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原理

题型:单选15、多选15、判断5、填空题10、名词解释4-5、简答题4-5、论述题1、案例分析1。

1、公共经济学

(一)含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二)研究对象: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三)研究内容:①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②研究政府收支;③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④研究包括政府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

2、市场失灵

(一)含义: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利伯维尔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节上市场机制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

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二)表现:

①宏观性失灵;②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③公共性失灵;④垄断性失灵;⑤外部性失灵。⑥社会公平分配失灵。

(三)原因:①个人自由和社会原则存在矛盾。②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③一般竞争均衡分析不具有普遍性。④完全市场假设不成立。⑤信息不完备或信息无关性存在。⑥存在外部效应。⑦公共物品是市场无法自行保证供给的。

3、公共财政的职能定位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公共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消费与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目标在于克服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诸多理想条件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优化。①区域间的资源配置。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财政分配,将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合理、公平的比例,其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3)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

调控社会及经济稳定地运行。目标在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①自动稳定器。即通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的稳定作用。②相机抉择(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即通过调整预算收支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4、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职能的演变

①在自由放任背景下的“守夜人”角色

②奉行积极干预政策的能动型政府

③向自由放任政策的“回归”

5、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计划配置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计划不可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用计划方式来协调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三个不可克服的缺陷:①知识的不足和信息不完全。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③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2)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优点: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不足: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

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6、公共物品

(一)含义: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二)存在的原因分析:①市场失灵;②私人部门难以承担的成本或风险;③产权不明确或产权保护困难;④规模效应和自然垄断性;⑤统治阶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⑥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三)基本特征:①非排他性:是指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者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收益范围之外。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别人或别的厂商的享用,而且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该种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四)分类:①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②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如公益物品,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7、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①要先看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具有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不具有竞争性则转

入第二步;

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

③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如果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性的成本又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物品,也就是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如电影院、高速公路和桥梁等。这类物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8、当前中国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方式

(1)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性较高的准公共物品通常都由国家直接生产,例如国防、货币、邮政、电力、铁路、军工等。 ①中央政府直接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开发与管理、气象、消防、环境等公共服务)

②地方政府直接生产(欧洲提供医疗、保健等,而我国要吸引投资。)

(2)政府间接生产: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①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②BOT模式;③政府参股;④经济资助。

入第二步;

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

③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如果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性的成本又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物品,也就是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如电影院、高速公路和桥梁等。这类物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8、当前中国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方式

(1)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性较高的准公共物品通常都由国家直接生产,例如国防、货币、邮政、电力、铁路、军工等。 ①中央政府直接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开发与管理、气象、消防、环境等公共服务)

②地方政府直接生产(欧洲提供医疗、保健等,而我国要吸引投资。)

(2)政府间接生产: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①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②BOT模式;③政府参股;④经济资助。

(3)非营利组织供给。

9、政府失灵

(一)类型: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③政府扩张;④寻租及腐败

(二)对应的原因:

(1)公共政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①公共利益的模糊性;②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的缺陷;③信息的不完全性;④选民与政治官员的自利性;⑤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2)由于公共物品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政府政府机构的低效性,使得它们提供公共物品难以达到应有的高效率,主要原因有:①公共物品的评估或评价上的困难;②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③激励机制的缺乏;④监督机制的缺陷。

(3)政府扩张的原因:①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②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④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⑤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三)矫正:

①矫正政府失灵必须采取合理、适度的干预方式;

②矫正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③矫正政府失灵还必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

④矫正政府失灵的关键还在于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10、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

(二)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流派。

11、公共选择的规则及其优缺点(上网百度的)

(1)全体一致通过原则。

优点:①被通过的决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投票者的利益,不会使任何一个人受损失,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境界;

②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缺点:①由于议案组要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厌恶决策的时间,决策成本大,效率低; ②他忽略了投票者的决策行为,为了满足多数牺牲少数。

(2)多数通过原则。

优点: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缺点:①看起来是很民主,很合理,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但少数人的利益往往被忽略;②多数派对少数派实行强制,少数人的利益不被重视,从而有的选民不重视选举权的重要性;③当许多人不重视选票,便会出现选举结果被利益集团控制;④可能出现投票循环;⑤可能出现通过操纵过程控制决策结果的情况;⑥投票人可能采取策略投票行

为;⑦可能出现多数集权。

12、公共预算

(一)含义:是指经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公共财政的主导环节。

(二)功能:①公共预算首先是一份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约束力的法律文件;②公共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的收支计划;③国家预算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三)分类:

①按照发挥作用的时间,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②按编制的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③按编制方法,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④按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⑤按预算的级次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⑥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经济效果,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13、预算的审批、执行与调整P136

1.如何审批

(1)立法机构要审批预算的总体分配,考察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预测的依据与合理性.

