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http://zt.cnhubei.com 2011-7-25 15:4:23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和我市“千人十户”活动开启之后,我就想起了那遥远的小山村——麻城市三河口镇隘门关村,这是鸡鸣三省(鄂豫皖)地,是麻城最偏远的山村。3月5日星期六,我和市委办公室主任戴福生同志,再加上一名随行人员,乘坐一辆吉普车,开始了进山之行。

3月5日(星期六) 下午

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

从城区出发,走过28公里的山路,我们进入了三河口镇。在镇党委书记付艳开同志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去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丁大富。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丁大富是三河人,在外务工经商,最近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我带着对创业者的崇敬之情走进他所创办的服装厂。厂是租用粮管所的旧房,100多名工人正在两个车间里制作服装。丁大富跟我讲:“没想到在山里办厂,员工好找,年前我招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回乡创业先试一下,如果搞得好,以后再扩大。”他还请求给予创业贷款扶持。走进车间,我同正在缝制服装的几位女工攀谈起来。听得出,她们都是来自附近村的,以往有的是在东莞打工,工资高一点,但生活开销大,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到1500块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心里很满意。离开的时候,我回望着丁大富这位回

乡创业者,回望着这深山里的小小工厂,心里热乎乎的,“全民创业”的路子是对的,对这样的创业者要鼓励,要扶持。

3月5日 下午

田间地头上的“诸葛会”

离开服装厂,我们翻过一道山岗来到槐树坳村,听说这里的木耳生产搞得不错。远远地,我就望见了一垄垄、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木耳支架。走近一处白色袋料木耳基地,这块地是一个叫做商谋兵农民经营的,他正在地里补植菌种。通过交谈得知,老商这块木耳基地是1.4亩,每年他家木耳收入两三万元,他从事木耳生产已有7年了,在技术和品种上,他是这个村里的先行者。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黑色段木木耳基地说:“过去,我们用的就是这样的段木作营养基来生产木耳,但消耗木材,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秸杆、枝丫等粉碎,再压缩成袋料作营养基,这样更环保。”他还说山里人对这些东西会种,但不会卖,很多是整蛇皮袋低价卖给了贩子。付艳开告诉我,三河口镇从事木耳、香菇、天麻、蚕桑种植的农户有三分之一以上,年产值有5000多万元,其中仅天麻种植一项,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几十家。但我们的包装、品牌滞后,要尽快赶上。议论间,不少人围拢过来。有镇干部,有村干部,有群众。有的说山里交通条件差,但自然条件好,山里种的林特产品越来越紧俏了,山里人只要肯动脑筋,致富的路子还是有的。有的说要不断改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普及袋料生产,既发展林特经济,又不损耗林业生态。有的说应该按产业组织农民成立专业社,联合打造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有的说要建

设好区域山货市场,方便农特产品的交易和流通„„不知不觉地开起了一个“诸葛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心里越亮堂了。

3月5日 下午

看望福利院里的老人们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三河口福利院。从外围看,这个福利院位置真好,后面一座山,门前一条河,依山傍水,环境舒适,但不知老人们的生活么样。福利院是四合院式的,住房有单人间、双人间,但没看到老人,说是到厨房过夜去了。我们转身来到厨房,看到老人们在这里边吃晚饭,边看着电视,一派大家庭的景象。厨房里有3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包括院长也在里面,老人们吃的是青菜肉丝面。我问一位69岁何姓五保老人:“您吃的饱吗,在这里生活好吗”他回答说:“一日三餐饱的,经常还加餐,没有什么不如意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啊!”旁边的几位老人也笑着点头说好。院长说:“福利院供养着58位孤寡老人,我们会把他们当做亲人一样,请书记放心。”我看到福利院的一头,一株梅花正盛开着,几位吃过晚饭的老人围在树边看花,福利院的另一头,几厢菜地长得绿油油的。临别时,我掏出1000元钱给院长,请他给老人们再卖点肉,再加一次餐。这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平时很少有人来看他们,所以见到我们来,有的像小孩一样兴奋,当我们离开时,他们又依依不舍地跟到了大门口。

