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内地著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著名演员赵又廷、韩庚、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等领衔主演,华语歌坛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致青春》,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1]: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到了后半段的闪回,墓前祷告还在继续扩大化呢),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跳脱了“爱不爱,爱谁”的简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细品味,

却不难发现时代感的混乱:BP机、红白游戏机和DVD影碟共存,实在不知身处哪个年代;“七年不见”的台词,结合后半段的布景,也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犯了跟《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失误。另外,很多对白也很不对味,明明是两人对话,却反复加上对方全名,非常缺乏生活感,这方面香港做的好多了,角色只有在见面招呼、强调、争执和多人场合才会先称呼全名再说话,所以港片有一种独特的“市井味”,相比之下,《致青春》比台湾的《那些年》好些,但还是有一份挥散不去的做作。

赵薇的《致青春》打的无非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几乎已经成为时下青春片的陈词滥调。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我们的大学时光见证过无数校园DV的诞生,那种类型,常常是我们那时候最不齿的,而《致青春》不过是将其放大化、精致化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脉相承。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销量已超百万册,是最值得期待的搬上大银幕的小说。

[3]电影将继续延续小说中“暖伤青春”和小清新的风格。赵薇表示青春题材容易让观众有共鸣,而自己对青春也很有感受,“青春、爱情、成长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大家都会有

共鸣的。我对青春很有感受,所以要拍一个自己有感觉的题材。”但她强调故事并不是自己的自传,“这个不是我的自传,我的青春没里面的人物那么传奇和鲜明,而是很迷惘,很没安全感的。”[4]

选择拍摄地为了追求电影品质,还原原著的一个重要场景,导演赵薇亲自在国内多处地方选景,发布会当天揭秘了电影的一处拍摄地贵州省安顺市。正是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的清澈、唯美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文环境与电影青春主题十分吻合。 而贵州地方政府和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对于电影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支持,也是导演赵薇将贵州作为电影外景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布会

1月29日,赵薇首执导筒的大银幕作品《去的青春》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为“《致青春》答辩会”,导演赵薇携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三位主创再度聚首,再次一同畅聊青春,全方位为大家解读这部影片。发布会现场以教室的黑板为背景板,配合旧桌椅板凳和纸质词典等道具,颇具校园氛围,而29日发布的先行版预告片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制作公司 1. [中国]

2. 华视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中国]

3.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中国] 4. 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

5. 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

6. 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5] 台湾男星赵又廷演男主角之一 关锦鹏主动担任监制保驾护航 名编剧李樯执笔

赵薇自称已进入“赵导”角色:选择青春片是因为容易引起共鸣该片改编自辛夷坞“暖伤青春”系列中的同名小说,赵薇表示青春题材容易让观众有共鸣,而自己对青春也很有感受,“青春、爱情、成长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大家都会有共鸣的。我对青春很有感受,所以要拍一个自己有感觉的题材。”但她强调故事并不是自己的自传,“这个不是我的自传,我的青春没里面的人物那么传奇和鲜明,而是很迷惘,很没安全感的。”

韩庚低调亮相剧组 剪短头发重回90年代

这个五一假期,很多70后都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一部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人看《新白娘子传奇》、唱《红日》,男生理着"郭富城头",所有这些细节,无一不点燃了一代人有关青春的集体记忆。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事,每个人的青春也有着时代的烙印。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音乐,还是故事,都充满着浓浓的怀旧味道。曾经在那个年代走过大学岁月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触颇深。

期待一:赵薇首次执导大银幕作品 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赵薇和整个制作团队都体现出了对电影的热爱和诚意,影片的整体风格是青春、积极、向上的,而首执导演的赵薇更是希望拍摄出一部励志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真正向自己青春致敬的电影。赵薇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让观众看到自己和整个制作团队对电影的热情,把最真诚的一面传递给每位观众。

赵薇现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感觉充满了问号和迷茫,所以希望能把每个人亲身经历过的青春搬上大荧幕,同时也强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之前的青春电影完全不同。发布会现场赵薇也“抱怨”当导演不容易,很辛苦。当主持人问赵薇是否会转型做导演时,赵薇说“还是希望以后继续当演员。”

活动现场黄果树瀑布的负责人透露了赵薇在选景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赵薇到贵州刚下飞机,就开始寻找影片的最佳拍摄地,一直持续到傍晚,当陪同的工作人员都去休息后,赵薇独自还在贵州的老街上寻找拍摄场景,可见赵薇对自己导演处女作的重视程度。

期待二:幕后团队保驾护航 投资过多部电视剧的华视影视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投资方

期待三:超人气演出阵容 “薇女郎”

浪漫飞扬青春VS残酷伤感成年 爱恨交加笑点VS精准快狠泪点 “似曾相识”闺密团VS荷尔蒙男生帮

这部被一些观众称为“达到好莱坞文艺片中等水平”的中国电影,不同观众看后会有不同的感触,褒贬不一。 这部收到热捧的、片名长得不太容易记得清楚的电影,看上去是文艺小清新,骨子里透着赤裸裸的重口味。打着赵薇的旗号,借着韩庚的大名,卖着赵又廷的关子,透着王菲的神秘。有的读者冲着原著小说来,有的观众冲着赵薇来,有的影迷冲着韩庚、赵又廷来,还有一部分歌迷冲着王菲来。这是一部典型的“粉丝电影”,偶像们各司其职,分享和演绎着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诠释;唯一与大部分“粉丝电影”不同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主角是新人。

《致青春》同样也是一部借名人噱头出位的“机会电影”,当年的小燕子赵薇出道多年后把握住了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的契机,以新晋导演的身份亮相,充分利用了一把自己积攒的好人缘,也挖掘了不少国内的优秀青年演员。

《致青春》还算是一部“怀旧电影”,杨子姗饰演的女主角郑微因为宿舍断电,敲开宿管科的窗户,此时镜头转向宿管大叔身旁的电视机,里面正在放映的是一部在20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但除此之外,电影中有关年代背景的怀旧元素很难寻觅,带给部分观众以遗憾,因为不少观众对这部影片怀有期待并非只是因为想要在赵薇导演的《致青春》里面浏览20年前大学校园的别样风光,而是为了“遇见当年的自己”。

《致青春》中的一句台词说得精辟:“青春是拿来怀念的。”一语道清整部电影的态度,也是导演赵薇对青春的态度。没有太多野心,就是顺理成章的作业,但可别小瞧这份作业,在人气上,它已经赢了。而作为一部不太成熟的处女作,它是认真有态度的,这是票房的基础。至于结构和专业技术的瑕疵,则是留给导师新的课题。

未读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著小说的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将会相对简单粗暴些,影片故事无非是揭岁月的伤疤。18岁到25岁的这段岁月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短暂、最浑噩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最后与学校有关的记忆,回想起来可笑、可恨、可怕,也很可爱。在我们能完全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辨别是非的年纪,青春带给我们的喜悦时而让我们

理智,时而又让我们冲动不已。所经历过的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也将大部分人的后半生定格。

女主角郑微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一副清纯甜美的外表包装的性格却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那种敢爱敢恨。女主角的青春经历了3段不同的感情,青梅竹马的恋人林静在父亲与恋人之间,选择了父亲。他们的故事像韩剧一样狗血得让人抓狂,林静的消失没有一句解释,空间虽然让两个人没有距离,但时间耗尽了郑微对林静的爱。

大学同学许开阳满足了郑微对“哥们”的各种需求,一起参加社团,一起在宿舍搓麻玩游戏,在郑微单身时充当护花使者。许开阳对郑微执着大胆地追求是一种很单纯的行为,高富帅的他没有过多的花言巧语,只会试着用物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的故事是苦涩的,许开阳把单恋的痛转嫁到情敌身上,郑微则把单恋的痛化作一种力量。

舍弃了富二代,郑微投向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陈孝正,这位冷酷无情的屌丝男有一大堆不近人情的举动,不但未吓跑校园一枝花,反而让郑微由恨生爱,抓住了青春的尾巴,陪伴陈孝正谈了一场虽不大轰大烈却也曲折的恋爱。他们的故事印证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忘记了要珍惜”的青春感悟,

屌丝男在利益和感情之间狠心地选择了利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青春,热血残酷,有爱有恨,唯一结果就是让小青年们在打击挫折中吸取成长的养分。

爱情在时间中兜转,小青年以为是因为时间的不对味而没有让爱继续,其实残酷的实事是每一次的相遇早已被上天注定,所有的发生也在预料之中,无从改变。青春总有遗憾,更有人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所以,青春必须是拿来怀念的,那些美好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持久保鲜。正如男女关系一样,想要做永远的朋友,一定要能忍得住。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内容紧凑、热闹,前半段不少无厘头的情节能够经常让人会心一笑,时光流逝、“青春”消逝,往后的故事则跌入伤感,生离死别在所难免,索然无味、不知所措、否定前世或者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亦是人生常态,还好我们有曾经热闹到无厘头的“悲欣交集”的青春可用来怀念,虽然它的“终将逝去”给人感觉就仿佛是猝然中止、戛然断裂一般,是这般如此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以至于在情节进展到中段时,因风格转变过于突兀,给观众一种断裂感。不过,这种突兀,也可以说是电影本身的风格;或者甚至可以说,如此安排,符合此类作品的一般套路,正是这种强烈反差,让煽情效果喷薄而出,对

于一部试图通过文艺气息来服务票房、添置卖相的电影而言,煽情效果的强弱无疑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致青春》让所有紧张、热闹且和“青春”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那几个年轻人身上,以致郑微、陈孝正、林静、阮莞、朱小北、老张这些人身上都背负太多的内容,这样的用力过猛甚至让他们的经历略显“狗血”,事实上,这么多的故事,本应被分拆给所有过来人的旧日时光。

只要你完整度过大学时代,就必定能在“致青春”里面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电影中的热闹其实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还好,这种浓缩或是概括并未成为简单的堆砌,赵薇知道,人类的所谓“青春”,并非只是如很多假装有情怀却极失败的电影里所展现的,诸如只是砸砸玻璃、谈谈恋爱、打打群架、听听老歌、打打手枪那样简单。寻求观众共鸣,需要让他们看到郑微向陈孝正表白时实实在在的纠结揪心忐忑,因为彼时的“纠结忐忑”,很多人都亲历过。

影片结束时那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让观众联想到陈孝正与郑微热恋时的某个段落:陈孝正问在和他接吻的郑微为什么要睁着眼睛,郑微说是要看清楚、牢牢记住、以后好回忆。《致青春》之中不乏如此的叙事精巧之处,暗合观

众经历或心意的小高潮又常能互相呼应,创作者把装满小聪明又不失可爱的悬念埋伏在内,悬念解开之时,观众各取所需,有人收获真相大白时的通透、有人被治愈、有人则会心内五味杂陈。

青春总有诸多浮躁与欠缺,《致青春》也是如此。当林静去医院看望瘫倒卧床的施洁,两人一番药片挣扎之后,此时电影中手机响起,两人又不约而同地一起抢夺电话时,身后的一位健谈大哥突然一直不停地喊着“她是植物人吗?她是植物人吗?”我可能少见多怪,但确实真没见过植物人可以突然起身抢夺电话的,诈尸倒是有可能,但可能目标也不会那么清楚。

《致青春》前后两部分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中间的衔接即便在情理上还算顺畅,但也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得了精神分裂症的电影,也可以这么说,中间没有衔接。

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对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满好感。郁郁葱葱的大学时光,即便有着各种矛盾,也有不如意、有挣扎、有事故,但那确实有我们曾经的影子。张开这个角色,与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光是在生活细节,就连相貌,都像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在此我不想隐瞒我有些想他。即便如此,对于剧情表现出来的夸张,比如食堂一幕,

