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教案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考点1 酸碱指示剂

【注意】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考点2 常见的酸和碱 2.浓硫酸特性及稀释方法

(1)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可以干燥(从H2、O2、CO2、CO、NH3中选择)__________, 但不可干燥______.干燥气体时导管应注意“____________”.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 (2)强腐蚀性:它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比 脱去而生成黑色的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 上3%~5%的______溶液,若是稀硫酸,是否也要处理?答:______.

(3)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_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____中,并用______不断搅拌.切不 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的密度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水立 即沸腾,使酸液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

考点5 中和反应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反应.【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例如:NaCl、CaCl2、Na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_结合生成______的过程,即H++OH-H2O.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况,适量加入______ 或______中和土壤中的______或______. (2)处理工厂的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常利用______的原理,降低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排 放标准.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______,可帮助消化,但胃液______过多,会导致胃病的产生,需服用与 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______.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因此涂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考点6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用______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______测定溶液的______. 2.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呈______溶液.

pH7,呈______溶液,pH越大,碱性越______. 3.测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______,把______ 与______比较,可得到溶液的pH.

【注意】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PH是整数而不能是小数. 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 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例1.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B.该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C.将该溶液滴入水中,溶液仍为紫色D.将该溶液滴入白醋中,溶液会显红色

变式1.“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是对玫瑰花生动的写照.某市苦水玫瑰远近闻名,某同学用“玫瑰花瓣”的汁液自制酸碱指示剂,有关记录如下表: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颜色变化是( )

A.由浅红色变红色 B.由棕黄色变浅红色 C.由浅红色变棕黄色 D.由红色变棕黄色 变式

2.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蓝色 变式3.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溶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画出花,洗净后再蘸________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将________喷在纸上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将你所学过的有关酸的性质与用途归纳整理,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不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冒气泡的是________;有浅绿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有黄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有蓝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3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答2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食醋是一种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某同学要进行实验验证食醋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铜 B.铁锈 C.锌粒 D.紫色石蕊溶液 变式2.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_______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______的烧杯里,并用______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__________的感觉. (3)49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3.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例3.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 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依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 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变式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变式2.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收集满CO2.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的5 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小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进装置后,小红认为要想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变式1.为测定某盐酸的质量分数:往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酸,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2)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变式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根据pH变化图象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图____(选填“甲”或“乙”)进行.

(2)图一中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二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选填“A”“B”或“C”,下同)点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会呈现红色的是_____点的溶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

变式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 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当加入熟石灰mg时,

溶液中的溶质为.若改用n g氢氧化钠与相同

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

1.有以下说法:①烧碱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③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2.研究NaOH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NaCl生成

D.向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B.Fe+CuSO4Cu+FeSO4 C.CO2+2NaOHNa2CO3+H2O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5.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6.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7.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放热

9.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__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__________.

10.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___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_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________(填“是”或“否”). 11.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

(1)试剂Ⅰ是______,试剂Ⅱ是______.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

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

1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1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现问题】楠楠和娟娟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的石灰水,而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决定实验解开其中奥秘,邀请你参与.

【实验探究】她们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NaOH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中气球也有所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们从现象上看出吸收CO2气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求证】楠楠通过计算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量,发现Ca(OH)2大于NaOH.她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最佳.

【思考评价】请对楠楠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 mL 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 mL氢氧化溶液过程中,所得混合溶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7. (2)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_____,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___7(填“>”“=”或“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考点1 酸碱指示剂

【注意】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考点2 常见的酸和碱 2.浓硫酸特性及稀释方法

(1)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可以干燥(从H2、O2、CO2、CO、NH3中选择)__________, 但不可干燥______.干燥气体时导管应注意“____________”.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 (2)强腐蚀性:它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比 脱去而生成黑色的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 上3%~5%的______溶液,若是稀硫酸,是否也要处理?答:______.

