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现状分析

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现状分析

一、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及相关生活垃圾基础数据调查数据,深圳市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如表2-1所示。

深圳市在垃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引领着国内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的发展。从表2-1可以看出,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持续增长。2009年以前,年增幅约8%;2009至2011年间增长放缓,增幅约0.5%;2012年增幅回到5%。根据课题组的初步预测,未来8年内,清运处理量将继续以4%的幅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将达到1.7×104t/d。 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对比

根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统计年鉴数据,这几个城市2000-2010年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如表2-2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知,北京市在2000年后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迅猛增长,最高增长率超过10%,而2008年后,生活垃圾清运量突然下降,近几年来呈现逐渐下降趋

势。上海市年垃圾清运量自1998年后就达到800×104t,此后十几年间,垃圾清运量呈平缓波动趋势,近几年垃圾清运量增长率在2%~3%之间,并呈下降趋势。

图2-2为上述四个城市2000~2010年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变化趋势折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城市除广州市今年来垃圾清运量还在保持较高增长率外,深圳市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已经呈平缓趋势,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上海市垃圾年清运量增长较慢。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粗放式(如过度包装、奢侈浪费)转变为更加理性的对待日常生活消费,生活垃圾产量的平缓和降低是城市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人文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

深圳市现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为主,大型转运站为辅”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从2004年至2008年5月,共建成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343座,完成了转运站及公厕的统一导示系统,并将于2008年底增建136座。以新的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为中心的生活垃圾直接收运模式,取代了原来主要采用的垃圾桶屋型和平台式转运站型收运模式,克服了转运能力小、收运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深圳市环卫处于2008年5月对深圳市所有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进行调查统计,已投入使用的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实际转运规模为5198t/d,约占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的44%;其它站点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全市已建成615座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覆盖率达到100%。

深圳市垃圾处理现状

一、深圳市垃圾处理设施现状

截至2010年8月,深圳市共建有16座环卫处理设施,其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座、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6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各处理设施分布较分散,处于“遍地开花”状态,集约化程度低,其现状分布情况如图2-3所示。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见表2-3,其中焚烧设施设计规模目前为7125t/d,实际处理量为7194t/d;卫生填埋设施设计规模目前为4100t/d,实际处理量为6500t/d。日均无害化处理总量为13694t/d。(来源:特区城市管理)

二、深圳市垃圾处理现状

深圳市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7座,其中,规模为每日450t的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从2011年开始,一直处于停产检修状态;规模为每日3000t的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已点火运行。2012年底,垃圾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已达到7425t/d。2013年,规模为每日800t的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行后,垃圾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8225t/d,全市垃圾焚烧比例将达到60%,提前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深圳市已投入使用卫生填埋场2座,总设计处理能力4100d/t。此外,深圳市东部地区还有坪山鸭湖、坪地红花岭、大鹏水头和葵涌大林坑4座准卫生填埋场仍在使用。201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物流量平衡如表2-4所示。

2012年底。深圳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处理量约为1.4×104t/d,实际焚烧处理量为7194t/d,占处理总量的51%;卫生填埋量3900t/d,占处理总量的28%;准卫生填埋量为3006t/d,占处理总量的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9%。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深圳市每天需要处置的生活垃圾达1.4×104t,而现有设施无害化处置设计总能力约为1.1×104t/d,理论上无害化处置率为79%。为了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不低于90%的目标要求,主要措施是加大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受纳处置量和进行准卫生填埋处置。

二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分布不合理。现有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设施的设计总能力为11225t/d,除400t/d规模的盐田焚烧厂外,其余10825t/d规模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调查数据,东部龙岗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4000t/d,无害化处置能力仅为1675t/d,无害化处置率仅为42%。坪山新区未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生活垃圾进入鸭湖垃圾填埋场进行准卫生填埋处置。

三是卫生填埋处置方式难以持续。卫生填埋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调节能力强的优势;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渗沥液处理难且费用高,臭气难以控制等。深圳市采用填埋方式处置量约为8200t/d,占全市处置总量的50%以上,生活垃圾填埋是深圳市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扩展垃圾填埋库容,卫生填埋难以持续发展。

四是新建垃圾焚烧设施难以落地。白鸽湖垃圾焚烧厂2004年立项,期间多次受到周边居民集体阻挠,停停建建,自2009年5月至今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东部(石

