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浙江桐乡风俗习惯

浙江省桐乡市民风民俗

桐乡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1993年4月撤县设市。 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一派江南水乡景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

地方特色——旅游

桐乡乌镇:自古繁华,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镇。 乌镇水乡风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乡格局。 乌镇民俗风情浓郁,是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活化博物馆。 乌镇经济发展迅猛,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富庶之镇。

丰子恺纪念馆: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1898年11日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为石门镇,属桐乡县)。 父名丰鐄,字解泉,清末举人。母钟氏云芳,生子女十人,先生行七。九岁丧父,十七岁毕业于石门湾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赴杭州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先生学图画音乐,从师夏丐尊先生学写作,从此奠定了一生的事业与前途。 一师毕业后,与同学在上海创办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东渡日本游学十个月,归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4年末与同人在上海筹办立达学园。又曾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遭母丧后蓄须;1933年在故乡建缘缘堂,后毁于日寇炮火。 抗日战争开始,先生率全家避难往大西南。曾在桂林师范、浙江大学任教,到重庆后任国立艺专教授。后辞教职,以写作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文联副主席、美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1960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千年浩劫中惨遭迫害。1975年春曾回故乡。同年九月十五日含冤病逝于上海,终年七十八岁。一九七九年六月二个八日,党为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福严佛教文化苑:位于福严寺南面,占地40000平方米,是为了配合著名的福严寺而设计建造的。它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旅游、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分东西两苑。西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人们了解佛教、认知佛教、体味佛教博大精深的理想场所;东苑是典型的江湖水乡园林,有石有水,供游客观光。 苑内绿草如茵,遍植花木,尤以桂树为多;由

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面积有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后两幢,前幢是3间平屋,是茅盾的卧室、书房、会客室等,有一别致的小庭园。后园有1934年茅盾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和手植的天竹、棕榈。据称这所房屋是用《子夜》稿酬所建,式样仿日本住宅。

后幢是二层小楼。整个建筑采用我国传统的木构民居形式,简朴无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邻有茅盾母校立志书院,现为纪念馆,收藏和陈列着包括茅盾小学时代作文本在内的大批文物与图片,连同修真观戏台、唐代银杏、昭明书室及典型的水乡古镇风情,融汇成一部生动的茅盾研究活辞典。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桐乡乌镇人。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组织文学研究会,后接办《小说月报》,成为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1930年与鲁迅等组织左翼作家联盟。建国后当选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并任第一任文化部长,也是历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位于市区庆丰南路,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环境悠雅,馆藏丰富。《桐乡史迹陈列》展出各类文物 400多件,通过古老的罗家角遗址出土文物,精美的良渚玉器、质朴的商周硬纹陶和原始瓷,到明清瓷器,系统介绍了桐乡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面貌。《新地里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隆重推出了新地里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掘精华。引入入胜的一系列馆藏精品展览令观众在参观、鉴赏之际得到丰富的知识充值和美的享受。

缘缘堂:在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堍。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亲自设计,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丰子恺曾在此度过其创作上的黄金时代。1938年三月,“缘缘堂”被日军焚毁。1984年桐乡县政府在原址上按原样重建,分前后二个庭院,前院三楼三底,占地200平方米,后院为二间平房约50平方米。整个房屋布局,庭院、堵门、花坛及种植的花草,均按照当年的原貌。“缘缘堂”内陈列着丰子恺生前的遗物、著作、手稿、照片和一些当代名家的字画。 垒石弄:垒石弄位于桐乡市石门镇中部古运河的转弯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越两国的分界线就存此,其南属越,其北属吴:当时越国曾在此垒石门以防吴,吴亦结寨于此以拒越。《大清一统志》记载道:‘尝叠石为门,为吴越二国之限,或谓之石夷门。”石门镇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的。后来,两边以此为界各建民居,慢慢便形成一条弄堂,取名垒石弄。 垒石弄如今成为当年吴越疆界遗迹的标志;1991年元月,当地文管会和石门镇镇政府在弄口运河畔立一“古吴越疆界”石碑以示纪念。弄长约50米,宽3米左右,两旁砖墙相对,有些壁砖已风化别落,湿残露缺。 ——百度网

节日风俗

春节 正月初一,俗称“年初一”。凌晨。爆竹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曰送旧

迎新。天色发白,设供果,泡佛茶,点香烛,男女老幼穿戴新衣新帽新鞋袜,敬拜天地神佛。然后国主人开正门,全家喝糖茶,吃年糕。是日,有庭院有井者,设香案糕果茶酒于井边,祀之,以物掩井栏口,曰“封井”。是日不扫地,谓可聚财。邻里间相互拜年,双手抱拳作揖,口称“恭禧恭禧!”“发财发财!”。街坊商店停业,唯点心店、茶馆开业。人们吃馄饨、烧卖,老人照例上茶馆喝茶,店主泡上橄榄茶,曰“元宝茶”,茶客送红纸包,谓之喜钿。街头遍设花纸(年画)摊,孩童们喜购各式花炮、玩具,年轻人群集一起,敲打年锣年鼓。正月初二(也有初一)夜,户主将新的灶神像供入灶龛,挂上新的红布灶幔,设供时、粉贺子,合家向灶神膜拜,谓“接灶”。是日(也有初三)起,亲友互相拜年祝贺,接续到初入,曰“走亲戚”。旧俗先到娘舅姑夫家,再去其他亲友家。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红纸包钱,名曰“拜年钿”。

元宵节 五月十五夜,各户张灯结彩。遇丰收年景,常有集会迎花灯。明万历《海盐县志》载:“闹元宵„„纵游人观灯,元近百里毕集。”民国期间县内灯会以澉浦最盛。正月十五上灯起至二月初进入高潮,有龙灯、狮子灯、鱼灯、蟹灯、蚌灯、走马灯以及大型亭台楼阁花灯,各式灯彩,斗奇竞巧,绚丽多彩。还有一种滚灯,边迎灯边表演武术,人称英雄灯。年少好胜之辈常纠众抢夺,易生事端。抗日战争爆发后,迎灯之俗渐废。元宵夜,农家有烧“田财火”习俗,用稻草芦柴扎成火把,点燃后在自家田边,边跑边咕边将田边茅草点燃,盼五谷丰登,蚕花茂盛。此俗六七十年代一度中止,近年来一些乡村又兴。

