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读后感

站在顶端的“人”

——述评班杜拉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1

*

严安([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 510631 )

前言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班杜拉关于人性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因果决定模式蕴涵着人的主题性因素的研究。在这种决定论中,探讨的是环境、行为、以及包括思想、认知、动机、自我评价等人的主体性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有别于传统行为主义,班杜拉对人的主体性因素更为重视。这份重视看起来是根深蒂固的,因为班杜拉在最初论文呈现三元交互决定论示意图时,有意无意地把人(P)放在了三角的顶端,这与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相合,班杜拉坚信人的能力,把人从行为主义中拯救出来,使人站在了遗传和环境之上的顶端。

自然地,在社会认知理论建立之后,班杜拉迅速开始进一步关注主体内部因素问题,全面展开对自我系统的研究,并逐渐深入到对自我现象问题的揭示。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是建立在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之上,是一个与个体能力有关的概念。作为自我系统的一方面,它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形式之一,但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能力判断,而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个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信心或主体对自我的感受和把握,是从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自我在个体心理机能或潜能发挥中的作用。

总结自我效能的众多研究,班杜拉于1992年撰写综述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以下简称“该文”),该文上半部分讨论了自我效能的发挥的四个机制,下半部介绍自我效能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教师个体效能与学校集体效能三个方面的具体1 Bandura, Albert. (1993).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2), 117-148.

表现和应用。本文根据作者对该文的了解和所学知识,简要对该文再述和评价。 效能信息只有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和整合,经过认知评价才有意义。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主要通过以下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即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在人类机能调节中,这些中介机制往往协同发挥作用,而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且个体的自我效能会随着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而变化。

班杜拉该文的上半部分主要是对这四种中介机制的具体介绍,包括各个机制的定义、构成以及为其提供证据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作者对该文的理解,梳理概括班杜拉陈述的主要观点,使读者更清晰更系统地了解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四大中介机制。

自我效能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基础研究的完善,自我效能理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其应用的推广,特别是利用自我效能原理对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的干预。班杜拉该文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集体三个层面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同样地,本文整合班杜拉在文章中提及的信息,简要地呈现给读者。

主要观点

效能信念一经产生,就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人类自身的身心活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

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影响各种思维模式,从而能加强或削弱行为操作。这些认知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自我效能影响个体目标设立,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越高,对目标的承诺就越强。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认知建构。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行动过程首先在思维中形成,因此认知建构在发展熟练技能的行动中起着指导作用。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如果去解释能力、情景以及他们所建构的预期场景的类型和未来。最后,对知识的运用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与对知识自我效能的高低,即自我效能影响知识技能的运用。

该文介绍了Collins(1982)2的一项研究,选择数学能力高中低的学生,再把他们分为高自我效能和低自我效能,比较他们真实的数学成绩,结果发现在同一能力水平上,高自我效能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学生,高效能低能力学生成绩高于低效能中等能力学生,表明了自我效能在学习的重要性。

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的认知过程分为了四个模块,分别是对能力认识(Conception of ability),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influences),反馈方式(Framing of feedback)以及主观可控性(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对这四个模块的叙述呈现在表格1中。

班杜拉通过因果结构分析,认为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表现,又是通过它对目标设定和思考方式来间接影响。

表格1:认知过程组成部分

模核心

块 观点

能1. 认为能力是获得的技能

力(acquirable)还是天生的

认(inherent)智商影响成就

识 2. 认为能力是是否会随着年龄降

低。

社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来评价自

会己的成就,这种社会比较通过自我

比效能影响表现好坏。

反正性反馈和负性反馈通过认知过程

馈来影响后续表现好坏。

主人们对外界环境能否受控制或改变

观的看法影响自我效能从而影响表现

可好坏

性 重要 实验 1. 同一任务对两组被试分别解释为通过技能或智商来解决,结果表明被解释为通过技能可以解决的一组成绩更高。(Wood & Bandura,1989) 2. 对自己记忆能力评价越高的老年人记忆成绩越好.(Berry,1987) 比较两个条件下被试的表现,一个为被试小组表现被另一组超越,另一个条件为被试小组表现由不及另一组到超越另一组。结果表明后一条件的后续表现显著好于被超越条件的后续表现。(Bandura & Jourden,1991) 当学生获得75%分数时,一种反馈方式是告知正确率为75%,另一种是告知错误率为25%,实验表明告知正确率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等认知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在后续测试中的表现。(Jourden,1992) 通过操作让两组被试分别置于可控和不可控环境中(易改变和不易改变),结果在不可控组被试较快地放弃任务,热情和成绩都较可控组低。(Bandura & Wood,1989)