显然脱离了真实。

《致青春》中整个大学阶段散发出的欢笑,是有目共睹的。郑微的一曲《红日》,出色地调动了气氛,也是对青春最好的阐释,但也敲响了情节的丧钟。从此,江河日下,无法回头。

若将《致青春》从这截开或者以此形势发展下去,将是一部不错的轻喜剧。但显然,赵薇导演也许和作者辛夷坞一样,对于自己的处女作并不满足于做这样一部看似没有内涵其实也许价值不菲的片子,她们都想表达更多的东西,这就引来了充满负能量的下半场。正是这后半部,将《致青春》拖进了泥坑。

《致青春》下半场的重心转移到了所谓正题,致敬那终将逝去的青春。从上半部分的生活化语言,电影在对白上也陷入了文艺范儿十足的舞台化。这种舞台化,程式的表面过于明显,大部分想要表达哲思的对白,都因无法与画面或剧情契合,看上去更像是尚未发育的少女,纵有着姣好的外表,也无情感或情绪的内涵。当然,还有几乎可以毫不客气地说

成丑陋的部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爬行动物,只有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才觉得是在直立行走。”陈孝正这句文艺小青年风格的硌涩台词应该更加适合吐槽时使用,用在那个满是清凉却略带伤感的夜晚,只能令人想到他是一只满身鳞片且未发育完全的蜥蜴,丝毫感觉不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致青春》后半部分的情感纠葛,充满了混沌不堪。观众能够感受到最多的是女人的下贱,使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充满男权主义色彩的爱情片,并且表现出了女人在其中的无力挣扎和自我毁灭。那些男人的幡然醒悟与忏悔,传达给观众的更多是无耻,如果他们在领悟了之后还能不动声色或者更多地来一些沉默不语,也许还能引起观众的尊重,那才是真正的领悟和致敬。

张开对于阮莞的情感,可能是电影中比较正向的部分,但即使这部分,也很少能够表达出扣人心弦的牵动。观众在心里默念更多的是,原来是他,仅此而已。

《致青春》完全把这个世界打回了一个低等的时代。需要承认,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污秽,但却完全不是《致青春》

所展现的那样,它只是看到了那最脏的角落,却没有看到阳光照射在垃圾堆上的温暖。

纵然有着前半部分亮丽的段落,但整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片的无力的感觉仍然快要吞噬了观众,这种感觉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或许能产生共鸣,但对于有过青春的人,却完全偏离了方向。如果都朝着这个路数致敬青春,或许很多观众早已活不到现在。我们之所以还在快乐地生活着,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坎坷只有阳光,而是那些过去即便曾经凄惨,却早已成为了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而《致青春》中的人物已全面沦陷和崩溃。这对于一部试图表达思想的影片而言,无疑是重大缺陷。

今天之中国电影,尤其是感情与生活题材,受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影响过深,总惦记着非要表达多么痛的人生领悟,但又不想丢弃电影市场那块肥肉,因而频频出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怪胎,呈现出填鸭式的思想表达,以至于在两个方面都无法出色发挥。与其如此,不如拍一部好好讲故事的电影,至于观众能从故事中领悟到什么,那是他们的事。

赵薇谈致青春成功:不是抓住热点就卖座

新浪娱乐讯截至5月6日零点,上映10天的《致青春》票房已经达到4.7亿,成为了又一个获得观众认可的中等成本国产片。尽管导演赵薇反复强调这不是一部商业元素齐备的作品,但超高的市场认可度依旧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部不那么商业的电影,怎么可以获得那么好的票房?

相比起上映前的紧张和焦虑,现在的赵薇明显轻松了许多,虽然她不承认每天都关注票房,但依旧可以看到她对于电影口碑的关注。几乎所有明星看完《致青春》的观后感,赵薇都没有忘记在微博上转发。一篇主题为“你真的看懂《致青春》了吗”的网友长微博,也因为赵薇的关注,转发超过了15万。

对于票房、营销这样的话题,通常意义上出品方和发行方的声音有较大的参考性。但《致青春》不同,作为导演的赵薇深度介入到了电影后期营销、发行的每一个环节。而她对于电影每一个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成为了作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面对各种分析和解读,赵薇强调,“很多人总结《致青春》票房成功的原因,明星导演、青春故事、畅销小说、后期炒作……以为抓住了几个点就能做好一部电影。我其实特别想补充一条,这两年我们拍得可苦了,无数人付出了很多的心

血。我特别怕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抓住这几个点就可以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

还有人认为《致青春》的成功是因为重要竞争对手《钢铁侠3》的档期后撤,于是就有了“赵薇去电影局哭诉,要求档期保护”的传闻。赵薇回应,“我怎么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呢?你们赶紧帮我澄清。”

谈到投资方集体否认“赵薇自掏腰包垫付1000万制片款”的新闻,赵薇说,“当然是我掏钱啊,但是他们老板肯定不好意思说没给赵薇那么多钱。电影是我自己花钱拍完的,之后他们知道我的这个状况,后期就把钱打给我了。” 否认要求档期保护证实自掏腰包完成电影

新浪娱乐:电影最后选择了光线影业负责发行,你有参与这方面的决策吗?

赵薇:这是投资方的想法,倒不是因为《泰囧》的成功,而是和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很积极、热忱、专注。我觉得他们真是为电影营销全心全意地付出。

新浪娱乐:是不是因为他们提供的回报比较优厚? 赵薇:这不是我的决定,当然会有几个选择给我,我和投资方的想法是一样的,选择最积极做事儿的一方。

新浪娱乐:之前你说为这部电影自己垫了钱,但是后来投资人又否认了这个事情……

赵薇:只能找一个所谓正确的说法……拍摄当中确实是没钱了,但是很快他们就把钱给我去拍了。

新浪娱乐:不是你自己掏的钱吗?

赵薇:当然是我掏钱啊,我自己花了1000多万。但是他们老板肯定不好意思说没给赵薇那么多钱,让她自己垫钱。我只能说是电影是我自己花钱拍完的,之后他们知道我的这个状况,后期就把钱打给我了,让我继续做后期。他们一开始不知道剧组的情况。

新浪娱乐:当时你也没去找他们?

赵薇:对啊,其实也不应该怪他们,我自己签的合约就没提超支的钱还要他们负责,所以他们还是蛮讲义气的。 新浪娱乐:有人说你为了让《钢铁侠3》档期后撤,还去电影局哭了一鼻子。

赵薇:你赶紧给我澄清,我赵薇怎么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呢?的确是去过一次电影局,当时电影还没过审,领导好奇我拍成什么样,把粗剪版的DVD放给他们看。要是哭就管事,那电影局变成什么地方了。

不一味迎合观众强调趣味性和戏剧性

新浪娱乐:你平时关注当下观众的喜好吗?

赵薇:我其实也把自己当成普通观众,我不善于做社会调查,研究商业元素。当我看到一场戏打动自己,觉得很幽默、有感触,就会记下来,从自己的观影角度去体会。能打动我们这些幕后的电影人,就可以打动观众。

新浪娱乐:你会把自己粉丝当成电影最主要的观众群吗?

赵薇:如果我光这么想,那电影就只剩上半部了,后面的东西肯定没有。我和编剧李樯也讨论过,这部电影是为观众拍的,但不完全迎合观众的喜好。也许观众最初不认同(我们的想法),但是如果讲述一代人青春成长故事的话,哪怕有一些观众不希望看到的情节,但只要是符合电影精神的段落,我们是一定要保留的。

我们确实是打动了很多年轻观众才会有这么好的票房,但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有票房。我们都觉得不应该为了票房拍电影,所以这部电影该有的深度我们都有。林静这个人物处理就非常电影化,并不是由头到尾、娓娓道来,通过片段和闪回,交代人物的经历。而是用更多的画外空间交代了这个人七、八年来都做了什么。

新浪娱乐:你强调这部电影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赵薇:主要是大学生活的故事,观众应该会觉得好笑的地方很多,会比较真实。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让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有趣,包括演员的表演。

新浪娱乐:新演员演喜剧比正剧更难一些吧。

赵薇: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地方都不简单。我自己还是对喜剧很有感觉的。我从来认为好的喜剧是你自己特别认真,但是别人看了反而很搞笑;而不是自己搞笑,别人看了没有感觉。

新浪娱乐:除了趣味性,你还强调戏剧性。这个戏剧性指整个结构,还是小细节?

赵薇:我希望整部电影都有戏剧性。我觉得戏剧性对电影很重要,没有戏剧性就不会扣人心弦。让观众笑、流泪,都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拍摄的过程也是主导观众情绪的过程。我要让每一场戏都变得有存在价值和必要性,而不仅仅为了交代剧情。如果是为了交代剧情,也要给观影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放弃漂亮求真实新人团队更具配合度

新浪娱乐:你一直强调《致青春》是大陆人自己的青春故事,除了表面上营造的怀旧氛围,还有什么深层次的特色?

赵薇:本来就不一样,咱们人多嘛,大学生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去复制,都有独特的人生。我在开前期会议的时候,就告诉团队电影不能拍成明信片,我后来就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来觉得自己还挺有商业头脑的呢。因为一般的青春片都会容易拍成明信片,主人公好看漂亮,其实让主人公穿得漂亮、环境优雅一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片子多少,但是就俗了,特别像别的地方的电影。真实,是这部电影的原则,因为真实可以让《致青春》和其他的青春片不一样。

新浪娱乐:比如赵又廷的衣服都是从旧物市场淘来的。 赵薇:还有发套,所有的一切……我们的摄影美术说,如果要做很美,就更容易了,现在是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还要出美感,这才有挑战性。他们之前拍了那么多广告,可会弄漂亮的东西了。

新浪娱乐:如你所说,没有那么美,是不是咱们大陆的特色?

赵薇:可以拍成很美的(效果),但是我觉得要区别于其他的青春片。《致青春》不像是其他的电影,像是它自己。 新浪娱乐:这一次除了演员是新人外,摄影指导李然(代表作品《老男孩》)和美术指导李杨都算是没有什么大银幕作品的新人吧。

赵薇:全是80后,他们都还没有代表作,当然我作为导演也没有代表作。我觉得没关系,既然李樯给了那么好的一个剧本,我们就努力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虽然导演是一个明星,但是他们都知道我要拍好这部电影的心情比谁都强烈。

新浪娱乐:你是怎么选这些新人主创的?

赵薇:之前我们都认识,算是朋友。而且你看他们的作品,还真是不俗。

新浪娱乐:是不是他们可以充分贯彻你的思路?

赵薇:其实我们可以找很大牌的摄影师,之所以没有,就是希望这个人可以从头盯到尾,因为大牌摄影师可能要到开拍前才会出现。但是我要找的是可以前三个月就能进组的人,全国四个地方看景、一起画分镜头……包括美术也是,

除了筹备技术上的东西之外,在开拍两、三个月的时候就进组了,大牌不可能给你那么多时间。

导演创作全力付出充分参与后期营销

新浪娱乐:你有看其他人为这部电影成功所做的分析吗?

赵薇:现在有很多人总结这部电影票房成功的原因,明星导演、青春故事、畅销小说……其实畅销小说多了,很多人还认为是得益于后期炒作,以为抓住了几个点就能做好一部电影。

我其实特别想补充一条,这两年我们拍得可苦了,无数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特别怕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抓住这几个点就可以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

我觉得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能成功,不光是青春片这一种类型,只要全心全意认真去创作,都有可能成功。

新浪娱乐:你们在电影粗剪的时候,有请观众观看试映,做调查吗?

赵薇:没有,我们给观众看的都是完整的成片,没有请观众对电影提出意见,然后做修改。我觉得虽然《致青春》有票房,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没有把票房放在第一位。

新浪娱乐:电影营销过程你有参与吗,是提意见还是配合?

赵薇:后期营销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全程参与,包括预告片、海报的设计,什么时候发布都会过问,必须要我同意。 新浪娱乐:你的想法有没有放到营销里?