二月二 二月初二,各家吃“撑腰年糕”。俗谓“吃了撑腰年糕,腰北肝,体健壮,又利劳作”。

清明节 家家备酒菜祭祖,称为“过清明”。家人去祖先坟上扫墓,小辈还给坟墓除草、添土、修剪树枝。是日,家家吃草头团子。旧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停止用火一天,不烧饭,不点灯,怀念春秋时隐居而死的介之推。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载:沈汇于每岁清明前后三日,土人装龙舟为竞渡戏。50年代起,群众团体和学校组织青年、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立夏日 食白水焐肉、白焐蛋、新蚕豆、菜油蒜末拌生豆腐,忌孩子坐门槛,以防疰夏。是日儿童少年结伴去郊野,自己动手用咸肉、竹笋、新蚕豆、莴苣等和粳米煮烧。称“烧野米饭”。

端阳节 五月初五端阳节,俗称“端午日”。旧时门上贴钟馗像,挂端阳符。门口插艾叶菖蒲,俗有“艾旗菖剑”之说,谓能辟邪祛恶。是日家家食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泥蛋、黄瓜、雄黄酒,孩子额上用雄黄写上“王”字,耳朵里抹雄黄酒,幼儿穿黄色印花老虎衣,谓能驱邪避毒。是日正午时室外内熏苍术白芷,妇女用丝线结香袋,内置栀子、生大黄等,佩挂在小孩衣襟上,并用大蒜菖蒲扎在床檐上,谓能解毒避瘟。家家户户吃粽子。芒种前,父母去婿家看望新婚女儿,带肉一方,鱼两条咸蛋、水果及端阳粽若干作为礼物,农家另置办秧凳一只、拔秧伞一把、布伞两把、扇子两把、箬帽或草帽两顶,一并送至婿家,婿家设宴招待,曰“拿端午”。今吃粽子、拿端午、熏苍术白芷等俗仍流行。

六月六 六月初六,届盛署季节,俗谓“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家家户户翻

晒农服,以防霉蛀。也有“六月六,猫狗要**浴”之语。此日起,长辈允许孩子下河游泳。

七月七 七月初七乞巧日。是夜设案中庭,陈西瓜、糕点等祭牛郎织女星,妇孺仰观双星巧云,姑娘们对月竞穿乞巧针,祈求心灵手巧,谓之“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斋月习俗。祭毕,合家分食月饼,若有人外出,外一小块留着,以示团圆。贫困之家以黄南瓜团子代替月饼。是夜,备八宝鸭等丰盛酒菜,全家团聚合欢。富户人家设宴邀亲朋赏月。也有在是日熬制桂花粮吃的习俗。节前,新婚婿、女去看望岳父母,送礼品鱼肉鸭酒及月饼等,俗称“望八月半”。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赏菊饮花酒、吃重阳糕习俗。重阳糕系糯米制成,上插竹篾五色三角小纸旗。先祭灶神,然后分食,此俗寓“登高(糕)避灾”之意。早先户户自己蒸制,先后市上糕团店购买。武原镇糕团店卖红、黄、青、白色团子,上插小三角旗、斗、状元郎。此习今废。民间谓,重阳日晴,一冬无雨。此日后,百工入夜操作,谓“做夜作”。

十月朝 十月初一各家祀祖,也有扫墓的,但已不普遍。

冬至节 是日起进入腊月,上一夜为“冬至夜”,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吃“蛋酒头”。富裕人家延中药铺熬制膏滋药,冬令进补。另外,贫苦人家无力筑墓,浮厝在郊野的棺材,只覆以稻草编制的草苫。是日,或加盖草苫,或由家人趁冬至日下午,将剩下尸骨,纳入陶甏内,挖土掩埋。同善堂把无主遗骨捡拾入甏,人称善举。

除夕 年三十(月小为廿九)下午祀祖先,供丰盛酒菜。是夜燃年烛,种年火,把火炭纳入铜炉内,保持到次日不媳,谓“财源不断,富(火)到明年”。全家聚餐,菜肴丰盛,俗称“吃年夜饭”,有肉圆(合家团圆)、鱼(岁岁有余)、线粉(长寿百岁)、菠菜(生活甜蜜)等,东北乡一带年夜饭必吃两碗(象征性的),曰“成双饭”,寓意吉祥。食毕,贴春联队、年画,物品上粘红色剪纸图案,长辈给儿孙辈“压岁钿”。是夜,各户剩米饭若干盛入淘箩,上插万年青、吉祥草。一切安排定当,全家围炉,达旦不寝,名曰“守岁”。解放前,有的贫困户无力还债,外出躲避,直至年初一才回家。谚云:“有钱过年,无钱过关。”今种年火,躲债等已消失。

婚嫁礼仪

提亲

提亲又叫提婚,由媒人来往于男女两家,介绍双方及家庭境况,进行说合;

若女家应允,则将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书于贴子上(即“八字”),谓草贴,由媒人送往男家。男家接到贴子后,请星家排合八字。若得吉无克,即请媒人往女家讨大八字,并请女家择吉下定(订婚)。50年代,《婚姻法》贯彻后,男女婚姻一般经人介绍,家长和子女意见一致后,由女方母亲、姊姊或嫂嫂陪同姑娘去男家看人品、房屋。俗称“看人家”。女方如中意,便坐下喝茶吃糖和蛋酒头,如不中意,即告辞。亦有男女自由恋爱。再征求家长意见,约媒说亲。 对亲

对亲也就是通俗的订婚。男女双方同决亲事后,由女家择定吉日,经媒人通知男家。吉日一到,男家向女家馈赠聘礼(行小盘),谓之对亲。并请女家确定一名媒人,合称“双媒”。聘礼视家庭情况而定。届时,男家张灯结彩,堂上供寿屋、和合二仙神马,燃点香烛,摆对亲酒,邀媒人及至亲好友赴宴。并给媒人谢仪。女家亦邀舅父、姑夫等至亲,摆酒聚餐,婚事遂定。东北乡一带在订婚前,有男方送女方信物一举。一般送猪腿、鲤鱼、衣裤、礼钱,女方中午宴至亲,男方晚上宴至亲族人,俗称“着日子”,初步定下婚事。亦有女方宴至亲时,媒人陪同男方青年赴宴。同样,媒人陪同姑娘至男方赴晚宴。如是,男女两家始有礼仪往来。

话亲

话日子。男家延星家择定婚期,写在红纸上,提前七八个月由媒人送至女家求娶。经女家同意后,男家于婚前三四个月再次向女家馈送聘礼。谓“行大礼”。一般再送银洋若干,作为置备嫁妆之用,同样要随送四色果盒、糕点及鱼肉篮。是日,男家邀媒人、至亲聚餐。

