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打比方之间的区别

比喻和打比方之间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

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这是一句陈述句。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是借喻。

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3、我的生活太悲惨了,连狗都不如。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造比喻句、拟人句时要注意。造拟人句不能忽略被拟对象的特点。例如:“”“课桌”一笑就会“破裂”,造比喻句要考虑环境。

比喻和打比方之间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

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这是一句陈述句。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是借喻。

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3、我的生活太悲惨了,连狗都不如。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造比喻句、拟人句时要注意。造拟人句不能忽略被拟对象的特点。例如:“”“课桌”一笑就会“破裂”,造比喻句要考虑环境。


相关内容

  •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补充资料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初中教材里我们已经讲过,但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 ...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就是研究怎样把话或文章说得或写得清楚明白,使语言准确.鲜明.形象.具体.生动,以提高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当我们在了解了句中的主谓宾之后,便要通过修辞手法将句子丰满灵动起来. 现在,让我们就常见的六种修辞手法进行探讨.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说明一个比较抽象 ...

  • 说明文的结构
  •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 ...

  • 试比较比喻和比拟
  • 试比较比喻和比拟 摘要: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用的修辞现象.它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差别.因而,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实际运用中两者非常容易混淆.虽然许多学者都对此做了研究,但是相关理论还有待完善.实际运用中,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也是中小学教学难点.本文,笔者仅对两者异同进行阐述. 关键词:比喻 比拟 ...

  • 大学语文 期末考试 问答题
  • 1. 举例说明怎样区分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与介词"和". . 看它们连接组合的前后两项是否能对调位置. 老师和班长都讲话了. 老师和班长谈话. . 看它们前面能否添上修饰语.能添加修饰语的是介词,不能添加修饰语的是连词. 我和他都吃过了. 我(刚刚)和他一起 ...

  • 小学三年级语文比喻句.拟人句汇总和练习
  •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 一.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1). 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 ...

  • 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 李海涛 修辞是加强文辞或言辞效果的艺术手法.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掌握修辞艺术可以指导人们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更加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更加清楚地传达所欲讲述的内容. 我国古代文人将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概括为三个 ...

  • 说明文记叙文知识点讲解
  • 专题十二 说明性文章阅读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 ...

  • 论古代汉语的比喻句式
  • 摘要:比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它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格式,每种格式中喻体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在辨别时要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与其他相似句式区别开来,以利于正确理解古书文意. 关键词:古代汉语:比喻句:本体 比喻,古人说:"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