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的新闻发布会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

  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会的监督之外,总统没有义务对他的言论或政策进行解释。总统新闻发布会给了新闻媒体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质疑总统的权威。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才不得不对所有问题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再没有机会就当天事件向总统发难了。同时,新闻发布会也是新闻界促使总统了解公众想法的唯一渠道。

  曾担任38年白宫记者、任白宫记者团团长的海伦・托马斯曾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像是千千万万急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美国人的替身。新闻发布会进行的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记者代表人民向总统提出问题,总统通过记者了解人民的看法。哈里・杜鲁门总统有一次对白宫记者团表达了他的看法:“我尽可能地让你们了解任何政府认可的消息。同时,也许你们还没意识到,你们也使我了解到许多普通民众的意见。”

  白宫新闻发布会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1900年,麦金利总统专门任命一位助手每天向守候在白宫外面的记者做一次简报。

  西奥多・罗斯福建立起若干媒体和总统联系的制度。1902年,罗斯福把他书房隔壁的一间休息室划为记者室,不久,国会拨款54万美元在白宫西翼修建白宫记者的办公室。

  1913年,威尔逊总统在就职的第11天召集了第一次白宫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每周举行两次。但是一年之后,他对提问感到厌倦,新闻发布会不再举行。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现代历史上开创了定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先例,地点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尽管态度友善,但他申明一切都要由他统率并且决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冒犯。如果哪个记者把他惹恼了,他会像学校里惩罚劣等生那样,让那个记者戴上一顶锥形纸帽去站墙角。有一次,正值二战期间,《纽约每日新闻》的一位专栏记者真把他给惹火了,这位记者被当众“授予”一枚纳粹铁十字勋章。对于一些纠缠不休的问题,罗斯福通常只简单回答“此日无新闻”。虽然记者可以与总统十分接近,但采访还是受到一定限制:记者不能直接援引总统的言论。

  杜鲁门执政期间,随着白宫记者团的日益壮大,新闻发布会的地点从椭圆形办公室迁到了老行政楼印地安条约厅一个有230个座位的会议室里。环境的改变增添了严肃正式的气氛。总统新闻发布会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格局。这主要归功于电视技术的发展。

  有电视以前,总统在他的办公室接见记者。十几名记者在现场做笔录,发布会一结束就奔向电话与各自的编辑部联系,口述他们的报道。有时总统的讲话有特殊新闻价值,抢发头条的竞争就演变成了一场争夺电话的赛跑和摔跤。电视直播的实时性,结束了因混乱的打斗造成的歪曲报道。各媒体编辑部人员只需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发布会的实况转播,然后把一切记录下来就成了。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回到办公室,利用剩下的时间写一个新的“滚动报道”――加入所有的细节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电视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发布会现场,杜鲁门政府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出席发布会前,杜鲁门先与他的顾问团碰头,为任何可能被提出的问题做好准备。发布会一开始由他先作一个事先写好底稿的讲话。如果提问涉及敏感话题,他就让记者自己在他的开场白里找答案。杜鲁门还规定记者提问前必须先自报家门,并且整个发布会都由摄影机记录在案。改革的结果是,新闻发布会成了备受瞩目的大事。总统不得不加强控制现场的能力,更精心地做准备工作,回答问题时更加小心谨慎。

  尽管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喜欢举行新闻发布会,但他还是像罗斯福那样,平均每周举行两次。他不仅允许拍摄发布会现场而且还提出两项新措施:允许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用他的原话,允许电视网播出新闻发布会的实况录像。然而,这两项新特权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所有新闻报道必须经过新闻秘书詹姆斯・哈格蒂的过目。

  肯尼迪总统是第一位允许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的总统,也是第一位可以让记者每天采访的总统。当时的新闻发布会在距离白宫几个街区的国务院大礼堂举行。肯尼迪很会利用电视的影响力,同时也沉浸于与记者唇枪舌剑的乐趣之中,他很懂得利用井井有条的新闻发布会来巩固自己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印象。肯尼迪做新闻发布会准备工作时,他的助手能预测出记者90%的提问。不过,女记者提出的问题常常会让他措手不及。