发妆

发奁 婚期临近,女方亲友送贺品,以衣料、日用物品为主,俗称“陪嫁”。眠床由男家置备,并在结婚前夕安床,新郎与一未婚青年(或孩童)睡一夜,谓暖床。婚前一日,男家派人送新娘礼服、凤冠霞帔(新娘礼服和凤冠霞帔向轿行租用)以及四时衣着至女家。同时,迎取嫁妆。男方要备带喜钿红包,分送女方帮工。次日,言家将事前系有红丝绵条的各式嫁妆,陈列厅堂,男家迎妆队伍一到即发妆。南乡盛行女家送嫁妆。无论贫富,嫁妆中必备红漆马桶,俗称“子孙桶”。桶内盛喜果一包,红蛋两个,到男家后,由女主人命一男童取出并开尿,称为“送子”。嫁妆一般有被褥、首饰、橱箱、方件(桌椅等各式木器用具)、圆件(脚盆、粉桶等木器用具)等。小康之家还有铜器、锡器、瓷器等。豪门巨富奢磨惊人,日用所需无不具备,甚至有陪嫁寿板、田产以及婢女者。运嫁妆队伍启程,一种鸣放鞭炮,直至男家。

待佛

婚礼前,男家在家里设筵待佛一天一夜至三天三夜,家境贫寒者则省去待佛排场颇大,请骚子先生(传香人)主持仪式。族中男性长幼全部邀齐。是日厅堂大开,中庭设茶炉,司炉供应茶水。小康之家还聘牌子(坐唱班)演唱。厅堂上一般设五筵(五席)至七筵,豪富之家有设十三筵的。骚子先生排筵,各桌上分别供全猪、全羊、全鱼、荤素菜肴、干果、糕点,桌后方供马幛神(佛)位,桌前方点燃红烛檀香。然后由骚子先生伴唱,先后通神、赞符官、接神、安位、拈

香、进酒,主人及族中长幼频频礼拜。在神佛进酒期间,骚子先生续唱“神书”、“汤书”,四邻八舍争相观看,彻夜不散。直至天将明明,结合伴唱,发舟、交纳、送神,仪式才告结束。

娶亲

旧时娶亲用花轿,路远则用娶亲船,花轿置于船首。官绅豪富之家,以媒人坐小轿为前导,新郎坐青毡大轿。红灯引路,鸣锣开道,列队前往女家娶亲,称“迎娶”。普通人家,新郎不亲自迎娶,由舅父、姑夫去娶亲,称“花娶”。花轿至女家,正门虚掩,待男家递上帖子,送上使用红包,放铳三响,吹打一番之后,女方始大开正门迎接。花轿进门停堂前,主人设茶点招待娶亲者。稍待,吹鼓手频奏催妆曲,此时,喜娘家为新娘穿戴,母亲为姑娘插蚕花,称“上头”。新娘象征性吃碗饭,称“上轿饭”,然后异别父母。喜娘将大红幞巾把新娘的头蒙上,搀扶着踏着红毡缓慢上轿。轿内座位下放脚炉,内贮炭火,寓意象火一样发。此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母、嫂、姐妹说吉利话相送。花轿将至男家,男家放铳三响,燃入鞭炮,奏乐欢迎,门前燃三所属妥草(三蹲火),花轿即旋转数圈,从东南向进入中堂,称“兜青龙头”,寓吉祥意。花轿停妥后,小姑开轿门,喜娘陪婆婆为新娘喂粮茶或粮饭,轿前入袋踏脚米,新娘出轿踏上米袋,由喜娘搀扶进婆婆房内歇息。

拜堂

拜堂在正厅或正屋举行。正中壁上挂双喜金字大红喜幛,四壁挂贺幛贺联,礼桌大置天地神马、香炉、龙凤花烛、陪烛。拜堂仪式开始,鸣炮奏乐,新郎新娘站在红毡单上,主人拈香礼佛,新人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先拜天地,继拜祖宗,再向父母行大礼,跪着敬酒三杯。父亲训话,勉励新人尊长爱幼,勤俭持家,互敬互爱等。最后新人交拜。礼毕,开始迎花烛,新人尾随手持花烛、陪烛者环绕礼桌行走。掌礼人唱12月花名(或四季花名),乐人高奏洞房曲。此时再次鸣炮,掌礼人为前导,持花烛、陪花烛者随后,新人各执连理花(中间结扎成大彩球)红绿牵巾一端,绕礼桌一周后,踏着地上铺的麻袋,缓步入洞房。边走边铺麻袋,前后接替,谓之“传代”。

洞房

掌礼人进洞房门,口唱吉词,用枣子、花生等向四方上下抛撒,边唱边撒,谓之“撒帐”。持烛者分别将烛台置桌上。喜娘请新人按男左女右位置并坐广西壮族自治区沿上,曰“座床”。又请新人洗和气手,随后新郎用秤杆梢挑去新娘头盖的幞巾,寓意“称心如意”。接着喜娘陪婆婆为新娘喂糖饭,象征新人幸福甜蜜。接着行见面礼,男家亲戚全部到齐,按辈份次序,新人向父母、舅父母、姑父母等一一跪拜,敬献粮茶、喜果,喜娘依次介绍称豆。叫父母俗称“开金口”,其余称“见面”。长辈给新人见面红包,新人给晚辈见面红包,俗称“结缘”。

合卺和闹房

拜堂后中午宴客 厅堂正中设新娘专席,新娘面向众宾,由四名姑娘陪席,席间,乐队奏龙凤呈祥等乐曲,在喜娘指引下,新娘向众宾客施礼,谓“坐席”,亦称“侍宴”。席毕,新娘离座向众宾告辞。曰“谢席”。午后新郎去外婆家,随

带祭宴一桌,祭外婆家祖先,俗称“上花坟”。晚宴,洞房中设专席,新人并肩而坐,喜娘给新人基酒,新人交换酒杯喝一口,称“吃交杯酒”,亦谓“合卺”。晚宴后闹新房。喜娘忙着敬茶,供瓜子茶点,新娘起立行礼。众宾客请新娘面对众宾抬头让众人看,称“看新娘”;屡次向新娘讨培果,称“吵新娘”;请新人共食枣子,祝愿早生贵子;共食桂园,祝愿生活幸福圆满;共食长生果,祝愿寿比南山;如此再三,称“戏新娘”。凡此,总称“闹房”,直至深夜始散。闹持续3晚,寓意闹归闹归,兴汪发达。

