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 题

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论 文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在抗盐碱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土地开垦,中国土地的1/4正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威胁,这在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尤为突出。(文献3)

中国是世界上森林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0.6公顷,而中国人均仅为0,1公顷。就森林覆盖率而言,日本为64%,世界平均值达30%,中国仅为18%(表2)。虽然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的扩大,进而导致森林总面积增加,但是天然林,尤其是成熟林的面积却在减少。森林砍伐是引起中国土壤侵蚀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1998年的洪水波及中国2.4亿人口,中国政府为之警醒,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在主要河流流域(如长江、黄河)的中上游禁止砍伐天然林。森林过度砍伐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A:沙漠化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展的风沙治理及生态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199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1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二成,并且正在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

目前,中国大约有1.7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正在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人民币。

B: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对中国土地资源造成破坏的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造成的危害最大。中国水土流失的总体情况是:局部上有治理,总体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目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全国山地丘陵地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梯田约占到1亿亩,而其余3亿亩坡地正遭受着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侵害。

其他最为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包括对草原与湿地的破坏。中国天然草原面积世界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其覆盖率为40%,主要分布于干旱的西北地区。然而,中国人均草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草地以每年大约15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以及采矿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开发和生产,中国90%的草原已经退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公顷草产量减少了40%,此外,杂草和毒草蔓延还危害着高质量草种。中国草原的退化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涉及中国农民,也影响草原地区以外的人们和其他国家。例如,西藏高原的草原既是中国也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主要河流的源头。

中国大约有66万平方千米的湿地,约占世界总和的10%。然而,由于许多湿地转化为农田和其他生产用途,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地(即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的3/5已被抽干成为农田。如果按照目前的损失速度,其余部分将在20年内全部消失殆尽。由于许多天然湿地的丧失,中国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8%,小于世界的6.0%。随着水位波动的增大、减缓洪水能力的降低以及蓄水能力的减少,湿地的服务功能也明显下降。除此以外,湿地还面临着其他威胁,比如污染加剧、资金不足以及低效的法律和法规等。(文献1)

(3)淡水

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由此政府不得不在1997年宣布一直为北京提供重要水源的北京官厅水库的水不再适于饮用。虽然工业污水处理的百分比不断增加,但是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水平。

水资源短缺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水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的1/4;而且分布不均,北方地区人均水拥有量只有南方地区的1/3。淡水的根本性不足加上使用浪费,造成中国100多个城市淡水严重短缺,甚至导

致工业生产中断。在城市用水和灌溉用水中,2/3的水源依赖于地下水。一些地方地下水已快耗尽,引起城市地面下陷,使得海水已开始渗入大部分沿海城市的地下含水土层。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河水断流最严重的国家,河水资源的进一步使用将使河水断流情况更为加重。黄河下游从1972年到1997年的25年中,有20年发生过断流。黄河断流天数也令人惊讶地从80年代的90天增加到1997年的230天。(文献4)

由于鱼类消费量的急剧增加,污染和过度捕捞使得淡水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过去的25年中,人均鱼消费量几乎增长了5倍,同时,鱼类、软体动物类和其他水生种类出口量也有所增加。结果导致白鲟接近灭绝,以前中国产量丰富的黄鱼和带鱼等鱼类现在却需要进口,长江野生鱼类的捕捞量亦减少了75%。为了防止渔业资源的崩溃,2003年长江第一次实行禁止捕捞规定。但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淡水鱼养殖业急剧增长。

(4)海洋

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2004年国家海洋局记录了867个将污染物排入大海的主要排泄口,其中20个排泄口仅在2003年就排放了约8.8亿吨的污水,其中包括铅、镉和砷等有毒物质在内的130万吨污染物。20世纪60年代,中国海洋平均每5年发生1次赤潮,而目前已增至平均每年90次。因此可见,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冲击着中国的渔业资源,从而使天然捕捞量急剧下降(例如曾经丰富的渤海对虾产量降低了90%),而人工养殖海产品增加。与此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02年,中国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73%。

(5)生物多样性

中国拥有超过世界10%的维管类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然而,人为活动的使中国物种(包括大熊猫)处于濒危之中。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

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截至2003年底,中国政府已建立了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动物园、博物馆、植物园、野生动物饲养中心和基因、细胞库。大多数保护区于过去的20年中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4.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这些保护区还须得到更好的管理,中国仍需要建立更多、战略意义更加重要的保护区。

