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

其歌诀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丑胆肝通”。

从凌晨三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流注一条经络,那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按十二时辰进行养生,那对我们的身体也将是很有帮助的。

1、 寅时(凌晨3:00-5:00),这个时候该养气

睡觉是阳入阴的过程,醒来是阳出阴的过程,有内热的人就会咳嗽醒了

2、 卯时(早晨5:00-7:00),清空您的大肠,这个时候是大肠值班了,

3、 辰时(早晨7:00-9:00),好好吃早饭,好好养胃

4、 巳时(上午9:00-11:00),脾气散精,趁这个时候好好工作。胃受纳了之后,就要靠脾运化了。

5、 午时(上午11:00-下午1:00),心脏好不好与午饭和午睡有关, 所以午饭不能凑活,午间打盹也很重要。中午眯一会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个时候天地之气要转换,阳消阴长,我们最好不要扰动它,如果不小心扰动了,君火不能完全归位,气有余则生热,就会转为相火,危害身体,“心火旺”引起的口舌生疮和失眠至少一半由此而来,而不扰动心火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

6、 未时(下午1:00-3:00),小肠在这个时候吸收水谷精微

这个时候小肠经当令,阳气要开始变弱,而阴气要开始生长。早饭是消化由脾消化,然后由“脾气散精”供给上午“阳气生长”用的,那下午就是由小肠吸收午饭的水谷精微,以供下午“阴长”生长用的。所以我们早晨吃一些温暖的东西舒服,而中午则要吃含水液的东西多一点,如果您不信,早晨吃碗面条中午吃煎饼舒服还是早晨吃煎饼中午吃面条舒服。

小肠的作用是“泌别清浊”,它就是把水谷精微的轻清的部分转化为清气输送膀胱生成卫气营血,而重浊部分则输送给膀胱排出体外。所以中午吃饭要饱,而且汤汤水水,什么都吃点才是比较好的。

7、 申时(下午3:00-5:00),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值班了,它是人身最大的一条经脉,从足经人体的后面经过背部一直通到脑部,它的首先要将小肠“泌别清浊”的产物进行一一处理,生成卫气营血,卫气用来保证我们不受外邪侵犯,也保证阳气不入于阴气而不犯困想睡觉;营血则通过其分布很广的通路来滋养全身,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膀胱的能力有问题,我们就会感觉特别困,因为脑络失去营血的滋养,并

且卫气不够强,不能保证阳气不入于阴气,所以犯困想睡觉。另外营血亏虚也会导致脑络长期失养影响记忆力,卫气不强则会影响人体的抵抗力,容易得病

8、 酉时(下午5:00-傍晚7:00)肾精封藏之时

每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吃点晚饭,休息休息,好好的养养肾。不要做激烈运动,

9、 戌时(傍晚7:00-晚上9:00)心之包络主喜乐

《内经》说它是“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所以这个时候人的心也是蠢蠢于动的,不安分的“心包”这时候当家,所有一切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也就都发生了。

这个时候“心包”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帮助“三焦”消化晚饭时候的水谷精微,因为他们两个相表里,消化晚饭时候的水谷精微,经过三焦雾化,最后阳气入胆为气,阴津入肝为血。

10、亥时(晚上9:00-11:00)三焦当令,司营卫,该睡觉了

三焦要雾化晚上饮食之水谷,生成肝血,这就是少阳三焦氤氲交融的状态的状态。

11、子时(晚上11:00-凌晨1:00)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所以这个时候“元气”初生, ,《黄帝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胆主决断。

做事畏缩不前,胆怯,犹豫不决,这是胆气虚弱的表现。所以做事果断的人,他的胆气自然壮

12、丑时(凌晨1:00-3:00)这个时候养肝血

丑时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是养肝血的最好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血就就养不起来。另外“丑”时阳气虽然生发,但是还不是足够强大,所谓“欲扬先抑”,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第二天的阳气才能有一个较好的状态。

“肝”为体阴用阳,主藏血,主疏泄,这个时候如果长期得不到较好的睡眠,就会扰动阴血,生内热,血中之毒得不到疏泄,女同志就郁郁不乐,长雀斑,男同志就血热头发发白,近视的也快。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一日分为四时篇

其歌诀为“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丑胆肝通”。

从凌晨三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流注一条经络,那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按十二时辰进行养生,那对我们的身体也将是很有帮助的。

1、 寅时(凌晨3:00-5:00),这个时候该养气

睡觉是阳入阴的过程,醒来是阳出阴的过程,有内热的人就会咳嗽醒了

2、 卯时(早晨5:00-7:00),清空您的大肠,这个时候是大肠值班了,

3、 辰时(早晨7:00-9:00),好好吃早饭,好好养胃

4、 巳时(上午9:00-11:00),脾气散精,趁这个时候好好工作。胃受纳了之后,就要靠脾运化了。

5、 午时(上午11:00-下午1:00),心脏好不好与午饭和午睡有关, 所以午饭不能凑活,午间打盹也很重要。中午眯一会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个时候天地之气要转换,阳消阴长,我们最好不要扰动它,如果不小心扰动了,君火不能完全归位,气有余则生热,就会转为相火,危害身体,“心火旺”引起的口舌生疮和失眠至少一半由此而来,而不扰动心火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