喜庆礼俗

出生

妇女怀孕,俗称“有喜”。家内添丁,亲朋前来庆贺,历代相沿成习。 催生、添丁

孕妇产期将届,若是头胎,外婆家送催生礼,俗称“拿催生篮”。礼品有婴儿衣裤、鞋帽、抱裙、尿布及产妇食用的鸡蛋、红糖、胡桃、桂圆等,由外婆或舅娘送去,曰“催生”。生下孩子曰“添丁”。旧时孕妇皆在家里做产,分娩时请收生婆接生。孩子生下后,用温洗浴,浴后包入襁褓称体重。50年代起,城乡逐渐改由接生员接生。今住院接生已占多数。分娩后,产妇一般休息一个。期间,产妇穿长袖布衫、长裤,头上包毛巾或戴帽子,紧闭窗户、房门避风,产妇不劳作,一切由家人料理。

报生、做三期

婴儿落地后,农人即往外婆家报喜,称“报生”。婴儿出生第三日称“三期”,外婆家送去鱼肉、糕点、果品、香烛等,称“做三期”。主家斋佛和做三朝圆子分送四邻八舍。是日,即在喂奶之前,先让婴儿食三黄汤(黄连、黄柏、雄黄)解除胎毒。亲朋疗知添丁,前来送礼祝贺,俗称“拿汤篮”。一般送鸡蛋、红粮、肉及糕点包,主家以“蛋酒头”作点心,并设便宴招待。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亦称“弥月”。若是头胎,由外婆家送来礼物,为其做满月。礼品有衣裤鞋帽及肉鱼、糕团、爆竹等。款拿汤篮的亲友亦送礼祝贺。是日,主家点红烛清香,供果品,祀神祭祖,办满水酒席,宴请亲朋,并向邻里公送团子。婴儿剃满月头,由娘舅抱着,请理发师傅剃去胎发。胎发搓成发圆,同桂圆、红枣一起,用红丝线串之,挂于床头,谓可镇邪。然后母亲怀抱婴儿向神祖跪拜,口念祷词,鞭炮齐鸣。礼毕,母亲怀抱婴儿同亲友见面并致谢意,亲友们说些讨彩吉利话。宾客告辞后,主家抱婴儿至近邻串门,谓日后婴儿长大时会胆大。今做满月从简,主人邀亲朋聚餐,共同庆贺。

周岁

婴儿双满月时,父母携婴儿随带礼品首次去外婆家作客,称“望外波”。婴儿百日、周岁,外婆家馈赠礼品,小康之家有庆周岁之举,届果亲朋送一**盘。盘内放纸、书、笔、砚、算盘、秤、尽、水果、玩具等。主人先向天地叩拜祝褥,

婴儿由母亲怀抱叩拜。拜毕抱婴儿匐匍盘中,任其拣取物件,以卜孩子长大后的志向和爱好,谓“周岁试盘”。仪式后主人宴亲友,并给邻里分送周岁糕、粽。今周岁宴亲友之俗依然存在,斋佛、试盘之举已废。

命名

婴儿命名之寓竟敢意,或消灾纳福。或少病长寿。有呼小猫、小狗、猫猫者,愿其健康长大;有叫福庆、富贵、松寿者,祈吉祥长寿;有杏生、菊祥、桂宝者,系按节气时令取名;有寅生、龙观、马发者,按年庚生光取名;有鑫官、林生、炎君者,系年庚八字五行不全,补取为名,含消灾祈福之意;有阿关、关祥、关发者,系过继关帝爷为义子,以“关”字命名,祈菩萨保佑;有接路姓者,在取名前由家人守在路口,遇到第一个过路人,问其性,并将他的姓取入名字;还有上学时请塾师取学名者,大族子弟则按宗祠排行,请师取名。

寿宴

寿宴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30、50岁以上逢十做寿,40岁不做,俗称“做三不做四,做四活现世”。六秩以上寿庆,颇为隆重。民一庆寿,年初女儿女婿及至亲挚友送去寿礼,取双日,亲朋团聚小酌,吃长寿面,并向邻里分赠寿面,以示庆贺。富户人家庆寿,由儿孙出面邀亲朋赴寿宴。是年之初,亲朋馈赠寿礼,女儿女婿送厚礼。礼品有鱼肉鸡鸭、糕桃烛面、寿轴寿联以及爆仗等,每件礼品上贴以红色剪纸“长寿”字,寓庆贺之意。庆寿前一日,宅内设置寿堂,张灯结彩,中堂正中供王母,寿星像,厅堂四壁挂寿轴寿联。八仙桌上寿烛辉煌。一旁陈列亲朋送来的寿礼。晚间设便宴,谓之“暖寿”。寿日正日,亲朋毕集,坐唱班丝齐鸣,演唱《八仙庆寿》等戏。先举造福巽神祭祖仪式,接着开始拜寿礼仪,寿翁寿婆身穿吉服在堂前正中落座,座前铺红毡单,鸣炮奏乐,寿翁拜谢天地祚,然后以长次为序,先先子、媳、后女、婿依次跪拜,敬酒上寿。亲朋族人,晚辈下拜,平辈作揖庆贺,由儿孙回礼。礼毕,进上长寿面,宾客齐食,主人则向四邻八舍及族人分赠。晚上,开寿筵,宴宾客,每至深夜始散。有些大户,为了祈福、酬愿,寿诞之际,请骚子先生排筵待佛,称为“筵上生日”。更加排场。今寿仪已大为简化,一般由女、婿赠送生日蛋糕、长寿面、农产品及内等,子媳出面,邀至亲挚友聚餐,表示敬意。

——soso问问

浙江省桐乡市民风民俗

桐乡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1993年4月撤县设市。 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一派江南水乡景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

地方特色——旅游

桐乡乌镇:自古繁华,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镇。 乌镇水乡风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乡格局。 乌镇民俗风情浓郁,是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活化博物馆。 乌镇经济发展迅猛,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富庶之镇。

丰子恺纪念馆: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1898年11日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为石门镇,属桐乡县)。 父名丰鐄,字解泉,清末举人。母钟氏云芳,生子女十人,先生行七。九岁丧父,十七岁毕业于石门湾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赴杭州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先生学图画音乐,从师夏丐尊先生学写作,从此奠定了一生的事业与前途。 一师毕业后,与同学在上海创办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东渡日本游学十个月,归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4年末与同人在上海筹办立达学园。又曾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遭母丧后蓄须;1933年在故乡建缘缘堂,后毁于日寇炮火。 抗日战争开始,先生率全家避难往大西南。曾在桂林师范、浙江大学任教,到重庆后任国立艺专教授。后辞教职,以写作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文联副主席、美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1960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千年浩劫中惨遭迫害。1975年春曾回故乡。同年九月十五日含冤病逝于上海,终年七十八岁。一九七九年六月二个八日,党为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福严佛教文化苑:位于福严寺南面,占地40000平方米,是为了配合著名的福严寺而设计建造的。它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旅游、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分东西两苑。西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人们了解佛教、认知佛教、体味佛教博大精深的理想场所;东苑是典型的江湖水乡园林,有石有水,供游客观光。 苑内绿草如茵,遍植花木,尤以桂树为多;由

