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时间如何确定保证期间

担保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时间如何确定保证期间 案情: 案情: 2002 年 5 月 18 日,任城区喻屯镇某村委维修排灌站时,与马某签订了借款协议。协议约 定:借款 30000 元,月息每元 1 分。两名村委成员刘某、高某在保证人栏签名盖章。2004 年 6 月马某向村委索要欠款时,时任村委主任陈某以个人名义向其出具了当年年底付清借款的保证 书。2005 年 6 月村委还款 5000 元。2006 年 5 月 9 日,马某诉至法院,要求村委及三名保证人 偿还借款 25000 元及利息。 审理: 审理: 任城区法院审理认为,某村委借款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马某要求村委偿付借款的请求应 予支持。保证人在借款协议上签名盖章,担保合同合法有效。债权人于保证期间届满前起诉保 证人,保证人应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判决村委偿付借款,刘某、高某和陈某在保证责任范围 内承担保证责任。 判决生效后,双方均未上诉。 评析: 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村委应承担还款责任、三保证人系连带责任保证争议不大, 但对保证期间的计算和保证责任承担分歧很大,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未约定借款期限,保证期间应自借款合同成立时届满。债权人马某未在保 证期间内(2002 年 11 月 18 日前)向保证人刘某、高某主张保证责任,保证人刘某、高某的责 任应予免除。陈某 04 年 6 月出具年底前还款的保证书,陈某的保证期间包括两部分,一是约定 期间,截止 2004 年年底,一是法定期间,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 6 个月,截止 2005 年 6 月。债 权人马某于 2006 年 5 月起诉,超过了陈某的保证期间,陈某亦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未定借款期间,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索要,索要时履行期限届满。 2004 年 6 月,债权人马某提示还款,保证期间应为 2004 年 6-12 月。债权人在此期间未向刘 某、 高某主张权利, 两人担保责任免除。 陈某单独出具保证书, 并于 2005 年 6 月偿还部分借款, 其保证责任不能免除,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 1994 年 4 月 15 日公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有关保 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 11 条“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约定 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本案被保证人村委 2005 年 6 月份偿付欠款的行为使其还款时效延长至 2006 年 6 月, 债权人马某在此之前起诉, 三保证

1

人刘某、高某、陈某均应承担保证责任。 对这三种观点,笔者均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债权人马某起诉时是否已 超过三保证人的保证期间,

即本案保证期间的起讫期间。而要澄清这个问题,必须理清三个界 限。一是主债务履行起讫期间;二是适用何种保证期间;三是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联。 一、关于主债务履行起讫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第 26 条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的, 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6 个月。”这项规定使确定主债务履行期间变得十分必要。对于主 债务期限没有约定的如何办理?《担保法》及其解释没有作出规定。实践中,一般依据《民法 通则》第 88 条和《合同法》第 66 条的规定来确定。即“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 向债权人履行义务, 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即通常所说的随时主张原则。对于该原则,实务中认识也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既然债务清偿请求可以随时提出, 那么合同成立至履行期届满之间应没有 时间间隔,履行期自合同成立时届满。 另一种观点认为, “随时主张” 是当事人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而确定的一个弹性期间, 该 原则在于“提出”,这种提示出现中断效果,表明在双方相互提醒期限届满。履行期自债务人 清偿时或债权人作出清偿提示时届满。 第三种观点认为,随时提出原则的侧重点在于“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合同立 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但为防止当事人的恣意提出作出约束,即“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 间”。这个时间才是债务人的还款届满时间。因此,履行期自“必要准备时间”届满之日届 满。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其实,第三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多出了必要 的准备时间,该时间因在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使其本身在实践中意义不大而被法官们抛弃。履 行期限的界定应与合同意思自治原则相契合,“随时主张”说明了当事人对债务清偿设定了一 个弹性期间,这个期间应是双方在合同成立时的一种默示或默契,始于合同成立,终于债务人 清偿或债权人向债务提出清偿请求。因此,本案的履行期起讫期间应为 2002 年 5 月 18 日 2004 年 6 月。 二、关于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担保法》第 26 条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6 个月。在 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

2

除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 《担 保法解释》)》第 32 条规定,视同没有约定时,保证期间为 6 个月;视为约定不明时,保证期 间为 2 年。

