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专业考试题库

考试题库

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与2英寸腕臂配合使用的双重绝缘重污型棒式绝缘子为( )。D

A、QBN1-25D B、QBN2-25D C、QBZ1-25D D、QBZ2-25D 2、34.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B A、5 B、10 C、20 D、30

3、受电弓升起工作时,以68.6( )N的接触压力紧贴接触线摩擦滑行。C

A、-9.8 B、±9.8 C、十9.8

4、电力机车受电弓形式一般有单臂式和双臂式两种,目前一般采用( )受电弓。B

A、没有规定 B、单臂式 C双臂式

5、受电弓的最大工作范围为( )mm,允许工作范围为950 mm。A

A、1250 B、1085 C、830

6、受电弓的最大工作范围为1250mm,允许工作范围为( )mm。 C

A、1250 B、1085 C、950

7、直供及BT供电方式中,三相变电所高压侧电压为 110 (220)kV,低压侧(又称牵引侧)电压为( ) kV。B A、25 B、27.5 C、55

8、斯科特(SCOTT)或者伍德布里奇接线方式的特点是变压器次边电压提高至( )kV。C

- 1 -

(接触网专业)

A、25 B、27.5 C、55

9、牵引供电回路为:牵引变电所--( )--接触网--电力机车--钢轨、地或回流线--牵引变电所。A A、馈电线 B、接触线 C、承力索 10、( )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 等几部分组成。B

A、馈电线 B、接触网 C、承力索 11、接触悬挂包括( ),吊弦,承力索和补偿器及连接零件。A

A、接触线 B、接触网 C、承力索 12、( )的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A

A、接触悬挂 B、接触线 C、承力索

13、对( )最基本的要求是:弹性应尽量均匀、H尽量相等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

A、承力索 B、接触线 C、接触悬挂 14、( )包括腕臂、水平拉杆(压管)、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吊挂接触悬挂的全部设备。B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5、( )的作用是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悬挂的全部设备。B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6、( )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其连接零件。A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7、( )的作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使接触线磨耗均 匀,同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C A、补偿装置 B、支持装置 C、定位装置 18、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 )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A A、全部 B、部分 C、少量

19、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 )的类型来区分。B A、接触线 B、接触悬挂 C、速度等级

20、为了满足供电和机械方面的要求,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这种独立的分段叫(C )。 A、非绝缘锚段关节 B、绝缘锚段关节 C、锚段 21、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 )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A

A、简单接触悬挂 B、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C、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22、( )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A

A、简单接触悬挂 B、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C、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23、接触线(或承力索)端头同支柱的连接称为线索的( )。C

A、硬锚 B、张力补偿 C、下锚

24未加补偿的简单悬挂与带补偿的悬挂相比,要求支柱高度( )。B

A、较高 B、较低 C、没有区别 25、( )的作用是不仅调节张力的变化,还调节弛度的变化。A

- 2 -

A、补偿装置 B、定位装置 C、支持装置 26、( )的特点是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的腕臂上。B A、简单悬挂 B、链形悬挂 C、弹性悬挂 27、( )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三链形。B

A、简单悬挂 B、链形悬挂 C、弹性悬挂 28、( )根据线索的锚定方式,可分为未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A

A、链形悬挂 B、简单悬挂 C、弹性悬挂

29、全补偿链形悬挂在温度变化时,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基本( )变化,弹性比较均匀。C A、要求 B、发生 C、不发生 30、( )链形悬挂分为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和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两种形式。A

A、全补偿 B、半补偿 C、未补偿

31、链形悬挂按其承力索和( )在平面上布置的位置,可分为直链形、半斜链形、斜链形三种悬挂方式。B A、吊弦 B、接触线 C、腕臂

32、直链形悬挂是承力索和接触线布置在同一( )内,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一条直线。C A、水平面 B、立面 C、垂直平面 33、直链形悬挂的风稳定性( )。B A、较好 B、较差 C、不能判定 34、在半斜链形悬挂中,承力索与接触线不在同一( )内, 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小的偏移。C

A、水平面 B、立面 C、垂直平面

35、斜链形、半斜链形悬挂风稳定性( )。A A、较好 B、较差 C、不能判定 36、斜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和承力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大的( )。B

A、偏转 B、偏移 C、摆动 37、接触网上的额定电压为( )。C A、25V B、27.5kV C、25kV

38、目前我国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 )种。C A、1 B、2 C、3

39、向接触网供电的两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km。A

A、40~60 B、20~40 C、60~80

40、正常情况两相邻供电臂之间在接触网上是( )的。B A、非绝缘 B、绝缘 C、没有规定 41、每个供电分区只从一端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供电方式称为( )。A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2、若两个供电分区通过开关设备,在电路上连通,两个供电分区可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这种供电方式称为( )。C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3、( )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分区亭开关设备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B

- 3 -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4、复线区段供电方式中,同一侧供电臂上、下行线实行( )供电。A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46、直接供电方式是指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间不设置任何防 ( )设备。C

A、静电 B、雷击 C、干扰

47、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称为( )。 A A、BT供电方式 B、直接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48、吸流变压器采用变比为1:1的特殊变压器,其特点是要求励磁电流小,不超过额定电流值的( )。B A、4% B、2% C、6%

49、每两台吸流变压器之间,经( )与轨道相连。B A、回流线 B、吸上线 C、扼流变压器 50、( )中的防电磁干扰,存在“半段效应”。 A A、BT供电方式 B、直接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51、在 AT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将110 kV三相电降压至单相( )kV。B

A、27.5 B、55 C、25

52、在AT供电方式中,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在田野侧的还设有一条( ),它相当于架空地线。A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3、保护线电位一般在( )V以下,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C

A、600 B、700 C、500

54、在AT供电方式中,( )可起避雷线的作用。A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5、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中,其( )不仅仅提供牵引电流通道,而且也起防干扰的作用。B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6、接触网支柱,按其使用材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 )两大类。A

A、钢柱 B、转换柱 C、中心柱

57、五股道以上的软横跨支柱、桥梁支柱和双线路腕臂支柱则采用()支柱。C

A、木 B、铜 C、钢 58、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制造时预先使钢筋产生( )。B

A、弯曲力 B、拉力 C、压力 59、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同等容量情况下( )钢材、强度大、支柱轻等优点。A A、节省 B、浪费 C、提高 60、矩形支柱在安装时均受方向性的( )。B A、调节 B、限制 C、要求 61、

式中支柱所承受的力矩为( )。C

A、87 B、26 C、38 62、

式中顺线路方向的支柱容量为( )。A

A、25 B、48 C、38

63、高度为11m的一般支柱,标准弯矩值有 60~300 KN²m、

- 4 -

80 KN²m和( )KN²m的有三种。B A、70 B、100 C、50

64、高度为13.5m的一般支柱,标准弯矩值有( )KN²m、 100 KN²m两种规格。C

A、70 B、100 C、60 65、高度为11m的锚柱,标准弯矩值有 60~300 KN²m、( ) KN²m两种规格。C

A、50~200 B、50~300 C、80~300

66、高度在13.5m,标准弯矩值为 80~300 KN²m一种。C

A、50~200 B、50~300 C、80~300

67、高度在16.5m的超长支柱,由( )两段组装而成。A A、下段14m和上段2.5m B、上段14m和下段2.5m C、下段10m和上段6.5m

68、支柱按其在接触网中的( )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锚柱、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及桥梁支柱等几种。 B

A、材质 B、作用 C、型号

69、中间支柱在区间和站场上广泛使用,它承受工作支接触悬挂的重力及风作用于悬挂上的( )分力。A

A、水平 B、垂直 C、合力

70、锚柱承受(C )方向的负荷,在垂直线路方向起中间支柱的作用,在顺线路方向,承受接触悬挂下错的全部拉力。

A、三个 B、四个 C、两个

71、在四跨锚段关节处,位于两棵转换支柱中间的那棵支柱称为( )支柱。B

A、中间 B、中心 C、转换 72、根据支柱()计算选择支柱类型。A

A、容量 B、大小 C、高矮 73、跨越( )股道及以下的软横跨柱可用钢筋混凝土支柱。A

A、五 B、六 C、七

74、腕臂的(C )与其所跨越线路股道的数目,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支柱侧面限界和支柱所在位置等因素有关。

A、直径 B、重量 C、长度

75、腕臂按其与支柱之间是否通过绝缘装置分为( )和非 绝缘腕臂两类。B

A、双腕臂 B、绝缘腕臂 C、单线路腕臂 76、套管型腕臂用字母( )表示。C

A、XT B、BT C、TG

77、腕臂支柱装配根据( )的不同分为简单悬挂、半补偿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支柱装配。A