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面积有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后两幢,前幢是3间平屋,是茅盾的卧室、书房、会客室等,有一别致的小庭园。后园有1934年茅盾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和手植的天竹、棕榈。据称这所房屋是用《子夜》稿酬所建,式样仿日本住宅。

后幢是二层小楼。整个建筑采用我国传统的木构民居形式,简朴无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邻有茅盾母校立志书院,现为纪念馆,收藏和陈列着包括茅盾小学时代作文本在内的大批文物与图片,连同修真观戏台、唐代银杏、昭明书室及典型的水乡古镇风情,融汇成一部生动的茅盾研究活辞典。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桐乡乌镇人。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组织文学研究会,后接办《小说月报》,成为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1930年与鲁迅等组织左翼作家联盟。建国后当选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并任第一任文化部长,也是历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位于市区庆丰南路,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环境悠雅,馆藏丰富。《桐乡史迹陈列》展出各类文物 400多件,通过古老的罗家角遗址出土文物,精美的良渚玉器、质朴的商周硬纹陶和原始瓷,到明清瓷器,系统介绍了桐乡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面貌。《新地里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隆重推出了新地里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掘精华。引入入胜的一系列馆藏精品展览令观众在参观、鉴赏之际得到丰富的知识充值和美的享受。

缘缘堂:在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堍。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亲自设计,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丰子恺曾在此度过其创作上的黄金时代。1938年三月,“缘缘堂”被日军焚毁。1984年桐乡县政府在原址上按原样重建,分前后二个庭院,前院三楼三底,占地200平方米,后院为二间平房约50平方米。整个房屋布局,庭院、堵门、花坛及种植的花草,均按照当年的原貌。“缘缘堂”内陈列着丰子恺生前的遗物、著作、手稿、照片和一些当代名家的字画。 垒石弄:垒石弄位于桐乡市石门镇中部古运河的转弯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越两国的分界线就存此,其南属越,其北属吴:当时越国曾在此垒石门以防吴,吴亦结寨于此以拒越。《大清一统志》记载道:‘尝叠石为门,为吴越二国之限,或谓之石夷门。”石门镇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的。后来,两边以此为界各建民居,慢慢便形成一条弄堂,取名垒石弄。 垒石弄如今成为当年吴越疆界遗迹的标志;1991年元月,当地文管会和石门镇镇政府在弄口运河畔立一“古吴越疆界”石碑以示纪念。弄长约50米,宽3米左右,两旁砖墙相对,有些壁砖已风化别落,湿残露缺。 ——百度网

节日风俗

春节 正月初一,俗称“年初一”。凌晨。爆竹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曰送旧

迎新。天色发白,设供果,泡佛茶,点香烛,男女老幼穿戴新衣新帽新鞋袜,敬拜天地神佛。然后国主人开正门,全家喝糖茶,吃年糕。是日,有庭院有井者,设香案糕果茶酒于井边,祀之,以物掩井栏口,曰“封井”。是日不扫地,谓可聚财。邻里间相互拜年,双手抱拳作揖,口称“恭禧恭禧!”“发财发财!”。街坊商店停业,唯点心店、茶馆开业。人们吃馄饨、烧卖,老人照例上茶馆喝茶,店主泡上橄榄茶,曰“元宝茶”,茶客送红纸包,谓之喜钿。街头遍设花纸(年画)摊,孩童们喜购各式花炮、玩具,年轻人群集一起,敲打年锣年鼓。正月初二(也有初一)夜,户主将新的灶神像供入灶龛,挂上新的红布灶幔,设供时、粉贺子,合家向灶神膜拜,谓“接灶”。是日(也有初三)起,亲友互相拜年祝贺,接续到初入,曰“走亲戚”。旧俗先到娘舅姑夫家,再去其他亲友家。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红纸包钱,名曰“拜年钿”。

元宵节 五月十五夜,各户张灯结彩。遇丰收年景,常有集会迎花灯。明万历《海盐县志》载:“闹元宵„„纵游人观灯,元近百里毕集。”民国期间县内灯会以澉浦最盛。正月十五上灯起至二月初进入高潮,有龙灯、狮子灯、鱼灯、蟹灯、蚌灯、走马灯以及大型亭台楼阁花灯,各式灯彩,斗奇竞巧,绚丽多彩。还有一种滚灯,边迎灯边表演武术,人称英雄灯。年少好胜之辈常纠众抢夺,易生事端。抗日战争爆发后,迎灯之俗渐废。元宵夜,农家有烧“田财火”习俗,用稻草芦柴扎成火把,点燃后在自家田边,边跑边咕边将田边茅草点燃,盼五谷丰登,蚕花茂盛。此俗六七十年代一度中止,近年来一些乡村又兴。

二月二 二月初二,各家吃“撑腰年糕”。俗谓“吃了撑腰年糕,腰北肝,体健壮,又利劳作”。

清明节 家家备酒菜祭祖,称为“过清明”。家人去祖先坟上扫墓,小辈还给坟墓除草、添土、修剪树枝。是日,家家吃草头团子。旧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停止用火一天,不烧饭,不点灯,怀念春秋时隐居而死的介之推。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载:沈汇于每岁清明前后三日,土人装龙舟为竞渡戏。50年代起,群众团体和学校组织青年、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立夏日 食白水焐肉、白焐蛋、新蚕豆、菜油蒜末拌生豆腐,忌孩子坐门槛,以防疰夏。是日儿童少年结伴去郊野,自己动手用咸肉、竹笋、新蚕豆、莴苣等和粳米煮烧。称“烧野米饭”。

端阳节 五月初五端阳节,俗称“端午日”。旧时门上贴钟馗像,挂端阳符。门口插艾叶菖蒲,俗有“艾旗菖剑”之说,谓能辟邪祛恶。是日家家食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泥蛋、黄瓜、雄黄酒,孩子额上用雄黄写上“王”字,耳朵里抹雄黄酒,幼儿穿黄色印花老虎衣,谓能驱邪避毒。是日正午时室外内熏苍术白芷,妇女用丝线结香袋,内置栀子、生大黄等,佩挂在小孩衣襟上,并用大蒜菖蒲扎在床檐上,谓能解毒避瘟。家家户户吃粽子。芒种前,父母去婿家看望新婚女儿,带肉一方,鱼两条咸蛋、水果及端阳粽若干作为礼物,农家另置办秧凳一只、拔秧伞一把、布伞两把、扇子两把、箬帽或草帽两顶,一并送至婿家,婿家设宴招待,曰“拿端午”。今吃粽子、拿端午、熏苍术白芷等俗仍流行。

