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

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

一、 引言

中国式英语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 教育工作者倾向于视之为一种语言错误, 因为它不符合纯正的英语表达方式。学术界则就其地位展开了更多的讨论。许多学者如孙骊(1989)、 汪榕培(1991)等都承认其客观存在, 并指出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化现象, 因为不论从语音、 词汇、 语法还是语用方面来讲它都有一定的社 会文化基础。张培成(1995)等人认为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变体, 离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式英语。杜争鸣(1998)引用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诡辩命题 “白马非马” 的逻辑来说明中国式英语说到底还是英语, “它像英国英语、 美国英语以及世界上其它所有规范和不规范的英语一样都是英语, 但每一种又难以代表英语。 ”讨论只所以这么热烈, 正是因为中国式英语的广泛存在。英语教学工作者对其也抱有不同的态度, 有的不以为然, 置之不理; 有的则嗤之以鼻; 更多的人对中国式英语抱有 “排斥” 和 “不接受” 的态度。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讲话和写作时追求标准而地道的语言, 而且也不容忍别人的错误, 或是耻笑, 或是帮助其改正和避免中国式英语。那么, 在中国式英语还未发展成一种广为接受的英语变体之前, 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然而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因为这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看等中国式英语。

二、 中国式英语——负向迁移的结果

在心理学上, 人们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一个人在学外语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其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这一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 (mother tongue transfer) 。 就迁移的效果来讲, 我们可把它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 便是正迁移; 反之,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抑制干扰作用时, 便是负迁移, 亦称干扰( interference) 。实际上, 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对母语迁移现象有过充分的论述。比如, Kellerma (1984)指出, 当母语的某些规则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规律相吻合时, 第二语言的习得就显得得心应手, 反之就会有困难。 White (1984)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很难取消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 所以有时会将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照搬到第二语言中去。Eckman (1977)认为第二语言之所以难以掌握是因为它与母语的规则有较大的差异, 即它们的标记性比母语更强。桂诗春(1985)指出, 如果所学的语言与学习者的母语很不相同, 或者两者似同实异, 就会出现负向迁移。成年人学外语最喜欢拿已知的语言事实去类推, 因此必须注意防止负向迁移。在外语学习实验过程中, 中国学生(一般为成年人) 已习惯于把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套用到外语学习中去, 这个习惯改起来已经是非常困难了。他们在说和写的时候, 基本上可以说是在搞 “翻译” , 即用母语的模式加外语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思想。当然, 由此而产生的外语并非都是错误的。出现正向迁移时, 即母语表达规律与外语表达习惯相同或相似时, 习得者所讲或所写的句子皆为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

例1. In front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tall tree.(在教室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树。 )

例 2. I don’t know why he is not here. (我不知道为何他不在此地。 )

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由于对此了解不足, 在讲话或写作时, 常常生搬硬套地把汉语译成英语, 最终形成了中国式英语。比如:

例3 We every afternoon play on the playground.(我们每天下午都在操场上玩耍。 ) 例4 Our village has increased many new houses .(我们村增加了许多新房。 )

例 5 After buying the dictionary, she only left one Yuan . (买了字典以后, 她只剩一块钱了。 )

例 6 Because I do not know them , I how to send my respects to them. (由于我不认识他们, 我怎么向他们表示敬意呢?

不难看出, 以上几个英文句子全都是按汉语用词习惯和汉语的句式结构硬译而成的(尤其是划线部分) 。可见, 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是母语干扰, 即负向迁移的结果。

