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学校(学院):

专 业:

准考证号码: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滨水景观中的绿化 张杰

年 月 日

摘 要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对其环境的改造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滨水景观 绿化设计 原则 应用 生态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green

Abstract: Waters gave birth to cities and urban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rban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world famous city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the name of the river rise and fall. Urban Waterfron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the development and vitality of urban space, to bring its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y, human design and artistic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and important.

Key words: Waterfront Landscape; Green Design; Principle; Application; Ecology

目 录

1.1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4

1.2 滨水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5 摘要„„„„„„„„„„„„„„„„„„„„„„„„„„„„„„„„2 前言„„„„„„„„„„„„„„„„„„„„„„„„„„„„„„„„4 1.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原则„„„„„„„„„„„„„„„„„„„„ 4

2.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应用„„„„„„„„„„„„„„„„„„„„„6

2.1水边植物的应用„„„„„„„„„„„„„„„„„„„„„„„„6

2.2道路绿化的应用„„„„„„„„„„„„„„„„„„„„„„„„7

2.3筑小品绿化的应用„„„„„„„„„„„„„„„„„„„„„„„9

3.滨水景观中的生态和湿地„„„„„„„„„„„„„„„„„„„„„„10

3.1滨水景观中的生态设计„„„„„„„„„„„„„„„„„„„„„10

3.2滨水景观中的湿地应用„„„„„„„„„„„„„„„„„„„„„11 结论„„„„„„„„„„„„„„„„„„„„„„„„„„„„„„„„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1.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原则

1.1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绿化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以及住宅区绿化等等,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1)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不同立地条

件,选择树种时以地区自然植被生态结构为根本依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北方树种: 银杏、华北落叶松、雪松、白皮松、水杉等

南方树种: 棕榈、蒲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2)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

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乡土树种具有对本地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繁殖较为容易,种苗有来源和种质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树种改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像力。绿化装饰

就是艺术想像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绿化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以及住宅区绿化等等,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3)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不同立地条

件,选择树种时以地区自然植被生态结构为根本依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北方树种: 银杏、华北落叶松、雪松、白皮松、水杉等

南方树种: 棕榈、蒲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4)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

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5)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乡土树种具有对

(6)良等优点。利用好乡土树种、草种来体现地方特色。

(7)植物多样性原则。主要通过植物的丰富度来体现。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

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的搭配。利于绿地的稳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绿地开放程度和人对绿地的影响来选择植物。

(8)植物时间性原则。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

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9)经济合理原则。树种选择在满足环境治理、防护减灾与景观效果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兼顾经济效益,所选用的树种中搭配一部分经济树种,达到生态、景观、经济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1.2 滨水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对于滨水区的绿化设计,在遵循这

些原则的同时,要着重强调绿化植物的

选择,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

植物为主;同时高度重视水滨的规划植被群落,它们对河岸水际带和堤内地带这样的生态交错带尤其重要。并且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①植物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②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出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地形成,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这些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生产力、能够自我维护,只需适当的人工管理即可,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美学效益,同时在耗能、资源和人力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以人为本,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滨水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 设计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21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建设水绿交融为标志的景观河道空间。总之,城市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总是与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绿化,能保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适宜于并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境域。

2.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应用

绿化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景观设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为主题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而生态的根本则是植物的应用。众所周知植物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

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绿化设计的应用可以从水边植物、道路、建筑小品的绿化几个方面讨论。