在中国本地物种减少的同时,来自水陆两种途径的外来入侵物种却在大大增加。到2004年,已有入侵物种400多种,例如豚草(一种北美土生植物)、水生风信子和福寿螺。有些入侵物种已变成害虫和杂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农业、水产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生产效益,仅2000年一年就造成经济损失14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这些入侵物种中,大部分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国际贸易和其他活动引入中国的。从1986年到1990年间,仅在上海港,从来自30个国家的349艘船只携带的进口物品中就发现了近200种外来杂草。 二:生态环境破坏对中国公众的影响

中国环境退化不仅有害于中国的蚯蚓和黄鱼,而且也有害于自己的公众。环境退化对公众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社会经济损失,健康费用增加,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森林砍伐转向国外。

(1)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从小到大依次列举社会经济损失的情况。中国每年需花费7200万美元来控制鳄杂草的蔓延。这种杂草原来是从巴西引进来做猪饲料的。其蔓延严重破坏花园、甘薯地以及橘园;由于水资源短缺迫使工业停产,仅西安市每年就造成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沙尘暴每年损失5.4亿美元;酸雨破坏庄稼和森林,每年减产损失达7.3亿美元。为了防止沙尘暴对北京的袭击,建设绿色防护林花费就高达60亿美元,土地荒漠化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亿美元,除鳄杂草以外其他一些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也达70亿美元。同这些损失相

比,1996年的洪水所导致的一次性经济损失(270亿美元,仍小于1998年洪水的损失)以及每年水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540亿美元)更加巨大。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20%。除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之外,污染和资源竞争已经在中国引发了许多社会冲突。例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发生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冲突就有18起。类似地,水资源的短缺诱发了黄河上、下游之间,黄河两岸之间,以及工业、农业和生态不同需求者之间的水战。

(2)健康费用增加

环境污染危害公众健康,从而使社会用于医疗卫生的费用增加。从1996年到2001年,中国在公共卫生上的花费增长了80%,相当于每年增加13%(从1996年的350亿美元到2001年的63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应付环境所造成的健康问题。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大约为30万人。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中国城市居民的血液平均含铅量几乎是国际上被认为高危险和危及儿童智力发育含铅量标准的两倍。室外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浓度的增加使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增大。即使短时间呼吸污染空气,也可导致新生婴儿体重过轻,增加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文献2)

另外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数量、规模和影响为大众所周知。但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沙尘暴、滑坡、干旱和洪水等发生频率也在增大。过度放牧、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以及部分人为造成的干旱又引起更频繁、更严重的沙尘暴。从公元300年到1949年,中国西部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的频率为平均每31年1次。自1990年以来,沙尘暴几乎年年发生。1993年5月的巨大沙尘暴使百余人丧生。近年干旱程度的不断增大被认为是由于森林砍伐而使水循环破坏造成的,还可能是由于过度地抽取地下水和开发湖泊和湿地而使地表

水减少造成的。同时,由于灾害,中国每年约有16万平方千米的农田歉收,是20世纪50年代的两倍。此外,森林砍伐使洪水发生频率也大大增加。1996年和1998年的洪水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两次。因为干旱使植物枯萎,继之而来的洪水又给裸地造成更严重的土壤侵蚀,因而干旱和洪水频繁交替发生造成的损失比单独发生造成的损失更大。(文献5)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保护和改善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人类要生存,世界要发展,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智慧保护全球赖以生存的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昌盛都非常重要。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常蓝、水常青。

四:文献

1.汤博;李俊;罗件;;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3.温晓南;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4.王素平;姜恒;李金兰;;森林、草原、水与生态环境建设[A]

5.朱锡平;我国生态环境警示录;[J];生态经济

天津农学院

课 题

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论 文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在抗盐碱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土地开垦,中国土地的1/4正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威胁,这在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尤为突出。(文献3)

中国是世界上森林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0.6公顷,而中国人均仅为0,1公顷。就森林覆盖率而言,日本为64%,世界平均值达30%,中国仅为18%(表2)。虽然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的扩大,进而导致森林总面积增加,但是天然林,尤其是成熟林的面积却在减少。森林砍伐是引起中国土壤侵蚀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1998年的洪水波及中国2.4亿人口,中国政府为之警醒,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在主要河流流域(如长江、黄河)的中上游禁止砍伐天然林。森林过度砍伐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A:沙漠化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展的风沙治理及生态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199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1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二成,并且正在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

