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专项规划说明书

前 言

东北地区气候冬季寒冷,伊通县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楼房保暖性能较差。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暖房子” 工程建设,确定从2011年开始,将“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延伸至县城。为保证工程建设科学组织、规划实施,高质量完成“暖房子”工程的建设任务,我院承担了伊通满族自治县“暖房子”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2011年1月上旬对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供热管网、楼房的墙体保温性能、楼房面积、居住户数、居住人口等资料进行了收集,经过

调研、分析、论证等多方面工作,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一章 概况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双阳县接壤,南界东辽、东丰二县,西南与梨树县相连,西、西北与公主岭为邻,北与长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5.6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其中有7座状如北斗,得名“七星山”,素有“七星宝地”、“七星落地”之称。

2、气候

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为最多,达14646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个农作物生长期内,太阳总辐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气温:年平均气温5.5℃,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7.1℃,年较差为39.8℃。极端最高气温35.5℃,出现在197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 2℃,出现在1970年1月4日。11月中旬封冻,5 月中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达160厘米。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现状总人口为88582人,城市人口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城市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在建成区(或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业人口;在建成区(或城市建设用地)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用地规模: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16平方公里,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四大建设用地结构总比例为87.80%

(四)环境质量

1、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薄弱,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大,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2、现状工业布局分散,污染源不好管理。

3、工业锅炉和居民冬季锅炉排放煤烟对大气污染严重。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新一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现已经编制完成,对城市建设起到先进的指导作用。

(一)城市性质

新一轮总体规划将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性质确定为:吉林省中部重要的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建材业为主和以旅游特色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化城市。

(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及规模 1、规划期限

规划以2009年作为基期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2、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伊通镇行政区范围、及牧情古风景区的范围,共含1个城关镇及29个行政村,包括伊通镇、前桥村、后范村、前范村、星光村、长安村、任家村、东尖山村、建国村、关家村、西宋村、北岭村、跃进村、小营城子村、兴隆村、五四村、河北村、庆德村、永青村、东新村、邵家村、永新村、新四村、二道岭村、兴道村、新德村、利民村、沈家村、东宋村、新立村。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263.6平方公里。 3、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将达到19.9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22.19平方公里。

(三)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1、根据上位规划及资源承载力要求,确定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区域定位。

2、人口与城镇化测定。 3、经济目标与产业布局。

4、完善镇村体系布局层次,提出了城乡空间布局方案,明确中心村、基层村发展方向,以便更有利于指导新农村建设。

5、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加强伊通满族自治县与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长白山区的交通线路的组织。

6、提出空间管制方案及措施。

第二章 城市供热现状分析

一、供热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伊通满族自治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采暖期日平均气温-8.0℃,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为-23℃,采暖期为170天。

城区现有集中供热锅炉房一座(天源热力公司锅炉房)。占地面积2.45公顷,内设四台锅炉,共有十一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此外城区还存在大量零散供热小锅炉。造成能耗高、热效率低、供热矛盾突出。

1、对小锅炉房建设限制管理不严,部门行业间条块分割。 2、分散的锅炉吨位小,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大气环境污染严

重。

3、很多地方供热管线埋设不合理,造成能源浪费,妨碍交通。

二、建筑能耗及环境状况分析

夏热冬冷地区是我国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这一区域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源正在急剧增长,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这种能耗还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达到相应的热舒适情况下,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比其他地区更高。2007年以前的建筑片面追求降低造价,致使围护结构普遍偏薄,门窗缝隙过大,保温性能普遍较差,造成室内热环境极差。传统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为:住宅建筑绝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建筑体系,500mm实心粘土砖外墙、架空隔热通风屋面、单层玻璃钢窗的传

热系数分别为2.0,1.7,6.4W/(m2.K),屋顶不设保温层。所以房屋的保温性能很差,冬季室内阴冷,远低于卫生标准的下限(16℃)。近年来,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普通混凝土砌块墙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而这两种墙体保温性能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降低,其传热系数分别为2.6和3.2W/(m2.K)以上,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进一步恶化。针对伊通满族自治县区位的特点,居住建筑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优化建筑规划设计等措施来实现本地区的节能目标。

第三章 规划具体内容

一、规划范围及规模

本次“暖房子”工程规划范围是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8.1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范围内2007年前的多层建筑。

二、规划目标和任务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使城市供热能力显著提高,居住建筑保温条件逐步改善,建立起管理科学、规范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热源能力建设。按照供热专项规划,合理确定热源类型和比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以大型区域锅炉供热为主,形成科学合理的热源结构。做好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等工作,新建锅炉房必须与调峰锅炉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统筹考虑城市热负荷能力和房地产的发展,并与房屋开发规划有效衔接。

2、积极改造小锅炉和陈旧管网。在排查摸底基础上,制定小锅炉和陈旧管网改造撤并计划。结合旧城区改造有计划地对建设年代较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保障能力低、投诉率较高的分散小锅炉进行改造撤并。

3、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逐步实施供热计量。优先改造长时间内难以动迁的、最急需改造的、临街的楼房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暂时不能改造的应在门窗、楼顶等方面采取保温措施。

4、深化供热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供热监管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供热行业体制改革,制定针对供热行业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措施。科学设置监管机构,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完善行业管理法规政策体系。

三、建设标准

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步伐,逐步实现按计量收费。坚持区域改造原则,重点是给老旧楼房“穿衣戴帽”,清理地沟,更换损坏管线阀门。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第四章 供热规划

一、供热工程规划原则

1、贯彻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

2、采用先进和可靠技术,以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为前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供热工程规划目标

提高城区整体供热水平,降低城区大气污染,促进供热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以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热为主的供热系统,调整和优化现有供热布局,集约分配热负荷,使城区供热事业形成产业化、物业化格局,积极开发新型能源。使居住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近期达到70%,远期达到85%。

三、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负荷的确定 (1)采暖热指标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3℃,采暖期170天,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不同建筑物的用途确定。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采暖负荷指标推荐值和建筑物类别比例,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本规划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5W/m2,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规划期末供热面积统计表(2030年)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各类建筑供热指标

注:规划期末节能建筑达80%

(2)采暖热负荷

规划热负荷预测主要考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的

采暖负荷,至2030年,规划供热面积万982万m2,采暖热负荷 540 MW,居住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

