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缘何成祸首?

   “用来防洪的水库却是这次渭河洪灾的罪魁祸首,这是对人类改变自然的一种嘲弄。”一位社会学家说。      一座水库带来的灾害      “就像一个湖泊,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不会发现它竟然是一条正在流动的河。”本刊记者在渭河入黄的潼关段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个景象,这条从中上游一直咆哮而来的如同发疯般的河流,在它让近30万子民无家可归之后,竟然开始显得有些羞涩。   “渭河到了潼关段就像在爬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建筑与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张志恒很形象地向本刊记者比喻说,张是水库方面的研究专家,“主要问题在于三门峡水库的设计失误和隐患,三门峡水库是苏联老大哥在列宁格勒水工设计院设计的,然后完全照搬过来,在设计上因为没有充分考虑黄河的泥沙问题,没有排沙洞,不能高水位运行,致使渭河上游的泥沙淤积,河道堵塞,产生回水。”   据记者搜集到的几年前的资料显示,自1960年三门峡水库投运以来,渭河下游淤积日益严重,至1998年已淤积泥沙16.9亿吨(合13.5亿立方米),渭河入黄河口的潼关高程淤高约5米,溯源淤积已延至咸阳。特别是近十年来,渭河水量急剧减少,泥沙淤积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反过来使河道同流量输沙能力大为降低,主槽行洪能力由建库前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降到现在1700立方米每秒。据不完全统计,三门峡建库以来,渭河下游干支流有16个年份出现决口,决口达65次之多,累计淹没农田600多万亩,冲毁房屋3万多间。   陕西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唐先海向本刊记者分析说,今年渭河遭遇了三次洪峰,只有第二号洪峰的流量大,达每秒5100立方米,与1996年比,同样水量水位却抬升了0.5米(今年水位是历史最高水位)。1954年,渭河华县水文站有过每秒7600立方米的流量,但水位没有像今年这么高过;1981年,每秒5000多立方米,也没有这么高的水位。   唐先海说,现在的潼关高程(指渭河在潼关段的河床海拔高度)是328.78米,是历史的最高点。它的后果是渭河洪水行洪时间长,洪峰从临潼水文站到华县站,70、80公里的距离要走52个小时,早先只需7、8个小时,后来增加为20多个小时,一年比一年慢。洪水走得慢,河堤浸泡时间长,漏洞、管涌、塌陷等险情就不可避免了。      泥沙来自何方      “渭河洪水之所以出现向支流倒灌是因为泥沙。”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科技宣传处杨西民处长对本刊记者说,“渭河下游西安段河道已高出堤坝外水平面1-2米。在渭河下游的华县等地,这个高度差更达到了4米以上,河道已明显高出堤外民居。加强上游的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1吨洪水,486公斤泥沙。这是有关专家对渭河水检测得来的数字。而业内流传的一个关于渭河的真实故事更是让人心酸:一位水利专家带了一瓶渭河河水准备到郑州进行化验分析,但安检硬是不让过,认为那根本不是河水。一位西安的市民则吃惊地问记者,以前看电视南方发大水,水都很清,陕西发的水怎么就像稀泥。   据专家称,渭河流域内现在4.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洛河上游和渭北高原沟壑区以及秦岭北麓等地区,区域侵蚀强度高,而因为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治理达标的不足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同时,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屡有发生,尤其是北洛河上游、泾河、千河流域和骊山地区的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侵蚀强度居高不下。      治理,一个沉重的话题      水利专家介绍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渭河,从上游开始就面临着植被严重破坏、污水垃圾无节制排放等的环境问题。因此,下大力气改善渭河全段的环境状况,是减轻渭河水流泥沙含量和污染物的根本办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也对渭河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目前渭河水污染和泥沙淤塞已达到很严重的地步,抗自然能力太差,希望陕西政府在保护、改善渭河流域时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在渭北发展旱作农业、畜牧业、果业;完善渭河流域的灌溉、节水设施;渭河南岸秦岭北坡制止陡坡耕种,重点是保护植被,减少渭河泥沙。   “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最有效最长远最省钱的治理方式。”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科技宣传处杨西民处长告诉本刊记者,“黄委会河道局有近万人,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下游筑坝,花费相当巨大。”   