目前,中国大约有1.7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正在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人民币。

B: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对中国土地资源造成破坏的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造成的危害最大。中国水土流失的总体情况是:局部上有治理,总体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目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全国山地丘陵地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梯田约占到1亿亩,而其余3亿亩坡地正遭受着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侵害。

其他最为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包括对草原与湿地的破坏。中国天然草原面积世界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其覆盖率为40%,主要分布于干旱的西北地区。然而,中国人均草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草地以每年大约15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以及采矿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开发和生产,中国90%的草原已经退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公顷草产量减少了40%,此外,杂草和毒草蔓延还危害着高质量草种。中国草原的退化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涉及中国农民,也影响草原地区以外的人们和其他国家。例如,西藏高原的草原既是中国也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主要河流的源头。

中国大约有66万平方千米的湿地,约占世界总和的10%。然而,由于许多湿地转化为农田和其他生产用途,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地(即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的3/5已被抽干成为农田。如果按照目前的损失速度,其余部分将在20年内全部消失殆尽。由于许多天然湿地的丧失,中国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8%,小于世界的6.0%。随着水位波动的增大、减缓洪水能力的降低以及蓄水能力的减少,湿地的服务功能也明显下降。除此以外,湿地还面临着其他威胁,比如污染加剧、资金不足以及低效的法律和法规等。(文献1)

(3)淡水

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由此政府不得不在1997年宣布一直为北京提供重要水源的北京官厅水库的水不再适于饮用。虽然工业污水处理的百分比不断增加,但是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水平。

水资源短缺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水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的1/4;而且分布不均,北方地区人均水拥有量只有南方地区的1/3。淡水的根本性不足加上使用浪费,造成中国100多个城市淡水严重短缺,甚至导

致工业生产中断。在城市用水和灌溉用水中,2/3的水源依赖于地下水。一些地方地下水已快耗尽,引起城市地面下陷,使得海水已开始渗入大部分沿海城市的地下含水土层。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河水断流最严重的国家,河水资源的进一步使用将使河水断流情况更为加重。黄河下游从1972年到1997年的25年中,有20年发生过断流。黄河断流天数也令人惊讶地从80年代的90天增加到1997年的230天。(文献4)

由于鱼类消费量的急剧增加,污染和过度捕捞使得淡水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过去的25年中,人均鱼消费量几乎增长了5倍,同时,鱼类、软体动物类和其他水生种类出口量也有所增加。结果导致白鲟接近灭绝,以前中国产量丰富的黄鱼和带鱼等鱼类现在却需要进口,长江野生鱼类的捕捞量亦减少了75%。为了防止渔业资源的崩溃,2003年长江第一次实行禁止捕捞规定。但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淡水鱼养殖业急剧增长。

(4)海洋

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2004年国家海洋局记录了867个将污染物排入大海的主要排泄口,其中20个排泄口仅在2003年就排放了约8.8亿吨的污水,其中包括铅、镉和砷等有毒物质在内的130万吨污染物。20世纪60年代,中国海洋平均每5年发生1次赤潮,而目前已增至平均每年90次。因此可见,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冲击着中国的渔业资源,从而使天然捕捞量急剧下降(例如曾经丰富的渤海对虾产量降低了90%),而人工养殖海产品增加。与此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02年,中国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73%。

(5)生物多样性

中国拥有超过世界10%的维管类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然而,人为活动的使中国物种(包括大熊猫)处于濒危之中。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

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截至2003年底,中国政府已建立了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动物园、博物馆、植物园、野生动物饲养中心和基因、细胞库。大多数保护区于过去的20年中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4.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这些保护区还须得到更好的管理,中国仍需要建立更多、战略意义更加重要的保护区。

在中国本地物种减少的同时,来自水陆两种途径的外来入侵物种却在大大增加。到2004年,已有入侵物种400多种,例如豚草(一种北美土生植物)、水生风信子和福寿螺。有些入侵物种已变成害虫和杂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农业、水产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生产效益,仅2000年一年就造成经济损失14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这些入侵物种中,大部分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国际贸易和其他活动引入中国的。从1986年到1990年间,仅在上海港,从来自30个国家的349艘船只携带的进口物品中就发现了近200种外来杂草。 二:生态环境破坏对中国公众的影响