  1964年,林登・约翰逊总统让电视网在白宫新闻会议室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允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在距椭圆形办公室60英尺的鱼厅设立直播室。约翰逊还把合众国际社和美联社的电传机接到椭圆形办公室里,这样他可以第一个读到关于他的报道。他还有3台电视机,分别接收三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但他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电视直播一直感到不自在。他更愿意在非公开场合见记者,在这些场合一切都任由约翰逊摆布。像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约翰逊的新闻发布会通常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进行,而且每次召开都凭他一时的冲动。他对“出人意料”情有独钟,而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则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有一次,白宫为他安排了一场大规模的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助手通知他马上就要进行电视直播了,可约翰逊总统依然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了才过去,结果迟到了整整半小时。

  1970年,尼克松总统下令修建的新的新闻中心启用,白宫从此有了全职的白宫记者。新闻中心除了记者办公室,还有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正式发布消息的小厅。房间的一端挂着一幅厚厚的帘子,大约20英尺高、50英尺宽。新闻秘书准备举行发布会的时候,帘子拉开,露出嵌在墙壁里的讲台。讲台放下来以后,上面放一张桌子,再在桌子上贴上总统标记。新闻发布会就开始了。

  尼克松总统不喜欢用其他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常用的小讲台,他更喜欢立式麦克风。他也在发布会前做预备工作,浏览文件摘要,还让助手问他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尼克松对记者来说,不仅仅是较量的对手。尼克松总是有备而来,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但是,“水门事件”后,新闻发布会更像是生死攸关的法庭审讯。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尼克松毫不留情地盘问不休。在一次发布会上他实在被烦得不行了,以至于还没有听到例行的结束语“谢谢你”就拂袖而去。而1973年10月26日的那次新闻发布会则是冲突最为激烈的一次,尼克松总统和记者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福特总统似乎乐于召开新闻发布会。不过,他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他宣誓就职20天后才举行。正式出场前,他演习了一遍,还花了10个小时做准备工作。他的助手们决定让他站在东厅一扇打开的大门前与记者对话,而不是像尼克松那样以重重叠叠的帷幕为背景,希望借此使水门事件造成的紧张空气缓和下来,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卡特总统每次走上讲台面对新闻界时总是胸有成竹,随手带了一大堆数据和资料。不过他总是忘了“带上幽默”,他的严肃让彼此的对话毫无生气,极为沉闷。而且,卡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辩护。

  在里根时代,新闻发布会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正式。出席者都穿着整齐,并且发布会在黄金时间进行直播。出席前,里根紧张得就像准备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不停地阅读像商业电话本一样厚的摘要,里面包括了可能的问题和对应的答案。有时候,里根甚至动用白宫的剧院来排演,由他的助手们扮演记者。在里根任职的8年里,总共才开了45次记者招待会。他很少接受采访,宁愿公开讲话而不愿被提问。

  1981年,白宫记者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整修,安装了电影院那种座位,并且规定了座次表。经常报道白宫的48个新闻机构分别得到一个座位,各自的座位上有一个刻着名字的小铜牌。里根总统的下属决定各机构的代表。通讯社和当时的三大电视网的位置在前排。其余的位置分摊给每天报道总统动向的报纸、报业集团和新闻杂志等,其中有一个专门保留给真正的华府名人萨拉・麦克伦登。剩下的位置还给了当时刚刚起步的有线电视网和几家广播网。每次黄金时间直播的新闻发布会都控制在30分钟。这个时间限制是白宫和电视网协商规定的。时间一到,白宫记者团团长就会站起来说“谢谢你,总统先生”,发布会就结束了。

  老布什总统自1988年当选总统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以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辞随心所欲,语句零七八碎,夹杂着难懂的比喻,有时连动词都没有。同时,“谢谢你,总统先生”作为新闻发布会结束语的传统,在布什时代戛然而止。布什喜欢在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而且只要有人提问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即使电视网规定的黄金时间半小时直播的规则在此也不适用。

  克林顿刚上任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同白宫记者团接触,从记者办公室到新闻秘书办公室的走廊被宣布“记者不得通过”,从新闻发布厅到新闻秘书办公室的门也关上了。但他允许电视直播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克林顿总统还取消了记者追问的权利。

  按照新闻发布会的规矩,第一个问题由美联社或合众国际社轮流提出。一天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的惯例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吉姆・海格蒂任新闻秘书起,一直延续至今。改变了的只是规模,从一无所有扩大到白宫新闻办公室、媒体办公室和第一夫人新闻办公室。可以说,后来的每一届政府都使它们进一步发展壮大。

