给本家侄子,结果青年守寡,所以经常入宫陪伴。这位“元大奶奶”的正字其实写作“垣大奶奶”,其夫君名叫“德垣”,这位德垣便是扎郎阿的直系后代,可惜尚未来得及承袭一等男和佐领,便早逝了。从孝钦显皇后会给自己家“大宗”后代指婚,并且还经常召入宫中来看,孝钦显皇后一支和其本家大宗关系是相当不错的。

  (图为垣大奶奶,即德垣嫡妻)

【家庭情况】

惠徵是嘉庆十年生人,卒于咸丰三年。娶妻镶黄旗满洲富察氏,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生年不详,卒于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惠徵一共生有三子四女,其中孝钦显皇后为第二女,是嫡妻富察氏所出。

惠徵的三位儿子依次为照祥、桂祥、佛佑。照祥生年不明,卒于光绪七年。桂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卒于民国二年。佛佑生于咸丰初年,卒于光绪二十年。这兄弟三位应该都比孝钦显皇后年纪小。

惠徵的四位女儿,根据《宫中档差务杂录》中孝钦显皇后给其本家祖先祭祀时所写的文辞“孝次女”来看,孝钦显皇后是惠徵的第二女,但是其长姊很可能是夭折了。至于两位妹妹,一位生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在咸丰五年参加选秀被指婚给醇贤亲王奕譞为嫡福晋,并在咸丰十年成婚,最终卒于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九日,这位就是后来德宗的生母。另外还有一位生年不详,嫁给了庆王府庆密亲王奕劻的本生弟奕勋。奕勋生于道光十九年,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时间很接近,所以我们目前不能确定孝钦显皇后两位妹妹的排行。

  (图为孝钦显皇后的妹妹醇王福晋)

在两宫垂帘时期,孝钦显皇后除了按照惯例给自己家族封了承恩公之外,并没有给娘家太多关照,同样,孝贞显皇后对于自己的娘家也没有太多关照。这很可能是两宫太后互相制衡的后果。而且,根据后世的说法,孝钦显皇后娘家的人似乎也的确能力堪忧。如照祥是孝钦显皇后娘家的长子,却早在同治元年七月初三日,就被上谕批评“素本懒惰”,照祥之独子德善,作为娘家的长孙,也在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被批评“读书懒惰”,“著开去散秩大臣差使,责令在家读书、学习骑射。”综合来看,孝钦显皇后的本家后裔,基本都是处于都统、副都统、侍卫等旗内闲职。故而有人评价孝钦显皇后说,孝钦显皇后虽然把持朝政,但是并未多给予娘家权势,这一点还是比较公允的。

但是另一方面,孝钦显皇后却积极的将本家女性后裔嫁给皇族内的重要支脉。照祥的独女、桂祥的三个女儿、佛佑的独女,乃至于自己叔叔惠春的女儿,都被孝钦显皇后指婚给了高等皇族作为嫡妻,其中主要是指婚给了近派宗支,并且还将自己的大侄女指婚给了德宗,也就是知名的孝定景皇后。这种行为实际上即是希望之后的皇帝尽可能的从其本家女性所出的后裔中遴选,就算与皇位无缘,也可以保证这些后裔的荣华富贵,显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私心。

  (图为孝钦显皇后家族与宫廷联姻图)

【选秀经历】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孝钦显皇后是在咸丰朝第一次选秀——即咸丰二年的选秀中被指定为兰贵人而入宫的。同一年选秀中选中的后宫一共有四位,除去孝钦显皇后之外的四位依次为贞嫔(即后来的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丽贵人(即后来的庄敬皇贵妃他塔喇氏)和英贵人(即后来的英嫔伊尔根觉罗氏)。这四位被分为两批入宫,第一批是在四月二十七日,贞嫔、英贵人二位入宫,第二批是在五月初九日,孝钦显皇后与丽贵人二位入宫。

由于目前档案的问题,我们尚不清楚孝钦显皇后在选秀中有什么遭遇。不过从结果来看,除了孝贞显皇后似乎是作为预备皇后而给予了嫔位之外,孝钦显皇后和其余几位则均是封为贵人,相对“平等”一些。这也是因为当时宫廷内并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大长辈,所以选秀的背景不会过于复杂。

【封号释义】

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的记载,孝钦显皇后的谥号“钦”字的满文为“kobton”,这是个专门为了配合汉语而使用的专有词汇,其词意源于“kobtolombi”,意为“恭敬”、“恭谨”。不过从《翁同龢日记》等记载来看,这个谥号本身是给孝贞显皇后准备的,大概是因为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均垂帘听政,有“钦命听政”的含义。

至于本来的封号,孝钦显皇后的封号为“懿”,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其满文为“fujurungga”,意为“端庄”、“文雅”、“有风采”,体现了文宗视角内孝钦显皇后的性格。按照清代中后期的习惯,似乎有可能用此字来给孝钦显皇后用为谥号,但是因有孝懿仁皇后之例,故而未行。

