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作者:杨军王国平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10期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历史。任何阶级和政党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总趋势中,如果不能起到开拓和推动作用,毫无疑问它终将被历史淘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际上是把生产力从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所代表的落后生产关系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一次大解放;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是变革与生产力不完全适应的落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再次解放。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必将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道路。因此,我们党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来,就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的历史。而生产力的彻底解放,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解放。

  

   一、党的思想精髓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为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国情,才能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科学性,就在于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当代中国的国情,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方面。从性质看,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能怀疑和动摇的。从发展程度看,我国还处在不完善、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和明显的层次性,决定了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这固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但也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完善性。生产力的落后和生产关系的不完善,制约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层建设的不成熟性。在政治体制方面还明显地存在着弊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要同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做长期的斗争。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情是决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聚精会神地搞好经济建设。从这样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仅符合中国国情,更重要的是提出并回答了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发展道路等根本问题。因此,只有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才能抓住机遇,讲求实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2.实事求是地认识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程度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形式的产生。在没有达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产品经济形式之前,人类社会只能沿着在商品经济形式下发展生产力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所不同的是,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形态里,人们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价值规律的制约下,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一系列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新形式、新手段、新体制、新观念。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原则、等价交换的原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进而决定价格的原则、优胜劣汰的原则等,作为客观经济规律,人们只能去更深刻地理解它、驾驭它、利用它。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竞争、破产、兼并、股票、股市、证券、计划等经济手段,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社会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所创造的共同的文明成果,它自身不存在任何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问题在于各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阶级和阶层,要顺应生产力进步要求,赋予这些经济手段以更完善的形式和机制,提供更适合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以发挥这些经济手段的更大效能,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跃上新的台阶。

   为此,邓小平同志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精辟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点“冒”的精神,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而使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3.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甚至痛苦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最终目的看,社会主义就是要彻底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通过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消灭剥削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各种手段和形式,先富带动后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三大差别,进入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就是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创造和提供更优越的制度,更充分的条件,更宽松的环境,更适宜的体制,更稳定的局面。

   为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为生产力的解放、发展提供条件。在指导思想上要充分地科学地认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观点。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革措施,我们就要大胆地采用,加大改革力度,彻底打破长期形成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党的先进性质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阶级基础,确定了依靠的主体。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最有觉悟、最有理想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在斗争中共产党人能承受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能自觉地做出必要的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共产党人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表明他们是真正的民族精英、社会脊梁、世人楷模;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是最有前途、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特别能战斗的先进阶级队伍;工人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农民阶级的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和实用主义的功利行为等弱点。解放前,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没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反而深受其剥削和压迫,因此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两面性;解放后,工人阶级不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力量。党和它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必然成为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紧紧地依靠工人阶级。

   2.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先进的思想基础。

   决定党的性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同样,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必然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依据;邓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论点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的具体运用;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点,是运用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性原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按劳分配学说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冒”、“闯”、“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具体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上的运用……可以说,我们党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提出的每一个具体的方针和政策,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们党和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奋斗目标首先是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这种无私的胸怀和高贵的品格,使我们的党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的政治力量,获得人民的广泛拥护和衷心爱戴,并能有效地组织人民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使生产力的解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大舞台,使社会主义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变成亿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

  

   三、党的基本素质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充分的领导资格

   作为执政党来领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场改革,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个问题,邓小平曾指出,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自己。显然,党是否具备领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第二次解放生产力的资格,是由我们党的自身素质和条件决定的。

   1.我们党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领导力量的主要特征。

   如前所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能够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调动起来,这是首要的一点;其二,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政上的高度一致,保证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能迅速地得到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贯彻执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其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能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政治热情,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巨大的凝聚力。

   2.我们党具有良好的作风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既反“左”,又反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生产力的解放置于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我党的思想认识路线,又是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还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我们只有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严惩腐败现象,才能巩固和发展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才能领导群众更快地实现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三是批语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也是开展党内斗争的基本方针。掌握这个武器就能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就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我们党具有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广泛代表性。