2、规划供热分区

根据总体布局规划,将伊通满足自治县分为三大供热区,即伊通河北区、伊通河南东部区,伊通河南西部区。从现有状况及远期规划来看,采暖负荷集中在河南区及河北的沿河居住组团,其采暖负荷密度较大。河北工业区为工业重点发展区,具有一定的生产用气负荷,近期由用汽企业自行解决用汽问题,远期可考虑集中供汽。

3、供热热源

根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热负荷分布情况和现状供热点的情况及向外供热能力,确定城区热源以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为主。

对现状天源热力公司锅炉房进行扩容改造,形成科技含量高、供热区间大,管理方式先进的供热站点,满足规划期内河南东部区的供热负荷需求。

在河南西部区和河北区各建设一座热水锅炉房,满足两个区域的供热负荷需求,同时河北区锅炉房预留蒸汽锅炉炉位,以满足未来工业用汽的需要。

规划期内逐步取消2.8MW以下零散供热小锅炉。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规划期末各供热锅炉房供热负荷预测表(2030年)

4、换热站设置

(1)换热站应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区。

(2)按用地性质、地理位置和自然道路划分供热小区,换热站的供热范围控制在建筑规划小区的地界范围之内。

(3)规划单座换热站规模控制在5~15兆瓦内,供热面积约为10~20万平方米考虑,换热站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

(4)每个换热站的占地面积在150m2左右。 5、供热管网

规划采用热水作为建筑供暖热媒。规划供热管网以区域供热锅炉房热源为主系统,采用枝状、环状相结合布置,河南区两处热源的供热管网联网,提高中心城区的供热可靠性。另外河北工业区预留蒸汽管道敷设位置。

供热系统采用锅炉房与用户间接连接方式,水水交换,一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二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

管网输送能力按最大负荷规划,供热管径根据计算热负荷和热水管网允许流速确定。为减少交叉和大量搬迁,不影响市容,主干

线、支线及用户线宜采用直埋敷设。主次管网均采用波纹管补偿器,直埋管道采用聚胺脂发泡保温,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壳。

四、规划实施的措施

1、供热企业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供热投资体制。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允许具有一定实力的经营者以

合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进入供热市场。

2、立足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供热技术进步。以加快环保、节能、高效供热技术在新改建项目上的应用、推广,带动整个供热行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热网的经济性、稳定性。要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推进供热按量计费。

3、积极改革热费收缴制度,使集中供热事业得以良性循环。 4、继续加快管网改造和分户改造步伐,避免跑、冒、滴、漏现象。

5、在建筑节能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办法等,尽可能地节省能源消耗。

第五章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

及节能改造规划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改造工作目标

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15年前基本完成对镇区内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多层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到“十二五”期末,至少

完成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的3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提高任务完成比例。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项目必须同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价收费。

二、尽快落实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并签订改造协议

为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节能改造工作,为确保改造目标完成,加快工作进度,按上报的改造工作量与各地签订改造协议。对工作积极性高、提出改造申请早、前期完成任务好的将优先签订改造协议,优先安排改造任务及奖励资金。

三、鼓励具备条件小区尽早完成节能改造任务

为充分调动积极性,突出政策效益和改造整体效果,对工作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基础好的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要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到2013年要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70%以上,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四、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以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要把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作为节能减排资金安排的重点,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落实好已发布的节能服务机制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并进行分户计量收费。要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居民、原产权单位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改造项目,进一步拓展节能改造资金来源。

五、积极推广新型建材应用

在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确定新型节能建材产品技术目录,从目录中选用相关技术、材料及产品应用于节能改造工程,根据产品质量、施工质量、节能效果等因素,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六、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物价、供热、房产等主管部门参加的议事协调机制,统一研究部署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注重发挥政策和资金整体效益,尤其要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综合整治、城市市容整治等工作相衔接,统筹推进,加快“节能暖房”工程建设。要加强对改造工程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强化对计量器具、保温材料、门窗等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将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与安全工程。

第六章 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创造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城“文明、整洁、卫生、健康”的环境,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目标,提高形象,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现城区内的老旧小区有政府南小区、公园小区、国税小区、伊通一中东小区。

一、 宣传动员

为切实搞好此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将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传达到企事业单位及每一位同志,严格要求人员统一听从指挥,积极行动起来,督促人员从自身做起形成爱护环境、宣传保护环境的活动热潮,共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之中。

二、 整治阶段(2011年3月1日—2013年年底)

(一)、场地绿化

对小区进出道路以及停车场草坪绿化带进行环境绿化美化,做好各种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的准备,确保绿化环境顺利进行,先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做好草坪绿化带的整治和美化,使绿化工作符合整治的要求。

(二)、环境卫生

小区内道路和绿化清洁是维护和改善小区环境质量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形成统一的环境清洁管理系统,各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环卫清扫队伍,并且定期检查,保证小区内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三、 实施措施

(一)、绿化

草坪绿化带是工作的重点,按照要求组织人员首先做好绿化全面开展的准备,铺设好浇灌系统,保证各类绿化机械设备的完整好

用,绿化要根据草坪生长的季节规律,合理安排人员及时防虫、浇灌、修剪美化草坪。

(二)环境卫生

1、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上下班,动态增加保洁力量,每日不定时地清扫道路及停车场责任区及路面。充分利用好保洁机械设备,增加各责任区每日保洁次数,保证环境清洁,切实做到无尘、无痰、无烟头、无纸屑、无果核、无果皮等杂物。

2、严格居民楼内卫生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定时地进行清扫,切实做到无杂物、无异味。

(三)、环境整治

1、对小区内违规设置的宣传标语、标志牌进行拆除,按统一管理规定规范设施、各经营摊点及其他物品在小区内的位置布局。

2、对小区内已损坏的道路标志牌及时进行更换;对居民楼的外墙进行粉刷,保证标志牌、路面整齐美观。

3、对小区内道路标线进行划置,合理规划车辆停车场地,以便于车辆停放、通行。

4、根据亮化、美化环境要求,小区内道路设置路灯,方便居民通行,草坪、花坛设置草坪灯,美化环境。

5、加强环保维护工作,可在小区内适宜位置设置安装好与绿化、保洁相关的各种环境保护警示牌及宣传栏等。

6、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置环境综合整治治安员,及时制止小区

内散发宣传单、乱粘贴宣传标语、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的人员。

第七章 供热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随着供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供热面积的逐步扩大,管理人员规模的不断增加,热用户对供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热企业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供热企业要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信息化系统建设既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现状分析

