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式联运市场及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机遇

  摘 要 在“一带一路”的新时期经济合作背景下,新阶段的多式联运建设推上日程。我国多式联运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较为滞后,分析和借鉴相关建设经验势在必行。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新时期“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我国多式联运进一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进而更好地发展多式联运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经营人 十三五规划 现状 机遇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所分离,且船舶运输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点,因此世界商品流通中有80%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多式联运便基于海运而生。多式联运市场的发达和繁荣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因此,在 “十三五”规划的新时期里,发展多式联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   1多式联运相关定义   多式联运: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多式联运合同的特点:   (1)它必须包括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而且其中必须有海上运输方式。   (2)多式联运虽涉及到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但托运人只和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一份合同,只从多式联运经营人处取得一种多式联运单证,只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按一种费率交纳运费。   多式联运经营人:我国《海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人。”其特点是:多式联运经营人具有双重身份;对全程运输负责;可以拥有运输工具。   2我国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0年后,我国加大了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式联运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的多式联运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其中,与加拿大的项目,可谓意义深远,我国政府先后从各省市、各研究机构、各企业派出加拿大学习人员达十多期,为我国的多式联运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思路。尽管我国多式联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多式联运法规建设涉及集装箱运输的现行法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不足;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不够;信息系统的不完善;政策管制过紧;观念落后等等。总之,借鉴国外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摸清我国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与国际运输模式接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多式联运经营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规划纲要与以往的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指出并强调绿色经济,协调发展。与以往的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同,新的五年规划要求绿色经济的市场发展机制。这对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特别是多式联运经营人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开篇就提出“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他还提出中国将会引领亚洲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后碳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油价格飞涨的今天,靠石油维系的航运市场充满变数,如何在这一时期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国多式联运经营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航运业发展困难的时期正是多式联运经营人所遇到的,最好的发展多式联运的时机。多式联运经营人需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在新时期的“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多式联运。   4结论   我国多式联运市场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发展缓慢。多式联运经营人在现有的体制和政策下,很难有创新的发展思维和行动。通过以上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得到以下有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议。   4.1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要有预见性   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书中所阐释的理念一样,依赖化石能源维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走向尾声,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仍处在靠石油资源支撑的阶段,“十三五”规划中新的绿色发展方向已经指明,所以在未来的多式联运发展和经营中,方向的预见性是相当重要的。   4.2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多式联运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制定发展多式联运规划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政府应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立法工作。   4.3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运输市场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极其不平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美国1966年通过的运输部法,建立了运输部,负责统领国家运输事务并制定国家运输政策,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和可靠的运输系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管理体制,统一制定和完善与多式联运有关的政策,构建安全、高效、便利的多式联运管理系统,从制度上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和协调,创建一个基于合作共赢的平台,共同协商管理和运营。   多式联运市场和多式联运经营人是一个整体,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价值取向决定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方向,反之,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方向又影响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真正做到二者有机协调统一是多式联运经营人进一步发展多式联运市场的机遇。

