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材料作文精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1、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

一只枭与一只鸠相遇,枭因为乡里的人讨厌它的鸣叫而打算东徙,鸠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对它说:“你只要改变你的鸣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能做到,那么即使你东徙后,那里的人依旧会讨厌你的叫声。”

“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鸠言简意赅地点醒了枭。面对乡民的骂声,枭仅仅只是看到了村民讨厌自己的表象,却从未深入地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它的想法中,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与他人,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改变自己面对的对象。但是很多时候,他人成见的成因是因为自己的不足。枭如果不认识到这点,那么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待见。

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问题。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了解透彻,所以他成为了古希腊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枭之所以闹出笑话,就是因为它没有认真地了解过自己,没有深入地分析自身原因。很多人在犯下错误时,没有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先把目光投到他人身上,这样子到了最后,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

子不更鸣,东徙何如?子若更鸣,何须东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自己的改变。 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只懂得怨天尤人。抓住最根本的毛病,否则永远都只是“指标不治本”。其次,面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要学会理解;面对他人的建议,更要虚心接纳。面对鸠的建议,枭若能将其采纳,它自然也不会遭到人们的排斥。最后,下定决心,有大刀阔斧的勇气也尤为重要。苏联的覆灭,便是因为改革缺少这种决绝的勇气。付诸行动,永远比争辩更具有说服力。

卢梭的《忏悔录》以其对自己的深入剖析而震撼了整个世界。他对自己的反省,薄薄的纸张仿佛无法承载他思想的厚度,只有对自己发掘的足够深,一个人才能容纳整个世界、整个时代!

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只有鸣声改变了,枭才有可能被接纳;人只有认清自己,做出改变,才不会被世界抛弃。

2.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题目自拟。4. 不少于800字。

2、留一道缝隙给他人

有一位好木匠,他的口头禅是“注意了,留意到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

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只有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足和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才能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留一道缝隙”不仅仅是一种木工技巧,更是一种处世哲理与人生哲学。人生在世,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自己的能力、影响扩大化,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扩张而“挤在一起”,发生一些小摩擦。这时,给他人留一道缝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留一道缝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因此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能够学习到宽容与忍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之中有的通达善良、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宽容待人、有的锱铢必较。只有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人,为他们自身的小小缺点留一道无伤大雅的缝隙,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中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的人生才能够少许多不必要的阻碍。古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真正学会给他人“留一道缝隙”时,宽容和忍让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有力武器。

“留一道缝隙”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更大的成功。只有当我们给周围的人“留一道缝隙”,给他们充分空间施展才华,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甚至化敌为友,为我所用。相反,那些刚愎自用、不懂得为自己和他人之间留下缝隙的人,必将众叛亲离,落得失败的下场。刘邦能够坦然接受“三不如”的事实,容忍韩信“多多益善”的豪气和张良无尽的雄才大略,才能在群雄逐鹿中崭露头角,收天下为囊中之物。相反,项羽盲目自大,连范增这样的谋士都怀有妒忌之情而容不下,最后只能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遗憾告终。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留一道缝隙”的非凡力量。没有张英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哪有名垂青史的六尺巷?没有蔺相如三次宽容廉颇的气度,又怎会有“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的传世佳话?没有恩格斯对马克思孤傲天才性格的包容,又怎会有《资本论》的问世?如果连豪猪在群聚取暖时都会互相留下一些空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对“给他人留一道缝隙”说“不”呢?

古语有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土地给树留下一道缝隙,于是有了枝繁叶茂的森林;山峰给河流留一道缝隙,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万丈飞瀑;我们给他人留下一道缝隙,才有了灿烂的生命银河。

留一道缝隙给他人,我们或许会失去几寸土地,但我们得到的,将是由千千万万生命连成的广阔无垠的美丽世界。

3、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人人都会生气,你先对别人笑,别人才会对你笑;人人都有自尊心,你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你主动做别人的知心朋友,别人也会来和你聊心;人人都会碰到麻烦或困难,你先去帮助他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题目自拟。4. 不少于800字。