3月5日 傍晚

小镇商铺问民忧

夜幕降临,小镇三河口街上亮起一片灯火。我随意走进一家小百货商铺,里面坐着一男一女,这是家夫妻店,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他叫汪能力,是三河口小河沟村人,在这条街上做了5年的生意。我问他小镇经营环境么样,烦心的事多不多。夫妻俩告诉我,现在工商、税务等一些部门的收费正规多了,也少多了,烦心的事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最大的忧虑是两个:一个是经营上,淡季太长,旺季太短,平时农村人都外出了,小镇上没有什么消费,主要靠春节人流返乡这茬生意。一个是社会治安上,一些小混混爱来店里“果筋”,让人头疼。听完这席话,我点了点头。走出店铺,戴福生同志即打通了该镇派出所长的电话,要求他抓好治安工作,所长也表了很好的态。

3月5日 夜

围盆夜话

在三河口镇政府食堂,我们同在家的镇党委委员一起吃夜饭,边吃边问了下有关工作情况和个人情况,也加深了对镇干部的了解。饭后,与镇干部道别,我们在夜色中继续驱车向深山行进。40分钟,翻越18公里崎岖山路,到达了鸡鸣三省(鄂豫皖)地——隘门关村。夜色中的隘门关村一派祥和,我们打着手电筒来到正在看电视的曾令书家。刚刚坐定,几位村组干部和群众也闻讯赶来了。见人多,主人又在堂屋里火盆里加了些板炭,搬来几把椅子放在火盆四周,我和大家一起围盆而坐。我对大家说:“今夜,我们进村入户访问民情,想听听大伙的意见,比方说,这些年来,你们最满意的事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最盼望党委、政府抓好的

事是什么,大家随便聊聊啊。”

“好的,我先说哟。”主人曾令书乐呵呵地说:“我在这深山老林里生活了54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市委书记来到这里,我们全家好感动哟。要说最满意的吧,就是去年修通了12公里的山区水泥路,方便了山里人的进出,这是林场班子最大的功劳。我们场长功不可没,是带领职工自力更生干出来的。要说不满意的吧,也有啊,那就是这个吃水用水的问题还没解决彻底。我们这自来水呀,由于管道不好,一年只能用上几个月,遇上干旱和天冷,这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就成了摆设。希望领导能帮忙解决下哟。”

“好的,我记住了。”我点头回答。“你家几口人,去年的收入情况如何?”“我家6口人,父母、夫妻和两个孩子。孩子呢,一个大上大学,一个在外面打工。去年我在家承包一些基建工程,收入3万多元,儿子在外打工,一年纯收2万多元,爱人在家帮工收入5000多元,加上种油茶、收桐籽、养牛、发展食用菌,全年收入6万多元。这是沾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光哟!”

“好啊,在这大山里,一年家庭收入达6万元,很不错。”我开心笑了。

“我们村,光种食用菌和天麻收入过15万元的有上十户,过25万元的有几户,这点我认为是最满意、最高兴的,”村支书陈长明接过话头说:“当然也有些不称心的事,那就是这里移动信号不好,逢年过节外面回家的人感觉很不方便,信息不通也为农副产品走出深山带来不便。另外,到河南黄柏山的路已修通,但是到安徽金寨的路还要加把劲,如果这条路通

了,那我们这里就成了发展旅游的‘金三角’了啊!”