【入宫后的生活】

咸丰朝共历十一年,而文宗的后宫生活从咸丰二年开始,所以实际上咸丰朝的后宫生活一共只有十年。在这十年中,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丰二年到咸丰五年,这一阶段时后宫草创,很不稳定,而且后宫似乎有不少问题。第二阶段是咸丰五年到咸丰八年,这段时间后宫趋于稳定。第三阶段是咸丰八年直到咸丰十一年,这段时间是文宗晚年比较放纵的时间。

在第一阶段之中,孝钦显皇后似乎是“平稳过渡”的,这里似乎与其父惠徵的丧期有关,导致孝钦显皇后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受宠,而同时入宫的贞嫔直接成为了皇后,英贵人更是在咸丰二年年底就晋封为嫔了。不过英嫔在咸丰三年开始屡屡失宠降位,孝钦显皇后和丽贵人才在咸丰四年先后晋封嫔位。到了咸丰五年和咸丰六年,丽贵人和孝钦显皇后分别生下皇女和皇子,并均因生育而晋封妃位,特别是孝钦显皇后,又在册封了妃位一个月后就诏晋贵妃位,这显然是“生育皇子”带来的特殊优待。至于第三阶段,后宫新人不少,孝钦显皇后显然是守住自己的皇子便好,而且目前推断,这段时间内孝钦显皇后可能还守了孝(其祖父景瑞被认为卒于咸丰六年至咸丰十一年之间)。

后世为了丑化孝钦显皇后,编出了许多关于其在后宫争宠以及残害其他后宫的说法,其中有说其将生育了皇女的庄敬皇贵妃残害成了“人彘”等等,一般认为都是凭空捏造的。

另外,有人名叫王文普,他是文宗的吉妃王氏的本支远亲,在新中国初期写过文史资料,题名《慈禧早年轶事》,提到他听家里人说,吉妃与孝钦显皇后先后怀孕,而孝钦显皇后使了手段,让吉妃留了产,“如不然,吉妃会成为西太后的。”

而查询各种档案可知,吉妃王氏比孝钦显皇后小五岁,原为皇后宫中的宫女,直到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才被封为吉贵人,是咸丰朝晚期的后宫,而孝钦显皇后生育皇子是咸丰六年的事情,背景出入太大,很难取信。

无论如何,孝钦显皇后在十年的后宫生涯中,生育了一位皇子并且成功长大,应该说她是文宗后宫无疑的胜利者。

【皇太后时期(两宫垂帘)】

文宗宾天后,孝钦显皇后与孝贞显皇后经过祺祥政变掌握了大权,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直到同治十二年穆宗亲政,却在第二年又因穆宗患天花而重新出来辅政。穆宗年寿不永,德宗继位,两宫又再次垂帘听政。

在两宫垂帘听政时期,根据清人的记载,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的性格充分体现出来,具体可见本系列孝贞显皇后一篇。整体而言,二人性格互相弥补,也互相制衡,虽然从穆宗大婚等事也隐约能看出二者的矛盾,却也并非后世渲染的那么深化。

到了光绪六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孝钦显皇后遇到了其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病症,即痢疾一类的久泻之症。这次病症从光绪六年上半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半年有余,在光绪六年年底短暂控制住后,又于光绪七年复发。这次病的很重,甚至有预备后事的举动。同时经历过这次重病,也让孝钦显皇后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调养问题。有人认为,晚清记录中孝钦显皇后需要定期服用人乳,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即是从光绪六年重病之后开始形成的。

不过对于大病初愈的孝钦显皇后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光绪七年的年初,与其一同度过了二十年皇太后生活的孝贞显皇后薨逝了,孝钦显皇后迎来了自己独自垂帘的日子。

  (图为孝钦显皇后吉服照)

【皇太后时期(独自垂帘)】

孝贞显皇后暴亡,使得孝钦显皇后得以独自垂帘听政。由于缺乏了孝贞显皇后的制衡,孝钦显皇后独自垂帘听政时就愈发的体现出孝钦显皇后本人的性格和手段。另一方面,大清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与两宫垂帘时有所不同。两宫垂帘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太平天国、捻军,以及西部的回乱,大多都是“内部矛盾”,而在孝钦显皇后独自垂帘开始,需要逐步面对的则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等事件,可以说压力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光绪十年,孝钦显皇后通过甲申易枢将恭忠亲王奕訢逐出中枢。在光绪十五年撤帘归政之后,又逐渐和德宗关系不睦,最终导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政变,又立溥儁为大阿哥,准备行废立事,这均是孝钦显皇后为了保证了自己独揽大权状态的手段,被后世学者所批评。另一方面,自庚子国变以来,孝钦显皇后本人思想也有了较大的不同,从某个角度而言,也是所谓“开眼看世界”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薨逝】