六月六 六月初六,届盛署季节,俗谓“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家家户户翻

晒农服,以防霉蛀。也有“六月六,猫狗要**浴”之语。此日起,长辈允许孩子下河游泳。

七月七 七月初七乞巧日。是夜设案中庭,陈西瓜、糕点等祭牛郎织女星,妇孺仰观双星巧云,姑娘们对月竞穿乞巧针,祈求心灵手巧,谓之“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斋月习俗。祭毕,合家分食月饼,若有人外出,外一小块留着,以示团圆。贫困之家以黄南瓜团子代替月饼。是夜,备八宝鸭等丰盛酒菜,全家团聚合欢。富户人家设宴邀亲朋赏月。也有在是日熬制桂花粮吃的习俗。节前,新婚婿、女去看望岳父母,送礼品鱼肉鸭酒及月饼等,俗称“望八月半”。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赏菊饮花酒、吃重阳糕习俗。重阳糕系糯米制成,上插竹篾五色三角小纸旗。先祭灶神,然后分食,此俗寓“登高(糕)避灾”之意。早先户户自己蒸制,先后市上糕团店购买。武原镇糕团店卖红、黄、青、白色团子,上插小三角旗、斗、状元郎。此习今废。民间谓,重阳日晴,一冬无雨。此日后,百工入夜操作,谓“做夜作”。

十月朝 十月初一各家祀祖,也有扫墓的,但已不普遍。

冬至节 是日起进入腊月,上一夜为“冬至夜”,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吃“蛋酒头”。富裕人家延中药铺熬制膏滋药,冬令进补。另外,贫苦人家无力筑墓,浮厝在郊野的棺材,只覆以稻草编制的草苫。是日,或加盖草苫,或由家人趁冬至日下午,将剩下尸骨,纳入陶甏内,挖土掩埋。同善堂把无主遗骨捡拾入甏,人称善举。

除夕 年三十(月小为廿九)下午祀祖先,供丰盛酒菜。是夜燃年烛,种年火,把火炭纳入铜炉内,保持到次日不媳,谓“财源不断,富(火)到明年”。全家聚餐,菜肴丰盛,俗称“吃年夜饭”,有肉圆(合家团圆)、鱼(岁岁有余)、线粉(长寿百岁)、菠菜(生活甜蜜)等,东北乡一带年夜饭必吃两碗(象征性的),曰“成双饭”,寓意吉祥。食毕,贴春联队、年画,物品上粘红色剪纸图案,长辈给儿孙辈“压岁钿”。是夜,各户剩米饭若干盛入淘箩,上插万年青、吉祥草。一切安排定当,全家围炉,达旦不寝,名曰“守岁”。解放前,有的贫困户无力还债,外出躲避,直至年初一才回家。谚云:“有钱过年,无钱过关。”今种年火,躲债等已消失。

婚嫁礼仪

提亲

提亲又叫提婚,由媒人来往于男女两家,介绍双方及家庭境况,进行说合;

若女家应允,则将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书于贴子上(即“八字”),谓草贴,由媒人送往男家。男家接到贴子后,请星家排合八字。若得吉无克,即请媒人往女家讨大八字,并请女家择吉下定(订婚)。50年代,《婚姻法》贯彻后,男女婚姻一般经人介绍,家长和子女意见一致后,由女方母亲、姊姊或嫂嫂陪同姑娘去男家看人品、房屋。俗称“看人家”。女方如中意,便坐下喝茶吃糖和蛋酒头,如不中意,即告辞。亦有男女自由恋爱。再征求家长意见,约媒说亲。 对亲

对亲也就是通俗的订婚。男女双方同决亲事后,由女家择定吉日,经媒人通知男家。吉日一到,男家向女家馈赠聘礼(行小盘),谓之对亲。并请女家确定一名媒人,合称“双媒”。聘礼视家庭情况而定。届时,男家张灯结彩,堂上供寿屋、和合二仙神马,燃点香烛,摆对亲酒,邀媒人及至亲好友赴宴。并给媒人谢仪。女家亦邀舅父、姑夫等至亲,摆酒聚餐,婚事遂定。东北乡一带在订婚前,有男方送女方信物一举。一般送猪腿、鲤鱼、衣裤、礼钱,女方中午宴至亲,男方晚上宴至亲族人,俗称“着日子”,初步定下婚事。亦有女方宴至亲时,媒人陪同男方青年赴宴。同样,媒人陪同姑娘至男方赴晚宴。如是,男女两家始有礼仪往来。

话亲

话日子。男家延星家择定婚期,写在红纸上,提前七八个月由媒人送至女家求娶。经女家同意后,男家于婚前三四个月再次向女家馈送聘礼。谓“行大礼”。一般再送银洋若干,作为置备嫁妆之用,同样要随送四色果盒、糕点及鱼肉篮。是日,男家邀媒人、至亲聚餐。

发妆

发奁 婚期临近,女方亲友送贺品,以衣料、日用物品为主,俗称“陪嫁”。眠床由男家置备,并在结婚前夕安床,新郎与一未婚青年(或孩童)睡一夜,谓暖床。婚前一日,男家派人送新娘礼服、凤冠霞帔(新娘礼服和凤冠霞帔向轿行租用)以及四时衣着至女家。同时,迎取嫁妆。男方要备带喜钿红包,分送女方帮工。次日,言家将事前系有红丝绵条的各式嫁妆,陈列厅堂,男家迎妆队伍一到即发妆。南乡盛行女家送嫁妆。无论贫富,嫁妆中必备红漆马桶,俗称“子孙桶”。桶内盛喜果一包,红蛋两个,到男家后,由女主人命一男童取出并开尿,称为“送子”。嫁妆一般有被褥、首饰、橱箱、方件(桌椅等各式木器用具)、圆件(脚盆、粉桶等木器用具)等。小康之家还有铜器、锡器、瓷器等。豪门巨富奢磨惊人,日用所需无不具备,甚至有陪嫁寿板、田产以及婢女者。运嫁妆队伍启程,一种鸣放鞭炮,直至男家。

待佛

婚礼前,男家在家里设筵待佛一天一夜至三天三夜,家境贫寒者则省去待佛排场颇大,请骚子先生(传香人)主持仪式。族中男性长幼全部邀齐。是日厅堂大开,中庭设茶炉,司炉供应茶水。小康之家还聘牌子(坐唱班)演唱。厅堂上一般设五筵(五席)至七筵,豪富之家有设十三筵的。骚子先生排筵,各桌上分别供全猪、全羊、全鱼、荤素菜肴、干果、糕点,桌后方供马幛神(佛)位,桌前方点燃红烛檀香。然后由骚子先生伴唱,先后通神、赞符官、接神、安位、拈

