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史上最全资料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 选择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2、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界定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职责等人事文件。

3、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员工奠定基础;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4、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书面资料、任职者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

5、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劳动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划。

6、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7、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

8、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原则、合理分工协作原则、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9、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制度、劳动环境的优化。

10、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其他方法。

11、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整配的主要依据,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2、企业定员的原则: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应适时修订。

13、企业核定定员人数的基本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按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14、企业定员新方法:数理统计法;概率推断法;排队论;零基法。

15、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16、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分为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效率定员标准、设备定员标准、岗位定员标准、比例定员标准、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17、编制定员标准备的原则: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依据要科学、方法要先进、计算要统一、形式要简化、内容要协调。

18、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以理性分析为基础、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19、制度规范的类型: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行为规范。

2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基础性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

2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适合企业特点、学习与创新并重、符合法律规定、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保持动态性。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23、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

24、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注重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25、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员工招聘和配置

一、选择题:

1内部招募的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抑制创新3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3外部招募的优点: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

4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推荐法2布告法3档案法

5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发布广告2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3校园招聘4网络招聘5熟人推荐

6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

7校园招聘亦称上门招聘,即由企业单位的招聘人员通过到学校招聘参加毕业生交流会等形式直接招募人员。

8网络招聘的优点:1成本较低;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方便和规范化。

9笔试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10最初的资格审查和初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审阅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

11面试考官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等。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表质。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12应聘者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决定是否原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13面试的基本程序: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2面试开始阶段;3正式面试阶段;4结束面试阶段;5面试评价阶段。 14面试评价阶段时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以采用评分式评估,评语式评估的特点是可对应聘者的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评价,能反映出每个应聘者的特征,缺点是不能横向比较,而评分式的特点刚好相反。

15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16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优点是可以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对面试的考官要求低。 17举例式提问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基于行为连贯性原理,所提问题应涉及到工作行为的全过程。

18心理测试主要包括: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

19能力测试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语言能力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它是指那些特殊的职业或职业群的能力。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心理运动能力、身体能力。

20情境模拟测试比较适合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

21情境模拟测试法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等,其中最长用的是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1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员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它将讨论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22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23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椐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

24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

25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26稳定系数是指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

27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8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9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效度主要有三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30预测效度是说明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

31内容效度,即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程度。

32同侧效度是指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比较,若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33人员配置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2能位对应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动态适应原理5弹性冗余原理

34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35职能分工一般分为: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的分工。 36专业(工种)分工,它是职能分工下面第二次分工。

37技术分工,指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如技术人员分为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38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

39企业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10-20人左右为宜。

40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5S 分别表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2前三个S 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的物品布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 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 活动结果。

43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和劳动合同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就业证;30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居留证。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选择题:

1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绩效分析法) 培训需求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1面谈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2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8-12人组成)、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4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意大利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5观察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它比较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而对于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则不太适用。

6循环评估模型旨在对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的需要。

7教师的授课技巧高低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

8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

9培训后的工作: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

10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

11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人员从培训中学到什么,一般应用笔试来评估认知成果。

12技能转换通常是用观察法来判断的。

13情感成果反映的是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感性认识,包括对设施、培训教师和培训内容的感觉,通常在课程结束时收集。 14直接传授型培训法适用于知识类培训,主要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

15讲课教师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因素。

16讲授法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员工平均费用较低。局限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17专题讲座法是针对某一专题知识,这种培训方法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 18研讨法的优点:多向式信息交流;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9实践型培训法简称实践法,主要适用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20实践法常用方式如下:1工作指导法2工作轮换法3特别任务法4个别指导法。

21特别任务法常用于管理培训。委员会或初级董事会是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的,培训分析全公司范围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能力的培训方法。一般由10-12人组成

22个别指导法:与师付带徒弟或学徒工制度相类似。

23参入型培训法主要形式:自学、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训练、敏感性训练和管理者训练。

24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它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25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当满足三个要求:内容真实;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分析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26头脑风暴法又称“研讨会法”“讨论培训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培训对象在培训活动中相互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参加者的创造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多、更好的方案。

27头脑风暴法操作要点只规定一个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要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让参加者轻松自如、各抒已见。

28模拟训练法侧重于对操作者技能和反应敏捷的培训,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9敏感性训练法又称T 小组法,简称ST 法。

30管理者训练简称MTP 法。适用于中低层管理人员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1态度型培训法包括: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

32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它适宜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