2.1水边植物的应用

平直的水面通过配植具有各种树形及

线条的植物,可丰富景观画面。我国水边

种植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湖上

新春的景色。此外,还种植落羽松、池杉、

水杉及具有下垂气垠的小叶熔,对于水边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优美的线条。通过借景与透景的手法, 利用树干、树冠框以对岸景点, 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很自然地步向水边欣赏对岸的景色。而驳岸的植物配置,则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着主导的作用。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自然式或规则式。自然式的土岸常在岸边打入树桩加固。自然式土岸边的植物配植最忌等距离,用同一树种,同样大小,甚至整形式修剪,绕岸栽植一圈。应结合地形、岸线,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成趣。为了引导游人到水边赏花,常种植大批宿根、球根花卉。如围裙水仙、雪钟花、天南星科、鸢尾属植物。红、白、蓝,黄等色五彩缤纷;为了引导人们临水倒影,则在岸边植以大量花灌木、树丛及姿态优美的孤立树,以变色叶树种为主,一年四季具有色彩。如早春可种植红色的山茶、红枫,黄色的南迎春、黄菖蒲,白色的毛白杜鹃及芳香的含笑;夏有合欢;秋有桂花、枫香、鸡爪械;冬有马尾松、杜英。四季常青,色香俱备。驳岸一般采用石岸或混凝土案,规则式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柔软多变的植物枝条可补其拙。自然式的石岸线条丰富,优美的植物线条及色彩可增添景色与趣味。

简言之, 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它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结合的设计手法。

2.2道路绿化的应用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的交往空间。道路的类型多种多样,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学原理来进行植物

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对于滨水区的道路绿化也分为主路、次路

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

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米。绿地的次干道常常曲折复杂,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蜿蜒小径以竹为主,因为竹的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道路绿化中,滨水游憩绿地的设计

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其主要功能是供人

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

土流失。根据其功能,游憩绿地集休闲、

观赏于一体, 休闲绿地是服务于全体市

民的,最接近市民的一种绿地形式,设计

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

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

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多利用河、湖、

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把滨水游憩绿地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

2.3筑小品绿化的应用

在绿化设计中,许多建筑小品

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

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

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

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这

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

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

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

内涵。例如,冰裂纹铺地象征冬天的到来,在铺装周围的绿地区域中选择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种植能够呼应小品的象征意义,如冬季开花的蜡梅、梅花、挂红果的南天竹、常青的松柏类、竹类植物,与冰裂纹铺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应、相互融合体现景观所要表现的主题。又如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雕塑物以色叶树丛作为背景,一到秋天,色叶树的金色和红色把庄严凝重的纪念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建筑小品特别是体量较

大的休息亭、长方形的坐凳、景墙等的

轮廓线都比较生硬、平直,而植物以其

优美的姿态、柔和的枝叶、丰富的自然

颜色、多变的季相景观可以软化建筑小

品的边界,丰富艺术构图,增添建筑小

品的自然美,从而使整体环境显得和谐

有序、动静皆宜。景墙、栏杆、道牙主

要起到分隔和装饰的作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常种植爬藤类、低矮地被植物使其自然攀援,这样不仅柔化、覆盖、遮挡了建筑小品硬质的棱角线条,而且也美化了环境,为游人增添了亲近自然之趣。另外,建筑小品一般为淡色、灰色系列居

多,而绿色的、色叶类的、带有各种花色和季相变化的植物和建筑小品的结合,可以弥补它们单调的色彩,为建筑小品的功能和内涵表现增添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综上所述,滨水绿化设计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地多的扩大沿河绿化用地,绿地,代表着生命,被称为“城市之肺”,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场所,给人类社会提供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成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城市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

3. 滨水景观中的生态和湿地

景观生态学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3.1滨水景观中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

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生态设计是

一种设计思潮,代表某种设计观念、

手段。它不仅仅是营造一片客观存

在的绿色环境,有花、有树、有绿

色,同时它是将客观的环境概念利

用绿色的技术手段,传达一种自然

美,它的美不是来自于浅表的层面,

而是说明生物共同发展的生命本

质。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其原理是:地方性即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显露自然,用

萨尔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在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中,水的质量是滨水空间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水质的清澈可以通过人工治理和保护原有植物进行。水体岸线的设计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使水体快速更新。此外,生态型驳岸的设计,利用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例如:岸边树种(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菖蒲、石菖蒲、水葱、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枝莲、水蜡烛、薄荷、慈姑、)等。

