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沈阳市第26中学  韦福臣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从制度操作的角度关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方法,很少从伦理本质上对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管理学家成思危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归纳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 。儒家思想从尊重人出发,以性善论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对现代学校管理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促进现代学校和谐管理更是意义非同一般。

一、以“修身”“正身”的儒家思想定位学校管理者自身

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学校管理者需要运用“道德正身”的内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教师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愿望也许是合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放纵个人愿望,让其无限膨胀,那么必然会破坏组织内部的平衡和有序,一切管理制度都难以实施,管理目标也就流为泡影。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领导必须用“正身”的儒家思想为自己准确定位,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带动教师。

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孔子曰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说明领导要勇于替百姓、下属承担过错责任。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作为负有最高决策和管理责任的学校领导,其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难度可能更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校长,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守成式的干部,即完成执行上级命令和任务的领导,应该准确称为“学校经营家”,即首先应当是教育战略家,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较强的成就欲望和追求开拓进取精神。其次是作为上下级中介,应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要求既要能把握学校全部复杂工作,又要能超脱对外,大胆放手给教职员工施展才华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或者风险时,领导者要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要坚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得到教师拥护、卓有成效开展领导工作,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赦小过,无求备于人,宽则得众”。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的领导必须领会儒家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的管理准则。孔子把“忠恕”之道用来对待他人的道德准则和管理的规则, “忠”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才能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感情融洽,共同实现工作的目标。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当然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迁就职工,讨好员工,而应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恕与严格管理相互结合的原则,实现管理的最大效应和最好效果。

二、以“重人、爱人”的儒家思想理解教师队伍

“重人”思想是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在国家管理者所关心的 “民、食、丧、祭”等事物中,“民” 是问题的核心.应当居于首要的位置;孟子从 “为天下”、 “为国家”角度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孔子论证仁的各种解释中。“爱人”是仁的中心含义。仁“亲也.从人从二”。爱人就是要承认人的地位和尊严,要考虑人的需要和利益,要关心和尊重他人。孟子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爱的,赞同 “仁者,爱人”的观点,他的仁爱之心强调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由此推广去爱别人,甚至去爱物类,即仁“民爱物”。

要视教师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并且是最核心的资源。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对教师的管理也应注意这一点,这是 “仁爱”和 “得民”的前提条件,也是 “惠民”原则的现实体现。首先要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关心教师的家庭境况,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给予一定的帮助,从根本上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也是他们决定去留及能否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客观条件。

从精神需要来说,要重视教师的精神待遇。所谓精神待遇,是指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和被认可、受重视等。教师劳动的精神活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使得他们特别重视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对工作成就的承认和赞赏。

学校要充分理解教师心理之重,通过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文的关怀,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在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要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引导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来“养浩然之气”,管理者也就赢得 “士为知己者用”的感情,达到 “无为而治”的效果。

三、以“任贤使能”的儒家思想掌握用人之道

儒学的思想家们把任用贤能之士看作是治国之首要任务,为政之根本。延揽人才,使 “贤者在职,能者在位”。“贤”,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能”,主要是指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领。苟子提出 “无官不能”,“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认为没有能力的人不能任命为官吏,而每个管理的等级,要与他们的贤能程度相当,这也就是 “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名得其所宜”,强调根据人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在人才使用上,要知人而善任。孔子说: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对人要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学校管理者选拔和提升人才也要任人唯贤。在任人时,要注重从个人能力、修养、个性、责任心等诸多方面考虑和考察,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任用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在适宜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作用。管理学强调能级对应原则,各种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只有合理匹配.方能产生高效率。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就是好的教学管理人员,一个专家不一定就是好的行政管理者,这是因为不同角色对人的素质构成要求不同。教师工作对象是教材和学生,只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有爱心,善于表达,就能胜任教师工作。但作为管理者则不同,他要有统揽全局的魄力,海纳百川的气度.较强的社交能力,善于理性思考、决策判断等,有区别一般教师的特长和能力。管理者在起用教师时,一定要辨证分析,合理开发,把他们放在最佳位置,才能作到“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四、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构建和谐校园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即所谓 “人和”。孔子讲: “君子求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同,就是无原则的同流合污。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互敬,密切团结。只有上下和谐、人际和谐、组织和谐才能使管理措施顺利实行,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平衡氛围。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上下同心,共同实现学校发展计划。学校中每一位教师都有相互联系的行为,都执行一定的任务。学校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全体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支持。因此,教师间友好、融洽相处,不但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形成宽松、愉快的团队气氛,而且可使教师激发出灵感和创造性,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共同完成学校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减少管理者与教师因人际摩擦造成的内耗,保证管理者和教师把精力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儒家 “和为贵”思想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社会性心理需要,而且也造成一种团队归属感、认同感,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无形的财富。