香、进酒,主人及族中长幼频频礼拜。在神佛进酒期间,骚子先生续唱“神书”、“汤书”,四邻八舍争相观看,彻夜不散。直至天将明明,结合伴唱,发舟、交纳、送神,仪式才告结束。

娶亲

旧时娶亲用花轿,路远则用娶亲船,花轿置于船首。官绅豪富之家,以媒人坐小轿为前导,新郎坐青毡大轿。红灯引路,鸣锣开道,列队前往女家娶亲,称“迎娶”。普通人家,新郎不亲自迎娶,由舅父、姑夫去娶亲,称“花娶”。花轿至女家,正门虚掩,待男家递上帖子,送上使用红包,放铳三响,吹打一番之后,女方始大开正门迎接。花轿进门停堂前,主人设茶点招待娶亲者。稍待,吹鼓手频奏催妆曲,此时,喜娘家为新娘穿戴,母亲为姑娘插蚕花,称“上头”。新娘象征性吃碗饭,称“上轿饭”,然后异别父母。喜娘将大红幞巾把新娘的头蒙上,搀扶着踏着红毡缓慢上轿。轿内座位下放脚炉,内贮炭火,寓意象火一样发。此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母、嫂、姐妹说吉利话相送。花轿将至男家,男家放铳三响,燃入鞭炮,奏乐欢迎,门前燃三所属妥草(三蹲火),花轿即旋转数圈,从东南向进入中堂,称“兜青龙头”,寓吉祥意。花轿停妥后,小姑开轿门,喜娘陪婆婆为新娘喂粮茶或粮饭,轿前入袋踏脚米,新娘出轿踏上米袋,由喜娘搀扶进婆婆房内歇息。

拜堂

拜堂在正厅或正屋举行。正中壁上挂双喜金字大红喜幛,四壁挂贺幛贺联,礼桌大置天地神马、香炉、龙凤花烛、陪烛。拜堂仪式开始,鸣炮奏乐,新郎新娘站在红毡单上,主人拈香礼佛,新人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先拜天地,继拜祖宗,再向父母行大礼,跪着敬酒三杯。父亲训话,勉励新人尊长爱幼,勤俭持家,互敬互爱等。最后新人交拜。礼毕,开始迎花烛,新人尾随手持花烛、陪烛者环绕礼桌行走。掌礼人唱12月花名(或四季花名),乐人高奏洞房曲。此时再次鸣炮,掌礼人为前导,持花烛、陪花烛者随后,新人各执连理花(中间结扎成大彩球)红绿牵巾一端,绕礼桌一周后,踏着地上铺的麻袋,缓步入洞房。边走边铺麻袋,前后接替,谓之“传代”。

洞房

掌礼人进洞房门,口唱吉词,用枣子、花生等向四方上下抛撒,边唱边撒,谓之“撒帐”。持烛者分别将烛台置桌上。喜娘请新人按男左女右位置并坐广西壮族自治区沿上,曰“座床”。又请新人洗和气手,随后新郎用秤杆梢挑去新娘头盖的幞巾,寓意“称心如意”。接着喜娘陪婆婆为新娘喂糖饭,象征新人幸福甜蜜。接着行见面礼,男家亲戚全部到齐,按辈份次序,新人向父母、舅父母、姑父母等一一跪拜,敬献粮茶、喜果,喜娘依次介绍称豆。叫父母俗称“开金口”,其余称“见面”。长辈给新人见面红包,新人给晚辈见面红包,俗称“结缘”。

合卺和闹房

拜堂后中午宴客 厅堂正中设新娘专席,新娘面向众宾,由四名姑娘陪席,席间,乐队奏龙凤呈祥等乐曲,在喜娘指引下,新娘向众宾客施礼,谓“坐席”,亦称“侍宴”。席毕,新娘离座向众宾告辞。曰“谢席”。午后新郎去外婆家,随

带祭宴一桌,祭外婆家祖先,俗称“上花坟”。晚宴,洞房中设专席,新人并肩而坐,喜娘给新人基酒,新人交换酒杯喝一口,称“吃交杯酒”,亦谓“合卺”。晚宴后闹新房。喜娘忙着敬茶,供瓜子茶点,新娘起立行礼。众宾客请新娘面对众宾抬头让众人看,称“看新娘”;屡次向新娘讨培果,称“吵新娘”;请新人共食枣子,祝愿早生贵子;共食桂园,祝愿生活幸福圆满;共食长生果,祝愿寿比南山;如此再三,称“戏新娘”。凡此,总称“闹房”,直至深夜始散。闹持续3晚,寓意闹归闹归,兴汪发达。

喜庆礼俗

出生

妇女怀孕,俗称“有喜”。家内添丁,亲朋前来庆贺,历代相沿成习。 催生、添丁

孕妇产期将届,若是头胎,外婆家送催生礼,俗称“拿催生篮”。礼品有婴儿衣裤、鞋帽、抱裙、尿布及产妇食用的鸡蛋、红糖、胡桃、桂圆等,由外婆或舅娘送去,曰“催生”。生下孩子曰“添丁”。旧时孕妇皆在家里做产,分娩时请收生婆接生。孩子生下后,用温洗浴,浴后包入襁褓称体重。50年代起,城乡逐渐改由接生员接生。今住院接生已占多数。分娩后,产妇一般休息一个。期间,产妇穿长袖布衫、长裤,头上包毛巾或戴帽子,紧闭窗户、房门避风,产妇不劳作,一切由家人料理。

报生、做三期

婴儿落地后,农人即往外婆家报喜,称“报生”。婴儿出生第三日称“三期”,外婆家送去鱼肉、糕点、果品、香烛等,称“做三期”。主家斋佛和做三朝圆子分送四邻八舍。是日,即在喂奶之前,先让婴儿食三黄汤(黄连、黄柏、雄黄)解除胎毒。亲朋疗知添丁,前来送礼祝贺,俗称“拿汤篮”。一般送鸡蛋、红粮、肉及糕点包,主家以“蛋酒头”作点心,并设便宴招待。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亦称“弥月”。若是头胎,由外婆家送来礼物,为其做满月。礼品有衣裤鞋帽及肉鱼、糕团、爆竹等。款拿汤篮的亲友亦送礼祝贺。是日,主家点红烛清香,供果品,祀神祭祖,办满水酒席,宴请亲朋,并向邻里公送团子。婴儿剃满月头,由娘舅抱着,请理发师傅剃去胎发。胎发搓成发圆,同桂圆、红枣一起,用红丝线串之,挂于床头,谓可镇邪。然后母亲怀抱婴儿向神祖跪拜,口念祷词,鞭炮齐鸣。礼毕,母亲怀抱婴儿同亲友见面并致谢意,亲友们说些讨彩吉利话。宾客告辞后,主家抱婴儿至近邻串门,谓日后婴儿长大时会胆大。今做满月从简,主人邀亲朋聚餐,共同庆贺。

