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上世纪末开始在人类流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世界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艾滋病的患病人数即将突破1亿大关。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它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并引起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艾滋病在中医文献中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但根据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应归属于中医“温病”和“虚劳”的范畴。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出皮疹和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及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艾滋病的发病有内外两因,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内因是正气内伤,气血亏损。正虚邪实,温邪热毒横行,内窜五脏六腑,外犯皮毛肌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艾滋病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早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以扶正为主。目前国内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索和构思论证的阶段,实际临床治疗的经验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看,已显示出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和优势 [2] 。

1 病因病机

从祖国传统医学发病学及病因学理论来看,艾滋病属伏气温热病范围,为温热毒邪侵犯营血所致。故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症见高热、斑疹、各种出血,或出现全身性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等,舌苔厚白或黄而腻或裂纹黄糙,脉象细数或洪实有力。由于艾滋病的病程很长,后期常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正相争,导致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虚,如肺脾气虚,运化失健,或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精血双亏,气血双虚,故出现食欲减退,面色苍白,面肌枯燥失润无荣,咳嗽,气短懒言,心悸,倦怠乏力,便溏溲少等症状。又因艾滋病受伏气温毒之邪,每易灼伤津液,阴津亏损,气滞血瘀,瘀痰互阻所致本虚标实的局面,最终导致正气衰败,五脏气血阴精津液功能衰竭,阴阳离决(死亡)的结局。

按照中医理论,长期性生活紊乱者,必然使正气受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瘟邪淫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力抗邪,内外合因,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就艾滋病的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5个方面的病因病机:(1)肺肾两虚: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热毒邪耗灼肺金,则肺阴亏虚,日久损及于肾;加之房劳过度,淫欲无度,耗伤肾阴,则肺肾之阴愈亏。(2)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瘟邪淫毒损伤正气,致气血亏虚,无以生化,脾胃失运,胃失受纳和腐熟水谷,则常发生腹泻、纳呆诸症。(3)脾肾两亏: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瘟邪淫毒伤人日久,常可造成先天、后天均失养,气血阴阳俱损,则病势愈重,危及生命。(4)气虚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不畅,血脉痹阻。瘟邪淫毒损伤肺、脾、肾诸脏,首先损伤各脏之气,以致出现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血瘀的病理表现。瘀血阻滞,又反过来影响气血生化,出现气虚与血瘀的恶性循环。各脏腑之气亏损,则滋生痰、湿、寒、热等,与瘀血相搏,则渐生肿瘤。(5)窍闭痰蒙:疾病后期,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各种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邪热)聚积,正不胜邪,邪盛正衰,痰热邪毒内陷心包,蒙闭清窍,则出现本虚标实之危重情况 [3] 。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目前,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多脏器病变,辨证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和温病病变论治。艾滋病属于中医“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感染温热邪毒,侵及机体,内因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内外因互为因果,感染日久,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本病的治疗原则着重在扶正固本、调理虚羸以及清疫败毒方面,早期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以扶正为主;中、晚期以扶正为主,单纯祛邪少用。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药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药物:如在扶正方面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黄精、天冬、仙茅、仙灵脾、枸杞子、补骨脂、鹿茸、胎盘、刺五加、灵芝、首乌、玄参、茯苓等,这些药物能激发机体麻痹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和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修复细胞免疫缺损。在抑制艾滋病病毒生长方面有牛蒡子、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黄连、夏枯草、千里光、穿心莲、一见喜等。另外,针灸疗法能促进人体t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的能力。此外,食物疗法和气功疗法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4] 。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上世纪末开始在人类流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世界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艾滋病的患病人数即将突破1亿大关。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它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并引起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艾滋病在中医文献中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但根据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应归属于中医“温病”和“虚劳”的范畴。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出皮疹和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及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艾滋病的发病有内外两因,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内因是正气内伤,气血亏损。正虚邪实,温邪热毒横行,内窜五脏六腑,外犯皮毛肌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艾滋病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早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以扶正为主。目前国内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索和构思论证的阶段,实际临床治疗的经验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看,已显示出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和优势 [2] 。