(一)外部大形式越来越严峻

收费改革、分户改造、计量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供热企业的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热用户对供热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供热用煤、水、电、人工、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增长,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供热成本不断增加。加之现行热价偏低致使企业政策性亏损,面对这些压力,要求企业不断向内挖潜,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在生产上采用新技术,在管理上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才能长足发展。 (二)内部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供热面积的扩大,在管理上必然形成多机构、多供热站点(所)、多收费点,进而使得范围广、地点分散;管理上从粗放到精细,内容涉及工程、运行、计费到服务等各个专业;收费方式多样

化,既有上门(走收)收费、又有窗口收费;既有按面积收费、又有计量收费等;内部管控较难实行量化管理、流水作业,技术知识

不能共享,审批审核、稽查管理难以准确到位。如何把建设、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好也已成为新的课题。

(三)目前信息化水平急需改进

目前供热企业虽然已经形成基本的收费管理、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框架,但收费系统急需改进和完善才能满足经营的具体要求,而且生产系统没有全覆盖,基础资料仍不准确,这些系统尚处于分散、低速和不准确状态,存在着诸多的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设备、材料、工程、维修和服务等专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仍然是手工管理,无法及时掌握分析;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方面都无法实现及时协同作业;管理信息量庞大,缺少大型或分布式的数据库的支持,信息管理机制和相应硬件设备需要改进;信息管理的要求不统一,存在着横向管理部门之间和纵向管理层级之间的交叉,随意性大且难以管控。

二、建设思路

纵观供热管理的发展经验、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除了应该继续采取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供热建设、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之外,还要采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管理。因此,供热企业因采用信息化来辅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生产高效率、服务高质量、管理精细化。

(一)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

根据供热管理的特点,结合供热企业的实际,按照“安全、前瞻、适用、经济”的信息化规划思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构建一个技术成熟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管理科学和经济实用的供热管理信息系统。将供热的基础信息和并网、收费、开关栓、维修更新改造、运行监测、物资、稽查、地理信息,以及呼叫中心、协同办公、知识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统一纳入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以工程、生产、计费和服务为主线,以“人、财、物”三大要素为支撑,对整个供热周期进行总体计划、监控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制度)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信息化软件来支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努力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考核和监督,确保在供热质量维持不变或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供热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和优化生产过程,实现节能降耗,进而使企业始终能以较低的成本,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确保企业能更好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是加强供热基础信息管理,确保供热管理所涉及的房屋、设备设施及管网和热用户等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供热生产信息管理,将供热生产运行及监测、设备设施及管网维修改造、煤水电等能源消耗、物资材料和供热并网、开关栓等信息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加强收费信息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核心,以收费管理为导向的集中收费、分散收费和银行托收相结合的收费信息管理平台;四是加强日常维护服务信息管理,引入呼叫中心、手机办公等新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以热用户为目标的供热服务体系;五是加强供热信息的统计分析、监察稽核、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以热源或换热站为基本单位的收支对比分析和核算管理,进而提高供热经营管理的监管、稽核能力;六是加强供热办公自动化管理,为企业的行政、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提供高效的平台。

三、实现意义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供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供热管理信息化,不但能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优势,而且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现统一,便于加强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生产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收费管理为导向的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信息传递渠道、统一的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二)理顺流程,便于沟通执行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管理和服务用户为目标,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业务和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规范的业务信息管理流程。

(三)责权分明,便于决策分析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合理、明晰的行政、生产、经营、维护服务、物资能源、收费、核算等管理权限和以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为基础的供热经营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四)过程量化,便于监督考核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信息管理集成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经营管理集约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供热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和供热软件的不断升级,一些应用更加务实、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管理功能更加齐全且操作方便灵活和安全、稳定、快捷、适用的供热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得到逐步应用,对供热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摸索出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因此,建设供热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全面实现信息化与供热管理的融合,向规范管理要效益,使企业得以迅速适应国家供热体制改革大趋势,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供热”,满足分户计量供热和按需供热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

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问题是关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节约能耗的措施

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2、注重墙体节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混凝土砌筑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倡导复合墙体,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要达到节能50%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

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3、关注门窗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3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

塑钢门窗不仅防噪隔声功能显著,防雨水渗漏能力强,空气渗透量小,更主要的是塑钢门窗的导热系数极低,隔热效果优于铝材1250倍,在采暖和制冷上,能耗要低30%~50%,室内空调的启动次数明显减少,耗电量也显著减少。

二、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往往会增加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益期,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住宅建筑节能投资增加额/住宅建筑本身的造价=6/1,与此同

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约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试点表明,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年~7年左右。

1、节能投资。节能建筑在一般情况下,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工程造价势必也要相应地提高。节能50%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

2、节能收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率指标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建筑的设备运行负荷比传统建筑小,其维护费用也相应的减少;建筑物由于受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的保护,从中就节省了一笔维护开支。

3、投资回收期。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应超过8年。 4、生命周期收益。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而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

第九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以换热站为单位的改造计划

按照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工作的有关要求,为了确保科学高效、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2011—2013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

改造既有居住面积100.33万平方米,居住户数12,817户。其中:2011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50.12万平方米,居住户数6,170户。2012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30.20万平方米,居住户数4,023户。2013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20.01万平方米,居住户数2,624户。

(一)、热源

伊通满族自治县天源热力有限公司,建设一个热源厂共计安装29MW热水锅炉4台,总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

(二)、以换热站为单位改造计划

1、2011年计划进行改造建设的是以6个换热站为单位,居住建筑全部是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158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50.12万平方米,居民6,170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6.34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1)、稷民换热站:

稷民换热站,供热面积18.1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45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4.99万平方米,居民1,731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1.67万平方米。

(2)、中心—2换热站:

中心—2换热站,供热面积11.1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32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53万平方米,居民998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75万平方米。