33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包括:场地拓展和野外拓展训练两种方式。

34场地拓展的特点:1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可能2有形的游戏,锻炼的是无形的思维。3简便、容易实施。

35网上培训的优点:1节省费用2内容易修改3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4进程安排灵活。

缺点: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网络培训系统,某些内容不适用于网上培训,如关于人际关系的技能培训就不适合网上培训。

36虚拟培训的优点:仿真性、超时空性、自主性、安全性。

37分析受训群体特征可使用如下参数: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

38头脑风暴法一般以5-10人为宜,它的热身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39培训制度的构成包括(设计制度草案) :1培训服务制度2入职培训制度3培训激励制度4培训考核评估制度5培训奖惩制度6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40起草或修订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原则:1战略性(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要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2长期性(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资与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久性)3适用性。

41培训服务制度是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

42入职培训制度体现了“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

43员工培训的考核必须进行,并且要与标准保持一致。

44培训奖惩制度是保障前面几项培训管理制度能够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在制定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明确培训可能出现的各种优劣结果的奖惩标准,是保证制度有效性。

第四章:绩效管理

一选择题:

1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两个部分

2绩效考评一般以上级考评为主,占60-70%,同级考评对其潜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了解,受人际关系影响,占10%;下级考评对考评者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实际成果比较了解,容易心存顾忌,不客观公正,占10%,自我考评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容易受个人的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占总体考评的10%。处部人员考评准确性和可靠性打折扣,要慎用。

3具体考评者由哪些人组成,取决于三种因素:被考评者的类型、考评的目的、考评指标和标准。

4在一项旨在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程度的对操作人员的考评中,就应该以该员工的直接主管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以他们为主进行考评评价。

5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可以召开由主管主持的,同被考评者即专业人员自己、下级、有关的同事,以及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会议。

6选择具体的考评方法时应当充分的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1管理成本2工作实用性3工作适用性。

7一线人员宜采用以实际产出结果为对象的考评方法,而管理性或服务性的工作人员宜采用以行为或品质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总经理、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8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吃透中间是指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9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提高员工工作绩效:1目标第一;2计划第二;3监督第三;4指导第四;5评估第五。

10为了保证考评的公正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确立两个保障系统:1公司员工绩效评审系统;2公司员工申诉系统。 11在绩效管理的总结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分析。

12绩效面谈的种类:按具体内容分:1绩效计划面谈;2绩效指导面谈;3绩效考评面谈;4绩效总结面谈。 按具体过程及其特点分类:1单向劝导式面谈;2双向式倾听式面谈;3解决问题式面谈;4综合式面谈。

13有效的信息反馈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具有针对性;2应具有真实性;3应具有及时性;4应具有主动性5应具有适应性。

14正向激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拨等,鼓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

15负向激励策略采用惩罚的手段如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6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当体现以下原则要求:1及时性原则;2同一性原则;3预告性原则;4开发性原则。 17由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在绩效目标上的不同追求,可能产生三种矛盾:1员工自我矛盾;2主管自我矛盾;3组织目标矛盾;

18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座谈法;2问卷调查法;3查看工作记录法;4总体评价法。

19由于采用的效标不同,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上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三种类型。

20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特征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潜质为主。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作性及其信度和效度较差。涉及到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1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行为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行为主导型的考评重在工作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强。适合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人际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尢其重要。

22效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结果性效标,以考评员工或组织工作效果为主。由于考评注重的是员工或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强,此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性,它适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对事务性的工作不太适合。

23关键事件法(也称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考评者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考评的内容是下属特定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忠诚度、亲和力、果断性和依赖性等。采用本法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主要特点: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缺点是:记录和观察费时费力;能做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

23行为观察量表法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编制费时费力,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24加权选择量表法,其具体的形式是用一系列的形容性或描述性的语句,说明员工的各种具体的工作行为和表现,并将这些语句分别列入量表中,作为考评者评定的依据。具有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等优点缺点是适用范围小。

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选择题:

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2从广义上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3直接薪酬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

4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等。

5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劳动绩效;2职务或岗位;3综合素质与技能;4工作条件;5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产品的需求弹性;6工会的力量;7企业的薪酬策略。

6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7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工作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入到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3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8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9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按相关程度分为主要因素、一般因素、次要因素、极次要因素以下。

10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中, 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

11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12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13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15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

16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性较差。

17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

18评分法亦称点数法。

19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面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

