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       上月底于南昌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共设计了五个主题分论坛。其中一个分论坛的火爆程度,远超组委会想象,受场地限制和出于安全考虑,组委会在开场时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这个分论坛的主题就是——“从示范到优质:回顾与展望”。可以说,在高职战线,当下院校长们最关注的莫过于“优质校建设”这一话题了。论坛找准“痛点”,邀请了高职教育专家、示范(骨干)院校领导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一起回顾示范院校建设历程,总结经验成果,探讨优质校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从示范到优质,扶优扶强政策延续        2006年至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年来,项目建设院校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去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战线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       那么,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到底是怎样一个关系?有着怎样一个发展脉络?       用教育部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的话来说,示范校建设,关键是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最显著的变化是,对高职院校‘本科压缩饼干’的诟病基本没有了。”确实,如今这个词基本成为了历史,很少再被人提及。       “500个专业,每个专业平均500万的投入,示范校做了一批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由此形成专业发展标准。”高职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解读示范校建设初衷。在谈到成效时,他非常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査建中的总结:逐步成熟的面向职场模式,正在深化的产学合作关系,双师教学团队的理念和机制,紧跟市场的观念和体制,对职场中层人才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意识。       百所示范校建设之后,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继续推进,新增建设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全国高职高专校联会副秘书长童卫军用了3年时间对骨干校建设进行绩效评价,撰写出40多万字的评价报告。他认为,骨干校建设重点探索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而正是骨干校的先行先试,倒逼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校企合作、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顶岗实习补贴、兼职教师课时补贴和实训耗材补贴等配套政策,使骨干校的创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化成果,整体优化了高职的发展环境,提升了产教融合的契合度。       在他的报告中,骨干校在教学成果奖、资源库建设、技能大赛、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等教育教学改革等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上,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比如,《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其中25所是国家骨干院校,显示了骨干院校在服务区域行业企业方面的独特贡献。“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骨干校平均值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3.2倍。       “示范校建设重点抓的是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骨干校建设重点抓的是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而优质高职建设则重点抓产教融合的院校整体质量提升。”马树超.为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理清逻辑关系。       林宇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阐释:“工学结合是在教学层面,校企合作是在办学层面,而产教融合则是在管理层面。”为何要启动优质校建设,林宇认为,主要基于三种考虑:一是延续扶优扶强的政策,对于建设基础好、改革意识领先的院校重点投入,率先突破。二是传递不进则退的压力,示范校、骨干校不是永远贴上标签,优质校建设不是其他学校就没有机会。三是起到举旗的作用,可以凝聚人心。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优质校建设就是高职院校“双一流”。 优质校怎么建,产教融合是主线        “在优质校建设中,必须体现国家的新要求。”马树超指出,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要求“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因此,要把产教融合作为优质校建设的主线。       对于优质校要实现的目标,马树超概括为六个方面: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要实现这六个方面,产教融合是必备前提。”因此,马树超希望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为建设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优质校建设有没有标准?我认为有,要坚持这四点。”林宇提出,一要坚持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深化促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部正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正是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有效手段”。二要坚持围绕专业建设,调整结构、改善条件、提振师资,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专业办得好坏,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和质量”。三要坚持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在教学信息化方面下大力气,不仅是资源信息化,关键是在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考核上把信息化手段用起来”。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扩大对外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推动经济发展能力,提高社会服务附加值。”林宇强调,这四点不仅优质校建设要遵循,也是所有高职院校发展都要遵循的。       湖南省2015年启动了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可以算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地方版”。湖南计划立项建设20所左右卓越高职院校,目前已立项15所。在2015年立项的8所卓越高职院校中,有4所原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没能入选,而有3所非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成功立项,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3所院校之一。院长朱厚望在论坛上介绍,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长沙航院校立足军队航空修理,紧贴军队士官培养,拓展中航工业制造、民用和通用航空,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专业品牌,形成了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发展模式。而对接航空产业,打造一流特色航空专业群,也带动了学院一流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得到很大提升。 后示范优质校建设,仍需财政有效支持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中央财政对于示范校的500个专业,给予了每个专业500万元的支持;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中,中央财政投入了20亿元。与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不同的是,截至目前,优质校建设并未从中央财政获得支持,由此,一些省份处于观望之中。       同样没有落地的还有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的其他一些工作。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在会上介绍,行动计划发布后,一些省份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建设任务,项目投入经费达到200多个亿。截至目前,有13个省印发了省一级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所列81个项目,由省牵头落实参与的有71项,行动计划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省级政府。”王扬南强调。       对于这种状况,林宇感到有些着急。他在会上表示,虽然当前优质校建设是由地方先行投入,但教育部也在争取国家层面能加大投入。“地方优先支持建设的优质校理所当然会成为国家优质校的候选学校。如果中央财政有投入,现在就是后续项目的起点。希望地方不要再等、不要再看,抓紧启动这项工作。”林宇说得很直白。       据了解,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了绩效考核,教育部为此制定了一些细化指标并每年采集。三年建设期满后,每个项目要有绩效报告,各地任务和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将作为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惩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验收的重要依据。        童卫军在编制骨干校绩效评价报告时发现,2015年只有54所骨干校生均拨款达到 12000元以上,比验收时减少了13所。其中地市级政府主办的骨干校有13所达到12000元以上,较验收时减少了7所,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继续努力。他深切感到,只有“中央财政给力、地方财政努力、行业企业发力、骨干院校出力”,才能形成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合力。“专项资金引导改革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政府引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建议,中央财政的专项引导资金能够和财政转移支付并行,这样更有利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争创“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翟帆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       上月底于南昌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共设计了五个主题分论坛。