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最终将超过35个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为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

  亚投行创始人员会超过35个国家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表示,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请成为创始国的截止日期,最终的亚投行创始人员会超过35个国家。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目前包括印度、印尼、新西兰等域内创始成员国已经有27个,域外国家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不久前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等国家也都提出了申请,目前正在履行相关程序。

  金立群说,亚投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的21世纪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

  金立群指出,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金立群称,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为定位于亚洲域内的开发机构,随着欧洲域外成员的加入,亚投行将如何处理域内域外国家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金立群回应说,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将为域外的国家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扩大投资的需求,拉动这些国家经济的复苏,这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全球的总需求,将是非常重要的。金立群介绍,一年来中方对域内外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中国和亚洲意向创始国,围绕谅解备忘录和章程进行的谈判是民主协商的过程。

  “中国一再强调重视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治理原则,重视涉及环保和移民的安全保障政策和其他国际通行的原则,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金立群说。

  金立群认为,欧洲发达国家作为创始国参与亚投行,说明它们对中国参与创立的机构有信心,相信亚投行将会建立良好的治理框架,会按照多边机构的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

  在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国加入前,中国是主要的出资方。一些西方大国加入后,有分析担心是否会稀释中国股权。

  对此,金立群说,中国在亚投行作为第一大股东,是根据亚洲地区中经济的体量确定的,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

  金立群补充说,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规模,出资额中国提出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使亚投行能如期开张运行。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

  “即便在初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中国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靠投票权决定。”金立群说。

  美国在对亚投行的担心中最常提的一点是,亚投行未来成立及执行中的环境、透明度与标准。

  金立群还介绍了亚投行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关系。他表示,亚投行将是一个深化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边开发机构,“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沿线的国家,也将会给其他地区国家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亚投行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投资。

  欧洲大国为什么纷纷拥抱亚投行

  自3月12日英国表达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意愿起,法国、德国、意大利上周“抱团”共同宣布了加入意向。最近几天,随着卢森堡和瑞士两个金融强国递交申请,欧洲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有明确表达加入意向的,有态度正在发生转变的,也有还在犹豫之中的。

  将亚投行这个话题推到欧洲公众视野中、掀起这股浪潮的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大国,在亚投行这个问题上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对于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来说,选择和中国走到一起,当然首先是出于各自的务实考虑。正如率先提出加入“亚投行”申请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英国所表达的那样,“加入亚投行完全出于本国利益考虑”。换个角度理解,加入亚投行的“朋友圈”,为欧洲带来更多的是机遇。

  从经济角度看,亚投行受到欧洲国家的青睐,主要有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欧洲自己有投资需求。虽然欧洲经济的疲软状态短期难以缓解,但欧洲实际上并不缺乏资金,各方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点。去年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已经提出了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来提振经济。作为成熟经济体的欧洲,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新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率低迷,投资回报率不高,这些资本正在全球各处迫切寻找高回报的投资出口。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的情况下,亚洲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非常庞大。与此同时,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存在“断档”现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标准高、附加条件多”,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欧洲加入亚投行这个新兴的多边开发机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进行投资,显然“有利可图”。

  其次,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增加,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的欧洲国家,当然希望通过亚投行这一平台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期待取得更大的互惠互利结果。

  此外,欧洲国家还逐渐认识到,一个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不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以前总是习惯于和美国绑在一起来影响世界,但近年来的经济危机,使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失去信心,认识到构建除美国外的另外一个支点,进而增加欧洲话语权、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欧债危机期间,美国不仅没有购买欧债,对欧洲少有援手,反而有多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不断地唱衰欧洲。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多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客观上也对欧元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损害了欧元在全球的影响力。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法国资深外交官、地缘政治专家伏舍分析说,当前的国际地缘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多中心、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国际金融秩序与时俱进,同时需要与之匹配的多边金融组织,亚投行机制正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欧盟本身也是这样一个地区性的地缘经济体系,未来与亚投行的合作空间也很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提出的设立亚投行倡议的一步步落实,将会有大批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跟进,从东亚、东南亚到中亚再到欧洲之间的通道将被打通,中国和欧洲,这两个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庞大人口和经济实体,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高效地连接起来。伏舍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国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某种程度的对接。欧洲投入亚投行的怀抱是符合逻辑的、合理的选择。

  伏舍还强调说,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塑造未来的国际秩序,但每个国家都可以负起自己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那份责任。为塑造未来秩序,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在推进亚投行项目上表现出的开放性、包容性,都非常值得敬佩。