A、悬挂类型 B、用途 C、容量

78、腕臂支柱装配,根据支柱( )的不同分为中间柱、转换柱、道岔定位柱、锚柱和中心柱的装配,以及直线与曲线支柱装配。B

A、悬挂类型 B、用途 C、容量 79、接触线最高高度不大于()mm。A

A、6500 B、6450 C、6000

80、接触线最低高度: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A )mm。

A、5700 B、5350 C、6000

81站场上的软横跨柱其侧面限界一般为( )m。C

A、2.45 B、2.5 C、3

- 5 -

82、站台上的软横跨柱其侧面限界一般为( )m。A

A、5 B、4 C、3

83、中间站台上的支柱要求支柱内缘距站台边不小于( )mm。B

A、800 B、1500 C、1000

84、链形接触悬挂的( )是指支柱定位点处,在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垂直距离。A

A、结构高度 B、接触线高度 C、承力索高度 85、跨中最短吊弦顺线路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偏移角不大于()度。C

A、50 B、40 C、30 86、结构高度一般取( )mm。A

A、1100~1700 B、2000 C、1000

87、定位装置的选择应以定位器处于( )状态为原则。B

A、受压 B、受拉 C、水平

88、定位管的安装高度要考虑定位器坡度的要求,一般正定位时,安装高度为 H( )mm。A

A、+210 B、+370 C、-210

88、定位管的安装高度要考虑定位器坡度的要求,一般反定位时H( )mm。B

A、+210 B、+370 C、-210

89、定位器的长度应能满足最大偏斜率不超过的要求。C

A、1/1 B、1/2 C、1/3

90、接触线曲线水平力超过( )N时,需采用软定位方式定位。C

A、80 B、100 C、200 91、在锚段关节内,两支承力索在温度变化时其纵向伸缩位 移的方向( )。A

A、相反 B、一致 C、不确定 92、中心柱处两组悬挂两工作支之间要保持500 mm的( )距离。B

A、接触线 B、空气绝缘 C、承力索 93、道岔柱的基本装配有()种形式。C

A、1 B、2 C、3

94、铜接触线TCG110,TCG表示铜接触线,110表示()。A

A、横截面积 B、载流量 C、耐压量 95、TCG100主要用于站场正线和( )。B

A、侧线 B、区间 C、隧道 96、TCG85主要用于站场( )。A

A、侧线 B、货线 C、站场正线 97、铜合金接触线含银量在( )之间。C A、0.13%~0.15% B、0.15%~0.20% C、0.08%~0.12%

98、定位器坡度的标准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为( )。C

A、1/3~1/5 B、1/2~1/3 C、1/10~1/5 99、定位器坡度的安全值:160km/h~200km/h区段为(C )。

A、1/3~1/5 B、1/2~1/3 C、1/10~1/5 100、定位器偏移的安全值为标准值( )。A

A、±10% B、±15% C、±20%

101、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 )mm的距离。C

A、200~250 B、300~350 C、100~150

102、转换支柱处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

- 6 -

不小于( )mm。A

A、50 B、20 C、30

103、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 )mm。B

A、20 B、40 C、30

104、山谷口、高路堤一般指高出自然地面( )m的地段。C

A、3 B、4 C、5

105、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最大水平拉伸荷重:直线定位器>( )kN。A

A、4.5 B、3.5 C、2.5

106、 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最大水平拉伸荷重:软横跨定位 器>( )kN。C

A、4.5 B、3.5 C、7.5

107、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拉伸荷重:直线定位器> ( )kN 。C

A、0.5 B、1.5 C、2.5

108、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拉伸荷重:软横跨定位器 >( )kN。 A

A、3.7 B、2.7 C、1.7

109、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压缩荷重:直线定位器> ( )kN。C

A、0.5 B、1 C、1.5

110、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压缩荷重:软横跨定位器 >( )kN。C

A、1 B、1.5 C、2.5 111、XTK多功能定位器无抬高量时,防抬高间隙:直线定 位器为( )㎜。B

A、5~7 B、7~9 C、3~5

112、XTK多功能定位器无抬高量时,防抬高间隙:软横跨定位器为( )㎜。A

A、5~7 B、7~9 C、3~5

113、XTK多功能定位器长 L:直线定位器为 890士 ( )㎜。C

A、5 B、7 C、10

114、XTK多功能定位器长 L:软横跨定位器为( )士 10 ㎜。B

A、890 B、1200 C、760

115、XTK多功能定位器左右旋转范围:直线定位器为( )㎜。C

A、890 B、1200 C、630 116、XTK多功能定位器左右旋转范围:软横跨定位器为( )㎜。B

A、890 B、815 C、630

117、XTK多功能定位器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 K=( )N/㎜。A

A、4.15 B、5.15 C、6.15

118、 在 a=m+c 中,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拉出值)用符号( )表示。C

A、m B、c C、a

119、在 a=m+c 中,定位点处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A

- 7 -

A、m B、c C、a

120、在 a=m+c 中,线路中心线距电力机车受电弓中心的偏斜值用符号( )表示。 B

A、m B、c C、a

121、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半补偿链形悬挂和简单悬挂弛度允许误差为( )%。C

A、10 B、25 C、15

122、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全补偿链形悬挂弛度允许误差为( )%。A

A、10 B、25 C、15

123、承力索位置的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 )mm。B

A、200 B、150 C、250

124、承力索位置的安全值: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 )mm。A

A、100 B、150 C、200

125、承力索位置的限界值:标准值( )mm。C

A、+200 B、-200 C、±200

126、接触线之字值160km/h及以下区段:标准值:直线区 段( )mm。B

A、100~200 B、200~300 C、300~400

127、接触线拉出值160km/h及以下区段:标准值: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 )mm之间选用。C

A、0~200 B、0~300 C、0~350

128、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安全值: 设计值()mm。A

A、±30 B、-30 C、+30 129、接触线高度的安全值:标准值( )mm。B

A、-200 B、±100 C、+300

130、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120~160km/h区段≤( )‰。 C

A、4 B、3 C、2

131、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200km/h区段≤( )‰。

A、4 B、3 C、2

132、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200-250km/h区段≤( )‰。A

A、1 B、2 C、3

133、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 )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B

A、-10 B、±10 C、+10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 )。C

A、10度 B、8度 C、6度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160km/h 以上区段≤( )。A

A、4度 B、8度 C、6度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安全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 )B

A、14度 B、12度 C、16度

135、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必要时加装吊弦。C

- 8 -

A、0~15 B、0~20 C、0~10

136、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B

A、1 B、2 C、0.5

137、绝缘子的钢体连接件和瓷体之间应用不低于(A )号硅酸盐水泥胶合剂粘接成一个整体,以增加其机械强度。

A、425 B、325 C、300

138、绝缘子机械破坏负荷均应留有裕度,一般安全系数按 ( )间选取。B

A、1.0~2.0 B、2.0~2.5 C、0.5~1.5

139、国产棒式绝缘子用于环境温度为-40~+40℃,海拔高度不超过( )m的地区。C

A、3000 B、2000 C、1000 140、( )是指绝缘子表面处于干燥状态时,使其表面达到闪络的最低电压值。A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1、( )则是雨水降落方向与水平面呈45°角淋在绝缘子表面时,使其间络的最低电压值。B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2、( )是指绝缘子瓷体被击穿损坏而失去绝缘作用的最低电压。C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3、绝缘子的电气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绝缘强度 会逐渐( )。C

A、增加 B、不变 C、下降

144、电压分布测量用电压分布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杆要有 足够的绝缘长度,其长度不小于( )㎜。B

A、600 B、1000 C、350

145、电压分布测量仪器的放电间隙为( )㎜。A

A、1~3 B、3~5 C、5~7

146、接触网电压在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分布,是从带电侧到接地侧依次( )。C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147、测量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时,应从接地侧依此向带电侧测量,当三片一组中有(A )片无间隙放电时,即停止测量。

A、1 B、2 C、3

148、测量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时,应从接地侧依此向带电侧测量,当四片一组中有(B )片无间隙放电时,即停止测量。

A、1 B、2 C、3

149、电压分布测量用电压分布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杆要有足够的绝缘长度,其有效长度不小于( )㎜。A