“我最满意的是现在农民种田不交钱,还要得各种补贴,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呦。”村民余文朝说;“但是,我们指望的事也不少咧,指望到湾组的路能够修起来,指望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群众看病不方便,村医务室器材差、药品少,指望器材更好些,药品更多些哟”。

“我也说几句。”村民熊仲芳操着浓厚的河南口音感慨地说:“我是从河南商城鲶鱼山搬迁来麻城的移民,来这里已有40年了,亲眼看到了这里的大变化,我感觉党的政策好,林场领导为民办事好,这都是我们满意的事儿。现在,我们手头富裕些就想盖新房子,但是村里的规划没出来,旅游没形成气候,想建也不好建。我希望政府要重视新农村的规划 ,我们按照规划来盖房子,还可以搞成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一件件,一桩桩,句句在心头。戴福生同志还现场发放了《民情调查表》和《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 围盆夜话,促膝谈心。大家话里话外流露出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好,党的干部好,山区群众的日子好,同时又对美好生活有着新的期待。我告诉大家:“今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是事关三农的水利建设问题,这说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你们反映的农村饮用水、山区通信信号、旅游开发、新农村规划、山区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医务室等问题,我们将带回去认真研究,能解决的将尽快解决。我相信,有中央的好政策,有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的好机遇,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啊!”

掌声、笑声,在大山里的夜空回荡。

3月5日 夜

同群众一起看电影

晚9点20分,走出曾令书家,我和大家一起来到湾中一块宽敞地,同群众一道看电影。这是在赴隘门关村的途中,戴福生同志打电话市广电局局长周玉斌同志,请他们连夜送来的。我们到时,看到周玉斌和两位放映员已做好了放映准备。他们问放什么片子,我说由群众挑吧,大家选了部香港故事片,我则要求在故事片前放映《森林防火》的科教片,因为麻城山区群众习惯烧田岸,上坟烧纸放鞭,乱扔烟头,经常惹发山火,造成损失,群众也有个加强宣传教育的问题。电影开始了,大家看得很投入,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小时候,看电影是最兴奋的事了,如今,多年没有这样看电影了,竞不知放映机不再是胶片机而是数字机了,我也觉得新鲜呢。三月的山里,夜晚有些寒风嗖嗖的,但上百名群众在寒风中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叫我早点休息,但我不忍扰乱这个氛围,硬是陪他们看到曲终人散,尽兴而归。

当晚,我夜宿山村。夜深了,山村静悄悄的,但被窝里的我却心潮澎湃。一天来,我所接触过的农民朋友,他们的眼神、笑容、话语,牵动着我的神经,他们的所喜、所困、所盼,拨动了我的心弦。只有身入群众,才能心贴群众,才能赢得群众,才能带领和教育群众。我似乎更加领悟了省委“三万”活动的深意。

3月6日(星期天) 早上

以干求助的好样板

山里的早晨特别清新。早饭后,我们一行在付艳开和狮子峰林场场长王建朝的陪同下,实地查看我市连接河南黄柏山出口公路的建设情况。这条路既能对接市内交通,又能对接豫皖两省旅游,十分必要,但由于地势复杂,工程浩大,几届班子望山兴叹,动不了手。前年,林场新班子带领林场职工和隘门关村农民,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打响了劈山开路的战役。当时,我还带领市直部门负责人来到工地,为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大家还捐了款。事隔一年,我今天看到的是全长12公里的山区三级公路全线贯通,我兴奋地沿路查看,这条路虽然缺钱,但建设质量一点不马虎,这应当是以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修筑的质量最好的山区公路。昨夜,群众说到最多的也是修了这条满意的路。王建朝说,我们边建设边争取项目,现在立项也有些眉目了。我们常说,先动手再伸手,以干求助,这就是一个好样板。

3月6日 上午

翻山越岭看旅游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翻越大别山,来到山北的河南商城地域,看了他们黄柏山景区建设。我认为他们以规划引领旅游,以招商做大旅游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返回山南,我们继续向隘门关村最偏最远的地方——康王寨行进。隘门关村252户,898人,是个小村子,但人稀地广,纵深有10多公里。康王寨是大别山主峰之一,是麻城海拔最高的地方,鸡鸣三省(鄂豫皖)指的就是这里。我们向深山里又走了12公里,来到山脚,徒步爬