碧)垃圾焚烧厂于2001年8月立项,期间5易其址,最终确定在坪山石碧,今年3月底进行选址公示,因周边居民到街道办事处集体上访,不得已规划部门取消了公示。居民反对的主要理由是:龙岗区原先建成运行的中心城、平湖一期、平湖二期3座垃圾焚烧厂建设与运行标准低,监管不到位,经常冒黑烟,臭气扰民严重,实际效果与区政府当初承诺的与澳门垃圾焚烧厂同标准差距太大。

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及特性

一、2011年生活垃圾组分

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2011年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对深圳市生活垃圾采样分析的调查结果。深圳市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如表2-5、图2-4所示。

二、2011年生活垃圾特性

从表2-6、表2-7中可以看出,深圳市总体含水率较高,达到57.26%,其中厨余类含水率最高,为69.14%,而纸类、橡塑类和纺织类是易吸水物质,与其它垃圾混合后,含水率也较高。6个垃圾处理场含水率差别不是很大,原特区内外的含水率也没有很大的差距,基本在50%~60%左右波动。

从表2-6中可看出,除了下坪填埋场外,其他几个垃圾处理场湿基低位热值基本均在5000kJ/kg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7819.71kJ/kg。6个垃圾处理场的平均值为6230.87kJ/kg,比2010年的湿基低位热值均值要高。

(来源:特区城市管理)

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及特性变化

本文对2011年深圳市生活垃圾组成及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历史数据包括2005年对深圳市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即进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生活垃圾《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进行抽样调查、2006~2007年对宝安区进行为期四期的调查、2008年对罗湖区进行垃圾特性调查、2010年对福田区以及罗湖区进行的垃圾特性调查、2011年对深圳市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包括南山区南山焚烧厂、盐田区盐田焚烧厂、罗湖区下坪填埋场、坪山新区鸭湖填埋场、龙岗区平湖焚烧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进行的抽样调查。深圳市各区(焚烧厂、填埋场)生活垃圾的组成如表2-8所示。其中2010、2011年数据根据国标CJ/T313-2009《生活垃圾采用和分析方法》测得,其它各年份数据根据国标CJ/T3039-1995《生活垃圾采用和分析方法》测得。

一、组分变化

2-8为今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由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以有机垃圾为主,其中厨余类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50%左右。可燃垃圾(塑料类、纸类、纺织类、木竹类)为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左右,可回收利用垃圾(玻璃类、金属类、非金属类)比例很小。原特区内厨余垃圾含量稳定在46%~50%

之间,2011年原特区外厨余垃圾含量较高,有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以往垃圾组分中灰土类较多而2011年灰土类含量极少,厨余垃圾含量因而升高。总体而言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稳定,历年数据没有明显差异。

二、特性变化

将深圳2007年、2010年及2011年的垃圾各组分含水率进行对比,可得到表2-9。 从表2-9可看出,2007年至2011年,深圳垃圾含水率变化不大。所有垃圾组分中厨余类的含水率最高,相比2007年,2010年和2011年厨余类的含水率略有降低,但考虑到2010年和2011年执行的是2009年的新标准,将混合类归入到了厨余类,所以会导致含水率有一定的降低,综合看来,实质上近几年含水率并未很大的波动。而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混合类的含水率均有小幅的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

将深圳2007年、2010及2011年的垃圾热值进行对比,可得到表2-10。

从表2-10中可看出,相比2007年,深圳2010年、2011年的垃圾湿基低位热值有所增长,从2007年的5437.43kJ/kg上升到2011年的6230.87kJ/kg左右。2010年和2011年垃圾湿基低位热值并未很大的变化。

三、深圳市与其他城市地区成分对比

与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相比较,深圳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类(厨余类)垃圾含量较高,纸类、塑料、纺织类等可回收资源含量较低。厨余含量较高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而城市垃圾中大部分可回收物在进入收运系统前被“拾荒者”分拣回收,导致纸类、塑料类、纺织类等含量低于国外。(作者单位: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现状分析

一、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及相关生活垃圾基础数据调查数据,深圳市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如表2-1所示。

深圳市在垃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引领着国内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的发展。从表2-1可以看出,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持续增长。2009年以前,年增幅约8%;2009至2011年间增长放缓,增幅约0.5%;2012年增幅回到5%。根据课题组的初步预测,未来8年内,清运处理量将继续以4%的幅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深圳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将达到1.7×104t/d。 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对比

根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统计年鉴数据,这几个城市2000-2010年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如表2-2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知,北京市在2000年后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迅猛增长,最高增长率超过10%,而2008年后,生活垃圾清运量突然下降,近几年来呈现逐渐下降趋

