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悲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士。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

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_嘻,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

(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 “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2)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6分)

(4)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

“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

要保护,知识分子有责任

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他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

“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当然,要做好守望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忙保护,“不务正业”挑重担

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20年前,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以至于招来“不务正业”的指责。对此,冯骥才表示,“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守望我们的文化。”

他说,作为一名小说家,理所当然要把写作当成正业,但作为知识分子,他肩上必然要挑起民族文化的重担。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时,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而且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良心。”冯骥才真诚地表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不过,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

这就是冯骥才,“不务正业”的作家,守护民间文化的人。

(摘自中国人物传记网)

(1)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冯骥才不顾年高,不惜金钱,高擎起守望文化的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引领者,他的动力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

B.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说明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C.经过长时间基层调查,冯骥才认为造成当前文化危机的原因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进程突然,进而造成知识分子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

D.巴黎的历史保护工作做得好,实际上是三位作家起了作用。冯骥才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自我反省,要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

E.当有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冯骥才再累也会跑去„„一方面说明他有责任心,一方面也说明他缺乏主动性。

(2)为什么说民间文化保护是一项急迫的工作?请结合原文事例作简要分析。

(3)冯骥才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4)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可是他却在自己事业辉煌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冯骥才这样做“不务正业刀,冯骥才却乐此不疲,你对冯骥才的做法怎么看?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 作茧自缚 畏首畏尾 B.刻不容缓 玩火自焚 畏首畏尾

C.刻不容缓 作茧自缚 举棋不定 D.间不容发 玩火自焚 举棋不定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谣言总是以一种虚假的面目来欺哄网民,如果不辨是非,就容易上当受骗。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全国发出倡议,呼吁各界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办网上网,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

B.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余额宝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实现远超其他货币基金的高收益,主要是由于其挂钩的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大量资金配置了高利率的银行协议存款造成的。

D.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1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3分)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 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

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7.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B解析 “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解析 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3、答案 A解析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4\答案:B

5\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

6\答案: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7\译文:(1)侯蒙向他们说明: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

8.用典。(2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2分)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2分)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2分)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3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小题1:B 3分,D2分,E1分

小题2:

①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②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 ③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马海,却又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

小题3:

①内容主旨上,马海称呼霍力格为“小姐”,突出了霍力格自我欺骗的可笑;②结构上,照应前文霍力格对马海的不小心叫错称呼;③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增强了讽刺效果,耐人寻味。(每点2分)

小题4: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2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2分)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2分)生活中,我们由于不敢承担后果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2分)(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选择题是对文章综合考查题,包括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要全面理解作品,根据选项鉴赏的角度结合原文语境具体分析判断。A霍拿小费是出于着急,并非讨好。C“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在文中无据。E对于霍力格没有典型肖像描写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为形象分析题,人物的性格要从以下角度入手:①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肖像描写中分析;②情节(人物与人物的矛盾冲突)、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③注意作者直接评价议论的句子,从中提炼答题关键词语。分条答题,每条先概括后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为小说情节鉴赏题。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要素(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分析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作用:概括其大意;如果表现人物,则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描写环境,则分析环境的特点、氛围;如果与主题相关,则要分析情感态度。结构作用:与题目、前后文的联系。结尾的结构作用,往往是照应前文(或开头)。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要求分析人物心理,这要到原文中相关的情节中分析,揣摩人物与人人物,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第二问为探究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既要联系文本内容,又要联系现实。

1、(1)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

解析:C项,“进而造成知识分子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错;E项,“缺乏主动性”错;B项,文化保护迫在眉睫不仅仅是因为“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2)①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②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③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④目前仍不断有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每点2分,答3点满分。

(3)①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②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③参加文化保护会议和

活动,亲自下乡调查文化保护情况;④作画义卖募集资金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⑤为保护面临拆迁的“好的街区或村落”积极奔走;⑥为保护民间文化做大量宣传工作。4点以上含4点得满分,少一点扣2分,6分扣完为止。

