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的人物赏析

刘姥姥的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现实主义作品,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而被人熟知。我到大一才完完整整将《红楼梦》读完。初读时有两大难处,一是有点不太容易懂的古白话文,二就是尤其丰富的人物和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读的是时候,还特意从网上下了人物关系图,混淆的时候就看一下,理一下关系。初高中老师介绍《红楼梦》的时候基本都是说此书以宝黛的悲剧爱情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但是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给人深刻的印象,次要人物也不例外。刘姥姥是书中出场次数不多几回的一个人物,同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显示出她的天真、活泼、幽默和机智的性格。对我而言,通过刘姥姥我们可以充分体验一个农村老妇人和大观园富裕家里人极与极的差别。而且刘姥姥的活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副线,从她三次与王熙凤打交道,正好生动地表现出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本来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己这样说:“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她和贾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因为女儿嫁给了务农为业的王狗儿,而王狗儿的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京官,所以与王熙凤的祖父联过宗。一年冬天,由于手头紧张,家中“冬事未办”,女婿“心中烦躁,在家里闲寻气恼。”刘姥姥想起了王家和王熙凤的关系。在女婿的催促下,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踏进了贾家的大门,以寻求能够得到帮助。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且得到王熙凤送给的二十两银子。 第二年夏秋季节,刘姥姥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来贾家没落,凤姐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凤姐将自己会被买给王府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有很多人说后来巧姐也许配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有三个重要的作用。一是穿针引线,这也有三个原因。首先刘姥姥与贾府有点瓜葛,二因为刘姥姥是局外人,她与贾府多年没有来往,所以才处处觉得新奇,从而能够起到仔细观察并向陌生的读者介绍贾府的作用。三,她是个小人物,小到“芥豆之微”,地位低得连贾府任何一个仆人都不如,所以才能起到别人难以起到的陪衬作用。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其他许多角色。例如曹雪芹写王熙凤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步步陪衬的手法。刘姥姥已经出场多时了,曹雪芹却迟迟不让王熙凤亮相,但是又让人感到她无所不在。又例如曹雪芹通过贾母接见,刘姥姥编故事,贾母两次宴请,鸳鸯行酒令,刘姥姥逗乐等大小故事,使许多人物都在一个集体场合亮了相,写活了十几个人物。第三个作用是突出了大贵族人家的规矩和讲究。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活动,生动地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光是十几个主子和一些主要丫头吃一回螃蟹就花了20多两银子,够穷人生活一年,其余的事就不必多说了。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很认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她第三次与贾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笔,像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书中的刘姥姥完全是从柴米油盐中来的,极度的生活化、民间化。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个性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老百姓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年纪虽然大了,头脑却十分清醒,一切从实际出发,懂得生活的根本需求是什么,不单纯拘泥于世俗礼法,由此,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繁荣富足的契机。按理说在第一次去凤姐那领了20两银子刘姥姥一家此时已经不愁吃喝,没有必要再来贾府了,但相信刘姥姥此次来贾府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其一,这里面有报恩的因素,可见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良心,投桃报李,为后文救巧姐一段埋下伏笔。其二,以刘姥姥的见识来看,绝不会轻易断掉和贾府的这层关系。她深知,贾家能给自己带来的绝对不止二十两白银这么简单!实际证明了刘姥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正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立刻讨得了家庭最高长官贾母的欢心。进而逐渐攻克,连王夫人,

贾宝玉都一一摆平,靠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本事。刘姥姥虽然是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但却有见识,经历过很多人情世故,很自然的,对于人内心的洞察力十分强,于是不难理解她为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讨得贾府上上下下的欢心。文中这句话说得妙:“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们、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也编出些话来讲。”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了刘姥姥后文中所讲到的那些故事不过都是些编出来的瞎话罢了,不可当真。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贾府这些豪门贵妇们的一种讽刺,在她们眼里,是拿着刘姥姥来做戏的,供自己娱乐,而她们之于刘姥姥又何尝不是如此?刘姥姥在贾母等人眼中不过是个玩偶,而贾母等人在刘姥姥眼中亦是一群井底之蛙罢了。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义,过河拆桥,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以及鸳鸯、平儿等人的羡慕和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守寡多年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也可以这样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