   其一,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二,党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代表。我们党把全国各族人民中和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专家集合在自己的旗帜下,具备了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伟大力量。不仅为生产力的解放提供了必备的人才资源,并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三,党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代表。我们党科学地制定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探索出实现的道路,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由此,我们党为发展生产力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科学地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确信,尽管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正如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剥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四、党的执政地位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政治前提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才能拯救中国、解放中国;才能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出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历史上最沉重的任人宰割和剥削的苦难之中。在此期间,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先进人物、有识之士,为了处御列强,内求复兴,寻找中华民族独立和经济富强的出路,曾提出一个又一个振兴民族的方案,进行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英勇壮烈的反抗斗争。其中既有封建开明官吏的有益探索,也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康梁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也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辛亥革命。但是,所有这些救国略和斗争都无一例外地遭到破产和失败,自然也就谈不到生产力的解放。其根本原因是缺少以先进阶级的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强大的人民国家政权才能为解放生产力,扫除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束缚。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传入中国那天起就遭到各种非难和攻击。坚持社会主义的有识之士不仅要批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仍阻止不了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学说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一重要的历史贡献为从根本上把生产力从以国民党反动政策权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束缚下解放出来,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3.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证明了党的领导地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初步繁荣昌盛、民主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族精神得以振奋,陈旧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改革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88亿元,增加到1989年15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1%,大大高于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每年以增长601%的速度前进。举世公认的事实证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

作者介绍:杨军 王国平 佳木斯市委党校

作者:杨军王国平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10期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历史。任何阶级和政党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总趋势中,如果不能起到开拓和推动作用,毫无疑问它终将被历史淘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际上是把生产力从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所代表的落后生产关系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一次大解放;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是变革与生产力不完全适应的落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再次解放。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必将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道路。因此,我们党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来,就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的历史。而生产力的彻底解放,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解放。

  

   一、党的思想精髓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为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国情,才能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科学性,就在于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当代中国的国情,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方面。从性质看,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能怀疑和动摇的。从发展程度看,我国还处在不完善、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和明显的层次性,决定了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这固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但也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完善性。生产力的落后和生产关系的不完善,制约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层建设的不成熟性。在政治体制方面还明显地存在着弊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要同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做长期的斗争。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情是决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聚精会神地搞好经济建设。从这样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仅符合中国国情,更重要的是提出并回答了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发展道路等根本问题。因此,只有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才能抓住机遇,讲求实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2.实事求是地认识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程度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形式的产生。在没有达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产品经济形式之前,人类社会只能沿着在商品经济形式下发展生产力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所不同的是,在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形态里,人们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价值规律的制约下,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一系列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新形式、新手段、新体制、新观念。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原则、等价交换的原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进而决定价格的原则、优胜劣汰的原则等,作为客观经济规律,人们只能去更深刻地理解它、驾驭它、利用它。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竞争、破产、兼并、股票、股市、证券、计划等经济手段,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社会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所创造的共同的文明成果,它自身不存在任何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问题在于各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阶级和阶层,要顺应生产力进步要求,赋予这些经济手段以更完善的形式和机制,提供更适合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以发挥这些经济手段的更大效能,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跃上新的台阶。

   为此,邓小平同志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精辟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点“冒”的精神,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而使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3.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甚至痛苦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最终目的看,社会主义就是要彻底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通过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消灭剥削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各种手段和形式,先富带动后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三大差别,进入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就是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创造和提供更优越的制度,更充分的条件,更宽松的环境,更适宜的体制,更稳定的局面。