三、 中国式英语——英语学习中的过渡语

长期以来, 中国式英语被认为是一种语言错误, 曾被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视为学习的 “大敌” 或者“一种极为有害的不良倾向” 。这种 “错误” 在书面语中尤为突出, 一直困扰着英文写作教师。因此他们试图帮助学生防止、 避免和矫正这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然而, 值得人们思索的是那些试图矫正 “中国式英语” 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因为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反而这一 “错误” 随着学习外语人数的增加而愈来愈普遍, 而且越来越具有个人特点。普遍性隐藏着规律性, 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会犯这样的 “错误” ; 同一个人可能会接二连三地重复同一类 “错误” 。60 年代以来,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 怎样 “学” 外语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Selinker ( 1974 ) 等 人 提 出 的“过 渡 语 言 假 设”( Inter language Hypo thesis) 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过程中总是要使用一种过渡语言, 它既不是学习者把本族语翻译为外语, 也异于那些从小讲某一外语的人所说的话。它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 非任意的、 遵循一定规则的语言。王宗炎(1988)指出, 过渡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套用母语的模式; 2. 滥用所学语言的模式;3. 用已学过的词汇及语法绕弯子说话。中国式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套用母语模式。在此, 我们要强调的是, 中国式英语并非都是错误的句子。人人都有可能犯语言错误, 就连英语国家的人也难免。中国人的英语有可能在用词和语法方面都没有问题, 但这个句子很可能就是中国式英语。何自然(1997)在阐述语际语用学的重要性时, 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一个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 说汉语的本族人很清楚这句话所表达的 “良好祝愿” 的言行行为。它蕴含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切的人际关系。可是, 许多人用英语把它说成: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这句话出自正在学习英语的中国人之口, 虽然没有语意、 用词或语法错误, 但它不是地道的英语, 它是语际语言(笔者在本文中称之为过渡语) , 因为西方文化不允许说英语的本族人在同样的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了表达同样的 “祝愿” 和 “关心” , 他们仅说 Good luck 就可以了。 (何自然, 1997: 15) 如果一个讲汉语的本族人处于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中, 或者长期与英语国家的人一起工作, 他就会很快被同化, 讲话时就会有意识地把目的语国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 讲出比较得体的话语来。英语学习者在丰富其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增加对该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他所讲的话也在逐渐由不地道的中国式英语向地道的目的语靠近。从而可见,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是一种过渡语言, 它是一种独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英语所做出的努力。

四、 中国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接触了大量的口语和书面语, 笔者发现, 中国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词方面

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用英语表达思想首先面临的就是选词问题。用词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表达效果。中国学生所选的词往往带有汉语的影子, 尽管情况并非全部如此。 以下实例均来自学生的文章。 请特别注意划线部分的词, 后面括号中的汉语是学生作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例 7 He is my image . (他是我的偶像。 )

例 8 This accident will give people experience .(这次事故将给人以教训。 )

例 9 Because of watching TV constantly, children change lazy . (由于连续不停地看电视, 孩子们变懒了。 )

例 10 My friend listens to the class very carefully . (我的朋友听课听得很认真。 )

例 11 I ’ll make some delicious vegetables for you . (我来给你做些好菜。 )

例 12 These blooded young men are ready to contribute their force to their country . (这些热血青年时刻准备为祖国贡献力量。 )

例1 3 At ordinary times , he always practices his English with his friends (平时, 他总是和他的朋友练习英语。 )

2句子结构

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思想时, 倾向于套用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这种用语对中国人来说虽然易于接受, 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仍显得僵硬和不

得体。

例 14 Most people are of ten by car o r by bike to go to work(大部分人乘汽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

例 15 No stopping watching TV leads children to have an abnormal life(不停地看电视会导致儿童过一种不正常的生活。 )

例 16 Depend on my opinion, w e should control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依我看, 我们应该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

例 17 In cities, people must get education, but in countryside, people seem no need to get much more education (在城市, 人们必须受教育, 但是在乡下, 人们似乎没有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 )

3思维方式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又受到他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思维方式不同,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就会有差异。学英语的中国人处于两种不同文化, 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汇处, 他所使用的语言往往由于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而难以让英语本族人接受。

例 18 She couldn’t find a good job because she has no background1 (他找不到好的工作, 因为他没有背景。 )