赵薇:我也不是特别明白营销,只不过他们给我方案,我会来判断哪一个更好。他们也信任我的选择,有时候对一个方案争执不休,就发给我,然后听我的决定,省得互相吵架了。

新浪娱乐:你很善于选择吗?

赵薇:我觉得自己不是,但是可能还是对于青春题材有理解,青春离我不远,而且我的心态是非常年轻的。我喜欢有感觉,有激情的东西,如果让我有感觉了,那就是好的,不一定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

新浪娱乐:举一个例子,之前发布的人物海报大家觉得很好……

赵薇:这个是海报公司的创意,准备了五到十个方案,我一眼看到这个就说非常好。

新浪娱乐:那你觉得这个方案好在哪里?

赵薇:有青春、有破碎,形式感强,色彩也比较鲜明。我特别喜欢有个性,但又不脱离大众审美的设计。

票房的成功不是偶然,却证明不了这是一部好电影。票房的成功本质上是市场的成功,除了小说和赵薇本人的品牌效益之外,贴近生活,触动心灵的主题才是票房大热的关键。好电影呼唤的是人性,青春是所有人的,让走进电影院怀念青春的观众,品尝到青春的滋味,远比讲述青春的故事,要有意义得多。

《致青春》成功的天时和人和

今日观影之后,更是验证和解读了它成功的两大因素:天时和人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光是以青春的名义,就足以俘获那些证徜徉在青春中和缅怀青春的大批人群,谁没青春过呢?电影中大量的极具时代色彩的场景,不是那些反复出现的红色年代记忆,而是真正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人的释放激情自如的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改变我们人生、事业和爱情轨迹的分水岭,在这个阶段的懵懂、勇敢、混乱、激情、选择都是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赵薇打出

了青春的名义,抓住了这个主题的灵魂,并且在四月末五月初上映,这是个青春激荡的季节,和之前大获成功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相集合,注定赵薇把握了这些天时,为作品本身的观众认可和票房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人和就体现在演员和观众身上。一部电影的成功,说故事是骨架,演员的表现是丰满血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女主演启用了一批新人,我们未曾谋面的,虽然也能看出一定的表演痕迹,也不足够惊艳唯美,但还是演出了清新激情的气质,而男演员中,赵又廷再次成为点睛之笔,不仅有帅气勾人的外表和高挑性感的身材,更有难能可贵的演技爆发,特别是这样一个大龄青年捕捉清新纯挚个性的大学生居然入目三分,完全不是靠外表走马观花,如此看来赵薇很会用人,女主角节约成本不失败,男主角锦上添花,如此看来,赵薇圈中不发黄晓明、陈坤这样的花样美男密友,却没有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坚持启用更符合电影气质更具爆发力的赵又廷,确实是慧眼识珠。同时,赵薇圈中人脉极好,电影中不乏韩红、杨澜、以及王菲的支持,上映之后更得圈中各路好友力挺,还有积累的大量粉丝力挺,形成票房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最后的人和还在于赵薇本身,作为女导演,在把握感情方面自然有比男导演更天然的优势,而个性豪爽的赵薇在把握青春的豪迈和激情方面也很出彩,在这方面细

节的演绎也很到位,让观众能看到自己正处或曾经身处的青春历程,很有共鸣和感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前半部分很唯美清新浪漫,后半节很现实纠结,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部电影,主题很明显,但目的还是有点模糊,是想让我们懂得青春很美很激情很短暂,还是应该在青春流逝后放开记忆坦荡面对现实的无奈吗?或许是我想得太多,或许对于青春和爱情,没有人能给你精准的问题和完美通行的答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无论我们在青春遇到过谁做过什么,都不会永垂不朽,我们也不在乎是否在青春流逝后依然在别人记忆里永垂不朽,虽然我们也曾幻想在某些人生命里永垂不朽或有份感情永垂不朽,但终究经不起岁月洗礼和现实摧残,青春必有遗憾,人生无法后悔!

大部分电影

题材、宣发、主创阵容、档期

这4项是决定首日排片和人次的最重要因素

而首日排片跟人次,是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一个雏形

质量、口碑、档期、市场容量

这些个是决定影片票房的后续走势

谈质量:制作、宣传、发行,一个都不能少

谈起《致青春》,影片最大投资方华视总裁王琛女士最有发言权。“华视从2009年开始运作这个项目,参与了全过程,影片现在的表现这么好,是对大家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在王琛看来,做项目要成功,制作、宣传、发行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但最基础的,“还是你的制作没有问题”。赵薇之外,监制关锦鹏(微博)、编剧李樯,都是保证制作水平的关键人物。

投资方之一、且在发行方面承担主要任务的光线总裁王长田则分享了发行经验,他说,“这次《致青春》的发行,没在空中飘着,它落在了实处。很多影片的发行不好,是因为它们该做的没做到,而我们在70多个城市的影院有落地的发行人员,负责把影片宣传落实到每家影院,比如影院售票大厅都在放《致青春》主题曲”。

麦特总裁陈砺志则强调了技术环节之外,赵薇对《致青春》起到的凝聚作用,在他看来,《致青春》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赵薇本人。“她汇聚了足够多的资源,比如李樯和关锦鹏,以及优秀的宣发资源,虽然因为是导演处女作,她难免要刷些人情卡。但影片成功后,她的卡债也算还完了”。

谈票房:文艺商业可共存,《致青春》是文艺范儿的商业片

回头想想,《致青春》虽然高票房,但并不是典型的商业电影。但《致青春》六天破3亿的票房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对于这部打破自己编剧作品票房纪录的电影的市场强势,李樯认为,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

王长田的看法跟李樯一致,“有些人喜欢前半段的幽默,有些人喜欢后半段的现实。片中每个角色都有人喜欢,都有人去谈论,话题起来了,票房自然不会差”。王长田还强调说,自己早在看影片粗剪版时,就对它的票房特别有信心,“我那时候还特意发过一个微博,说这是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

跟王长田的看法不太一样,陈砺志坚定地认为,赵薇在影片拍摄之初,就抱着要拍一部商业片的想法。“她没有摇摆于文艺和市场之间,就是要拍一部大陆自己的青春商业片。”陈砺志认为,这种坚定,让她在创作包括剪辑时,都没有摇摆和游离,“这很重要”。

王琛的观点则具有总结意义,她认为,文艺和商业并不冲突,这两个词“是不同纬度的褒义词,完全可以共存”。她还是强调说,制作是第一位的,而且几位幕后主创“对市场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至于影片最终的票房走向,陈砺志和王长田的观点达成一致,“大概会在6到8亿之间,每个投资商都能获得数倍的回报”。

谈问题:片长过长及拍片超支都存在,但总体完美

《致青春》的票房一路飘红之外,口碑也一直居高不下,在国内著名的电影评论网站上,它的评分高达7.3分。谈起影片的不足,几位老板都表示其实它“几近完美”。

王琛的答案很干脆,“可能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吧,这部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接近完美了”。陈砺志则表示,影片拍摄时长和预算超支,是赵薇需要从中汲取经验的地方,而影片最终的定剪达到130分钟,这也多少影响了影片的排片。

王长田也提到了片长问题,认为它多少对市场回报是有影响的。此外,他还认为,如果王菲演唱的《致青春》主题曲能够再早一些推广,宣传效果会更好。在这之外,“有些小瑕疵、有些场景的取舍,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影响它总体的完美”。

其实,为了将《致青春》做到尽量完美,赵薇的较真导致影片拍摄周期拉长。原计划80天的拍摄,最后用了足足120天才完成。影片拍摄的超时必然导致超支,对于之前网

上疯传的“赵薇自掏腰包垫付超支费用”的说法,几位老板都予以否认。

陈砺志表示,影片的确有超支现象,但基于所有决定都是为保证电影品质,所以“投资方无异议全票通过追加超支费用。”针对该传闻,王琛干脆直接表示,“这太没有依据了”。

谈负面:欢迎拍砖,但请慎用“烂”字

《致青春》的火爆之中也夹杂着杂音,著名出版人路金波便公开表示“这是部只有40分的烂片”。针对这番负面评论,几位老总表示,欢迎给差评,但请慎用“烂”字。

王琛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路金波的评论,但自己不太接受烂片的说法,“大家可以提建设性意见,没必要恶语相向,这也降低了发言人的层次”。

陈砺志和王长田也认为,“每个人看完电影都有评论的自由”,但陈砺志觉得,“烂片”这种说法“非常不客观,不公平的”。他反问说,“什么样的片子叫烂片?标准是什么?是思想下流了?是制作粗劣了?是欺骗观众了?是故事虚妄了?”

对于这个争论,编剧李樯和几位老总的看法一致,他还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台词做了总结陈词:“一人之蜜糖,他人之毒药”。

跟“烂片论”类似,《致青春》卷入的另一个“丑闻”,则是被传,《钢铁侠3》延期,是为了给《致青春》让路。对此,王琛一笑置之:“海外进口片的档期不是我们决定的,作为投资方,我们甚至认为《钢铁侠3》和《致青春》类型不同,不会构成巨大竞争”。

陈砺志则认为此传闻是又一个阴谋论,“《致青春》在春节就确定了五一档上映,并且一直没有动摇过„„退一步讲,如果我们真有本事有能力让《钢铁侠3》推迟上映,为什么不干脆让它再晚十天半个月,何必在最黄金的五一档其让它腰斩市场?”

谈经验:明星转导演有优势,新导演需继续努力

在《致青春》成功的光环之外,别忘了它只是一部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赵薇作为导演的潜力被人看见,几位老板均表示愿意再跟她继续合作下部作品的意愿。与此同时,大家还就此谈到了合作此片收获的经验。

在执导《致青春》前,赵薇本身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算上周星驰、姜文、徐静蕾以及徐峥(微博),这种明星

转导演的现象这些年一直存在。王长田坦言,“明星转导演,市场营销确实做起来要容易得多”。

那跟其他人相比,赵薇是否有优势?对此,陈砺志表示“完全没有,大家起点一样。”陈砺志认为,明星转导演,在寻找主演、获得投资、吸引赞助、包括创作制作等领域,都会更容易。而且因为演员出身,在主演的选取和表演调教上,甚至要比没当过演员的导演更有优势。

王长田则补充说,在好的资源之外,明星转导演还需要有一个好心态。“我知道很多明星都有自己当导演的计划,他们缺的可能是对整个流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否耐住寂寞的心态,专业方面反而不用担心,因为会有专人去帮助他们”。

至于新导演如何获得成功这个话题,陈砺志认为,这需要“好剧本、好演员、好的制作团队、好的宣传营销、好的发行、好的投资方,包括自己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总之,“必要条件太多了。”而且,尽管有《泰囧》、《致青春》接连获得成功,但陈砺志还是认为,新导演崛起还不能称之为现象,“两年投拍1000多部电影,新导演成功的就四五部,比例上太低。而且徐峥和赵薇都是明星专导演,资源优势明显,什么时候,草根新导演能连放四五颗卫星,那我觉得希望就大了”。

定位准:戳中青春情怀 作为“未映先火”的典范,《致青春》无疑是历年来话题性最强的一部电影。影片不走小清新、文艺份儿,而定位为“大众青春文艺片”,不但吸引了大批“70后、80后”观众,年轻的“90后”也成为票房主力军。赵薇成功地以《致青春》这部电影为容器,满足观众难舍青春的情怀。一部电影引发的青春情结,也成为近日大众文化生活的热议话题。 自26日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24小时热门微博、微博综合热搜榜、实时热词、影视热搜榜等多个话题榜榜首。影片成功地超越电影概念,引发各大网站、广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影评人韩浩月说:“观《致青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内心充满欢愉者,会通过这部电影得到欢愉;内心曾有荆棘者,也会得到一些安慰。”新浪微博有关“致青春”的微话题已经引发3202万人次讨论。虽然影片的口碑有赞有弹,但你即使不是为电影感动,也会为自己度过的青春岁月落泪感怀,这就是这部电影成为社会话题的最好证明。

