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

摘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可靠保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推进改革开放与实现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以实现中国梦为坐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词:深化改革,中国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力量大幅度增强,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显著提高。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日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需要我们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而且描绘并规划了具体蓝

图,领导制定了实现这个蓝图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打响了第一炮,并很快取得了成效,当人们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于是便纷纷支持效仿,放弃了从前的大包干和农民公社制度,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更加有效的体制以获得最大的生产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农村改革取得一定效果后,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深化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其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人民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发展才是硬道理”,遇到困难不泄气,取得成就不骄傲,实事求是办事、踏踏实实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斐然。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约占世界的

5.5%,而1978年时中国GDP仅为世界的1.8%。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

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又开始实施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试点。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

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了。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全面贯彻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只有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

摘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可靠保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推进改革开放与实现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以实现中国梦为坐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词:深化改革,中国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力量大幅度增强,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显著提高。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日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需要我们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而且描绘并规划了具体蓝

图,领导制定了实现这个蓝图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打响了第一炮,并很快取得了成效,当人们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于是便纷纷支持效仿,放弃了从前的大包干和农民公社制度,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更加有效的体制以获得最大的生产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农村改革取得一定效果后,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深化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其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人民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发展才是硬道理”,遇到困难不泄气,取得成就不骄傲,实事求是办事、踏踏实实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斐然。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约占世界的

5.5%,而1978年时中国GDP仅为世界的1.8%。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

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又开始实施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试点。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

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了。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全面贯彻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只有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内容

  • 行政论文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邱伟俊
  • 论文题目: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学 院:工 专 业: 年 级: 姓 名:邱 学 号: 指导老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2 0 1 2 级 伟 俊 二〇一四 年 十 月 十九 日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摘 要: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进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 ...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http://www.xjxnw.com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q ...

  •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WX
  •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目录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1 正文 .. ...

  • 四个全面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解读
  • "四个全面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解读 2016-01-07 16:59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后,首次并列提出并在多个场合数次提及,意蕴深邃. 一."四个全面"的总体部署 ...

  • 进一步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并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思想.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把这"四个全面"作为我们党管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既是我们党管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 ...

  • 人民日报"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完整版)
  • 人民日报"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完整版) 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起良好反响.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 ...

  • 人民日报关于"四个全面"的论述
  •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

  •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 ...

  • "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 "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背景 1.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