例 19 After entering college, they think study or not study is not important(进了大学校门之后,

他们认为学不学习并不重要。 )

例 20 I have never seen her just sitting there doing nothing1Even watching TV , she would always prepare her lessons o r correct her students’ homework (我从来没有看到她闲坐着, 即便在看电视的时候, 她总是在备课或者在改学生的作业。 )

例21 When we children argue with Father, she always scolds us and say w e are no older and younger (当我们这些孩子和父亲争论时, 他总是批评我们, 说我们没大没小。 )

以上各句从语法上来讲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也属于中国式英语。原因是说话人仍是用英语的外壳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而忽视了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允不允许这样讲。中国式英语的内涵非常复杂, 往往带有说话人的某种偏见, 这是中国传统习俗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五、 中国式英语有其存在的肥沃土壤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式英语, 笔者曾于 1992 至 1998 年对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过调查(主要是通过收集书面语言材料的方式) 。结果发现: 初学者(主要是初、 高中生以及英语专业的自考生) 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最大; 中等水平者(以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主) 次之, 但也很普遍; 高水平者(主要指研究生以及英语语言工作者) 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最小。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和掌握 的程度不同。语言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选词、 造句的能力,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是否正确; 而文化知识主要反映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是否正确; 而文化知识主要反映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表达得是否得体。一般情况下, 随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 中国式的英语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初学者受其影响最大的原因。然而, 这一分析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因为它无法解释儿童能够迅速掌握母语这一现象, 母语对儿童来说是赖以生存和进行交流的第一语言; 而英语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门外语, 严格地讲, 还不能称其为第二语言。英语目前在中国还尚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因此在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 要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标准就自然取决于他对该种语言及其文化知识了解的多寡。实际调查同时又显示, 拥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并非都是纯正地道的英语, 母语干扰同样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用英语说话或写作时, 他们的中国式英语相对较少的原因是他们有极强的回避和预防 “中国式英语的” 的能力; 而初学者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 除胆子大之外,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试图用英语表达思想时, 找不到恰当的词, 就自然要寻求母语的帮助。汉语的干扰不仅表现在词的顺序安排和句子结构上, 而且表现在汉语言文化上面, 更多地表现在中国人在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下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上。因此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在中国使用就会自然变成中国式英语, 这是丝毫不奇怪的事情。因为它拥有滋生其存在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汉语语言和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

六、 应该客观地、 公正地对待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虽然不是地道的英语, 但是它反映了中国人学英语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不能否认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逐步重新组织的过程(progressive restructuring)。学习者正处在一个逐步调整他的母语系统, 使之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过程。学习者的进步意味着逐一地用新语言特征去代替母语的特征。同时外语学习也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 即学习者经历一个和母语习得基本相同的过程, 其语言由简到繁, 逐步增加复杂程度(Co rder, 1974)。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和错误打交道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过分指责学生的语言错误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事实上, 我们没有必要为学生的暂时的语言错误而大伤脑筋。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 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时, 大脑会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有条不紊的调整, 而

形成一种系统, 而无须借助十分周详的解释。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语, 无论它体现在用词、 语法结构还是在思维方式上, 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追求精湛的模仿并非学习外语的万全之策。 词汇可以多记, 句型结构可以多学, 但是影响语言表达习惯的思维方式则不那么容易改变。因此, 笔者认为对中国式英语应该采取 “谅解和宽容” 的态度, 不要去耻笑它, 也不要对它抱有悲观态度。语言的规范固然重要, 但传递信息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过分强调中国式英语的危害已经使无数英语学习者不敢张嘴说话, 不敢动笔作文了。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讲出来的英语被别人耻笑为 “中国式英语” 。既然如此, 我们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多说多写呢? 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他们在课堂上的被动表现而感到手足无措。任何中国人都无法摆脱母语的干扰。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处于矛盾之中, 当我们刻意地追求规范语言时, 英语本族人嘴里却常常喊着诸如Long time no see, (好久没见了) ; You go tell him ! (你去告诉他吧。 ) ; You think he will help you? No way? (你认为他会帮你吗? 没门! )这样 “不规则” 的日常用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误会。除此之外, 也更需要我们公正客观地去对待中国式英语。如果说, 英语学习者恰恰是因为害怕中国式英语而丧失了对该种语言原有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的话, 我们对中国式英语的研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

