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孔子语录

1. 《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重庆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对远道而来

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重庆!”

5.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恕_, 并阐述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知之为知之(就是) ③仁以为己任(作为) ...

①学而时习之(它,指已学过的知识) 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之间,无意义) ..

①知之为知之 ( 知道 ) ②是知也 ( 通“智”,智慧,聪明 )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 ②其恕乎 ( 大概,也许) ..

①仁以为己任(把) ②可以为师矣(凭借) ..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时间),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⑵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发怒)⑶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反省) ⑷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 诚实 )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⑸温故而知...

新(旧的知识) ⑹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⑺诲女知...

之乎!(通“汝”你)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

谢)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有才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

9. 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⑴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⑵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_③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品德修养:①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⑷课文中的成语:①温故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任重道远 ④死而后已 ⑤见贤思齐

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⑦择善而从

二、鱼我所欲也(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厌恶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4

5.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祸患,灾难 (2)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

6.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 妇拍而呜之 并列(《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他的”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的人”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岳阳楼记》)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

呢?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8.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

到任意2点即可,2分)。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或:犯过失)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使他做事不顺。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4、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6、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

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8、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原字

亲戚畔之 __通___ 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1、畔——叛 2、曾——增 3、拂——弼 4、衡——横

18、本文论证方法?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B )

A .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

C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B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 .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 .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 .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 .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四、《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D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肉食者鄙 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可以一战 翻译: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讨伐,进攻(2)牺牲玉帛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3)小大之狱 狱:案件 .

7.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分)

答: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8、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诚:的确,实在 臣之妻私臣:偏爱 期年之后:满一年 ...

(1)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暮寝而思之 寝:躺,卧 ...

(3)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4)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3.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评分

标准:(2分)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

4.(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直言不

易 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 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6.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D )

A. 今齐地方千里 ..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8.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10.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

的看法。(3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

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六、〈桃 花 源 记〉

9.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D )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0.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 ...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

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

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

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11.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

____;(3)_______。(3分)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

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举例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义”

比“生”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七、《马说》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zh ǐ) ②骈死(p ían ) ③槽枥(l ì)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 ì)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有时 ②虽有千里之能 : 即使 ..

③才美不外见 : 表现 ④且欲与常马 : 况且 ..

3、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认识千里弄马吧。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而伯乐喻指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⒍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⒎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或:有时 (2)等:等同,一样 (3)材:同“才”,才华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八、小石潭记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

D .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C .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

D .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平(或:绿) (2)《小石潭记》:清 (3)《观第五泄记》:伟(或:疾)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伐竹取道 伐:砍伐

(3)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参差不齐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 .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孤独忧伤(凄凉)

九、《陋室铭》

1、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2、 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情趣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任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任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5、写诸葛庐,写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本文写作特点:(1)采用托物言志写法,(2)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言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

7、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8、试着从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描写陋室环境,表现居室环境恬静雅致;从形式上看,此句运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美感。)

9、“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恪守的“惟吾德馨”的情操?

(作者恪守的“惟吾德馨”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人生品格,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有进步意义,物质生活再丰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十、《醉翁亭记》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D )

A .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 .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命名 .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暗 .

(3)行者休于树 于:在 .

(4)临溪而渔 渔:捕鱼 .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3.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交互错杂 ..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

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

A.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

B. 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

C. 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

D.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

6.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 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 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7. 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1分)

A .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 .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

C .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

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

(2)佳木秀而繁阴 秀:滋长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11.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

(2)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花) .

(3)朝而往,暮而归 傍晚(黄昏、晚上) .

(4)弈者胜 下棋 .

13、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 、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 、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十一、岳阳楼记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⑵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放晴。 ....

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 ⑷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一起。 ....

2. 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在文中用浪线画出。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说明:画对一处给1分。

6. 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

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各种景象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向南直到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分)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 ,“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好的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各种景象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向南直到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分)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 ,“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15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薄暮冥冥 迫近 多会于此 在,到 春和景明 日光 不以物喜 因,因为 ....

