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五个坚持:系统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坚持”,为 “十二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系统、清晰的路径,对于增强我国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对于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重要的协调机制。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最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需,使得我国长期徘徊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劳动者在产业链低端得到的低收入,又反过来严重地制约了内需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发展进一步依赖外需。因此必须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破这一循环。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的实现机制。改变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地位,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一靠加大研发、设计等投入,靠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链创新;二靠品牌、营销、网络等资源的创新、创造和获取。过去那种靠拼价格、拼土地、拼投资、拼消耗等牺牲资源和环境谋求发展的道路不可持续。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机制。约束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函数不同,发展的路径和效益也大相径庭。把追求GDP作为主要目标,忘记了发展的本意是为了改善民生,必然出现牺牲环境谋求增长、不惜代价消耗资源追求产值等非理性行为。而把民生作为约束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函数,其发展的方式一定是集约型的,一定是人民群众受益型的。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操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是中国复兴的主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引擎。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许多浅层次的矛盾已经解决,不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包括政府层面的制度改革,不实施新的开放措施和办法,那么,制度层面的发展动力就会衰减。

“五个坚持”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是一个由导向机制、协调机制、实现机制、操作机制和动力机制所构成的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大系统工程,它在理论上具

有高度统一的逻辑关系,在决策和操作层面上也具有密切相关关系。它是我党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据2010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 刘志彪

科技进步做支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议》还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由此看出,制定和实施科技规划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要使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而科技规划为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了实施框架和蓝图。科技规划(计划)是指导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纲领,是实现科技发展国家目标的关键途径,是解决国家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措施。

新世纪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提出:未来15年内,我国将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将能源、环境、农业等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确定为“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取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对“十二五”期间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科技事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如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些都是“十二五”科技规划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据2010年11月1日《学习时报》)

赵志耘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我们一定要着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把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科研开发及应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支撑,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上。

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据2010年10月18日《经济日报》)

赵 欣

结构调整全发力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十二五”时期的特点和性质表现为,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后十年,因此未来五年时间至关重要。

在“十二五”时期,如果能够按照既定方向加速转型,不仅能缓解国内经济的不平衡性,还将缓解国际经济的不平衡性。最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全球和亚洲转型中“先行一步”,争

取更加主动的机会、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明显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中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不仅事关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更能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向内需的转变,有两个途径。一是内需与外需的平衡。通过提高工资,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增加消费。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以实现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辜胜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需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既要解决持久发展的动力问题,也要解决质量提升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加大马力。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处理好收入分配改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出口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过酝酿以及前期铺垫,从 “十二五”时期开始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已经到了不做不行、十分迫切的地步。诸如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都预示着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要告一段落了,而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就得做好应对未来竞争的准备,这些都是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性因素。 (据2010年10月25日 《瞭望新闻周刊》)

深化改革开放添动力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30多年来中国发展一以贯之的选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无论是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格局的奠定,还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改革开放一直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这场伟大革命引领一个人口占世界近1/4的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走上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的意义,还在于这场伟大革命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让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讲发展,必须讲改革;要继续发展,必须深化改革,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关于发展道路的共识。 今天,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加强宏观调控,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无论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赢得空间、获得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已经形成,改革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必须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郑青原

社会保障“三步走”

中国社会保障远景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福利社会,这就要划分为三大战略步骤渐进进行。

第一步→从普惠到公平的普惠。实现普惠之后,接着一个目标,就应该是促进公平,迈向公平的普惠。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30年的任务。什么叫公平的普惠呢?打个比方,城市里面有低保,农村也有低保,我们现在城市的低保水平相当于农村的4倍,我们希望这个差距逐渐缩小。

第二步→从局部到全局的普惠。以往30年,社会保障的改革进展成就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总是单项突破,而不是全面推进。现在我们到了全面推进的时候。“十二五”期间可能是一个全面基本定形的时候。所以,这就是一个从局部到全局、从单项到全面的推进。

第三步→从分割到统筹的普惠。过去的社会保障,比如低保制度、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的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保险,是城乡分割的,也可以说是群体分割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要走向统筹城乡,统筹不同群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

关于 “三步走”的战略,希望能够把基本保障制度全面覆盖,真正实现过去提出的 “两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第一个 “免除”是免除所有人的生存危机,第二个 “免除”是免除所有人得病的恐惧;一个 “解除”就是解除人的老年后顾之忧。 (据2010年11月3日人民网)

郑功成

网友热议

改革开放为引擎

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化解难题消除矛盾理顺关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我们由此相信,在这股强大动力的推动下,“十二五”必将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将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武西奇/文 据201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解决民生快节奏

十二五《建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建议出台不久,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保法出台了。社保法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体现了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即将步入的快节奏。如果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建议是在充分考虑民众的这个迫切愿望而做出务实之举。那么社保法的出台则无疑是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相遇如风/文 据201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五个坚持”出实招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顺应民心,各项政策都是“实招”。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

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观此次全会,宏观谋划国家改革的深入进行,既有政策重心,又有切实举措。(霍晓剑/文 据2010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五个坚持:系统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坚持”,为 “十二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系统、清晰的路径,对于增强我国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对于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重要的协调机制。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最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需,使得我国长期徘徊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劳动者在产业链低端得到的低收入,又反过来严重地制约了内需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发展进一步依赖外需。因此必须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破这一循环。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的实现机制。改变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地位,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一靠加大研发、设计等投入,靠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链创新;二靠品牌、营销、网络等资源的创新、创造和获取。过去那种靠拼价格、拼土地、拼投资、拼消耗等牺牲资源和环境谋求发展的道路不可持续。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机制。约束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函数不同,发展的路径和效益也大相径庭。把追求GDP作为主要目标,忘记了发展的本意是为了改善民生,必然出现牺牲环境谋求增长、不惜代价消耗资源追求产值等非理性行为。而把民生作为约束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函数,其发展的方式一定是集约型的,一定是人民群众受益型的。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操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是中国复兴的主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引擎。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许多浅层次的矛盾已经解决,不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包括政府层面的制度改革,不实施新的开放措施和办法,那么,制度层面的发展动力就会衰减。