一、 引言

中国式英语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 教育工作者倾向于视之为一种语言错误, 因为它不符合纯正的英语表达方式。学术界则就其地位展开了更多的讨论。许多学者如孙骊(1989)、 汪榕培(1991)等都承认其客观存在, 并指出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化现象, 因为不论从语音、 词汇、 语法还是语用方面来讲它都有一定的社 会文化基础。张培成(1995)等人认为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变体, 离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式英语。杜争鸣(1998)引用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诡辩命题 “白马非马” 的逻辑来说明中国式英语说到底还是英语, “它像英国英语、 美国英语以及世界上其它所有规范和不规范的英语一样都是英语, 但每一种又难以代表英语。 ”讨论只所以这么热烈, 正是因为中国式英语的广泛存在。英语教学工作者对其也抱有不同的态度, 有的不以为然, 置之不理; 有的则嗤之以鼻; 更多的人对中国式英语抱有 “排斥” 和 “不接受” 的态度。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讲话和写作时追求标准而地道的语言, 而且也不容忍别人的错误, 或是耻笑, 或是帮助其改正和避免中国式英语。那么, 在中国式英语还未发展成一种广为接受的英语变体之前, 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然而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因为这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看等中国式英语。

二、 中国式英语——负向迁移的结果

在心理学上, 人们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一个人在学外语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其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这一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 (mother tongue transfer) 。 就迁移的效果来讲, 我们可把它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 便是正迁移; 反之,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抑制干扰作用时, 便是负迁移, 亦称干扰( interference) 。实际上, 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对母语迁移现象有过充分的论述。比如, Kellerma (1984)指出, 当母语的某些规则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规律相吻合时, 第二语言的习得就显得得心应手, 反之就会有困难。 White (1984)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很难取消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 所以有时会将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照搬到第二语言中去。Eckman (1977)认为第二语言之所以难以掌握是因为它与母语的规则有较大的差异, 即它们的标记性比母语更强。桂诗春(1985)指出, 如果所学的语言与学习者的母语很不相同, 或者两者似同实异, 就会出现负向迁移。成年人学外语最喜欢拿已知的语言事实去类推, 因此必须注意防止负向迁移。在外语学习实验过程中, 中国学生(一般为成年人) 已习惯于把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套用到外语学习中去, 这个习惯改起来已经是非常困难了。他们在说和写的时候, 基本上可以说是在搞 “翻译” , 即用母语的模式加外语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思想。当然, 由此而产生的外语并非都是错误的。出现正向迁移时, 即母语表达规律与外语表达习惯相同或相似时, 习得者所讲或所写的句子皆为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

例1. In front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tall tree.(在教室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树。 )

例 2. I don’t know why he is not here. (我不知道为何他不在此地。 )

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由于对此了解不足, 在讲话或写作时, 常常生搬硬套地把汉语译成英语, 最终形成了中国式英语。比如:

例3 We every afternoon play on the playground.(我们每天下午都在操场上玩耍。 ) 例4 Our village has increased many new houses .(我们村增加了许多新房。 )

例 5 After buying the dictionary, she only left one Yuan . (买了字典以后, 她只剩一块钱了。 )

例 6 Because I do not know them , I how to send my respects to them. (由于我不认识他们, 我怎么向他们表示敬意呢?