6、 未时(下午1:00-3:00),小肠在这个时候吸收水谷精微

这个时候小肠经当令,阳气要开始变弱,而阴气要开始生长。早饭是消化由脾消化,然后由“脾气散精”供给上午“阳气生长”用的,那下午就是由小肠吸收午饭的水谷精微,以供下午“阴长”生长用的。所以我们早晨吃一些温暖的东西舒服,而中午则要吃含水液的东西多一点,如果您不信,早晨吃碗面条中午吃煎饼舒服还是早晨吃煎饼中午吃面条舒服。

小肠的作用是“泌别清浊”,它就是把水谷精微的轻清的部分转化为清气输送膀胱生成卫气营血,而重浊部分则输送给膀胱排出体外。所以中午吃饭要饱,而且汤汤水水,什么都吃点才是比较好的。

7、 申时(下午3:00-5:00),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值班了,它是人身最大的一条经脉,从足经人体的后面经过背部一直通到脑部,它的首先要将小肠“泌别清浊”的产物进行一一处理,生成卫气营血,卫气用来保证我们不受外邪侵犯,也保证阳气不入于阴气而不犯困想睡觉;营血则通过其分布很广的通路来滋养全身,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膀胱的能力有问题,我们就会感觉特别困,因为脑络失去营血的滋养,并

且卫气不够强,不能保证阳气不入于阴气,所以犯困想睡觉。另外营血亏虚也会导致脑络长期失养影响记忆力,卫气不强则会影响人体的抵抗力,容易得病

8、 酉时(下午5:00-傍晚7:00)肾精封藏之时

每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吃点晚饭,休息休息,好好的养养肾。不要做激烈运动,

9、 戌时(傍晚7:00-晚上9:00)心之包络主喜乐

《内经》说它是“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所以这个时候人的心也是蠢蠢于动的,不安分的“心包”这时候当家,所有一切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也就都发生了。

这个时候“心包”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帮助“三焦”消化晚饭时候的水谷精微,因为他们两个相表里,消化晚饭时候的水谷精微,经过三焦雾化,最后阳气入胆为气,阴津入肝为血。

10、亥时(晚上9:00-11:00)三焦当令,司营卫,该睡觉了

三焦要雾化晚上饮食之水谷,生成肝血,这就是少阳三焦氤氲交融的状态的状态。

11、子时(晚上11:00-凌晨1:00)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所以这个时候“元气”初生, ,《黄帝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胆主决断。

做事畏缩不前,胆怯,犹豫不决,这是胆气虚弱的表现。所以做事果断的人,他的胆气自然壮

12、丑时(凌晨1:00-3:00)这个时候养肝血

丑时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是养肝血的最好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血就就养不起来。另外“丑”时阳气虽然生发,但是还不是足够强大,所谓“欲扬先抑”,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第二天的阳气才能有一个较好的状态。

“肝”为体阴用阳,主藏血,主疏泄,这个时候如果长期得不到较好的睡眠,就会扰动阴血,生内热,血中之毒得不到疏泄,女同志就郁郁不乐,长雀斑,男同志就血热头发发白,近视的也快。


相关内容

  • [黄帝内经]的10条天规,法天地阴阳
  • <黄帝内经>的10条天规,法天地阴阳 <黄帝内经>的10条天规,法天地阴阳!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 ...

  • 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总决赛试题  你敢一试吗?
  • A 组 1.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为人体生命之( ) A生之本 B罢极之本 C气之本 D封藏之本 E仓廪之本 答案:B 2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 ) A胃 B大肠 C小肠 D 胆 E膀胱 答案:D 3 .<素问·灵兰秘典论>&q ...

  • _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 DOI:10.13517/j.cnki.ccm.2007.07.018 中国疗养医学2007年7月第16卷第7期 ・399・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7-0399-02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450008 河南中医学院体育部 郭科伟 郭科跃 [摘要]<黄帝内经& ...

  • 老子的养生观点 心静而长生
  • 养生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古人老子就提出养生应从无欲和知足开始,老子讲究心静而得长生,人没有欲望,心就会平静,情绪自然乐观随和.同时<黄帝内经>里也有提出养生要做到起居有常,于是养生学家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老子的养生观点 心静而长生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

  •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中医学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扬,除了师徒间的耳提面命.口授心传之外,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也是重要途径.历代中医学文献汗牛充栋,每一部经典均代表了该学术领域在高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而<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从整体观念出发,总结了前人与疾病斗争的 ...

  • 24节气养生法
  • 一.王彤版本图书目录 引言 顺四时.适寒暑 养生就是养四季 第一篇 春季养生法 一 立春助阳生发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附录] 正月立春保健法 二 雨水谨防湿邪 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 早春& ...

  • 试论四时饮食养生的原理
  • 四时饮食养生 摘 要: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说明保养生命,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好四时养生法则. 关键词:四季:<黄帝内经>:养生: ...

  • 附:[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 <黄帝内经>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 ...

  • 漫谈中医养生文化
  • 课程14. 漫谈中医养生文化 养生,指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护养人体生命的主客观行为,是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心身护养活动. <黄帝内经>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