山,有时沿着羊肠小道,有时穿过荆棘丛林,迎着呼呼的寒风,踏着皑皑的残雪,阴冷的天空还飘洒着雪花。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山里山外不同界。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沿途介绍各类植物和三省群众发展生态旅游的愿望。经一个半小时的爬行,翻越“点将台”,穿过“跑马岗”,登上“棋盘石”,就脚踏鄂豫皖了。上下3个多小时的徒步,甚是辛苦,爬着爬着浑身热汗,吹着吹着又周身发凉,但此行收获很大。我惊喜地感觉此地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引进中电投投资10亿元开发风电,看来大有可为。我还惊喜地发现,这里有数千亩古杜鹃林,花期要晚上半个月,正好可以与龟山杜鹃花海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同时,也发现了令人忧虑的景象。在山顶,我看到河南境内修路挖到了三省交界的地方,破坏了生态。看来有必要区域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好“绿色大别山”啊。

3月6日 下午

柏树湾里走亲戚

柏树湾是隘门关村最远的一个湾,也当然是麻城最偏远的一个湾。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就住在这个湾子里。我谢绝了林场中餐的安排,而欣然应承张老汉的邀请到他家作客,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到他家走亲戚。那是2007年5月4日,我们一家3口就曾“摸”到了康王寨,在柏树湾里问路问到了他家,那次是张老汉和他孙儿一起带我们爬山的。那次爬的是主峰,这次是三省交界的棋盘山。那年老张那锅肉丝面至今让我动情。下午2点,我们来到了柏树湾。那棵古树依然如故,他家房子正在翻新。见过他儿子、儿媳,我问孙儿呢,他们告知已经上一中了。事隔4年,

变化很大,感情更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山野菜、老米酒、锅巴粥。我们品尝着麻城山里独有的老米酒,就着热乎乎的酒劲,畅谈着山里人的新生活。张老汉告诉我们:“别看我们这里深山老林的,但景色好,经常有城里人来到我们这里看风景,我家房子翻新就是用来搞农家乐旅游的。”“来,老张,我敬您一杯,您家这想法正是我的心愿啦。”张老汉又开口道:“李书记,我今天求您个事,您帮我家起个店名和写个匾牌吧。”“好哟,店名我帮您琢磨,字我请人写,匾牌做好了给您家送来”迎着老张一家人的期望目光,我一口应承下来,他们满是欢喜。在大树底下,我和张老汉一家道别,并邀请他们到城里到我家作客。

下午4点,带着对山区群众的牵挂,心里装着对群众的承诺,我们一行踏上了返程之路。一路上,我接连同电信、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通了电话,要求他们尽快着手抓好群众期盼的事儿。

(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民情日记)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http://zt.cnhubei.com 2011-7-25 15:4:23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和我市“千人十户”活动开启之后,我就想起了那遥远的小山村——麻城市三河口镇隘门关村,这是鸡鸣三省(鄂豫皖)地,是麻城最偏远的山村。3月5日星期六,我和市委办公室主任戴福生同志,再加上一名随行人员,乘坐一辆吉普车,开始了进山之行。

3月5日(星期六) 下午

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

从城区出发,走过28公里的山路,我们进入了三河口镇。在镇党委书记付艳开同志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去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丁大富。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丁大富是三河人,在外务工经商,最近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我带着对创业者的崇敬之情走进他所创办的服装厂。厂是租用粮管所的旧房,100多名工人正在两个车间里制作服装。丁大富跟我讲:“没想到在山里办厂,员工好找,年前我招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回乡创业先试一下,如果搞得好,以后再扩大。”他还请求给予创业贷款扶持。走进车间,我同正在缝制服装的几位女工攀谈起来。听得出,她们都是来自附近村的,以往有的是在东莞打工,工资高一点,但生活开销大,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到1500块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心里很满意。离开的时候,我回望着丁大富这位回

乡创业者,回望着这深山里的小小工厂,心里热乎乎的,“全民创业”的路子是对的,对这样的创业者要鼓励,要扶持。

3月5日 下午

田间地头上的“诸葛会”