3、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们知道事物的兴衰是因为我们以历史为镜,我们清楚自己的得失是因为我们以他人为镜,我们对着镜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模样,生活是一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一面我们能审视自己又能审视别人的镜子。生活这面镜子包罗万象,从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了人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走过的

痕迹在生活这面镜子前表露无遗。镜子内外的场景一模一样,但是镜子外的我们通常要透过镜子内的我们来审视自己,审视世界。有时镜子外的我们会因为名利而忘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生活这面镜子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德行,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每个人都有生活这面镜子,可惜有些人走得太快,忘记问一下镜中的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追逐的东西,久而久之,这面镜子就会蒙上灰尘,失去应有的意义。生活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正衣冠明得失。

郑板桥透过生活这面镜子确立了自己的志向,看到官场的黑暗后,决心寄情于几竿修竹,才有后人赞颂的正直之气;周茂叔看着生活这面镜子,坚定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人格。透过生活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世界,坚定理想目标。

我们要时常擦亮生活这面镜子,要时常对着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心要时常怀着敬畏感恩来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对生活这面镜子微笑,镜子反映的本来就是真实本身,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在生活中我们就是什么样子。生活这面镜子不是哈哈镜,更不是放大镜、显微镜,它是一面再普通不过的镜子。所以我们要塑造一个更美好正直的形象。不想让别人看到镜子中我们的丑陋,就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雾都孤儿》中的主人公奥立弗虽生长在黑暗残酷的环境中,但是他看得清生活这面镜子中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一直保持着正直的晶莹品质。最后邪不胜正,奥立弗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都需要生活这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审视自己,审视世界。一花一世界,一镜一浮生。生活,它是一面镜子。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 布鲁诺放弃了生的希望,毅然走向火刑架,临刑前,他大声向世人宣布:火刑不能征服我,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无论是钱穆所说的“身后”,还是布鲁诺所坚信的“未来”,都能给我们读书治学、为人做事、评判事物提供一种新的眼光和视角。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4、沉心静待未来之花

历史的洪流席卷而至,前人仅能昂首前进,因之无法触及未来之花,但如布鲁诺般,多少雄心壮志之士坚信未来。因为智慧之人深知,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他们的身躯虽早已逝去,但灵魂仍经受着时间这把铁锤的锤炼,他们沉潜的灵魂静待着未来之花。

我们谨记着卡尔维诺于《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的醒世之言:“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然历史的过于宏大总令深陷其中之人深感渺小,有人禁不住外界之侵蚀而如微尘般消逝无影,但有人坚信着未来,秉持坚不可摧的信念而静待时间的考验,最终他们如星空闪耀璀璨的明星显露于后人眼前。诚然,持操之过及之心反毁脚下繁花嫩草,而秉沉稳静待之心反能见日后鲜花满园,何不怀坚定之心,静待鲜花满园之境呢?

漫步于历史这终不见尽头的林荫道上,总有夺目之花赏心悦目,更有不朽之花令人惊艳而深感敬佩。我只能心怀敬意仰望他们,我被马相伯的嘶声唤叫惊醒,他虽不是待百年才开花的普雅花,但却是“叫了一百年,仅为叫醒中国的一条狗”终于他的沉心静待唤醒了昏睡的国人;我被左拉的奔走疾呼所折服,他虽与德雷福斯毫无瓜葛,但却接连发表《我控诉》《第五幕》为之振臂高呼,终于他的坚持正义唤发了更多的“左拉们”汇聚,德雷福斯终获释;我又被卡夫卡潜心写作所警醒,虽他的手杖上写着“一切苦难粉碎了我”,但却精心写

作直至逝世,终于他的文字如星光般展露于世人眼中„„可见静待未来之人比比皆是,而正是他们的静待,最终获得了耀眼的光芒,得到了惊羡世人之艳。

然如今急躁之风气渐染着社会,世人的名利心、功利心赤裸裸地展露与眼前,满目疮痍,让旁人深感恐惧与厌恶。过多的作家忘记了写作的目的,学校忘记了教书育人意义所在,甚至连学生也忘却了读书之义所在!我们被过快的节奏所领向了错误之途,而忘却了静心等待之意义,我们被技术的白昼刺瞎了双眼,浮躁之心盲目前行,终与伊始的方向渐行渐远。

在铺满雪花的大地上用食指静静写下:坚信未来,静待未来之花!