(3)、安居换热站:

安居换热站,供热面积15.03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7栋楼,改造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居民1,241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2.70万平方米。

(4)、农行换热站:

农行换热站,供热面积14.2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4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居民824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6万平方米。

(5)、果品换热站:

果品换热站,供热面积12.6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36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0.49万平方米,居民1,376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4.26万平方米。

2、2012年计划进行改造建设的是以4个换热站为单位,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居住建筑40.9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90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30.20万平方米,居民4,023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16.81万平方米。具体如下:锦绣换热站:

(1)、中心—1换热站:

中心—1换热站,供热面积10.7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

住建筑17栋楼,改造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居民627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3.32万平方米。

(2)、统建换热站:

统建换热站,供热面积13.3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1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67万平方米,居民1,043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4.81万平方米。

(3)、锦绣换热站,供热面积18.1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11栋楼,改造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居民56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29万平方米。

(4)、九换热站:

九换热站,供热面积9.6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

16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居民977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3.67万平方米。

(5)、农机换热站:

农机换热站,供热面积17.81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1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居民814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2万平方米。

3、2013年计划进行改造既有居住建设的是以2个换热站为单位,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居住建筑30.8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4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20.01万平方米,居民2,624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2.60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1)、边贸换热站:

边贸换热站,供热面积14.6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居民37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5万平方米。 (2)、财政换热站:

财政换热站,供热面积21.47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40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7.30万平方米,居民2,25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1.75万平方米。

二、2007年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一)、建筑概况

伊通县城伊通镇截止2010年末,总建筑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居住建筑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机关和其他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2007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的具备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建25万平方米。

(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基本情况 2011—2013年计划节能改造项目全部在伊通县城伊通镇内。改造的建筑为居住及公建建筑,计划改造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建面积25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建筑全部是多层砖混建筑。建筑围护结构全部是490mm粘土砖墙、木或钢窗、平屋顶形式。采暖系统形式为集中供热、换热站区域供热、分户循环供热法。

(三)、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计划

1、改造计划

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我县县城所有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进行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热源和供热管网热平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011—2013年计划改造共计125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改造55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5万平方米)、2012年改造40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10万平方米)、2013年改造30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10万平方米)(详见附表3—吉林省2011—2013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明细表)。

2、改造的年度进度

2011年3月30日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和审查、标底制作等准备工作。

4月5日前,发布招标公告。

4月10日前,完成施工、监理、材料的招标手续。 4月25日前,完成施工许可审批等前期手续工作。

5月1日改造工作开始施工,有关部门负责监管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9月20日前,2011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10月1日开始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结算,11月10日完成验收、结算工作。

3、配套改造

在进行改造项目的同时以换热站为一个改造单元,在同一个换热站的机关办公和其他公共、个人建筑,动员物业、产权单位(人)同步进行热计量、管网平衡、围护等节能改造,提高供热效率,保障、提高改造的节能效果。

(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的外围保温、供热管网、室内供热系统、屋顶结构进行节能改造,已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供热环境、防水保温、美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节能效果。

1、县城区未达到节能50%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有100万平方米,公建面积25万平方米,我们将对这些建筑全部进行外墙、屋顶保温和楼宇门、外窗进行改造。非居住建筑、公企、商服建筑由产权单位、(人)负责改造。改造后围护结构要达到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要求。

2、2011年新建热源厂一座、换热站5座,取缔小锅炉10个。 3、将对重点部位、主要街路的建筑物的屋顶按照整体的设计要求,结合外墙进行改造,对外立面进行整修粉刷,达到改善居住建筑节能的性能和外观美化的目的。

4、将对县城185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面进行管网平衡、安装热计量改造。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等部件。

5、结合节能改造工程,对个别小区进行供热、供水、绿化、硬化亮化、空架线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

(五)、改造资金投入及改造资金来源 1、资金预算

2011—2013年计划改造共计125万平方米,共需资金约2.625亿元。其中:2011年改造55万平方米,需资金约11550万元;2012年改造40万平方米,需资金约8400万元;2013年改造30万平方米,需资金约6300万元。

2、改造资金来源

一是产权单位(人)和供热企业出资。二是要利用好中央节能改造工作的奖励资金。三是利用省政府“暖房子工程”专项改造资金。四是县财政安排专项节能的改造资金。从以上四个方面筹措解决改造资金问题。

3、资金使用方法和范围

为了保证改造能够尽快实施,资金由县财政设改造专户管理,按照改造工程的进度需要进行拨付。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在改造既有居住建筑范围工程建设上。

(六)、保障措施

1、改造项目优惠政策:改造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地方税收,以财政返还到项目资金专户。

2、组织机构:由县政府成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造工程建设。

3、标准规范

在改造中的具体改造标准、质量要求、工程管理必须要按照国

家和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等要求执行。要按照省住建厅的通知要求,改造施工中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阻燃苯板等保温材料。要细化各个重要节点的设计,杜绝质量通病。在改造的施工中,楼道安全门、楼梯门口踏步等有缺失、损坏的要一并补齐。

4、行政监管

为了对改造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改造工作按计划、安全的实施,真正的成为优质的民心工程,改造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要求执行、履行工程报建、施工审查备案、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造价审定、材料备案、施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

5、项目的宣传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宣传,大力宣传改造工程的目的、任务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绿色宜居县城的重大意义,要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的伊通人民更加的热爱伊通,为加快推进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6、各方配合改造

要联合供电、通信、广电、供水等部门安排人员负责建筑物外

挂、地下管线的整治,并配合改造工程建设。

前 言

东北地区气候冬季寒冷,伊通县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楼房保暖性能较差。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暖房子” 工程建设,确定从2011年开始,将“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延伸至县城。为保证工程建设科学组织、规划实施,高质量完成“暖房子”工程的建设任务,我院承担了伊通满族自治县“暖房子”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2011年1月上旬对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供热管网、楼房的墙体保温性能、楼房面积、居住户数、居住人口等资料进行了收集,经过

调研、分析、论证等多方面工作,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一章 概况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双阳县接壤,南界东辽、东丰二县,西南与梨树县相连,西、西北与公主岭为邻,北与长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5.6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其中有7座状如北斗,得名“七星山”,素有“七星宝地”、“七星落地”之称。