势。上海市年垃圾清运量自1998年后就达到800×104t,此后十几年间,垃圾清运量呈平缓波动趋势,近几年垃圾清运量增长率在2%~3%之间,并呈下降趋势。

图2-2为上述四个城市2000~2010年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变化趋势折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城市除广州市今年来垃圾清运量还在保持较高增长率外,深圳市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已经呈平缓趋势,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上海市垃圾年清运量增长较慢。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粗放式(如过度包装、奢侈浪费)转变为更加理性的对待日常生活消费,生活垃圾产量的平缓和降低是城市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人文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

深圳市现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为主,大型转运站为辅”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从2004年至2008年5月,共建成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343座,完成了转运站及公厕的统一导示系统,并将于2008年底增建136座。以新的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为中心的生活垃圾直接收运模式,取代了原来主要采用的垃圾桶屋型和平台式转运站型收运模式,克服了转运能力小、收运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深圳市环卫处于2008年5月对深圳市所有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进行调查统计,已投入使用的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实际转运规模为5198t/d,约占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的44%;其它站点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全市已建成615座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覆盖率达到100%。

深圳市垃圾处理现状

一、深圳市垃圾处理设施现状

截至2010年8月,深圳市共建有16座环卫处理设施,其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座、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6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各处理设施分布较分散,处于“遍地开花”状态,集约化程度低,其现状分布情况如图2-3所示。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见表2-3,其中焚烧设施设计规模目前为7125t/d,实际处理量为7194t/d;卫生填埋设施设计规模目前为4100t/d,实际处理量为6500t/d。日均无害化处理总量为13694t/d。(来源:特区城市管理)

二、深圳市垃圾处理现状

深圳市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7座,其中,规模为每日450t的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从2011年开始,一直处于停产检修状态;规模为每日3000t的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已点火运行。2012年底,垃圾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已达到7425t/d。2013年,规模为每日800t的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行后,垃圾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8225t/d,全市垃圾焚烧比例将达到60%,提前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深圳市已投入使用卫生填埋场2座,总设计处理能力4100d/t。此外,深圳市东部地区还有坪山鸭湖、坪地红花岭、大鹏水头和葵涌大林坑4座准卫生填埋场仍在使用。201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物流量平衡如表2-4所示。

2012年底。深圳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处理量约为1.4×104t/d,实际焚烧处理量为7194t/d,占处理总量的51%;卫生填埋量3900t/d,占处理总量的28%;准卫生填埋量为3006t/d,占处理总量的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9%。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深圳市每天需要处置的生活垃圾达1.4×104t,而现有设施无害化处置设计总能力约为1.1×104t/d,理论上无害化处置率为79%。为了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不低于90%的目标要求,主要措施是加大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受纳处置量和进行准卫生填埋处置。

二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分布不合理。现有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设施的设计总能力为11225t/d,除400t/d规模的盐田焚烧厂外,其余10825t/d规模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调查数据,东部龙岗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4000t/d,无害化处置能力仅为1675t/d,无害化处置率仅为42%。坪山新区未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生活垃圾进入鸭湖垃圾填埋场进行准卫生填埋处置。

三是卫生填埋处置方式难以持续。卫生填埋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调节能力强的优势;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渗沥液处理难且费用高,臭气难以控制等。深圳市采用填埋方式处置量约为8200t/d,占全市处置总量的50%以上,生活垃圾填埋是深圳市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扩展垃圾填埋库容,卫生填埋难以持续发展。

四是新建垃圾焚烧设施难以落地。白鸽湖垃圾焚烧厂2004年立项,期间多次受到周边居民集体阻挠,停停建建,自2009年5月至今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东部(石

碧)垃圾焚烧厂于2001年8月立项,期间5易其址,最终确定在坪山石碧,今年3月底进行选址公示,因周边居民到街道办事处集体上访,不得已规划部门取消了公示。居民反对的主要理由是:龙岗区原先建成运行的中心城、平湖一期、平湖二期3座垃圾焚烧厂建设与运行标准低,监管不到位,经常冒黑烟,臭气扰民严重,实际效果与区政府当初承诺的与澳门垃圾焚烧厂同标准差距太大。

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及特性

一、2011年生活垃圾组分

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2011年基础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对深圳市生活垃圾采样分析的调查结果。深圳市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如表2-5、图2-4所示。