(3)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_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____中,并用______不断搅拌.切不 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的密度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水立 即沸腾,使酸液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

考点5 中和反应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反应.【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例如:NaCl、CaCl2、Na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_结合生成______的过程,即H++OH-H2O.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况,适量加入______ 或______中和土壤中的______或______. (2)处理工厂的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常利用______的原理,降低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排 放标准.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______,可帮助消化,但胃液______过多,会导致胃病的产生,需服用与 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______.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因此涂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考点6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用______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______测定溶液的______. 2.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呈______溶液.

pH7,呈______溶液,pH越大,碱性越______. 3.测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______,把______ 与______比较,可得到溶液的pH.

【注意】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PH是整数而不能是小数. 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 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例1.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B.该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C.将该溶液滴入水中,溶液仍为紫色D.将该溶液滴入白醋中,溶液会显红色

变式1.“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是对玫瑰花生动的写照.某市苦水玫瑰远近闻名,某同学用“玫瑰花瓣”的汁液自制酸碱指示剂,有关记录如下表: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颜色变化是( )

A.由浅红色变红色 B.由棕黄色变浅红色 C.由浅红色变棕黄色 D.由红色变棕黄色 变式

2.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蓝色 变式3.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溶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画出花,洗净后再蘸________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将________喷在纸上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将你所学过的有关酸的性质与用途归纳整理,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不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冒气泡的是________;有浅绿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有黄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有蓝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3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答2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食醋是一种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某同学要进行实验验证食醋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铜 B.铁锈 C.锌粒 D.紫色石蕊溶液 变式2.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_______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______的烧杯里,并用______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__________的感觉. (3)49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3.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例3.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 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依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 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变式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变式2.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收集满CO2.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的5 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小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进装置后,小红认为要想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变式1.为测定某盐酸的质量分数:往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酸,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2)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变式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根据pH变化图象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图____(选填“甲”或“乙”)进行.

(2)图一中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二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选填“A”“B”或“C”,下同)点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会呈现红色的是_____点的溶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

变式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 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当加入熟石灰mg时,

溶液中的溶质为.若改用n g氢氧化钠与相同

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

1.有以下说法:①烧碱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③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2.研究NaOH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NaCl生成

D.向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B.Fe+CuSO4Cu+FeSO4 C.CO2+2NaOHNa2CO3+H2O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5.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6.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7.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放热

9.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__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__________.

10.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___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_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________(填“是”或“否”). 11.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

(1)试剂Ⅰ是______,试剂Ⅱ是______.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

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

1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1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现问题】楠楠和娟娟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的石灰水,而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决定实验解开其中奥秘,邀请你参与.

【实验探究】她们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NaOH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中气球也有所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们从现象上看出吸收CO2气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求证】楠楠通过计算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量,发现Ca(OH)2大于NaOH.她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最佳.

【思考评价】请对楠楠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 mL 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 mL氢氧化溶液过程中,所得混合溶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7. (2)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_____,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___7(填“>”“=”或“


相关内容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

  • 跳绳的应用_初中体育教案
  • 跳绳的应用_初中体育教案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中 ...

  • 浅析高中地理的教案设计
  • 摘要:教案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教师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设计,凸显出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设计策略 教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是对教学思路 ...

  • 幼师生教案写作教学反思
  • 幼师生教案写作教学反思 幼师生教案写作>教学反思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系 周 燕 [摘要]会写教案,会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位学前教育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文章在对目前教案教学模式进行新尝试和对学生关于教案写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教案教学方式.教案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困难.利用模拟课堂 ...

  • 教案书写要求
  • 前村小学教案书写规范与检查的规定 教师备课并进行教学设计是本职工作的职责之一,认真书写教案是认真备课的体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对教案书写规范做如下规定: 1.课堂教学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教案书写的必要前提. ...

  • 14[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子教案
  •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教 案 学年度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师: 课程所属专业组: 汽车制造与维修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
  • 职业学院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教师上课(所有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等实践课)必须有教案,并且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和要求. 一.教案的内涵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 ...

  • [视频课件]初中各学科教案课件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