2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

21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22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它符合上述定义的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构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24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

25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包括;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26住房公积金缴存:新成立的单位自成立30日内办缴存登记,20日内到银行设立账户。

27老员工公积金缴存额是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8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开始缴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9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1机关在预算中列支;2事业单位由财政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3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30员工有下列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4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选择题: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3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他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2内容:指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6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7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

8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答: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1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2劳动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集体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对管理的参与权。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雇主意志的体现。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

9劳动争议处理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10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1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2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制性规范的功能。 1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14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3标准一致;4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15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2正式公布。

16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17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参与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18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

19平等协商制度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2目的不同;3程序不同;4内容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6法律依据不同。

20标准体系的载体有: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

21标准工作时间:职人昼夜工作8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40小时为标准作周;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天,折算每月小时,全年251天。

22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按本人小时工资150%;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法定节假日按本人小时工资的300%支付。

23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4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5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比重法;2恩格尔系数法。

26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1货币支付;2直接支付;3按时支付;4全额支付。

27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劳动安全保护设施更新费用;

3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工伤保险费用;

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选择题:

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2从广义上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3直接薪酬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

4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等。

5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劳动绩效;2职务或岗位;3综合素质与技能;4工作条件;5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产品的需求弹性;6工会的力量;7企业的薪酬策略。

6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7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工作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入到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3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8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9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按相关程度分为主要因素、一般因素、次要因素、极次要因素以下。

10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中, 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

11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12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13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15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

16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性较差。

17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

18评分法亦称点数法。

19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面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

2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

21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22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它符合上述定义的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构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24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

25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包括;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26住房公积金缴存:新成立的单位自成立30日内办缴存登记,20日内到银行设立账户。

27老员工公积金缴存额是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8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开始缴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9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1机关在预算中列支;2事业单位由财政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3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30员工有下列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4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选择题: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3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他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2内容:指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6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7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

8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答: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1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2劳动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集体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对管理的参与权。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雇主意志的体现。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

9劳动争议处理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10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1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2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制性规范的功能。 1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14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3标准一致;4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15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2正式公布。

16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17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参与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18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

19平等协商制度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2目的不同;3程序不同;4内容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6法律依据不同。

20标准体系的载体有: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

21标准工作时间:职人昼夜工作8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40小时为标准作周;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天,折算每月小时,全年251天。

22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按本人小时工资150%;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法定节假日按本人小时工资的300%支付。

23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4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5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比重法;2恩格尔系数法。

26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1货币支付;2直接支付;3按时支付;4全额支付。

27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劳动安全保护设施更新费用;

3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工伤保险费用;

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第二部分:技能考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二简答:

1岗位分析的作用:

答:1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拨、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2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步骤)

答: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 总任务, 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掌据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 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说明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应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法,广泛细致的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3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4企业定员的原则?

答: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要适时修订。

5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答;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对各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显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它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计算题

1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28页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二、简答题:

1、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答:1准备展位

2准备资料和设备

3招聘人员的准备

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6招聘会后的工作。

2、面试提问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技巧)?

答:1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2有意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一些应聘者往往把自己真正的动机掩盖起来。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马上提出,并及时做好记录。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 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是否诚实,是否有自信心等情况。

3、什么叫公文筐测试法如何操作或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发给每个被测评者一套文件汇编(由15-25份文件组成),包括下级呈上来的报告、请示、计划、预算,同级部门的备忘录,上级的指示、批复,规定、政策,外界用户、供应商、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乃至所在社区的函电、传真及电话记录,甚至还有群众检举或投诉信等,这些文件经常会出现在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

2向应试者介绍有关材料背景,然后告诉应试者,他现就是这个岗位上的任职者,负责全权处理文件筐里的所有公文材料。

3最后,将处理结果交测评组,按既定的考评维度与标准进行考评。总之应将应聘者的岗位胜任能力与远程发展的潜力作为测评的重点。

这种测试方法在操作上应该注意:文件要逼真、准确,处理难度和重要性要各不相同,要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给测试者。

三、计算题:

1招聘成本,即人力资源获取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实际录用人数

2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3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4选拨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拨期间的费用

5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6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2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说明:当招聘比大于等于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3员工任务的指派:匈牙利法 95页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二简答题:

1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怎样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答:㈠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㈡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

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

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㈢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3分析培训需求。

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㈣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分析(实施)培训需求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

4调查资料收集到以的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3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

答:1及时性信息;

2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

3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

4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

5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

6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

7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

8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

9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

10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三设计题:

1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起草: 163页

答:㈠培训服务制度

1制度内容:起草培训服务制度应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和培训服务协议条款两部分.

