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数学证明题

6、如图,CE平分∠ACB且CE⊥BD,∠DAB =∠DBA,AC = 18,△CDB的周长是28。求BD的长

大家看我的步骤,我的步骤只做到这里就坐不下去了

解:因为∠DAB =∠DBA(已知)

所以AD=BD(等角对等边)

因为CE平分∠ACB,CE⊥BD(已知)

所以∠DCE= ∠BCE(角平分线的意义)

∠BEC= ∠DEC=90度(垂直意义)

在△ACE与△BCE中

因为{ ∠DCE= ∠BCE(已求)

{CE=EC(公共边)

{ ∠BEC= ∠DEC(已求)

所以△ACE≌ △BCE(A.S.A)

所以BC=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为AC=18,即CD+AD=18

所以CD+BD=18

因为△CDB的周长是28,即CD+BD+BC=28

所以BC=28-18=10

所以CD=10

所以BD=18-10=8

2

在△ABC中,已知∠CAB=60°,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AED=60°,ED+DB=CE,∠CDB=2∠CDE,则∠DCB= ()

A.15° B.20° C.25 ° D.30°

这题实际上是一传统题的翻版,原题中条件为△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的点,且EC=AB,求证;CD=CB,结论明确,本题增加了一个条件∠CDB=2∠CDE,把结论改为求值题,其它改动没有多大变化,很快就会知道△ADE为等边三角形,EC=AB,∠EDC=∠CDB/2=40°,但结论为求值题后使结论没有目标,实际上是故弄玄虚,习难学生,使分析没有方向,要是学生没做过原题要得出正确结论是不大可能的!但学生可做一下投机;地图作得尽量正确,用量角器测一下也可得正确的结论。但我觉得不会是供题者的本意吧。故我认为对本题的改动看起来是改革,实为一败笔!不可取!

但本题的原题我认为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陪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题,现就原题给出若干分析请于指正。

已知:如图在△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上的点,且EC=AB,

求证:CB=CD.

思考一:

条件中EC=AB,也就是EC=ED+DB,这是线段和差问题,一般可用截长法与补短法,现联截长法,在EC上截取EF=DB,则AF=AB,连结BF,则△ABF为等边三角形,易知ED=AD=FC,EC=AB=FB,∠DEC=∠CFB=120°,△DEC≌△CFB,CB=CD可证

思考二:

还是用截长法,在CE上截取CG=BD,则EA=ED=EG,连结DG,得△ADG为直角三角形,要证CD=CB可过C作CM⊥BD于M,后证DM=BD/2=CG/2,

∵∠ACM=30°∴过G作CM的垂直线段GK后根据含30°角直角△CKG的性质,便得DM=GK=CG/2=DB/2, 即可证CM为△CDM的对称轴,从而CB=CD可证。

思考二一般难以想到,这里说明可行吧了,这一分析没有很快建立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所以成功较慢。

思考三:

已知CE=DE+DB,补短法,把DE接在DB上,延长DB到L,使BL=DE,则AL=AC,∠A=60°,连结CL,则△CAL为等边三角形,易知CA=CL,AD=LB,∠A=∠L=60°,便得△CBL≌△CDA,CB=CD。

思考四:

还是补短法,把DB接在ED上,延长ED到H使DH=DB,连结BH,则△BDH为等边三角形,易知EH=EC,连结CH则△ECH为等腰三角形,

∵∠CEH=120°,∴∠EHC=30°,∴CH为BD的对称轴,从而CB=CD可证。

6、如图,CE平分∠ACB且CE⊥BD,∠DAB =∠DBA,AC = 18,△CDB的周长是28。求BD的长

大家看我的步骤,我的步骤只做到这里就坐不下去了

解:因为∠DAB =∠DBA(已知)

所以AD=BD(等角对等边)

因为CE平分∠ACB,CE⊥BD(已知)

所以∠DCE= ∠BCE(角平分线的意义)

∠BEC= ∠DEC=90度(垂直意义)

在△ACE与△BCE中

因为{ ∠DCE= ∠BCE(已求)

{CE=EC(公共边)

{ ∠BEC= ∠DEC(已求)

所以△ACE≌ △BCE(A.S.A)

所以BC=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为AC=18,即CD+AD=18

所以CD+BD=18

因为△CDB的周长是28,即CD+BD+BC=28

所以BC=28-18=10

所以CD=10

所以BD=18-10=8

2

在△ABC中,已知∠CAB=60°,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AED=60°,ED+DB=CE,∠CDB=2∠CDE,则∠DCB= ()