从上述规定看,保证期间分为约定期间和法定期间两种,法定期间又分两类。一是 没有约定和视同没有约定时为6个月;二是视为约定不明时为2年。这项规定主要包含两层意 思:一是从实际效果看,在我国已不存在没有保证期间的保证合同。二是“视同没有约定”、 “视为约定不明”与“未约定”三个词义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并运用不同的期间, 特别是“视 同没有约定”与“视为约定不明”分别适用6个月和2年的保证期间。这种匪夷所思的规定给 实务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认定过程中分歧很大,也很混乱。 另外,《规定》第 11 条“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 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又设定了一种保证期间,这种规定虽与合同法的 本意比较接近,但 2002 年 12 月 6 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 的适用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 第一款 “ 《担保法》 生效后发生的担保行为和担保纠纷, 适用《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的规定,已使《规定》使用失效。因此,本案第三种 观点引用《规定》系法律适用错误。 笔者认为,《担保法解释》实际上是对《担保法》该条规定进行了了扩大解释,就上下位 的关系看,仍应以《担保法》的规定为依据。即有约定的按约定,未约定的应自主债务履行期 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本案中,三保证人中刘某、高某未与马某约定保证期间应适用后者,保 证期间自 2004 年 12 月 31 日届满; 陈某与马某约定了保证期间, 此约定期间与主债务履行期届 满后的六个月有一定的重合,其保证期间应自 2004 年 12 月 31 日届满。从本案情况看,马某在 上述保证期间内未向刘某、高某主张权利,二人保证责任未发生,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在此期 间内,向陈某主张了权利,陈某应承担保证责任。 三、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联。2005 年 6 月村委还款 5000 元的行为使借款的诉讼时效 延长至 2007 年 6 月, 马某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起诉, 这使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运用产生的一定 的关联,这也使保证期间界定再次出现观点分歧。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 本案是连带责任保证, 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及于主债务期间和诉讼时效期间。 马某在诉讼时效内起诉,三保证人均应承担保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保证,作为人的担保,是建立在当事人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法 律关系,但其亦应受约定和法定保证期间的限制,因此,马某在三人保证期间届满后起诉,三 人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与诉

讼时效没有关联。

3

第三种意见认为。刘某、高某适用法定保证期间,马某未在法定期间内主张权利,其保证 责任免除。陈某不仅约定了保证期间,而且作为现任村委成员支付了部分借款,其付款行为使 其保证期间得以延续,并与诉讼时效关联在一起,因此,陈某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 笔者认为, 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效力上均有明显的区别, 二者并无关 联性。从性质上看,诉讼时效是强行性规范,是法律规定的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一种时间限制, 是一种法定期间,任何当事人都不能通过约定或者其他自主行为改变其长度和计算方法。保证 期间是任意性规范,是当事人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一种限制,是一种约定期间,原则上当事人 可以通过约定来改变其长度和计算方法, 《担保法解释》第 31 条也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 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从效力上看,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权利 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一种期限,而保证期间是当事人约定的作为保证债权是否 发生效力的一种期限条件。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丧失,法院 仍应当受理,但是义务人有时效抗辩权,而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向保证人提出权利请 求,保证期间完成后,保证债权未成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亦不生效力,从而成就保证债务请 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法院对此不应受理。 因此,不管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其适用的保证期间都是一种固定期间,没有中 止、中断和延长的情形,符合除斥期间的规定,与诉讼时效亦没有关联。马某在保证期间内未 向刘某、高某主张权利,二人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村委付款的行为虽使诉讼时效延长,但延 长的只是主债务时效,不能作为向二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的依据。马某在陈某的保证期间内主 张了权利,陈某应在诉讼时效内向马某承担保证责任。

4

担保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时间如何确定保证期间 案情: 案情: 2002 年 5 月 18 日,任城区喻屯镇某村委维修排灌站时,与马某签订了借款协议。协议约 定:借款 30000 元,月息每元 1 分。两名村委成员刘某、高某在保证人栏签名盖章。2004 年 6 月马某向村委索要欠款时,时任村委主任陈某以个人名义向其出具了当年年底付清借款的保证 书。2005 年 6 月村委还款 5000 元。2006 年 5 月 9 日,马某诉至法院,要求村委及三名保证人 偿还借款 25000 元及利息。 审理: 审理: 任城区法院审理认为,某村委借款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马某要求村委偿付借款的请求应 予支持。保证人在借款协议上签名盖章,担保合同合法有效。债权人于保证期间届满前起诉保 证人,保证人应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判决村委偿付借款,刘某、高某和陈某在保证责任范围 内承担保证责任。 判决生效后,双方均未上诉。 评析: 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村委应承担还款责任、三保证人系连带责任保证争议不大, 但对保证期间的计算和保证责任承担分歧很大,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未约定借款期限,保证期间应自借款合同成立时届满。债权人马某未在保 证期间内(2002 年 11 月 18 日前)向保证人刘某、高某主张保证责任,保证人刘某、高某的责 任应予免除。陈某 04 年 6 月出具年底前还款的保证书,陈某的保证期间包括两部分,一是约定 期间,截止 2004 年年底,一是法定期间,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 6 个月,截止 2005 年 6 月。债 权人马某于 2006 年 5 月起诉,超过了陈某的保证期间,陈某亦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未定借款期间,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索要,索要时履行期限届满。 2004 年 6 月,债权人马某提示还款,保证期间应为 2004 年 6-12 月。债权人在此期间未向刘 某、 高某主张权利, 两人担保责任免除。 陈某单独出具保证书, 并于 2005 年 6 月偿还部分借款, 其保证责任不能免除,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 1994 年 4 月 15 日公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有关保 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 11 条“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约定 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本案被保证人村委 2005 年 6 月份偿付欠款的行为使其还款时效延长至 2006 年 6 月, 债权人马某在此之前起诉, 三保证