学校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促进“人和”,是否能够关心人,引导人,激励人。具体地说,就是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能否促进师生精神质量的提高。因为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是人们改造世界强大的推动力量,也是能动地调节个人物质需要的控制力量。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教育、引导教师的需要由低层次升华到高层次,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上。同时,对教师中已产生形成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管理者要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其得以保持、拓展。

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沈阳市第26中学  韦福臣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从制度操作的角度关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方法,很少从伦理本质上对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管理学家成思危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归纳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 。儒家思想从尊重人出发,以性善论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对现代学校管理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促进现代学校和谐管理更是意义非同一般。

一、以“修身”“正身”的儒家思想定位学校管理者自身

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学校管理者需要运用“道德正身”的内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教师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愿望也许是合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放纵个人愿望,让其无限膨胀,那么必然会破坏组织内部的平衡和有序,一切管理制度都难以实施,管理目标也就流为泡影。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领导必须用“正身”的儒家思想为自己准确定位,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带动教师。

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孔子曰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说明领导要勇于替百姓、下属承担过错责任。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作为负有最高决策和管理责任的学校领导,其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难度可能更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校长,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守成式的干部,即完成执行上级命令和任务的领导,应该准确称为“学校经营家”,即首先应当是教育战略家,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较强的成就欲望和追求开拓进取精神。其次是作为上下级中介,应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要求既要能把握学校全部复杂工作,又要能超脱对外,大胆放手给教职员工施展才华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或者风险时,领导者要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要坚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得到教师拥护、卓有成效开展领导工作,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赦小过,无求备于人,宽则得众”。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的领导必须领会儒家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的管理准则。孔子把“忠恕”之道用来对待他人的道德准则和管理的规则, “忠”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才能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感情融洽,共同实现工作的目标。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当然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迁就职工,讨好员工,而应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恕与严格管理相互结合的原则,实现管理的最大效应和最好效果。

二、以“重人、爱人”的儒家思想理解教师队伍

“重人”思想是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在国家管理者所关心的 “民、食、丧、祭”等事物中,“民” 是问题的核心.应当居于首要的位置;孟子从 “为天下”、 “为国家”角度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孔子论证仁的各种解释中。“爱人”是仁的中心含义。仁“亲也.从人从二”。爱人就是要承认人的地位和尊严,要考虑人的需要和利益,要关心和尊重他人。孟子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爱的,赞同 “仁者,爱人”的观点,他的仁爱之心强调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由此推广去爱别人,甚至去爱物类,即仁“民爱物”。

要视教师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并且是最核心的资源。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对教师的管理也应注意这一点,这是 “仁爱”和 “得民”的前提条件,也是 “惠民”原则的现实体现。首先要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关心教师的家庭境况,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给予一定的帮助,从根本上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也是他们决定去留及能否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客观条件。

从精神需要来说,要重视教师的精神待遇。所谓精神待遇,是指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和被认可、受重视等。教师劳动的精神活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使得他们特别重视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对工作成就的承认和赞赏。

