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举贤任能人心所向

  读《三国》,最优秀的君王还数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不敢小觑,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诸葛亮重视与东吴结盟,自始至终向孙权示好,称其“真乃聪明之主也!”   三国期间,发生三次投入近百万兵力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两次矛头直指东吴,旨在消灭东吴。孙权统率东吴均以数万之众而克百万雄师。   赤壁之战前夕(公元208年),曹操百万大军虎视江南,东吴上下惊惶,生死存亡之秋,孙权召集文臣武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听取建议,冷静分析,汲取智慧。他接受鲁肃、周瑜两位年青人的建议,举剑斩案形成决议,果敢地将一切军事大权交给年仅24四岁的周瑜执掌,同仇敌忾一举破曹,曹操83万大军仅剩27骑仓惶逃归。   公元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发动彝陵之战,统军七十五万,全军挂孝举哀,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东吴危若累卵。孙权不失理智,毫不迟疑,听从谋士阚泽之计,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年仅21岁的白面书生陆逊,拜其为大都督,假节(代皇帝之权力行事),赐宝剑印绶,掌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国之内孤主之,国之外,将军制之,一切先斩后奏”。陆逊不负重托,出奇制胜,巧施奇谋,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兵尸叠如山,降者无数,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由此魏蜀都不敢小觑东吴,这一切都是孙权别具慧眼,任贤使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结果。   荆州本属东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被借给刘备,鲁肃还为此担保。但东吴屡要不还,刘备软泡硬磨,总是耍赖。周瑜为此英年早逝,也无济于事。孙权任用吕蒙为大都督,使“白衣渡江”之妙计,兵不血刃,鸡犬不惊,顺利取回荆州。关羽众叛亲离,父子生擒,吕蒙保护关羽部属家眷生命财产,秋毫无犯,荆州人心归向。   东吴大将甘宁原为刘表手下黄祖所辖,当年孙坚与刘表大战时,甘宁射杀孙坚大将凌操。后来甘宁归降东吴,凌操之子凌统为吴将,屡次要杀甘宁为父报仇。孙权多次劝解,但凌统仍难接受。吴魏大战中,凌统与乐进交战,胜负难分,曹操令曹休放暗箭,射杀凌统坐骑,凌统被掀翻于地。乐进挺枪来刺,不料飞来一箭正中面门,凌统得救,拜谢孙权救命之恩。孙权说:“放箭者是甘宁!”凌统感激不已,甘宁双手扶起凌统说:“主公令我仇将恩报”。甘宁遂与凌统结为刎颈之交。   孙权可谓仁义之主,上对大臣下对庶民从不恣意杀戮,除此,他还格外注重培养年青人。吕蒙家贫目不识丁,孙权亲自指导他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孙子》等经典。吕蒙遵教而学,不负重望,终于由粗汉成为“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的出色将军。与曹操对垒的濡须之战中,孙权被曹操猛将张辽、徐晃、许褚围在垓心,将被生擒,周泰三番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受伤几十处,箭透重铠,又复杀入重围救出徐盛。孙权事后设宴,亲手为周泰把盏抚其臂背,令周泰脱去衣服,亲自查看伤处,继而以青罗伞赐予周泰,令其出入张盖。   为一国之君,应以广聚精英而喜,国自当兴;如量小而妒,对优秀人才人才压抑迫害,就是国之灾难;为一国之君,如无雅量,则德不配位;举贤授能,和善而有雅量,此乃孙权读圣贤书得到的大智慧也。

