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翻译赏析_作者许浑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前言]

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塞下曲翻译赏析_作者许浑。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诗的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注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塞下曲翻译赏析_作者许浑。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赏析]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分页: 1 2 3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前言]

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塞下曲翻译赏析_作者许浑。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诗的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注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塞下曲翻译赏析_作者许浑。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赏析]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分页: 1 2 3


相关内容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张培基译文[匆匆]赏析
  • 摘 要:翻译理论只有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才会对翻译起指导作用.翻译并非生搬硬套,字与字.词对词的一一对应,而是在忠于原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要义,再用本国语言予以描述.化境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的理想境界,要求译文在保存原文风味的基础上,语言上无生硬之感自然生动.本文通过赏析张培基的译文<匆匆> ...

  •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224人评分) 8.0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伊 ...

  • 新年作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诗词如下: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新年作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前言] 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一说宋之问)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 ...

  •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_望月怀远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望月怀远阅读答案_望月怀远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前言] 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 ...

  • 剑客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诗词如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前言] 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剑客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 ...

  • 从翻译美学角度赏析[匆匆]的两个译本
  • [摘 要]本文借助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匆匆>张培基和朱纯深的两个译本,分析散文翻译中的美学特质,从翻译美学的翻译客体的两个方面,研究赏析翻译之美. [关键词]翻译美学:翻译客体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1-01 ...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全诗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前言] 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 ...

  • 杂诗三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言] 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的第二首.杂诗三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