A、600 B、1000 C、350

150、绝缘子瓷体表面破损面积超过 ( )㎜2

时,应禁止 使用该绝缘子。C

A、100 B、200 C、300

151、棒式绝缘子在使用中不准使棒式绝缘子承受( )。B

A、拉力 B、弯曲力 C、压力

152、全补偿链形悬挂要求承力索张力差不超过承力索额定张力的±()%。A

A、10 B、20 C、30

153、根据经验取值法,直线区段(一般)的全补偿链形悬 挂锚段长度为( )m。C

- 9 -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4、根据经验取值法,直线区段(困难)的全补偿链形悬 挂锚段长度为( )m。A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5、根据经验取值法,曲线占70%以上区段的全补偿链形 悬挂锚段长度为( )m。B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B

A、-50 B、+50 C、±5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安全 值为( )。C

A、50 B、30 C、2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承力索的垂直距离的安全 值为( )。B

A、-50 B、+50 C、±5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悬挂的水平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B

A、-50 B、+50 C、±50

158、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A

A、0~10 B、10~15 C、15~20

159、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 )mm以上。C

A、30 B、40 C、50

160、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的 安全值为( )mm。B

A、30~250 B、50~250 C、20~250

160、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的限界值为( )mm。C

A、30~250 B、50~250 C、50~300

161、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的垂直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A

A、±30 B、-30 C、+30

162、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 )mm以上。B

A、200 B、300 C、100 163、坠砣块一般采用混凝土或灰口铸铁制成,每块约重( )kg。A

A、25 B、30 C、35

164、一般坠砣杆的直径为( )㎜。C

A、12 B、14 C、16

165、坠砣杆的规格型号一般分为三种:( )型,20型和30型。C

A、10 B、15 C、17

166、补偿器a、b值在任何情况下应大于( )㎜。A

A、200 B、150 C、100

167、补偿器a、b值的安全值为安装曲线值( )mm。B

A、+200 B、±200 C、-200

168、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允许误差不超过( )。C

A、4% B、3% C、2%

- 10 -

169、坠砣块( )按块编号。A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没有规定

170、对需要加注润滑油的补偿滑轮,应按产品规定的期限加注润滑油,没有规定者至少( )年一次。C

A、5 B、4 C、3

171、补偿装置的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偏转角度不得大于( )°。B

A、55 B、45 C、65

172、补偿装置中,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 )mm。A

A、500 B、400 C、300

173、顶块式制动装置的制动顶块与大滑轮盘保持( )mm的间隙。C

A、7~9 B、5~7 C、3~5

174、a=amin+nLα(tx-tmin)中,tx为( )。B

A、设计时采用的最低气温 B、安装或调整作业时的温度

C、设计时采用的最高气温

175、a=amin+nLα(tx-tmin)中,L为( )。C

A、锚段长度 B、接触线长度 C、中心锚结至补偿器间距离

176、当锚段全部在直线区段或整个锚段布置在曲线半径相同的曲线区段时,该锚段中心锚结应安设在(A )位置。

A、锚段的中间 B、接触线的中间 C、区间中间 177、安装有中心锚结的接触线,当一侧发生断线事故时( )中心锚结另一侧悬挂线路。B A、影响 B、不影响 C、不一定影响

178、中心锚结位置的设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 )。C

A、没有规定 B、不相等 C、基本相等

179、防断式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该( )该处承力索的弛度。A

A、等于或略高于 B、低于 C、没有规定

180、事故情况下,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有 接头和补强。B

A、不得 B、可以 C、没有规定

181、中心锚结绳不应松弛、不得触及弹性吊弦辅助绳,两边的长度和张力( )。B

A、可以不等 B、力求相等 C、没有规定

182、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 )应保持铅垂状态。C

A、没有规定 B、曲线上 C、直线上

182、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 )应与接触线的倾

斜度一致。A

A、曲线上 B、直线上 C、没有规定

183、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 )mm。B

A、0~30 B、0~20 C、0~40

184、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 )吊弦。A A、滑动 B、整体 C、环节 185、环节吊弦至少应由两节组成,每节的长度以不超过( )

- 11 -

mm为宜。C

A、900 B、300 C、600

186、吊弦回头应均匀迂回,长度为( )mm。B

A、900 B、150~180 C、100~120 187、环节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 )倍。A

A、5~10 B、3~5 C、10~15

188、环节吊弦磨耗的面积不得超过原面积的( )。C

A、30% B、40% C、50%

189、整体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 )mm。B

A、+2 B、±2 C、-2

190、整体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 )%。A

A、20% B、30% C、40%

191、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 )。B

A、相反 B、一致 C、没有规定

192、在极限温度时,吊弦偏移的安全运行值: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C

A、1/1.5 B、1/2 C、1/3

193、吊弦间距的安全运行值: 160km/h及以下区段≤( )m。B

A、13 B、12 C、14

194、吊弦间距的安全运行值:160km/h以上区段≤( )m。A

A、10 B、12 C、14

195、吊弦间距的限界值:160km/h及以下区段≤(A )m。

A、15 B、16 C、18

196、吊弦间距的限界值:160km/h以上区段≤( )m。B

A、16 B、12 C、14

197、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 )mm。C

A、14 B、12 C、10

198、v≤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值≤( )mm。A

A、50 B、60 C、70

199、120km/h<v≤1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 值≤( )mm。B

A、30 B、20 C、40

200、160km/h<v≤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 值≤( )mm。C

A、30 B、20 C、10

201、弹性吊弦辅助绳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 )mm。A

A、400 B、500 C、600

202、弹性吊弦辅助绳( )断股和接头。B

A、可以有 B、不得有 C、没有规定 203、简单链形悬挂:X0=

L-2⨯4

K-1

式中X0代表( )。A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204、简单链形悬挂:XL-2⨯4

0=

K-1

式中K代表( )。C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 12 -

205、简单链形悬挂:X⨯4

0=

L-2K-1

式中L代表( )。B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206、C=h-

4⨯(L-x)

L2

F0式中C代表( )。 A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7、C=h-

4⨯(L-x)

L

2

F0式中x代表( )。C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8、C=h-

4⨯(L-x)

L2

F0式中h代表( )。B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9、E=LaJ(tX-tP)式中L代表( )。A

A、计算吊弦距中心锚结的距离 B、跨距长度 C、吊弦间距

210、计算全补偿链形悬挂吊弦偏移公式为( )。B

A、E=LaJ(tx-tp) B、E=L(aJ-aC)(tX-tP) C、

E=L(ac-aJ)(tx-tp)

211、限制管长度根据所安装接触线处至中心锚结的距离确定,当距离小于( )m时,采用 500型。A

A、500 B、700 C、800

212、限制管长度根据所安装接触线处至中心锚结的距离确定,当距离大于( )m时,采用 700型。A

A、500 B、700 C、800

213、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 接触线的( )。B

A、上方 B、下方 C、两侧

214、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 触线位于( )。B

A、上方 B、下方 C、两侧

215、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 )mm的范围内。A

A、700 B、600 C、500

216、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160km/h以上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m。C

A、-1 B、+1 C、±1

217、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 )mm。A

A、≤350 B、≥350 C、≥375

218、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标准值: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 )m。B

- 13 -

219、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C

A、730~860 B、735~1085 C、630~1085

220、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B

A、730~860 B、735~1085 C、630~1085

221、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横向位置允许偏差( )mm。A

A、50 B、60 C、70

222、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 )mm。C

A、40 B、30 C、20

223、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A)mm。

A、80 B、70 C、60

224、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 )mm。A

A、≤450 B、≥450 C、<500

225、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 )mm。A

A、≤400 B、≥400 C、<450

226、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B )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 227、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 )。A

A、同一侧 B、异侧 C、线上

228、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 )mm。C

A、70 B、60 C、50

229、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 )命名。B

A、支柱编号 B、道岔编号 C、车站名称

230、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钣应( )于横向承力索。A

A、垂直 B、高 C、低

231、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 )。B

A、+200mm,-50mm B、+50mm,-200mm C、+100mm,-100mm

232、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 )mm。C

A、200 B、150 C、100

233、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 )mm。A

A、200 B、300 C、250

234、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C)mm。

A、200 B、150 C、250

235、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

( )mm。B

- 14 -

236、硬横梁锈蚀面积超过( )%时应除锈涂漆。C

A、10 B、15 C、20

237、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 )负载。A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38、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 )负载传递给支柱。B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39、下部固定绳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 )负载传递给支柱。B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40、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 1、2适用于( )。A A、13 m或15 m高的G柱 B、13 m或15 m高的H柱