2制度解释:为了防止由于培训后的员工跳槽造成企业投入培训的价值无法收回,使培训得不偿失,必须建立制度进行约束,培训服务制度由此而产生。

㈡入职培训制度

1起草入职培训制度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2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答:共分九大步

1培训需求分析。方法;:运用从纯粹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这间的各种方法。

2工作说明。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

3任务分析。方法:1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实际表现,进而分类,分析技术构成;2列出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和分析技术构成。

4排序。方法: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

5陈述目标。方法:设计者依赖于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

6设计测验。方法:应用测试学。

7制定培训策略。方法:回顾前面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的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

8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

9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应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择。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与真正的培训一样。实验的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真实、准确。

3起草培训制度草案:?

答:一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培训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4起草培训协议:

答:协议条款一般包括:

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

2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

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

4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

5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

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

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

8参加人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第五章:薪酬管理

二简答题:

1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环境);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技系统,如机动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学以致用的技能开发系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2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1薪酬调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25%点处、50%点处和75%点处,薪酬水平高的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一般企业应注意中点50%点处。

2岗位分析与评价。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

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3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答:1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3建立由岗分析专家组成的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并对在关指标作出说明。

6通过评价专家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不定期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

9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进行全面总结,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计算题:

1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重)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步骤258页

四设计题:

1起草单项工资管理制度的工作程序

答:1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如工资总额计划与控制制度、工资构成制度、奖金制度、劳动分红制度、长期激励制度等;

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等。

2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测算的具体步骤):

答: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或能力评价目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

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

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确定;

4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

5汇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二简答:

1集体合同的含义:

答: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

2集体合同的作用:

答:1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3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4集体合同的内容:

答:通常情况下,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等项条款。

2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

3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

4其它规定。此项条款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部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5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1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到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到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的是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6工伤的分类:

答:1按照伤害而致休息的时间长度划分。轻伤、重伤、死亡。

2按照事故类别划分。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击、坠落等。

3按照工伤因素划分。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4职业病。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7职业病的分类:

答: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8员工满意度调查步骤:

答: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3确定调查方法。

4确定调查组织。

5调查结果分析

9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应关注的问题(目的):

答:1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2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3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4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增强企业凝聚力。

10工伤的认定和待遇:

答: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工伤保险待遇:

㈠工伤医疗期待遇:1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工伤津贴。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㈡工伤致残待遇1职工因工致残待遇被鉴定为一一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其待遇是: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3工伤职我达到退休年龄并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4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5被鉴定为5-6级和7-10级待遇略。

㈢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金为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3一次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分析题:

1集体合同的签定:

答:㈠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劳动者一方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无工会组织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方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具备法人资格,跨省市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㈡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主要包括:

1协商准备。2协商会议。3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㈢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㈣审核的期限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

㈤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四计算题:

1恩格尔系数法:306页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 选择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2、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界定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职责等人事文件。

3、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员工奠定基础;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4、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书面资料、任职者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

5、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劳动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划。

6、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7、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

8、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原则、合理分工协作原则、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9、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制度、劳动环境的优化。

10、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其他方法。

11、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整配的主要依据,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2、企业定员的原则: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应适时修订。

13、企业核定定员人数的基本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按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14、企业定员新方法:数理统计法;概率推断法;排队论;零基法。

15、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16、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分为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效率定员标准、设备定员标准、岗位定员标准、比例定员标准、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17、编制定员标准备的原则: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依据要科学、方法要先进、计算要统一、形式要简化、内容要协调。

18、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以理性分析为基础、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19、制度规范的类型: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行为规范。

2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基础性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

2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适合企业特点、学习与创新并重、符合法律规定、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保持动态性。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23、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

24、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注重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25、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员工招聘和配置

一、选择题:

1内部招募的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抑制创新3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3外部招募的优点: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

4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推荐法2布告法3档案法

5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发布广告2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3校园招聘4网络招聘5熟人推荐

6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

7校园招聘亦称上门招聘,即由企业单位的招聘人员通过到学校招聘参加毕业生交流会等形式直接招募人员。

8网络招聘的优点:1成本较低;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方便和规范化。

9笔试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10最初的资格审查和初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审阅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