2、气候

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为最多,达14646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个农作物生长期内,太阳总辐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气温:年平均气温5.5℃,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7.1℃,年较差为39.8℃。极端最高气温35.5℃,出现在197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 2℃,出现在1970年1月4日。11月中旬封冻,5 月中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达160厘米。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现状总人口为88582人,城市人口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城市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在建成区(或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业人口;在建成区(或城市建设用地)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用地规模: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16平方公里,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四大建设用地结构总比例为87.80%

(四)环境质量

1、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薄弱,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大,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2、现状工业布局分散,污染源不好管理。

3、工业锅炉和居民冬季锅炉排放煤烟对大气污染严重。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新一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现已经编制完成,对城市建设起到先进的指导作用。

(一)城市性质

新一轮总体规划将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性质确定为:吉林省中部重要的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建材业为主和以旅游特色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化城市。

(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及规模 1、规划期限

规划以2009年作为基期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2、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伊通镇行政区范围、及牧情古风景区的范围,共含1个城关镇及29个行政村,包括伊通镇、前桥村、后范村、前范村、星光村、长安村、任家村、东尖山村、建国村、关家村、西宋村、北岭村、跃进村、小营城子村、兴隆村、五四村、河北村、庆德村、永青村、东新村、邵家村、永新村、新四村、二道岭村、兴道村、新德村、利民村、沈家村、东宋村、新立村。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263.6平方公里。 3、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将达到19.9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22.19平方公里。

(三)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1、根据上位规划及资源承载力要求,确定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区域定位。

2、人口与城镇化测定。 3、经济目标与产业布局。

4、完善镇村体系布局层次,提出了城乡空间布局方案,明确中心村、基层村发展方向,以便更有利于指导新农村建设。

5、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加强伊通满族自治县与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长白山区的交通线路的组织。

6、提出空间管制方案及措施。

第二章 城市供热现状分析

一、供热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伊通满族自治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采暖期日平均气温-8.0℃,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为-23℃,采暖期为170天。

城区现有集中供热锅炉房一座(天源热力公司锅炉房)。占地面积2.45公顷,内设四台锅炉,共有十一座换热站。现状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此外城区还存在大量零散供热小锅炉。造成能耗高、热效率低、供热矛盾突出。

1、对小锅炉房建设限制管理不严,部门行业间条块分割。 2、分散的锅炉吨位小,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大气环境污染严

重。

3、很多地方供热管线埋设不合理,造成能源浪费,妨碍交通。

二、建筑能耗及环境状况分析

夏热冬冷地区是我国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这一区域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源正在急剧增长,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这种能耗还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达到相应的热舒适情况下,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比其他地区更高。2007年以前的建筑片面追求降低造价,致使围护结构普遍偏薄,门窗缝隙过大,保温性能普遍较差,造成室内热环境极差。传统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为:住宅建筑绝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建筑体系,500mm实心粘土砖外墙、架空隔热通风屋面、单层玻璃钢窗的传

热系数分别为2.0,1.7,6.4W/(m2.K),屋顶不设保温层。所以房屋的保温性能很差,冬季室内阴冷,远低于卫生标准的下限(16℃)。近年来,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普通混凝土砌块墙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而这两种墙体保温性能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降低,其传热系数分别为2.6和3.2W/(m2.K)以上,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进一步恶化。针对伊通满族自治县区位的特点,居住建筑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优化建筑规划设计等措施来实现本地区的节能目标。

第三章 规划具体内容

一、规划范围及规模

本次“暖房子”工程规划范围是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8.1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范围内2007年前的多层建筑。

二、规划目标和任务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使城市供热能力显著提高,居住建筑保温条件逐步改善,建立起管理科学、规范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热源能力建设。按照供热专项规划,合理确定热源类型和比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以大型区域锅炉供热为主,形成科学合理的热源结构。做好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等工作,新建锅炉房必须与调峰锅炉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统筹考虑城市热负荷能力和房地产的发展,并与房屋开发规划有效衔接。

2、积极改造小锅炉和陈旧管网。在排查摸底基础上,制定小锅炉和陈旧管网改造撤并计划。结合旧城区改造有计划地对建设年代较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保障能力低、投诉率较高的分散小锅炉进行改造撤并。

3、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逐步实施供热计量。优先改造长时间内难以动迁的、最急需改造的、临街的楼房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暂时不能改造的应在门窗、楼顶等方面采取保温措施。

4、深化供热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供热监管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供热行业体制改革,制定针对供热行业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措施。科学设置监管机构,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完善行业管理法规政策体系。

三、建设标准

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步伐,逐步实现按计量收费。坚持区域改造原则,重点是给老旧楼房“穿衣戴帽”,清理地沟,更换损坏管线阀门。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第四章 供热规划

一、供热工程规划原则

1、贯彻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

2、采用先进和可靠技术,以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为前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供热工程规划目标

提高城区整体供热水平,降低城区大气污染,促进供热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以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热为主的供热系统,调整和优化现有供热布局,集约分配热负荷,使城区供热事业形成产业化、物业化格局,积极开发新型能源。使居住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近期达到70%,远期达到85%。

三、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负荷的确定 (1)采暖热指标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3℃,采暖期170天,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不同建筑物的用途确定。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采暖负荷指标推荐值和建筑物类别比例,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本规划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5W/m2,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规划期末供热面积统计表(2030年)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各类建筑供热指标

注:规划期末节能建筑达80%

(2)采暖热负荷

规划热负荷预测主要考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的

采暖负荷,至2030年,规划供热面积万982万m2,采暖热负荷 540 MW,居住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

2、规划供热分区

根据总体布局规划,将伊通满足自治县分为三大供热区,即伊通河北区、伊通河南东部区,伊通河南西部区。从现有状况及远期规划来看,采暖负荷集中在河南区及河北的沿河居住组团,其采暖负荷密度较大。河北工业区为工业重点发展区,具有一定的生产用气负荷,近期由用汽企业自行解决用汽问题,远期可考虑集中供汽。

3、供热热源

根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热负荷分布情况和现状供热点的情况及向外供热能力,确定城区热源以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为主。