陕西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唐先海则称,三门峡水库在设计时,就提出在其上游搞水土保持、拦截泥沙的思路,40多年过去了,泥沙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比较而言,改变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非汛期蓄水时间短点、汛期来多少洪水就排多少,是一个在短期就能见效,人比较能控制的办法。“从去年起,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已经有了变化,非汛期最高蓄水位降了一点,不超过318米,据对有关资料分析,潼关高程就没有继续增高,如果像今年这样汛期实行畅泄,汛后应当有希望降下来”。   专家指出,在泾河上建设东庄水库,配合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利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泥沙,降低潼关高程。因为泾河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也是渭河洪水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专家提议在黄河修建古贤水库拦截北干流上游粗沙以及将洛河从朝邑改道直接入黄避免三河洪水在潼关相遇等方案。   据悉,这些方案已编入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这项规划的预算为462.69亿元。   一位社会学家面对这个巨额的预算数字很沉重地说:“这是人类在对自己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果进行买单。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例子,用来防洪的水库最后却成了洪灾的罪魁祸首,这是对人类改变自然的一种嘲弄。美国人以前也修大堤大坝,后来陆续拆除了相当的一部分,他们认为洪水属自然现象,应该让它自然地流。虽然在中国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人多地少,而且很多河流密布的地方都是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但是我们因此而饮鸠止渴,为了缓解三门峡的泥沙压力而修建东庄水库和古贤水库,那么多年以后泾河中上游和黄河北干流会不会产生泥沙淤积而再次造祸于人呢?”   “最好的治洪方式就是人类减少自己对自然的破坏。”这位社会学家说。         新闻链接      三门峡水库与泥沙      三门峡水库,是新中国建国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坝,也是当时苏联的援助项目之一。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泥沙的问题,使得水库建成的第二年,1961年渭河流域发大水时,库区泥沙淤积就过了潼关,甚至威胁到西安的安全。于是在对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进行调整的同时,又进行了二次改建。   “拦蓄上游全部来沙”阶段(1960年9月15日到1962年3月19日)。这期间,三门峡水库进行了两次高蓄水,最高蓄水位分别为332.58m和332.53m。结果是15亿吨的泥沙铺在了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本来流的好好的渭河,一下子变得泻水不畅了,渭河两岸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大堤;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浸没,年年减产;更糟糕的是,渭河下游河床高抬――也叫“翘尾巴”――即泥沙淤积向上游延伸,己威胁到以西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的安全了。1962年3月,水电部不得不在郑州召开会议,决定由“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   三门峡水库进入到“蓄洪排沙期”(1962年3月20日到1973年10月)。从1962年3月起,上级决定三门峡不蓄水,只拦洪。即便如此,淤积依然继续快速发展: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渭河淤积影响所及,已到距西安30多公里的耿镇附近。黄河回水大有逼近西安之势。由周总理主持、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治黄会议,决定对水库进行改建。   1966年进行了第一期改建。为了不影响大坝的安全,在大坝左岸增建两条泄洪排沙隧洞,并改建四根引水发电钢管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但依然没有根本改善,1969年,潼关高程达328.6米,比建库前高了5.2米,于是又决定进行二期改建。同年12月,开始打开8个施工导流底孔(这是黄万里先生曾经坚决请求保留,以备将来排沙用的),即在280米高度多了8个排沙孔。为适应降低的水位要求,发电机组也从15万千瓦降为5万千瓦。一方面是加大了排沙能力,加上此期三门峡水库蓄水只有1~3个月,汛期又是敞泄,潼关高程终于降了2米多,1973年汛后为326.64米。   经过两次改建后,三门峡水库进入“蓄清排浑期”(1973年至今)。这一阶段潼关高程有升有降,总体是抬升。从1985年以后,尤其是自1996年以后,渭河来水减少,潼关高程又处于抬升阶段,最近两年尤其的高,去年汛前达329米,汛后也有328.78米。随着渭河河床的抬高,其高含沙洪水经常倒灌南山支流,形成出口段严重淤积,致使南山支流过洪能力降低,最小只达到设计过洪能力的59.3%,加之堤防标准低、堤坡陡、隐患多,极易成灾。      