11面试考官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等。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表质。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12应聘者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决定是否原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13面试的基本程序: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2面试开始阶段;3正式面试阶段;4结束面试阶段;5面试评价阶段。 14面试评价阶段时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以采用评分式评估,评语式评估的特点是可对应聘者的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评价,能反映出每个应聘者的特征,缺点是不能横向比较,而评分式的特点刚好相反。

15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16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优点是可以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对面试的考官要求低。 17举例式提问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基于行为连贯性原理,所提问题应涉及到工作行为的全过程。

18心理测试主要包括: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

19能力测试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语言能力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它是指那些特殊的职业或职业群的能力。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心理运动能力、身体能力。

20情境模拟测试比较适合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

21情境模拟测试法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等,其中最长用的是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1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员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它将讨论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22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23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椐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

24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

25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26稳定系数是指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

27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8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9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效度主要有三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30预测效度是说明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

31内容效度,即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程度。

32同侧效度是指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比较,若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33人员配置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2能位对应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动态适应原理5弹性冗余原理

34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35职能分工一般分为: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的分工。 36专业(工种)分工,它是职能分工下面第二次分工。

37技术分工,指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如技术人员分为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38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

39企业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10-20人左右为宜。

40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5S 分别表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2前三个S 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的物品布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 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 活动结果。

43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和劳动合同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就业证;30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居留证。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选择题:

1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绩效分析法) 培训需求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1面谈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2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8-12人组成)、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4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意大利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5观察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它比较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而对于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则不太适用。

6循环评估模型旨在对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的需要。

7教师的授课技巧高低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

8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

9培训后的工作: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

10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

11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人员从培训中学到什么,一般应用笔试来评估认知成果。

12技能转换通常是用观察法来判断的。

13情感成果反映的是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感性认识,包括对设施、培训教师和培训内容的感觉,通常在课程结束时收集。 14直接传授型培训法适用于知识类培训,主要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

15讲课教师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因素。

16讲授法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员工平均费用较低。局限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17专题讲座法是针对某一专题知识,这种培训方法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 18研讨法的优点:多向式信息交流;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9实践型培训法简称实践法,主要适用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20实践法常用方式如下:1工作指导法2工作轮换法3特别任务法4个别指导法。

21特别任务法常用于管理培训。委员会或初级董事会是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的,培训分析全公司范围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能力的培训方法。一般由10-12人组成

22个别指导法:与师付带徒弟或学徒工制度相类似。

23参入型培训法主要形式:自学、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训练、敏感性训练和管理者训练。

24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它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25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当满足三个要求:内容真实;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分析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26头脑风暴法又称“研讨会法”“讨论培训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培训对象在培训活动中相互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参加者的创造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多、更好的方案。

27头脑风暴法操作要点只规定一个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要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让参加者轻松自如、各抒已见。

28模拟训练法侧重于对操作者技能和反应敏捷的培训,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9敏感性训练法又称T 小组法,简称ST 法。

30管理者训练简称MTP 法。适用于中低层管理人员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1态度型培训法包括: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

32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它适宜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

33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包括:场地拓展和野外拓展训练两种方式。

34场地拓展的特点:1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可能2有形的游戏,锻炼的是无形的思维。3简便、容易实施。

35网上培训的优点:1节省费用2内容易修改3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4进程安排灵活。

缺点: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网络培训系统,某些内容不适用于网上培训,如关于人际关系的技能培训就不适合网上培训。

36虚拟培训的优点:仿真性、超时空性、自主性、安全性。

37分析受训群体特征可使用如下参数: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

38头脑风暴法一般以5-10人为宜,它的热身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39培训制度的构成包括(设计制度草案) :1培训服务制度2入职培训制度3培训激励制度4培训考核评估制度5培训奖惩制度6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40起草或修订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原则:1战略性(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要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2长期性(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资与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久性)3适用性。

41培训服务制度是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

42入职培训制度体现了“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

43员工培训的考核必须进行,并且要与标准保持一致。

44培训奖惩制度是保障前面几项培训管理制度能够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在制定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明确培训可能出现的各种优劣结果的奖惩标准,是保证制度有效性。

第四章:绩效管理

一选择题:

1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两个部分

2绩效考评一般以上级考评为主,占60-70%,同级考评对其潜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了解,受人际关系影响,占10%;下级考评对考评者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实际成果比较了解,容易心存顾忌,不客观公正,占10%,自我考评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容易受个人的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占总体考评的10%。处部人员考评准确性和可靠性打折扣,要慎用。