细节精:一首歌唱回一个时代

在这部处女作中,赵薇并没有偏执于强烈的个人化风格表达,影片最受称道的是她对大学时代,青春岁月的细节刻画。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讲述主人公从大学生涯跨越到毕业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青涩的校园恋情和真挚的友谊可以让所有人找到青春的影子。你可以没有校园恋情,但一定有过属于你的青春回忆:形形色色的奇葩同学室友;BP机、红白游戏机、李克勤的《红日》;张曼玉、王祖贤、乔丹、1994年世界杯的海报;赖床逃课、代喊到、与点名的老师斗智斗勇„„而独属于当时的特定物件再现,无一不是向一代人的青春致敬。影评人感叹:影片在时代氛围的把握上非常到位,《致青春》是近十年来最合格的青春片。

营销劲:明星效应制造话题

《致青春》的高票房也源于影片从筹备到上映后的成功营销。从赵薇、关锦鹏、李樯铁三角筹拍开始,“赵薇导演处女作”就引人注目和期待。此后赵薇选角,女主角用新人又扑朔迷离。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冲击阶段,“小燕子”纵横娱乐圈的好人缘再度彻底爆发,前有华语乐坛天后级人物王菲献唱主题曲。王菲亮嗓后,当天微博转发就高达13000多次,评论近6000条,《致青春》迅速预热。该片的营销推广,充分利用了明星效应,步步为营,渗透进观众的心里。

在影院和观众中有极高的认知度。不得不说,赵薇这样的人脉资源,是其他新导演无法比拟的,甚至是很难复制的。 人气高:粉丝文学助推电影

九把刀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风靡一时,创造了票房奇迹。如今赵薇也复制了这一奇迹。《致青春》是根据辛夷坞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不可忽视的是,被称为“粉丝文学”的《致青春》,原本就拥有大批读者,这也为电影创造了很多潜在观众。在改编文学名着时,国产影视剧一再碰壁,但在翻拍“粉丝文学”时却得心应手。

所谓“粉丝文学”,是指一切畅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青春、网络、玄幻小说为主。长期以来,这些文学作品虽然难登文学宝殿的大雅之堂,却在大众中有万千拥趸,但其读者却与电影主流观众群体高度契合。由此,当“粉丝文学”翻拍成影视剧,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从原本在网络世界里叱咤风云的《后宫·甄嬛传》到言情小说作家桐华创作的穿越小说《步步惊心》,从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到爱情小说《失恋33天》,都是一炮而红。

银河证券在一份研报中高调地表示,《致青春》是“有史以来上映之前人气最高、期望值最高的一部影片”,“从首映

式的情况来看,院线普遍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甚至超越了《北京遇到西雅图》”。银河证券预计,此次“五一”档时间长,除了正在上映的《特种部队2》和《疯狂原始人》,整个5月只有《钢铁侠3》和《星际迷航》两部大片竞争,同类型影片《北京遇到西雅图》的票房已超过5亿元,“因此,《致青春》票房保守预计将达5亿元,乐观估计其有望突破7亿元”。 推动电影产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致青春》也将继续为中国电影产业增色。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131.15亿元;2012年票房为170.73亿元,并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还有不少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甚至可能破200亿元。 对此,据《经济信息联播》5月4日报道,“持续升温的电影市场给院线带来了不少的收益,很多地产公司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日益火热的文化产业,不少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正在出现。”

数据显示,在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的2012年,中国的城市商业电影银幕新增了3832块,总量达到13118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万块银幕”的电影市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介绍,万达院线去年的净利率是17%,已经超过主业。

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现象是,《泰囧》、《厨子·戏子·痞子》、《西游·降魔篇》、《致青春》等有明星演员和导演的影片,无不是轻松破亿元票房大关。

不过,有媒体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在过渡阶段,商业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有相当的距离。媒体称,“电影产业更加市场化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机会,眼下国内电影界的商业化链条‘断点’依然存在。”比如,完整的制片人制度尚未形成、影院屏幕分布的不均衡等。

自4月26日上映以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展现了超强的敛金能力,截止到5月1日下午,上映3天票房已过3亿元,其成功模式受到广泛议论。实际上,近年来,一系列诸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简称《那些年》)、《杜拉拉升职记》(简称《杜拉拉》)、《失恋33天》等获高票房的“小清新”影片不断引发关注。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发现,获得高票房的这类青春影片其背后都有着高深的“营销经”,它们有的在概念化上制胜,有的在网络上制胜,还有的在广告植入上收回成本,有的影片虽然已下线,但是其衍生品却仍在热销。

概念营销 走出差异化

许多看过《致青春》的朋友都流泪了,而影迷眼泪的背后却是《致青春》走“怀旧”概念营销的胜利,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致青春》是一部概念先行的电影,它勾起“70后”、“80后”这些电影消费主力军的集体回忆,同时也达到了导演赵薇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致敬所有有过青春的人,绝不是为了拍一部电影来纪念自己的青春,这是我们"70后"、"80初"共同的青春。”赵薇曾对媒体表示。

事实上,在《致青春》之前,2011年2月上映的青春影片《将爱》也是走了一把“怀旧”,取得了莫大(博客,微博)的胜利,以投资不到2000万元博取了近2亿元的票房。《将爱》的宣传总监张文伯在接受采访时肯定地表示,《将爱》从创作伊始,其定位就是“怀旧”,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怀旧”主题的宣传活动,吸引此前同名电视剧的观众到影院观影。 而与《致青春》、《将爱》打出的概念不同,《杜拉拉》走“职场”概念、《失恋33天》走“单身”概念,也同样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成为同档期的小成本黑马。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肖永亮分析认为,成功青春影片打出各种不同的概念营销牌,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定位的路线。“不同的影片定位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成功的青春类影片根据定位,分别

在就业、升职、婚姻、恋爱等现实问题方面引起当下中青年人的共鸣,而中青年这部分人群正是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军,引发这类人群的共鸣,则容易出现票房黑马。”肖永亮说。 社会化营销 预热票房市场

去年1月登陆院线的台式小清新影片《那些年》也是大赚了一笔,创下票房奇迹,而分析其成功之道,离不开其前期的社会化营销策略。

《那些年》在前期以官方微博为引导,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内对“那些年”、“青春”等相关词汇进行搜索,并对相关用户进行留言和评论,告知或引导其关注《那些年》微博,并引导“那些年我们……”句式成为内地网络流行语、微博流行体。

而2011年光棍节上演的《失恋33天》采用微博营销模式更是被称之为给电影营销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失恋33天》 于2011年11月8日上映,但是从2011年3月开始,影片宣传组就开始着手准备在网络上开展营销。《失恋33天》打造了粉丝量近10万的官方微博,还打造了很多像失恋33天经典语录、失恋33天心语等微博号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微博矩阵。

此外,《失恋33天》拍摄了一组名为《失恋物语》的短片,从不同的城市选取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失恋经历,然后在微博等平台投放,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共鸣。让“失恋”成为一个影响大批年轻网民的流行话题,进而带动大家对电影的关注。

“青春类影片的受众,经常出没于网络中,利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影片宣传人员利用微博营销,不仅能够有足够的信息收听听众,还能与网友们在微博上进行信息互动,从而在影片上映之前,预先引起人们对影片的关注,让影片的票房市场预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分析认为。

广告植入 降低投资风险

2010年4月上映的《杜拉拉》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资成本博得1.2亿元票房收入,曾经令同档期的影片艳羡不已,孰不知实际上即使票房成绩不太理想,《杜拉拉》也能轻而易举回收成本,成功的植入广告运作让该部影片在上映前,就已收回了近2/3的投资成本。

《杜拉拉》中的植入广告数量达20多个,包括红茶、化妆品、服饰、手机、汽车等,甚至泰国旅游局,都是与都市、白领等概念息息相关的产品。

“一些古装片、历史片因为相隔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广告的植入空间比较窄,而青春类影片因影片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植入广告的空间更大,小到服饰、配饰、茶叶,大到房屋装饰、旅游项目等都可以植入;同时年轻人喜欢追求新潮的东西,在青春类影片中还可以更多地宣传推广某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因此青春类影片可以大大地利用影片的广告植入市场,在影片上映前期就回收一定的投资成本。”肖永亮表示。

不过,肖永亮也同时指出,青春类影片植入广告时不能显得太过刻意,引起观众的反感。对此,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也表示认同,他指出青春片在植入广告时,要注意广告与影片内容的协调性,不可不顾人物的感情、人物的身份盲目植入广告。“比如在《杜拉拉》中就可以植入奢侈品广告,但是在《失恋33天》里,植入一些高档化妆品、奢侈品广告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赵卫防说。

实际上,《杜拉拉》在做广告植入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该部影片中,虽然广告数量繁多,但是却很少有观众反映“花钱看广告”。该部影片的出品方之一DMG娱乐传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杜拉拉》在植入广告时,一直强调“自然”。比如影片中王伟开车上班

时驾驶的马自达便是一个植入性广告,白领上班开车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这个植入广告并不会显得生硬。

衍生品 提升影片盈利空间

《失恋33天》在众多的影迷记忆中已经在前年下线,然而,《失恋33天》中该片主人公所使用的一款抱枕“猫小贱”却仍在热销,北京商报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失恋33天猫小贱”,弹出眼帘的大多数是售卖“猫小贱”玩具商家打出的销售链接。

“猫小贱”的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在《失恋33天》上映后,“猫小贱”屡屡被曝卖断货,同时与失恋影片相关的热销商品还包括“王小贱同款太阳花午睡枕”、“王小贱大框眼镜”等。

实际上,影片做衍生产品开发在全世界来说并不算是新鲜事,徐静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美国电影衍生品的收入远远高于电影票房,有的甚至占到70%以上,而在国内衍生品收入很多竟然是零。

在赵卫防看来,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产业人士关注衍生品的开发,而青春影片由于其影片内容跟现实生活相近,影片里衍生出来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靠近的东西,更容易找到衍生品开发的项目。

不过,赵卫防同时也提醒业界,青春影片在做衍生品开发时需找准衍生品与电影内容的契合点,不可随意而为。 赵卫防的话不无道理,《失恋33天》开发出“猫小贱”能够热卖,就是在于该产品达到了与电影的情感契合。“从人物的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塑造出了文章所扮演的王小贱的化身"猫小贱",被定位为失恋女生心中期待的最佳男闺蜜,女性观众更容易在"猫小贱"身上找到与自身情感上的契合,这也是"猫小贱"能火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内地著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著名演员赵又廷、韩庚、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等领衔主演,华语歌坛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致青春》,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1]: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到了后半段的闪回,墓前祷告还在继续扩大化呢),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跳脱了“爱不爱,爱谁”的简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细品味,

却不难发现时代感的混乱:BP机、红白游戏机和DVD影碟共存,实在不知身处哪个年代;“七年不见”的台词,结合后半段的布景,也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犯了跟《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失误。另外,很多对白也很不对味,明明是两人对话,却反复加上对方全名,非常缺乏生活感,这方面香港做的好多了,角色只有在见面招呼、强调、争执和多人场合才会先称呼全名再说话,所以港片有一种独特的“市井味”,相比之下,《致青春》比台湾的《那些年》好些,但还是有一份挥散不去的做作。

赵薇的《致青春》打的无非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几乎已经成为时下青春片的陈词滥调。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我们的大学时光见证过无数校园DV的诞生,那种类型,常常是我们那时候最不齿的,而《致青春》不过是将其放大化、精致化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脉相承。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销量已超百万册,是最值得期待的搬上大银幕的小说。

[3]电影将继续延续小说中“暖伤青春”和小清新的风格。赵薇表示青春题材容易让观众有共鸣,而自己对青春也很有感受,“青春、爱情、成长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大家都会有

共鸣的。我对青春很有感受,所以要拍一个自己有感觉的题材。”但她强调故事并不是自己的自传,“这个不是我的自传,我的青春没里面的人物那么传奇和鲜明,而是很迷惘,很没安全感的。”[4]

