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答苏武书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

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

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

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

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

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

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

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

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

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

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

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於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

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

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

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

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於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

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於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

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

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

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诚以虚死不

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

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

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

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

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

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

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

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

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

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

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

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

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

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

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

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

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

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

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

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

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

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

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

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

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

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

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誉谀之声日满於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

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

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

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

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

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

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

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

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馀辜。

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愉为一切,

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

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

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

狱。则太平之风可兴於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

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

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

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

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

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

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

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

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

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

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

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於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

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

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

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

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於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

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於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

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

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

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诚以虚死不

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

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

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

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

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

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

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

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

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

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

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

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

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

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

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

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

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

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

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

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

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

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

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

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

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

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

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誉谀之声日满於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

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

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

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

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

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

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

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

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馀辜。

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愉为一切,

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

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

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

狱。则太平之风可兴於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相关内容

  • [苏武传]教案
  • 班固<苏武传>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文收录在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第12课.本单元为传记单元,其它篇目分别是11课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3课范晔<张衡传>和14课李商隐<李贺小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目标: 1.了解传记这种 ...

  • 苏武传教案
  • 苏武传 教案 郴州市一中 林小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 ...

  • [苏武传]中武帝"法令亡常"史实考
  • "李陵劝降"是<苏武传>中的精彩部分,历来认为此一段是苏李二人人品高下的见证.但此段李陵说武帝"春秋高,法令亡(无)常",包含史实众多,李陵并未详细列举,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空白,读者无法从具体历史事件中真正理解到武帝的"法令亡常" ...

  • 唯一被同情的叛徒
  • 中国人第一反感的,不是暴力,而是背叛. 杀人放火固然可恶,但比杀人放火可恶十分的,乃是汉奸,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也.儿时拌嘴,最高级别的"a批评"是:"你这个甫志高!"这个道理,连小儿都知道.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牧羊记> ...

  •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 ...

  • 苏武传文档(2)
  •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 ...

  • 苏武人物介绍
  • 苏武人物介绍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被逼臣服单于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 ...

  • [安徽专升本大学语文]--[苏武传]译文与赏析
  • [作者小传]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 ...

  • 汉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 ...

  • 苏武传教案1
  •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