不难看出, 以上几个英文句子全都是按汉语用词习惯和汉语的句式结构硬译而成的(尤其是划线部分) 。可见, 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是母语干扰, 即负向迁移的结果。

三、 中国式英语——英语学习中的过渡语

长期以来, 中国式英语被认为是一种语言错误, 曾被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视为学习的 “大敌” 或者“一种极为有害的不良倾向” 。这种 “错误” 在书面语中尤为突出, 一直困扰着英文写作教师。因此他们试图帮助学生防止、 避免和矫正这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然而, 值得人们思索的是那些试图矫正 “中国式英语” 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因为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反而这一 “错误” 随着学习外语人数的增加而愈来愈普遍, 而且越来越具有个人特点。普遍性隐藏着规律性, 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会犯这样的 “错误” ; 同一个人可能会接二连三地重复同一类 “错误” 。60 年代以来,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 怎样 “学” 外语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Selinker ( 1974 ) 等 人 提 出 的“过 渡 语 言 假 设”( Inter language Hypo thesis) 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过程中总是要使用一种过渡语言, 它既不是学习者把本族语翻译为外语, 也异于那些从小讲某一外语的人所说的话。它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 非任意的、 遵循一定规则的语言。王宗炎(1988)指出, 过渡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套用母语的模式; 2. 滥用所学语言的模式;3. 用已学过的词汇及语法绕弯子说话。中国式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套用母语模式。在此, 我们要强调的是, 中国式英语并非都是错误的句子。人人都有可能犯语言错误, 就连英语国家的人也难免。中国人的英语有可能在用词和语法方面都没有问题, 但这个句子很可能就是中国式英语。何自然(1997)在阐述语际语用学的重要性时, 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一个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 说汉语的本族人很清楚这句话所表达的 “良好祝愿” 的言行行为。它蕴含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切的人际关系。可是, 许多人用英语把它说成: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这句话出自正在学习英语的中国人之口, 虽然没有语意、 用词或语法错误, 但它不是地道的英语, 它是语际语言(笔者在本文中称之为过渡语) , 因为西方文化不允许说英语的本族人在同样的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了表达同样的 “祝愿” 和 “关心” , 他们仅说 Good luck 就可以了。 (何自然, 1997: 15) 如果一个讲汉语的本族人处于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中, 或者长期与英语国家的人一起工作, 他就会很快被同化, 讲话时就会有意识地把目的语国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 讲出比较得体的话语来。英语学习者在丰富其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增加对该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他所讲的话也在逐渐由不地道的中国式英语向地道的目的语靠近。从而可见,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是一种过渡语言, 它是一种独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英语所做出的努力。

四、 中国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接触了大量的口语和书面语, 笔者发现, 中国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词方面

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用英语表达思想首先面临的就是选词问题。用词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表达效果。中国学生所选的词往往带有汉语的影子, 尽管情况并非全部如此。 以下实例均来自学生的文章。 请特别注意划线部分的词, 后面括号中的汉语是学生作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例 7 He is my image . (他是我的偶像。 )

例 8 This accident will give people experience .(这次事故将给人以教训。 )

例 9 Because of watching TV constantly, children change lazy . (由于连续不停地看电视, 孩子们变懒了。 )

例 10 My friend listens to the class very carefully . (我的朋友听课听得很认真。 )

例 11 I ’ll make some delicious vegetables for you . (我来给你做些好菜。 )

例 12 These blooded young men are ready to contribute their force to their country . (这些热血青年时刻准备为祖国贡献力量。 )

例1 3 At ordinary times , he always practices his English with his friends (平时, 他总是和他的朋友练习英语。 )

2句子结构

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思想时, 倾向于套用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这种用语对中国人来说虽然易于接受, 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仍显得僵硬和不

得体。

例 14 Most people are of ten by car o r by bike to go to work(大部分人乘汽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

例 15 No stopping watching TV leads children to have an abnormal life(不停地看电视会导致儿童过一种不正常的生活。 )