C、12 m高的H柱

241、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 )%。C

A、40 B、30 C、20 242、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 )mm。B

A、200 B、100 C、300

243、分段绝缘器滑道应平行于轨面,最大误差不超过( )mm。A

A、10 B、20 C、30

244、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 )mm的负弛度。B 245、滑道式菱形分段绝缘器,受电弓通过桥绝缘子下方时为防止在两导流板转换时拉弧,特设防闪络角隙,以保护桥绝缘子,角隙为( )㎜,采用不锈钢制成。C A、350 B、330 C、220

246、滑道式菱形分段绝缘器,其绝缘件泄漏距离(B)㎜。 A、1000 B、1200 C、2000

247、XTK分相绝缘器,泄漏距离为( )㎜。C

A、1000 B、1200 C、1800

248、隔离开关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 )mm。A

A、330 B、300 C、200

249、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应做交流耐压试验,运行中每年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一次( )。C

A、干闪电压 B、击穿电压 C、绝缘电阻

250、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 )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A

A、200 B、300 C、400

251、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

不少于( )mm2

。B

A、6 B、10 C、8

252、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 )mm。C

A、20~30 B、30~40 C、10~20

253、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A

- 15 -

254、横向电连接的主要作用是,能实现并联供电,如在载流承力索区段,为使承力索上的电流通过接触线流向受电弓,需要每隔( )m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安装一组电连接线。B

A、150~200 B、200~250 C、250~300

255、当隧道内为简单悬挂隧道外为链形悬挂时,应在( )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安装电连接线。C

A、隧道外 B、隧道内 C、隧道口

256、隧道内的跨距受隧道净空的制约对于链形悬挂其跨距值可取( )m,简单悬挂可取 15~25m。B

A、50~55 B、25~40 C、55~60

257、受隧道净空的制约,隧道内拟采用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高度不得低于(C)㎜,以保证5300㎜的超限货物带电通过。

A、5350 B、6000 C、5700

258、由于隧道内接触线高度低于区间设计高度,因而要求从区间至隧道内的接触线坡度变化一般为3‰,困难情况不超过(A )‰。

A、5 B、6 C、7

259隧道内接触悬挂结构,按安装情况分,目前已采用的装配结构有水平悬挂、V型悬挂、和垂直悬挂,其中( )结构使用较多。A

A、水平悬挂 B、V型悬挂 C、垂直悬挂

260、隧道中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空气绝缘距离应保证在( )㎜以上。C 261、隧道内接地侧绝缘子瓷裙边至接地体的距离应在( )㎜以上。A

A、150 B、100 C、50

262、附加导线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标准值( )%。B

A、±20 B、±10 C、±30

263、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 )在 跨距内做接头。C

A、没有 B、必须 C、严禁 264、在附加导线一个跨距内,一根导线的接头不得超过( )个。A

A、1 B、2 C、3

265、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不得超过有关规定,且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B )500mm。

A、< B、> C、≤

266、长度在800m及以下的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的安全值:不得超过(A )个。

A、2 B、3 C、4

267、耐张段长度超过800m的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的安全值:不得超过( )个。C

A、6 B、5 C、4

268、附加导线( )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B

A、可以 B、不得 C、没有规定

269、供电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居民区及车站站台处的地面高度不得小于( )mm。A

A、7000 B、6000 C、5000

- 16 -

270、回流线在最大弛度时,距非居民区的地面高度不得小于( )mm。C

A、3000 B、4000 C、5000

271、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的安全值:≥ ( )mm。B

A、160 B、300 C、240

272、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的限界值:≥ ( )mm。C

A、160 B、200 C、240

273、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最小距离的安全值:≥( )mm。C

A、50 B、75 C、150

274、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最小距离的限界值:≥( )mm。B

A、50 B、75 C、30

275、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其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C )m。

A、0.5 B、0.8 C、1.0

276、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其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应不小于( )m。C

A、0.5 B、0.6 C、0.8

277、附加导线的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牢固、呈水平状态。肩架位置的误差为( )mm。A

A、+50 B、-50 C、±50

278、保护线的电压一般为 ( ) V,短路故障时可达3000 V左右。B A、50~100 B、200~300 C、100~150

279、在通常情况下,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支柱的接地装置应加设击穿电压( )800 V的火花间隙或保安器。A A、不大于 B、大于 C、没有规定

280、管型避雷器在安装时,间隙调节至120 ㎜,允许偏差为( )㎜。B

A、±20 B、±10 C、±30

281、扼流变压器扼流线圈中点连接板至支柱侧的吸上线有关设备属( )维修。A

A、供电 B、工务 C、电务

282、对无交叉线岔正线拉出值为(B )㎜,允许误差 为±20 ㎜,渡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999㎜,误差为±20 ㎜。

A、375 B、333 C、300

283、对无交叉线岔,在线间距( )㎜间,为正线进入 渡线时的始触区。C

A、630~1085 B、630~760 C、126~526

284、对无交叉线岔,在( )㎜范围内为渡线进入正线始触区。B

A、630~1085 B、806~1306 C、126~526 285、整体吊弦其最大拉伸工作荷重不小于1kN,与承力索、接触线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1.0kN,吊弦综合拉断力不小于( )kN。C

A、2.0 B、3.0 C、4.0

286、接触悬挂的弹性是指悬挂中某一点在受电弓的压力作用下,每单位接触压力使接触线( )的程度。A

A、升高 B、降低 C、变化

- 17 -

287、η=∆h/Q式中Q代表( )。B

A、弹性值 B、接触压力 C、接触线升高值 288、η=∆h/Q式中η值的变化范围( )越好。C A、越大 B、一定 C、越小

289、在接触网计算气象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上,一般最高温度均取为( )℃。A

A、40 B、30 C、20

290、在接触网计算气象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上,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区的最低温度取为( )℃。B

A、一10 B、-5 C、一20 292、施工准备需要进行技术准备、( )和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几项主要工作。A

A、物资准备 B、工具准备 C、材料准备 293、( )是电气化铁路建设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四部分组成。A

A、建筑安装工程费 B、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C、预备费 294、计划利润的计费标准,按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中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及材料差价的( )%计列。B A、9 B、7 C、10

295、区间和站场的纵向测量均从接触网平面图中标注的测量起点出发,沿钢轨( )丈量。C A、中心 B、内侧 C、外侧

296、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接触网基坑挖好后,暴露时间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 )昼夜。A

A、一 B、二 C、三

297、不同标号、不同材质的水泥( )混合使用。B A、可以 B、不得 C、有条件

298、普通水泥养护时间为( )天。C A、8~10 B、14~21 C、10~14

299、火山灰和矿渣水泥养护时间为( )天。B A、8~10 B、14~21 C、10~14

300、整体坚石地带,拉线可用锚栓锚固,锚栓直径不得小于25mm,埋深不得小于( )mm。D

A、200 B、400 C、500 D、700

- 18 -

考试题库

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与2英寸腕臂配合使用的双重绝缘重污型棒式绝缘子为( )。D

A、QBN1-25D B、QBN2-25D C、QBZ1-25D D、QBZ2-25D 2、34.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B A、5 B、10 C、20 D、30

3、受电弓升起工作时,以68.6( )N的接触压力紧贴接触线摩擦滑行。C

A、-9.8 B、±9.8 C、十9.8

4、电力机车受电弓形式一般有单臂式和双臂式两种,目前一般采用( )受电弓。B

A、没有规定 B、单臂式 C双臂式

5、受电弓的最大工作范围为( )mm,允许工作范围为950 mm。A

A、1250 B、1085 C、830

6、受电弓的最大工作范围为1250mm,允许工作范围为( )mm。 C

A、1250 B、1085 C、950

7、直供及BT供电方式中,三相变电所高压侧电压为 110 (220)kV,低压侧(又称牵引侧)电压为( ) kV。B A、25 B、27.5 C、55

8、斯科特(SCOTT)或者伍德布里奇接线方式的特点是变压器次边电压提高至( )kV。C

- 1 -

(接触网专业)

A、25 B、27.5 C、55

9、牵引供电回路为:牵引变电所--( )--接触网--电力机车--钢轨、地或回流线--牵引变电所。A A、馈电线 B、接触线 C、承力索 10、( )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 等几部分组成。B

A、馈电线 B、接触网 C、承力索 11、接触悬挂包括( ),吊弦,承力索和补偿器及连接零件。A

A、接触线 B、接触网 C、承力索 12、( )的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A

A、接触悬挂 B、接触线 C、承力索

13、对( )最基本的要求是:弹性应尽量均匀、H尽量相等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