对现状天源热力公司锅炉房进行扩容改造,形成科技含量高、供热区间大,管理方式先进的供热站点,满足规划期内河南东部区的供热负荷需求。

在河南西部区和河北区各建设一座热水锅炉房,满足两个区域的供热负荷需求,同时河北区锅炉房预留蒸汽锅炉炉位,以满足未来工业用汽的需要。

规划期内逐步取消2.8MW以下零散供热小锅炉。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规划期末各供热锅炉房供热负荷预测表(2030年)

4、换热站设置

(1)换热站应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区。

(2)按用地性质、地理位置和自然道路划分供热小区,换热站的供热范围控制在建筑规划小区的地界范围之内。

(3)规划单座换热站规模控制在5~15兆瓦内,供热面积约为10~20万平方米考虑,换热站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

(4)每个换热站的占地面积在150m2左右。 5、供热管网

规划采用热水作为建筑供暖热媒。规划供热管网以区域供热锅炉房热源为主系统,采用枝状、环状相结合布置,河南区两处热源的供热管网联网,提高中心城区的供热可靠性。另外河北工业区预留蒸汽管道敷设位置。

供热系统采用锅炉房与用户间接连接方式,水水交换,一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二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

管网输送能力按最大负荷规划,供热管径根据计算热负荷和热水管网允许流速确定。为减少交叉和大量搬迁,不影响市容,主干

线、支线及用户线宜采用直埋敷设。主次管网均采用波纹管补偿器,直埋管道采用聚胺脂发泡保温,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壳。

四、规划实施的措施

1、供热企业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供热投资体制。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允许具有一定实力的经营者以

合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进入供热市场。

2、立足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供热技术进步。以加快环保、节能、高效供热技术在新改建项目上的应用、推广,带动整个供热行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热网的经济性、稳定性。要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推进供热按量计费。

3、积极改革热费收缴制度,使集中供热事业得以良性循环。 4、继续加快管网改造和分户改造步伐,避免跑、冒、滴、漏现象。

5、在建筑节能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办法等,尽可能地节省能源消耗。

第五章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

及节能改造规划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改造工作目标

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15年前基本完成对镇区内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多层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到“十二五”期末,至少

完成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的3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提高任务完成比例。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项目必须同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价收费。

二、尽快落实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并签订改造协议

为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节能改造工作,为确保改造目标完成,加快工作进度,按上报的改造工作量与各地签订改造协议。对工作积极性高、提出改造申请早、前期完成任务好的将优先签订改造协议,优先安排改造任务及奖励资金。

三、鼓励具备条件小区尽早完成节能改造任务

为充分调动积极性,突出政策效益和改造整体效果,对工作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基础好的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要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到2013年要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70%以上,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四、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以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要把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作为节能减排资金安排的重点,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落实好已发布的节能服务机制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并进行分户计量收费。要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居民、原产权单位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改造项目,进一步拓展节能改造资金来源。

五、积极推广新型建材应用

在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确定新型节能建材产品技术目录,从目录中选用相关技术、材料及产品应用于节能改造工程,根据产品质量、施工质量、节能效果等因素,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六、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物价、供热、房产等主管部门参加的议事协调机制,统一研究部署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注重发挥政策和资金整体效益,尤其要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综合整治、城市市容整治等工作相衔接,统筹推进,加快“节能暖房”工程建设。要加强对改造工程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强化对计量器具、保温材料、门窗等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将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与安全工程。

第六章 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创造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城“文明、整洁、卫生、健康”的环境,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目标,提高形象,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现城区内的老旧小区有政府南小区、公园小区、国税小区、伊通一中东小区。

一、 宣传动员

为切实搞好此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将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传达到企事业单位及每一位同志,严格要求人员统一听从指挥,积极行动起来,督促人员从自身做起形成爱护环境、宣传保护环境的活动热潮,共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之中。

二、 整治阶段(2011年3月1日—2013年年底)

(一)、场地绿化

对小区进出道路以及停车场草坪绿化带进行环境绿化美化,做好各种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的准备,确保绿化环境顺利进行,先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做好草坪绿化带的整治和美化,使绿化工作符合整治的要求。

(二)、环境卫生

小区内道路和绿化清洁是维护和改善小区环境质量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形成统一的环境清洁管理系统,各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环卫清扫队伍,并且定期检查,保证小区内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三、 实施措施

(一)、绿化

草坪绿化带是工作的重点,按照要求组织人员首先做好绿化全面开展的准备,铺设好浇灌系统,保证各类绿化机械设备的完整好

用,绿化要根据草坪生长的季节规律,合理安排人员及时防虫、浇灌、修剪美化草坪。

(二)环境卫生

1、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上下班,动态增加保洁力量,每日不定时地清扫道路及停车场责任区及路面。充分利用好保洁机械设备,增加各责任区每日保洁次数,保证环境清洁,切实做到无尘、无痰、无烟头、无纸屑、无果核、无果皮等杂物。

2、严格居民楼内卫生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定时地进行清扫,切实做到无杂物、无异味。

(三)、环境整治

1、对小区内违规设置的宣传标语、标志牌进行拆除,按统一管理规定规范设施、各经营摊点及其他物品在小区内的位置布局。

2、对小区内已损坏的道路标志牌及时进行更换;对居民楼的外墙进行粉刷,保证标志牌、路面整齐美观。

3、对小区内道路标线进行划置,合理规划车辆停车场地,以便于车辆停放、通行。

4、根据亮化、美化环境要求,小区内道路设置路灯,方便居民通行,草坪、花坛设置草坪灯,美化环境。

5、加强环保维护工作,可在小区内适宜位置设置安装好与绿化、保洁相关的各种环境保护警示牌及宣传栏等。

6、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置环境综合整治治安员,及时制止小区

内散发宣传单、乱粘贴宣传标语、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的人员。

第七章 供热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随着供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供热面积的逐步扩大,管理人员规模的不断增加,热用户对供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热企业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供热企业要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信息化系统建设既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现状分析