二、2011年生活垃圾特性

从表2-6、表2-7中可以看出,深圳市总体含水率较高,达到57.26%,其中厨余类含水率最高,为69.14%,而纸类、橡塑类和纺织类是易吸水物质,与其它垃圾混合后,含水率也较高。6个垃圾处理场含水率差别不是很大,原特区内外的含水率也没有很大的差距,基本在50%~60%左右波动。

从表2-6中可看出,除了下坪填埋场外,其他几个垃圾处理场湿基低位热值基本均在5000kJ/kg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7819.71kJ/kg。6个垃圾处理场的平均值为6230.87kJ/kg,比2010年的湿基低位热值均值要高。

(来源:特区城市管理)

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及特性变化

本文对2011年深圳市生活垃圾组成及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历史数据包括2005年对深圳市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即进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生活垃圾《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进行抽样调查、2006~2007年对宝安区进行为期四期的调查、2008年对罗湖区进行垃圾特性调查、2010年对福田区以及罗湖区进行的垃圾特性调查、2011年对深圳市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包括南山区南山焚烧厂、盐田区盐田焚烧厂、罗湖区下坪填埋场、坪山新区鸭湖填埋场、龙岗区平湖焚烧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进行的抽样调查。深圳市各区(焚烧厂、填埋场)生活垃圾的组成如表2-8所示。其中2010、2011年数据根据国标CJ/T313-2009《生活垃圾采用和分析方法》测得,其它各年份数据根据国标CJ/T3039-1995《生活垃圾采用和分析方法》测得。

一、组分变化

2-8为今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由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以有机垃圾为主,其中厨余类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50%左右。可燃垃圾(塑料类、纸类、纺织类、木竹类)为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左右,可回收利用垃圾(玻璃类、金属类、非金属类)比例很小。原特区内厨余垃圾含量稳定在46%~50%

之间,2011年原特区外厨余垃圾含量较高,有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以往垃圾组分中灰土类较多而2011年灰土类含量极少,厨余垃圾含量因而升高。总体而言近年来深圳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稳定,历年数据没有明显差异。

二、特性变化

将深圳2007年、2010年及2011年的垃圾各组分含水率进行对比,可得到表2-9。 从表2-9可看出,2007年至2011年,深圳垃圾含水率变化不大。所有垃圾组分中厨余类的含水率最高,相比2007年,2010年和2011年厨余类的含水率略有降低,但考虑到2010年和2011年执行的是2009年的新标准,将混合类归入到了厨余类,所以会导致含水率有一定的降低,综合看来,实质上近几年含水率并未很大的波动。而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混合类的含水率均有小幅的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

将深圳2007年、2010及2011年的垃圾热值进行对比,可得到表2-10。

从表2-10中可看出,相比2007年,深圳2010年、2011年的垃圾湿基低位热值有所增长,从2007年的5437.43kJ/kg上升到2011年的6230.87kJ/kg左右。2010年和2011年垃圾湿基低位热值并未很大的变化。

三、深圳市与其他城市地区成分对比

与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相比较,深圳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类(厨余类)垃圾含量较高,纸类、塑料、纺织类等可回收资源含量较低。厨余含量较高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而城市垃圾中大部分可回收物在进入收运系统前被“拾荒者”分拣回收,导致纸类、塑料类、纺织类等含量低于国外。(作者单位: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相关内容

  • 赛格日立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
  • 深圳市科之谷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区赛格日立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 (调整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北京大学 2012年2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 ...

  •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5-2020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现状研 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2317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 ...

  • 城市生活垃圾
  • 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郭奇 数学系 二年级 1105班 2011104106 摘要: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特性的变化分析以及对垃圾运输方式全面对比,结合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垃圾焚烧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我国将来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的相关建议,唤醒公民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呼吁全体 ...

  • 中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行业与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越来越大,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对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三种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

  •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3年10月29日 18:42 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5期 作者:马晴 王海英 张颖 孙玉燕 贺娟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1 摘 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成分日趋复杂,危害也日益显露和突出,这种危 ...

  • 99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专 准考证号:[1**********]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 2016 年 09 月 07 日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由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 ...

  • 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 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雷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0期 摘 要:垃圾焚烧发电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变废为宝的一项新举措,它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简述什么是生活垃圾及其处理原则,介绍了国家政策及垃圾发电厂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垃圾焚烧发电 ...

  • 3种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 第2期(总第199期)2010年2月 农产品加T・学刊 Aeademil・PeriodicalofFarmProdu'・IsProcessing No.2Feb. 文章编号:1671-9646(2010)02-0095-03 3种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李国富,,白卫东z,李 琰1 (1.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