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2课笔记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一大现象:轴心期(文化上的自由、原创、奠基期——“共时现象”【大约在公元前6

—前4世纪,存在于古希腊、古印度、古两河流域、春秋战国】)

一点认识:分裂导致竞争、自由和活力。除了春秋战国,还有魏晋南北

朝和民国时期】

2、二大特点:

(1)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2)各学说彼此吸收、融合

3、三大原因:

(1)经济:生产发展,结构变动(大发展)

(阶级:地主农民兴起,士人阶层形成)

(2)政治:秩序混乱,战争不断(大动荡)

(3)思文:教育下移,士人活跃(大分化)

4、四大对立(关于“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法家主张严刑峻法

(2)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消极避世,强调“超脱”

5、五大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是中国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4)使中国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5)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1、一大基础:民本思想(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 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它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2、二大关注:

(1)道德教化 (2)社会秩序

3、三大特点:

(1)理想化 (2)零碎化(无体系) (3)重说教

4、四大体现(关于“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和谐人际关系 (2)培养社会责任

(3)渗透人本理念 (4)强调个性发展

5、五大阶段(关于“春秋末期到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成长经历”):

(1)春秋:应时生

(2)战国:为显学(“蔚然大宗”)

(3)秦朝:遭打击

(4)汉初:正恢复

(5)武帝:成正统

6、六大贡献(关于孔子):

(1)首创私人讲学 (2)主张有教无类 (3)整理传统六经

(4)创立儒家学派 (5)提倡以德治国 (6)号召仁礼立身

7、七大伟人(伟人的主张):

(1)老子-“脱俗神人”: ①“道”是世界万物本原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一切

在运动,许多会转化

(2)孔子-“性情中人”:①“仁”是思想核心 ②互相爱护,待人宽容 ③以德治民,反

对苛政 ④“克己复礼”

(3)孟子-“独立士人”:①“仁政” ②“民贵君轻” ③“性本善”

(4)荀子-“多面高人”:①“仁义”、“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5)庄子-“逍遥浪人”:①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以获精神自由

(6)韩非子-“无畏超人”:① 与时俱进 ②改革创新 ③严刑峻法 ④加强中央集权、君

主专制

(7)墨子-“公益狂人”:①“兼爱” ②“非攻” ③“节俭” ④“尚贤”

第2课 董仲舒的新儒学

1、一大标志:董仲舒新儒学是儒家思想理论化、体系化的标志

2、二大实质:

(1)外儒内法(儒法结合) (2)文化专制

3、三大内容: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4、四大注意(关于“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可取和批判之处”):

(1)“一统”虽利稳定,却失去活力

(2)“罢独”虽利统一,却限制争鸣

(3)“神感”虽美君权,却可防暴政

(4)“三纲”虽要抛弃,“五常”却可取

5、五大特点:

(1)呈现“四位一体”(儒、法、道、阴阳相结合)

(2)强调君主权威 (3)发扬民本仁政

(4)具有神学色彩 (5)成为社会正统

补充: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经济上:繁荣昌盛(经济恢复、生产发展)

(2)政治上:社会危机(诸侯膨胀、土地兼并、匈奴威胁)

(3)思文上:宽松自由(道家为主、多家并存)

2、本节课的整体性结构:

(1)时代需要——无为出问题,有为成急要

(2)仲舒改造——形成新体系,吸收阴法道

(3)武帝重视——儒士受重用,儒学变重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一大现象:轴心期(文化上的自由、原创、奠基期——“共时现象”【大约在公元前6

—前4世纪,存在于古希腊、古印度、古两河流域、春秋战国】)

一点认识:分裂导致竞争、自由和活力。除了春秋战国,还有魏晋南北

朝和民国时期】

2、二大特点:

(1)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2)各学说彼此吸收、融合

3、三大原因:

(1)经济:生产发展,结构变动(大发展)

(阶级:地主农民兴起,士人阶层形成)

(2)政治:秩序混乱,战争不断(大动荡)

(3)思文:教育下移,士人活跃(大分化)

4、四大对立(关于“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法家主张严刑峻法

(2)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消极避世,强调“超脱”

5、五大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是中国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4)使中国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5)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1、一大基础:民本思想(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 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它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2、二大关注:

(1)道德教化 (2)社会秩序

3、三大特点:

(1)理想化 (2)零碎化(无体系) (3)重说教

4、四大体现(关于“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和谐人际关系 (2)培养社会责任

(3)渗透人本理念 (4)强调个性发展

5、五大阶段(关于“春秋末期到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成长经历”):

(1)春秋:应时生

(2)战国:为显学(“蔚然大宗”)

(3)秦朝:遭打击

(4)汉初:正恢复

(5)武帝:成正统

6、六大贡献(关于孔子):

(1)首创私人讲学 (2)主张有教无类 (3)整理传统六经

(4)创立儒家学派 (5)提倡以德治国 (6)号召仁礼立身

7、七大伟人(伟人的主张):

(1)老子-“脱俗神人”: ①“道”是世界万物本原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一切

在运动,许多会转化

(2)孔子-“性情中人”:①“仁”是思想核心 ②互相爱护,待人宽容 ③以德治民,反

对苛政 ④“克己复礼”

(3)孟子-“独立士人”:①“仁政” ②“民贵君轻” ③“性本善”

(4)荀子-“多面高人”:①“仁义”、“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5)庄子-“逍遥浪人”:①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以获精神自由

(6)韩非子-“无畏超人”:① 与时俱进 ②改革创新 ③严刑峻法 ④加强中央集权、君

主专制

(7)墨子-“公益狂人”:①“兼爱” ②“非攻” ③“节俭” ④“尚贤”

第2课 董仲舒的新儒学

1、一大标志:董仲舒新儒学是儒家思想理论化、体系化的标志

2、二大实质:

(1)外儒内法(儒法结合) (2)文化专制

3、三大内容: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4、四大注意(关于“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可取和批判之处”):

(1)“一统”虽利稳定,却失去活力

(2)“罢独”虽利统一,却限制争鸣

(3)“神感”虽美君权,却可防暴政

(4)“三纲”虽要抛弃,“五常”却可取

5、五大特点:

(1)呈现“四位一体”(儒、法、道、阴阳相结合)

(2)强调君主权威 (3)发扬民本仁政

(4)具有神学色彩 (5)成为社会正统

补充: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1)经济上:繁荣昌盛(经济恢复、生产发展)

(2)政治上:社会危机(诸侯膨胀、土地兼并、匈奴威胁)

(3)思文上:宽松自由(道家为主、多家并存)

2、本节课的整体性结构:

(1)时代需要——无为出问题,有为成急要

(2)仲舒改造——形成新体系,吸收阴法道

(3)武帝重视——儒士受重用,儒学变重要


相关内容

  • 教 学 督 导 简 报
  • 教 学 督 导 简 报 2013年第3期(总第7期) 刊号:GDU202-J 目 录 消息动态 学校召开新学期教务工作会议----------------学校教务处(1) 督导检查 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综述-------------------王学君(2) 学生教学信息员上半年工作概况------- ...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龙珍高级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这里是广阔的舞台,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么?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范晓云 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绪论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上好历史第一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第一课必要性 ...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

  • 必修三笔记
  • 必修三笔记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 ...

  • 高中历史备考笔记(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 [课程标准] 1.1953 ...

  • 备好课高中英语笔记内容
  •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必修1.2教学实施要求与方法 [课程简介] 该专题的内容主要包括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带来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英语课程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学生学习策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变化.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专家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必修 1 和必修 ...

  • 高中数学必修课本目录
  • 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 ...

  • 必修三复习提纲1.2
  •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