选择拍摄地为了追求电影品质,还原原著的一个重要场景,导演赵薇亲自在国内多处地方选景,发布会当天揭秘了电影的一处拍摄地贵州省安顺市。正是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的清澈、唯美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文环境与电影青春主题十分吻合。 而贵州地方政府和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对于电影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支持,也是导演赵薇将贵州作为电影外景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布会

1月29日,赵薇首执导筒的大银幕作品《去的青春》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为“《致青春》答辩会”,导演赵薇携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三位主创再度聚首,再次一同畅聊青春,全方位为大家解读这部影片。发布会现场以教室的黑板为背景板,配合旧桌椅板凳和纸质词典等道具,颇具校园氛围,而29日发布的先行版预告片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制作公司 1. [中国]

2. 华视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中国]

3.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中国] 4. 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

5. 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

6. 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5] 台湾男星赵又廷演男主角之一 关锦鹏主动担任监制保驾护航 名编剧李樯执笔

赵薇自称已进入“赵导”角色:选择青春片是因为容易引起共鸣该片改编自辛夷坞“暖伤青春”系列中的同名小说,赵薇表示青春题材容易让观众有共鸣,而自己对青春也很有感受,“青春、爱情、成长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大家都会有共鸣的。我对青春很有感受,所以要拍一个自己有感觉的题材。”但她强调故事并不是自己的自传,“这个不是我的自传,我的青春没里面的人物那么传奇和鲜明,而是很迷惘,很没安全感的。”

韩庚低调亮相剧组 剪短头发重回90年代

这个五一假期,很多70后都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一部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人看《新白娘子传奇》、唱《红日》,男生理着"郭富城头",所有这些细节,无一不点燃了一代人有关青春的集体记忆。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事,每个人的青春也有着时代的烙印。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音乐,还是故事,都充满着浓浓的怀旧味道。曾经在那个年代走过大学岁月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触颇深。

期待一:赵薇首次执导大银幕作品 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赵薇和整个制作团队都体现出了对电影的热爱和诚意,影片的整体风格是青春、积极、向上的,而首执导演的赵薇更是希望拍摄出一部励志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真正向自己青春致敬的电影。赵薇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让观众看到自己和整个制作团队对电影的热情,把最真诚的一面传递给每位观众。

赵薇现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感觉充满了问号和迷茫,所以希望能把每个人亲身经历过的青春搬上大荧幕,同时也强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之前的青春电影完全不同。发布会现场赵薇也“抱怨”当导演不容易,很辛苦。当主持人问赵薇是否会转型做导演时,赵薇说“还是希望以后继续当演员。”

活动现场黄果树瀑布的负责人透露了赵薇在选景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赵薇到贵州刚下飞机,就开始寻找影片的最佳拍摄地,一直持续到傍晚,当陪同的工作人员都去休息后,赵薇独自还在贵州的老街上寻找拍摄场景,可见赵薇对自己导演处女作的重视程度。

期待二:幕后团队保驾护航 投资过多部电视剧的华视影视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投资方

期待三:超人气演出阵容 “薇女郎”

浪漫飞扬青春VS残酷伤感成年 爱恨交加笑点VS精准快狠泪点 “似曾相识”闺密团VS荷尔蒙男生帮

这部被一些观众称为“达到好莱坞文艺片中等水平”的中国电影,不同观众看后会有不同的感触,褒贬不一。 这部收到热捧的、片名长得不太容易记得清楚的电影,看上去是文艺小清新,骨子里透着赤裸裸的重口味。打着赵薇的旗号,借着韩庚的大名,卖着赵又廷的关子,透着王菲的神秘。有的读者冲着原著小说来,有的观众冲着赵薇来,有的影迷冲着韩庚、赵又廷来,还有一部分歌迷冲着王菲来。这是一部典型的“粉丝电影”,偶像们各司其职,分享和演绎着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诠释;唯一与大部分“粉丝电影”不同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主角是新人。

《致青春》同样也是一部借名人噱头出位的“机会电影”,当年的小燕子赵薇出道多年后把握住了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的契机,以新晋导演的身份亮相,充分利用了一把自己积攒的好人缘,也挖掘了不少国内的优秀青年演员。

《致青春》还算是一部“怀旧电影”,杨子姗饰演的女主角郑微因为宿舍断电,敲开宿管科的窗户,此时镜头转向宿管大叔身旁的电视机,里面正在放映的是一部在20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但除此之外,电影中有关年代背景的怀旧元素很难寻觅,带给部分观众以遗憾,因为不少观众对这部影片怀有期待并非只是因为想要在赵薇导演的《致青春》里面浏览20年前大学校园的别样风光,而是为了“遇见当年的自己”。

《致青春》中的一句台词说得精辟:“青春是拿来怀念的。”一语道清整部电影的态度,也是导演赵薇对青春的态度。没有太多野心,就是顺理成章的作业,但可别小瞧这份作业,在人气上,它已经赢了。而作为一部不太成熟的处女作,它是认真有态度的,这是票房的基础。至于结构和专业技术的瑕疵,则是留给导师新的课题。

未读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著小说的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将会相对简单粗暴些,影片故事无非是揭岁月的伤疤。18岁到25岁的这段岁月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短暂、最浑噩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最后与学校有关的记忆,回想起来可笑、可恨、可怕,也很可爱。在我们能完全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辨别是非的年纪,青春带给我们的喜悦时而让我们

理智,时而又让我们冲动不已。所经历过的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也将大部分人的后半生定格。

女主角郑微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一副清纯甜美的外表包装的性格却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那种敢爱敢恨。女主角的青春经历了3段不同的感情,青梅竹马的恋人林静在父亲与恋人之间,选择了父亲。他们的故事像韩剧一样狗血得让人抓狂,林静的消失没有一句解释,空间虽然让两个人没有距离,但时间耗尽了郑微对林静的爱。

大学同学许开阳满足了郑微对“哥们”的各种需求,一起参加社团,一起在宿舍搓麻玩游戏,在郑微单身时充当护花使者。许开阳对郑微执着大胆地追求是一种很单纯的行为,高富帅的他没有过多的花言巧语,只会试着用物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的故事是苦涩的,许开阳把单恋的痛转嫁到情敌身上,郑微则把单恋的痛化作一种力量。

舍弃了富二代,郑微投向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陈孝正,这位冷酷无情的屌丝男有一大堆不近人情的举动,不但未吓跑校园一枝花,反而让郑微由恨生爱,抓住了青春的尾巴,陪伴陈孝正谈了一场虽不大轰大烈却也曲折的恋爱。他们的故事印证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忘记了要珍惜”的青春感悟,

屌丝男在利益和感情之间狠心地选择了利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青春,热血残酷,有爱有恨,唯一结果就是让小青年们在打击挫折中吸取成长的养分。

爱情在时间中兜转,小青年以为是因为时间的不对味而没有让爱继续,其实残酷的实事是每一次的相遇早已被上天注定,所有的发生也在预料之中,无从改变。青春总有遗憾,更有人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所以,青春必须是拿来怀念的,那些美好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持久保鲜。正如男女关系一样,想要做永远的朋友,一定要能忍得住。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内容紧凑、热闹,前半段不少无厘头的情节能够经常让人会心一笑,时光流逝、“青春”消逝,往后的故事则跌入伤感,生离死别在所难免,索然无味、不知所措、否定前世或者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亦是人生常态,还好我们有曾经热闹到无厘头的“悲欣交集”的青春可用来怀念,虽然它的“终将逝去”给人感觉就仿佛是猝然中止、戛然断裂一般,是这般如此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以至于在情节进展到中段时,因风格转变过于突兀,给观众一种断裂感。不过,这种突兀,也可以说是电影本身的风格;或者甚至可以说,如此安排,符合此类作品的一般套路,正是这种强烈反差,让煽情效果喷薄而出,对

于一部试图通过文艺气息来服务票房、添置卖相的电影而言,煽情效果的强弱无疑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致青春》让所有紧张、热闹且和“青春”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那几个年轻人身上,以致郑微、陈孝正、林静、阮莞、朱小北、老张这些人身上都背负太多的内容,这样的用力过猛甚至让他们的经历略显“狗血”,事实上,这么多的故事,本应被分拆给所有过来人的旧日时光。

只要你完整度过大学时代,就必定能在“致青春”里面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电影中的热闹其实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还好,这种浓缩或是概括并未成为简单的堆砌,赵薇知道,人类的所谓“青春”,并非只是如很多假装有情怀却极失败的电影里所展现的,诸如只是砸砸玻璃、谈谈恋爱、打打群架、听听老歌、打打手枪那样简单。寻求观众共鸣,需要让他们看到郑微向陈孝正表白时实实在在的纠结揪心忐忑,因为彼时的“纠结忐忑”,很多人都亲历过。

影片结束时那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让观众联想到陈孝正与郑微热恋时的某个段落:陈孝正问在和他接吻的郑微为什么要睁着眼睛,郑微说是要看清楚、牢牢记住、以后好回忆。《致青春》之中不乏如此的叙事精巧之处,暗合观

众经历或心意的小高潮又常能互相呼应,创作者把装满小聪明又不失可爱的悬念埋伏在内,悬念解开之时,观众各取所需,有人收获真相大白时的通透、有人被治愈、有人则会心内五味杂陈。

青春总有诸多浮躁与欠缺,《致青春》也是如此。当林静去医院看望瘫倒卧床的施洁,两人一番药片挣扎之后,此时电影中手机响起,两人又不约而同地一起抢夺电话时,身后的一位健谈大哥突然一直不停地喊着“她是植物人吗?她是植物人吗?”我可能少见多怪,但确实真没见过植物人可以突然起身抢夺电话的,诈尸倒是有可能,但可能目标也不会那么清楚。

《致青春》前后两部分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中间的衔接即便在情理上还算顺畅,但也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得了精神分裂症的电影,也可以这么说,中间没有衔接。

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对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满好感。郁郁葱葱的大学时光,即便有着各种矛盾,也有不如意、有挣扎、有事故,但那确实有我们曾经的影子。张开这个角色,与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光是在生活细节,就连相貌,都像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在此我不想隐瞒我有些想他。即便如此,对于剧情表现出来的夸张,比如食堂一幕,

显然脱离了真实。

《致青春》中整个大学阶段散发出的欢笑,是有目共睹的。郑微的一曲《红日》,出色地调动了气氛,也是对青春最好的阐释,但也敲响了情节的丧钟。从此,江河日下,无法回头。

若将《致青春》从这截开或者以此形势发展下去,将是一部不错的轻喜剧。但显然,赵薇导演也许和作者辛夷坞一样,对于自己的处女作并不满足于做这样一部看似没有内涵其实也许价值不菲的片子,她们都想表达更多的东西,这就引来了充满负能量的下半场。正是这后半部,将《致青春》拖进了泥坑。

《致青春》下半场的重心转移到了所谓正题,致敬那终将逝去的青春。从上半部分的生活化语言,电影在对白上也陷入了文艺范儿十足的舞台化。这种舞台化,程式的表面过于明显,大部分想要表达哲思的对白,都因无法与画面或剧情契合,看上去更像是尚未发育的少女,纵有着姣好的外表,也无情感或情绪的内涵。当然,还有几乎可以毫不客气地说

成丑陋的部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爬行动物,只有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才觉得是在直立行走。”陈孝正这句文艺小青年风格的硌涩台词应该更加适合吐槽时使用,用在那个满是清凉却略带伤感的夜晚,只能令人想到他是一只满身鳞片且未发育完全的蜥蜴,丝毫感觉不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致青春》后半部分的情感纠葛,充满了混沌不堪。观众能够感受到最多的是女人的下贱,使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充满男权主义色彩的爱情片,并且表现出了女人在其中的无力挣扎和自我毁灭。那些男人的幡然醒悟与忏悔,传达给观众的更多是无耻,如果他们在领悟了之后还能不动声色或者更多地来一些沉默不语,也许还能引起观众的尊重,那才是真正的领悟和致敬。