  从亚投行本身的发展来说,多几个欧洲朋友自然也是好事。

  正如伏舍所指出的,对于亚投行的创建者来说,作为域外国家的法国及其他欧洲盟友的加盟,不仅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资金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亚投行运营的资金压力,更会带来一系列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例如,欧洲对复杂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符合国际标准的决策方式、对项目投资回报预估等方面的经验等,都对刚刚起步的亚投行非常有利。当然,这也意味着给亚投行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有质疑声音提出,欧洲会不会借着这些高标准而对亚投行的运营和管理指手画脚?伏舍对此表示,中欧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积累多年的合作经验,来自“欧洲的声音”只会让亚投行走得更稳、更好,他相信中欧以及亚投行其他创始成员国有智慧、有能力达成一致。英、法、德、意等国选择加入亚投行,肯定是带着诚意和协商的态度而来的。

  欧洲国家的加入,也将为亚投行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助力。对于发展中国家主导的金融机构亚投行来说,在信用评级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低息融资。

  距离递交加入亚投行申请的截止日期还有不到一周时间,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大国的想法和做法,或许可以给那些还在犹豫中的国家一定的借鉴。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为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

  亚投行创始人员会超过35个国家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表示,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请成为创始国的截止日期,最终的亚投行创始人员会超过35个国家。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目前包括印度、印尼、新西兰等域内创始成员国已经有27个,域外国家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不久前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等国家也都提出了申请,目前正在履行相关程序。

  金立群说,亚投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的21世纪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

  金立群指出,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金立群称,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为定位于亚洲域内的开发机构,随着欧洲域外成员的加入,亚投行将如何处理域内域外国家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金立群回应说,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将为域外的国家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扩大投资的需求,拉动这些国家经济的复苏,这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全球的总需求,将是非常重要的。金立群介绍,一年来中方对域内外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中国和亚洲意向创始国,围绕谅解备忘录和章程进行的谈判是民主协商的过程。

  “中国一再强调重视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治理原则,重视涉及环保和移民的安全保障政策和其他国际通行的原则,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金立群说。

  金立群认为,欧洲发达国家作为创始国参与亚投行,说明它们对中国参与创立的机构有信心,相信亚投行将会建立良好的治理框架,会按照多边机构的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

  在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国加入前,中国是主要的出资方。一些西方大国加入后,有分析担心是否会稀释中国股权。

  对此,金立群说,中国在亚投行作为第一大股东,是根据亚洲地区中经济的体量确定的,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

  金立群补充说,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规模,出资额中国提出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使亚投行能如期开张运行。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

  “即便在初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中国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靠投票权决定。”金立群说。

  美国在对亚投行的担心中最常提的一点是,亚投行未来成立及执行中的环境、透明度与标准。

  金立群还介绍了亚投行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关系。他表示,亚投行将是一个深化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边开发机构,“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沿线的国家,也将会给其他地区国家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亚投行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投资。

  欧洲大国为什么纷纷拥抱亚投行

  自3月12日英国表达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意愿起,法国、德国、意大利上周“抱团”共同宣布了加入意向。最近几天,随着卢森堡和瑞士两个金融强国递交申请,欧洲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有明确表达加入意向的,有态度正在发生转变的,也有还在犹豫之中的。

  将亚投行这个话题推到欧洲公众视野中、掀起这股浪潮的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大国,在亚投行这个问题上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对于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来说,选择和中国走到一起,当然首先是出于各自的务实考虑。正如率先提出加入“亚投行”申请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英国所表达的那样,“加入亚投行完全出于本国利益考虑”。换个角度理解,加入亚投行的“朋友圈”,为欧洲带来更多的是机遇。

  从经济角度看,亚投行受到欧洲国家的青睐,主要有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欧洲自己有投资需求。虽然欧洲经济的疲软状态短期难以缓解,但欧洲实际上并不缺乏资金,各方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点。去年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已经提出了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来提振经济。作为成熟经济体的欧洲,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新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率低迷,投资回报率不高,这些资本正在全球各处迫切寻找高回报的投资出口。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的情况下,亚洲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非常庞大。与此同时,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存在“断档”现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标准高、附加条件多”,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欧洲加入亚投行这个新兴的多边开发机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进行投资,显然“有利可图”。

  其次,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增加,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的欧洲国家,当然希望通过亚投行这一平台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期待取得更大的互惠互利结果。

  此外,欧洲国家还逐渐认识到,一个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不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以前总是习惯于和美国绑在一起来影响世界,但近年来的经济危机,使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失去信心,认识到构建除美国外的另外一个支点,进而增加欧洲话语权、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欧债危机期间,美国不仅没有购买欧债,对欧洲少有援手,反而有多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不断地唱衰欧洲。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多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客观上也对欧元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损害了欧元在全球的影响力。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法国资深外交官、地缘政治专家伏舍分析说,当前的国际地缘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多中心、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国际金融秩序与时俱进,同时需要与之匹配的多边金融组织,亚投行机制正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欧盟本身也是这样一个地区性的地缘经济体系,未来与亚投行的合作空间也很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提出的设立亚投行倡议的一步步落实,将会有大批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跟进,从东亚、东南亚到中亚再到欧洲之间的通道将被打通,中国和欧洲,这两个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庞大人口和经济实体,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高效地连接起来。伏舍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国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某种程度的对接。欧洲投入亚投行的怀抱是符合逻辑的、合理的选择。

