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一、名词解释

1.原养型

2. F +菌株

3.普遍性转导

4.性导

5.转导

二、选择题

1. 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A.DNA B.RNA C. DNA 和 RNA D. DNA 或 RNA

2. 细菌的 H-O 变异属于: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鞭毛变异 D. 菌落变异

3.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

4.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染色体突变 B. R 质粒的转移 C. 转座子的转位 D. 溶原性转换

5. 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 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

6.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

A. 转化 B. 溶原性转换 C. 普遍性转导 D. 原生质体融合

7. 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

A. R 质粒 B. F 质粒 C. 细菌染色体 D. 噬菌体

8. 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

A. 转座子 B. 插入序列 C. 转化因子 D. 前噬菌体

9. 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

A. Griffith B. Avery

C. Luria D. Lederberg

10. 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 .真菌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能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真核生物有何不同?

3.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细菌杂交与高等生物的杂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5.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及其意义

四、问答题

1.肺炎双球菌中基因型为strS mtl -(mtl +为发酵甘露醇(mannitol )的基因,mtl -不能发酵甘露醇)的细菌在一个试验中由具有strRmtl + 的DNA 进行转化,在另一个试验中由具有strRmtl -的以及具有strSmtl+的两种DNA 混合物进行转化,其结果如下:

试问:

(1) 上表中第一横行所列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 上表中第二横行所列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 . 大肠杆菌Hfr gal+lac+(A )与F-gal-lac-(B )杂交,A 向B 转移gal+比较早而且频率高,但是转移lac+迟而且效率低。菌株B 的gal+重组体仍旧是F-。从菌株A 可以分离出一个变体叫做菌株C ,菌株C 向B 转移lac+早而且频率高,但不转移gal+。在C ×B 的杂交中,B 菌株的lac+重组体一般是F+。问菌株C 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 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

细菌称为原养型。

2.F +菌株:带有F 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3.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4.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5.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 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二、选择题

1-5 DCDCD 6-10 BACAD

三、简答题

1.因为DNA 分子不含S 而含P ,而蛋白质分子含S 而不含P ,因此利用P(32)标记的只 能是DNA ,而S(35)标记的只能是蛋白质,而不是DNA 。经过测定,如果进入细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细菌缺乏明确的核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不能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它的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尽相同。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是只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DNA ,另外一些病毒的染色体是RNA 。所以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由于病毒缺乏代谢和分裂所必要的细胞质和细胞器,所以它们必须侵染细胞并接管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以提供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质。

他们必须生活在细胞内。真核生物的有性过程特征在于形成配子时的减数分裂。遗传物质的交换、分离和独立分配的机制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真核生物配子进行融合的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也必须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且也能形成重组体。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和性导。当一个细菌被一个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时,噬菌体也能在细菌体内交换遗传物质, 如果两个噬菌体属于不同品系,那么它们之间可以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重组)。

3.高等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的,并遵守分离规律 ,两亲的遗传贡献是相等的。而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单向的,不遵守分离规 律,两亲的遗传贡献是不相等的。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链 DNA 。其主要特征有:①具有自 我复制的能力,可不依赖细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 到细菌染色体上,与染色体同步复制。②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如 F 质粒编码性菌毛, 与致育性有关;R 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③并 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资,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④可通过接合、转 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通过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则可以转导、 转化等方式转移。

5.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有:①细菌 L 型变异: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或 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

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即 L 型细菌。某些 L 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力,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慢性感染。②荚膜变异: 如肺炎链球菌从患者体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初次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 代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致病性亦随之减弱。③芽胞变异:如将有芽胞的炭疽杆菌在 42 ℃培养 10-20d 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④鞭毛变异:如将有鞭毛 的变形杆菌点种在琼脂平板上,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使细菌在平板上弥散生长;若将此菌 点种在含 1%石炭酸的培养基上,细菌则失去鞭毛,仅在点种处形成单个菌落。

