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海内存知己"

第5课 “海内存知已”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由于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新罗、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的长处,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

四、重点:唐和新罗;日本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难点:地名、国名较多,学生不易掌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步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4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海内存知已”。课文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一句作为课题,突出了唐代对外友好往来的空前盛况。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各国交往频繁,那时候,我国都同哪些国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有哪些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些就是我们在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授新课

(板书)第5课 “海内存知己”

(板书)一 频繁的贸易往来

(提问)唐朝与各国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原因:

1. 唐朝的强盛、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 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发达的对外交通,为同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唐朝的对外政策(要求学生用笔在书上划重点符号):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在图上指明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

陆路从长安出发,往东经河北、辽东,可达朝鲜半岛;往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新疆可通中亚、西亚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路从扬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至印度,再至波斯湾沿岸,到达非洲、欧洲各国。

表现:唐时与邻邦友好往来盛况空前。由隋朝时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在数字下划重点符号)。最主要的有(指图):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国。(要求学生在课本P21的地图上用颜色笔在相应的国名下划横线杠)。

(板书)二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板书此目后,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的具体内容:“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板书)1. 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海、陆两路往来。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873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达216人。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新罗留学生,有不少人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如李同、崔彦、崔致远等都考取了进士。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唐朝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板书)2. 贸易往来

唐朝同新罗的贸易繁盛,新罗商人的足迹经中原达到江浙一带。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又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板书)3.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8世纪中期,新罗依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行政机构,又依照唐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都城平壤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也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板书)三 “唐风洋溢奈良城”

(板书)1. 日本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团。随同使臣到唐朝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人数很多,有时达五、六百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我国文化已开始传入日本,两国人民自古来往十分密切。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产生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化,而日本的“大化改新”则促使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建立后的200多年间,日本正式遣使来中国共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板书)2. 晁衡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717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长安,那时他才17岁,取汉名晁衡。他在唐朝学习、工作了30多年,曾先后担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顾问)、安南都护等职。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得到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的赞赏,他们之间建立了浓厚的友谊。他一生为中日人民的友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我国陕西西安兴庆宫公园内还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可适当补充他回国遇险的故事)

(板书)3. 鉴真

为了促进中日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唐朝也有不少人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是鉴真。鉴真是扬州大明寺高僧。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后经过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753年,66岁高龄的鉴真已双目失明,他借日本第10次“遣唐使”回国的时候,又同弟子、工匠携带许多佛经、佛像、手工艺品、药物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鉴真一行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在他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鉴真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763年鉴真逝世后,被其弟子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内。相传他的弟子塑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在该寺,定为日本国宝。

(板书)4.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提问)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刻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仿照唐都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同学们可将课本P23《平城京》图与P1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对照起来看,比较一下。

②文学艺术: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官府文告,文人们的诗赋文章都使用汉字。学问僧空海、吉备真备自唐朝学

习回国后,仿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平假名、片假名。后逐渐形成由汉字演化而成的日文。(其中仍大量使用汉字)日文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③生活习尚:日本人民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日本人当时的衣、裙、带、鞋等服饰及发型,饮茶习惯多仿唐朝。

④节日风俗:日本人的每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重阳节登高、饮菊酒等风俗也明显地受到唐代的影响。 (板书)四 玄奘西游天竺

(板书)1. 玄奘西游

玄奘,俗姓陈,名祎,13岁时出家为僧,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觉得当时汉文的佛经有些译得不全、不确切,就决心往西方求经,研究佛经中的疑难问题。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战胜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印度。

645年,经过十六、七年的远游,玄奘从天竺回到长安,他把带回来的600多部佛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大街的南端,任人参观,还组织大规模的佛经译场,从事翻译工作19年,译出佛经75部,共1335卷。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所以玄奘的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情况。内容丰富生动。现在 《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2. 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唐和天竺经济文化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术传入天竺,而唐太宗也派人到天竺学习制砂糖技术。隋唐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也吸收了天竺的风格。 (板书)五 与波斯、大食通好

隋唐时,西亚主要国家先有波斯,后有大食。波斯是今天伊朗。波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站,波斯富商遍布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输入波斯,再向西转运到更远的地方。(看《波斯银币》插图)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唐都长安和大食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两座城市。从唐高宗起100年间,大食使节不断来访。大食商人不仅从陆路,更越洋浮海来到中国,把伊斯兰教文化带到中国。大食人的生活习俗也影响到中国。中国先进的经济文化技艺传入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唐文化西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板书)六 唐与东罗马的交往