A、承力索 B、接触线 C、接触悬挂 14、( )包括腕臂、水平拉杆(压管)、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吊挂接触悬挂的全部设备。B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5、( )的作用是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悬挂的全部设备。B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6、( )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其连接零件。A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17、( )的作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使接触线磨耗均 匀,同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C A、补偿装置 B、支持装置 C、定位装置 18、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 )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A A、全部 B、部分 C、少量

19、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 )的类型来区分。B A、接触线 B、接触悬挂 C、速度等级

20、为了满足供电和机械方面的要求,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这种独立的分段叫(C )。 A、非绝缘锚段关节 B、绝缘锚段关节 C、锚段 21、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 )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A

A、简单接触悬挂 B、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C、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22、( )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A

A、简单接触悬挂 B、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C、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23、接触线(或承力索)端头同支柱的连接称为线索的( )。C

A、硬锚 B、张力补偿 C、下锚

24未加补偿的简单悬挂与带补偿的悬挂相比,要求支柱高度( )。B

A、较高 B、较低 C、没有区别 25、( )的作用是不仅调节张力的变化,还调节弛度的变化。A

- 2 -

A、补偿装置 B、定位装置 C、支持装置 26、( )的特点是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的腕臂上。B A、简单悬挂 B、链形悬挂 C、弹性悬挂 27、( )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三链形。B

A、简单悬挂 B、链形悬挂 C、弹性悬挂 28、( )根据线索的锚定方式,可分为未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A

A、链形悬挂 B、简单悬挂 C、弹性悬挂

29、全补偿链形悬挂在温度变化时,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基本( )变化,弹性比较均匀。C A、要求 B、发生 C、不发生 30、( )链形悬挂分为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和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两种形式。A

A、全补偿 B、半补偿 C、未补偿

31、链形悬挂按其承力索和( )在平面上布置的位置,可分为直链形、半斜链形、斜链形三种悬挂方式。B A、吊弦 B、接触线 C、腕臂

32、直链形悬挂是承力索和接触线布置在同一( )内,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一条直线。C A、水平面 B、立面 C、垂直平面 33、直链形悬挂的风稳定性( )。B A、较好 B、较差 C、不能判定 34、在半斜链形悬挂中,承力索与接触线不在同一( )内, 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小的偏移。C

A、水平面 B、立面 C、垂直平面

35、斜链形、半斜链形悬挂风稳定性( )。A A、较好 B、较差 C、不能判定 36、斜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和承力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大的( )。B

A、偏转 B、偏移 C、摆动 37、接触网上的额定电压为( )。C A、25V B、27.5kV C、25kV

38、目前我国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 )种。C A、1 B、2 C、3

39、向接触网供电的两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km。A

A、40~60 B、20~40 C、60~80

40、正常情况两相邻供电臂之间在接触网上是( )的。B A、非绝缘 B、绝缘 C、没有规定 41、每个供电分区只从一端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供电方式称为( )。A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2、若两个供电分区通过开关设备,在电路上连通,两个供电分区可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这种供电方式称为( )。C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3、( )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分区亭开关设备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B

- 3 -

A、单边供电 B、越区供电 C、双边供电 44、复线区段供电方式中,同一侧供电臂上、下行线实行( )供电。A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46、直接供电方式是指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间不设置任何防 ( )设备。C

A、静电 B、雷击 C、干扰

47、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称为( )。 A A、BT供电方式 B、直接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48、吸流变压器采用变比为1:1的特殊变压器,其特点是要求励磁电流小,不超过额定电流值的( )。B A、4% B、2% C、6%

49、每两台吸流变压器之间,经( )与轨道相连。B A、回流线 B、吸上线 C、扼流变压器 50、( )中的防电磁干扰,存在“半段效应”。 A A、BT供电方式 B、直接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51、在 AT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将110 kV三相电降压至单相( )kV。B

A、27.5 B、55 C、25

52、在AT供电方式中,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在田野侧的还设有一条( ),它相当于架空地线。A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3、保护线电位一般在( )V以下,正常情况下无电流通过。C

A、600 B、700 C、500

54、在AT供电方式中,( )可起避雷线的作用。A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5、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中,其( )不仅仅提供牵引电流通道,而且也起防干扰的作用。B

A、保护线 B、回流线 C、正馈线

56、接触网支柱,按其使用材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 )两大类。A

A、钢柱 B、转换柱 C、中心柱

57、五股道以上的软横跨支柱、桥梁支柱和双线路腕臂支柱则采用()支柱。C

A、木 B、铜 C、钢 58、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制造时预先使钢筋产生( )。B

A、弯曲力 B、拉力 C、压力 59、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同等容量情况下( )钢材、强度大、支柱轻等优点。A A、节省 B、浪费 C、提高 60、矩形支柱在安装时均受方向性的( )。B A、调节 B、限制 C、要求 61、

式中支柱所承受的力矩为( )。C

A、87 B、26 C、38 62、

式中顺线路方向的支柱容量为( )。A

A、25 B、48 C、38

63、高度为11m的一般支柱,标准弯矩值有 60~300 KN²m、

- 4 -

80 KN²m和( )KN²m的有三种。B A、70 B、100 C、50

64、高度为13.5m的一般支柱,标准弯矩值有( )KN²m、 100 KN²m两种规格。C

A、70 B、100 C、60 65、高度为11m的锚柱,标准弯矩值有 60~300 KN²m、( ) KN²m两种规格。C

A、50~200 B、50~300 C、80~300

66、高度在13.5m,标准弯矩值为 80~300 KN²m一种。C

A、50~200 B、50~300 C、80~300

67、高度在16.5m的超长支柱,由( )两段组装而成。A A、下段14m和上段2.5m B、上段14m和下段2.5m C、下段10m和上段6.5m

68、支柱按其在接触网中的( )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锚柱、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及桥梁支柱等几种。 B

A、材质 B、作用 C、型号

69、中间支柱在区间和站场上广泛使用,它承受工作支接触悬挂的重力及风作用于悬挂上的( )分力。A

A、水平 B、垂直 C、合力

70、锚柱承受(C )方向的负荷,在垂直线路方向起中间支柱的作用,在顺线路方向,承受接触悬挂下错的全部拉力。

A、三个 B、四个 C、两个

71、在四跨锚段关节处,位于两棵转换支柱中间的那棵支柱称为( )支柱。B

A、中间 B、中心 C、转换 72、根据支柱()计算选择支柱类型。A

A、容量 B、大小 C、高矮 73、跨越( )股道及以下的软横跨柱可用钢筋混凝土支柱。A

A、五 B、六 C、七

74、腕臂的(C )与其所跨越线路股道的数目,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支柱侧面限界和支柱所在位置等因素有关。

A、直径 B、重量 C、长度

75、腕臂按其与支柱之间是否通过绝缘装置分为( )和非 绝缘腕臂两类。B

A、双腕臂 B、绝缘腕臂 C、单线路腕臂 76、套管型腕臂用字母( )表示。C

A、XT B、BT C、TG

77、腕臂支柱装配根据( )的不同分为简单悬挂、半补偿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支柱装配。A

A、悬挂类型 B、用途 C、容量

78、腕臂支柱装配,根据支柱( )的不同分为中间柱、转换柱、道岔定位柱、锚柱和中心柱的装配,以及直线与曲线支柱装配。B

A、悬挂类型 B、用途 C、容量 79、接触线最高高度不大于()mm。A

A、6500 B、6450 C、6000

80、接触线最低高度: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A )mm。

A、5700 B、5350 C、6000

81站场上的软横跨柱其侧面限界一般为( )m。C

A、2.45 B、2.5 C、3

- 5 -

82、站台上的软横跨柱其侧面限界一般为( )m。A

A、5 B、4 C、3

83、中间站台上的支柱要求支柱内缘距站台边不小于( )mm。B

A、800 B、1500 C、1000

84、链形接触悬挂的( )是指支柱定位点处,在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垂直距离。A

A、结构高度 B、接触线高度 C、承力索高度 85、跨中最短吊弦顺线路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偏移角不大于()度。C