例 16 Depend on my opinion, w e should control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依我看, 我们应该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

例 17 In cities, people must get education, but in countryside, people seem no need to get much more education (在城市, 人们必须受教育, 但是在乡下, 人们似乎没有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 )

3思维方式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又受到他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思维方式不同,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就会有差异。学英语的中国人处于两种不同文化, 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汇处, 他所使用的语言往往由于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而难以让英语本族人接受。

例 18 She couldn’t find a good job because she has no background1 (他找不到好的工作, 因为他没有背景。 )

例 19 After entering college, they think study or not study is not important(进了大学校门之后,

他们认为学不学习并不重要。 )

例 20 I have never seen her just sitting there doing nothing1Even watching TV , she would always prepare her lessons o r correct her students’ homework (我从来没有看到她闲坐着, 即便在看电视的时候, 她总是在备课或者在改学生的作业。 )

例21 When we children argue with Father, she always scolds us and say w e are no older and younger (当我们这些孩子和父亲争论时, 他总是批评我们, 说我们没大没小。 )

以上各句从语法上来讲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也属于中国式英语。原因是说话人仍是用英语的外壳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而忽视了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允不允许这样讲。中国式英语的内涵非常复杂, 往往带有说话人的某种偏见, 这是中国传统习俗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五、 中国式英语有其存在的肥沃土壤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式英语, 笔者曾于 1992 至 1998 年对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过调查(主要是通过收集书面语言材料的方式) 。结果发现: 初学者(主要是初、 高中生以及英语专业的自考生) 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最大; 中等水平者(以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主) 次之, 但也很普遍; 高水平者(主要指研究生以及英语语言工作者) 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最小。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和掌握 的程度不同。语言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选词、 造句的能力,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是否正确; 而文化知识主要反映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是否正确; 而文化知识主要反映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它所影响的是句子表达得是否得体。一般情况下, 随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 中国式的英语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初学者受其影响最大的原因。然而, 这一分析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因为它无法解释儿童能够迅速掌握母语这一现象, 母语对儿童来说是赖以生存和进行交流的第一语言; 而英语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门外语, 严格地讲, 还不能称其为第二语言。英语目前在中国还尚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因此在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 要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标准就自然取决于他对该种语言及其文化知识了解的多寡。实际调查同时又显示, 拥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并非都是纯正地道的英语, 母语干扰同样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用英语说话或写作时, 他们的中国式英语相对较少的原因是他们有极强的回避和预防 “中国式英语的” 的能力; 而初学者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 除胆子大之外,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试图用英语表达思想时, 找不到恰当的词, 就自然要寻求母语的帮助。汉语的干扰不仅表现在词的顺序安排和句子结构上, 而且表现在汉语言文化上面, 更多地表现在中国人在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下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上。因此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在中国使用就会自然变成中国式英语, 这是丝毫不奇怪的事情。因为它拥有滋生其存在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汉语语言和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

六、 应该客观地、 公正地对待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虽然不是地道的英语, 但是它反映了中国人学英语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不能否认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逐步重新组织的过程(progressive restructuring)。学习者正处在一个逐步调整他的母语系统, 使之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过程。学习者的进步意味着逐一地用新语言特征去代替母语的特征。同时外语学习也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 即学习者经历一个和母语习得基本相同的过程, 其语言由简到繁, 逐步增加复杂程度(Co rder, 1974)。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和错误打交道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过分指责学生的语言错误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事实上, 我们没有必要为学生的暂时的语言错误而大伤脑筋。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 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时, 大脑会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有条不紊的调整, 而