“五个坚持”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是一个由导向机制、协调机制、实现机制、操作机制和动力机制所构成的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大系统工程,它在理论上具

有高度统一的逻辑关系,在决策和操作层面上也具有密切相关关系。它是我党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据2010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 刘志彪

科技进步做支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议》还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由此看出,制定和实施科技规划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要使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而科技规划为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了实施框架和蓝图。科技规划(计划)是指导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纲领,是实现科技发展国家目标的关键途径,是解决国家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措施。

新世纪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提出:未来15年内,我国将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将能源、环境、农业等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确定为“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取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对“十二五”期间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科技事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如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些都是“十二五”科技规划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据2010年11月1日《学习时报》)

赵志耘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我们一定要着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把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科研开发及应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支撑,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上。

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据2010年10月18日《经济日报》)

赵 欣

结构调整全发力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十二五”时期的特点和性质表现为,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后十年,因此未来五年时间至关重要。

在“十二五”时期,如果能够按照既定方向加速转型,不仅能缓解国内经济的不平衡性,还将缓解国际经济的不平衡性。最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全球和亚洲转型中“先行一步”,争

取更加主动的机会、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明显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中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不仅事关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更能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向内需的转变,有两个途径。一是内需与外需的平衡。通过提高工资,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增加消费。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以实现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辜胜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需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既要解决持久发展的动力问题,也要解决质量提升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加大马力。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处理好收入分配改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出口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过酝酿以及前期铺垫,从 “十二五”时期开始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已经到了不做不行、十分迫切的地步。诸如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都预示着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要告一段落了,而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就得做好应对未来竞争的准备,这些都是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性因素。 (据2010年10月25日 《瞭望新闻周刊》)

深化改革开放添动力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30多年来中国发展一以贯之的选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无论是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格局的奠定,还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改革开放一直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这场伟大革命引领一个人口占世界近1/4的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走上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的意义,还在于这场伟大革命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让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讲发展,必须讲改革;要继续发展,必须深化改革,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关于发展道路的共识。 今天,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加强宏观调控,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无论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赢得空间、获得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已经形成,改革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必须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郑青原

社会保障“三步走”

中国社会保障远景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福利社会,这就要划分为三大战略步骤渐进进行。

第一步→从普惠到公平的普惠。实现普惠之后,接着一个目标,就应该是促进公平,迈向公平的普惠。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30年的任务。什么叫公平的普惠呢?打个比方,城市里面有低保,农村也有低保,我们现在城市的低保水平相当于农村的4倍,我们希望这个差距逐渐缩小。

第二步→从局部到全局的普惠。以往30年,社会保障的改革进展成就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总是单项突破,而不是全面推进。现在我们到了全面推进的时候。“十二五”期间可能是一个全面基本定形的时候。所以,这就是一个从局部到全局、从单项到全面的推进。

第三步→从分割到统筹的普惠。过去的社会保障,比如低保制度、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的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保险,是城乡分割的,也可以说是群体分割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要走向统筹城乡,统筹不同群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

关于 “三步走”的战略,希望能够把基本保障制度全面覆盖,真正实现过去提出的 “两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第一个 “免除”是免除所有人的生存危机,第二个 “免除”是免除所有人得病的恐惧;一个 “解除”就是解除人的老年后顾之忧。 (据2010年11月3日人民网)

郑功成

网友热议

改革开放为引擎

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化解难题消除矛盾理顺关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我们由此相信,在这股强大动力的推动下,“十二五”必将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将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武西奇/文 据201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解决民生快节奏

十二五《建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建议出台不久,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保法出台了。社保法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体现了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即将步入的快节奏。如果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建议是在充分考虑民众的这个迫切愿望而做出务实之举。那么社保法的出台则无疑是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相遇如风/文 据201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五个坚持”出实招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顺应民心,各项政策都是“实招”。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

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观此次全会,宏观谋划国家改革的深入进行,既有政策重心,又有切实举措。(霍晓剑/文 据2010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相关内容

  • 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发展规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英,中共太仓市浏河镇 ...

  • 教师学宪法心得体会
  •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 ...

  • 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近期,我们学校对新宪法进行了学习并还自学了十六大报告.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学 习温家宝同志关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学习要求,下面谈谈学习新宪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

  •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 ...

  •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三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 ...

  • 把握先进性时代标准&nbsp践行先进性基本要求
  • 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积极以普通党员身份投入其中,认真研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必学篇目,聆听市、县委有关报告,与分管部门党委进行交流和学习,使我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 ...

  • 先进性学习心得-把握先进性时代标准 践行先进性基本要求
  • 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积极以普通党员身份投入其中,认真研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必学篇目,聆听市.县委有关报告,与分管部门党委进行交流和学习,使我对新时期保持共 ...

  • 先进性学习心得-把握先进性时代标准&amp;nbsp;&amp;nbsp;践行先进性基本要求
  • 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积极以普通党员身份投入其中,认真研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必学篇目,聆听市.县委有关报告,与分管部门党委进行交流和学习,使我对新时期保持共 ...

  •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 ...

  • 四个全面具体指
  •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握四个全面及其关系 四个全面具体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