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孩子的游戏,能促进Ta的人际交往!

父母必读:科学、权威、实用、贴心

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和人际交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形成是从独立活动到相互合作的发展之路。

文/ 许玉玲 段淑君

2岁以前 独自游戏

孩子是这样的:

活动室里,宝宝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萱萱在照顾自己的娃娃,多多在拨珠子,萱萱去另一边拿宝宝需要的奶瓶(圆柱体积木)时路过了多多的身边,目不斜视,就自己走开了。

给家长的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期,社会性交往相对比较少,通常会说“我不要、我要、我来做”等词语,喜欢做一些相反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家长只要去遵循孩子的发展特点,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逼真的玩具或材料即可,让孩子尽量安全地去探索,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进行“权力斗争”,可使用替换法、转移注意力、冷却法等。但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交往对象还是以成年人居多,父母多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会为孩子以后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岁 平行游戏

2~3岁时,孩子的游戏逐渐具有社会性,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孩子们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 包括口头语言的沟通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孩子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孩子,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

孩子是这样的:

青青和苗苗在活动室里玩过家家的游戏,青青拿着自己的小企鹅在说话、给宝宝喂食,而一旁的苗苗也在和自己的宝贝讲着故事,玩游戏。两个人看似谁也没理谁,其实也很在意别人在玩什么。

给家长的话:

2~3岁的孩子处在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游戏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交往少。平行游戏的出现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其他孩子的行为,并出现了相互的模仿,形成了初步的交往关系。两岁半通常处于不平衡的高峰,情绪极不稳定,倔强、任性、不愿改变自己的主张;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咬人、抓、推、打。这时候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别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让他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往上要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孩子,给孩子善于交往和模仿的机会,多给孩子买些同伴都喜欢的同类型玩具,家长还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丰富孩子的游戏情节。

3~4岁 联合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联合游戏出现率最高。联合游戏是指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或玩同样的游戏,但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的共同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

孩子是这样的:

晨晨和聪聪都在用积木搭房子,但两人没有交流。当晨晨搭房子用的积木不够时,他就向聪聪要一块,聪聪在递给了晨晨一块积木后,两人继续各搭各的房子,交流较少。

给家长的话:

这时期的孩子在游戏中的社会性正在不断发展,情绪相对平稳,与自己、他人和环境相处愉快;不再强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关注同伴的兴趣,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喜欢并渴求与小伙伴交往,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学会了分享和轮流、等待;更多使用“好”、“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可以在提供材料时鼓励孩子去分享或共同使用,告诉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增加孩子交往的机会。

5岁以上 合作游戏

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里度过了两三年的时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经过协商和讨论制定出一些规则并遵守,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共同的目的。这时期的游戏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合作游戏指的是孩子为了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分工,每个孩子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来达到目的。

孩子是这样的:

豆豆和小北想表演《我爱你,小猴子》这本书,豆豆和小北商量,“我当小猴子,你当大猴子吧。”“不,我也想当小猴子。”“可小猴子只有一个,我们轮流当好不好?”“好吧。”接下来便是找旁白和道具,在一切都具备之后,排练开始了,中间还穿插着豆豆和小北不时忙着改变场景的身影,一直到表演结束以后,两个人又互变角色,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

给家长的话: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游戏,孩子之间可以进行协商,群体活动逐渐增多,往往喜欢三三两两或者与更多的人一起玩。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也更多样化,例如合作、竞争、吵架等,同伴关系建立得比较快,散得也比较快。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更趋稳定,情感也更内敛了,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所以家长在这个时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供孩子交往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和各种角色,给孩子丰富的直接经验,加深孩子的印象和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让孩子有更多游戏的素材,可以促进孩子游戏的深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接触中建立更好的关系。

本文来源:《父母必读》杂志精彩推荐

16个游戏,和“不高兴”说拜拜

点↓阅读原文查看,点右上角分享

父母必读:科学、权威、实用、贴心

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和人际交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形成是从独立活动到相互合作的发展之路。

文/ 许玉玲 段淑君

2岁以前 独自游戏

孩子是这样的:

活动室里,宝宝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萱萱在照顾自己的娃娃,多多在拨珠子,萱萱去另一边拿宝宝需要的奶瓶(圆柱体积木)时路过了多多的身边,目不斜视,就自己走开了。