2 本文所介绍的研究均可在班杜拉原文献中找到参考,故不列出详细参考题目。下同。

自我效能感在人类动机自我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类动机大多是由认知产生的,通过认知性动机,人们激发起其行为,并根据预先思维指导其行动。该文指出,在心理学动机理论中可区别出三种不同的认知性动机,即归因理论中的因果归因、期望价值理论的结果预期及目标理论中的认知性目标。自我效能机制在所有这些不同形式的认知性动机中都能发挥作用。类似地,班杜拉把动机过程分为3个模块:可认知目标、自我应对、动机调节具体叙述呈现在表格2中。

表格2:动机过程组成成分

核心 观点 行为受当下可认知的目标驱动,受目标驱动的动机通过自我认知而产生和改变。 主要 证据 大量证据表明外显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高动机水平。(Locke & Latham,1990) 动机受三种自我应对类型影响,分别是对表现得情感反应、对目标成就的自我效能感及个人目标的重新调整。 动机行为建立在自我失调的基础上,通过失调降低机制激发和调节行为。 实验表明自我应对越多,他们为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越多。(Bandura & Cervone,1986)

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自我效能感中的情绪调节机制,它影响情绪经验的性质和紧张性,即人对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和难过程度的判断。班杜拉首先提出不仅仅是应对困难的效能感会引起焦虑,对自己情绪控制的能力(thought control efficacy)也在情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次,班杜拉认为产生焦虑唤起的不是表现得好坏,而是应对困难的自我效能感,这一发现可以为教学提供指导,减轻学生焦虑的方法不是使其表现好,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效能判断可以通过影响活动选择和环境选择来塑造发展的道路。人们倾向于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超越了应对能力的活动。自我效能感越高,选择的活动和环境的挑战性就越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仅通过选择过程而决定了个体对挑战性活动是接受还是回避,而且还通过个体的选择过程决定哪些个体潜能得到激发。只有当人们选择了从事的活动后,他们才会发动努力、产生可能的解决和行动策略,才会产生高兴、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具体表现与应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一提出,人们就看到了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该文通过学生、教师、学校集体三个层次说明自我效能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在学生自我效能感中,研究表明(Schunk,1989),相同的知识水平的个体,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在智力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班杜拉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自我调节效能、自我效能的认知发展等过程,Zimmerman(1992)等发现,对自律性的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效能及学业表现存在显著相关。

此外,该文也通过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影响个体的亲社会性。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年龄低的个体社交模式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小,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效能感越影响个体的社会和情绪行为。总的来说,个体自我效能与他人、社会的作用是互相的,特别是思维发展更为完善的高年级学生。

在教师自我效能中,班杜拉认为效能感水平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努力,碰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同时,Gibsom和Dembo(1984)研究发现,教师自我效能高的老师会更多的把课堂安排到学术性知识学习上,而且更倾向与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自我效能也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定位。总的来说,高效能与各种积极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而低效能则与消极教学行为关系密切。

最后,班杜拉认为教师不仅仅作为个体而存在,教师个体动因的发挥是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展开的。就像教师个体效能通过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机制调

节教师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学校集体效能通过同样的机制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研究指出,集体效能感高的学校,教师整体上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投入等。

讨论与展望

建立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的自我效能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理论并以应用与多个领域,该文清晰具体地阐述了自我效能的中介机制和学校教育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我效能理论存在的缺陷,作者认为自我效能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局限:

1. 理论过于庞大。作者简单地使用维基百科,Google等搜索工具对该理论进行搜索,极少甚至没有发现提及自我效能的局限性和对其的批评的资料,这其实是理论局限的本身,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太过庞大和完善,解释过于垄断,其实也反映了学者对其的怀疑。