愿待花开

曾看过一幅图片,图中一朵如玉的白莲花亭亭净植。有谁会想到,孕育这脱俗之花的,是一颗在千年前的古墓中被发现的莲子。正如钱穆“身后”之言,亦如布鲁诺“未来”之愿。只要愿意相信,愿意坚持,愿意等待,时间往往会给你惊喜。

没有哪朵花会看见自己结实坠树的那一日,也没有哪滴树脂会料到自己化作琥珀的那一天。史书万卷,传载千年,千年后仍耀眼夺目的,常是那“甘坐冷板凳”的文人学者,而那些只见眼前利益的逐利者,终不过是时间恒河中的一粒微沙罢了。也许你穷尽一生也只成为了通往梦想之路的一块铺路石,但后来之人永不会忘却这铺路石背后凝尽一世的价值。奈何偏为现世利益摧眉折腰?何不放眼“身后”与“未来”,为自己的一生创造真正的价值? 在清朝的茅草寒庐中,那穷困潦倒的病弱书生抱着他未完成的书稿悄然离世,他的死,不过是微沙入海,不着痕迹,但他遗下细腻而真实的红楼遗稿却为后人所慨叹;在法国郊野的麦田中,那个缺了耳朵的疯子画家一枪了结了自己,他的死,如同那一枪惊起的乌鸦,散去无影,但他遗下绚丽而奇幻的《星空》、《向日葵》却为后人所惊艳;在俄国雪夜的车站中,那个抛弃贵族身份的老作家离开人间,他的死,有若当夜寒雪翩跹,落地无声,但他遗下凄美而富有深意的《安娜·卡列琳娜》却为后人所盛赞。

无论是他、他、还是他,都醉心治学中走完饱含穷困与痛苦的人生路。直到他们踏上奈何桥的那一日,他们依旧孑然一身,依旧未闻达于世,但是他们的价值如那颗埋藏千载的莲子,他们把一生的坚持与等待化作养分,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惊艳世人的白莲花。 但在扭曲的普世价值的浸染下,愿意用一生来等待花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人,愿意用十数年来还原一件金缕玉衣,有的人,却可以在十数日间为名利抛尽尊严、原则;有的人愿意用一生心血来钻研一条理论,有的人却可以以众叛亲离为代价换得金银满屋。且在如今,眼看前者若凤毛麟角,后者却多如牛毛,不禁让人心寒,令人痛惜。

忘川长逝,流不去千年岁月亭亭白莲;泥垢绿苔,掩不住和氏之璧绝世光芒;战火风飞,燃不尽清明上河吴带当风;改朝换代,换不走秦篆汉隶李杜文章。时间长河上盛放的,从来都是有价值的花。

做一颗有耐心的莲子吧,越过黑暗,放眼“身后”与“未来”。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1、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

一只枭与一只鸠相遇,枭因为乡里的人讨厌它的鸣叫而打算东徙,鸠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对它说:“你只要改变你的鸣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能做到,那么即使你东徙后,那里的人依旧会讨厌你的叫声。”

“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鸠言简意赅地点醒了枭。面对乡民的骂声,枭仅仅只是看到了村民讨厌自己的表象,却从未深入地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它的想法中,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与他人,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改变自己面对的对象。但是很多时候,他人成见的成因是因为自己的不足。枭如果不认识到这点,那么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待见。

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问题。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了解透彻,所以他成为了古希腊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枭之所以闹出笑话,就是因为它没有认真地了解过自己,没有深入地分析自身原因。很多人在犯下错误时,没有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先把目光投到他人身上,这样子到了最后,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

子不更鸣,东徙何如?子若更鸣,何须东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自己的改变。 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只懂得怨天尤人。抓住最根本的毛病,否则永远都只是“指标不治本”。其次,面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要学会理解;面对他人的建议,更要虚心接纳。面对鸠的建议,枭若能将其采纳,它自然也不会遭到人们的排斥。最后,下定决心,有大刀阔斧的勇气也尤为重要。苏联的覆灭,便是因为改革缺少这种决绝的勇气。付诸行动,永远比争辩更具有说服力。

卢梭的《忏悔录》以其对自己的深入剖析而震撼了整个世界。他对自己的反省,薄薄的纸张仿佛无法承载他思想的厚度,只有对自己发掘的足够深,一个人才能容纳整个世界、整个时代!