3具体考评者由哪些人组成,取决于三种因素:被考评者的类型、考评的目的、考评指标和标准。

4在一项旨在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程度的对操作人员的考评中,就应该以该员工的直接主管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以他们为主进行考评评价。

5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可以召开由主管主持的,同被考评者即专业人员自己、下级、有关的同事,以及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会议。

6选择具体的考评方法时应当充分的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1管理成本2工作实用性3工作适用性。

7一线人员宜采用以实际产出结果为对象的考评方法,而管理性或服务性的工作人员宜采用以行为或品质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总经理、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8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吃透中间是指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9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提高员工工作绩效:1目标第一;2计划第二;3监督第三;4指导第四;5评估第五。

10为了保证考评的公正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确立两个保障系统:1公司员工绩效评审系统;2公司员工申诉系统。 11在绩效管理的总结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分析。

12绩效面谈的种类:按具体内容分:1绩效计划面谈;2绩效指导面谈;3绩效考评面谈;4绩效总结面谈。 按具体过程及其特点分类:1单向劝导式面谈;2双向式倾听式面谈;3解决问题式面谈;4综合式面谈。

13有效的信息反馈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具有针对性;2应具有真实性;3应具有及时性;4应具有主动性5应具有适应性。

14正向激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拨等,鼓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

15负向激励策略采用惩罚的手段如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6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当体现以下原则要求:1及时性原则;2同一性原则;3预告性原则;4开发性原则。 17由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在绩效目标上的不同追求,可能产生三种矛盾:1员工自我矛盾;2主管自我矛盾;3组织目标矛盾;

18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座谈法;2问卷调查法;3查看工作记录法;4总体评价法。

19由于采用的效标不同,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上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三种类型。

20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特征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潜质为主。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作性及其信度和效度较差。涉及到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1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行为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行为主导型的考评重在工作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强。适合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人际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尢其重要。

22效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结果性效标,以考评员工或组织工作效果为主。由于考评注重的是员工或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强,此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性,它适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对事务性的工作不太适合。

23关键事件法(也称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考评者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考评的内容是下属特定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忠诚度、亲和力、果断性和依赖性等。采用本法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主要特点: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缺点是:记录和观察费时费力;能做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

23行为观察量表法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编制费时费力,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24加权选择量表法,其具体的形式是用一系列的形容性或描述性的语句,说明员工的各种具体的工作行为和表现,并将这些语句分别列入量表中,作为考评者评定的依据。具有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等优点缺点是适用范围小。

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选择题:

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2从广义上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3直接薪酬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

4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等。

5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劳动绩效;2职务或岗位;3综合素质与技能;4工作条件;5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产品的需求弹性;6工会的力量;7企业的薪酬策略。

6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7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工作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入到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3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8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9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按相关程度分为主要因素、一般因素、次要因素、极次要因素以下。

10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中, 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

11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12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13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15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

16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性较差。

17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

18评分法亦称点数法。

19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面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

2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

21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22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它符合上述定义的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构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24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

25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包括;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26住房公积金缴存:新成立的单位自成立30日内办缴存登记,20日内到银行设立账户。

27老员工公积金缴存额是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8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开始缴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9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1机关在预算中列支;2事业单位由财政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3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30员工有下列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4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选择题: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3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他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2内容:指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6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7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

8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答: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1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2劳动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集体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对管理的参与权。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雇主意志的体现。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

9劳动争议处理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10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1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2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制性规范的功能。 1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14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3标准一致;4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15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2正式公布。

16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17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参与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18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

19平等协商制度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2目的不同;3程序不同;4内容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6法律依据不同。

20标准体系的载体有: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

21标准工作时间:职人昼夜工作8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40小时为标准作周;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天,折算每月小时,全年251天。

22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按本人小时工资150%;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法定节假日按本人小时工资的300%支付。

23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4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5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比重法;2恩格尔系数法。

26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1货币支付;2直接支付;3按时支付;4全额支付。

27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劳动安全保护设施更新费用;

3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工伤保险费用;

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选择题:

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2从广义上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3直接薪酬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

4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等。

5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劳动绩效;2职务或岗位;3综合素质与技能;4工作条件;5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产品的需求弹性;6工会的力量;7企业的薪酬策略。

6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7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工作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入到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3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8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9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按相关程度分为主要因素、一般因素、次要因素、极次要因素以下。