  伏舍还强调说,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塑造未来的国际秩序,但每个国家都可以负起自己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那份责任。为塑造未来秩序,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在推进亚投行项目上表现出的开放性、包容性,都非常值得敬佩。

  从亚投行本身的发展来说,多几个欧洲朋友自然也是好事。

  正如伏舍所指出的,对于亚投行的创建者来说,作为域外国家的法国及其他欧洲盟友的加盟,不仅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资金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亚投行运营的资金压力,更会带来一系列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例如,欧洲对复杂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符合国际标准的决策方式、对项目投资回报预估等方面的经验等,都对刚刚起步的亚投行非常有利。当然,这也意味着给亚投行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有质疑声音提出,欧洲会不会借着这些高标准而对亚投行的运营和管理指手画脚?伏舍对此表示,中欧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积累多年的合作经验,来自“欧洲的声音”只会让亚投行走得更稳、更好,他相信中欧以及亚投行其他创始成员国有智慧、有能力达成一致。英、法、德、意等国选择加入亚投行,肯定是带着诚意和协商的态度而来的。

  欧洲国家的加入,也将为亚投行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助力。对于发展中国家主导的金融机构亚投行来说,在信用评级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低息融资。

  距离递交加入亚投行申请的截止日期还有不到一周时间,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大国的想法和做法,或许可以给那些还在犹豫中的国家一定的借鉴。


相关内容

  •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最早确定时间
  • 随着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纷纷提交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亚投行筹建问题备受关注.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接受采访,回应了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请问何时能确定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数量? 答:各方商定将2015年3月31日作为接收新意向创 ...

  • 后悔了?超157万英国民众呼吁第二次公投 欧盟六大创始国促英尽快退欧
  • 反对脱欧的民众在伦敦国会大厦外抗议. 因不满公投结果,当地时间25日下午,约300名民众在英国议会前自发举行集会,抗议英国"脱欧",呼吁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24日尘埃落定,"脱欧"一方以51.89%的支持率赢得公投.一 ...

  •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架构研究
  • 摘要:阿里巴巴上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合伙人制度更引起为大家的思考.阿里巴巴有一批"合伙人"他们占有的股份虽然很低,但却手握阿里巴巴的决策权,这是因为他们有些大部分董事的提名权,还有着"过渡董事"指定权.有些类似于双重股权结构,跟我国公司法中同股同权有 ...

  • 专题研讨会
  • 亚投行背后的美中较量 财经管理系2013级 摘要 由中国牵头的新的开发银行的成员资格引发了英美之争.这场争执是美国与中国之间一场日益加剧的激烈竞争的序曲之一,而美中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关键词: 亚投行 金融组织 中国 竞争 一.什么是亚投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 ...

  • 亚投行成立背景.意义及未来展望
  • 摘要:中国筹建亚投行以超乎想象的魅力令全球瞩目.本文重点介绍了亚投行的近况.成立的背景.对中国的重大意义.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挑战.在现行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下,亚投行所反映的是中国国际政治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何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和展现国家实力,从而使得维护本国利益与履 ...

  • [合伙人必读,A2参考]介绍阿里巴巴的"湖畔合伙人"制度
  • 文/吴卫军 在阿里巴巴的上市招股书中,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Alibaba Partnership)以马云的私人住宅,一间位于杭州湖畔花园风荷院16楼1单元的家庭公寓命名,叫"湖畔合伙人制度"(Lake-side Partnership),带点神秘的色彩.而事实上,我觉得阿里巴巴应 ...

  • 很多创业公司最终都死在了股东手里
  • 创业公司的股权对现跟股权分配同样重要.当你分配完了之后还要考虑怎么兑现,股权一般是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月数,逐步兑现给创始人. 在中国,每7分钟就会有一个创业公司诞生.中国研发支出位居全球第二,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创业公司市场.但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很多也败的很惨,他们的共性是,关注产品,市场,技 ...

  • 受全球瞩目的亚投行或将成世投行
  • 金融来源:华夏时报时间:2015/4/9 责任编辑:fangzhuangyu 评论 繁体 热闹很久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创始会员资格申请,终于在4月1日零点截止,55个国家和地区百米冲刺般竞相在这艘金融巨轮离岸前登船,决心风雨同舟.4月7日,其中35位"船客"已被确认为正式意向创 ...

  • 小酒吧股权架构设计
  • XX 酒吧股权架构 设计方案 一.股权架构设计目标 1 维护创始人控制权,保障公司有一个最终的决策者. 2 凝聚合伙人团队,在创业竞争加剧.节奏加快,联合创业成功率远高于个人 创业和环境下,公司股权架构的设计要能够凝聚好合伙人,使团队更有竞争力. 3 让员工参与分享公司财富,只有创始人和合伙人,对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