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两篇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会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3、体会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过去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你一定遇见过或感受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事物。那么,你认为世间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填充:

世间最美的

明确:妈妈的爱,朋友的情,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山水……,坟墓。

二、明确中心意象: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中山陵和印度的泰姬陵美不美?为什么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金字塔--雄伟神秘美;中山陵--雄伟秀丽美;

泰姬陵--历史悠久美;托尔斯泰墓--朴素美。

原文两处:1、“这里,逼人的朴素……”

2、“人们重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

三、明确围绕中心进行描写的方法:

1、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那些语句描写了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明确: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只有几株大树隐蔽。”

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③“夏天,……;冬天,……;……包容着当时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2、请同学齐声朗读这三处文字,体会围绕中心意象(朴素)描写的方法。

四、明确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丽的本质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托尔斯泰墓之所以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就在于“朴素”二字。那么,“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地坟墓,是否也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呢?为什么?

明确:不美

由此可见:坟墓之美,是在于墓中的人--伟大的人格。

五、讨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

1、“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启示”指什么?

2、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自己选择了这样一块墓地?

明确: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可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平常得就像那些流浪汉,无名氏的士兵一样,于是伟大的英名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

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

六、请同学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学《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教案)

1、认识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 2、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

优美的寓情于景的散文,艺术性很强,包含的鉴赏因素很多(这一点,《教师用书》说得也很明白),如果单单用来训练概括文章的要点,就失去了阅读本文更有意义的方面。故我采用鉴赏的教学方式。

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法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鉴赏这篇抒情散文吧。(板书课题)

二、

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美”,获得“美”的感受。 (读后正音以及评价读的效果——主要是是否包含感情)

三、

(一)整体感知

有了这一遍的朗读,想必同学们对“冬天之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

1、补充题目

T:首先请看文章的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冬天”前面加上个定语,就更能准确地符合作者的倾向了。加上什么?

M:乡村。

2、文眼句子

T:一篇文章中最拿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我们将它称之为这篇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文章心灵的窗口。本文的文眼句子是什么?

M:“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T:这句话当中有两个词语要读重音,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M:“从来”需要重读,因为它表明“热爱”的时间很长;“乡村”也需要重读,它说明作者只爱乡村的冬天,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冬天她都热爱。

(二)重点鉴赏

(1)“美”在何段

T:大家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冬天之美”,美在哪一段?

M:第二段。

(2)朗读段二

其他同学听读时思考:本段写了那几种景物?

(读后评价)

(3)几种景物

T:这一段写了几种景物?

M: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紫罗兰、孟加拉玫瑰、鸟儿、白雪、冰棱。 T:我们是找对了,但是复杂了点,能不能归纳概括一下呢?

M:阳光、麦田、花草、鸟儿、白雪。

(注意:或许学生会将麦田和紫罗兰等归纳为植物等现象,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归纳之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着重写了什么。如麦田、白雪,显然是作者笔下的重点景物) T:很好!那么下面就让我把这五种景物“画”出来,看看它们到底美不美。虽然我是蹩脚的画手,但也要选择最适合的颜色。“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其实大自然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同学们觉得用什么颜色最能表现出这种生机呢?

M:绿色。(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许有人说是红色,因为红色给人以激情。但是最好明确为绿色,红色太热情太张扬,绿色象征着生命)

(教师从上往下用绿色粉笔板书“阳光”等五个词语)

(4)景物特征

T:这些景物在冬天各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呢?抢答开始!

M:阳光——最灿烂、最辉煌

麦田——广阔的、鲜艳的

花草——生机盎然的(其实麦田和花草都属于植物,它们在冬天的特征一样的——“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

鸟儿——喧闹的、美丽的

白雪——璀璨的、神奇的

(教师每对一个词语外围画空心椭圆,每让学生回答)

(5)“美”图中人

T:很好!有了这些景物,冬天美不美?

(让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回答——“最灿烂、最辉煌”的阳光普照着“生机盎然”的麦田和花草以及“神奇、璀璨的”白雪,时不时还有“美丽的”鸟儿“喧闹”一番,难道不美吗?或许有人回答——不美,显得太冷清太单调了,离我们太远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美又不美,景物确实很美,但是美中又有不足。注意,如果有人作第三种回答,教师应该紧急追问——“那么,到底缺少什么呢?”) M:美,但是美中不足。“不足”表现在缺少“人”!乔治〃桑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有了“人”,这个乡村冬天就“美”了!(教师用粗笔在空心椭圆里加上“人”字,完成整个板书——一个“美”字样)

(6)朗读“人”文

(如果学生在感情方面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要启发学生:同学们想想看,在乡村冬天的漫漫长夜里,人们可以干什么——“亲切地聚集一堂”,大家不分男女、长幼、尊卑地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说古老怒进,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人们还可以干什么——“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难道不美吗?请同学们再读一次,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美的感觉。)