(2)财政部将中央预算草案和地方预算草案汇编成国家预算草案,由国

务院审定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财政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及时向中央各有关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及时向本系统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各单位根据批复执行预算.

2.怎样执行

(1)收入征缴(2)指标审核(3)支出资金拨付(4)预算调整

14、公共支出

(一)含义:公共支出也称政府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主体是公共部门,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市场营利性和一定的生产性。

(二)分类:

①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公共支出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六个方面。 ②按用途分类,公共支出可分为31类。

③按经济补偿性分类,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④按生产性分类,公共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 ⑤按受益范围分类,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

⑥按行政结构分类,我国分为中央财政支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行署)、县(不设区的县级市、自治县)和乡(镇)四级地方财政支出体系。

15、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①瓦格纳法则

②皮科克—怀斯曼模型

③马斯格雷夫的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④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⑤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16、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基础产业投资)。

(2)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居民生活补贴)。

17、成本—效益分析

(一)定义: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对项目获得的收益和将付出的成本进行测定,然后,将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为经济主体提供一种最优的经济决策方案。

(二)步骤:①根据公共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备选方案。②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和效益。③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和效益的效率。④确定各个方案的优劣顺序。⑤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18、公共收入理论的产生(了解)P195

19、税收

(一)含义: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国家税法,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它实质上是将社会资源由个人和企业转移至政府的过程。

(二)基本属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20、税收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1、税率的形式:税率按照其作用的差异,可以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退)税率三种形式。

22、拉弗曲线

(一)基本含义:税收收入并非总是随宏观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当宏观税率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为零。

(二)理论意义:宏观税率水平应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因为税率提高导致税源的减少的程度不会超过税率提高的程度;但是超过这一临界点之后,税率的上升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23、税负转嫁

(一)实质:纳税人和负税人相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先决条件。①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主体;②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唯一途径;③能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示的法定税收负担是税负转嫁的客体。

(二)形式:

①前转:又称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购买者负担的过程。

②后转,又称逆转,是相对于前传而言的,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生产资料提供者负担的过程。 后转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税收的资本化。税款实际上是 由土地出售者负担。

③混转

④消转

24、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

(1)公平原则:是首要的税收原则,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2)效率原则:①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②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③税收的财政效益原则。

25、税种的一般分类(了解)

①以课税的归属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②以课税权行使的方法为标准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③以税收收入的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和劳役税。 ④以课税的客体为标准分为对人税和对物税。

⑤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⑥以税负是否可以转嫁分为直接税额间接税。

⑦以课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和商品或劳役税。 ⑧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26、公债

(一)含义: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运用国家信用方式,向国内外资者所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公共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产生的基本条件:①公共收入不抵公共支出;②社会上存在着可借贷的闲置资本。

(三)作用:①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主要原因。②调控经济。③筹集提供公共物品所需的部分资金。④利用闲置民间资金,拉动投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⑤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

公共经济学原理

题型:单选15、多选15、判断5、填空题10、名词解释4-5、简答题4-5、论述题1、案例分析1。

1、公共经济学

(一)含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二)研究对象: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三)研究内容:①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②研究政府收支;③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④研究包括政府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

2、市场失灵

(一)含义: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利伯维尔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节上市场机制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

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二)表现:

①宏观性失灵;②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③公共性失灵;④垄断性失灵;⑤外部性失灵。⑥社会公平分配失灵。

(三)原因:①个人自由和社会原则存在矛盾。②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③一般竞争均衡分析不具有普遍性。④完全市场假设不成立。⑤信息不完备或信息无关性存在。⑥存在外部效应。⑦公共物品是市场无法自行保证供给的。

3、公共财政的职能定位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公共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消费与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目标在于克服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诸多理想条件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优化。①区域间的资源配置。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财政分配,将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合理、公平的比例,其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3)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