   “用来防洪的水库却是这次渭河洪灾的罪魁祸首,这是对人类改变自然的一种嘲弄。”一位社会学家说。      一座水库带来的灾害      “就像一个湖泊,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不会发现它竟然是一条正在流动的河。”本刊记者在渭河入黄的潼关段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个景象,这条从中上游一直咆哮而来的如同发疯般的河流,在它让近30万子民无家可归之后,竟然开始显得有些羞涩。   “渭河到了潼关段就像在爬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建筑与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张志恒很形象地向本刊记者比喻说,张是水库方面的研究专家,“主要问题在于三门峡水库的设计失误和隐患,三门峡水库是苏联老大哥在列宁格勒水工设计院设计的,然后完全照搬过来,在设计上因为没有充分考虑黄河的泥沙问题,没有排沙洞,不能高水位运行,致使渭河上游的泥沙淤积,河道堵塞,产生回水。”   据记者搜集到的几年前的资料显示,自1960年三门峡水库投运以来,渭河下游淤积日益严重,至1998年已淤积泥沙16.9亿吨(合13.5亿立方米),渭河入黄河口的潼关高程淤高约5米,溯源淤积已延至咸阳。特别是近十年来,渭河水量急剧减少,泥沙淤积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反过来使河道同流量输沙能力大为降低,主槽行洪能力由建库前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降到现在1700立方米每秒。据不完全统计,三门峡建库以来,渭河下游干支流有16个年份出现决口,决口达65次之多,累计淹没农田600多万亩,冲毁房屋3万多间。   陕西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唐先海向本刊记者分析说,今年渭河遭遇了三次洪峰,只有第二号洪峰的流量大,达每秒5100立方米,与1996年比,同样水量水位却抬升了0.5米(今年水位是历史最高水位)。1954年,渭河华县水文站有过每秒7600立方米的流量,但水位没有像今年这么高过;1981年,每秒5000多立方米,也没有这么高的水位。   唐先海说,现在的潼关高程(指渭河在潼关段的河床海拔高度)是328.78米,是历史的最高点。它的后果是渭河洪水行洪时间长,洪峰从临潼水文站到华县站,70、80公里的距离要走52个小时,早先只需7、8个小时,后来增加为20多个小时,一年比一年慢。洪水走得慢,河堤浸泡时间长,漏洞、管涌、塌陷等险情就不可避免了。      泥沙来自何方      “渭河洪水之所以出现向支流倒灌是因为泥沙。”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科技宣传处杨西民处长对本刊记者说,“渭河下游西安段河道已高出堤坝外水平面1-2米。在渭河下游的华县等地,这个高度差更达到了4米以上,河道已明显高出堤外民居。加强上游的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1吨洪水,486公斤泥沙。这是有关专家对渭河水检测得来的数字。而业内流传的一个关于渭河的真实故事更是让人心酸:一位水利专家带了一瓶渭河河水准备到郑州进行化验分析,但安检硬是不让过,认为那根本不是河水。一位西安的市民则吃惊地问记者,以前看电视南方发大水,水都很清,陕西发的水怎么就像稀泥。   据专家称,渭河流域内现在4.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洛河上游和渭北高原沟壑区以及秦岭北麓等地区,区域侵蚀强度高,而因为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治理达标的不足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同时,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屡有发生,尤其是北洛河上游、泾河、千河流域和骊山地区的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侵蚀强度居高不下。      治理,一个沉重的话题      水利专家介绍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渭河,从上游开始就面临着植被严重破坏、污水垃圾无节制排放等的环境问题。因此,下大力气改善渭河全段的环境状况,是减轻渭河水流泥沙含量和污染物的根本办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也对渭河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目前渭河水污染和泥沙淤塞已达到很严重的地步,抗自然能力太差,希望陕西政府在保护、改善渭河流域时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在渭北发展旱作农业、畜牧业、果业;完善渭河流域的灌溉、节水设施;渭河南岸秦岭北坡制止陡坡耕种,重点是保护植被,减少渭河泥沙。   “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最有效最长远最省钱的治理方式。”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科技宣传处杨西民处长告诉本刊记者,“黄委会河道局有近万人,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下游筑坝,花费相当巨大。”   陕西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唐先海则称,三门峡水库在设计时,就提出在其上游搞水土保持、拦截泥沙的思路,40多年过去了,泥沙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比较而言,改变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非汛期蓄水时间短点、汛期来多少洪水就排多少,是一个在短期就能见效,人比较能控制的办法。“从去年起,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已经有了变化,非汛期最高蓄水位降了一点,不超过318米,据对有关资料分析,潼关高程就没有继续增高,如果像今年这样汛期实行畅泄,汛后应当有希望降下来”。   专家指出,在泾河上建设东庄水库,配合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利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泥沙,降低潼关高程。因为泾河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也是渭河洪水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专家提议在黄河修建古贤水库拦截北干流上游粗沙以及将洛河从朝邑改道直接入黄避免三河洪水在潼关相遇等方案。   据悉,这些方案已编入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这项规划的预算为462.69亿元。   一位社会学家面对这个巨额的预算数字很沉重地说:“这是人类在对自己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果进行买单。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例子,用来防洪的水库最后却成了洪灾的罪魁祸首,这是对人类改变自然的一种嘲弄。美国人以前也修大堤大坝,后来陆续拆除了相当的一部分,他们认为洪水属自然现象,应该让它自然地流。虽然在中国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人多地少,而且很多河流密布的地方都是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但是我们因此而饮鸠止渴,为了缓解三门峡的泥沙压力而修建东庄水库和古贤水库,那么多年以后泾河中上游和黄河北干流会不会产生泥沙淤积而再次造祸于人呢?”   “最好的治洪方式就是人类减少自己对自然的破坏。”这位社会学家说。         新闻链接      三门峡水库与泥沙      三门峡水库,是新中国建国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坝,也是当时苏联的援助项目之一。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泥沙的问题,使得水库建成的第二年,1961年渭河流域发大水时,库区泥沙淤积就过了潼关,甚至威胁到西安的安全。于是在对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进行调整的同时,又进行了二次改建。   “拦蓄上游全部来沙”阶段(1960年9月15日到1962年3月19日)。这期间,三门峡水库进行了两次高蓄水,最高蓄水位分别为332.58m和332.53m。结果是15亿吨的泥沙铺在了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本来流的好好的渭河,一下子变得泻水不畅了,渭河两岸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大堤;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浸没,年年减产;更糟糕的是,渭河下游河床高抬――也叫“翘尾巴”――即泥沙淤积向上游延伸,己威胁到以西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的安全了。1962年3月,水电部不得不在郑州召开会议,决定由“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   三门峡水库进入到“蓄洪排沙期”(1962年3月20日到1973年10月)。从1962年3月起,上级决定三门峡不蓄水,只拦洪。即便如此,淤积依然继续快速发展: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渭河淤积影响所及,已到距西安30多公里的耿镇附近。黄河回水大有逼近西安之势。由周总理主持、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治黄会议,决定对水库进行改建。   1966年进行了第一期改建。为了不影响大坝的安全,在大坝左岸增建两条泄洪排沙隧洞,并改建四根引水发电钢管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但依然没有根本改善,1969年,潼关高程达328.6米,比建库前高了5.2米,于是又决定进行二期改建。同年12月,开始打开8个施工导流底孔(这是黄万里先生曾经坚决请求保留,以备将来排沙用的),即在280米高度多了8个排沙孔。为适应降低的水位要求,发电机组也从15万千瓦降为5万千瓦。一方面是加大了排沙能力,加上此期三门峡水库蓄水只有1~3个月,汛期又是敞泄,潼关高程终于降了2米多,1973年汛后为326.64米。   经过两次改建后,三门峡水库进入“蓄清排浑期”(1973年至今)。这一阶段潼关高程有升有降,总体是抬升。从1985年以后,尤其是自1996年以后,渭河来水减少,潼关高程又处于抬升阶段,最近两年尤其的高,去年汛前达329米,汛后也有328.78米。随着渭河河床的抬高,其高含沙洪水经常倒灌南山支流,形成出口段严重淤积,致使南山支流过洪能力降低,最小只达到设计过洪能力的59.3%,加之堤防标准低、堤坡陡、隐患多,极易成灾。      