张开对于阮莞的情感,可能是电影中比较正向的部分,但即使这部分,也很少能够表达出扣人心弦的牵动。观众在心里默念更多的是,原来是他,仅此而已。

《致青春》完全把这个世界打回了一个低等的时代。需要承认,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污秽,但却完全不是《致青春》

所展现的那样,它只是看到了那最脏的角落,却没有看到阳光照射在垃圾堆上的温暖。

纵然有着前半部分亮丽的段落,但整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片的无力的感觉仍然快要吞噬了观众,这种感觉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或许能产生共鸣,但对于有过青春的人,却完全偏离了方向。如果都朝着这个路数致敬青春,或许很多观众早已活不到现在。我们之所以还在快乐地生活着,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坎坷只有阳光,而是那些过去即便曾经凄惨,却早已成为了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而《致青春》中的人物已全面沦陷和崩溃。这对于一部试图表达思想的影片而言,无疑是重大缺陷。

今天之中国电影,尤其是感情与生活题材,受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影响过深,总惦记着非要表达多么痛的人生领悟,但又不想丢弃电影市场那块肥肉,因而频频出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怪胎,呈现出填鸭式的思想表达,以至于在两个方面都无法出色发挥。与其如此,不如拍一部好好讲故事的电影,至于观众能从故事中领悟到什么,那是他们的事。

赵薇谈致青春成功:不是抓住热点就卖座

新浪娱乐讯截至5月6日零点,上映10天的《致青春》票房已经达到4.7亿,成为了又一个获得观众认可的中等成本国产片。尽管导演赵薇反复强调这不是一部商业元素齐备的作品,但超高的市场认可度依旧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部不那么商业的电影,怎么可以获得那么好的票房?

相比起上映前的紧张和焦虑,现在的赵薇明显轻松了许多,虽然她不承认每天都关注票房,但依旧可以看到她对于电影口碑的关注。几乎所有明星看完《致青春》的观后感,赵薇都没有忘记在微博上转发。一篇主题为“你真的看懂《致青春》了吗”的网友长微博,也因为赵薇的关注,转发超过了15万。

对于票房、营销这样的话题,通常意义上出品方和发行方的声音有较大的参考性。但《致青春》不同,作为导演的赵薇深度介入到了电影后期营销、发行的每一个环节。而她对于电影每一个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成为了作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面对各种分析和解读,赵薇强调,“很多人总结《致青春》票房成功的原因,明星导演、青春故事、畅销小说、后期炒作……以为抓住了几个点就能做好一部电影。我其实特别想补充一条,这两年我们拍得可苦了,无数人付出了很多的心

血。我特别怕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抓住这几个点就可以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

还有人认为《致青春》的成功是因为重要竞争对手《钢铁侠3》的档期后撤,于是就有了“赵薇去电影局哭诉,要求档期保护”的传闻。赵薇回应,“我怎么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呢?你们赶紧帮我澄清。”

谈到投资方集体否认“赵薇自掏腰包垫付1000万制片款”的新闻,赵薇说,“当然是我掏钱啊,但是他们老板肯定不好意思说没给赵薇那么多钱。电影是我自己花钱拍完的,之后他们知道我的这个状况,后期就把钱打给我了。” 否认要求档期保护证实自掏腰包完成电影

新浪娱乐:电影最后选择了光线影业负责发行,你有参与这方面的决策吗?

赵薇:这是投资方的想法,倒不是因为《泰囧》的成功,而是和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很积极、热忱、专注。我觉得他们真是为电影营销全心全意地付出。

新浪娱乐:是不是因为他们提供的回报比较优厚? 赵薇:这不是我的决定,当然会有几个选择给我,我和投资方的想法是一样的,选择最积极做事儿的一方。

新浪娱乐:之前你说为这部电影自己垫了钱,但是后来投资人又否认了这个事情……

赵薇:只能找一个所谓正确的说法……拍摄当中确实是没钱了,但是很快他们就把钱给我去拍了。

新浪娱乐:不是你自己掏的钱吗?

赵薇:当然是我掏钱啊,我自己花了1000多万。但是他们老板肯定不好意思说没给赵薇那么多钱,让她自己垫钱。我只能说是电影是我自己花钱拍完的,之后他们知道我的这个状况,后期就把钱打给我了,让我继续做后期。他们一开始不知道剧组的情况。

新浪娱乐:当时你也没去找他们?

赵薇:对啊,其实也不应该怪他们,我自己签的合约就没提超支的钱还要他们负责,所以他们还是蛮讲义气的。 新浪娱乐:有人说你为了让《钢铁侠3》档期后撤,还去电影局哭了一鼻子。

赵薇:你赶紧给我澄清,我赵薇怎么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呢?的确是去过一次电影局,当时电影还没过审,领导好奇我拍成什么样,把粗剪版的DVD放给他们看。要是哭就管事,那电影局变成什么地方了。

不一味迎合观众强调趣味性和戏剧性

新浪娱乐:你平时关注当下观众的喜好吗?

赵薇:我其实也把自己当成普通观众,我不善于做社会调查,研究商业元素。当我看到一场戏打动自己,觉得很幽默、有感触,就会记下来,从自己的观影角度去体会。能打动我们这些幕后的电影人,就可以打动观众。

新浪娱乐:你会把自己粉丝当成电影最主要的观众群吗?

赵薇:如果我光这么想,那电影就只剩上半部了,后面的东西肯定没有。我和编剧李樯也讨论过,这部电影是为观众拍的,但不完全迎合观众的喜好。也许观众最初不认同(我们的想法),但是如果讲述一代人青春成长故事的话,哪怕有一些观众不希望看到的情节,但只要是符合电影精神的段落,我们是一定要保留的。

我们确实是打动了很多年轻观众才会有这么好的票房,但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有票房。我们都觉得不应该为了票房拍电影,所以这部电影该有的深度我们都有。林静这个人物处理就非常电影化,并不是由头到尾、娓娓道来,通过片段和闪回,交代人物的经历。而是用更多的画外空间交代了这个人七、八年来都做了什么。

新浪娱乐:你强调这部电影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赵薇:主要是大学生活的故事,观众应该会觉得好笑的地方很多,会比较真实。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让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有趣,包括演员的表演。

新浪娱乐:新演员演喜剧比正剧更难一些吧。

赵薇: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地方都不简单。我自己还是对喜剧很有感觉的。我从来认为好的喜剧是你自己特别认真,但是别人看了反而很搞笑;而不是自己搞笑,别人看了没有感觉。

新浪娱乐:除了趣味性,你还强调戏剧性。这个戏剧性指整个结构,还是小细节?

赵薇:我希望整部电影都有戏剧性。我觉得戏剧性对电影很重要,没有戏剧性就不会扣人心弦。让观众笑、流泪,都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拍摄的过程也是主导观众情绪的过程。我要让每一场戏都变得有存在价值和必要性,而不仅仅为了交代剧情。如果是为了交代剧情,也要给观影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放弃漂亮求真实新人团队更具配合度

新浪娱乐:你一直强调《致青春》是大陆人自己的青春故事,除了表面上营造的怀旧氛围,还有什么深层次的特色?

赵薇:本来就不一样,咱们人多嘛,大学生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去复制,都有独特的人生。我在开前期会议的时候,就告诉团队电影不能拍成明信片,我后来就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来觉得自己还挺有商业头脑的呢。因为一般的青春片都会容易拍成明信片,主人公好看漂亮,其实让主人公穿得漂亮、环境优雅一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片子多少,但是就俗了,特别像别的地方的电影。真实,是这部电影的原则,因为真实可以让《致青春》和其他的青春片不一样。

新浪娱乐:比如赵又廷的衣服都是从旧物市场淘来的。 赵薇:还有发套,所有的一切……我们的摄影美术说,如果要做很美,就更容易了,现在是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还要出美感,这才有挑战性。他们之前拍了那么多广告,可会弄漂亮的东西了。

新浪娱乐:如你所说,没有那么美,是不是咱们大陆的特色?

赵薇:可以拍成很美的(效果),但是我觉得要区别于其他的青春片。《致青春》不像是其他的电影,像是它自己。 新浪娱乐:这一次除了演员是新人外,摄影指导李然(代表作品《老男孩》)和美术指导李杨都算是没有什么大银幕作品的新人吧。

赵薇:全是80后,他们都还没有代表作,当然我作为导演也没有代表作。我觉得没关系,既然李樯给了那么好的一个剧本,我们就努力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虽然导演是一个明星,但是他们都知道我要拍好这部电影的心情比谁都强烈。

新浪娱乐:你是怎么选这些新人主创的?

赵薇:之前我们都认识,算是朋友。而且你看他们的作品,还真是不俗。

新浪娱乐:是不是他们可以充分贯彻你的思路?

赵薇:其实我们可以找很大牌的摄影师,之所以没有,就是希望这个人可以从头盯到尾,因为大牌摄影师可能要到开拍前才会出现。但是我要找的是可以前三个月就能进组的人,全国四个地方看景、一起画分镜头……包括美术也是,

除了筹备技术上的东西之外,在开拍两、三个月的时候就进组了,大牌不可能给你那么多时间。

导演创作全力付出充分参与后期营销

新浪娱乐:你有看其他人为这部电影成功所做的分析吗?

赵薇:现在有很多人总结这部电影票房成功的原因,明星导演、青春故事、畅销小说……其实畅销小说多了,很多人还认为是得益于后期炒作,以为抓住了几个点就能做好一部电影。

我其实特别想补充一条,这两年我们拍得可苦了,无数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特别怕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抓住这几个点就可以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

我觉得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能成功,不光是青春片这一种类型,只要全心全意认真去创作,都有可能成功。

新浪娱乐:你们在电影粗剪的时候,有请观众观看试映,做调查吗?

赵薇:没有,我们给观众看的都是完整的成片,没有请观众对电影提出意见,然后做修改。我觉得虽然《致青春》有票房,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没有把票房放在第一位。

新浪娱乐:电影营销过程你有参与吗,是提意见还是配合?

赵薇:后期营销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全程参与,包括预告片、海报的设计,什么时候发布都会过问,必须要我同意。 新浪娱乐:你的想法有没有放到营销里?

赵薇:我也不是特别明白营销,只不过他们给我方案,我会来判断哪一个更好。他们也信任我的选择,有时候对一个方案争执不休,就发给我,然后听我的决定,省得互相吵架了。

新浪娱乐:你很善于选择吗?

赵薇:我觉得自己不是,但是可能还是对于青春题材有理解,青春离我不远,而且我的心态是非常年轻的。我喜欢有感觉,有激情的东西,如果让我有感觉了,那就是好的,不一定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

新浪娱乐:举一个例子,之前发布的人物海报大家觉得很好……

赵薇:这个是海报公司的创意,准备了五到十个方案,我一眼看到这个就说非常好。

新浪娱乐:那你觉得这个方案好在哪里?