(4)①我认为冯骥才的做法正确。因为在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造成人们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如不及时保护,我国民间文化存在断裂乃至灭绝的危险。保护民族文化形势紧迫不容迟疑,在这种情形下,冯骥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正是肩负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正确的做法。②我认为冯骥才的做法欠妥。民族文化虽然需要保护,可冯骥才是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他最擅长的是写作与绘画,他应该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保护文化遗产,而不应该以年老之躯奔波于文化保护的第一线。

13.C

14.B

A项,不合逻辑:虚假的面目怎能欺哄网民,应该改为“真诚”。C项,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或“造成的”;D项,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在“推出”后面加“的”。

15.B

16.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17.(1)画面上是一位身材高大壮实、器宇轩昂的男子站在一道比他低了许多的打开的门前,门外展现的是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美景。画的两边写了一句话:有些时候,你需弯下腰来,才能迈过一道门坎。

(2)人生的某些时候需要妥协。(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立意:

(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4)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悲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士。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

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_嘻,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

(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 “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2)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6分)

(4)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

“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

要保护,知识分子有责任

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他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

“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当然,要做好守望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忙保护,“不务正业”挑重担

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20年前,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以至于招来“不务正业”的指责。对此,冯骥才表示,“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守望我们的文化。”

他说,作为一名小说家,理所当然要把写作当成正业,但作为知识分子,他肩上必然要挑起民族文化的重担。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时,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而且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良心。”冯骥才真诚地表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不过,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

这就是冯骥才,“不务正业”的作家,守护民间文化的人。

(摘自中国人物传记网)

(1)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冯骥才不顾年高,不惜金钱,高擎起守望文化的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引领者,他的动力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

B.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说明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C.经过长时间基层调查,冯骥才认为造成当前文化危机的原因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进程突然,进而造成知识分子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

D.巴黎的历史保护工作做得好,实际上是三位作家起了作用。冯骥才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自我反省,要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

E.当有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冯骥才再累也会跑去„„一方面说明他有责任心,一方面也说明他缺乏主动性。

(2)为什么说民间文化保护是一项急迫的工作?请结合原文事例作简要分析。

(3)冯骥才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4)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可是他却在自己事业辉煌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冯骥才这样做“不务正业刀,冯骥才却乐此不疲,你对冯骥才的做法怎么看?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 作茧自缚 畏首畏尾 B.刻不容缓 玩火自焚 畏首畏尾

C.刻不容缓 作茧自缚 举棋不定 D.间不容发 玩火自焚 举棋不定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谣言总是以一种虚假的面目来欺哄网民,如果不辨是非,就容易上当受骗。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全国发出倡议,呼吁各界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办网上网,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

B.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余额宝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实现远超其他货币基金的高收益,主要是由于其挂钩的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大量资金配置了高利率的银行协议存款造成的。

D.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1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3分)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 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

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7.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B解析 “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解析 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3、答案 A解析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4\答案:B

5\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

6\答案: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7\译文:(1)侯蒙向他们说明: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

8.用典。(2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2分)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2分)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2分)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3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小题1:B 3分,D2分,E1分

小题2:

①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②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 ③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马海,却又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

小题3:

①内容主旨上,马海称呼霍力格为“小姐”,突出了霍力格自我欺骗的可笑;②结构上,照应前文霍力格对马海的不小心叫错称呼;③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增强了讽刺效果,耐人寻味。(每点2分)

小题4: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2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2分)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2分)生活中,我们由于不敢承担后果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2分)(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选择题是对文章综合考查题,包括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要全面理解作品,根据选项鉴赏的角度结合原文语境具体分析判断。A霍拿小费是出于着急,并非讨好。C“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在文中无据。E对于霍力格没有典型肖像描写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为形象分析题,人物的性格要从以下角度入手:①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肖像描写中分析;②情节(人物与人物的矛盾冲突)、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③注意作者直接评价议论的句子,从中提炼答题关键词语。分条答题,每条先概括后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为小说情节鉴赏题。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要素(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分析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作用:概括其大意;如果表现人物,则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描写环境,则分析环境的特点、氛围;如果与主题相关,则要分析情感态度。结构作用:与题目、前后文的联系。结尾的结构作用,往往是照应前文(或开头)。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要求分析人物心理,这要到原文中相关的情节中分析,揣摩人物与人人物,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第二问为探究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既要联系文本内容,又要联系现实。