A、50 B、40 C、30 86、结构高度一般取( )mm。A

A、1100~1700 B、2000 C、1000

87、定位装置的选择应以定位器处于( )状态为原则。B

A、受压 B、受拉 C、水平

88、定位管的安装高度要考虑定位器坡度的要求,一般正定位时,安装高度为 H( )mm。A

A、+210 B、+370 C、-210

88、定位管的安装高度要考虑定位器坡度的要求,一般反定位时H( )mm。B

A、+210 B、+370 C、-210

89、定位器的长度应能满足最大偏斜率不超过的要求。C

A、1/1 B、1/2 C、1/3

90、接触线曲线水平力超过( )N时,需采用软定位方式定位。C

A、80 B、100 C、200 91、在锚段关节内,两支承力索在温度变化时其纵向伸缩位 移的方向( )。A

A、相反 B、一致 C、不确定 92、中心柱处两组悬挂两工作支之间要保持500 mm的( )距离。B

A、接触线 B、空气绝缘 C、承力索 93、道岔柱的基本装配有()种形式。C

A、1 B、2 C、3

94、铜接触线TCG110,TCG表示铜接触线,110表示()。A

A、横截面积 B、载流量 C、耐压量 95、TCG100主要用于站场正线和( )。B

A、侧线 B、区间 C、隧道 96、TCG85主要用于站场( )。A

A、侧线 B、货线 C、站场正线 97、铜合金接触线含银量在( )之间。C A、0.13%~0.15% B、0.15%~0.20% C、0.08%~0.12%

98、定位器坡度的标准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为( )。C

A、1/3~1/5 B、1/2~1/3 C、1/10~1/5 99、定位器坡度的安全值:160km/h~200km/h区段为(C )。

A、1/3~1/5 B、1/2~1/3 C、1/10~1/5 100、定位器偏移的安全值为标准值( )。A

A、±10% B、±15% C、±20%

101、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 )mm的距离。C

A、200~250 B、300~350 C、100~150

102、转换支柱处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

- 6 -

不小于( )mm。A

A、50 B、20 C、30

103、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 )mm。B

A、20 B、40 C、30

104、山谷口、高路堤一般指高出自然地面( )m的地段。C

A、3 B、4 C、5

105、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最大水平拉伸荷重:直线定位器>( )kN。A

A、4.5 B、3.5 C、2.5

106、 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最大水平拉伸荷重:软横跨定位 器>( )kN。C

A、4.5 B、3.5 C、7.5

107、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拉伸荷重:直线定位器> ( )kN 。C

A、0.5 B、1.5 C、2.5

108、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拉伸荷重:软横跨定位器 >( )kN。 A

A、3.7 B、2.7 C、1.7

109、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压缩荷重:直线定位器> ( )kN。C

A、0.5 B、1 C、1.5

110、XTK多功能定位器的水平耐压缩荷重:软横跨定位器 >( )kN。C

A、1 B、1.5 C、2.5 111、XTK多功能定位器无抬高量时,防抬高间隙:直线定 位器为( )㎜。B

A、5~7 B、7~9 C、3~5

112、XTK多功能定位器无抬高量时,防抬高间隙:软横跨定位器为( )㎜。A

A、5~7 B、7~9 C、3~5

113、XTK多功能定位器长 L:直线定位器为 890士 ( )㎜。C

A、5 B、7 C、10

114、XTK多功能定位器长 L:软横跨定位器为( )士 10 ㎜。B

A、890 B、1200 C、760

115、XTK多功能定位器左右旋转范围:直线定位器为( )㎜。C

A、890 B、1200 C、630 116、XTK多功能定位器左右旋转范围:软横跨定位器为( )㎜。B

A、890 B、815 C、630

117、XTK多功能定位器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 K=( )N/㎜。A

A、4.15 B、5.15 C、6.15

118、 在 a=m+c 中,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拉出值)用符号( )表示。C

A、m B、c C、a

119、在 a=m+c 中,定位点处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A

- 7 -

A、m B、c C、a

120、在 a=m+c 中,线路中心线距电力机车受电弓中心的偏斜值用符号( )表示。 B

A、m B、c C、a

121、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半补偿链形悬挂和简单悬挂弛度允许误差为( )%。C

A、10 B、25 C、15

122、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全补偿链形悬挂弛度允许误差为( )%。A

A、10 B、25 C、15

123、承力索位置的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 )mm。B

A、200 B、150 C、250

124、承力索位置的安全值: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 )mm。A

A、100 B、150 C、200

125、承力索位置的限界值:标准值( )mm。C

A、+200 B、-200 C、±200

126、接触线之字值160km/h及以下区段:标准值:直线区 段( )mm。B

A、100~200 B、200~300 C、300~400

127、接触线拉出值160km/h及以下区段:标准值: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 )mm之间选用。C

A、0~200 B、0~300 C、0~350

128、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安全值: 设计值()mm。A

A、±30 B、-30 C、+30 129、接触线高度的安全值:标准值( )mm。B

A、-200 B、±100 C、+300

130、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120~160km/h区段≤( )‰。 C

A、4 B、3 C、2

131、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200km/h区段≤( )‰。

A、4 B、3 C、2

132、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200-250km/h区段≤( )‰。A

A、1 B、2 C、3

133、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 )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B

A、-10 B、±10 C、+10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 )。C

A、10度 B、8度 C、6度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160km/h 以上区段≤( )。A

A、4度 B、8度 C、6度

13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安全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 )B

A、14度 B、12度 C、16度

135、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必要时加装吊弦。C

- 8 -

A、0~15 B、0~20 C、0~10

136、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B

A、1 B、2 C、0.5

137、绝缘子的钢体连接件和瓷体之间应用不低于(A )号硅酸盐水泥胶合剂粘接成一个整体,以增加其机械强度。

A、425 B、325 C、300

138、绝缘子机械破坏负荷均应留有裕度,一般安全系数按 ( )间选取。B

A、1.0~2.0 B、2.0~2.5 C、0.5~1.5

139、国产棒式绝缘子用于环境温度为-40~+40℃,海拔高度不超过( )m的地区。C

A、3000 B、2000 C、1000 140、( )是指绝缘子表面处于干燥状态时,使其表面达到闪络的最低电压值。A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1、( )则是雨水降落方向与水平面呈45°角淋在绝缘子表面时,使其间络的最低电压值。B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2、( )是指绝缘子瓷体被击穿损坏而失去绝缘作用的最低电压。C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143、绝缘子的电气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绝缘强度 会逐渐( )。C

A、增加 B、不变 C、下降

144、电压分布测量用电压分布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杆要有 足够的绝缘长度,其长度不小于( )㎜。B

A、600 B、1000 C、350

145、电压分布测量仪器的放电间隙为( )㎜。A

A、1~3 B、3~5 C、5~7

146、接触网电压在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分布,是从带电侧到接地侧依次( )。C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147、测量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时,应从接地侧依此向带电侧测量,当三片一组中有(A )片无间隙放电时,即停止测量。

A、1 B、2 C、3

148、测量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时,应从接地侧依此向带电侧测量,当四片一组中有(B )片无间隙放电时,即停止测量。

A、1 B、2 C、3

149、电压分布测量用电压分布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杆要有足够的绝缘长度,其有效长度不小于( )㎜。A

A、600 B、1000 C、350

150、绝缘子瓷体表面破损面积超过 ( )㎜2

时,应禁止 使用该绝缘子。C

A、100 B、200 C、300

151、棒式绝缘子在使用中不准使棒式绝缘子承受( )。B

A、拉力 B、弯曲力 C、压力

152、全补偿链形悬挂要求承力索张力差不超过承力索额定张力的±()%。A

A、10 B、20 C、30

153、根据经验取值法,直线区段(一般)的全补偿链形悬 挂锚段长度为( )m。C

- 9 -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4、根据经验取值法,直线区段(困难)的全补偿链形悬 挂锚段长度为( )m。A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5、根据经验取值法,曲线占70%以上区段的全补偿链形 悬挂锚段长度为( )m。B

A、2000 B、不超过1500 C、1800

15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B

A、-50 B、+50 C、±5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安全 值为( )。C

A、50 B、30 C、2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承力索的垂直距离的安全 值为( )。B

A、-50 B、+50 C、±50

157、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悬挂的水平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B

A、-50 B、+50 C、±50

158、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A

A、0~10 B、10~15 C、15~20

159、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 )mm以上。C

A、30 B、40 C、50

160、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的 安全值为( )mm。B

A、30~250 B、50~250 C、20~250

160、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的限界值为( )mm。C

A、30~250 B、50~250 C、50~300

161、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的垂直距离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mm。A