2. 解释和实验方式单一。作者发现,该文出现最多的叙述是:“自我效能越高,XXX越高”这种解释很难说明问题的本身,这些相关的研究方法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存在因素的干扰。

针对这些局限,研究是否能够增加验证该理论的方式,证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整个理论,如果有,自我效能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又是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学者去探究。

班杜拉把人放在顶端的位置,自然看到了比别人更多的风景,然而站在顶端也会存在不少风险,自我效能理论需要更多挑战,才能使人的地位站得更牢。

2013/6/17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郭本禹,姜飞月著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站在顶端的“人”

——述评班杜拉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1

*

严安([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 510631 )

前言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班杜拉关于人性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因果决定模式蕴涵着人的主题性因素的研究。在这种决定论中,探讨的是环境、行为、以及包括思想、认知、动机、自我评价等人的主体性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有别于传统行为主义,班杜拉对人的主体性因素更为重视。这份重视看起来是根深蒂固的,因为班杜拉在最初论文呈现三元交互决定论示意图时,有意无意地把人(P)放在了三角的顶端,这与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相合,班杜拉坚信人的能力,把人从行为主义中拯救出来,使人站在了遗传和环境之上的顶端。

自然地,在社会认知理论建立之后,班杜拉迅速开始进一步关注主体内部因素问题,全面展开对自我系统的研究,并逐渐深入到对自我现象问题的揭示。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是建立在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之上,是一个与个体能力有关的概念。作为自我系统的一方面,它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形式之一,但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能力判断,而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个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信心或主体对自我的感受和把握,是从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自我在个体心理机能或潜能发挥中的作用。

总结自我效能的众多研究,班杜拉于1992年撰写综述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以下简称“该文”),该文上半部分讨论了自我效能的发挥的四个机制,下半部介绍自我效能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教师个体效能与学校集体效能三个方面的具体1 Bandura, Albert. (1993).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2), 117-148.

表现和应用。本文根据作者对该文的了解和所学知识,简要对该文再述和评价。 效能信息只有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和整合,经过认知评价才有意义。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主要通过以下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即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在人类机能调节中,这些中介机制往往协同发挥作用,而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且个体的自我效能会随着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而变化。

班杜拉该文的上半部分主要是对这四种中介机制的具体介绍,包括各个机制的定义、构成以及为其提供证据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作者对该文的理解,梳理概括班杜拉陈述的主要观点,使读者更清晰更系统地了解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四大中介机制。

自我效能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基础研究的完善,自我效能理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其应用的推广,特别是利用自我效能原理对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的干预。班杜拉该文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集体三个层面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同样地,本文整合班杜拉在文章中提及的信息,简要地呈现给读者。

主要观点

效能信念一经产生,就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人类自身的身心活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

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影响各种思维模式,从而能加强或削弱行为操作。这些认知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自我效能影响个体目标设立,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越高,对目标的承诺就越强。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认知建构。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行动过程首先在思维中形成,因此认知建构在发展熟练技能的行动中起着指导作用。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如果去解释能力、情景以及他们所建构的预期场景的类型和未来。最后,对知识的运用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与对知识自我效能的高低,即自我效能影响知识技能的运用。

该文介绍了Collins(1982)2的一项研究,选择数学能力高中低的学生,再把他们分为高自我效能和低自我效能,比较他们真实的数学成绩,结果发现在同一能力水平上,高自我效能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学生,高效能低能力学生成绩高于低效能中等能力学生,表明了自我效能在学习的重要性。

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的认知过程分为了四个模块,分别是对能力认识(Conception of ability),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influences),反馈方式(Framing of feedback)以及主观可控性(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对这四个模块的叙述呈现在表格1中。

班杜拉通过因果结构分析,认为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表现,又是通过它对目标设定和思考方式来间接影响。