(指导学生自行阅读,不作要求)

3. 巩固小结:

唐朝时候,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与各国交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对促进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 布置作业

第5课 “海内存知已”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由于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新罗、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的长处,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

四、重点:唐和新罗;日本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难点:地名、国名较多,学生不易掌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步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4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海内存知已”。课文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一句作为课题,突出了唐代对外友好往来的空前盛况。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各国交往频繁,那时候,我国都同哪些国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有哪些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些就是我们在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授新课

(板书)第5课 “海内存知己”

(板书)一 频繁的贸易往来

(提问)唐朝与各国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原因:

1. 唐朝的强盛、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 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发达的对外交通,为同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唐朝的对外政策(要求学生用笔在书上划重点符号):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在图上指明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

陆路从长安出发,往东经河北、辽东,可达朝鲜半岛;往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新疆可通中亚、西亚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路从扬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至印度,再至波斯湾沿岸,到达非洲、欧洲各国。

表现:唐时与邻邦友好往来盛况空前。由隋朝时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在数字下划重点符号)。最主要的有(指图):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国。(要求学生在课本P21的地图上用颜色笔在相应的国名下划横线杠)。

(板书)二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板书此目后,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的具体内容:“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板书)1. 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海、陆两路往来。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873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达216人。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新罗留学生,有不少人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如李同、崔彦、崔致远等都考取了进士。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唐朝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板书)2. 贸易往来

唐朝同新罗的贸易繁盛,新罗商人的足迹经中原达到江浙一带。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又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板书)3.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8世纪中期,新罗依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行政机构,又依照唐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都城平壤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也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板书)三 “唐风洋溢奈良城”

(板书)1. 日本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团。随同使臣到唐朝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人数很多,有时达五、六百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我国文化已开始传入日本,两国人民自古来往十分密切。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产生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化,而日本的“大化改新”则促使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建立后的200多年间,日本正式遣使来中国共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板书)2. 晁衡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717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长安,那时他才17岁,取汉名晁衡。他在唐朝学习、工作了30多年,曾先后担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顾问)、安南都护等职。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得到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的赞赏,他们之间建立了浓厚的友谊。他一生为中日人民的友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我国陕西西安兴庆宫公园内还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可适当补充他回国遇险的故事)

(板书)3. 鉴真

为了促进中日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唐朝也有不少人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是鉴真。鉴真是扬州大明寺高僧。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后经过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753年,66岁高龄的鉴真已双目失明,他借日本第10次“遣唐使”回国的时候,又同弟子、工匠携带许多佛经、佛像、手工艺品、药物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鉴真一行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在他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鉴真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763年鉴真逝世后,被其弟子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内。相传他的弟子塑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在该寺,定为日本国宝。

(板书)4.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提问)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刻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仿照唐都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同学们可将课本P23《平城京》图与P1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对照起来看,比较一下。

②文学艺术: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官府文告,文人们的诗赋文章都使用汉字。学问僧空海、吉备真备自唐朝学

习回国后,仿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平假名、片假名。后逐渐形成由汉字演化而成的日文。(其中仍大量使用汉字)日文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③生活习尚:日本人民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日本人当时的衣、裙、带、鞋等服饰及发型,饮茶习惯多仿唐朝。

④节日风俗:日本人的每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重阳节登高、饮菊酒等风俗也明显地受到唐代的影响。 (板书)四 玄奘西游天竺

(板书)1. 玄奘西游

玄奘,俗姓陈,名祎,13岁时出家为僧,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觉得当时汉文的佛经有些译得不全、不确切,就决心往西方求经,研究佛经中的疑难问题。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战胜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印度。

645年,经过十六、七年的远游,玄奘从天竺回到长安,他把带回来的600多部佛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大街的南端,任人参观,还组织大规模的佛经译场,从事翻译工作19年,译出佛经75部,共1335卷。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所以玄奘的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情况。内容丰富生动。现在 《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2. 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唐和天竺经济文化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术传入天竺,而唐太宗也派人到天竺学习制砂糖技术。隋唐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也吸收了天竺的风格。 (板书)五 与波斯、大食通好