刘姥姥的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现实主义作品,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而被人熟知。我到大一才完完整整将《红楼梦》读完。初读时有两大难处,一是有点不太容易懂的古白话文,二就是尤其丰富的人物和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读的是时候,还特意从网上下了人物关系图,混淆的时候就看一下,理一下关系。初高中老师介绍《红楼梦》的时候基本都是说此书以宝黛的悲剧爱情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但是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给人深刻的印象,次要人物也不例外。刘姥姥是书中出场次数不多几回的一个人物,同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显示出她的天真、活泼、幽默和机智的性格。对我而言,通过刘姥姥我们可以充分体验一个农村老妇人和大观园富裕家里人极与极的差别。而且刘姥姥的活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副线,从她三次与王熙凤打交道,正好生动地表现出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本来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己这样说:“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她和贾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因为女儿嫁给了务农为业的王狗儿,而王狗儿的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京官,所以与王熙凤的祖父联过宗。一年冬天,由于手头紧张,家中“冬事未办”,女婿“心中烦躁,在家里闲寻气恼。”刘姥姥想起了王家和王熙凤的关系。在女婿的催促下,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踏进了贾家的大门,以寻求能够得到帮助。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且得到王熙凤送给的二十两银子。 第二年夏秋季节,刘姥姥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后来贾家没落,凤姐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凤姐将自己会被买给王府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有很多人说后来巧姐也许配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有三个重要的作用。一是穿针引线,这也有三个原因。首先刘姥姥与贾府有点瓜葛,二因为刘姥姥是局外人,她与贾府多年没有来往,所以才处处觉得新奇,从而能够起到仔细观察并向陌生的读者介绍贾府的作用。三,她是个小人物,小到“芥豆之微”,地位低得连贾府任何一个仆人都不如,所以才能起到别人难以起到的陪衬作用。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其他许多角色。例如曹雪芹写王熙凤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步步陪衬的手法。刘姥姥已经出场多时了,曹雪芹却迟迟不让王熙凤亮相,但是又让人感到她无所不在。又例如曹雪芹通过贾母接见,刘姥姥编故事,贾母两次宴请,鸳鸯行酒令,刘姥姥逗乐等大小故事,使许多人物都在一个集体场合亮了相,写活了十几个人物。第三个作用是突出了大贵族人家的规矩和讲究。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活动,生动地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光是十几个主子和一些主要丫头吃一回螃蟹就花了20多两银子,够穷人生活一年,其余的事就不必多说了。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很认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她第三次与贾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笔,像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书中的刘姥姥完全是从柴米油盐中来的,极度的生活化、民间化。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个性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老百姓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年纪虽然大了,头脑却十分清醒,一切从实际出发,懂得生活的根本需求是什么,不单纯拘泥于世俗礼法,由此,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繁荣富足的契机。按理说在第一次去凤姐那领了20两银子刘姥姥一家此时已经不愁吃喝,没有必要再来贾府了,但相信刘姥姥此次来贾府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其一,这里面有报恩的因素,可见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良心,投桃报李,为后文救巧姐一段埋下伏笔。其二,以刘姥姥的见识来看,绝不会轻易断掉和贾府的这层关系。她深知,贾家能给自己带来的绝对不止二十两白银这么简单!实际证明了刘姥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正确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立刻讨得了家庭最高长官贾母的欢心。进而逐渐攻克,连王夫人,

贾宝玉都一一摆平,靠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本事。刘姥姥虽然是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但却有见识,经历过很多人情世故,很自然的,对于人内心的洞察力十分强,于是不难理解她为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讨得贾府上上下下的欢心。文中这句话说得妙:“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们、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也编出些话来讲。”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了刘姥姥后文中所讲到的那些故事不过都是些编出来的瞎话罢了,不可当真。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贾府这些豪门贵妇们的一种讽刺,在她们眼里,是拿着刘姥姥来做戏的,供自己娱乐,而她们之于刘姥姥又何尝不是如此?刘姥姥在贾母等人眼中不过是个玩偶,而贾母等人在刘姥姥眼中亦是一群井底之蛙罢了。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义,过河拆桥,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以及鸳鸯、平儿等人的羡慕和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守寡多年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也可以这样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


相关内容

  • 红楼梦判词
  • [引用]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2010-12-11 19:29:3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冰心无尘<[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引用 冰心无尘 的 [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素材/网络 整编/冰心无尘(郝红) ...

  •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王熙凤
  •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王熙凤 谈旻羲 (院系:经济学院税务3班,学号:10041140) 摘要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是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协办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初显个人才能.她口才出众,八 ...

  •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
  •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 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 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 ...

  • 附加题红楼梦题目
  • <红楼梦>阅读与赏析训练 一.列举题(21分) 1.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懦弱的_______.精明的______.孤僻的_______,取"___________"之意. 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 ...

  • 作文及阅读短文答案
  • "0"的断想 在数学宝库中,"0"是一枚熠熠发光的宝石: 在现实生活里,"0"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 小时候,老师讲除法曾以烧饼为例:"两个人分一个烧饼, 一人分半个,两个人分0个烧饼呢?"我想,那怎么分呢? 因为什么也没 ...

  • 红楼梦练习题含答案
  • 1.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和 :按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2.诗歌的艺术特征: 欣赏诗歌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思想内容(语言层面作者时代背景):艺术特色(把诗眼.意境|.形式方面) 3<关雎>的的艺术特色 4<饮酒>的第六句--.. 5<归园田居& ...

  • 红楼梦回目检测(1-20)学生版
  •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 ...

  •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母她们女眷在一起打牙牌,由鸳鸯担任一个报出她们手中凑出的牙牌牌名的角色.(这一段情节.文字很重要.)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关键在于写出了刘老老的"二进").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 ...

  • 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教案
  • 综述 一.关于作者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1973年,路遥作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