1 病因病机

从祖国传统医学发病学及病因学理论来看,艾滋病属伏气温热病范围,为温热毒邪侵犯营血所致。故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症见高热、斑疹、各种出血,或出现全身性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等,舌苔厚白或黄而腻或裂纹黄糙,脉象细数或洪实有力。由于艾滋病的病程很长,后期常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正相争,导致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虚,如肺脾气虚,运化失健,或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精血双亏,气血双虚,故出现食欲减退,面色苍白,面肌枯燥失润无荣,咳嗽,气短懒言,心悸,倦怠乏力,便溏溲少等症状。又因艾滋病受伏气温毒之邪,每易灼伤津液,阴津亏损,气滞血瘀,瘀痰互阻所致本虚标实的局面,最终导致正气衰败,五脏气血阴精津液功能衰竭,阴阳离决(死亡)的结局。

按照中医理论,长期性生活紊乱者,必然使正气受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瘟邪淫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力抗邪,内外合因,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就艾滋病的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5个方面的病因病机:(1)肺肾两虚: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热毒邪耗灼肺金,则肺阴亏虚,日久损及于肾;加之房劳过度,淫欲无度,耗伤肾阴,则肺肾之阴愈亏。(2)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瘟邪淫毒损伤正气,致气血亏虚,无以生化,脾胃失运,胃失受纳和腐熟水谷,则常发生腹泻、纳呆诸症。(3)脾肾两亏: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瘟邪淫毒伤人日久,常可造成先天、后天均失养,气血阴阳俱损,则病势愈重,危及生命。(4)气虚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不畅,血脉痹阻。瘟邪淫毒损伤肺、脾、肾诸脏,首先损伤各脏之气,以致出现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血瘀的病理表现。瘀血阻滞,又反过来影响气血生化,出现气虚与血瘀的恶性循环。各脏腑之气亏损,则滋生痰、湿、寒、热等,与瘀血相搏,则渐生肿瘤。(5)窍闭痰蒙:疾病后期,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各种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邪热)聚积,正不胜邪,邪盛正衰,痰热邪毒内陷心包,蒙闭清窍,则出现本虚标实之危重情况 [3] 。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目前,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多脏器病变,辨证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和温病病变论治。艾滋病属于中医“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感染温热邪毒,侵及机体,内因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内外因互为因果,感染日久,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本病的治疗原则着重在扶正固本、调理虚羸以及清疫败毒方面,早期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以扶正为主;中、晚期以扶正为主,单纯祛邪少用。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药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药物:如在扶正方面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黄精、天冬、仙茅、仙灵脾、枸杞子、补骨脂、鹿茸、胎盘、刺五加、灵芝、首乌、玄参、茯苓等,这些药物能激发机体麻痹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和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修复细胞免疫缺损。在抑制艾滋病病毒生长方面有牛蒡子、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黄连、夏枯草、千里光、穿心莲、一见喜等。另外,针灸疗法能促进人体t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的能力。此外,食物疗法和气功疗法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4] 。


相关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 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1月19 ...

  •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肩负着繁重的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 关于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
  • 关于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 前言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 ...

  •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 ·314· 2012324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魏江玲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草医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初步归纳中药.草药在艾滋病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药.草 药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江 西 省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坚持每月通报各地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组织督查组对各设区市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检查.全省102个疾控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完成,102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此外,完成了6个日元贷款公共卫生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签约资金24.08亿日元. ...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中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挥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2007年1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quo ...

  • 2009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0年卫生工作计划
  • 2009年全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任务,以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卫生工作,促进全市卫生工作稳步、持续发展。 一、2009年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力以赴抓好手足口病 ...

  • 参加党校学习锻炼的情况汇报
  • 局党委.人事司并报党组: 根据局安排,从2010年4月7日开始,到7月13日,我参加了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卫生部分校第52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现将学习锻炼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系统学习理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等" ...

  • 卫生部贯彻2011-2012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 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国务院发布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