   为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为生产力的解放、发展提供条件。在指导思想上要充分地科学地认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观点。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革措施,我们就要大胆地采用,加大改革力度,彻底打破长期形成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党的先进性质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阶级基础,确定了依靠的主体。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最有觉悟、最有理想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在斗争中共产党人能承受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能自觉地做出必要的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共产党人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表明他们是真正的民族精英、社会脊梁、世人楷模;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是最有前途、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特别能战斗的先进阶级队伍;工人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农民阶级的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和实用主义的功利行为等弱点。解放前,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没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反而深受其剥削和压迫,因此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两面性;解放后,工人阶级不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力量。党和它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必然成为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紧紧地依靠工人阶级。

   2.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先进的思想基础。

   决定党的性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同样,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必然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依据;邓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论点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的具体运用;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点,是运用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性原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按劳分配学说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冒”、“闯”、“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具体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上的运用……可以说,我们党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提出的每一个具体的方针和政策,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们党和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坚持党的领导,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奋斗目标首先是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这种无私的胸怀和高贵的品格,使我们的党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的政治力量,获得人民的广泛拥护和衷心爱戴,并能有效地组织人民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使生产力的解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大舞台,使社会主义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变成亿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

  

   三、党的基本素质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充分的领导资格

   作为执政党来领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场改革,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个问题,邓小平曾指出,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自己。显然,党是否具备领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第二次解放生产力的资格,是由我们党的自身素质和条件决定的。

   1.我们党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领导力量的主要特征。

   如前所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能够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调动起来,这是首要的一点;其二,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政上的高度一致,保证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能迅速地得到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贯彻执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其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能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政治热情,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巨大的凝聚力。

   2.我们党具有良好的作风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既反“左”,又反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生产力的解放置于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我党的思想认识路线,又是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还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我们只有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严惩腐败现象,才能巩固和发展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才能领导群众更快地实现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三是批语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也是开展党内斗争的基本方针。掌握这个武器就能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就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我们党具有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广泛代表性。

   其一,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二,党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代表。我们党把全国各族人民中和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专家集合在自己的旗帜下,具备了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伟大力量。不仅为生产力的解放提供了必备的人才资源,并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三,党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代表。我们党科学地制定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探索出实现的道路,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由此,我们党为发展生产力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科学地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确信,尽管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正如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剥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四、党的执政地位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政治前提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才能拯救中国、解放中国;才能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出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历史上最沉重的任人宰割和剥削的苦难之中。在此期间,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先进人物、有识之士,为了处御列强,内求复兴,寻找中华民族独立和经济富强的出路,曾提出一个又一个振兴民族的方案,进行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英勇壮烈的反抗斗争。其中既有封建开明官吏的有益探索,也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康梁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也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辛亥革命。但是,所有这些救国略和斗争都无一例外地遭到破产和失败,自然也就谈不到生产力的解放。其根本原因是缺少以先进阶级的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强大的人民国家政权才能为解放生产力,扫除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束缚。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传入中国那天起就遭到各种非难和攻击。坚持社会主义的有识之士不仅要批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仍阻止不了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学说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一重要的历史贡献为从根本上把生产力从以国民党反动政策权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束缚下解放出来,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3.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证明了党的领导地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初步繁荣昌盛、民主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民族精神得以振奋,陈旧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改革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88亿元,增加到1989年15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1%,大大高于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每年以增长601%的速度前进。举世公认的事实证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

作者介绍:杨军 王国平 佳木斯市委党校


相关内容

  • 第4讲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
  • 第4讲 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以更大决心推进改革,保证完成改革任务 <决定>提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改革正确方向:坚 ...

  • 毛概辨析题
  • 三.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就等于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革命问题. 不正确.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可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江泽民文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的介绍
  •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11-24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 ...

  • 毛概答案 东南大学 2016
  •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概括地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 ...

  • 党章知识学习问答
  • 党章知识学习问答 1.党章在党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政党章程是政党的立党之本。“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章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是对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对 ...

  •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 ...

  • 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A.三 ...

  •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注:斜体+划线+黄色底纹是去年考过的,基本上是大题,还有多选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P7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 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 ...

  •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区委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