子不更鸣,东徙尤恶子之声,只有鸣声改变了,枭才有可能被接纳;人只有认清自己,做出改变,才不会被世界抛弃。

2.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题目自拟。4. 不少于800字。

2、留一道缝隙给他人

有一位好木匠,他的口头禅是“注意了,留意到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

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只有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足和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才能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留一道缝隙”不仅仅是一种木工技巧,更是一种处世哲理与人生哲学。人生在世,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自己的能力、影响扩大化,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扩张而“挤在一起”,发生一些小摩擦。这时,给他人留一道缝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留一道缝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因此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能够学习到宽容与忍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之中有的通达善良、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宽容待人、有的锱铢必较。只有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人,为他们自身的小小缺点留一道无伤大雅的缝隙,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中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的人生才能够少许多不必要的阻碍。古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真正学会给他人“留一道缝隙”时,宽容和忍让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有力武器。

“留一道缝隙”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更大的成功。只有当我们给周围的人“留一道缝隙”,给他们充分空间施展才华,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甚至化敌为友,为我所用。相反,那些刚愎自用、不懂得为自己和他人之间留下缝隙的人,必将众叛亲离,落得失败的下场。刘邦能够坦然接受“三不如”的事实,容忍韩信“多多益善”的豪气和张良无尽的雄才大略,才能在群雄逐鹿中崭露头角,收天下为囊中之物。相反,项羽盲目自大,连范增这样的谋士都怀有妒忌之情而容不下,最后只能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遗憾告终。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留一道缝隙”的非凡力量。没有张英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哪有名垂青史的六尺巷?没有蔺相如三次宽容廉颇的气度,又怎会有“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的传世佳话?没有恩格斯对马克思孤傲天才性格的包容,又怎会有《资本论》的问世?如果连豪猪在群聚取暖时都会互相留下一些空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对“给他人留一道缝隙”说“不”呢?

古语有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土地给树留下一道缝隙,于是有了枝繁叶茂的森林;山峰给河流留一道缝隙,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万丈飞瀑;我们给他人留下一道缝隙,才有了灿烂的生命银河。

留一道缝隙给他人,我们或许会失去几寸土地,但我们得到的,将是由千千万万生命连成的广阔无垠的美丽世界。

3、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人人都会生气,你先对别人笑,别人才会对你笑;人人都有自尊心,你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你主动做别人的知心朋友,别人也会来和你聊心;人人都会碰到麻烦或困难,你先去帮助他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题目自拟。4. 不少于800字。

3、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们知道事物的兴衰是因为我们以历史为镜,我们清楚自己的得失是因为我们以他人为镜,我们对着镜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模样,生活是一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一面我们能审视自己又能审视别人的镜子。生活这面镜子包罗万象,从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了人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走过的

痕迹在生活这面镜子前表露无遗。镜子内外的场景一模一样,但是镜子外的我们通常要透过镜子内的我们来审视自己,审视世界。有时镜子外的我们会因为名利而忘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生活这面镜子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德行,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每个人都有生活这面镜子,可惜有些人走得太快,忘记问一下镜中的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追逐的东西,久而久之,这面镜子就会蒙上灰尘,失去应有的意义。生活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正衣冠明得失。

郑板桥透过生活这面镜子确立了自己的志向,看到官场的黑暗后,决心寄情于几竿修竹,才有后人赞颂的正直之气;周茂叔看着生活这面镜子,坚定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人格。透过生活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世界,坚定理想目标。