(一)外部大形式越来越严峻

收费改革、分户改造、计量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供热企业的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热用户对供热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供热用煤、水、电、人工、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增长,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供热成本不断增加。加之现行热价偏低致使企业政策性亏损,面对这些压力,要求企业不断向内挖潜,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在生产上采用新技术,在管理上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才能长足发展。 (二)内部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供热面积的扩大,在管理上必然形成多机构、多供热站点(所)、多收费点,进而使得范围广、地点分散;管理上从粗放到精细,内容涉及工程、运行、计费到服务等各个专业;收费方式多样

化,既有上门(走收)收费、又有窗口收费;既有按面积收费、又有计量收费等;内部管控较难实行量化管理、流水作业,技术知识

不能共享,审批审核、稽查管理难以准确到位。如何把建设、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好也已成为新的课题。

(三)目前信息化水平急需改进

目前供热企业虽然已经形成基本的收费管理、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框架,但收费系统急需改进和完善才能满足经营的具体要求,而且生产系统没有全覆盖,基础资料仍不准确,这些系统尚处于分散、低速和不准确状态,存在着诸多的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设备、材料、工程、维修和服务等专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仍然是手工管理,无法及时掌握分析;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方面都无法实现及时协同作业;管理信息量庞大,缺少大型或分布式的数据库的支持,信息管理机制和相应硬件设备需要改进;信息管理的要求不统一,存在着横向管理部门之间和纵向管理层级之间的交叉,随意性大且难以管控。

二、建设思路

纵观供热管理的发展经验、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除了应该继续采取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供热建设、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之外,还要采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管理。因此,供热企业因采用信息化来辅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生产高效率、服务高质量、管理精细化。

(一)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

根据供热管理的特点,结合供热企业的实际,按照“安全、前瞻、适用、经济”的信息化规划思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构建一个技术成熟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管理科学和经济实用的供热管理信息系统。将供热的基础信息和并网、收费、开关栓、维修更新改造、运行监测、物资、稽查、地理信息,以及呼叫中心、协同办公、知识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统一纳入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以工程、生产、计费和服务为主线,以“人、财、物”三大要素为支撑,对整个供热周期进行总体计划、监控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制度)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信息化软件来支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努力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考核和监督,确保在供热质量维持不变或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供热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和优化生产过程,实现节能降耗,进而使企业始终能以较低的成本,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确保企业能更好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是加强供热基础信息管理,确保供热管理所涉及的房屋、设备设施及管网和热用户等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供热生产信息管理,将供热生产运行及监测、设备设施及管网维修改造、煤水电等能源消耗、物资材料和供热并网、开关栓等信息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加强收费信息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核心,以收费管理为导向的集中收费、分散收费和银行托收相结合的收费信息管理平台;四是加强日常维护服务信息管理,引入呼叫中心、手机办公等新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以热用户为目标的供热服务体系;五是加强供热信息的统计分析、监察稽核、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以热源或换热站为基本单位的收支对比分析和核算管理,进而提高供热经营管理的监管、稽核能力;六是加强供热办公自动化管理,为企业的行政、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提供高效的平台。

三、实现意义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供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供热管理信息化,不但能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优势,而且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现统一,便于加强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生产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收费管理为导向的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信息传递渠道、统一的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二)理顺流程,便于沟通执行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管理和服务用户为目标,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业务和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规范的业务信息管理流程。

(三)责权分明,便于决策分析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合理、明晰的行政、生产、经营、维护服务、物资能源、收费、核算等管理权限和以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为基础的供热经营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四)过程量化,便于监督考核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和完善信息管理集成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经营管理集约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供热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和供热软件的不断升级,一些应用更加务实、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管理功能更加齐全且操作方便灵活和安全、稳定、快捷、适用的供热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得到逐步应用,对供热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摸索出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因此,建设供热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全面实现信息化与供热管理的融合,向规范管理要效益,使企业得以迅速适应国家供热体制改革大趋势,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供热”,满足分户计量供热和按需供热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

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问题是关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节约能耗的措施

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2、注重墙体节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混凝土砌筑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倡导复合墙体,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要达到节能50%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

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3、关注门窗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3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

塑钢门窗不仅防噪隔声功能显著,防雨水渗漏能力强,空气渗透量小,更主要的是塑钢门窗的导热系数极低,隔热效果优于铝材1250倍,在采暖和制冷上,能耗要低30%~50%,室内空调的启动次数明显减少,耗电量也显著减少。

二、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往往会增加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益期,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住宅建筑节能投资增加额/住宅建筑本身的造价=6/1,与此同

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约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试点表明,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年~7年左右。

1、节能投资。节能建筑在一般情况下,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工程造价势必也要相应地提高。节能50%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

2、节能收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率指标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建筑的设备运行负荷比传统建筑小,其维护费用也相应的减少;建筑物由于受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的保护,从中就节省了一笔维护开支。

3、投资回收期。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应超过8年。 4、生命周期收益。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而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

第九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以换热站为单位的改造计划

按照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工作的有关要求,为了确保科学高效、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2011—2013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

改造既有居住面积100.33万平方米,居住户数12,817户。其中:2011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50.12万平方米,居住户数6,170户。2012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30.20万平方米,居住户数4,023户。2013年计划改造既有居住面积20.01万平方米,居住户数2,624户。

(一)、热源

伊通满族自治县天源热力有限公司,建设一个热源厂共计安装29MW热水锅炉4台,总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

(二)、以换热站为单位改造计划

1、2011年计划进行改造建设的是以6个换热站为单位,居住建筑全部是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158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50.12万平方米,居民6,170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6.34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1)、稷民换热站:

稷民换热站,供热面积18.1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45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4.99万平方米,居民1,731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1.67万平方米。

(2)、中心—2换热站:

中心—2换热站,供热面积11.1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32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53万平方米,居民998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75万平方米。

(3)、安居换热站:

安居换热站,供热面积15.03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7栋楼,改造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居民1,241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2.70万平方米。

(4)、农行换热站:

农行换热站,供热面积14.2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4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居民824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6万平方米。

(5)、果品换热站:

果品换热站,供热面积12.6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36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0.49万平方米,居民1,376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4.26万平方米。

2、2012年计划进行改造建设的是以4个换热站为单位,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居住建筑40.9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90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30.20万平方米,居民4,023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16.81万平方米。具体如下:锦绣换热站:

(1)、中心—1换热站:

中心—1换热站,供热面积10.7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

住建筑17栋楼,改造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居民627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3.32万平方米。

(2)、统建换热站:

统建换热站,供热面积13.3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1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67万平方米,居民1,043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4.81万平方米。

(3)、锦绣换热站,供热面积18.1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11栋楼,改造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居民56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29万平方米。

(4)、九换热站:

九换热站,供热面积9.6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

16栋楼,改造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居民977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3.67万平方米。

(5)、农机换热站:

农机换热站,供热面积17.81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1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居民814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2万平方米。

3、2013年计划进行改造既有居住建设的是以2个换热站为单位,2007年以前竣工验收使用的居住建筑30.8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筑4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 20.01万平方米,居民2,624户。公共建筑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的2.60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1)、边贸换热站:

边贸换热站,供热面积14.6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9栋楼,改造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居民37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0.85万平方米。 (2)、财政换热站:

财政换热站,供热面积21.47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既有居住建

筑40栋楼,改造建筑面积17.30万平方米,居民2,252户。由产权单位(人)配套改造面积1.75万平方米。

二、2007年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一)、建筑概况

伊通县城伊通镇截止2010年末,总建筑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居住建筑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机关和其他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2007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的具备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建25万平方米。

(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基本情况 2011—2013年计划节能改造项目全部在伊通县城伊通镇内。改造的建筑为居住及公建建筑,计划改造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建面积25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建筑全部是多层砖混建筑。建筑围护结构全部是490mm粘土砖墙、木或钢窗、平屋顶形式。采暖系统形式为集中供热、换热站区域供热、分户循环供热法。

(三)、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计划

1、改造计划

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我县县城所有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进行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热源和供热管网热平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011—2013年计划改造共计125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改造55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5万平方米)、2012年改造40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10万平方米)、2013年改造30万平方米(包括公建面积10万平方米)(详见附表3—吉林省2011—2013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明细表)。

2、改造的年度进度

2011年3月30日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和审查、标底制作等准备工作。

4月5日前,发布招标公告。

4月10日前,完成施工、监理、材料的招标手续。 4月25日前,完成施工许可审批等前期手续工作。

5月1日改造工作开始施工,有关部门负责监管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9月20日前,2011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10月1日开始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结算,11月10日完成验收、结算工作。

3、配套改造

在进行改造项目的同时以换热站为一个改造单元,在同一个换热站的机关办公和其他公共、个人建筑,动员物业、产权单位(人)同步进行热计量、管网平衡、围护等节能改造,提高供热效率,保障、提高改造的节能效果。

(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内容

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的外围保温、供热管网、室内供热系统、屋顶结构进行节能改造,已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供热环境、防水保温、美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节能效果。

1、县城区未达到节能50%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有100万平方米,公建面积25万平方米,我们将对这些建筑全部进行外墙、屋顶保温和楼宇门、外窗进行改造。非居住建筑、公企、商服建筑由产权单位、(人)负责改造。改造后围护结构要达到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要求。

2、2011年新建热源厂一座、换热站5座,取缔小锅炉10个。 3、将对重点部位、主要街路的建筑物的屋顶按照整体的设计要求,结合外墙进行改造,对外立面进行整修粉刷,达到改善居住建筑节能的性能和外观美化的目的。

4、将对县城185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面进行管网平衡、安装热计量改造。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等部件。

5、结合节能改造工程,对个别小区进行供热、供水、绿化、硬化亮化、空架线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

(五)、改造资金投入及改造资金来源 1、资金预算

2011—2013年计划改造共计125万平方米,共需资金约2.625亿元。其中:2011年改造55万平方米,需资金约11550万元;2012年改造40万平方米,需资金约8400万元;2013年改造30万平方米,需资金约6300万元。

2、改造资金来源

一是产权单位(人)和供热企业出资。二是要利用好中央节能改造工作的奖励资金。三是利用省政府“暖房子工程”专项改造资金。四是县财政安排专项节能的改造资金。从以上四个方面筹措解决改造资金问题。

3、资金使用方法和范围

为了保证改造能够尽快实施,资金由县财政设改造专户管理,按照改造工程的进度需要进行拨付。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在改造既有居住建筑范围工程建设上。

(六)、保障措施

1、改造项目优惠政策:改造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地方税收,以财政返还到项目资金专户。

2、组织机构:由县政府成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造工程建设。

3、标准规范

在改造中的具体改造标准、质量要求、工程管理必须要按照国

家和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等要求执行。要按照省住建厅的通知要求,改造施工中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阻燃苯板等保温材料。要细化各个重要节点的设计,杜绝质量通病。在改造的施工中,楼道安全门、楼梯门口踏步等有缺失、损坏的要一并补齐。

4、行政监管

为了对改造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改造工作按计划、安全的实施,真正的成为优质的民心工程,改造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要求执行、履行工程报建、施工审查备案、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造价审定、材料备案、施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

5、项目的宣传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宣传,大力宣传改造工程的目的、任务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绿色宜居县城的重大意义,要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的伊通人民更加的热爱伊通,为加快推进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6、各方配合改造

要联合供电、通信、广电、供水等部门安排人员负责建筑物外

挂、地下管线的整治,并配合改造工程建设。


相关内容

  • 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
  • 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供热管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提高供热质量,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促进供热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 ...

  •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3
  •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39号)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于2012年11月29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1月 ...

  • 山东省供热条例
  • 山东省供热条例 (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安全稳定供热,节约能源和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用热及相关规划.建设.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供热,是指供热企业依 ...

  • 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
  • 2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3 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5 第四章 村镇规划„„„„„„„„„„„6 第五章 城市分区规划„„„„„„„„„14 第六章 专项规划„„„„„„„„„„„16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 [法律法规]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
  • [阅读全文] 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3]第7号 <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已经2013年8月29日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3年9月6日 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供 ...

  • 锦州市供暖管理办法2015
  • 锦州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城市供热质量,根据<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和用热活 ...

  • 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
  •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 (2012年5月9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节约能源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民用建筑 ...

  • [法律法规]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
  • [阅读全文]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已经2011年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林铎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规范供 ...

  • 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 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目 录 1长春市人民政府令 2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1长春市人民政府令 (第24号) <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业经2007年10月12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崔杰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2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