好,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所说的话——“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又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在乔治〃桑笔下,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之根本。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三)首段作用

T: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第一段是否显得多余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M:不多余。它与第二段形成了对比。有了第一段城市之丑,乡村冬天之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而且,在第一段中,本身也有好几种对比,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有哪几种。

(四)再读全文

下面我们再将全文集体朗读一遍,这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读准字音、重音外,还能用抒情的口吻读出愉悦之情,把自己也融入这“冬天之美”。

四、

(一) 比较阅读

我感觉自己快要融化在乡村的冬天之中了,我们还是先暂时立刻这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田园生活,到城市走走,去看看北平的冬天吧。

T:请把《语文读本》打开到第67页,看看郁达夫的《北平的冬天》。在这篇散文里,虽然作者写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他集中笔力写的还是冬天。我们挑选其中的第9、10两段读读,看看不同的时代、国别、性别的两位作家在描写对象有很大区别的情况下,对冬天的理解是否有相似之处。

M:(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发言)这两段和课文第二段描写很相似,都写到了景物和人情,而且都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这点,可以请同学抓住重要词语)。

(二)小结教学

两位作家尽管时代、国别、性别不同,写的对象也不同——一是乡村一是城市,但是他们都觉得冬天很美,都赞美了冬天。所以,尽管冬天在常人眼里是冷清萧瑟的,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就会觉得冬天同样与春天、夏天、秋天美丽。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再往深处挖掘下去,两位作家之所以觉得冬天美,根本原因是作者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培养发现美的灵感,才能造就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去热爱生活吧!

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会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3、体会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象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过去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你一定遇见过或感受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事物。那么,你认为世间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填充:

世间最美的

明确:妈妈的爱,朋友的情,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山水……,坟墓。

二、明确中心意象: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中山陵和印度的泰姬陵美不美?为什么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金字塔--雄伟神秘美;中山陵--雄伟秀丽美;

泰姬陵--历史悠久美;托尔斯泰墓--朴素美。

原文两处:1、“这里,逼人的朴素……”

2、“人们重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

三、明确围绕中心进行描写的方法:

1、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那些语句描写了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明确: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只有几株大树隐蔽。”

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③“夏天,……;冬天,……;……包容着当时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2、请同学齐声朗读这三处文字,体会围绕中心意象(朴素)描写的方法。

四、明确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丽的本质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托尔斯泰墓之所以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就在于“朴素”二字。那么,“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地坟墓,是否也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呢?为什么?

明确:不美

由此可见:坟墓之美,是在于墓中的人--伟大的人格。

五、讨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

1、“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启示”指什么?

2、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自己选择了这样一块墓地?

明确: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可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平常得就像那些流浪汉,无名氏的士兵一样,于是伟大的英名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

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

六、请同学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学《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教案)

1、认识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 2、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

优美的寓情于景的散文,艺术性很强,包含的鉴赏因素很多(这一点,《教师用书》说得也很明白),如果单单用来训练概括文章的要点,就失去了阅读本文更有意义的方面。故我采用鉴赏的教学方式。

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法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鉴赏这篇抒情散文吧。(板书课题)

二、

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美”,获得“美”的感受。 (读后正音以及评价读的效果——主要是是否包含感情)

三、

(一)整体感知

有了这一遍的朗读,想必同学们对“冬天之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

1、补充题目

T:首先请看文章的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冬天”前面加上个定语,就更能准确地符合作者的倾向了。加上什么?

M:乡村。

2、文眼句子

T:一篇文章中最拿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我们将它称之为这篇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文章心灵的窗口。本文的文眼句子是什么?

M:“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T:这句话当中有两个词语要读重音,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M:“从来”需要重读,因为它表明“热爱”的时间很长;“乡村”也需要重读,它说明作者只爱乡村的冬天,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冬天她都热爱。

(二)重点鉴赏

(1)“美”在何段

T:大家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冬天之美”,美在哪一段?

M:第二段。

(2)朗读段二

其他同学听读时思考:本段写了那几种景物?

(读后评价)

(3)几种景物

T:这一段写了几种景物?

M: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紫罗兰、孟加拉玫瑰、鸟儿、白雪、冰棱。 T:我们是找对了,但是复杂了点,能不能归纳概括一下呢?

M:阳光、麦田、花草、鸟儿、白雪。

(注意:或许学生会将麦田和紫罗兰等归纳为植物等现象,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归纳之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着重写了什么。如麦田、白雪,显然是作者笔下的重点景物) T:很好!那么下面就让我把这五种景物“画”出来,看看它们到底美不美。虽然我是蹩脚的画手,但也要选择最适合的颜色。“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其实大自然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同学们觉得用什么颜色最能表现出这种生机呢?

M:绿色。(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许有人说是红色,因为红色给人以激情。但是最好明确为绿色,红色太热情太张扬,绿色象征着生命)

(教师从上往下用绿色粉笔板书“阳光”等五个词语)

(4)景物特征

T:这些景物在冬天各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呢?抢答开始!