周岁

婴儿双满月时,父母携婴儿随带礼品首次去外婆家作客,称“望外波”。婴儿百日、周岁,外婆家馈赠礼品,小康之家有庆周岁之举,届果亲朋送一**盘。盘内放纸、书、笔、砚、算盘、秤、尽、水果、玩具等。主人先向天地叩拜祝褥,

婴儿由母亲怀抱叩拜。拜毕抱婴儿匐匍盘中,任其拣取物件,以卜孩子长大后的志向和爱好,谓“周岁试盘”。仪式后主人宴亲友,并给邻里分送周岁糕、粽。今周岁宴亲友之俗依然存在,斋佛、试盘之举已废。

命名

婴儿命名之寓竟敢意,或消灾纳福。或少病长寿。有呼小猫、小狗、猫猫者,愿其健康长大;有叫福庆、富贵、松寿者,祈吉祥长寿;有杏生、菊祥、桂宝者,系按节气时令取名;有寅生、龙观、马发者,按年庚生光取名;有鑫官、林生、炎君者,系年庚八字五行不全,补取为名,含消灾祈福之意;有阿关、关祥、关发者,系过继关帝爷为义子,以“关”字命名,祈菩萨保佑;有接路姓者,在取名前由家人守在路口,遇到第一个过路人,问其性,并将他的姓取入名字;还有上学时请塾师取学名者,大族子弟则按宗祠排行,请师取名。

寿宴

寿宴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30、50岁以上逢十做寿,40岁不做,俗称“做三不做四,做四活现世”。六秩以上寿庆,颇为隆重。民一庆寿,年初女儿女婿及至亲挚友送去寿礼,取双日,亲朋团聚小酌,吃长寿面,并向邻里分赠寿面,以示庆贺。富户人家庆寿,由儿孙出面邀亲朋赴寿宴。是年之初,亲朋馈赠寿礼,女儿女婿送厚礼。礼品有鱼肉鸡鸭、糕桃烛面、寿轴寿联以及爆仗等,每件礼品上贴以红色剪纸“长寿”字,寓庆贺之意。庆寿前一日,宅内设置寿堂,张灯结彩,中堂正中供王母,寿星像,厅堂四壁挂寿轴寿联。八仙桌上寿烛辉煌。一旁陈列亲朋送来的寿礼。晚间设便宴,谓之“暖寿”。寿日正日,亲朋毕集,坐唱班丝齐鸣,演唱《八仙庆寿》等戏。先举造福巽神祭祖仪式,接着开始拜寿礼仪,寿翁寿婆身穿吉服在堂前正中落座,座前铺红毡单,鸣炮奏乐,寿翁拜谢天地祚,然后以长次为序,先先子、媳、后女、婿依次跪拜,敬酒上寿。亲朋族人,晚辈下拜,平辈作揖庆贺,由儿孙回礼。礼毕,进上长寿面,宾客齐食,主人则向四邻八舍及族人分赠。晚上,开寿筵,宴宾客,每至深夜始散。有些大户,为了祈福、酬愿,寿诞之际,请骚子先生排筵待佛,称为“筵上生日”。更加排场。今寿仪已大为简化,一般由女、婿赠送生日蛋糕、长寿面、农产品及内等,子媳出面,邀至亲挚友聚餐,表示敬意。

——soso问问


相关内容

  • 杭菊与贡菊
  • 杭白菊与贡菊各有什么特色,它们又有什么区别 产地:杭菊为浙江桐乡,贡菊为安徽黄山. 外型:杭菊中间有深色花心,贡菊都是瓣儿. 味道:杭菊闻上去有些甜,口感也略有甜味儿. 茶汤颜色:杭菊为黄色,贡菊为黄绿色(经氧化还能变为绿色) 功效:两种都是清热去火的,不过杭菊更重平肝明目,主要去肝火,而贡菊是清肺 ...

  • 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世界互联网大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世界性互联网盛会,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 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 ...

  •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7月21日至24日,区政协主席张德业.区政府副区长解翠红带领区房管局.大街开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赴浙江省乌镇.杭州.绍兴.东阳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与桐乡市政府.市政协.市旅游局分管负责人座谈交流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参观了乌镇景区.杭州宋城.绍兴鲁迅纪念馆及 ...

  • [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
  • <博览群书>杂志选编    2005年5月第2版 鲁迅(1881-1936),文学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学过水利.医学等,后走上文学道路. 夏丏尊(1886-1946),原名铸,字勉旃(zhan,助词,等于"之焉"两字连用的意义:勉旃),号闷庵,浙江上 ...

  • 自游网旅游攻略_嘉兴_201204
  • 自游网路书之嘉兴 嘉兴 似水柔情的江南 2012/04 自游网路书之嘉兴 目录 一.似水柔情的江南--嘉兴 ................................................................................................ ...

  • 第三批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名单-浙江省教育厅
  • 附件 第三批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100所学校) 学校名称 艺术特色项目 杭州(12所) 杭州市文澜中学 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 杭州艺术学校 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 富阳市富春第三小学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杭州市娃 ...

  • 桐乡市人民法院
  • 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0)嘉桐洲商初字第210号 原告:桐乡市桐星混凝土有限公司,住所地:桐乡市濮院镇永兴塘口. 法定代表人:蒋林娜,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屠祖良.茹亚琴,浙江靖远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浙江巨城建设有限公司,住所地:桐乡市河山镇河山大街南首. 法定 ...

  • 浙江:退役士兵可免费读高职有生活补贴--桐乡新闻网
  • 浙江:退役士兵可免费读高职有生活补贴 www.txnews.com.cn      2011年03月23日 16:32 [ 大 中 小 ] 为帮助退役士兵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从2011年起,浙江省的高等职业院校首次尝试单考单招退役士兵.此外,退役士兵考生就读的学杂费.住宿费由政府全额负担,并按实际在校 ...

  • 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心得体会
  • 在党旗下成长 **年12月2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清晰地记得,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支部会就选择在那天晚上召开.桐乡市屠甸中学办公室里点着一支蜡烛,屠甸中小学联合支部的六位正式党员在此开会,审查我的入党志愿书.支部书记宣布开会,说由桐乡县委组织部顾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