四、问答题

1.⑴. strRmtl+的比例很小,说明这两个位点的相距较远。因为,DNA 转化只能以小片段的形式进入受体,距离远的两个基因同时位于同一个片段的机会小,并发转化的机会也小。

⑵. 两基因位于不同的片段上,并发转化的概率是两个位点单个转化的概率的乘积,因此产生strRmtl+基因型的个体更少,且明显少于共存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的共转化。

2.根据题意可推断,Hfr 菌株A 是高频同源重组菌株,F 因子插入的位置是位于gal+lac+之间,且gal+基因靠近于F 因子转移的起点,lac+基因则相反,因此A 向转移gal+比较早而且频率高,但是转移lac+迟而且效率低。由于细菌染色体很长,一般容易中断,很难转移完整的一个F 因子,因此,菌株B 的gal+重组体仍为F-。 从菌株A 的变体菌株C ,可推断为,由于lac+基因靠近F 因子的另一端,F 因

子环出时错误地包装了lac+基因而未包裹gal+基因,因此,C ×B 的杂交中,B 菌株的lac+重组体一般是F+。菌株C 向B 转移lac+早,而且频率高,但不转移gal+。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一、名词解释

1.原养型

2. F +菌株

3.普遍性转导

4.性导

5.转导

二、选择题

1. 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A.DNA B.RNA C. DNA 和 RNA D. DNA 或 RNA

2. 细菌的 H-O 变异属于: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鞭毛变异 D. 菌落变异

3.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

4.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染色体突变 B. R 质粒的转移 C. 转座子的转位 D. 溶原性转换

5. 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 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

6.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

A. 转化 B. 溶原性转换 C. 普遍性转导 D. 原生质体融合

7. 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

A. R 质粒 B. F 质粒 C. 细菌染色体 D. 噬菌体

8. 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

A. 转座子 B. 插入序列 C. 转化因子 D. 前噬菌体

9. 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

A. Griffith B. Avery

C. Luria D. Lederberg

10. 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 .真菌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能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真核生物有何不同?

3.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细菌杂交与高等生物的杂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5.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及其意义

四、问答题

1.肺炎双球菌中基因型为strS mtl -(mtl +为发酵甘露醇(mannitol )的基因,mtl -不能发酵甘露醇)的细菌在一个试验中由具有strRmtl + 的DNA 进行转化,在另一个试验中由具有strRmtl -的以及具有strSmtl+的两种DNA 混合物进行转化,其结果如下:

试问:

(1) 上表中第一横行所列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 上表中第二横行所列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2 . 大肠杆菌Hfr gal+lac+(A )与F-gal-lac-(B )杂交,A 向B 转移gal+比较早而且频率高,但是转移lac+迟而且效率低。菌株B 的gal+重组体仍旧是F-。从菌株A 可以分离出一个变体叫做菌株C ,菌株C 向B 转移lac+早而且频率高,但不转移gal+。在C ×B 的杂交中,B 菌株的lac+重组体一般是F+。问菌株C 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 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

细菌称为原养型。

2.F +菌株:带有F 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3.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4.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5.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 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二、选择题

1-5 DCDCD 6-10 BACAD

三、简答题

1.因为DNA 分子不含S 而含P ,而蛋白质分子含S 而不含P ,因此利用P(32)标记的只 能是DNA ,而S(35)标记的只能是蛋白质,而不是DNA 。经过测定,如果进入细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细菌缺乏明确的核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不能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它的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尽相同。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是只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DNA ,另外一些病毒的染色体是RNA 。所以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由于病毒缺乏代谢和分裂所必要的细胞质和细胞器,所以它们必须侵染细胞并接管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以提供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质。

他们必须生活在细胞内。真核生物的有性过程特征在于形成配子时的减数分裂。遗传物质的交换、分离和独立分配的机制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真核生物配子进行融合的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也必须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且也能形成重组体。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和性导。当一个细菌被一个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时,噬菌体也能在细菌体内交换遗传物质, 如果两个噬菌体属于不同品系,那么它们之间可以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重组)。