中国环境退化不仅有害于中国的蚯蚓和黄鱼,而且也有害于自己的公众。环境退化对公众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社会经济损失,健康费用增加,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森林砍伐转向国外。

(1)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从小到大依次列举社会经济损失的情况。中国每年需花费7200万美元来控制鳄杂草的蔓延。这种杂草原来是从巴西引进来做猪饲料的。其蔓延严重破坏花园、甘薯地以及橘园;由于水资源短缺迫使工业停产,仅西安市每年就造成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沙尘暴每年损失5.4亿美元;酸雨破坏庄稼和森林,每年减产损失达7.3亿美元。为了防止沙尘暴对北京的袭击,建设绿色防护林花费就高达60亿美元,土地荒漠化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亿美元,除鳄杂草以外其他一些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也达70亿美元。同这些损失相

比,1996年的洪水所导致的一次性经济损失(270亿美元,仍小于1998年洪水的损失)以及每年水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540亿美元)更加巨大。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20%。除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之外,污染和资源竞争已经在中国引发了许多社会冲突。例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发生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冲突就有18起。类似地,水资源的短缺诱发了黄河上、下游之间,黄河两岸之间,以及工业、农业和生态不同需求者之间的水战。

(2)健康费用增加

环境污染危害公众健康,从而使社会用于医疗卫生的费用增加。从1996年到2001年,中国在公共卫生上的花费增长了80%,相当于每年增加13%(从1996年的350亿美元到2001年的63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应付环境所造成的健康问题。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大约为30万人。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中国城市居民的血液平均含铅量几乎是国际上被认为高危险和危及儿童智力发育含铅量标准的两倍。室外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浓度的增加使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增大。即使短时间呼吸污染空气,也可导致新生婴儿体重过轻,增加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文献2)

另外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数量、规模和影响为大众所周知。但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沙尘暴、滑坡、干旱和洪水等发生频率也在增大。过度放牧、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以及部分人为造成的干旱又引起更频繁、更严重的沙尘暴。从公元300年到1949年,中国西部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的频率为平均每31年1次。自1990年以来,沙尘暴几乎年年发生。1993年5月的巨大沙尘暴使百余人丧生。近年干旱程度的不断增大被认为是由于森林砍伐而使水循环破坏造成的,还可能是由于过度地抽取地下水和开发湖泊和湿地而使地表

水减少造成的。同时,由于灾害,中国每年约有16万平方千米的农田歉收,是20世纪50年代的两倍。此外,森林砍伐使洪水发生频率也大大增加。1996年和1998年的洪水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两次。因为干旱使植物枯萎,继之而来的洪水又给裸地造成更严重的土壤侵蚀,因而干旱和洪水频繁交替发生造成的损失比单独发生造成的损失更大。(文献5)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保护和改善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人类要生存,世界要发展,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智慧保护全球赖以生存的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昌盛都非常重要。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常蓝、水常青。

四:文献

1.汤博;李俊;罗件;;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3.温晓南;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4.王素平;姜恒;李金兰;;森林、草原、水与生态环境建设[A]

5.朱锡平;我国生态环境警示录;[J];生态经济


相关内容

  •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 73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谢巧玲 (杭州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3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等快速发展,农业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失衡,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生了矛盾,也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笔者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出现 ...

  • 雾霾天气现状与综合治理
  • [摘 要] 的基础. [关键词]雾霾:现状:综合治理:分析:产生原因:措施:环保教育 2010年以来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GDP年均增长率为 10.8%,但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三) 雾霾产生的其它因素 除去上述原因之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城市生活 ...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 财 务 与 审 计 INTELLIGENCE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东北农业大学 杨瑾陶 摘 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的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环境 财务管理 一. ...

  •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形成原因
  •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形成原因 作者:刘佳鹏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7期 通货膨胀是一种引起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使货币贬值.自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情况愈演愈烈,一些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压力,影 ...

  • 简述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 摘 要:本文主要以农村环境的污染为主题,分别从居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生产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等几个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主要分析,并同时提出了一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及其对策.其中,以加强法律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尤为重要.要从这两方面为出发点,望人们更能重视环保的重要性,并从我做起,从小 ...

  •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城市环境污染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1.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 ...

  •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摘要]文章主要从目前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四种原因,然后从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四个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别:对策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探究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目前农村环境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原因:建议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决定着 ...

  •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 摘 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