其中一个分论坛的火爆程度,远超组委会想象,受场地限制和出于安全考虑,组委会在开场时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这个分论坛的主题就是——“从示范到优质:回顾与展望”。可以说,在高职战线,当下院校长们最关注的莫过于“优质校建设”这一话题了。论坛找准“痛点”,邀请了高职教育专家、示范(骨干)院校领导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一起回顾示范院校建设历程,总结经验成果,探讨优质校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从示范到优质,扶优扶强政策延续        2006年至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年来,项目建设院校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去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战线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       那么,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到底是怎样一个关系?有着怎样一个发展脉络?       用教育部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的话来说,示范校建设,关键是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最显著的变化是,对高职院校‘本科压缩饼干’的诟病基本没有了。”确实,如今这个词基本成为了历史,很少再被人提及。       “500个专业,每个专业平均500万的投入,示范校做了一批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由此形成专业发展标准。”高职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解读示范校建设初衷。在谈到成效时,他非常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査建中的总结:逐步成熟的面向职场模式,正在深化的产学合作关系,双师教学团队的理念和机制,紧跟市场的观念和体制,对职场中层人才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意识。       百所示范校建设之后,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继续推进,新增建设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全国高职高专校联会副秘书长童卫军用了3年时间对骨干校建设进行绩效评价,撰写出40多万字的评价报告。他认为,骨干校建设重点探索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而正是骨干校的先行先试,倒逼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校企合作、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顶岗实习补贴、兼职教师课时补贴和实训耗材补贴等配套政策,使骨干校的创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化成果,整体优化了高职的发展环境,提升了产教融合的契合度。       在他的报告中,骨干校在教学成果奖、资源库建设、技能大赛、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等教育教学改革等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上,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比如,《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其中25所是国家骨干院校,显示了骨干院校在服务区域行业企业方面的独特贡献。“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骨干校平均值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3.2倍。       “示范校建设重点抓的是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骨干校建设重点抓的是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而优质高职建设则重点抓产教融合的院校整体质量提升。”马树超.为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理清逻辑关系。       林宇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阐释:“工学结合是在教学层面,校企合作是在办学层面,而产教融合则是在管理层面。”为何要启动优质校建设,林宇认为,主要基于三种考虑:一是延续扶优扶强的政策,对于建设基础好、改革意识领先的院校重点投入,率先突破。二是传递不进则退的压力,示范校、骨干校不是永远贴上标签,优质校建设不是其他学校就没有机会。三是起到举旗的作用,可以凝聚人心。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优质校建设就是高职院校“双一流”。 优质校怎么建,产教融合是主线        “在优质校建设中,必须体现国家的新要求。”马树超指出,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要求“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因此,要把产教融合作为优质校建设的主线。       对于优质校要实现的目标,马树超概括为六个方面: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要实现这六个方面,产教融合是必备前提。”因此,马树超希望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为建设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优质校建设有没有标准?我认为有,要坚持这四点。”林宇提出,一要坚持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深化促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部正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正是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有效手段”。二要坚持围绕专业建设,调整结构、改善条件、提振师资,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专业办得好坏,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和质量”。三要坚持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在教学信息化方面下大力气,不仅是资源信息化,关键是在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考核上把信息化手段用起来”。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扩大对外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推动经济发展能力,提高社会服务附加值。”林宇强调,这四点不仅优质校建设要遵循,也是所有高职院校发展都要遵循的。       湖南省2015年启动了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可以算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地方版”。湖南计划立项建设20所左右卓越高职院校,目前已立项15所。在2015年立项的8所卓越高职院校中,有4所原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没能入选,而有3所非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成功立项,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3所院校之一。院长朱厚望在论坛上介绍,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长沙航院校立足军队航空修理,紧贴军队士官培养,拓展中航工业制造、民用和通用航空,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专业品牌,形成了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发展模式。而对接航空产业,打造一流特色航空专业群,也带动了学院一流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得到很大提升。 后示范优质校建设,仍需财政有效支持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中央财政对于示范校的500个专业,给予了每个专业500万元的支持;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中,中央财政投入了20亿元。与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不同的是,截至目前,优质校建设并未从中央财政获得支持,由此,一些省份处于观望之中。       同样没有落地的还有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的其他一些工作。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在会上介绍,行动计划发布后,一些省份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建设任务,项目投入经费达到200多个亿。截至目前,有13个省印发了省一级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所列81个项目,由省牵头落实参与的有71项,行动计划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省级政府。”王扬南强调。       对于这种状况,林宇感到有些着急。他在会上表示,虽然当前优质校建设是由地方先行投入,但教育部也在争取国家层面能加大投入。“地方优先支持建设的优质校理所当然会成为国家优质校的候选学校。如果中央财政有投入,现在就是后续项目的起点。希望地方不要再等、不要再看,抓紧启动这项工作。”林宇说得很直白。       据了解,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了绩效考核,教育部为此制定了一些细化指标并每年采集。三年建设期满后,每个项目要有绩效报告,各地任务和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将作为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惩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验收的重要依据。        童卫军在编制骨干校绩效评价报告时发现,2015年只有54所骨干校生均拨款达到 12000元以上,比验收时减少了13所。其中地市级政府主办的骨干校有13所达到12000元以上,较验收时减少了7所,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继续努力。他深切感到,只有“中央财政给力、地方财政努力、行业企业发力、骨干院校出力”,才能形成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合力。“专项资金引导改革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政府引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建议,中央财政的专项引导资金能够和财政转移支付并行,这样更有利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争创“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翟帆