3.高等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的,并遵守分离规律 ,两亲的遗传贡献是相等的。而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单向的,不遵守分离规 律,两亲的遗传贡献是不相等的。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链 DNA 。其主要特征有:①具有自 我复制的能力,可不依赖细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 到细菌染色体上,与染色体同步复制。②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如 F 质粒编码性菌毛, 与致育性有关;R 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③并 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资,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④可通过接合、转 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通过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则可以转导、 转化等方式转移。

5.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有:①细菌 L 型变异: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或 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

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即 L 型细菌。某些 L 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力,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慢性感染。②荚膜变异: 如肺炎链球菌从患者体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初次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 代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致病性亦随之减弱。③芽胞变异:如将有芽胞的炭疽杆菌在 42 ℃培养 10-20d 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④鞭毛变异:如将有鞭毛 的变形杆菌点种在琼脂平板上,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使细菌在平板上弥散生长;若将此菌 点种在含 1%石炭酸的培养基上,细菌则失去鞭毛,仅在点种处形成单个菌落。

四、问答题

1.⑴. strRmtl+的比例很小,说明这两个位点的相距较远。因为,DNA 转化只能以小片段的形式进入受体,距离远的两个基因同时位于同一个片段的机会小,并发转化的机会也小。

⑵. 两基因位于不同的片段上,并发转化的概率是两个位点单个转化的概率的乘积,因此产生strRmtl+基因型的个体更少,且明显少于共存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的共转化。

2.根据题意可推断,Hfr 菌株A 是高频同源重组菌株,F 因子插入的位置是位于gal+lac+之间,且gal+基因靠近于F 因子转移的起点,lac+基因则相反,因此A 向转移gal+比较早而且频率高,但是转移lac+迟而且效率低。由于细菌染色体很长,一般容易中断,很难转移完整的一个F 因子,因此,菌株B 的gal+重组体仍为F-。 从菌株A 的变体菌株C ,可推断为,由于lac+基因靠近F 因子的另一端,F 因

子环出时错误地包装了lac+基因而未包裹gal+基因,因此,C ×B 的杂交中,B 菌株的lac+重组体一般是F+。菌株C 向B 转移lac+早,而且频率高,但不转移gal+。


相关内容

  • 高一生物必修2课本知识整理
  • 高一生物必修2课本知识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 ...

  •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 绪论 1. 什么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二者主要区别:原核生物细胞有明显的核区,核区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构成的染色体:原核生物细胞的核区没有核膜包围,称为原核.真核生物细胞内有一个明显的核,其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外还含有组蛋白,核由一层核膜包围,称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 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 ...

  • 普通遗传学概要
  •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 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 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生物进化三大因素:遗传,变异,选择 研究层次:细胞,分子,群体,数量 二.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 ...

  • 食品微生物习题
  • 绪 论 一.选择题 1.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发明者是:( ) A. 巴斯德 B. 柯赫 C. 列文虎克 D. 别依林克 2.第一个发明显微镜并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的是:( ) A. 巴斯德 B. 柯赫 C. 列文虎克 D. 别依林克 3.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空气内含 ...

  • 医学微生物学[1]
  •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一大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类群,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六界系统:病毒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大类微生物: 1.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

  • 基因组的结构
  • . 基因组的结构 第一节 基因组的一般概念 -------- 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genome).如人类基因组包含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全部遗传物质(又称核基因组)以及胞浆线粒体上的遗传物质. --------基因组的结构主要指不同的DNA功能区域 ...

  • 遗传学基本知识点
  • 第一章 绪论 遗传学 遗传 变异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以及组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器 染色体及其组成部分与分类 主缢痕 次缢痕 随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核型分析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及其 ...

  • 生命科学导论
  • 第一章 为什么学习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 一.生命科学是新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二.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 三.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四.学科交叉出人才.出成果) 生命科学的分科 按生物类群或研究对象来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藻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