调控社会及经济稳定地运行。目标在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①自动稳定器。即通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的稳定作用。②相机抉择(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即通过调整预算收支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4、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职能的演变

①在自由放任背景下的“守夜人”角色

②奉行积极干预政策的能动型政府

③向自由放任政策的“回归”

5、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计划配置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计划不可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用计划方式来协调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三个不可克服的缺陷:①知识的不足和信息不完全。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③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2)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优点: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不足: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

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6、公共物品

(一)含义: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二)存在的原因分析:①市场失灵;②私人部门难以承担的成本或风险;③产权不明确或产权保护困难;④规模效应和自然垄断性;⑤统治阶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⑥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三)基本特征:①非排他性:是指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者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收益范围之外。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别人或别的厂商的享用,而且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该种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四)分类:①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②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如公益物品,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7、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①要先看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具有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不具有竞争性则转

入第二步;

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

③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如果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性的成本又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物品,也就是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如电影院、高速公路和桥梁等。这类物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8、当前中国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方式

(1)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性较高的准公共物品通常都由国家直接生产,例如国防、货币、邮政、电力、铁路、军工等。 ①中央政府直接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开发与管理、气象、消防、环境等公共服务)

②地方政府直接生产(欧洲提供医疗、保健等,而我国要吸引投资。)

(2)政府间接生产: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①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②BOT模式;③政府参股;④经济资助。

入第二步;

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

③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如果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性的成本又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物品,也就是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如电影院、高速公路和桥梁等。这类物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8、当前中国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方式

(1)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性较高的准公共物品通常都由国家直接生产,例如国防、货币、邮政、电力、铁路、军工等。 ①中央政府直接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开发与管理、气象、消防、环境等公共服务)

②地方政府直接生产(欧洲提供医疗、保健等,而我国要吸引投资。)

(2)政府间接生产: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①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②BOT模式;③政府参股;④经济资助。

(3)非营利组织供给。

9、政府失灵

(一)类型: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③政府扩张;④寻租及腐败

(二)对应的原因:

(1)公共政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①公共利益的模糊性;②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的缺陷;③信息的不完全性;④选民与政治官员的自利性;⑤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2)由于公共物品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政府政府机构的低效性,使得它们提供公共物品难以达到应有的高效率,主要原因有:①公共物品的评估或评价上的困难;②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③激励机制的缺乏;④监督机制的缺陷。

(3)政府扩张的原因:①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②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④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⑤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三)矫正:

①矫正政府失灵必须采取合理、适度的干预方式;

②矫正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③矫正政府失灵还必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

④矫正政府失灵的关键还在于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10、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

(二)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流派。

11、公共选择的规则及其优缺点(上网百度的)

(1)全体一致通过原则。

优点:①被通过的决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投票者的利益,不会使任何一个人受损失,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境界;

②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缺点:①由于议案组要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厌恶决策的时间,决策成本大,效率低; ②他忽略了投票者的决策行为,为了满足多数牺牲少数。

(2)多数通过原则。

优点: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缺点:①看起来是很民主,很合理,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但少数人的利益往往被忽略;②多数派对少数派实行强制,少数人的利益不被重视,从而有的选民不重视选举权的重要性;③当许多人不重视选票,便会出现选举结果被利益集团控制;④可能出现投票循环;⑤可能出现通过操纵过程控制决策结果的情况;⑥投票人可能采取策略投票行

为;⑦可能出现多数集权。

12、公共预算

(一)含义:是指经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公共财政的主导环节。

(二)功能:①公共预算首先是一份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约束力的法律文件;②公共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的收支计划;③国家预算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三)分类:

①按照发挥作用的时间,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②按编制的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③按编制方法,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④按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⑤按预算的级次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⑥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经济效果,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13、预算的审批、执行与调整P136

1.如何审批

(1)立法机构要审批预算的总体分配,考察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预测的依据与合理性.

(2)财政部将中央预算草案和地方预算草案汇编成国家预算草案,由国

务院审定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财政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及时向中央各有关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及时向本系统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各单位根据批复执行预算.