表格1:认知过程组成部分

模核心

块 观点

能1. 认为能力是获得的技能

力(acquirable)还是天生的

认(inherent)智商影响成就

识 2. 认为能力是是否会随着年龄降

低。

社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来评价自

会己的成就,这种社会比较通过自我

比效能影响表现好坏。

反正性反馈和负性反馈通过认知过程

馈来影响后续表现好坏。

主人们对外界环境能否受控制或改变

观的看法影响自我效能从而影响表现

可好坏

性 重要 实验 1. 同一任务对两组被试分别解释为通过技能或智商来解决,结果表明被解释为通过技能可以解决的一组成绩更高。(Wood & Bandura,1989) 2. 对自己记忆能力评价越高的老年人记忆成绩越好.(Berry,1987) 比较两个条件下被试的表现,一个为被试小组表现被另一组超越,另一个条件为被试小组表现由不及另一组到超越另一组。结果表明后一条件的后续表现显著好于被超越条件的后续表现。(Bandura & Jourden,1991) 当学生获得75%分数时,一种反馈方式是告知正确率为75%,另一种是告知错误率为25%,实验表明告知正确率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等认知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在后续测试中的表现。(Jourden,1992) 通过操作让两组被试分别置于可控和不可控环境中(易改变和不易改变),结果在不可控组被试较快地放弃任务,热情和成绩都较可控组低。(Bandura & Wood,1989)

2 本文所介绍的研究均可在班杜拉原文献中找到参考,故不列出详细参考题目。下同。

自我效能感在人类动机自我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类动机大多是由认知产生的,通过认知性动机,人们激发起其行为,并根据预先思维指导其行动。该文指出,在心理学动机理论中可区别出三种不同的认知性动机,即归因理论中的因果归因、期望价值理论的结果预期及目标理论中的认知性目标。自我效能机制在所有这些不同形式的认知性动机中都能发挥作用。类似地,班杜拉把动机过程分为3个模块:可认知目标、自我应对、动机调节具体叙述呈现在表格2中。

表格2:动机过程组成成分

核心 观点 行为受当下可认知的目标驱动,受目标驱动的动机通过自我认知而产生和改变。 主要 证据 大量证据表明外显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高动机水平。(Locke & Latham,1990) 动机受三种自我应对类型影响,分别是对表现得情感反应、对目标成就的自我效能感及个人目标的重新调整。 动机行为建立在自我失调的基础上,通过失调降低机制激发和调节行为。 实验表明自我应对越多,他们为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越多。(Bandura & Cervone,1986)

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自我效能感中的情绪调节机制,它影响情绪经验的性质和紧张性,即人对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和难过程度的判断。班杜拉首先提出不仅仅是应对困难的效能感会引起焦虑,对自己情绪控制的能力(thought control efficacy)也在情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次,班杜拉认为产生焦虑唤起的不是表现得好坏,而是应对困难的自我效能感,这一发现可以为教学提供指导,减轻学生焦虑的方法不是使其表现好,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效能判断可以通过影响活动选择和环境选择来塑造发展的道路。人们倾向于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超越了应对能力的活动。自我效能感越高,选择的活动和环境的挑战性就越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仅通过选择过程而决定了个体对挑战性活动是接受还是回避,而且还通过个体的选择过程决定哪些个体潜能得到激发。只有当人们选择了从事的活动后,他们才会发动努力、产生可能的解决和行动策略,才会产生高兴、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具体表现与应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一提出,人们就看到了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该文通过学生、教师、学校集体三个层次说明自我效能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在学生自我效能感中,研究表明(Schunk,1989),相同的知识水平的个体,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在智力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班杜拉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自我调节效能、自我效能的认知发展等过程,Zimmerman(1992)等发现,对自律性的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效能及学业表现存在显著相关。

此外,该文也通过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影响个体的亲社会性。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年龄低的个体社交模式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小,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效能感越影响个体的社会和情绪行为。总的来说,个体自我效能与他人、社会的作用是互相的,特别是思维发展更为完善的高年级学生。

在教师自我效能中,班杜拉认为效能感水平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努力,碰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同时,Gibsom和Dembo(1984)研究发现,教师自我效能高的老师会更多的把课堂安排到学术性知识学习上,而且更倾向与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自我效能也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定位。总的来说,高效能与各种积极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而低效能则与消极教学行为关系密切。