前文有所提及,孝钦显皇后除了在光绪六年有过一次重病之外,其余时间均相当健康,其医案中偶尔有倒饱、夜魅欠实等问题,但都是小病。光绪二十八年,孝钦显皇后新添了“目皮挚动”的毛病,这被认为是一种面神经痉挛,初期尚不严重,之后在光绪三十年转为渐渐频发,却不危及生命。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秋季的时候,这位七十四岁的皇太后依然身无大病,只是间断的“肝胃郁热”。而在十月份,孝钦显皇后与德宗一同发病,孝钦显皇后的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口渴舌干、身肢疲倦,兼以胸痛”,这种病症从十月中旬发病一直持续到二十二日后半日病危。根据医学专家分析,这大概是老年性支气管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身后事】

应该说孝钦显皇后为了自己身后事有了许多打算。首先是德宗的薨逝,很多人认为德宗的身体状况虽然一直都不好,但是其突然薨逝,是由于孝钦显皇后的授意或默许。目前一些研究也倾向于孝钦显皇后授意或默许最终投毒将德宗药毙。其次是特地选出一位年纪较小的皇帝,使得其内侄女孝定景皇后多少还可以分享一些权利。最后又在光绪朝中期努力将其他内侄女们嫁到近派宗支和铁帽子王府里,一方面谋求富贵的身份,一方面又考虑将本家的血脉尽可能多的融入到近派宗支乃至于皇统内。不过这一切,都是以清王朝的存续作为前提的。

不知道孝钦显皇后是否预想到了今后的发展,至少从其临终前的一些决定来看,其对孝定景皇后这位内侄女的掌事能力的不足是颇为了解的。无论如何,世事已过,关于清帝退位的一系列内容,可参考本系列内孝定景皇后一文。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 唐朝:皇后的命运很凄惨
  • 唐朝有很多皇后都是死于非命的,即使善终也往往不得高寿. <旧唐书>后妃列传两卷,传皇后(包括太后,也包括废后)24位,分别是: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高宗废后王氏.中宗和思皇后赵氏.中宗韦庶人.睿宗肃明皇后刘氏.睿宗昭成皇后窦氏.玄宗废后王氏.玄宗贞顺皇后武氏.玄宗元献皇后 ...

  • 各朝代后宫的称谓
  • 各朝代后宫的称谓 帝王称谓--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冒充. 商:王 周王:天子 秦王:始皇帝 皇帝自称:联.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皇帝的称呼:陛下,上,今上,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县官,大家,天家,官 家等. 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 ...

  • 中国古代历代后妃之最
  • 中国古代历代后妃之最.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中国古代历代后妃之最 中国第一位临朝女主: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 死得最惨的妃子:汉高祖刘邦夫人戚懿,被挖眼.去耳.断手足 ...

  •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度
  • "皇后"为皇帝嫡妻,是皇帝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皇后名称首创于秦始皇,而真正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则是在西汉时期.如<汉书外戚传>云:"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基本继承汉代,但也 ...

  • 宋朝后妃列表
  • 宋宣祖武昭皇帝 赵弘殷 1 昭宪皇后 杜夫人 正室.皇太后.初谥明宪皇后 ?-961年6月 生赵光继.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 宋太祖大孝皇帝 赵匡胤 960年-976年 1 孝惠皇后 贺夫人 正室 生燕懿王赵德昭.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 2 孝明皇后 王皇后 继室.皇后 960年 ...

  • [105张照片] 清朝后妃在清宫戏中的人物造型一览
  • 平阳公主 (34级) 2011-11-24 20:17 只看此人 收藏本帖楼主 清朝后妃在清宫戏中的人物造型一览(105张)zt  由 平阳公主 发表在虎扑体育·步行街 http://bbs.hoopchina.com/bxj 比真实人物美了不知道多少倍啊... http://www.ourjg.c ...

  • 古代皇帝有多少个老婆?
  • 中国古代皇帝的后妃除了被称为"三宫六院"之外,也经常被后世人统称为"七十二妃".这种称谓在后世人的心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印象:以为皇帝只有七十二个妃子.皇帝的妃子果真只有七十二个吗? 事实上,皇帝后宫妃子的数目何止七十二个呢.就拿战国时期来说,仅执掌一个小国的诸 ...

  • 曹操:所有女儿献给皇帝
  •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影视中的后妃形象 今天说段婚姻与政治的史料. 卞氏与曹操除生育有4个儿子,还有2个女儿:曹节.曹华.曹操共有7个女儿,除了与卞夫人生育的曹节.曹华外,还有曹宪.清河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 外界都知道的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把曹宪.曹节.曹华3个女儿 ...

  • 她14岁入宫,从康熙身边的侍女变成妃子,又变成太后
  • 来源网络 乌雅氏,康熙妃嫔,雍正生母,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乌雅氏通入内务府选拔入宫,时年十四岁.进宫后,只是康熙帝身边的一个待女,后来被康熙召幸,得以改变人生. 图电视剧<步步惊心>康熙剧照 乌雅氏,生性温和,待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