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 而后者计入GDP 。

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 也计入GDP ?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

8.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 ,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 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 ,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

9.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 、NDP 、NI 、PI 和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 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 和NI ,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1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 ,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 总和看,计入GD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 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11. 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 +(30-5) =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2. 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年名义GDP =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

(2)1999年名义GDP =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 =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 =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 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 =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实际GDP =1 450/1 450=100%,1999年GDP 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

1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s 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 =s p + s g + s r =300+(-200) +100=200(亿元)

(3) 从GDP =c +i +g +(x-m) 中可知,政府支出

g =5 000-3 800-200-(-100) =1 100(亿元)

15.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 和总需求(C+I) 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 而后者计入GDP 。

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 也计入GDP ?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

8.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 ,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 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 ,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

9.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 、NDP 、NI 、PI 和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 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 和NI ,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1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 ,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 总和看,计入GD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 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11. 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 +(30-5) =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2. 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年名义GDP =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

(2)1999年名义GDP =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 =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 =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 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 =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实际GDP =1 450/1 450=100%,1999年GDP 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

1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s 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 =s p + s g + s r =300+(-200) +100=200(亿元)

(3) 从GDP =c +i +g +(x-m) 中可知,政府支出

g =5 000-3 800-200-(-100) =1 100(亿元)

15.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 和总需求(C+I) 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相关内容

  •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 [大学四年100万份资料大集合]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83&fromuid=582866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习题答案1-4册全集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 ...

  • 超多大学课后习题答案与大家分享啦~~
  • 超多大学课后习题答案与大家分享啦~~.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2500份课后答案,很值得收藏,这里只介绍了一部分. 还有很多,可以去课后答案网(http://bbs ...

  • 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温馨提示: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原文 ◇ 资料构成 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全套资料主要包括: 1.历年真题 本全套资料提供浙江大学822地理信息系统1998-2000,2003,2004,2010考研真题.最新真题由于官方未公布而无法取得,我们正在通过各方面途径收集,如有会第一时间补发给学员. ·浙江大学20 ...

  • 大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 注册可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7-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 ...

  • 项目3习题和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二版_陈福明)习题答案
  • 项目3习题和参考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价格弹性: 2.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 支持价格: 4. 限制价格. 二.选择题: 1. 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B. 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 价格 ...

  • 如何以401分考取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
  • 如何以401分考取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 我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院,今年的初试成绩是:政治80分,英语71分,数学135分,专业课115分,总分401,现已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拟录取名单.下面,介绍一下初试复习中的一点经验,就当为2012年考研(微博) 的师弟师妹们抛出的几片瓦片吧! 一.关于报 ...

  •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 1.GDP 与GNP 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 答:GDP 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GNP 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由 ...

  • 高一语文习题一附答案
  • 高一语文习题一附答案 班级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档(d àng )次 皴(c ūn )裂 乞骸(h ái )骨 血脉贲(p ēn )张 B .忤(w ǔ)逆 挫(cu ò)折 拗(ǎo )不过 乍(zh à ...

  • [宏观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 <宏观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在两部 ...

  •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复习题 1.经济学如何像一门科学? 答: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来探讨经济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提出的理论来研究社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过程和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科学家研究自然是一样的.所以说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 2.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