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荷塘月色]心得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

  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种种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两个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突出重点,“小切口,深挖掘”。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语言文字可以表现多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摄影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美呢?选取什么样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秘园》中的音乐飘了过来。是的,美妙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实,美丽的文字也有这样的审美功效。艺术是相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引导学生动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这篇文章的美。

  在讲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来欣赏这两段文字,然后问他们:“在这两段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读着、讨论,教室里非常热闹。

  把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的,还是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第六自然的内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画?是音乐?是舞蹈?还是别的?”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认为应选择一幅画来表现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我的下一个问题接着来了:“绘画有很多种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和水墨画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绘画技法来表现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素描!”一个声音很快地响起。

  “来,来,你说说看,为什么选素描呢?”

  “因为素描画简洁。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树和山,如果用别的画来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杂乱。”

  这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却皱着眉在摇头。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是个秀气的女孩子。

  “老师,我觉得素描画不好。因为素描画的线条太硬,层次感、黑白对比都非常分明。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很朦胧,很含蓄。您看:树色阴阴象一团烟雾,远山也只是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树与山的界线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觉得用素描画不好。”

  “那你认为用什么画比较好呢?”

  “用水彩画吧!”她想了一会儿,“因为水彩画比较适合画景物,它能表现出景物朦胧、含蓄的美”。

  “不对!不对!”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点点头,示意他发表他的观点。

  “水彩画的颜色太明丽,一般用来表现白天的景物。这段文字写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鲜艳?”

  我又问:“你说说看,用什么种类的画表现要好一些呢?”

  “我还没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

  “你学过画吗?”我问。

  他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凭感觉!”

  哦,感觉!好玄的词儿!这不正是语感吗?

  “好!班上有同学学过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一个男生很神气地站了起来,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觉得用中国的水墨画比较好,水墨画色彩淡雅。在这幅画中,可主要选取黑墨,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远山近树的层次。水使墨荡开,使山与树的界线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状态。而且,中国的水墨画讲究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整幅画并不画满,而是适当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中国画最适合表现空灵、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表现的淡淡忧伤与落寂,也就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通过整个画面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教室里安静极了,接下来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讲得多好啊!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让老师惊奇的潜质。我从他的一番话中知道了许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的回答让这节课更加精彩了。

  同学们都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话十分有说服力。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汇聚了许多闪光点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想,我应该把这节课记下来。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

  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种种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两个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突出重点,“小切口,深挖掘”。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语言文字可以表现多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摄影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美呢?选取什么样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秘园》中的音乐飘了过来。是的,美妙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实,美丽的文字也有这样的审美功效。艺术是相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引导学生动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这篇文章的美。

  在讲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来欣赏这两段文字,然后问他们:“在这两段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读着、讨论,教室里非常热闹。

  把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的,还是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第六自然的内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画?是音乐?是舞蹈?还是别的?”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认为应选择一幅画来表现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我的下一个问题接着来了:“绘画有很多种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和水墨画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绘画技法来表现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素描!”一个声音很快地响起。

  “来,来,你说说看,为什么选素描呢?”

  “因为素描画简洁。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树和山,如果用别的画来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杂乱。”

  这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却皱着眉在摇头。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是个秀气的女孩子。

  “老师,我觉得素描画不好。因为素描画的线条太硬,层次感、黑白对比都非常分明。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很朦胧,很含蓄。您看:树色阴阴象一团烟雾,远山也只是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树与山的界线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觉得用素描画不好。”

  “那你认为用什么画比较好呢?”

  “用水彩画吧!”她想了一会儿,“因为水彩画比较适合画景物,它能表现出景物朦胧、含蓄的美”。

  “不对!不对!”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点点头,示意他发表他的观点。

  “水彩画的颜色太明丽,一般用来表现白天的景物。这段文字写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鲜艳?”

  我又问:“你说说看,用什么种类的画表现要好一些呢?”

  “我还没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

  “你学过画吗?”我问。

  他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凭感觉!”

  哦,感觉!好玄的词儿!这不正是语感吗?

  “好!班上有同学学过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一个男生很神气地站了起来,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觉得用中国的水墨画比较好,水墨画色彩淡雅。在这幅画中,可主要选取黑墨,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远山近树的层次。水使墨荡开,使山与树的界线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状态。而且,中国的水墨画讲究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整幅画并不画满,而是适当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中国画最适合表现空灵、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表现的淡淡忧伤与落寂,也就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通过整个画面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教室里安静极了,接下来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讲得多好啊!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让老师惊奇的潜质。我从他的一番话中知道了许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的回答让这节课更加精彩了。

  同学们都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话十分有说服力。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汇聚了许多闪光点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想,我应该把这节课记下来。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
  • 崔琪(清华附中.中学特级教师) 将诗歌改为散文,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品评能力,是以往教学中的惯常做法.诗改文,锻炼的是想象和描写能力.学习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学生如果能通过联想再现诗人写诗时遭遇的"此情此景",并能通过语言描述还原诗人写作时的"此情此景" ...

  • 望月教学设计
  • < 望 月 >教 学 设 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 ...

  • 初中课外文本[荷塘月色]文本解读
  • <荷塘月色>文本解读 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蕙质兰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团队来陈述对<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首先我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就是一次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它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阅读积累去体悟文本,你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

  • 浅谈[荷塘月色]艺术特点
  • [摘要]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为主地抒情散文,反映了大革命失败时期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作品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纯洁的明月来象征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作者想超脱现实的倾向,使作品缺乏时代气息.<荷塘月色>的主要价 ...

  • 荷塘月色简介赏析
  •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⑴,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 ...

  • 荷塘月色作文
  • 篇一:荷塘月色 夜,很静,静的让人不忍呼吸.再万物沉睡之中感受着.夏天带来了荷塘,夜晚带来了月色.荷塘月色. "呱呱呱"青蛙的吵闹,驱逐了炎热.黄昏的美景覆盖掉炎炎夏日. 缓缓.迎来一个黑暗.那是夜晚,美丽的月色. 此时,太阳化身为一轮弯弯的月牙,挂在漫无边际的星星地毯中.耀眼的 ...

  • 从[荷塘月色]中挖掘写作资源
  • "观千曲而后晓声",在观中积累,内化,感悟,从而达到"后晓"精通.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其中名篇的写作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下面试从<荷塘月色>教学中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散文的写作. 言之有理,取材――源于生活 ...

  • 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 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篇一: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朱自清 -- 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 " 超然 " 又想 " 挣扎 " 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 " 文眼 &q ...

  •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课型:精读课型 教 学 目标 : 1.基础知识:(1)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了解朱自清和他的散文:(3)对通感修辞手法的掌握. 2.阅读能力:(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 3.写作能力: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