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领导干部待遇必须有边界

舆论场

光明网:领导干部待遇必须有边界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6-12-01 15:34 来源:澎湃新闻

光明网12月1日发表评论: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会议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会议认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明确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压缩赴外地休假休息时间,实行严格报批制度等。

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发布这样的规定,让人不免想起了四年前——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领导召开政治局会议,发布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规范出访活动,合理安排出访,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那次会议也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八项规定虽然主要针对中央政治局领导,但是学习和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却从中央层层传导,落实到了每一级党委、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并因地制宜地衍生出“六项禁令”等制度规范。而因之兴起的“光盘行动”等各种节约反浪费行动,也带动了一股节俭朴素的民风,社会风气得以振刷改变。

此次中央政治局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正是八项规定的拓展、深化和延续,也是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依纪治党的精神体现。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以上率下的制度,也将如同四年前的八项规定一样,释放出更多的治党红利。

据报道称,此次规范遵循的是“保障工作需要、待遇适当从低”的原则,这是极正确且迫切的。领导干部因为保障工作需要,可以有待遇,但是待遇必须有边界。在保障了基本的住房、生活、交通、医疗、休息、进修等需求外,不该有的一分也不能多要,一分也不能多给。

然而现实中,待遇却往往成为了一些领导干部竞相追逐的隐性福利,似乎工资薪酬有定额,待遇却可以无限供给,予取予求。据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披露,周本顺一人就占用了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面积800多平米,这里面住着除了他之外就是他的秘书、司机,然后还有两个保姆,还有两个厨师。一个保姆是专门负责给他养宠物的,两个厨师也都是从湖南选的厨师,专门为了照顾他的口味特意安排的。而且这些保姆和厨师工资这两年多以来达到上百万元。

与此异曲同工的,还有六百元租豪宅被称为“六百帝”的万庆良。如此异乎常人的领导干部待遇,很难说这中间没有一些当官不为民办事,而是冲着优渥待遇而去的动机不纯者。而不合理的无限制的一些待遇,也滋生了诸如“公费医疗浪费严重:退休干部住院花300万”等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怪象。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权”取之于民,“利”也出之于民。规范领导干部待遇,就是规范领导干部手里“权”和“利”,摆正“权”与“民”的关系。为权划界,把权力和权利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拉近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真正实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原题为《规范领导干部待遇是为权划界》)

责任编辑:孔德虎澎湃新闻报料:4009-20-4009   澎湃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穆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6年12月01日0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面领会和践行这一要求,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忠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入手,身体力行抓好落实。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准则》指出:“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依靠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推倒了“三座大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谆谆告诫全党,要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同样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内滋生的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如有的领导干部盛气凌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作风粗暴、欺压百姓,有的与民争利、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有的当官做老爷、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公仆身份、失去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群众立场、群众感情出了问题。《准则》强调“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法宝。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要切实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新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增长并多样化,党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了解群众意见、把握群众关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好方法。同时,要善于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更加全面准确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准则》要求“全党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抓突出问题入手,坚决反对“四风”,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深刻认识“四风”的危害性、严重性。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共同点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问题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割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是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准则》明确指出,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四风”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准则》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列出“四风”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目的是抓住要害、突出重点。这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点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取信于民。

抓常、抓细、抓长。反对“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能“一阵风”,不能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准则》强调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反“四风”既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又要有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性,充分估计“四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坚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的同时,持续开展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教育,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把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结合起来

《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这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特点,探索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服务群众、带领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新形势下,要抓紧解决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敢于亮明身份、敢于担当,急难险重时刻要冲在最前面。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常去基层走走,常到群众中看看,常同群众坐在一张板凳上聊一聊,接地气、取真经,把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工作的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善于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本途径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深入实际是为了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不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装装样子,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是为了办实事、解难事,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群众是为了更好为群众服务,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让群众说实话、吐真情,达到了解民情、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的目的。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都需要作出相应制度安排。

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准则》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命令主义,坚决反对“尾巴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到基层与普通群众打交道,喜欢发号施令,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有的为了个人政绩和选票,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甚至讨好迎合不合理要求;有的热衷作秀、哗众取宠,不惜弄虚作假。对这些不良现象,都要坚决反对。《准则》明确规定,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靠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准则》虚实结合,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又直截了当地点出党风和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明确规定。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1日 07 版)

舆论场

光明网:领导干部待遇必须有边界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6-12-01 15:34 来源:澎湃新闻

光明网12月1日发表评论: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会议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会议认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明确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压缩赴外地休假休息时间,实行严格报批制度等。

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发布这样的规定,让人不免想起了四年前——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领导召开政治局会议,发布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规范出访活动,合理安排出访,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那次会议也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八项规定虽然主要针对中央政治局领导,但是学习和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却从中央层层传导,落实到了每一级党委、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并因地制宜地衍生出“六项禁令”等制度规范。而因之兴起的“光盘行动”等各种节约反浪费行动,也带动了一股节俭朴素的民风,社会风气得以振刷改变。

此次中央政治局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正是八项规定的拓展、深化和延续,也是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依纪治党的精神体现。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以上率下的制度,也将如同四年前的八项规定一样,释放出更多的治党红利。

据报道称,此次规范遵循的是“保障工作需要、待遇适当从低”的原则,这是极正确且迫切的。领导干部因为保障工作需要,可以有待遇,但是待遇必须有边界。在保障了基本的住房、生活、交通、医疗、休息、进修等需求外,不该有的一分也不能多要,一分也不能多给。