A、±30 B、-30 C、+30

162、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 )mm以上。B

A、200 B、300 C、100 163、坠砣块一般采用混凝土或灰口铸铁制成,每块约重( )kg。A

A、25 B、30 C、35

164、一般坠砣杆的直径为( )㎜。C

A、12 B、14 C、16

165、坠砣杆的规格型号一般分为三种:( )型,20型和30型。C

A、10 B、15 C、17

166、补偿器a、b值在任何情况下应大于( )㎜。A

A、200 B、150 C、100

167、补偿器a、b值的安全值为安装曲线值( )mm。B

A、+200 B、±200 C、-200

168、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允许误差不超过( )。C

A、4% B、3% C、2%

- 10 -

169、坠砣块( )按块编号。A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没有规定

170、对需要加注润滑油的补偿滑轮,应按产品规定的期限加注润滑油,没有规定者至少( )年一次。C

A、5 B、4 C、3

171、补偿装置的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偏转角度不得大于( )°。B

A、55 B、45 C、65

172、补偿装置中,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 )mm。A

A、500 B、400 C、300

173、顶块式制动装置的制动顶块与大滑轮盘保持( )mm的间隙。C

A、7~9 B、5~7 C、3~5

174、a=amin+nLα(tx-tmin)中,tx为( )。B

A、设计时采用的最低气温 B、安装或调整作业时的温度

C、设计时采用的最高气温

175、a=amin+nLα(tx-tmin)中,L为( )。C

A、锚段长度 B、接触线长度 C、中心锚结至补偿器间距离

176、当锚段全部在直线区段或整个锚段布置在曲线半径相同的曲线区段时,该锚段中心锚结应安设在(A )位置。

A、锚段的中间 B、接触线的中间 C、区间中间 177、安装有中心锚结的接触线,当一侧发生断线事故时( )中心锚结另一侧悬挂线路。B A、影响 B、不影响 C、不一定影响

178、中心锚结位置的设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 )。C

A、没有规定 B、不相等 C、基本相等

179、防断式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该( )该处承力索的弛度。A

A、等于或略高于 B、低于 C、没有规定

180、事故情况下,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有 接头和补强。B

A、不得 B、可以 C、没有规定

181、中心锚结绳不应松弛、不得触及弹性吊弦辅助绳,两边的长度和张力( )。B

A、可以不等 B、力求相等 C、没有规定

182、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 )应保持铅垂状态。C

A、没有规定 B、曲线上 C、直线上

182、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 )应与接触线的倾

斜度一致。A

A、曲线上 B、直线上 C、没有规定

183、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 )mm。B

A、0~30 B、0~20 C、0~40

184、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 )吊弦。A A、滑动 B、整体 C、环节 185、环节吊弦至少应由两节组成,每节的长度以不超过( )

- 11 -

mm为宜。C

A、900 B、300 C、600

186、吊弦回头应均匀迂回,长度为( )mm。B

A、900 B、150~180 C、100~120 187、环节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 )倍。A

A、5~10 B、3~5 C、10~15

188、环节吊弦磨耗的面积不得超过原面积的( )。C

A、30% B、40% C、50%

189、整体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 )mm。B

A、+2 B、±2 C、-2

190、整体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 )%。A

A、20% B、30% C、40%

191、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 )。B

A、相反 B、一致 C、没有规定

192、在极限温度时,吊弦偏移的安全运行值: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C

A、1/1.5 B、1/2 C、1/3

193、吊弦间距的安全运行值: 160km/h及以下区段≤( )m。B

A、13 B、12 C、14

194、吊弦间距的安全运行值:160km/h以上区段≤( )m。A

A、10 B、12 C、14

195、吊弦间距的限界值:160km/h及以下区段≤(A )m。

A、15 B、16 C、18

196、吊弦间距的限界值:160km/h以上区段≤( )m。B

A、16 B、12 C、14

197、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 )mm。C

A、14 B、12 C、10

198、v≤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值≤( )mm。A

A、50 B、60 C、70

199、120km/h<v≤1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 值≤( )mm。B

A、30 B、20 C、40

200、160km/h<v≤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运行 值≤( )mm。C

A、30 B、20 C、10

201、弹性吊弦辅助绳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 )mm。A

A、400 B、500 C、600

202、弹性吊弦辅助绳( )断股和接头。B

A、可以有 B、不得有 C、没有规定 203、简单链形悬挂:X0=

L-2⨯4

K-1

式中X0代表( )。A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204、简单链形悬挂:XL-2⨯4

0=

K-1

式中K代表( )。C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 12 -

205、简单链形悬挂:X⨯4

0=

L-2K-1

式中L代表( )。B

A、吊弦间距 B、跨距长度 C、跨距中吊弦根数 206、C=h-

4⨯(L-x)

L2

F0式中C代表( )。 A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7、C=h-

4⨯(L-x)

L

2

F0式中x代表( )。C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8、C=h-

4⨯(L-x)

L2

F0式中h代表( )。B

A、所求吊弦的长度 B、悬挂的结构高度 C、所求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209、E=LaJ(tX-tP)式中L代表( )。A

A、计算吊弦距中心锚结的距离 B、跨距长度 C、吊弦间距

210、计算全补偿链形悬挂吊弦偏移公式为( )。B

A、E=LaJ(tx-tp) B、E=L(aJ-aC)(tX-tP) C、

E=L(ac-aJ)(tx-tp)

211、限制管长度根据所安装接触线处至中心锚结的距离确定,当距离小于( )m时,采用 500型。A

A、500 B、700 C、800

212、限制管长度根据所安装接触线处至中心锚结的距离确定,当距离大于( )m时,采用 700型。A

A、500 B、700 C、800

213、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 接触线的( )。B

A、上方 B、下方 C、两侧

214、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 触线位于( )。B

A、上方 B、下方 C、两侧

215、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 )mm的范围内。A

A、700 B、600 C、500

216、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160km/h以上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m。C

A、-1 B、+1 C、±1

217、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 )mm。A

A、≤350 B、≥350 C、≥375

218、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标准值: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 )m。B

- 13 -

219、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C

A、730~860 B、735~1085 C、630~1085

220、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B

A、730~860 B、735~1085 C、630~1085

221、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横向位置允许偏差( )mm。A

A、50 B、60 C、70

222、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 )mm。C

A、40 B、30 C、20

223、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A)mm。

A、80 B、70 C、60

224、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 )mm。A

A、≤450 B、≥450 C、<500

225、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 )mm。A

A、≤400 B、≥400 C、<450

226、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B )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 227、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 )。A

A、同一侧 B、异侧 C、线上

228、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 )mm。C

A、70 B、60 C、50

229、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 )命名。B

A、支柱编号 B、道岔编号 C、车站名称

230、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钣应( )于横向承力索。A

A、垂直 B、高 C、低

231、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 )。B

A、+200mm,-50mm B、+50mm,-200mm C、+100mm,-100mm

232、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 )mm。C

A、200 B、150 C、100

233、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 )mm。A

A、200 B、300 C、250

234、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C)mm。

A、200 B、150 C、250

235、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

( )mm。B

- 14 -

236、硬横梁锈蚀面积超过( )%时应除锈涂漆。C

A、10 B、15 C、20

237、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 )负载。A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38、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 )负载传递给支柱。B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39、下部固定绳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 )负载传递给支柱。B

A、垂直 B、水平 C、不能判定

240、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 1、2适用于( )。A A、13 m或15 m高的G柱 B、13 m或15 m高的H柱

C、12 m高的H柱

241、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 )%。C

A、40 B、30 C、20 242、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 )mm。B

A、200 B、100 C、300

243、分段绝缘器滑道应平行于轨面,最大误差不超过( )mm。A

A、10 B、20 C、30

244、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 )mm的负弛度。B 245、滑道式菱形分段绝缘器,受电弓通过桥绝缘子下方时为防止在两导流板转换时拉弧,特设防闪络角隙,以保护桥绝缘子,角隙为( )㎜,采用不锈钢制成。C A、350 B、330 C、220

246、滑道式菱形分段绝缘器,其绝缘件泄漏距离(B)㎜。 A、1000 B、1200 C、2000

247、XTK分相绝缘器,泄漏距离为( )㎜。C

A、1000 B、1200 C、1800

248、隔离开关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 )mm。A

A、330 B、300 C、200

249、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应做交流耐压试验,运行中每年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一次( )。C

A、干闪电压 B、击穿电压 C、绝缘电阻

250、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 )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A

A、200 B、300 C、400

251、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

不少于( )mm2

。B

A、6 B、10 C、8

252、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 )mm。C

A、20~30 B、30~40 C、10~20

253、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A

- 15 -

254、横向电连接的主要作用是,能实现并联供电,如在载流承力索区段,为使承力索上的电流通过接触线流向受电弓,需要每隔( )m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安装一组电连接线。B