学校要充分理解教师心理之重,通过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文的关怀,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在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要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引导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来“养浩然之气”,管理者也就赢得 “士为知己者用”的感情,达到 “无为而治”的效果。

三、以“任贤使能”的儒家思想掌握用人之道

儒学的思想家们把任用贤能之士看作是治国之首要任务,为政之根本。延揽人才,使 “贤者在职,能者在位”。“贤”,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能”,主要是指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领。苟子提出 “无官不能”,“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认为没有能力的人不能任命为官吏,而每个管理的等级,要与他们的贤能程度相当,这也就是 “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名得其所宜”,强调根据人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在人才使用上,要知人而善任。孔子说: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对人要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学校管理者选拔和提升人才也要任人唯贤。在任人时,要注重从个人能力、修养、个性、责任心等诸多方面考虑和考察,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任用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在适宜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作用。管理学强调能级对应原则,各种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只有合理匹配.方能产生高效率。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就是好的教学管理人员,一个专家不一定就是好的行政管理者,这是因为不同角色对人的素质构成要求不同。教师工作对象是教材和学生,只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有爱心,善于表达,就能胜任教师工作。但作为管理者则不同,他要有统揽全局的魄力,海纳百川的气度.较强的社交能力,善于理性思考、决策判断等,有区别一般教师的特长和能力。管理者在起用教师时,一定要辨证分析,合理开发,把他们放在最佳位置,才能作到“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四、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构建和谐校园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即所谓 “人和”。孔子讲: “君子求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同,就是无原则的同流合污。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互敬,密切团结。只有上下和谐、人际和谐、组织和谐才能使管理措施顺利实行,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平衡氛围。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上下同心,共同实现学校发展计划。学校中每一位教师都有相互联系的行为,都执行一定的任务。学校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全体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支持。因此,教师间友好、融洽相处,不但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形成宽松、愉快的团队气氛,而且可使教师激发出灵感和创造性,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共同完成学校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减少管理者与教师因人际摩擦造成的内耗,保证管理者和教师把精力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儒家 “和为贵”思想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社会性心理需要,而且也造成一种团队归属感、认同感,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无形的财富。

学校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促进“人和”,是否能够关心人,引导人,激励人。具体地说,就是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能否促进师生精神质量的提高。因为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是人们改造世界强大的推动力量,也是能动地调节个人物质需要的控制力量。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教育、引导教师的需要由低层次升华到高层次,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上。同时,对教师中已产生形成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管理者要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其得以保持、拓展。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作者: 班级: 学号: Email : 摘要: 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深入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当代企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

  • 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意义
  • 试论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扬弃,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的母本.我们现在更多的,不是去考虑如何去修剪它的细枝末节,去顺应所谓的"新潮",而是要从"源头"的角度去更多地吸收和继承它的精华.一方面肯定其主 ...

  •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及其当代启示
  • 目 录 1引言 .............................................................. 3 2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提出背景 .......................................... 3 2.1仁义礼智信提出的社会背景... ...

  • 浅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
  • 作者:吴黎宏 来源:求是理论网 来源日期:2011-8-24 本站发布时间:2011-8-25 10:54:13 阅读量:100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抽屉 Twitter Facebook 古代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富有极其深厚的生态伦理底蕴.深入挖掘和梳理其 ...

  • 浅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白泥中学 陈琪 [论文摘要]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个体内在的多种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儒家思想.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与儒商判定的关系
  • 摘  要:学术界对于儒商的判定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而企业从业者对儒商的判定也是差别很大.本文在回顾并总结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儒商,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多层次的儒商判定方法.本文提出的儒商判定方法是将儒商分为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然后分别总结其特点,并 ...

  •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 摘 要 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经济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中的必然会灌输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各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

  • 日本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 日本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日本道德教育的特点 1. 兼顾民族传统和外来文化,恰当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对传统和现代关系的成功把握,是日本德育工作因势利导,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自1968年明治维新以来,封建神道教.武士道精神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贯穿于日本整个道德教育的历 ...

  •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