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改的认识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校

杜思婵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程改革给十二小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十二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鲁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教师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775”模式--就是“七变七让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七变--是指变讲课为指导,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生教硬灌为主动实践,变学知识为训练能力,变单调枯燥为活泼轻松,变一人活动为多人参与,变考试检测为多元评价;七让--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总结。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流程,即导、学、展、练、结。并有针对的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我的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用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了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课堂上,孩子的突然"问题"也许会使我措手不及。我不会恼怒,没有训斥,

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达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的讲解员;书写漂亮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的记录员;有动手能力的孩子,可以是小组操作员;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管理员。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低年级孩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以上是我个人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每学期、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进行着,我也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校

杜思婵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程改革给十二小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十二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鲁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教师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775”模式--就是“七变七让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七变--是指变讲课为指导,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生教硬灌为主动实践,变学知识为训练能力,变单调枯燥为活泼轻松,变一人活动为多人参与,变考试检测为多元评价;七让--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总结。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流程,即导、学、展、练、结。并有针对的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我的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用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了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课堂上,孩子的突然"问题"也许会使我措手不及。我不会恼怒,没有训斥,

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达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的讲解员;书写漂亮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的记录员;有动手能力的孩子,可以是小组操作员;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可以是小组管理员。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低年级孩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以上是我个人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每学期、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进行着,我也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相关内容

  • 正确处理课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正确处理课改形式与课改内容的关系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改工作实施的过程就是课改形式向课改内容过渡相融的过程,正确处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课改实施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课改实际谈一谈. 一.课改实施的第一阶段:以 ...

  • 高中英语新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
  •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 ...

  • 中学英语课改工作总结
  •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步入课堂的实质性实践,已一年半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近一年半的改革实验,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这一年半的课改工 ...

  • 要深刻认识课程改革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
  • 第11期 (总第46期) 大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二00四年四月三十日印发 我市召开课程改革实验总结表彰大会 4月26日下午,在市教育局701会议室召开了"大连市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总结表彰大会".各区市县教育局主管基础教育的局长.督学室主任以及部分校长.教师代表,市. ...

  • 如何认识自我完善对新课改的重要性
  • 如何认识自我完善对新课改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改实验教学已经在全国逐渐推广,我们依兰县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培养人才,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在2004年,就启动了新课改的前期准备工作,学校通过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教研活动.新课改示范课等各种形式,解读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宣 ...

  •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 学习昌乐经验 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 ...

  • 2015年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 2015年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早在几年前就广泛推开.xx作为课改排头兵,几年努力,课改已经成为一大名片.在县教委的领导下,xx中学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强力推进课改.在几届校领导的努 ...

  •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历时两年多, 从新课标的培训到实施, 我们亲身经历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回顾两年来的课改实践, 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喜悦, 也有许多困难和困惑.现就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 ...

  • 对新课改的再认识
  • 对新课改的再认识 作者:袁伟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资源网 更新时间:2007-1-25 15:11:50 新课程.新课标出台了.新课改在全国各地陆续地展开了.为了实现课标中的理想"目标",学校教师们开始了他们苦苦地探索.孜孜地追求.企图能改变教学现状,跟上时代.为此,纷纷在&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