3.2滨水景观中的湿地应用

当前,生态设计中,人们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湿地的应用。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也是若干原材料和能源的地矿资源。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从湿地的作用中可以看出,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湿地科学起源于湖沼学和沼泽学。公元46年,德国日尔曼人开采泥炭,初步认识沼泽湿地。16世纪中期,欧洲泥炭开采盛行,对沼泽湿地认识进一步加深。中国对湿地的认识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曾在《礼记?王制篇》、《禹贡》、《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地理古籍中有湿地的记载,并赋予不同的名称,反映其特征的差异。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研究湿地最早的国家。17世纪末以前是湿地科学的孕育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为湿地科学创立期,欧洲最早对沼泽物质来源、形成因素、沼泽类型、沼泽演变与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创立了湿地科学基本理论的雏形。20世纪初,湿地学进入发展期,学术著作开始出现湿地一词。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使湿地的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并开始走向系统与综合研究,基本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82年开始为湿地科学的蓬勃发展期,其标志是在印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湿地会议,迄今为止已召开了六届会议。特别是2000年在加拿大举办的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在世界湿地科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湿地作为21世纪科学研究

的重点,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

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截止到2002

年2月,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缔

约国家数量已经达到的130个,

国际履约加强了世界各国的湿地

保护与研究。近年来,湿地研究

内容增多,主要研究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而当前的研究更注重于形成、发育、演化过程与规律。人工湿地构建的理论与技术,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湿地健康与湿地评价,湿地开发、保护与管理,湿地教育、法规与政策及湿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当代,湿地科学有同时向综合与分化两极方向发展的趋势。由于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湿地研究趋向于综合研究, 多开展生态、环境、水文和资源科学的协同研究,尤其在解决区域性的湿地理论和实践问题,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综合研究的加强并没有阻碍分化研究的深入,湿地科学的分化性研究方面也进展迅速,学科越分越细,内容更加细化。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是半开放空间,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该系统的生产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在我看来,前者是湿地的范围概念,是具体的,有法律约素的;后者是它的生态定义,真正反映湿地功能的概念。

湿地的设计理念是根据其自身的生态作用产生的,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

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现代景观一直强调生态建设,回归自然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偏向生态设计的口号越来越响亮。

如果说水体是湿地产生的温床,那么植物就是湿地存在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湿地设计中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样性是指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芦苇)、

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

草)之别,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

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考虑,

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

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

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这样,

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另外,采用本地的植物,尽量避免外来种。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除了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岸边景观的设计同样需要精心考虑,因为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配以景观小品,组成富有生机的景观环境。

实践证明,生态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生态设计重视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 结论: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和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致 谢

经过近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顺利完成,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师妹和同事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以及陪伴我、支持学习的家人,是他们代我操劳了家务,使我抽出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考学习,在这里衷心地谢谢他们!

参考文献:

1.[日]土木学会 编,章俊华等译,道路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俞孔坚,景观、文化与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3.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尚郭,生态环境与景观,天津大学学报增刊,1989

5.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英)Paul Cooper,刘林海译,新技术庭园,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7.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 2000,(2)31-32

8.韩丽雅, 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河北林果研究,2003年01期

9.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10.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12.郑西平,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13.刘祥平,试论现代道路绿化要点,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4.和丕壮,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5.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16.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17.靳怀春,中华文化与水(上、下)[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18.李宗新编著,水文化文稿——对中华水文化的求索[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19.汪德华,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城市规划汇刊,29-36

20.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1.陈杰,水文化建设研究初探[J],城市规划,2003(9):84-86

22.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李铁楠,景观照明的创意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学校(学院):

专 业:

准考证号码: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滨水景观中的绿化 张杰

年 月 日

摘 要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对其环境的改造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滨水景观 绿化设计 原则 应用 生态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green

Abstract: Waters gave birth to cities and urban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rban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world famous city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the name of the river rise and fall. Urban Waterfron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the development and vitality of urban space, to bring its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y, human design and artistic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and important.