16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7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 国都 ) (2)春和景明 ( 日光 ) ..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20.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十一《记承天寺夜游》一、填空:

本文选自__《东坡志林》__,作者是__北宋__(朝代)的文学家__苏轼_(人名) ,他与父亲_苏洵_弟弟_苏辙_并称为“__三苏 ”,三人都被列入了“_唐宋八大家”称号中

二、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解衣欲睡(脱)(想要)2、月色入户(门 )3、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就)6、怀民亦未寝(睡觉)7、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8、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9、水中藻荇交横(交错)( 纵横 ) ....

10、盖竹柏影也(原来)11、何夜无月(哪)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

三、翻译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脱了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里,就高兴的起来到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跟我一起同游共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下清澈透明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景色,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2、“月色入户”并非难得之景,作者为什么如此欣喜?

答:作者心情烦闷无睡意,当美好的月光悄悄入户时,自然喜出望外,想出去走走。

3、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写出描写这种景物的语句。

答:月光,竹柏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品析文中写景句的妙处。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下清澈透明,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景色,语言凝练。烘托出人物豁达乐观的心情,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5、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仍豁达乐观。

6、“闲人”是什么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闲人指清闲的人,两人不是闲居而是带罪之身,是处逆境追求心静的人。本句的感慨既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作者虽屡遭贬谪却仍豁达乐观。

7、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不是,第一闲人在这里指不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人,第二指心情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11

8、全文没有一句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分析一下,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1、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志趣相投。2、相与步于中庭:关系密切。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十二、爱 莲 说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多 _⑵ 亵玩_亲近而不庄重__ ⑶ 宜乎众矣__应当_ ③陶后鲜有闻 少 ..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示例: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 “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少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② 亭亭净植 植:竖立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走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8.甲文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壮志未酬的苦闷 心情。(4分)

12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孔子语录

1. 《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重庆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对远道而来

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重庆!”

5.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恕_, 并阐述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知之为知之(就是) ③仁以为己任(作为) ...

①学而时习之(它,指已学过的知识) 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之间,无意义) ..

①知之为知之 ( 知道 ) ②是知也 ( 通“智”,智慧,聪明 )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 ②其恕乎 ( 大概,也许) ..

①仁以为己任(把) ②可以为师矣(凭借) ..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时间),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⑵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发怒)⑶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反省) ⑷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 诚实 )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⑸温故而知...

新(旧的知识) ⑹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⑺诲女知...

之乎!(通“汝”你)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

谢)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有才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

9. 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⑴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⑵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_③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品德修养:①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⑷课文中的成语:①温故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任重道远 ④死而后已 ⑤见贤思齐

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⑦择善而从

二、鱼我所欲也(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厌恶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4

5.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祸患,灾难 (2)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

6.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 妇拍而呜之 并列(《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他的”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的人”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岳阳楼记》)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

呢?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8.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

到任意2点即可,2分)。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或:犯过失)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使他做事不顺。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4、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6、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

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8、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原字

亲戚畔之 __通___ 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1、畔——叛 2、曾——增 3、拂——弼 4、衡——横

18、本文论证方法?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B )

A .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

C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B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 .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 .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 .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 .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四、《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D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肉食者鄙 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可以一战 翻译: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讨伐,进攻(2)牺牲玉帛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3)小大之狱 狱:案件 .

7.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分)

答: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8、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诚:的确,实在 臣之妻私臣:偏爱 期年之后:满一年 ...

(1)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暮寝而思之 寝:躺,卧 ...

(3)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4)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3.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评分

标准:(2分)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

4.(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直言不

易 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 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6.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D )

A. 今齐地方千里 ..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8.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10.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

的看法。(3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

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六、〈桃 花 源 记〉

9.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D )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0.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 ...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

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

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

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11.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

____;(3)_______。(3分)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

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举例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义”

比“生”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七、《马说》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zh ǐ) ②骈死(p ían ) ③槽枥(l ì)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 ì)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有时 ②虽有千里之能 : 即使 ..

③才美不外见 : 表现 ④且欲与常马 : 况且 ..

3、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认识千里弄马吧。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而伯乐喻指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⒍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⒎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或:有时 (2)等:等同,一样 (3)材:同“才”,才华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八、小石潭记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

D .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C .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

D .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平(或:绿) (2)《小石潭记》:清 (3)《观第五泄记》:伟(或:疾)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伐竹取道 伐:砍伐

(3)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参差不齐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 .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孤独忧伤(凄凉)

九、《陋室铭》

1、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2、 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情趣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任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任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5、写诸葛庐,写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本文写作特点:(1)采用托物言志写法,(2)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言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

7、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8、试着从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描写陋室环境,表现居室环境恬静雅致;从形式上看,此句运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美感。)

9、“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恪守的“惟吾德馨”的情操?