最后,班杜拉认为教师不仅仅作为个体而存在,教师个体动因的发挥是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展开的。就像教师个体效能通过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机制调

节教师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学校集体效能通过同样的机制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研究指出,集体效能感高的学校,教师整体上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投入等。

讨论与展望

建立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的自我效能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理论并以应用与多个领域,该文清晰具体地阐述了自我效能的中介机制和学校教育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我效能理论存在的缺陷,作者认为自我效能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局限:

1. 理论过于庞大。作者简单地使用维基百科,Google等搜索工具对该理论进行搜索,极少甚至没有发现提及自我效能的局限性和对其的批评的资料,这其实是理论局限的本身,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太过庞大和完善,解释过于垄断,其实也反映了学者对其的怀疑。

2. 解释和实验方式单一。作者发现,该文出现最多的叙述是:“自我效能越高,XXX越高”这种解释很难说明问题的本身,这些相关的研究方法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存在因素的干扰。

针对这些局限,研究是否能够增加验证该理论的方式,证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整个理论,如果有,自我效能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又是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学者去探究。

班杜拉把人放在顶端的位置,自然看到了比别人更多的风景,然而站在顶端也会存在不少风险,自我效能理论需要更多挑战,才能使人的地位站得更牢。

2013/6/17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郭本禹,姜飞月著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相关内容

  • 病隙碎笔读后感
  • 灵魂的洗礼,生命的追问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的一部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全书共六部分,两百三十六则.<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通俗易懂并且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关于我们人生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繁琐的推理或考证,也没有精美的段落,有的只是朴实 ...

  • 你不知道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
  • 2015年1月23日;总第157期;策划:王旭 今天早间,路透社报道,沙特阿拉伯国家电视台宣布国王阿卜杜拉逝世,享年90岁.据媒体报道,有专家预测阿卜杜拉去世后,沙特可能会出现政治混乱,因为他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这个海外石油大国的国王到底什么样?揭秘一个你不知道的阿卜杜拉-- 家教严格 曾被父亲关进 ...

  •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六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了解班杜拉的生平以及他的贡献 掌握班杜拉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以及他所进行的实验和研究等 掌握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以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社会学习理论>一书, ...

  • 约旦新任国王阿卜杜拉·本·侯赛因
  • 作者:王利平 现代国际关系 1999年05期 约旦国王侯赛因于1999年2月7日逝世.约旦内阁宣布,根据约旦宪法,由王储阿卜杜拉·本·侯赛因继承王位.当天下午,在参议院议长扎伊德·里法伊主持下,阿卜杜拉宣誓就任约旦新国王. 约旦哈希姆王国第四代君王 阿卜杜拉现年37岁,1962年1月30日生于约旦首 ...

  • 读书节活动策划书
  • 会计1402班级计划 --读书节活动策划书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经典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培养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为继续响应"学风建设"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校园的文化品味和格 ...

  • 情人~杜拉斯
  • 杜拉斯<情人>:妓女的躯壳,作家的灵魂 金玲珑 2008-01-12 15:27:17 做爱的时候,他说:你以后会记得这个下午.即使你忘记了我的长相,我的名字. 一位30岁男子,耐心地为15岁半的情人细细擦洗双腿之间流下的体液,含混着处女血.这个场景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渐渐酝酿,扩张, ...

  • 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访问我国
  •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1月22日至24日,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陛下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沙两国于1990年建交以来,沙特国王首次对中国进行访问,也是阿卜杜拉国王继位后首次正式出访. 阿卜杜拉1924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是已故国王法赫德的同父异母兄弟.青年时期 ...

  • 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容颜
  • 文:清菡 编辑:晓枫婉月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面容." 读杜拉斯<情人>开头的这几句话,我震惊!这种跳出惯性思维的话,带着一往深情的专注,这种专注, ...

  • 第七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 第七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一.内部原因 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型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的缺陷. 二.外部原因 邻近学科的影响,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把与计算机做类比. 三.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兴起 勒温场理论:人们受到各自认知的"生活空间"的影响,在表征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