1

人刘某、高某、陈某均应承担保证责任。 对这三种观点,笔者均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债权人马某起诉时是否已 超过三保证人的保证期间,

即本案保证期间的起讫期间。而要澄清这个问题,必须理清三个界 限。一是主债务履行起讫期间;二是适用何种保证期间;三是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联。 一、关于主债务履行起讫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第 26 条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的, 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6 个月。”这项规定使确定主债务履行期间变得十分必要。对于主 债务期限没有约定的如何办理?《担保法》及其解释没有作出规定。实践中,一般依据《民法 通则》第 88 条和《合同法》第 66 条的规定来确定。即“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 向债权人履行义务, 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即通常所说的随时主张原则。对于该原则,实务中认识也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既然债务清偿请求可以随时提出, 那么合同成立至履行期届满之间应没有 时间间隔,履行期自合同成立时届满。 另一种观点认为, “随时主张” 是当事人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而确定的一个弹性期间, 该 原则在于“提出”,这种提示出现中断效果,表明在双方相互提醒期限届满。履行期自债务人 清偿时或债权人作出清偿提示时届满。 第三种观点认为,随时提出原则的侧重点在于“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合同立 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但为防止当事人的恣意提出作出约束,即“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 间”。这个时间才是债务人的还款届满时间。因此,履行期自“必要准备时间”届满之日届 满。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其实,第三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多出了必要 的准备时间,该时间因在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使其本身在实践中意义不大而被法官们抛弃。履 行期限的界定应与合同意思自治原则相契合,“随时主张”说明了当事人对债务清偿设定了一 个弹性期间,这个期间应是双方在合同成立时的一种默示或默契,始于合同成立,终于债务人 清偿或债权人向债务提出清偿请求。因此,本案的履行期起讫期间应为 2002 年 5 月 18 日 2004 年 6 月。 二、关于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担保法》第 26 条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6 个月。在 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

2

除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 《担 保法解释》)》第 32 条规定,视同没有约定时,保证期间为 6 个月;视为约定不明时,保证期 间为 2 年。

从上述规定看,保证期间分为约定期间和法定期间两种,法定期间又分两类。一是 没有约定和视同没有约定时为6个月;二是视为约定不明时为2年。这项规定主要包含两层意 思:一是从实际效果看,在我国已不存在没有保证期间的保证合同。二是“视同没有约定”、 “视为约定不明”与“未约定”三个词义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并运用不同的期间, 特别是“视 同没有约定”与“视为约定不明”分别适用6个月和2年的保证期间。这种匪夷所思的规定给 实务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认定过程中分歧很大,也很混乱。 另外,《规定》第 11 条“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 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又设定了一种保证期间,这种规定虽与合同法的 本意比较接近,但 2002 年 12 月 6 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 的适用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 第一款 “ 《担保法》 生效后发生的担保行为和担保纠纷, 适用《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的规定,已使《规定》使用失效。因此,本案第三种 观点引用《规定》系法律适用错误。 笔者认为,《担保法解释》实际上是对《担保法》该条规定进行了了扩大解释,就上下位 的关系看,仍应以《担保法》的规定为依据。即有约定的按约定,未约定的应自主债务履行期 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本案中,三保证人中刘某、高某未与马某约定保证期间应适用后者,保 证期间自 2004 年 12 月 31 日届满; 陈某与马某约定了保证期间, 此约定期间与主债务履行期届 满后的六个月有一定的重合,其保证期间应自 2004 年 12 月 31 日届满。从本案情况看,马某在 上述保证期间内未向刘某、高某主张权利,二人保证责任未发生,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在此期 间内,向陈某主张了权利,陈某应承担保证责任。 三、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联。2005 年 6 月村委还款 5000 元的行为使借款的诉讼时效 延长至 2007 年 6 月, 马某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起诉, 这使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运用产生的一定 的关联,这也使保证期间界定再次出现观点分歧。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 本案是连带责任保证, 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及于主债务期间和诉讼时效期间。 马某在诉讼时效内起诉,三保证人均应承担保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保证,作为人的担保,是建立在当事人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法 律关系,但其亦应受约定和法定保证期间的限制,因此,马某在三人保证期间届满后起诉,三 人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与诉