10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中, 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

11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12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13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15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

16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性较差。

17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

18评分法亦称点数法。

19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面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

2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

21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22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它符合上述定义的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构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24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

25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包括;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26住房公积金缴存:新成立的单位自成立30日内办缴存登记,20日内到银行设立账户。

27老员工公积金缴存额是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8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开始缴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9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1机关在预算中列支;2事业单位由财政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3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30员工有下列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4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选择题: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3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他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2内容:指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6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7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

8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答: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1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2劳动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集体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对管理的参与权。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雇主意志的体现。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

9劳动争议处理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10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1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2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制性规范的功能。 1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14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3标准一致;4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15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2正式公布。

16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17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参与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18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

19平等协商制度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2目的不同;3程序不同;4内容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6法律依据不同。

20标准体系的载体有: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

21标准工作时间:职人昼夜工作8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40小时为标准作周;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天,折算每月小时,全年251天。

22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按本人小时工资150%;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法定节假日按本人小时工资的300%支付。

23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4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5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比重法;2恩格尔系数法。

26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1货币支付;2直接支付;3按时支付;4全额支付。

27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劳动安全保护设施更新费用;

3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工伤保险费用;

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第二部分:技能考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二简答:

1岗位分析的作用:

答:1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拨、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2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步骤)

答: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 总任务, 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掌据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 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说明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应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法,广泛细致的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3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4企业定员的原则?

答: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要适时修订。

5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答;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对各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显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它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计算题

1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28页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二、简答题:

1、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答:1准备展位

2准备资料和设备

3招聘人员的准备

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6招聘会后的工作。

2、面试提问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技巧)?

答:1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2有意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一些应聘者往往把自己真正的动机掩盖起来。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马上提出,并及时做好记录。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 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是否诚实,是否有自信心等情况。

3、什么叫公文筐测试法如何操作或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发给每个被测评者一套文件汇编(由15-25份文件组成),包括下级呈上来的报告、请示、计划、预算,同级部门的备忘录,上级的指示、批复,规定、政策,外界用户、供应商、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乃至所在社区的函电、传真及电话记录,甚至还有群众检举或投诉信等,这些文件经常会出现在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

2向应试者介绍有关材料背景,然后告诉应试者,他现就是这个岗位上的任职者,负责全权处理文件筐里的所有公文材料。

3最后,将处理结果交测评组,按既定的考评维度与标准进行考评。总之应将应聘者的岗位胜任能力与远程发展的潜力作为测评的重点。

这种测试方法在操作上应该注意:文件要逼真、准确,处理难度和重要性要各不相同,要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给测试者。

三、计算题:

1招聘成本,即人力资源获取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实际录用人数

2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3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4选拨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拨期间的费用

5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6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2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说明:当招聘比大于等于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3员工任务的指派:匈牙利法 95页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二简答题:

1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怎样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答:㈠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㈡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

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

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㈢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3分析培训需求。

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㈣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分析(实施)培训需求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

4调查资料收集到以的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3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

答:1及时性信息;

2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

3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

4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

5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

6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

7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

8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

9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

10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三设计题:

1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起草: 163页

答:㈠培训服务制度

1制度内容:起草培训服务制度应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和培训服务协议条款两部分.

2制度解释:为了防止由于培训后的员工跳槽造成企业投入培训的价值无法收回,使培训得不偿失,必须建立制度进行约束,培训服务制度由此而产生。

㈡入职培训制度

1起草入职培训制度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2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答:共分九大步

1培训需求分析。方法;:运用从纯粹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这间的各种方法。

2工作说明。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

3任务分析。方法:1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实际表现,进而分类,分析技术构成;2列出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和分析技术构成。

4排序。方法: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

5陈述目标。方法:设计者依赖于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

6设计测验。方法:应用测试学。

7制定培训策略。方法:回顾前面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的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

8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

9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应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择。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与真正的培训一样。实验的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真实、准确。

3起草培训制度草案:?