离开服装厂,我们翻过一道山岗来到槐树坳村,听说这里的木耳生产搞得不错。远远地,我就望见了一垄垄、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木耳支架。走近一处白色袋料木耳基地,这块地是一个叫做商谋兵农民经营的,他正在地里补植菌种。通过交谈得知,老商这块木耳基地是1.4亩,每年他家木耳收入两三万元,他从事木耳生产已有7年了,在技术和品种上,他是这个村里的先行者。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黑色段木木耳基地说:“过去,我们用的就是这样的段木作营养基来生产木耳,但消耗木材,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秸杆、枝丫等粉碎,再压缩成袋料作营养基,这样更环保。”他还说山里人对这些东西会种,但不会卖,很多是整蛇皮袋低价卖给了贩子。付艳开告诉我,三河口镇从事木耳、香菇、天麻、蚕桑种植的农户有三分之一以上,年产值有5000多万元,其中仅天麻种植一项,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几十家。但我们的包装、品牌滞后,要尽快赶上。议论间,不少人围拢过来。有镇干部,有村干部,有群众。有的说山里交通条件差,但自然条件好,山里种的林特产品越来越紧俏了,山里人只要肯动脑筋,致富的路子还是有的。有的说要不断改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普及袋料生产,既发展林特经济,又不损耗林业生态。有的说应该按产业组织农民成立专业社,联合打造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有的说要建

设好区域山货市场,方便农特产品的交易和流通„„不知不觉地开起了一个“诸葛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心里越亮堂了。

3月5日 下午

看望福利院里的老人们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三河口福利院。从外围看,这个福利院位置真好,后面一座山,门前一条河,依山傍水,环境舒适,但不知老人们的生活么样。福利院是四合院式的,住房有单人间、双人间,但没看到老人,说是到厨房过夜去了。我们转身来到厨房,看到老人们在这里边吃晚饭,边看着电视,一派大家庭的景象。厨房里有3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包括院长也在里面,老人们吃的是青菜肉丝面。我问一位69岁何姓五保老人:“您吃的饱吗,在这里生活好吗”他回答说:“一日三餐饱的,经常还加餐,没有什么不如意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啊!”旁边的几位老人也笑着点头说好。院长说:“福利院供养着58位孤寡老人,我们会把他们当做亲人一样,请书记放心。”我看到福利院的一头,一株梅花正盛开着,几位吃过晚饭的老人围在树边看花,福利院的另一头,几厢菜地长得绿油油的。临别时,我掏出1000元钱给院长,请他给老人们再卖点肉,再加一次餐。这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平时很少有人来看他们,所以见到我们来,有的像小孩一样兴奋,当我们离开时,他们又依依不舍地跟到了大门口。

3月5日 傍晚

小镇商铺问民忧

夜幕降临,小镇三河口街上亮起一片灯火。我随意走进一家小百货商铺,里面坐着一男一女,这是家夫妻店,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他叫汪能力,是三河口小河沟村人,在这条街上做了5年的生意。我问他小镇经营环境么样,烦心的事多不多。夫妻俩告诉我,现在工商、税务等一些部门的收费正规多了,也少多了,烦心的事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最大的忧虑是两个:一个是经营上,淡季太长,旺季太短,平时农村人都外出了,小镇上没有什么消费,主要靠春节人流返乡这茬生意。一个是社会治安上,一些小混混爱来店里“果筋”,让人头疼。听完这席话,我点了点头。走出店铺,戴福生同志即打通了该镇派出所长的电话,要求他抓好治安工作,所长也表了很好的态。