相关内容

  • 动态|我省启动实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8大内容3年周期
  • ★★★到2020年,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 ★★★八大建设内容:(一)体制机制创新.(二)一流专业建设.(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七)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八)特色文化建 ...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 名 称: 法人代表: 地 址: (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航总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1980年建校,198 ...

  • 创建一流高职院校规划与实施
  • 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 规划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职业教育研究室 杜怡萍 E -mail :[email protected] om 020-83323013 [1**********] 二〇一七年三月 内 容 提 要 1 广东高职教育概况 32 3 4 一.广东高职教育概况----总体 总体规模大:全 ...

  • 学校管理提升年总结
  • 一.坚持科学发展,致力改革创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市属院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学校管理中心机关和市属院校党组织分4个批次先后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原则,紧密结合 ...

  •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核心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特征,设计贯穿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企业 ...

  • 高职:创新发展再开新局
  • 编者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积极响应.制定实施方案.主动承接各项建设任务.日前,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

  •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 摘 要:2012年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出现,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原本死水微澜的高等教育.面对互联网时代学生和学习的变化,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支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厌学和质量下降困扰着高职课堂.从"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依据着手,探讨什么样 ...

  • 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思考
  • 摘要:为检查湖南省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湖南省教育厅以物流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为依据,对省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进行了技能抽查活动.文中首先从湖南省教育厅推行技能抽查的意义入手,结合物流技能抽查标准的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应对物流技能抽查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物流技能抽查作为一种 ...

  •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于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