Key words: Waterfront Landscape; Green Design; Principle; Application; Ecology

目 录

1.1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4

1.2 滨水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5 摘要„„„„„„„„„„„„„„„„„„„„„„„„„„„„„„„„2 前言„„„„„„„„„„„„„„„„„„„„„„„„„„„„„„„„4 1.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原则„„„„„„„„„„„„„„„„„„„„ 4

2.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应用„„„„„„„„„„„„„„„„„„„„„6

2.1水边植物的应用„„„„„„„„„„„„„„„„„„„„„„„„6

2.2道路绿化的应用„„„„„„„„„„„„„„„„„„„„„„„„7

2.3筑小品绿化的应用„„„„„„„„„„„„„„„„„„„„„„„9

3.滨水景观中的生态和湿地„„„„„„„„„„„„„„„„„„„„„„10

3.1滨水景观中的生态设计„„„„„„„„„„„„„„„„„„„„„10

3.2滨水景观中的湿地应用„„„„„„„„„„„„„„„„„„„„„11 结论„„„„„„„„„„„„„„„„„„„„„„„„„„„„„„„„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1.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原则

1.1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绿化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以及住宅区绿化等等,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1)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不同立地条

件,选择树种时以地区自然植被生态结构为根本依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北方树种: 银杏、华北落叶松、雪松、白皮松、水杉等

南方树种: 棕榈、蒲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2)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

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乡土树种具有对本地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繁殖较为容易,种苗有来源和种质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树种改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像力。绿化装饰

就是艺术想像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绿化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以及住宅区绿化等等,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着同样的原则:

(3)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不同立地条

件,选择树种时以地区自然植被生态结构为根本依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北方树种: 银杏、华北落叶松、雪松、白皮松、水杉等

南方树种: 棕榈、蒲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4)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

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5)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乡土树种具有对

(6)良等优点。利用好乡土树种、草种来体现地方特色。

(7)植物多样性原则。主要通过植物的丰富度来体现。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

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的搭配。利于绿地的稳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绿地开放程度和人对绿地的影响来选择植物。

(8)植物时间性原则。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

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9)经济合理原则。树种选择在满足环境治理、防护减灾与景观效果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兼顾经济效益,所选用的树种中搭配一部分经济树种,达到生态、景观、经济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1.2 滨水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对于滨水区的绿化设计,在遵循这

些原则的同时,要着重强调绿化植物的

选择,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

植物为主;同时高度重视水滨的规划植被群落,它们对河岸水际带和堤内地带这样的生态交错带尤其重要。并且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①植物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②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出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地形成,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这些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生产力、能够自我维护,只需适当的人工管理即可,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美学效益,同时在耗能、资源和人力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以人为本,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滨水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 设计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21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建设水绿交融为标志的景观河道空间。总之,城市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总是与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绿化,能保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适宜于并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境域。

2. 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应用

绿化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景观设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为主题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而生态的根本则是植物的应用。众所周知植物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

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绿化设计的应用可以从水边植物、道路、建筑小品的绿化几个方面讨论。

2.1水边植物的应用

平直的水面通过配植具有各种树形及

线条的植物,可丰富景观画面。我国水边

种植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湖上

新春的景色。此外,还种植落羽松、池杉、

水杉及具有下垂气垠的小叶熔,对于水边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优美的线条。通过借景与透景的手法, 利用树干、树冠框以对岸景点, 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很自然地步向水边欣赏对岸的景色。而驳岸的植物配置,则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着主导的作用。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自然式或规则式。自然式的土岸常在岸边打入树桩加固。自然式土岸边的植物配植最忌等距离,用同一树种,同样大小,甚至整形式修剪,绕岸栽植一圈。应结合地形、岸线,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成趣。为了引导游人到水边赏花,常种植大批宿根、球根花卉。如围裙水仙、雪钟花、天南星科、鸢尾属植物。红、白、蓝,黄等色五彩缤纷;为了引导人们临水倒影,则在岸边植以大量花灌木、树丛及姿态优美的孤立树,以变色叶树种为主,一年四季具有色彩。如早春可种植红色的山茶、红枫,黄色的南迎春、黄菖蒲,白色的毛白杜鹃及芳香的含笑;夏有合欢;秋有桂花、枫香、鸡爪械;冬有马尾松、杜英。四季常青,色香俱备。驳岸一般采用石岸或混凝土案,规则式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柔软多变的植物枝条可补其拙。自然式的石岸线条丰富,优美的植物线条及色彩可增添景色与趣味。