形成一种系统, 而无须借助十分周详的解释。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语, 无论它体现在用词、 语法结构还是在思维方式上, 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追求精湛的模仿并非学习外语的万全之策。 词汇可以多记, 句型结构可以多学, 但是影响语言表达习惯的思维方式则不那么容易改变。因此, 笔者认为对中国式英语应该采取 “谅解和宽容” 的态度, 不要去耻笑它, 也不要对它抱有悲观态度。语言的规范固然重要, 但传递信息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过分强调中国式英语的危害已经使无数英语学习者不敢张嘴说话, 不敢动笔作文了。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讲出来的英语被别人耻笑为 “中国式英语” 。既然如此, 我们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多说多写呢? 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他们在课堂上的被动表现而感到手足无措。任何中国人都无法摆脱母语的干扰。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处于矛盾之中, 当我们刻意地追求规范语言时, 英语本族人嘴里却常常喊着诸如Long time no see, (好久没见了) ; You go tell him ! (你去告诉他吧。 ) ; You think he will help you? No way? (你认为他会帮你吗? 没门! )这样 “不规则” 的日常用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误会。除此之外, 也更需要我们公正客观地去对待中国式英语。如果说, 英语学习者恰恰是因为害怕中国式英语而丧失了对该种语言原有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的话, 我们对中国式英语的研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相关内容

  • 单招面试题3
  • 1.蔬菜价格上涨超过肉类,怎么看这个现象? 2.怎么看逆向思维? 3.英国一思想家说,"国家的首要荣誉应该属于立法者和国家缔造者."怎么看这句话? 4.中国目前是否有信仰,与道德.伦理和法制是否冲突? 5.水蒸气也是温室气体,为什么只治理二氧化碳? 6.怎样看教育多元化和教育公平 ...

  • 论如何看待中国英语
  •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逐步走向全球充当国际通用语的角色.英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本土特色.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同时进行而不可分割的.英语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但众多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却对中国英语这种变体持有偏见.作为英语教学者,我们有责任对此进行思索. 关键词: 英语 ...

  • 2017考研英语:从往年看考研英语作文的命题规则
  • 中公教育东莞分校 从往年看考研英语作文的命题规则 一.考题集中于较大的一般性话题 历年考试主要涉及一些一般性话题(general topics).如爱心(2001).成长(2003).代沟(1992).友谊(1994).家庭(2005).承诺(1998).崇拜(2006).健康(1996).资源利用 ...

  • 银监会面试真题
  • 银监会2014年2月19面试真题(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国家公务员面试:2014年银监会面试真题 1.自我介绍. 2.局里领导要开展针对银行的调研活动,你是刚到的新人,让你组织计划全局人员,你怎么办? 3.单位有员工小王,在年终考核中得了差.人事主任想将其辞退,多次向其上级领导反映,但领导迟 ...

  • 清华大学面试题2010-2014
  • 2010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1.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 2.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3.用关键词概括2009年中国的现状. 4.中国是否已步入高房价时代,你的观点是什么? 5.学历史与报读清华经管有什么关系? 6.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什么重大的化学发明? ...

  •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我们通过对大量的网络语言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表述方式.表达效果.表达过程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功用进行了总结与概括.网络语言的表述方式简约.新颖;表达效果幽默.风趣;表达过程轻松快捷.网络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起到了省时.省力.省钱和逗趣的作用.然而,网络仍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某日,外网 ...

  • 如何看待孩子的作业多
  • 时不时就会听到有家长报怨孩子的作业太多,放学后就埋首作业的孩子似乎被学校的学业绑架了一般苦不堪言.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家长,在这个大家都在叫素质教育和快乐学习的时代,对作业的逆反心理丝毫不比孩子弱. 这里我觉得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 第一,是老师确实在教学方法上乏善可陈, ...

  • 2015年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
  • 2015年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 今年北大自招太过亲民,遇到这样的自招题你敢想? 一句周杰伦<青花瓷>里的歌词,问描述的是什么?答案有"青花瓷"."青花盆"和"青花瓶",你觉得选什么呢-- 北大语文试题只有一道题目,要 ...

  •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 6 卷第 4期2006年12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 ol.6 No.4Dec.2006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张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浙江温州3250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