(作者恪守的“惟吾德馨”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人生品格,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有进步意义,物质生活再丰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十、《醉翁亭记》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D )

A .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 .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命名 .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暗 .

(3)行者休于树 于:在 .

(4)临溪而渔 渔:捕鱼 .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3.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交互错杂 ..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

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

A.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

B. 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

C. 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

D.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

6.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 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 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7. 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1分)

A .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 .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

C .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

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

(2)佳木秀而繁阴 秀:滋长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11.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

(2)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花) .

(3)朝而往,暮而归 傍晚(黄昏、晚上) .

(4)弈者胜 下棋 .

13、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 、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 、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十一、岳阳楼记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⑵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放晴。 ....

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 ⑷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一起。 ....

2. 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在文中用浪线画出。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说明:画对一处给1分。

6. 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

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各种景象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向南直到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分)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 ,“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好的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各种景象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向南直到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分)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 ,“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15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薄暮冥冥 迫近 多会于此 在,到 春和景明 日光 不以物喜 因,因为 ....

16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7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 国都 ) (2)春和景明 ( 日光 ) ..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20.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十一《记承天寺夜游》一、填空:

本文选自__《东坡志林》__,作者是__北宋__(朝代)的文学家__苏轼_(人名) ,他与父亲_苏洵_弟弟_苏辙_并称为“__三苏 ”,三人都被列入了“_唐宋八大家”称号中

二、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解衣欲睡(脱)(想要)2、月色入户(门 )3、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就)6、怀民亦未寝(睡觉)7、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8、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9、水中藻荇交横(交错)( 纵横 ) ....

10、盖竹柏影也(原来)11、何夜无月(哪)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

三、翻译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脱了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里,就高兴的起来到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跟我一起同游共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下清澈透明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景色,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2、“月色入户”并非难得之景,作者为什么如此欣喜?

答:作者心情烦闷无睡意,当美好的月光悄悄入户时,自然喜出望外,想出去走走。

3、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写出描写这种景物的语句。

答:月光,竹柏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品析文中写景句的妙处。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下清澈透明,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景色,语言凝练。烘托出人物豁达乐观的心情,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5、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仍豁达乐观。

6、“闲人”是什么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闲人指清闲的人,两人不是闲居而是带罪之身,是处逆境追求心静的人。本句的感慨既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作者虽屡遭贬谪却仍豁达乐观。

7、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不是,第一闲人在这里指不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人,第二指心情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11

8、全文没有一句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分析一下,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1、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志趣相投。2、相与步于中庭:关系密切。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十二、爱 莲 说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多 _⑵ 亵玩_亲近而不庄重__ ⑶ 宜乎众矣__应当_ ③陶后鲜有闻 少 ..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示例: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 “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少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② 亭亭净植 植:竖立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走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8.甲文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壮志未酬的苦闷 心情。(4分)

12


相关内容

  • 掌握技巧 赢在中考
  • 掌握技巧,赢在中考 今年我们学校的语文取得了全市第五的成绩,两年的毕业班教学让我明白,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做到细.实,此外,掌握.研究复习.做题技巧,才能赢在中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学校在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 一.研究试题,制定计划. 我们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近 ...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作者:蒋志才 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4年第02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中考对文言文考察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考课内文言文,到考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再到只考课 ...

  • 中考基础题
  • 中考基础题越来越接地气 文言和诗歌常取自"课外" 昨日的中考讲座中,原中考语文命题人.扬州市中青年语文教学骨干.扬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陈中老师现场讲解最后一个月中语文的冲刺要义.在现场,陈中就中考语文的各个环节都与考生进行了交流,并以不少往年中考的真题进 ...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腾冲县曲石中学 康立芬 2014年3月2日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本学年我担任182.185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现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内容已经结束,进而将专入复习阶段.决胜在即,中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求学生涯的转折,作为老 ...

  •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 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 ...

  • (寒假初中语文知识大梳理)课内文言文阅读1
  • 0 推荐 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

  • 2010年九年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以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集体备课求真务实。集体备课统一规划 ...

  •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三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