简言之, 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它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结合的设计手法。

2.2道路绿化的应用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的交往空间。道路的类型多种多样,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学原理来进行植物

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对于滨水区的道路绿化也分为主路、次路

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

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米。绿地的次干道常常曲折复杂,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蜿蜒小径以竹为主,因为竹的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道路绿化中,滨水游憩绿地的设计

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其主要功能是供人

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

土流失。根据其功能,游憩绿地集休闲、

观赏于一体, 休闲绿地是服务于全体市

民的,最接近市民的一种绿地形式,设计

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

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

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多利用河、湖、

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把滨水游憩绿地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

2.3筑小品绿化的应用

在绿化设计中,许多建筑小品

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

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

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

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这

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

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

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

内涵。例如,冰裂纹铺地象征冬天的到来,在铺装周围的绿地区域中选择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种植能够呼应小品的象征意义,如冬季开花的蜡梅、梅花、挂红果的南天竹、常青的松柏类、竹类植物,与冰裂纹铺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应、相互融合体现景观所要表现的主题。又如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雕塑物以色叶树丛作为背景,一到秋天,色叶树的金色和红色把庄严凝重的纪念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建筑小品特别是体量较

大的休息亭、长方形的坐凳、景墙等的

轮廓线都比较生硬、平直,而植物以其

优美的姿态、柔和的枝叶、丰富的自然

颜色、多变的季相景观可以软化建筑小

品的边界,丰富艺术构图,增添建筑小

品的自然美,从而使整体环境显得和谐

有序、动静皆宜。景墙、栏杆、道牙主

要起到分隔和装饰的作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常种植爬藤类、低矮地被植物使其自然攀援,这样不仅柔化、覆盖、遮挡了建筑小品硬质的棱角线条,而且也美化了环境,为游人增添了亲近自然之趣。另外,建筑小品一般为淡色、灰色系列居

多,而绿色的、色叶类的、带有各种花色和季相变化的植物和建筑小品的结合,可以弥补它们单调的色彩,为建筑小品的功能和内涵表现增添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综上所述,滨水绿化设计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地多的扩大沿河绿化用地,绿地,代表着生命,被称为“城市之肺”,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场所,给人类社会提供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成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城市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

3. 滨水景观中的生态和湿地

景观生态学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3.1滨水景观中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

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生态设计是

一种设计思潮,代表某种设计观念、

手段。它不仅仅是营造一片客观存

在的绿色环境,有花、有树、有绿

色,同时它是将客观的环境概念利

用绿色的技术手段,传达一种自然

美,它的美不是来自于浅表的层面,

而是说明生物共同发展的生命本

质。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其原理是:地方性即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显露自然,用

萨尔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在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中,水的质量是滨水空间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水质的清澈可以通过人工治理和保护原有植物进行。水体岸线的设计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使水体快速更新。此外,生态型驳岸的设计,利用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例如:岸边树种(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菖蒲、石菖蒲、水葱、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枝莲、水蜡烛、薄荷、慈姑、)等。

3.2滨水景观中的湿地应用

当前,生态设计中,人们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湿地的应用。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也是若干原材料和能源的地矿资源。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从湿地的作用中可以看出,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湿地科学起源于湖沼学和沼泽学。公元46年,德国日尔曼人开采泥炭,初步认识沼泽湿地。16世纪中期,欧洲泥炭开采盛行,对沼泽湿地认识进一步加深。中国对湿地的认识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曾在《礼记?王制篇》、《禹贡》、《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地理古籍中有湿地的记载,并赋予不同的名称,反映其特征的差异。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研究湿地最早的国家。17世纪末以前是湿地科学的孕育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为湿地科学创立期,欧洲最早对沼泽物质来源、形成因素、沼泽类型、沼泽演变与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创立了湿地科学基本理论的雏形。20世纪初,湿地学进入发展期,学术著作开始出现湿地一词。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使湿地的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并开始走向系统与综合研究,基本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82年开始为湿地科学的蓬勃发展期,其标志是在印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湿地会议,迄今为止已召开了六届会议。特别是2000年在加拿大举办的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在世界湿地科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湿地作为21世纪科学研究