  新闻发布会成了总统们表演各自人生角色的最佳机会。他们有的事先做好准备,甚至彩排一番。有的带着一张座位表进入会场,以便认清下面坐着的都是谁。当然,最终选择由哪位记者提问,总是由总统来决定。

  编校:张红玲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

  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会的监督之外,总统没有义务对他的言论或政策进行解释。总统新闻发布会给了新闻媒体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质疑总统的权威。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才不得不对所有问题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再没有机会就当天事件向总统发难了。同时,新闻发布会也是新闻界促使总统了解公众想法的唯一渠道。

  曾担任38年白宫记者、任白宫记者团团长的海伦・托马斯曾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像是千千万万急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美国人的替身。新闻发布会进行的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记者代表人民向总统提出问题,总统通过记者了解人民的看法。哈里・杜鲁门总统有一次对白宫记者团表达了他的看法:“我尽可能地让你们了解任何政府认可的消息。同时,也许你们还没意识到,你们也使我了解到许多普通民众的意见。”

  白宫新闻发布会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1900年,麦金利总统专门任命一位助手每天向守候在白宫外面的记者做一次简报。

  西奥多・罗斯福建立起若干媒体和总统联系的制度。1902年,罗斯福把他书房隔壁的一间休息室划为记者室,不久,国会拨款54万美元在白宫西翼修建白宫记者的办公室。

  1913年,威尔逊总统在就职的第11天召集了第一次白宫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每周举行两次。但是一年之后,他对提问感到厌倦,新闻发布会不再举行。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现代历史上开创了定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先例,地点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尽管态度友善,但他申明一切都要由他统率并且决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冒犯。如果哪个记者把他惹恼了,他会像学校里惩罚劣等生那样,让那个记者戴上一顶锥形纸帽去站墙角。有一次,正值二战期间,《纽约每日新闻》的一位专栏记者真把他给惹火了,这位记者被当众“授予”一枚纳粹铁十字勋章。对于一些纠缠不休的问题,罗斯福通常只简单回答“此日无新闻”。虽然记者可以与总统十分接近,但采访还是受到一定限制:记者不能直接援引总统的言论。

  杜鲁门执政期间,随着白宫记者团的日益壮大,新闻发布会的地点从椭圆形办公室迁到了老行政楼印地安条约厅一个有230个座位的会议室里。环境的改变增添了严肃正式的气氛。总统新闻发布会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格局。这主要归功于电视技术的发展。

  有电视以前,总统在他的办公室接见记者。十几名记者在现场做笔录,发布会一结束就奔向电话与各自的编辑部联系,口述他们的报道。有时总统的讲话有特殊新闻价值,抢发头条的竞争就演变成了一场争夺电话的赛跑和摔跤。电视直播的实时性,结束了因混乱的打斗造成的歪曲报道。各媒体编辑部人员只需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发布会的实况转播,然后把一切记录下来就成了。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回到办公室,利用剩下的时间写一个新的“滚动报道”――加入所有的细节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电视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发布会现场,杜鲁门政府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出席发布会前,杜鲁门先与他的顾问团碰头,为任何可能被提出的问题做好准备。发布会一开始由他先作一个事先写好底稿的讲话。如果提问涉及敏感话题,他就让记者自己在他的开场白里找答案。杜鲁门还规定记者提问前必须先自报家门,并且整个发布会都由摄影机记录在案。改革的结果是,新闻发布会成了备受瞩目的大事。总统不得不加强控制现场的能力,更精心地做准备工作,回答问题时更加小心谨慎。

  尽管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喜欢举行新闻发布会,但他还是像罗斯福那样,平均每周举行两次。他不仅允许拍摄发布会现场而且还提出两项新措施:允许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用他的原话,允许电视网播出新闻发布会的实况录像。然而,这两项新特权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所有新闻报道必须经过新闻秘书詹姆斯・哈格蒂的过目。

  肯尼迪总统是第一位允许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的总统,也是第一位可以让记者每天采访的总统。当时的新闻发布会在距离白宫几个街区的国务院大礼堂举行。肯尼迪很会利用电视的影响力,同时也沉浸于与记者唇枪舌剑的乐趣之中,他很懂得利用井井有条的新闻发布会来巩固自己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印象。肯尼迪做新闻发布会准备工作时,他的助手能预测出记者90%的提问。不过,女记者提出的问题常常会让他措手不及。