  摘 要 在“一带一路”的新时期经济合作背景下,新阶段的多式联运建设推上日程。我国多式联运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较为滞后,分析和借鉴相关建设经验势在必行。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新时期“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我国多式联运进一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进而更好地发展多式联运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经营人 十三五规划 现状 机遇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所分离,且船舶运输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点,因此世界商品流通中有80%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多式联运便基于海运而生。多式联运市场的发达和繁荣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因此,在 “十三五”规划的新时期里,发展多式联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   1多式联运相关定义   多式联运: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多式联运合同的特点:   (1)它必须包括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而且其中必须有海上运输方式。   (2)多式联运虽涉及到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但托运人只和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一份合同,只从多式联运经营人处取得一种多式联运单证,只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按一种费率交纳运费。   多式联运经营人:我国《海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人。”其特点是:多式联运经营人具有双重身份;对全程运输负责;可以拥有运输工具。   2我国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0年后,我国加大了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式联运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的多式联运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其中,与加拿大的项目,可谓意义深远,我国政府先后从各省市、各研究机构、各企业派出加拿大学习人员达十多期,为我国的多式联运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思路。尽管我国多式联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多式联运法规建设涉及集装箱运输的现行法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不足;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不够;信息系统的不完善;政策管制过紧;观念落后等等。总之,借鉴国外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摸清我国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与国际运输模式接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多式联运经营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规划纲要与以往的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指出并强调绿色经济,协调发展。与以往的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同,新的五年规划要求绿色经济的市场发展机制。这对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特别是多式联运经营人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开篇就提出“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他还提出中国将会引领亚洲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后碳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油价格飞涨的今天,靠石油维系的航运市场充满变数,如何在这一时期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国多式联运经营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航运业发展困难的时期正是多式联运经营人所遇到的,最好的发展多式联运的时机。多式联运经营人需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在新时期的“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多式联运。   4结论   我国多式联运市场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发展缓慢。多式联运经营人在现有的体制和政策下,很难有创新的发展思维和行动。通过以上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得到以下有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议。   4.1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要有预见性   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书中所阐释的理念一样,依赖化石能源维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走向尾声,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仍处在靠石油资源支撑的阶段,“十三五”规划中新的绿色发展方向已经指明,所以在未来的多式联运发展和经营中,方向的预见性是相当重要的。   4.2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多式联运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制定发展多式联运规划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政府应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立法工作。   4.3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运输市场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极其不平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美国1966年通过的运输部法,建立了运输部,负责统领国家运输事务并制定国家运输政策,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和可靠的运输系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管理体制,统一制定和完善与多式联运有关的政策,构建安全、高效、便利的多式联运管理系统,从制度上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和协调,创建一个基于合作共赢的平台,共同协商管理和运营。   多式联运市场和多式联运经营人是一个整体,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价值取向决定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方向,反之,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方向又影响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真正做到二者有机协调统一是多式联运经营人进一步发展多式联运市场的机遇。


相关内容

  • 2016年集装箱运输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2年中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现状分析 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82527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中国航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 中国航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国航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2010-06-02 1454中国航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航运市场特征 1参与国际竞争最早与国际物流标准的贴近度最高 海运行业是中国最早介入物流领域以及最早与世界对接的领域从当初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远洋集团.80年代 ...

  • [铁路货运改革与汽车物流多式联运(张晓东,北交)2013]
  • 一.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1)  汽车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2)  汽车物流各细分市场的新发展 ◆汽车整车物流 ●车辆运输车政策问题有了新的进展 车辆运输车标准修订工作系统展开: GB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商用车新型运输方式合法化问题提上解决议程 ...

  •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及发展
  • 毕业 设计(论文) 课题: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成绩 答辩日期 答辩成绩 答辩教师 总评成绩 目录 一.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背景及内涵 (一)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背景 (一)广义上的国际货运代理 (二)狭义上的国际货运代理 二.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政府 ...

  • 发展旅游业如何处理好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
  •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发展物流业如何处理好与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业的关系 摘要; 近年来, 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 ...

  • 西南地区物流发展的机遇及对策研究
  • 西南地区物流发展的机遇及对策研究 . 2006-3-2 况 漠 一.西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国土面积234.01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24%,2002年末人口1.96亿, 占全国的16%;国内生产总值1.0424万亿元, 占全国的9.95%.2002年末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务产出 ...

  •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钢铁生产与流通概况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流通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生产粗钢50048.8万吨,同比增长1.13%.200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26658.29万吨,同比增长1.23%.20 ...

  • 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
  • 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的前沿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交易各方不用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实施交易,而是通过网络,将遍及全球的用户连接起来,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电子商务兴起的时间较短,并且仍处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目 ...

  •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
  •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 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 2009年2月 目 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 ........................... 1 (一)发展现状 ............................... 1 (二)发展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