赵薇:有青春、有破碎,形式感强,色彩也比较鲜明。我特别喜欢有个性,但又不脱离大众审美的设计。

票房的成功不是偶然,却证明不了这是一部好电影。票房的成功本质上是市场的成功,除了小说和赵薇本人的品牌效益之外,贴近生活,触动心灵的主题才是票房大热的关键。好电影呼唤的是人性,青春是所有人的,让走进电影院怀念青春的观众,品尝到青春的滋味,远比讲述青春的故事,要有意义得多。

《致青春》成功的天时和人和

今日观影之后,更是验证和解读了它成功的两大因素:天时和人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光是以青春的名义,就足以俘获那些证徜徉在青春中和缅怀青春的大批人群,谁没青春过呢?电影中大量的极具时代色彩的场景,不是那些反复出现的红色年代记忆,而是真正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人的释放激情自如的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改变我们人生、事业和爱情轨迹的分水岭,在这个阶段的懵懂、勇敢、混乱、激情、选择都是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赵薇打出

了青春的名义,抓住了这个主题的灵魂,并且在四月末五月初上映,这是个青春激荡的季节,和之前大获成功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相集合,注定赵薇把握了这些天时,为作品本身的观众认可和票房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人和就体现在演员和观众身上。一部电影的成功,说故事是骨架,演员的表现是丰满血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女主演启用了一批新人,我们未曾谋面的,虽然也能看出一定的表演痕迹,也不足够惊艳唯美,但还是演出了清新激情的气质,而男演员中,赵又廷再次成为点睛之笔,不仅有帅气勾人的外表和高挑性感的身材,更有难能可贵的演技爆发,特别是这样一个大龄青年捕捉清新纯挚个性的大学生居然入目三分,完全不是靠外表走马观花,如此看来赵薇很会用人,女主角节约成本不失败,男主角锦上添花,如此看来,赵薇圈中不发黄晓明、陈坤这样的花样美男密友,却没有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坚持启用更符合电影气质更具爆发力的赵又廷,确实是慧眼识珠。同时,赵薇圈中人脉极好,电影中不乏韩红、杨澜、以及王菲的支持,上映之后更得圈中各路好友力挺,还有积累的大量粉丝力挺,形成票房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最后的人和还在于赵薇本身,作为女导演,在把握感情方面自然有比男导演更天然的优势,而个性豪爽的赵薇在把握青春的豪迈和激情方面也很出彩,在这方面细

节的演绎也很到位,让观众能看到自己正处或曾经身处的青春历程,很有共鸣和感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前半部分很唯美清新浪漫,后半节很现实纠结,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部电影,主题很明显,但目的还是有点模糊,是想让我们懂得青春很美很激情很短暂,还是应该在青春流逝后放开记忆坦荡面对现实的无奈吗?或许是我想得太多,或许对于青春和爱情,没有人能给你精准的问题和完美通行的答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无论我们在青春遇到过谁做过什么,都不会永垂不朽,我们也不在乎是否在青春流逝后依然在别人记忆里永垂不朽,虽然我们也曾幻想在某些人生命里永垂不朽或有份感情永垂不朽,但终究经不起岁月洗礼和现实摧残,青春必有遗憾,人生无法后悔!

大部分电影

题材、宣发、主创阵容、档期

这4项是决定首日排片和人次的最重要因素

而首日排片跟人次,是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一个雏形

质量、口碑、档期、市场容量

这些个是决定影片票房的后续走势

谈质量:制作、宣传、发行,一个都不能少

谈起《致青春》,影片最大投资方华视总裁王琛女士最有发言权。“华视从2009年开始运作这个项目,参与了全过程,影片现在的表现这么好,是对大家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在王琛看来,做项目要成功,制作、宣传、发行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但最基础的,“还是你的制作没有问题”。赵薇之外,监制关锦鹏(微博)、编剧李樯,都是保证制作水平的关键人物。

投资方之一、且在发行方面承担主要任务的光线总裁王长田则分享了发行经验,他说,“这次《致青春》的发行,没在空中飘着,它落在了实处。很多影片的发行不好,是因为它们该做的没做到,而我们在70多个城市的影院有落地的发行人员,负责把影片宣传落实到每家影院,比如影院售票大厅都在放《致青春》主题曲”。

麦特总裁陈砺志则强调了技术环节之外,赵薇对《致青春》起到的凝聚作用,在他看来,《致青春》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赵薇本人。“她汇聚了足够多的资源,比如李樯和关锦鹏,以及优秀的宣发资源,虽然因为是导演处女作,她难免要刷些人情卡。但影片成功后,她的卡债也算还完了”。

谈票房:文艺商业可共存,《致青春》是文艺范儿的商业片

回头想想,《致青春》虽然高票房,但并不是典型的商业电影。但《致青春》六天破3亿的票房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对于这部打破自己编剧作品票房纪录的电影的市场强势,李樯认为,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

王长田的看法跟李樯一致,“有些人喜欢前半段的幽默,有些人喜欢后半段的现实。片中每个角色都有人喜欢,都有人去谈论,话题起来了,票房自然不会差”。王长田还强调说,自己早在看影片粗剪版时,就对它的票房特别有信心,“我那时候还特意发过一个微博,说这是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

跟王长田的看法不太一样,陈砺志坚定地认为,赵薇在影片拍摄之初,就抱着要拍一部商业片的想法。“她没有摇摆于文艺和市场之间,就是要拍一部大陆自己的青春商业片。”陈砺志认为,这种坚定,让她在创作包括剪辑时,都没有摇摆和游离,“这很重要”。

王琛的观点则具有总结意义,她认为,文艺和商业并不冲突,这两个词“是不同纬度的褒义词,完全可以共存”。她还是强调说,制作是第一位的,而且几位幕后主创“对市场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至于影片最终的票房走向,陈砺志和王长田的观点达成一致,“大概会在6到8亿之间,每个投资商都能获得数倍的回报”。

谈问题:片长过长及拍片超支都存在,但总体完美

《致青春》的票房一路飘红之外,口碑也一直居高不下,在国内著名的电影评论网站上,它的评分高达7.3分。谈起影片的不足,几位老板都表示其实它“几近完美”。

王琛的答案很干脆,“可能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吧,这部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接近完美了”。陈砺志则表示,影片拍摄时长和预算超支,是赵薇需要从中汲取经验的地方,而影片最终的定剪达到130分钟,这也多少影响了影片的排片。

王长田也提到了片长问题,认为它多少对市场回报是有影响的。此外,他还认为,如果王菲演唱的《致青春》主题曲能够再早一些推广,宣传效果会更好。在这之外,“有些小瑕疵、有些场景的取舍,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影响它总体的完美”。

其实,为了将《致青春》做到尽量完美,赵薇的较真导致影片拍摄周期拉长。原计划80天的拍摄,最后用了足足120天才完成。影片拍摄的超时必然导致超支,对于之前网

上疯传的“赵薇自掏腰包垫付超支费用”的说法,几位老板都予以否认。

陈砺志表示,影片的确有超支现象,但基于所有决定都是为保证电影品质,所以“投资方无异议全票通过追加超支费用。”针对该传闻,王琛干脆直接表示,“这太没有依据了”。

谈负面:欢迎拍砖,但请慎用“烂”字

《致青春》的火爆之中也夹杂着杂音,著名出版人路金波便公开表示“这是部只有40分的烂片”。针对这番负面评论,几位老总表示,欢迎给差评,但请慎用“烂”字。

王琛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路金波的评论,但自己不太接受烂片的说法,“大家可以提建设性意见,没必要恶语相向,这也降低了发言人的层次”。

陈砺志和王长田也认为,“每个人看完电影都有评论的自由”,但陈砺志觉得,“烂片”这种说法“非常不客观,不公平的”。他反问说,“什么样的片子叫烂片?标准是什么?是思想下流了?是制作粗劣了?是欺骗观众了?是故事虚妄了?”

对于这个争论,编剧李樯和几位老总的看法一致,他还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台词做了总结陈词:“一人之蜜糖,他人之毒药”。

跟“烂片论”类似,《致青春》卷入的另一个“丑闻”,则是被传,《钢铁侠3》延期,是为了给《致青春》让路。对此,王琛一笑置之:“海外进口片的档期不是我们决定的,作为投资方,我们甚至认为《钢铁侠3》和《致青春》类型不同,不会构成巨大竞争”。

陈砺志则认为此传闻是又一个阴谋论,“《致青春》在春节就确定了五一档上映,并且一直没有动摇过„„退一步讲,如果我们真有本事有能力让《钢铁侠3》推迟上映,为什么不干脆让它再晚十天半个月,何必在最黄金的五一档其让它腰斩市场?”

谈经验:明星转导演有优势,新导演需继续努力

在《致青春》成功的光环之外,别忘了它只是一部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赵薇作为导演的潜力被人看见,几位老板均表示愿意再跟她继续合作下部作品的意愿。与此同时,大家还就此谈到了合作此片收获的经验。

在执导《致青春》前,赵薇本身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算上周星驰、姜文、徐静蕾以及徐峥(微博),这种明星

转导演的现象这些年一直存在。王长田坦言,“明星转导演,市场营销确实做起来要容易得多”。

那跟其他人相比,赵薇是否有优势?对此,陈砺志表示“完全没有,大家起点一样。”陈砺志认为,明星转导演,在寻找主演、获得投资、吸引赞助、包括创作制作等领域,都会更容易。而且因为演员出身,在主演的选取和表演调教上,甚至要比没当过演员的导演更有优势。

王长田则补充说,在好的资源之外,明星转导演还需要有一个好心态。“我知道很多明星都有自己当导演的计划,他们缺的可能是对整个流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否耐住寂寞的心态,专业方面反而不用担心,因为会有专人去帮助他们”。

至于新导演如何获得成功这个话题,陈砺志认为,这需要“好剧本、好演员、好的制作团队、好的宣传营销、好的发行、好的投资方,包括自己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总之,“必要条件太多了。”而且,尽管有《泰囧》、《致青春》接连获得成功,但陈砺志还是认为,新导演崛起还不能称之为现象,“两年投拍1000多部电影,新导演成功的就四五部,比例上太低。而且徐峥和赵薇都是明星专导演,资源优势明显,什么时候,草根新导演能连放四五颗卫星,那我觉得希望就大了”。

定位准:戳中青春情怀 作为“未映先火”的典范,《致青春》无疑是历年来话题性最强的一部电影。影片不走小清新、文艺份儿,而定位为“大众青春文艺片”,不但吸引了大批“70后、80后”观众,年轻的“90后”也成为票房主力军。赵薇成功地以《致青春》这部电影为容器,满足观众难舍青春的情怀。一部电影引发的青春情结,也成为近日大众文化生活的热议话题。 自26日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24小时热门微博、微博综合热搜榜、实时热词、影视热搜榜等多个话题榜榜首。影片成功地超越电影概念,引发各大网站、广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影评人韩浩月说:“观《致青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内心充满欢愉者,会通过这部电影得到欢愉;内心曾有荆棘者,也会得到一些安慰。”新浪微博有关“致青春”的微话题已经引发3202万人次讨论。虽然影片的口碑有赞有弹,但你即使不是为电影感动,也会为自己度过的青春岁月落泪感怀,这就是这部电影成为社会话题的最好证明。

细节精:一首歌唱回一个时代

在这部处女作中,赵薇并没有偏执于强烈的个人化风格表达,影片最受称道的是她对大学时代,青春岁月的细节刻画。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讲述主人公从大学生涯跨越到毕业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青涩的校园恋情和真挚的友谊可以让所有人找到青春的影子。你可以没有校园恋情,但一定有过属于你的青春回忆:形形色色的奇葩同学室友;BP机、红白游戏机、李克勤的《红日》;张曼玉、王祖贤、乔丹、1994年世界杯的海报;赖床逃课、代喊到、与点名的老师斗智斗勇„„而独属于当时的特定物件再现,无一不是向一代人的青春致敬。影评人感叹:影片在时代氛围的把握上非常到位,《致青春》是近十年来最合格的青春片。

营销劲:明星效应制造话题

《致青春》的高票房也源于影片从筹备到上映后的成功营销。从赵薇、关锦鹏、李樯铁三角筹拍开始,“赵薇导演处女作”就引人注目和期待。此后赵薇选角,女主角用新人又扑朔迷离。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冲击阶段,“小燕子”纵横娱乐圈的好人缘再度彻底爆发,前有华语乐坛天后级人物王菲献唱主题曲。王菲亮嗓后,当天微博转发就高达13000多次,评论近6000条,《致青春》迅速预热。该片的营销推广,充分利用了明星效应,步步为营,渗透进观众的心里。