隋唐时,西亚主要国家先有波斯,后有大食。波斯是今天伊朗。波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站,波斯富商遍布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输入波斯,再向西转运到更远的地方。(看《波斯银币》插图)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唐都长安和大食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两座城市。从唐高宗起100年间,大食使节不断来访。大食商人不仅从陆路,更越洋浮海来到中国,把伊斯兰教文化带到中国。大食人的生活习俗也影响到中国。中国先进的经济文化技艺传入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唐文化西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板书)六 唐与东罗马的交往

(指导学生自行阅读,不作要求)

3. 巩固小结:

唐朝时候,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与各国交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对促进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 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 红颜知己与蓝颜知己
  • 红颜知己与蓝颜知己 这个世界上,男人最需要的,除了一个老婆,还有一个红颜知己. 一个男人,假如生命中有一个刻骨铭心爱你的女人,又能有一个心有灵犀懂你的女人,夫复何求? 红颜知己是真正的爱跨越生命的长度,灵魂的广度,能以各种形式存在,做红颜知己最重要的是恪守界限. 当你卧病在床与痛苦激战的时候,拉着你 ...

  • 给知己朋友的悄悄话
  • 2013-04-13 17:48:02|  分类: 情感世界|字号 订阅 好想和你聊一聊 认识你, 是我一生一世最幸福的事情, 感谢上天让我们相遇, 相知,相惜,相依! 好想好想今生就这样陪着你, 陪着你聊聊天,听听音乐! 讲讲彼此的故事! 你过得还好吗?我隔屏相望的朋友. 在这茫茫网海中,不经意的 ...

  • 关于知己的唯美句子
  • 1.知己.情谊不必犹如果汁,甜得发腻,难免来去匆匆:也不可似烈酒,开怀痛饮,定然醉后失态.知己如茶,淡淡清香,温润于怀,历久弥新.知己,是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是曾经沧海不可多得. 2.知己,不只是在对方身处幸福时对他(她)微笑,更要在其面临绝境时送上自己的肩头,任他(她)停靠.让对方相信,即使被全世界 ...

  • 红颜知己是啥
  • 在我看来,红颜知己就是个"伪命题".这个词的中心词应该是"知己","知己"的基本涵义是能与自己做精神交流的人,首先精神上必须是平等的人.但看看中国古代的风流才子士大夫们的"红颜知己"都是什么人呢?不是青楼名妓就是自己的妾 ...

  • 知己朋友之间的尺与度
  • 知己朋友,需用心去经营,需有一定的艺术性.不是在讲教,而是有切身的体会.对一个知己朋友,且不论男女知己朋友,不能太过于重视,否则对方会觉得压力很大,会被你的重视压的喘不过气,但又不能过于疏忽,过于疏忽,可能就不会在有联系.有的知己朋友,你如果太重视他,会让他觉的交你这个朋友很累,就是因为你太重视他了 ...

  • 生活就像海洋
  •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歧,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

  • 蓝颜知己是什么意思
  • 知己,可以是统称,无论同性异性皆可以。然而,蓝颜知己是针对女人而言的,蓝颜知己是带着一定的暧昧色彩的。说是纯洁的,其实绝对不会纯洁到没有半点身体接触的。可以是没有发生过性关系的,但是绝对不会是没有碰触过手指的。因为有了身体初步的接触,才会在两个人之间产生暧昧的情绪,就算是从来未曾见面的人,也必然是在 ...

  • 人生难得一知己
  •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人生难得一知己 文|王丹丹 物理学院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难得一知己.是故,人生有两三个知己既是福气,更是幸运. 知己情谊不必如果汁,甜得发腻,难免来去匆匆:也不必似烈酒,开怀痛饮,定然醉后失态.知己如茶,淡淡清香,氤氲于怀,历久弥新. ...

  • 初唐王勃的绝句律诗八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初唐王勃的绝句律诗八首:"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 2016-07-27 22:31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西曦大语文) 王勃在诗作的范围涉及较广,除开前文讲到的古诗<"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古诗四首精选赏析!>,在绝句.律诗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

  • 红颜知己和情人有啥本质区别
  • 红颜知己和情人有啥本质区别 青云曾经问过一位好朋友红颜知己与情人有啥本质区别?好朋友回答的非常痛快,她说情人是男人的床伴儿,而红颜知己只是男人的玩伴儿.按照这位好朋友的意思,青云做了这样的理解: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他与红颜知己的关系只是经常地约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逛街.看电影,甚至非常秘密地跑到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