  1964年,林登・约翰逊总统让电视网在白宫新闻会议室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允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在距椭圆形办公室60英尺的鱼厅设立直播室。约翰逊还把合众国际社和美联社的电传机接到椭圆形办公室里,这样他可以第一个读到关于他的报道。他还有3台电视机,分别接收三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但他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电视直播一直感到不自在。他更愿意在非公开场合见记者,在这些场合一切都任由约翰逊摆布。像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约翰逊的新闻发布会通常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进行,而且每次召开都凭他一时的冲动。他对“出人意料”情有独钟,而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则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有一次,白宫为他安排了一场大规模的电视直播新闻发布会,助手通知他马上就要进行电视直播了,可约翰逊总统依然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了才过去,结果迟到了整整半小时。

  1970年,尼克松总统下令修建的新的新闻中心启用,白宫从此有了全职的白宫记者。新闻中心除了记者办公室,还有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正式发布消息的小厅。房间的一端挂着一幅厚厚的帘子,大约20英尺高、50英尺宽。新闻秘书准备举行发布会的时候,帘子拉开,露出嵌在墙壁里的讲台。讲台放下来以后,上面放一张桌子,再在桌子上贴上总统标记。新闻发布会就开始了。

  尼克松总统不喜欢用其他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常用的小讲台,他更喜欢立式麦克风。他也在发布会前做预备工作,浏览文件摘要,还让助手问他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尼克松对记者来说,不仅仅是较量的对手。尼克松总是有备而来,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但是,“水门事件”后,新闻发布会更像是生死攸关的法庭审讯。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尼克松毫不留情地盘问不休。在一次发布会上他实在被烦得不行了,以至于还没有听到例行的结束语“谢谢你”就拂袖而去。而1973年10月26日的那次新闻发布会则是冲突最为激烈的一次,尼克松总统和记者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福特总统似乎乐于召开新闻发布会。不过,他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他宣誓就职20天后才举行。正式出场前,他演习了一遍,还花了10个小时做准备工作。他的助手们决定让他站在东厅一扇打开的大门前与记者对话,而不是像尼克松那样以重重叠叠的帷幕为背景,希望借此使水门事件造成的紧张空气缓和下来,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卡特总统每次走上讲台面对新闻界时总是胸有成竹,随手带了一大堆数据和资料。不过他总是忘了“带上幽默”,他的严肃让彼此的对话毫无生气,极为沉闷。而且,卡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辩护。

  在里根时代,新闻发布会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正式。出席者都穿着整齐,并且发布会在黄金时间进行直播。出席前,里根紧张得就像准备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不停地阅读像商业电话本一样厚的摘要,里面包括了可能的问题和对应的答案。有时候,里根甚至动用白宫的剧院来排演,由他的助手们扮演记者。在里根任职的8年里,总共才开了45次记者招待会。他很少接受采访,宁愿公开讲话而不愿被提问。

  1981年,白宫记者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整修,安装了电影院那种座位,并且规定了座次表。经常报道白宫的48个新闻机构分别得到一个座位,各自的座位上有一个刻着名字的小铜牌。里根总统的下属决定各机构的代表。通讯社和当时的三大电视网的位置在前排。其余的位置分摊给每天报道总统动向的报纸、报业集团和新闻杂志等,其中有一个专门保留给真正的华府名人萨拉・麦克伦登。剩下的位置还给了当时刚刚起步的有线电视网和几家广播网。每次黄金时间直播的新闻发布会都控制在30分钟。这个时间限制是白宫和电视网协商规定的。时间一到,白宫记者团团长就会站起来说“谢谢你,总统先生”,发布会就结束了。

  老布什总统自1988年当选总统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以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辞随心所欲,语句零七八碎,夹杂着难懂的比喻,有时连动词都没有。同时,“谢谢你,总统先生”作为新闻发布会结束语的传统,在布什时代戛然而止。布什喜欢在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而且只要有人提问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即使电视网规定的黄金时间半小时直播的规则在此也不适用。

  克林顿刚上任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同白宫记者团接触,从记者办公室到新闻秘书办公室的走廊被宣布“记者不得通过”,从新闻发布厅到新闻秘书办公室的门也关上了。但他允许电视直播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克林顿总统还取消了记者追问的权利。