A.15° B.20° C.25 ° D.30°

这题实际上是一传统题的翻版,原题中条件为△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的点,且EC=AB,求证;CD=CB,结论明确,本题增加了一个条件∠CDB=2∠CDE,把结论改为求值题,其它改动没有多大变化,很快就会知道△ADE为等边三角形,EC=AB,∠EDC=∠CDB/2=40°,但结论为求值题后使结论没有目标,实际上是故弄玄虚,习难学生,使分析没有方向,要是学生没做过原题要得出正确结论是不大可能的!但学生可做一下投机;地图作得尽量正确,用量角器测一下也可得正确的结论。但我觉得不会是供题者的本意吧。故我认为对本题的改动看起来是改革,实为一败笔!不可取!

但本题的原题我认为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陪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题,现就原题给出若干分析请于指正。

已知:如图在△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上的点,且EC=AB,

求证:CB=CD.

思考一:

条件中EC=AB,也就是EC=ED+DB,这是线段和差问题,一般可用截长法与补短法,现联截长法,在EC上截取EF=DB,则AF=AB,连结BF,则△ABF为等边三角形,易知ED=AD=FC,EC=AB=FB,∠DEC=∠CFB=120°,△DEC≌△CFB,CB=CD可证

思考二:

还是用截长法,在CE上截取CG=BD,则EA=ED=EG,连结DG,得△ADG为直角三角形,要证CD=CB可过C作CM⊥BD于M,后证DM=BD/2=CG/2,

∵∠ACM=30°∴过G作CM的垂直线段GK后根据含30°角直角△CKG的性质,便得DM=GK=CG/2=DB/2, 即可证CM为△CDM的对称轴,从而CB=CD可证。

思考二一般难以想到,这里说明可行吧了,这一分析没有很快建立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所以成功较慢。

思考三:

已知CE=DE+DB,补短法,把DE接在DB上,延长DB到L,使BL=DE,则AL=AC,∠A=60°,连结CL,则△CAL为等边三角形,易知CA=CL,AD=LB,∠A=∠L=60°,便得△CBL≌△CDA,CB=CD。

思考四:

还是补短法,把DB接在ED上,延长ED到H使DH=DB,连结BH,则△BDH为等边三角形,易知EH=EC,连结CH则△ECH为等腰三角形,

∵∠CEH=120°,∴∠EHC=30°,∴CH为BD的对称轴,从而CB=CD可证。


相关内容

  •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 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培养学好数学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的数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提升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 ...

  • 初一数学证明题
  • 证明:∵AC|DF, ∴∠A+AD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1+∠ADF=180°, ∴CF|A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又∵∠3=∠4,∴CB|EF ∴四边形CFEB是平行四边形,∴∠E=∠2. 因为ac平行df 角a=角fde 因为角1=角a 所以角1=

  •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2.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 ...

  • 初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 亲爱的同学们:   再过一个月,我们将面临初二年级的学习。初二是关键,它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一年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后进的面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利用这一年可以快马扬鞭、乘胜追击,继续保持“先进的状态”。初二又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分水岭,初二这一年所学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 ...

  • 初中数学思想
  • 专题讲座 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嵇文红 北京市芳星园中学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

  • 2016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 (每空3分,共18分) 1. 如图,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 ∠1+∠2=120°, 则∠BOC 等于 ( ) A.120° B.140° C.150° D.160° 2. 如图, 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 ...

  • 怎样顺利度过初二
  • 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初中生,初二意味着以下几点: 1.两极分化和成绩的定型期: 2.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训练期: 3.签约名校资本的积累时期: 4.个人习惯和素质的养成期: 5.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成型期. 可以看到,无论从中考还是更长远的成长生涯来看,这个时期就是一个积累 ...

  •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中枢镇初级中学 李永亮 摘 要:现行的小学与初中独立建校和教学的做法,不利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分析其产生障碍的某些原因,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才能做好小学 ...

  • 初一下册数学证明题
  • 你题目是不是没写完整,应该还有这两个条件吧:点E是CD的中点,点G是BF的中点. 如果有,证明如下: 证明:连接BE.FE, 因为DB⊥AC,点E是CD的中点, 所以在Rt△CBD中,BE=CE=DE, 又因为CF⊥AD,点E是CD的中点, 所以在Rt△CFD中,EF=CE=DE, 则BE=EF,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