答:一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培训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4起草培训协议:

答:协议条款一般包括:

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

2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

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

4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

5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

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

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

8参加人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第五章:薪酬管理

二简答题:

1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环境);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技系统,如机动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学以致用的技能开发系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2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1薪酬调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25%点处、50%点处和75%点处,薪酬水平高的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一般企业应注意中点50%点处。

2岗位分析与评价。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

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3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答:1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3建立由岗分析专家组成的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并对在关指标作出说明。

6通过评价专家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不定期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

9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进行全面总结,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计算题:

1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重)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步骤258页

四设计题:

1起草单项工资管理制度的工作程序

答:1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如工资总额计划与控制制度、工资构成制度、奖金制度、劳动分红制度、长期激励制度等;

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等。

2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测算的具体步骤):

答: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或能力评价目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

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

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确定;

4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

5汇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二简答:

1集体合同的含义:

答: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

2集体合同的作用:

答:1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3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4集体合同的内容:

答:通常情况下,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等项条款。

2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

3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

4其它规定。此项条款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部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5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1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到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到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的是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6工伤的分类:

答:1按照伤害而致休息的时间长度划分。轻伤、重伤、死亡。

2按照事故类别划分。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击、坠落等。

3按照工伤因素划分。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4职业病。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7职业病的分类:

答: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8员工满意度调查步骤:

答: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3确定调查方法。

4确定调查组织。

5调查结果分析

9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应关注的问题(目的):

答:1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2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3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4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增强企业凝聚力。

10工伤的认定和待遇:

答: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工伤保险待遇:

㈠工伤医疗期待遇:1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工伤津贴。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㈡工伤致残待遇1职工因工致残待遇被鉴定为一一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其待遇是: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3工伤职我达到退休年龄并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4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5被鉴定为5-6级和7-10级待遇略。

㈢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金为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3一次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分析题:

1集体合同的签定:

答:㈠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劳动者一方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无工会组织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方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具备法人资格,跨省市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㈡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主要包括:

1协商准备。2协商会议。3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㈢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㈣审核的期限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

㈤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四计算题:

1恩格尔系数法:306页


相关内容

  • 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 更多人力资源精品....... 2012年度销售公司各岗位工.. 零售企业财务管理规程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 超市商品变价管理规范 超市企业自行发售购物卡券.. 控制与降低成本及企业质量.. 成功督导手册 销售人员最高销售技巧大全 大客户开发与管理-步步为营 高效工作八大技能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 ...

  • 生产制造企业工厂管理最全面员工手册
  • 员工守则 核准: 审核: 制订: 目 录 公司概况 „„„„„„„„„„„„„„„„„„„„„„„1 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 2 反歧视管理制度 „„„„„„„„„„„„„„„„„„„„ 6 免受体罚和精神虐待管理制度 „„„„„„„„„„„„„„ 6 员工行为准则 ...

  • 智汇深度||收藏版:最全.最深入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的解析!(附量化目标)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健康智汇" 新医改当中,含金量相当高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正式公布. <意见>对我国医改当中 ...

  • 最全最新剑桥少儿英语三级上册Unit1教案
  • Unit1 My school subjects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通过学习本单位,学生能基本掌握学校中常见课程科目的英语名称 通过数据调查,学生能了解其它学生对课程的喜好程度 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练习表达 Important words: Subject,Art ...

  •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3)答案
  • 最全汇总>>>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3) 答案 通过近几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可知,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贯穿全年进行,笔试科目不太固定,一般以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和专业岗位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为主.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整 ...

  • 最全财务部工作职责一览表
  • 最全财务部工作职责一览表 财务部工作职责 职责细分 备注 (1)编制企业各项财务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企业财务制度建资产管理制度.账款管理制度.投融资管理制度等 设 (2)制订财务考核办法及财务控制措施 (3)实施和维护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 (1)制订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与年度财务 ...

  • 公司部门划分及职责描述(最全版)
  • xx 公司部门设置及职责描述 部门规划: 销售部 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制定销售计划 1.根据公司销售策略,确定销售目标并保证目标完成,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 2.实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将销售及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领导: 3.完善客户管理制度,及时将客户信息汇总存档作为公司重要资料进 ...

  • 人事行政主管助理工作职责[最全]
  • 人事行政主管助理工作职责[最全] 人事行政主管助理工作职责 1.协助主和处理日常事务(全厂民事纠纷及调解). 2.负责监管执行各项人事制度,并向主管汇报. 3.指导人事,后勤文员起草人事部文件. 4.各类信息收集并及时提供给主管,做好会议记录与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5.建立并查阅新进员工个人资料,制度 ...

  • 管理信息系统最全名词解释
  • 1 原型法: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按照不断寻优的设计思想,通过反复的完善性试验而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2 资源生命周期:一项资源从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分为产生. 获取. 服务和归宿四个阶段. 3 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