在影院和观众中有极高的认知度。不得不说,赵薇这样的人脉资源,是其他新导演无法比拟的,甚至是很难复制的。 人气高:粉丝文学助推电影

九把刀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风靡一时,创造了票房奇迹。如今赵薇也复制了这一奇迹。《致青春》是根据辛夷坞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不可忽视的是,被称为“粉丝文学”的《致青春》,原本就拥有大批读者,这也为电影创造了很多潜在观众。在改编文学名着时,国产影视剧一再碰壁,但在翻拍“粉丝文学”时却得心应手。

所谓“粉丝文学”,是指一切畅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青春、网络、玄幻小说为主。长期以来,这些文学作品虽然难登文学宝殿的大雅之堂,却在大众中有万千拥趸,但其读者却与电影主流观众群体高度契合。由此,当“粉丝文学”翻拍成影视剧,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从原本在网络世界里叱咤风云的《后宫·甄嬛传》到言情小说作家桐华创作的穿越小说《步步惊心》,从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到爱情小说《失恋33天》,都是一炮而红。

银河证券在一份研报中高调地表示,《致青春》是“有史以来上映之前人气最高、期望值最高的一部影片”,“从首映

式的情况来看,院线普遍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甚至超越了《北京遇到西雅图》”。银河证券预计,此次“五一”档时间长,除了正在上映的《特种部队2》和《疯狂原始人》,整个5月只有《钢铁侠3》和《星际迷航》两部大片竞争,同类型影片《北京遇到西雅图》的票房已超过5亿元,“因此,《致青春》票房保守预计将达5亿元,乐观估计其有望突破7亿元”。 推动电影产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致青春》也将继续为中国电影产业增色。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131.15亿元;2012年票房为170.73亿元,并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还有不少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甚至可能破200亿元。 对此,据《经济信息联播》5月4日报道,“持续升温的电影市场给院线带来了不少的收益,很多地产公司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日益火热的文化产业,不少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正在出现。”

数据显示,在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的2012年,中国的城市商业电影银幕新增了3832块,总量达到13118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万块银幕”的电影市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介绍,万达院线去年的净利率是17%,已经超过主业。

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现象是,《泰囧》、《厨子·戏子·痞子》、《西游·降魔篇》、《致青春》等有明星演员和导演的影片,无不是轻松破亿元票房大关。

不过,有媒体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在过渡阶段,商业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有相当的距离。媒体称,“电影产业更加市场化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机会,眼下国内电影界的商业化链条‘断点’依然存在。”比如,完整的制片人制度尚未形成、影院屏幕分布的不均衡等。

自4月26日上映以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展现了超强的敛金能力,截止到5月1日下午,上映3天票房已过3亿元,其成功模式受到广泛议论。实际上,近年来,一系列诸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简称《那些年》)、《杜拉拉升职记》(简称《杜拉拉》)、《失恋33天》等获高票房的“小清新”影片不断引发关注。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发现,获得高票房的这类青春影片其背后都有着高深的“营销经”,它们有的在概念化上制胜,有的在网络上制胜,还有的在广告植入上收回成本,有的影片虽然已下线,但是其衍生品却仍在热销。

概念营销 走出差异化

许多看过《致青春》的朋友都流泪了,而影迷眼泪的背后却是《致青春》走“怀旧”概念营销的胜利,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致青春》是一部概念先行的电影,它勾起“70后”、“80后”这些电影消费主力军的集体回忆,同时也达到了导演赵薇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致敬所有有过青春的人,绝不是为了拍一部电影来纪念自己的青春,这是我们"70后"、"80初"共同的青春。”赵薇曾对媒体表示。

事实上,在《致青春》之前,2011年2月上映的青春影片《将爱》也是走了一把“怀旧”,取得了莫大(博客,微博)的胜利,以投资不到2000万元博取了近2亿元的票房。《将爱》的宣传总监张文伯在接受采访时肯定地表示,《将爱》从创作伊始,其定位就是“怀旧”,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怀旧”主题的宣传活动,吸引此前同名电视剧的观众到影院观影。 而与《致青春》、《将爱》打出的概念不同,《杜拉拉》走“职场”概念、《失恋33天》走“单身”概念,也同样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成为同档期的小成本黑马。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肖永亮分析认为,成功青春影片打出各种不同的概念营销牌,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定位的路线。“不同的影片定位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成功的青春类影片根据定位,分别

在就业、升职、婚姻、恋爱等现实问题方面引起当下中青年人的共鸣,而中青年这部分人群正是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军,引发这类人群的共鸣,则容易出现票房黑马。”肖永亮说。 社会化营销 预热票房市场

去年1月登陆院线的台式小清新影片《那些年》也是大赚了一笔,创下票房奇迹,而分析其成功之道,离不开其前期的社会化营销策略。

《那些年》在前期以官方微博为引导,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内对“那些年”、“青春”等相关词汇进行搜索,并对相关用户进行留言和评论,告知或引导其关注《那些年》微博,并引导“那些年我们……”句式成为内地网络流行语、微博流行体。

而2011年光棍节上演的《失恋33天》采用微博营销模式更是被称之为给电影营销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失恋33天》 于2011年11月8日上映,但是从2011年3月开始,影片宣传组就开始着手准备在网络上开展营销。《失恋33天》打造了粉丝量近10万的官方微博,还打造了很多像失恋33天经典语录、失恋33天心语等微博号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微博矩阵。

此外,《失恋33天》拍摄了一组名为《失恋物语》的短片,从不同的城市选取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失恋经历,然后在微博等平台投放,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共鸣。让“失恋”成为一个影响大批年轻网民的流行话题,进而带动大家对电影的关注。

“青春类影片的受众,经常出没于网络中,利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影片宣传人员利用微博营销,不仅能够有足够的信息收听听众,还能与网友们在微博上进行信息互动,从而在影片上映之前,预先引起人们对影片的关注,让影片的票房市场预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分析认为。

广告植入 降低投资风险

2010年4月上映的《杜拉拉》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资成本博得1.2亿元票房收入,曾经令同档期的影片艳羡不已,孰不知实际上即使票房成绩不太理想,《杜拉拉》也能轻而易举回收成本,成功的植入广告运作让该部影片在上映前,就已收回了近2/3的投资成本。

《杜拉拉》中的植入广告数量达20多个,包括红茶、化妆品、服饰、手机、汽车等,甚至泰国旅游局,都是与都市、白领等概念息息相关的产品。

“一些古装片、历史片因为相隔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广告的植入空间比较窄,而青春类影片因影片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植入广告的空间更大,小到服饰、配饰、茶叶,大到房屋装饰、旅游项目等都可以植入;同时年轻人喜欢追求新潮的东西,在青春类影片中还可以更多地宣传推广某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因此青春类影片可以大大地利用影片的广告植入市场,在影片上映前期就回收一定的投资成本。”肖永亮表示。

不过,肖永亮也同时指出,青春类影片植入广告时不能显得太过刻意,引起观众的反感。对此,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也表示认同,他指出青春片在植入广告时,要注意广告与影片内容的协调性,不可不顾人物的感情、人物的身份盲目植入广告。“比如在《杜拉拉》中就可以植入奢侈品广告,但是在《失恋33天》里,植入一些高档化妆品、奢侈品广告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赵卫防说。

实际上,《杜拉拉》在做广告植入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该部影片中,虽然广告数量繁多,但是却很少有观众反映“花钱看广告”。该部影片的出品方之一DMG娱乐传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杜拉拉》在植入广告时,一直强调“自然”。比如影片中王伟开车上班

时驾驶的马自达便是一个植入性广告,白领上班开车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这个植入广告并不会显得生硬。

衍生品 提升影片盈利空间

《失恋33天》在众多的影迷记忆中已经在前年下线,然而,《失恋33天》中该片主人公所使用的一款抱枕“猫小贱”却仍在热销,北京商报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失恋33天猫小贱”,弹出眼帘的大多数是售卖“猫小贱”玩具商家打出的销售链接。

“猫小贱”的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在《失恋33天》上映后,“猫小贱”屡屡被曝卖断货,同时与失恋影片相关的热销商品还包括“王小贱同款太阳花午睡枕”、“王小贱大框眼镜”等。

实际上,影片做衍生产品开发在全世界来说并不算是新鲜事,徐静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美国电影衍生品的收入远远高于电影票房,有的甚至占到70%以上,而在国内衍生品收入很多竟然是零。

在赵卫防看来,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产业人士关注衍生品的开发,而青春影片由于其影片内容跟现实生活相近,影片里衍生出来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靠近的东西,更容易找到衍生品开发的项目。

不过,赵卫防同时也提醒业界,青春影片在做衍生品开发时需找准衍生品与电影内容的契合点,不可随意而为。 赵卫防的话不无道理,《失恋33天》开发出“猫小贱”能够热卖,就是在于该产品达到了与电影的情感契合。“从人物的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塑造出了文章所扮演的王小贱的化身"猫小贱",被定位为失恋女生心中期待的最佳男闺蜜,女性观众更容易在"猫小贱"身上找到与自身情感上的契合,这也是"猫小贱"能火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相关内容

  • 回忆借你的曾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看音乐的美丽,听文字的述说借你我所知道的一切,借我们的曾经,以此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爱一个人,天真的以为会是一生:唱一首歌,怀念我们终究逝去的青春,有一个人,总会陪你走不会再离开.可是于你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借你疼痛: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 ...

  • 青春逝去的句子
  • 青春逝去的句子 1.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负存在了,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渴望的呢? 2.青春是终将逝去的,因为活着的人都会老去.在我们渐渐变得成熟,变得圆融,变得更会保护自己时,同时自然就失去了曾经的懵懂,纯真和勇敢,但这并不是消极的事,也无须伤感. 3.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语录
  • 1.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2.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 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语录.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4.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的嬗变
  • [摘 要]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青春怀旧的潮流再度掀起并成为一时风尚.要把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也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要根据剧情特点,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思想立意--进行"青春"发育似的不断蜕变.电影剧本需要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更要将故事改编建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结局观后感
  •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结局观后感 相比电影的<致青春>我更喜欢原著的结局,郑微是注定和林静一辈子的!其实,女人一生大概需要两类男人,年轻的时候陪她轰轰烈烈,年长时陪她细水留长,但往往这两者都不是同个人所以,林静第一次见陈孝正,就对郑微说:他不适合你. 赵薇的导演处女作& ...

  • 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最新电影]
  • 赵薇导演处女作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013最新电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作家辛夷坞的代表作.2013年<致青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这部电影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电影的粗剪版被北京电影学院评为99分,新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盘点与青春相关英语名言(双语)
  • 离上课还有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时间飞逝,我们的青春就这样悄悄地从身边溜走.也许你还年轻,还沉浸在青春的快乐与烦恼中,无法感受到青春逝去的惆怅.今天奉上几段经典名言,希望你的青春不留遗憾. You can tell a child is growing up w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1)
  • 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闲暇时间读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本书,并深深的被感动了.它不像铁凝的文字那样在深深地痛里流淌着深沉而又崇高的大爱,也不似路遥手笔那样酣畅淋漓,在平凡的世界中孕育着伟大的灵魂,读过之后荡气回肠.它是小温馨的,很多情节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大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 原本在看过了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一切虽然是有缺憾,但毕竟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因为毕竟有比爱情跟重要的东西,有比爱情更真实的东西.虽然郑微并没有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在一起,但她嫁的那个人也并不是不爱,并且也爱她,这样已经是够幸运的事情了. 这本书已经前前后后看过不下五六遍了 ...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1500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1500--似乎还没来得及相识,我们就已经相离,时间的沙漏安静的流淌着它抓不住的细沙,在无数的擦肩而过后,我们终于相遇,高高的香樟顶着火红的太阳默默地细数着那些属于我们的回忆,在那个被人遗忘已久的夏天,在那个曾经最熟悉的路口,在那个承载了我全部的爱的地方,我泣不成声. 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