2.怎样执行

(1)收入征缴(2)指标审核(3)支出资金拨付(4)预算调整

14、公共支出

(一)含义:公共支出也称政府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主体是公共部门,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市场营利性和一定的生产性。

(二)分类:

①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公共支出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六个方面。 ②按用途分类,公共支出可分为31类。

③按经济补偿性分类,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④按生产性分类,公共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 ⑤按受益范围分类,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

⑥按行政结构分类,我国分为中央财政支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行署)、县(不设区的县级市、自治县)和乡(镇)四级地方财政支出体系。

15、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①瓦格纳法则

②皮科克—怀斯曼模型

③马斯格雷夫的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④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⑤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16、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基础产业投资)。

(2)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居民生活补贴)。

17、成本—效益分析

(一)定义: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对项目获得的收益和将付出的成本进行测定,然后,将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为经济主体提供一种最优的经济决策方案。

(二)步骤:①根据公共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备选方案。②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和效益。③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和效益的效率。④确定各个方案的优劣顺序。⑤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18、公共收入理论的产生(了解)P195

19、税收

(一)含义: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国家税法,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它实质上是将社会资源由个人和企业转移至政府的过程。

(二)基本属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20、税收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1、税率的形式:税率按照其作用的差异,可以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退)税率三种形式。

22、拉弗曲线

(一)基本含义:税收收入并非总是随宏观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当宏观税率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为零。

(二)理论意义:宏观税率水平应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因为税率提高导致税源的减少的程度不会超过税率提高的程度;但是超过这一临界点之后,税率的上升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23、税负转嫁

(一)实质:纳税人和负税人相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先决条件。①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主体;②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唯一途径;③能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示的法定税收负担是税负转嫁的客体。

(二)形式:

①前转:又称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购买者负担的过程。

②后转,又称逆转,是相对于前传而言的,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生产资料提供者负担的过程。 后转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税收的资本化。税款实际上是 由土地出售者负担。

③混转

④消转

24、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

(1)公平原则:是首要的税收原则,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2)效率原则:①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②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③税收的财政效益原则。

25、税种的一般分类(了解)

①以课税的归属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②以课税权行使的方法为标准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③以税收收入的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和劳役税。 ④以课税的客体为标准分为对人税和对物税。

⑤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⑥以税负是否可以转嫁分为直接税额间接税。

⑦以课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和商品或劳役税。 ⑧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26、公债

(一)含义: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运用国家信用方式,向国内外资者所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公共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产生的基本条件:①公共收入不抵公共支出;②社会上存在着可借贷的闲置资本。

(三)作用:①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主要原因。②调控经济。③筹集提供公共物品所需的部分资金。④利用闲置民间资金,拉动投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⑤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


相关内容

  •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 2013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1) 一.考试题型 (一)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案例分析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复习重点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变的基 ...

  • [内部资料]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历年真题
  •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招生报考信息独家资料 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你值得选择 本文目录 一.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学院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二.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历年复试分数线.招生报考信息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权威参考用书以及解析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 ...

  • 电大2012年春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资料
  • 广州电大东方分校2011年春季自设课<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资料 后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全员公关------是指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关活动 ...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 水静云舒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i贴吧 查看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 2011-12-21 16:54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是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以下简称省考)中的特色科目,也是省考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以下简称国考)的主要区别.国 ...

  •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一.基本概念 1.公共管理 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例如,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服务性公共事务:公共设施的发展等基础性公共事务:环境保护.人口.能源等保障性公共 ...

  • 公共关系概论复习资料--1
  • 公共关系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公关关系概念始于19世纪美国 2.美国著名记者艾维.李--现代公关关系之父 3.抽样调查形式:简单随机.间隔随机.分层随机.分群随机.配额抽样(P49) 4.常用的访谈法:面谈.电话.问卷访问(P49) 5.长期目标(5年以上).中期目标(2-5年).短期目标(1年 ...

  • 申论范文示例
  • 一.‚给定资料2‛反映了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对这些问题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条归纳,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一,部分惠民工程不"实惠".一些 ...

  • 财政学复习资料
  •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 )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 )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 )和( ).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 ).( ).国防支出 ...

  • 海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国家机构的组成
  • 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www.zgsydw.com/hainan/ 海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国家 机构的组成 [导语] 通过近几年的统计,大部分海南事业单位招聘都是考的公共基础知识,因此,考事业单位就准备公共基础知识也已成为了广大考生所熟知的事.那么问题来了,很多考生都知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