A、150~200 B、200~250 C、250~300

255、当隧道内为简单悬挂隧道外为链形悬挂时,应在( )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安装电连接线。C

A、隧道外 B、隧道内 C、隧道口

256、隧道内的跨距受隧道净空的制约对于链形悬挂其跨距值可取( )m,简单悬挂可取 15~25m。B

A、50~55 B、25~40 C、55~60

257、受隧道净空的制约,隧道内拟采用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高度不得低于(C)㎜,以保证5300㎜的超限货物带电通过。

A、5350 B、6000 C、5700

258、由于隧道内接触线高度低于区间设计高度,因而要求从区间至隧道内的接触线坡度变化一般为3‰,困难情况不超过(A )‰。

A、5 B、6 C、7

259隧道内接触悬挂结构,按安装情况分,目前已采用的装配结构有水平悬挂、V型悬挂、和垂直悬挂,其中( )结构使用较多。A

A、水平悬挂 B、V型悬挂 C、垂直悬挂

260、隧道中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空气绝缘距离应保证在( )㎜以上。C 261、隧道内接地侧绝缘子瓷裙边至接地体的距离应在( )㎜以上。A

A、150 B、100 C、50

262、附加导线的张力和弛度的安全值:标准值( )%。B

A、±20 B、±10 C、±30

263、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 )在 跨距内做接头。C

A、没有 B、必须 C、严禁 264、在附加导线一个跨距内,一根导线的接头不得超过( )个。A

A、1 B、2 C、3

265、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不得超过有关规定,且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B )500mm。

A、< B、> C、≤

266、长度在800m及以下的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的安全值:不得超过(A )个。

A、2 B、3 C、4

267、耐张段长度超过800m的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的安全值:不得超过( )个。C

A、6 B、5 C、4

268、附加导线( )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B

A、可以 B、不得 C、没有规定

269、供电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居民区及车站站台处的地面高度不得小于( )mm。A

A、7000 B、6000 C、5000

- 16 -

270、回流线在最大弛度时,距非居民区的地面高度不得小于( )mm。C

A、3000 B、4000 C、5000

271、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的安全值:≥ ( )mm。B

A、160 B、300 C、240

272、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的限界值:≥ ( )mm。C

A、160 B、200 C、240

273、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最小距离的安全值:≥( )mm。C

A、50 B、75 C、150

274、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最小距离的限界值:≥( )mm。B

A、50 B、75 C、30

275、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其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C )m。

A、0.5 B、0.8 C、1.0

276、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其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应不小于( )m。C

A、0.5 B、0.6 C、0.8

277、附加导线的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牢固、呈水平状态。肩架位置的误差为( )mm。A

A、+50 B、-50 C、±50

278、保护线的电压一般为 ( ) V,短路故障时可达3000 V左右。B A、50~100 B、200~300 C、100~150

279、在通常情况下,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支柱的接地装置应加设击穿电压( )800 V的火花间隙或保安器。A A、不大于 B、大于 C、没有规定

280、管型避雷器在安装时,间隙调节至120 ㎜,允许偏差为( )㎜。B

A、±20 B、±10 C、±30

281、扼流变压器扼流线圈中点连接板至支柱侧的吸上线有关设备属( )维修。A

A、供电 B、工务 C、电务

282、对无交叉线岔正线拉出值为(B )㎜,允许误差 为±20 ㎜,渡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999㎜,误差为±20 ㎜。

A、375 B、333 C、300

283、对无交叉线岔,在线间距( )㎜间,为正线进入 渡线时的始触区。C

A、630~1085 B、630~760 C、126~526

284、对无交叉线岔,在( )㎜范围内为渡线进入正线始触区。B

A、630~1085 B、806~1306 C、126~526 285、整体吊弦其最大拉伸工作荷重不小于1kN,与承力索、接触线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1.0kN,吊弦综合拉断力不小于( )kN。C

A、2.0 B、3.0 C、4.0

286、接触悬挂的弹性是指悬挂中某一点在受电弓的压力作用下,每单位接触压力使接触线( )的程度。A

A、升高 B、降低 C、变化

- 17 -

287、η=∆h/Q式中Q代表( )。B

A、弹性值 B、接触压力 C、接触线升高值 288、η=∆h/Q式中η值的变化范围( )越好。C A、越大 B、一定 C、越小

289、在接触网计算气象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上,一般最高温度均取为( )℃。A

A、40 B、30 C、20

290、在接触网计算气象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上,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区的最低温度取为( )℃。B

A、一10 B、-5 C、一20 292、施工准备需要进行技术准备、( )和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几项主要工作。A

A、物资准备 B、工具准备 C、材料准备 293、( )是电气化铁路建设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四部分组成。A

A、建筑安装工程费 B、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C、预备费 294、计划利润的计费标准,按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中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及材料差价的( )%计列。B A、9 B、7 C、10

295、区间和站场的纵向测量均从接触网平面图中标注的测量起点出发,沿钢轨( )丈量。C A、中心 B、内侧 C、外侧

296、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接触网基坑挖好后,暴露时间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 )昼夜。A

A、一 B、二 C、三

297、不同标号、不同材质的水泥( )混合使用。B A、可以 B、不得 C、有条件

298、普通水泥养护时间为( )天。C A、8~10 B、14~21 C、10~14

299、火山灰和矿渣水泥养护时间为( )天。B A、8~10 B、14~21 C、10~14

300、整体坚石地带,拉线可用锚栓锚固,锚栓直径不得小于25mm,埋深不得小于( )mm。D

A、200 B、400 C、500 D、700

- 18 -


相关内容

  • 接触网工国家职业标准
  • 接触网工国家职业标准 日期:2007-3-1 颂布时间: 颂布单位: 文号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接触网工. 1.2职业定义 安装.调试.检修.保养铁路电气化牵引供电接触网设备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 ...

  • 电气化安全知识考试卷
  • Ⅰ[单 位 名 称] (2012年) 电气化安全知识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新建的电气化铁路在接触网接电 天前,___ _要把接电日期书面通知铁路内外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单位 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转告所属有关人员. 2.在电气化铁路上,接触网的各导线及相连的部件,通 常带有 ,禁 ...

  • 2015电气工程师考试时间
  • 2015电气工程师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 一般于4-7月进行(各省不同) 准考证打印 考前半个月(各省不同)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成绩查询 一般于考后三个月公布 证书领取 一般为次年的3-5月 证书注册 合格证书领取后可进行注册 2015年电气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什么是功 ...

  • 供电段提高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经验总结
  • 延安供电段提高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经验总结 按照公司标准化管理目标,一是作业标准化.二是设备标准化,在抓好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精检细修要求,严格执行检修作业指导书,同时开展设备专项整治及改造,规范质量验收评定,不断提升设备质量管理水平,现将我段2016年设备维护管理相关内容向同各 ...

  • 轨道交通接触网专业考试题库
  • 轨道交通接触网专业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几个电阻并联时, 所并电阻越多, 则电阻值越 ( B ) A .大 B.小 C.不变 D.均不对 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为2.5Ω.串联时电阻值为10Ω,则 两个电阻值 ( A ) A .一定都是5Ω B.可能都是5Ω C .可能有一个是10Ω D.其值不定 单 ...

  • 浅谈:零基础能转行做会计吗
  • 浅谈:零基础,能转行做会计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问,以前一点基础没有,突然想转行做会计,可行吗.对于有相同困惑的朋友,我想说说自己一些想法,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身边朋友的经历. 首先我要说的是,零基础,做会计很难!智者曾言,隔行如隔山,突然进入一个从未涉猎的行业,还想干出一番事业真的很难.不过难并不 ...

  • 接触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考试卷
  • 接触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考试答案 日期: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 1. 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 B ).(每题5分) A. 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2.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 应 ...

  • 2015全国职称英语考试报考级别
  • 2015职称英语考试报考级别 2014年职称英语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 析一网 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http://www.dwz.cn/oXVZF 英语考试按职称的系列.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专业人员按规定的级别任选一个语种参加考试.其中 ...

  • 招标师体会
  • 第一:不能放松对教材的全面掌握 考生往往希望复习的范围越小越好,甚至有部分考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辅导老师考前的押题上,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实践证明,要想顺利通过招标师考试,对教材的全面掌握是不能放松的.考试试题基本上是不会超出大纲和教材范围的,考试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你必须按指定教材的内容. ...

  • 广告媒体分析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样纲(文科) 课程名称:广告媒体分析 课程代码:00637 2013年10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应用于广告媒体决策和广告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