的重点,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

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截止到2002

年2月,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缔

约国家数量已经达到的130个,

国际履约加强了世界各国的湿地

保护与研究。近年来,湿地研究

内容增多,主要研究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而当前的研究更注重于形成、发育、演化过程与规律。人工湿地构建的理论与技术,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湿地健康与湿地评价,湿地开发、保护与管理,湿地教育、法规与政策及湿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当代,湿地科学有同时向综合与分化两极方向发展的趋势。由于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湿地研究趋向于综合研究, 多开展生态、环境、水文和资源科学的协同研究,尤其在解决区域性的湿地理论和实践问题,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综合研究的加强并没有阻碍分化研究的深入,湿地科学的分化性研究方面也进展迅速,学科越分越细,内容更加细化。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是半开放空间,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该系统的生产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在我看来,前者是湿地的范围概念,是具体的,有法律约素的;后者是它的生态定义,真正反映湿地功能的概念。

湿地的设计理念是根据其自身的生态作用产生的,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

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现代景观一直强调生态建设,回归自然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偏向生态设计的口号越来越响亮。

如果说水体是湿地产生的温床,那么植物就是湿地存在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湿地设计中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样性是指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芦苇)、

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

草)之别,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

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考虑,

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

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

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这样,

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另外,采用本地的植物,尽量避免外来种。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除了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岸边景观的设计同样需要精心考虑,因为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配以景观小品,组成富有生机的景观环境。

实践证明,生态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生态设计重视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 结论: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和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致 谢

经过近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顺利完成,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师妹和同事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以及陪伴我、支持学习的家人,是他们代我操劳了家务,使我抽出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考学习,在这里衷心地谢谢他们!

参考文献:

1.[日]土木学会 编,章俊华等译,道路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俞孔坚,景观、文化与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3.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尚郭,生态环境与景观,天津大学学报增刊,1989

5.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英)Paul Cooper,刘林海译,新技术庭园,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7.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 2000,(2)31-32

8.韩丽雅, 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河北林果研究,2003年01期

9.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10.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12.郑西平,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13.刘祥平,试论现代道路绿化要点,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4.和丕壮,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5.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16.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17.靳怀春,中华文化与水(上、下)[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18.李宗新编著,水文化文稿——对中华水文化的求索[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19.汪德华,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城市规划汇刊,29-36

20.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1.陈杰,水文化建设研究初探[J],城市规划,2003(9):84-86

22.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李铁楠,景观照明的创意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景观设计书籍大全
  • G00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全集景观资料<JJR> G002 国外经典建筑书籍<DESIGN GROUP规划.景观设计红皮书> G003 建筑规划<Tract_Landscape Architects Urban>地球景观 G004 贝尔高林景观设计事务所作品集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设计中心管理制度及流程
  • XXXX 置业有限公司 成本设计中心管理制度及流程 成本设计中心 2010-4-23 目 录 设计管理制度及流程 ...................................... 4 总 则 ................................................ ...

  • 中国电力设计院排名
  • 中国电力设计院排名 (第二项指标为该单位在全国所有设计院的排名) 1 16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6 华北电力设计院 13 2 22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11 3 24 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4 28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5 5 30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7 6 31 国家电力公司 ...

  • 全国建筑设计院排名
  • 全国建筑设计院排名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5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7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9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 ...

  • 中国建筑设计院排名
  • 中国建筑设计院排名 类别:房地产基础知识 评论(0) 浏览(45) 2010-01-28 12:05 标签:房地产 设计 001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00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003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00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005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00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 ...

  • 中国设计院排名
  • 偶尔在西南交大的一位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的比较实际,能反映出当前设计院的实力,在这转给毕业后想去设计院工作的朋友们. 以下是正文: 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许多热钱流入基础建设项目使得各大设计院项目繁多,工程技术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经济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进入各大设计院成为许多土建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