我们要时常擦亮生活这面镜子,要时常对着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心要时常怀着敬畏感恩来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对生活这面镜子微笑,镜子反映的本来就是真实本身,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在生活中我们就是什么样子。生活这面镜子不是哈哈镜,更不是放大镜、显微镜,它是一面再普通不过的镜子。所以我们要塑造一个更美好正直的形象。不想让别人看到镜子中我们的丑陋,就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雾都孤儿》中的主人公奥立弗虽生长在黑暗残酷的环境中,但是他看得清生活这面镜子中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一直保持着正直的晶莹品质。最后邪不胜正,奥立弗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都需要生活这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审视自己,审视世界。一花一世界,一镜一浮生。生活,它是一面镜子。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 布鲁诺放弃了生的希望,毅然走向火刑架,临刑前,他大声向世人宣布:火刑不能征服我,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无论是钱穆所说的“身后”,还是布鲁诺所坚信的“未来”,都能给我们读书治学、为人做事、评判事物提供一种新的眼光和视角。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4、沉心静待未来之花

历史的洪流席卷而至,前人仅能昂首前进,因之无法触及未来之花,但如布鲁诺般,多少雄心壮志之士坚信未来。因为智慧之人深知,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他们的身躯虽早已逝去,但灵魂仍经受着时间这把铁锤的锤炼,他们沉潜的灵魂静待着未来之花。

我们谨记着卡尔维诺于《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的醒世之言:“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然历史的过于宏大总令深陷其中之人深感渺小,有人禁不住外界之侵蚀而如微尘般消逝无影,但有人坚信着未来,秉持坚不可摧的信念而静待时间的考验,最终他们如星空闪耀璀璨的明星显露于后人眼前。诚然,持操之过及之心反毁脚下繁花嫩草,而秉沉稳静待之心反能见日后鲜花满园,何不怀坚定之心,静待鲜花满园之境呢?

漫步于历史这终不见尽头的林荫道上,总有夺目之花赏心悦目,更有不朽之花令人惊艳而深感敬佩。我只能心怀敬意仰望他们,我被马相伯的嘶声唤叫惊醒,他虽不是待百年才开花的普雅花,但却是“叫了一百年,仅为叫醒中国的一条狗”终于他的沉心静待唤醒了昏睡的国人;我被左拉的奔走疾呼所折服,他虽与德雷福斯毫无瓜葛,但却接连发表《我控诉》《第五幕》为之振臂高呼,终于他的坚持正义唤发了更多的“左拉们”汇聚,德雷福斯终获释;我又被卡夫卡潜心写作所警醒,虽他的手杖上写着“一切苦难粉碎了我”,但却精心写

作直至逝世,终于他的文字如星光般展露于世人眼中„„可见静待未来之人比比皆是,而正是他们的静待,最终获得了耀眼的光芒,得到了惊羡世人之艳。

然如今急躁之风气渐染着社会,世人的名利心、功利心赤裸裸地展露与眼前,满目疮痍,让旁人深感恐惧与厌恶。过多的作家忘记了写作的目的,学校忘记了教书育人意义所在,甚至连学生也忘却了读书之义所在!我们被过快的节奏所领向了错误之途,而忘却了静心等待之意义,我们被技术的白昼刺瞎了双眼,浮躁之心盲目前行,终与伊始的方向渐行渐远。

在铺满雪花的大地上用食指静静写下:坚信未来,静待未来之花!

愿待花开

曾看过一幅图片,图中一朵如玉的白莲花亭亭净植。有谁会想到,孕育这脱俗之花的,是一颗在千年前的古墓中被发现的莲子。正如钱穆“身后”之言,亦如布鲁诺“未来”之愿。只要愿意相信,愿意坚持,愿意等待,时间往往会给你惊喜。