M:阳光——最灿烂、最辉煌

麦田——广阔的、鲜艳的

花草——生机盎然的(其实麦田和花草都属于植物,它们在冬天的特征一样的——“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

鸟儿——喧闹的、美丽的

白雪——璀璨的、神奇的

(教师每对一个词语外围画空心椭圆,每让学生回答)

(5)“美”图中人

T:很好!有了这些景物,冬天美不美?

(让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回答——“最灿烂、最辉煌”的阳光普照着“生机盎然”的麦田和花草以及“神奇、璀璨的”白雪,时不时还有“美丽的”鸟儿“喧闹”一番,难道不美吗?或许有人回答——不美,显得太冷清太单调了,离我们太远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美又不美,景物确实很美,但是美中又有不足。注意,如果有人作第三种回答,教师应该紧急追问——“那么,到底缺少什么呢?”) M:美,但是美中不足。“不足”表现在缺少“人”!乔治〃桑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有了“人”,这个乡村冬天就“美”了!(教师用粗笔在空心椭圆里加上“人”字,完成整个板书——一个“美”字样)

(6)朗读“人”文

(如果学生在感情方面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要启发学生:同学们想想看,在乡村冬天的漫漫长夜里,人们可以干什么——“亲切地聚集一堂”,大家不分男女、长幼、尊卑地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说古老怒进,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人们还可以干什么——“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难道不美吗?请同学们再读一次,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美的感觉。)

好,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所说的话——“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又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在乔治〃桑笔下,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之根本。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三)首段作用

T: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第一段是否显得多余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M:不多余。它与第二段形成了对比。有了第一段城市之丑,乡村冬天之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而且,在第一段中,本身也有好几种对比,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有哪几种。

(四)再读全文

下面我们再将全文集体朗读一遍,这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读准字音、重音外,还能用抒情的口吻读出愉悦之情,把自己也融入这“冬天之美”。

四、

(一) 比较阅读

我感觉自己快要融化在乡村的冬天之中了,我们还是先暂时立刻这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田园生活,到城市走走,去看看北平的冬天吧。

T:请把《语文读本》打开到第67页,看看郁达夫的《北平的冬天》。在这篇散文里,虽然作者写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他集中笔力写的还是冬天。我们挑选其中的第9、10两段读读,看看不同的时代、国别、性别的两位作家在描写对象有很大区别的情况下,对冬天的理解是否有相似之处。

M:(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发言)这两段和课文第二段描写很相似,都写到了景物和人情,而且都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这点,可以请同学抓住重要词语)。

(二)小结教学

两位作家尽管时代、国别、性别不同,写的对象也不同——一是乡村一是城市,但是他们都觉得冬天很美,都赞美了冬天。所以,尽管冬天在常人眼里是冷清萧瑟的,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就会觉得冬天同样与春天、夏天、秋天美丽。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再往深处挖掘下去,两位作家之所以觉得冬天美,根本原因是作者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培养发现美的灵感,才能造就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去热爱生活吧!


相关内容

  • 乞丐的爱国心[散文欣赏]
  • 李文旺 ****** 爱国,其实是很具体的事情,而并不是抽象的事情,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事情,离开了具体的比较,仅仅奢谈什么多元文化,奢谈别国的吸引力,都是很不科学的. 我曾经看过不少文章,那些文章往往总是说外国人怎么样地遵守公共秩序,有良好的道德教养,开始,我还信以为真,毕竟我没有出过国,更没有长期生 ...

  •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 外国卷
  • 基本资料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 外国卷 作者: 华春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6 页数: 定价: CNY20.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生命·心灵;光荣的荆棘路;送你一朵玫瑰花;四季生活;最后的吟游诗人.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A辑 生命·心灵 论创造&am ...

  • 93-11考研真题
  • 2011 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 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 ...

  • [悼念乔治桑]学案2(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 <悼念乔治·桑>学案 自学指导 乔治·桑个性独立不羁,追求妇女解放和爱情自由.这篇文章是雨果在她葬礼上的悼词.雨果非常敬仰乔治·桑,"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位荣誉等身的女 ...

  •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西风颂]赏析
  • <西风颂>赏析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 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 绕革命来想象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 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 诗的中心思 ...

  •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 ...

  • [我自己之歌]赏析(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 <我自己之歌>赏析 李野光 这首长诗是<草叶集>初版12首诗中的第一首,那时没有标题,到第二版才标为<关于一个美国人──华尔特·惠特曼>,第三版改为<华尔特·惠特曼>,直到1881年出第七版时才确定为<我自己之歌>.诗题在中国最初由徐志摩译 ...

  • 外国作家作品
  • 外国作家作品.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外国:一.荷马<伊利亚特>史诗(公元前9--前8世纪),小亚西亚西部的伊奥 ...

  • 北师大2013-1993文学类考研真题
  • 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裔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中.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 3.<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