给家长的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期,社会性交往相对比较少,通常会说“我不要、我要、我来做”等词语,喜欢做一些相反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家长只要去遵循孩子的发展特点,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逼真的玩具或材料即可,让孩子尽量安全地去探索,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进行“权力斗争”,可使用替换法、转移注意力、冷却法等。但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交往对象还是以成年人居多,父母多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会为孩子以后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岁 平行游戏

2~3岁时,孩子的游戏逐渐具有社会性,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孩子们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 包括口头语言的沟通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孩子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孩子,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

孩子是这样的:

青青和苗苗在活动室里玩过家家的游戏,青青拿着自己的小企鹅在说话、给宝宝喂食,而一旁的苗苗也在和自己的宝贝讲着故事,玩游戏。两个人看似谁也没理谁,其实也很在意别人在玩什么。

给家长的话:

2~3岁的孩子处在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游戏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交往少。平行游戏的出现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其他孩子的行为,并出现了相互的模仿,形成了初步的交往关系。两岁半通常处于不平衡的高峰,情绪极不稳定,倔强、任性、不愿改变自己的主张;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咬人、抓、推、打。这时候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别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让他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往上要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孩子,给孩子善于交往和模仿的机会,多给孩子买些同伴都喜欢的同类型玩具,家长还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丰富孩子的游戏情节。

3~4岁 联合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联合游戏出现率最高。联合游戏是指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或玩同样的游戏,但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的共同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

孩子是这样的:

晨晨和聪聪都在用积木搭房子,但两人没有交流。当晨晨搭房子用的积木不够时,他就向聪聪要一块,聪聪在递给了晨晨一块积木后,两人继续各搭各的房子,交流较少。

给家长的话:

这时期的孩子在游戏中的社会性正在不断发展,情绪相对平稳,与自己、他人和环境相处愉快;不再强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关注同伴的兴趣,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喜欢并渴求与小伙伴交往,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学会了分享和轮流、等待;更多使用“好”、“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可以在提供材料时鼓励孩子去分享或共同使用,告诉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增加孩子交往的机会。

5岁以上 合作游戏

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里度过了两三年的时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经过协商和讨论制定出一些规则并遵守,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共同的目的。这时期的游戏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合作游戏指的是孩子为了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分工,每个孩子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来达到目的。

孩子是这样的:

豆豆和小北想表演《我爱你,小猴子》这本书,豆豆和小北商量,“我当小猴子,你当大猴子吧。”“不,我也想当小猴子。”“可小猴子只有一个,我们轮流当好不好?”“好吧。”接下来便是找旁白和道具,在一切都具备之后,排练开始了,中间还穿插着豆豆和小北不时忙着改变场景的身影,一直到表演结束以后,两个人又互变角色,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

给家长的话: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游戏,孩子之间可以进行协商,群体活动逐渐增多,往往喜欢三三两两或者与更多的人一起玩。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也更多样化,例如合作、竞争、吵架等,同伴关系建立得比较快,散得也比较快。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更趋稳定,情感也更内敛了,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所以家长在这个时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供孩子交往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和各种角色,给孩子丰富的直接经验,加深孩子的印象和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让孩子有更多游戏的素材,可以促进孩子游戏的深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接触中建立更好的关系。

本文来源:《父母必读》杂志精彩推荐

16个游戏,和“不高兴”说拜拜

点↓阅读原文查看,点右上角分享


相关内容

  •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8月16日 10:26:40 [导读]: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 ...

  • 家园联手,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
  • 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 天怡幼儿园 申丽君 一.引子--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 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 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 拼命的拉呀拉呀, 大车却一动也不动了, 车子虽说不算重, 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 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 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

  •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分析 ------成功父母成长讲堂 包钢二十四小 王丽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在这里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quo ...

  •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 摘要:积极心理教育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趋势,其研究的三个主题为: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使他们能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情感世界个案分析调查 高家庄中学 马翠娟 [摘要]: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的生活学习基本交由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负责,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 留守儿童4个常见心理问题及科普,别再让孩子们对爱死心!
  • 这几日,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刷满了我的朋友圈.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刺激到人们的神经.然而,问题并非一日出现的.我们深知. 自杀的孩子留下了遗书.遗书中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十五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这封遗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孩子们早早 ...

  •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 ...

  • 论文-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 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目 录 内容摘要----------------------第3页 关键词----------------------第3页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第3页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第3页 ( ...

  • 青少年犯罪讲话稿
  • l "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发言稿 -----职业技术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 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预防和防止青 少年犯罪"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 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