1、(1)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

解析:C项,“进而造成知识分子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错;E项,“缺乏主动性”错;B项,文化保护迫在眉睫不仅仅是因为“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人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2)①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②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③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④目前仍不断有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每点2分,答3点满分。

(3)①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②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③参加文化保护会议和

活动,亲自下乡调查文化保护情况;④作画义卖募集资金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⑤为保护面临拆迁的“好的街区或村落”积极奔走;⑥为保护民间文化做大量宣传工作。4点以上含4点得满分,少一点扣2分,6分扣完为止。

(4)①我认为冯骥才的做法正确。因为在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造成人们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如不及时保护,我国民间文化存在断裂乃至灭绝的危险。保护民族文化形势紧迫不容迟疑,在这种情形下,冯骥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正是肩负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正确的做法。②我认为冯骥才的做法欠妥。民族文化虽然需要保护,可冯骥才是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他最擅长的是写作与绘画,他应该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保护文化遗产,而不应该以年老之躯奔波于文化保护的第一线。

13.C

14.B

A项,不合逻辑:虚假的面目怎能欺哄网民,应该改为“真诚”。C项,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或“造成的”;D项,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在“推出”后面加“的”。

15.B

16.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17.(1)画面上是一位身材高大壮实、器宇轩昂的男子站在一道比他低了许多的打开的门前,门外展现的是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美景。画的两边写了一句话:有些时候,你需弯下腰来,才能迈过一道门坎。

(2)人生的某些时候需要妥协。(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立意:

(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4)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


相关内容

  • 2015届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上):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 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目录 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 - 1 - A2 蛋白质和核酸 ........................................................ - 5 - ...

  • 沈阳高考出仨最牛班
  • 沈阳高考出仨最牛班:平均分650 老师惊喜连连 一条条短信,一个个捷报.6月26日一大早,因查分而一夜未眠的高考生们,在第一时间将成绩报给母校.听着学生们的分数,辽宁省实验中学李未院士班.张懿院士班和东北育才学校创新实验班的老师们惊喜连连.两所学校三个班级的高考平均分数几乎都达到了650分,学生成绩 ...

  • 8 地理-2016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地理卷
  • 绝密★启用前 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 地 理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 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 ...

  • 2017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地理
  • 沈阳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17届)地理试题 1. 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大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 文化常识题汇编1
  • 文化常识题汇编 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 ...

  • 大学文科录取分数十一年总排名
  • 大学文科录取分数十一年总排名 (2005-2015) (排名指标及方法参看有关说明)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 邝春伟 2016.6.22 文科排名高等学校类别所在地文科指数 [***********][***********][***********][***********][********* ...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和高校专项计划("筑梦计-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和高校专项计划("筑梦计划")录取考生名单公示 姓名 靳德皓 王颖 吕禾雨 郑彦春 李璐增 陈贺 李剑 赵鹏 赵润铎 赵鑫 于成智 孙宇飞 周杨 班瑜 张荣成 杭聪 耿孝睿 陆畅 刘明聪 杨跃龙 蔡勤禹 曹通 何洁帆 侯兴林 耿立国 李友 范俊港 徐 ...

  •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审理跨省重大民商事和行政案件典型案例
  • 一.辉南县汇丰煤炭生产有限公司与抚顺长顺热电有限公司.抚顺长顺能源有限公司.抚顺长顺电力有限公司债权人代位权纠纷案 (2015)民提字第186号 (一)基本案情 吉林省辉南县汇丰煤炭生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南公司)向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认抚顺市热能燃料有限 ...

  • 2016-2015年辽宁省高考录取情况分析
  • 辽宁省2015-2016年高考录取情况分析 辽宁省2015年高考录取情况解析 教育研究院统稿 截止到2015年8月20日,辽宁省高考录取工作正式结束.下面结合今年整体 录取情况,进行如下解析. 2015年辽宁省普通类高考总人数225191人,其中普通文化课考生总人数为198892人,文史类考生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