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一、 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 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一、 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 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相关内容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 科:数学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 ...

  • 有趣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 有趣的测量 美视国际学校 王 平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魔方.牛奶盒. 橡皮泥.石块. ...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剖析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剖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 在操作活动中,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

  • 2016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2016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一.折纸教学反思 <折纸>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 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 在探索 ...

  • 2014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及教案
  • 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 ...

  •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1)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的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 ...

  • 圆柱的体积课堂实录
  • 圆柱的体积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小学 2. 学科:数学 3. 课时:第三课时 4. 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圆柱体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复习回顾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结合例题中的文本介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例题中那些题图的体积,并说出长方体和正方 ...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九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已经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对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相互转化而设立的.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是采用光盘教学-------模式一教学方法,在讲授新 ...

  • 体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 体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棱长有关,掌握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总结规律和算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轻松的,知识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