然而现实中,待遇却往往成为了一些领导干部竞相追逐的隐性福利,似乎工资薪酬有定额,待遇却可以无限供给,予取予求。据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披露,周本顺一人就占用了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面积800多平米,这里面住着除了他之外就是他的秘书、司机,然后还有两个保姆,还有两个厨师。一个保姆是专门负责给他养宠物的,两个厨师也都是从湖南选的厨师,专门为了照顾他的口味特意安排的。而且这些保姆和厨师工资这两年多以来达到上百万元。

与此异曲同工的,还有六百元租豪宅被称为“六百帝”的万庆良。如此异乎常人的领导干部待遇,很难说这中间没有一些当官不为民办事,而是冲着优渥待遇而去的动机不纯者。而不合理的无限制的一些待遇,也滋生了诸如“公费医疗浪费严重:退休干部住院花300万”等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怪象。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权”取之于民,“利”也出之于民。规范领导干部待遇,就是规范领导干部手里“权”和“利”,摆正“权”与“民”的关系。为权划界,把权力和权利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拉近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真正实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原题为《规范领导干部待遇是为权划界》)

责任编辑:孔德虎澎湃新闻报料:4009-20-4009   澎湃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穆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6年12月01日0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面领会和践行这一要求,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忠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入手,身体力行抓好落实。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准则》指出:“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依靠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推倒了“三座大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谆谆告诫全党,要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同样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内滋生的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如有的领导干部盛气凌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作风粗暴、欺压百姓,有的与民争利、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有的当官做老爷、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公仆身份、失去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群众立场、群众感情出了问题。《准则》强调“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法宝。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要切实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新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增长并多样化,党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了解群众意见、把握群众关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好方法。同时,要善于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更加全面准确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准则》要求“全党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抓突出问题入手,坚决反对“四风”,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深刻认识“四风”的危害性、严重性。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共同点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问题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割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是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准则》明确指出,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四风”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准则》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列出“四风”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目的是抓住要害、突出重点。这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点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取信于民。

抓常、抓细、抓长。反对“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能“一阵风”,不能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准则》强调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反“四风”既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又要有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性,充分估计“四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坚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的同时,持续开展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教育,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把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结合起来

《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这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特点,探索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服务群众、带领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新形势下,要抓紧解决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敢于亮明身份、敢于担当,急难险重时刻要冲在最前面。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常去基层走走,常到群众中看看,常同群众坐在一张板凳上聊一聊,接地气、取真经,把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工作的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善于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本途径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深入实际是为了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不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装装样子,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是为了办实事、解难事,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群众是为了更好为群众服务,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让群众说实话、吐真情,达到了解民情、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的目的。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都需要作出相应制度安排。

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准则》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命令主义,坚决反对“尾巴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到基层与普通群众打交道,喜欢发号施令,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有的为了个人政绩和选票,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甚至讨好迎合不合理要求;有的热衷作秀、哗众取宠,不惜弄虚作假。对这些不良现象,都要坚决反对。《准则》明确规定,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靠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准则》虚实结合,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又直截了当地点出党风和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明确规定。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1日 07 版)


相关内容

  • 对滥发"节日福利"从严控制,是否误伤了员工福利
  • ( 2014-09-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日一评 严控滥发"节日福利"不是矫枉过正 一切待遇都应该而且可以货币化,要想有效防范腐败,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新华每日电讯易艳刚 最近爆红网络的文章"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让很多 ...

  •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概括
  •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概括 第1章:组织能力:企业成败的关键 1 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 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挑战: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使企业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严重: 劳动力成本 ...

  • 国际法重点
  • 1. 国际法主体: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 行国际求偿能力者.+3特征 书P46 2. 继承:国际权利和义务由于一个国际人格者发生某些变化而从该国际人格者转向另一个 国际人格者的法律关系上的转移.(对象:1条约2国家财产3国家债务4国家档案) 3. ★保护性管 ...

  • 国际法练习题及答案2
  • 缔约能力是指缔约方以自己的名义缔结条约.独立享受条约权利.承担条约义务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国际法确定的. 缔约权缔约权即缔约的代表权,是指具有缔约能力的国际法主体的有关机关拥有的代表该主体缔结条约的能力. 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领陆是一个国家领土中最基本的组成 ...

  • 提高行业效率: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行业的真实目标
  • 热点思考 提高行业效率: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行业的真实目标 陆韬 董骁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8日   05 版) 在市政公用行业,民企可以与国企共同发挥作用.资料图片 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是引入民资的主要目标 人们在陈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持民资进入市政公用领域的理由时,不外乎 ...

  • 08年7月全国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是( ) A.格老 ...

  • 近现代史中的家乡名人之贺龙
  • 近现代史中的家乡名人之贺龙 --两把菜刀闹革命 摘要: 贺龙,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湖南桑植人,是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 ...

  • 中亚偷越国境犯罪浅析
  • 2010年4月 第27卷 第2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Apr.2010Vol.27No.2 中亚偷越国境犯罪浅析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 古丽阿扎提・吐尔逊 1 2 (1.新疆大学政治与管 ...

  • 域数林的概念
  • 从武侠门派的角度去解释域.域树.林的含义(上)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些关于活动目录技术的文章,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有一天在在51CTO 的博客专题中乱转,发现了宋杨的一篇老博文<省钱之道--图解域域树域林根域的含义>看了以后觉得不错.但是也有点想法.我不敢妄自评判文章的好坏,只是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