  读《三国》,最优秀的君王还数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不敢小觑,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诸葛亮重视与东吴结盟,自始至终向孙权示好,称其“真乃聪明之主也!”   三国期间,发生三次投入近百万兵力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两次矛头直指东吴,旨在消灭东吴。孙权统率东吴均以数万之众而克百万雄师。   赤壁之战前夕(公元208年),曹操百万大军虎视江南,东吴上下惊惶,生死存亡之秋,孙权召集文臣武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听取建议,冷静分析,汲取智慧。他接受鲁肃、周瑜两位年青人的建议,举剑斩案形成决议,果敢地将一切军事大权交给年仅24四岁的周瑜执掌,同仇敌忾一举破曹,曹操83万大军仅剩27骑仓惶逃归。   公元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发动彝陵之战,统军七十五万,全军挂孝举哀,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东吴危若累卵。孙权不失理智,毫不迟疑,听从谋士阚泽之计,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年仅21岁的白面书生陆逊,拜其为大都督,假节(代皇帝之权力行事),赐宝剑印绶,掌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国之内孤主之,国之外,将军制之,一切先斩后奏”。陆逊不负重托,出奇制胜,巧施奇谋,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兵尸叠如山,降者无数,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由此魏蜀都不敢小觑东吴,这一切都是孙权别具慧眼,任贤使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结果。   荆州本属东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被借给刘备,鲁肃还为此担保。但东吴屡要不还,刘备软泡硬磨,总是耍赖。周瑜为此英年早逝,也无济于事。孙权任用吕蒙为大都督,使“白衣渡江”之妙计,兵不血刃,鸡犬不惊,顺利取回荆州。关羽众叛亲离,父子生擒,吕蒙保护关羽部属家眷生命财产,秋毫无犯,荆州人心归向。   东吴大将甘宁原为刘表手下黄祖所辖,当年孙坚与刘表大战时,甘宁射杀孙坚大将凌操。后来甘宁归降东吴,凌操之子凌统为吴将,屡次要杀甘宁为父报仇。孙权多次劝解,但凌统仍难接受。吴魏大战中,凌统与乐进交战,胜负难分,曹操令曹休放暗箭,射杀凌统坐骑,凌统被掀翻于地。乐进挺枪来刺,不料飞来一箭正中面门,凌统得救,拜谢孙权救命之恩。孙权说:“放箭者是甘宁!”凌统感激不已,甘宁双手扶起凌统说:“主公令我仇将恩报”。甘宁遂与凌统结为刎颈之交。   孙权可谓仁义之主,上对大臣下对庶民从不恣意杀戮,除此,他还格外注重培养年青人。吕蒙家贫目不识丁,孙权亲自指导他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孙子》等经典。吕蒙遵教而学,不负重望,终于由粗汉成为“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的出色将军。与曹操对垒的濡须之战中,孙权被曹操猛将张辽、徐晃、许褚围在垓心,将被生擒,周泰三番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受伤几十处,箭透重铠,又复杀入重围救出徐盛。孙权事后设宴,亲手为周泰把盏抚其臂背,令周泰脱去衣服,亲自查看伤处,继而以青罗伞赐予周泰,令其出入张盖。   为一国之君,应以广聚精英而喜,国自当兴;如量小而妒,对优秀人才人才压抑迫害,就是国之灾难;为一国之君,如无雅量,则德不配位;举贤授能,和善而有雅量,此乃孙权读圣贤书得到的大智慧也。


相关内容

  • "家教史话"之八十:["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来历]
  •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说: "且说曹操大军至濡须,先差曹洪领三万铁甲马军,哨至江边.回报云:'遥望沿江一带,旗幡无数,不知兵聚何处.'操放心不下,自领兵前进,旧濡须口排开军阵.操领百余人上山坡,遥望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当中大船上青罗伞下,坐着孙权.左右 ...

  • 三国人物形象
  •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 ...

  • 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人才学思想
  • 刘备有了诸葛亮才能称雄一方 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贤"里,有一段对话,水镜先生初遇刘备,见他气色不佳便料到其命运坎坷,说:"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说:"不然.盖将军左右不得 ...

  • 论农村亲子的有效沟通
  • 摘 要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经典的古代文学名著,又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才学思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人才学 选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Analyze Talents Studies with t ...

  • 三国演义人物及练习
  • <三国演义>复习指导 一.<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故事: 1.曹操:谋略过人,才华横溢,残酷冷血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生在三国,是幸运,才有了雄霸天下的机遇,让自己名留千古:也是不幸,背负了汉贼奸雄的骂名,受着人民的唾弃.然而曹 ...

  • 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
  • 作者:刘文瑞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治国思想对魏晋以后的国家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建树.从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来看,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高 ...

  • 高中常见成(4)
  • 高中常见词语(4) 水涨船高[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水涨船高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绪论,一般在学术著作开篇,概括作品内容.研学要点及方法的部分. 任何文章总要有一个开头,学位论 ...

  • 三国杀-人物技能-历史典故
  • 三国杀人物技能 历史典故 有史料依据则以史料为基准 史料无所涉及则参考<演义> <演义>所无则参考民间传说 蜀国 刘备: [仁德]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亮上言於后主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 <三国志·蜀书·庞 ...

  •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 我国恢复律师制度近三十年来,律师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但是,中国律师文化的形成还刚刚处于发展.研究的状况,对此,我认为,中国律师文化的研究.发展应该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但是,限于自己浅陋的学识,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一下时髦,"品"一下"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