  按照新闻发布会的规矩,第一个问题由美联社或合众国际社轮流提出。一天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的惯例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吉姆・海格蒂任新闻秘书起,一直延续至今。改变了的只是规模,从一无所有扩大到白宫新闻办公室、媒体办公室和第一夫人新闻办公室。可以说,后来的每一届政府都使它们进一步发展壮大。

  新闻发布会成了总统们表演各自人生角色的最佳机会。他们有的事先做好准备,甚至彩排一番。有的带着一张座位表进入会场,以便认清下面坐着的都是谁。当然,最终选择由哪位记者提问,总是由总统来决定。

  编校:张红玲


相关内容

  • 新闻界"第一夫人"
  • 新闻界"第一夫人" 作者:一路开花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03期 1920年,海伦·托马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移民家庭.家里共有9个孩子,而她,则排行第七.尽管父母一字不识,海伦还是无法消减自己对文字的莫名情感.于是,12岁那年,她在班里大声宣布,长 ...

  • 白宫新闻发言人遭节目恶搞 回应"挺可爱"
  • 2017年02月07日 09:44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Youtube网站上一条视频迅速走红,点击量达1180多万次,比美国"春晚"NFL(全美橄榄球联赛)"超级碗"中Lady Gaga中场演唱的点击率还高了一倍多. 模拟斯派瑟开白宫新 ...

  • 新闻的胜利水门事件40周年再回首
  • 40 年前发生的水门事件不但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下台,也让新闻界扬眉吐气,很多美国青年因而决定献身新闻界. 1972年6月17日凌晨,5名穿西装.携带窃听器材的所谓窃贼,在华盛顿水门大厦内遭到逮捕,这件事经过<华盛顿邮报>(下简称邮报)记者伍华德和柏恩斯坦锲而不舍地追查,最后导致尼克松 ...

  • 1945年 罗斯福总统在胜利前夕去世
  • 2011年04月12日 09:57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 字号:T|T 18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罗斯福(来源:资料图) 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了.这位美国第31任总统在佐治亚州的沃姆斯普林斯他的精致的小别墅里突然死去.这一消息,使全国和全世界大为震惊.一名随从医生说,63岁的总统死于脑溢血. ...

  • 啤酒酿造法
  • 9月初,一则来自美国白宫的新闻,成为媒体和公众的焦点,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啤酒爱好者的目光:白宫发言人卡尼在网上公布了两款白宫自酿啤酒"白宫蜜酿"和"白宫黑啤"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今,只要你愿意动手,就可以喝到奥巴马总统钟爱的啤酒. 这已经不是奥总统第一次因为啤 ...

  • 1943年宋美龄访美 罗斯福夫人为何盼其离开总统府
  • 2013年05月16日 09:45 来源:<发现>周刊 作者:唐蕾 分享到:更多 10人参与 3条评论 核心提示:外交家顾维钧在日记中写到,委员长夫人在白宫频频会见许多共和党政治人物,毫不避讳,这让罗斯福觉得不舒服.罗斯福夫人甚至建议,让她住到海德公园比较好.而且埃莉诺发现,宋美龄并不像 ...

  • 读新闻学英语 | 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
  • 推荐人:姜早 近日奥巴马发表了2016年国情咨文演讲,这也是其任内发表的最后一份国情咨文,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去年11月,民主党在国会全面失利,两院主要席位均被共和党掌握.外界解读此次演讲为奥巴马对失利局面的首次回应,<纽约时报>称,"这可能是奥巴马'最后的闯关机会' &qu ...

  • 美国白宫称不会改变对枪支管理立场_
  • 美国白宫称不会改变对枪支管理立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12:46 新闻晚报 □新华社电 国际社会纷纷对美国盛行的"枪文化"提出质疑,认为美国枪支管理混乱.美国国内民间组织和媒体则呼吁制定更加严格的枪支控制法案.但白宫发言人表示不会改 ...

  • 布什父子中东政策差异 凸现美国"911"之痛
  • 当美国总统布什在2001年3月于白宫会见以色列总理沙龙时,布什亲口告诉沙龙,他不会追随父亲老布什的色列政策步调.这场会面后6个月,911事件爆发,布什与沙龙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时无刻都展现出强烈支持以色列的倾向,也更加凸显出美国前后两位布什总统在以色列政策上的差异. 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说,当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