相关内容

  • 决策失误案例
  • 标签: 教育杂谈 现实中决策失败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下面一组案例可以揭示这一事实:    案例一:川东天然气氯碱国家工程是与三峡工程配套的最大移民开发项目,工程概算近30亿,于1994年开工,1997年底因资金缺乏停建,1998年工程下马,但已耗资13.2亿,清债还需4 ...

  • 决策失败的案例
  • 决策失败的案例5篇 一.2015年6月以来,沪深股市的暴跌.由于决策失当,国有股减持只收回了几十亿元的资金,但股市暴跌却使1.8万亿元的市值被蒸发了.如果按2015年 10月底的股本结构来计算,那么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6200多亿元,非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1.18万亿元,其中,国家股的市值损失大 ...

  • 三峡工程的现实与争议
  • 专题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于2010年已蓄水至175米高程.但是,自去年年底以来,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连续少雨,发生干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仍有声音将这次大旱归结为三峡大坝所致-- 卢 ...

  • 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2
  • 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除选修模块)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车是黄河流域古代的& ...

  • 曲水缘何能赋诗--被遗忘的上巳节
  • 曲水缘何能赋诗--被遗忘的上巳节 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上巳节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祓禊",<广雅·释天>曰:"禊,祭也." <广韵·霁韵>曰:"禊,祓除不祥也." 上巳节作为一种民 ...

  • 同为代垫费用缘何纳税不同
  • 中国税网报 2005年6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中国税网首页>>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同为代垫费用缘何纳税不同 www.ctaxnews.com.cn2005.06.20 何智凤 经营建筑公司的李先生最近遇到一件疑惑的事:他在收回帮别人代垫的费用时缴了一笔税款,但别人收回替他代垫的费用却 ...

  • 2014年选调生面试热点:"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 2014年选调生面试热点:"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从今年8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推出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q ...

  • 唐代时日本缘何频派"遣唐使"?
  • 唐代时日本缘何 频派"遣唐使"? 发布时间:2013-04-06 来源:中华网论坛 (本文转自浩学历史网) >大唐一战江山扬名 东亚地区重定格局 白村江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百济灭亡后,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 ...

  •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中公教育上海分校(http://sh.offcn.com/)制作 微信:shoffcn 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从今年8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