没有哪朵花会看见自己结实坠树的那一日,也没有哪滴树脂会料到自己化作琥珀的那一天。史书万卷,传载千年,千年后仍耀眼夺目的,常是那“甘坐冷板凳”的文人学者,而那些只见眼前利益的逐利者,终不过是时间恒河中的一粒微沙罢了。也许你穷尽一生也只成为了通往梦想之路的一块铺路石,但后来之人永不会忘却这铺路石背后凝尽一世的价值。奈何偏为现世利益摧眉折腰?何不放眼“身后”与“未来”,为自己的一生创造真正的价值? 在清朝的茅草寒庐中,那穷困潦倒的病弱书生抱着他未完成的书稿悄然离世,他的死,不过是微沙入海,不着痕迹,但他遗下细腻而真实的红楼遗稿却为后人所慨叹;在法国郊野的麦田中,那个缺了耳朵的疯子画家一枪了结了自己,他的死,如同那一枪惊起的乌鸦,散去无影,但他遗下绚丽而奇幻的《星空》、《向日葵》却为后人所惊艳;在俄国雪夜的车站中,那个抛弃贵族身份的老作家离开人间,他的死,有若当夜寒雪翩跹,落地无声,但他遗下凄美而富有深意的《安娜·卡列琳娜》却为后人所盛赞。

无论是他、他、还是他,都醉心治学中走完饱含穷困与痛苦的人生路。直到他们踏上奈何桥的那一日,他们依旧孑然一身,依旧未闻达于世,但是他们的价值如那颗埋藏千载的莲子,他们把一生的坚持与等待化作养分,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惊艳世人的白莲花。 但在扭曲的普世价值的浸染下,愿意用一生来等待花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人,愿意用十数年来还原一件金缕玉衣,有的人,却可以在十数日间为名利抛尽尊严、原则;有的人愿意用一生心血来钻研一条理论,有的人却可以以众叛亲离为代价换得金银满屋。且在如今,眼看前者若凤毛麟角,后者却多如牛毛,不禁让人心寒,令人痛惜。

忘川长逝,流不去千年岁月亭亭白莲;泥垢绿苔,掩不住和氏之璧绝世光芒;战火风飞,燃不尽清明上河吴带当风;改朝换代,换不走秦篆汉隶李杜文章。时间长河上盛放的,从来都是有价值的花。

做一颗有耐心的莲子吧,越过黑暗,放眼“身后”与“未来”。


相关内容

  • 2015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编--精选版
  • 1.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胡萝卜的种子>题目三选一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 ...

  •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研读考纲,明确要求,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古诗文和文学作品阅读,全面提高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5年3月上旬--2015年5月中旬 四.一轮复习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情总结: 1.学生语文基础较 ...

  • 2015年西藏拉萨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 2015年西藏拉萨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海燕拒绝平庸,它不安享温暖的小屋,在暴风雨中任意穿梭;雄鹰拒绝平庸,它不栖息于安全的枝头,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腊梅拒绝平庸,它不祈求阳光的呵护,在寒冷的冬天毅然绽放. 正是有了这些生灵拒绝平庸的精神,才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安 ...

  • 2015秋初三作文计划
  • 乐兴中学 初三作文教学计划 初三教学任重道远,作文又占中考分数中的很大比例,故而必须重视起来,但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很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写作文写口水话,记流水账的水平,故而道路阻且险.在我校语文教学领头人王主任的带领下,初三语文老师积极商讨初三的教学计划,现将我校初三作文教学计划呈现如下. ...

  • 2015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精选:自编的童话故事
  • 马虎的小白兔 三年级三班  赵子渊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小白兔很马虎,小灰兔很聪明. 有一次小灰兔和小白兔要出去玩,小灰兔跟小白兔说:"明天你带青草,我带胡萝卜." 小灰兔又想了说:"你还是带水吧." 他们回到了各自的家,小灰兔在家认真准备东西,他准备 ...

  • 2016聚焦中考语文习题-第三十讲典型材料.doc
  • 第三十讲 典型材料,凸显主题 , 真题例析) 1.(2015·嘉兴)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不仅仅是享乐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 ...

  • 2015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 严格依据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川人社发[2012]145号)编写 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揖历年真题详解铱 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 渊成都冤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历年真题详解/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 研究院编 ...

  • 2015高三语文期末教学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组 杨金华 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自己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2016年高考,我信心百倍.现将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最新 ...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 取消分值比例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取消分值比例 9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报>对刚发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进行权威解读.今年是四川最后一年采用四川卷测试,也是最后一年英语不考听力,数学取消有关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