讼时效没有关联。

3

第三种意见认为。刘某、高某适用法定保证期间,马某未在法定期间内主张权利,其保证 责任免除。陈某不仅约定了保证期间,而且作为现任村委成员支付了部分借款,其付款行为使 其保证期间得以延续,并与诉讼时效关联在一起,因此,陈某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 笔者认为, 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效力上均有明显的区别, 二者并无关 联性。从性质上看,诉讼时效是强行性规范,是法律规定的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一种时间限制, 是一种法定期间,任何当事人都不能通过约定或者其他自主行为改变其长度和计算方法。保证 期间是任意性规范,是当事人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一种限制,是一种约定期间,原则上当事人 可以通过约定来改变其长度和计算方法, 《担保法解释》第 31 条也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 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从效力上看,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权利 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一种期限,而保证期间是当事人约定的作为保证债权是否 发生效力的一种期限条件。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丧失,法院 仍应当受理,但是义务人有时效抗辩权,而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向保证人提出权利请 求,保证期间完成后,保证债权未成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亦不生效力,从而成就保证债务请 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法院对此不应受理。 因此,不管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其适用的保证期间都是一种固定期间,没有中 止、中断和延长的情形,符合除斥期间的规定,与诉讼时效亦没有关联。马某在保证期间内未 向刘某、高某主张权利,二人不应承担保保证责任。村委付款的行为虽使诉讼时效延长,但延 长的只是主债务时效,不能作为向二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的依据。马某在陈某的保证期间内主 张了权利,陈某应在诉讼时效内向马某承担保证责任。

4


相关内容

  • 四大银行贷款项目
  • 工行 个人家居消费贷款 ☆ 产品简介 个人家居消费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装修.装饰住房,购置住房装修材料.耐用消费品和其他大额消费品的家居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 ☆ 产品特色 1. 贷款金额高:贷款最高金额可达200万元. 2. 贷款期限长:贷款最长期限可达10年. 3. 担保形式多样 ...

  • 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难点和热点研讨
  • 当前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难点和热点问题研讨 主持人杨秀梅(山东东营中院民四庭副庭长):为进一步审理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解决当前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天在这里举办以"民间借贷纠纷"为主题的法官论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凸现,区域性民间借贷行为及规模不断扩大 ...

  •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个人担保借款合同
  •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 HE IL ONGJIANG RURAL CRE DIT C O O P E R AT I V E 2011版 个人担保借款合同 编号: 特别提示:借款人在签订本合同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合同全部条款,特别是对黑体部分予以重点关注.如有任何疑问或不明之处,请及时向贷款人及专业人士 ...

  • 最高额担保个人借款合同
  • 附5 最高额担保个人借款合同 ( )农银高保个借字( )第 号 借款人(全称): 贷款人(全称):中国农业银行 担保人(全称):(1) (2) (3)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借款,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用款申请和 贷款人的可能,分次向借款人发 ...

  • HT004-8.0:个人综合消费借款合同
  • 个人综合消费 借款合同 合同编号: 债权人:兴业银行 债务人: 签约重要提示 为了维护您的权益,请您在签署本合同之前仔细阅读以下事项: 一.请您在签约前,再次检查并确认以下事宜: (一)您有权签署本合同,若依法需要取得他人同意的,您已经取得充分合法的授权: (二)您已经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并 ...

  •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种类(详细)
  •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种类(详 细) 工银幸福贷款品牌诠释 ☆ 品牌简介 工银幸福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服务的总品牌名称,涵盖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三大类20多款个人贷款产品.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服务以"幸福贷款,贷来幸福"为宗旨,致力于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 ...

  • 个人住房贷款合同
  • 借款人: 贷款人: 0 敬 请 注 意 为了维护您的利益,请您在签署本合同前,仔细阅读如下注意事项: 1. 您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并已悉知其含义; 2.您已确保提交给银行的有关证件及资料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3.您已确认自己有权在本合同上签字, 并知悉签署本合同后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您 ...

  • 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模版(个人)-合同范本
  • 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模版(个人)-合同范本 编号: 借 款 合 同 (适用农牧民个人贷款及个体工商户贷款) XX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编号: XXXX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 借 款 人: 商号名称: 组织形式: 商号地址: 证件种类: 证件号码: 户籍所在地: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

  • 人民币借款合同
  • 人 民 币 借 款 合 同 (短期农户) 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住所地: 邮编: 开户金融机构及账号: 电话: 传真: 贷款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住所地: 邮编: 电话: 传真: 借款人.贷款人经平等协商,就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短期人民币资金贷款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借款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