3月5日 夜

围盆夜话

在三河口镇政府食堂,我们同在家的镇党委委员一起吃夜饭,边吃边问了下有关工作情况和个人情况,也加深了对镇干部的了解。饭后,与镇干部道别,我们在夜色中继续驱车向深山行进。40分钟,翻越18公里崎岖山路,到达了鸡鸣三省(鄂豫皖)地——隘门关村。夜色中的隘门关村一派祥和,我们打着手电筒来到正在看电视的曾令书家。刚刚坐定,几位村组干部和群众也闻讯赶来了。见人多,主人又在堂屋里火盆里加了些板炭,搬来几把椅子放在火盆四周,我和大家一起围盆而坐。我对大家说:“今夜,我们进村入户访问民情,想听听大伙的意见,比方说,这些年来,你们最满意的事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最盼望党委、政府抓好的

事是什么,大家随便聊聊啊。”

“好的,我先说哟。”主人曾令书乐呵呵地说:“我在这深山老林里生活了54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市委书记来到这里,我们全家好感动哟。要说最满意的吧,就是去年修通了12公里的山区水泥路,方便了山里人的进出,这是林场班子最大的功劳。我们场长功不可没,是带领职工自力更生干出来的。要说不满意的吧,也有啊,那就是这个吃水用水的问题还没解决彻底。我们这自来水呀,由于管道不好,一年只能用上几个月,遇上干旱和天冷,这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就成了摆设。希望领导能帮忙解决下哟。”

“好的,我记住了。”我点头回答。“你家几口人,去年的收入情况如何?”“我家6口人,父母、夫妻和两个孩子。孩子呢,一个大上大学,一个在外面打工。去年我在家承包一些基建工程,收入3万多元,儿子在外打工,一年纯收2万多元,爱人在家帮工收入5000多元,加上种油茶、收桐籽、养牛、发展食用菌,全年收入6万多元。这是沾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光哟!”

“好啊,在这大山里,一年家庭收入达6万元,很不错。”我开心笑了。

“我们村,光种食用菌和天麻收入过15万元的有上十户,过25万元的有几户,这点我认为是最满意、最高兴的,”村支书陈长明接过话头说:“当然也有些不称心的事,那就是这里移动信号不好,逢年过节外面回家的人感觉很不方便,信息不通也为农副产品走出深山带来不便。另外,到河南黄柏山的路已修通,但是到安徽金寨的路还要加把劲,如果这条路通

了,那我们这里就成了发展旅游的‘金三角’了啊!”

“我最满意的是现在农民种田不交钱,还要得各种补贴,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呦。”村民余文朝说;“但是,我们指望的事也不少咧,指望到湾组的路能够修起来,指望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群众看病不方便,村医务室器材差、药品少,指望器材更好些,药品更多些哟”。

“我也说几句。”村民熊仲芳操着浓厚的河南口音感慨地说:“我是从河南商城鲶鱼山搬迁来麻城的移民,来这里已有40年了,亲眼看到了这里的大变化,我感觉党的政策好,林场领导为民办事好,这都是我们满意的事儿。现在,我们手头富裕些就想盖新房子,但是村里的规划没出来,旅游没形成气候,想建也不好建。我希望政府要重视新农村的规划 ,我们按照规划来盖房子,还可以搞成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一件件,一桩桩,句句在心头。戴福生同志还现场发放了《民情调查表》和《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 围盆夜话,促膝谈心。大家话里话外流露出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好,党的干部好,山区群众的日子好,同时又对美好生活有着新的期待。我告诉大家:“今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是事关三农的水利建设问题,这说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你们反映的农村饮用水、山区通信信号、旅游开发、新农村规划、山区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医务室等问题,我们将带回去认真研究,能解决的将尽快解决。我相信,有中央的好政策,有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的好机遇,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啊!”

掌声、笑声,在大山里的夜空回荡。

3月5日 夜

同群众一起看电影

晚9点20分,走出曾令书家,我和大家一起来到湾中一块宽敞地,同群众一道看电影。这是在赴隘门关村的途中,戴福生同志打电话市广电局局长周玉斌同志,请他们连夜送来的。我们到时,看到周玉斌和两位放映员已做好了放映准备。他们问放什么片子,我说由群众挑吧,大家选了部香港故事片,我则要求在故事片前放映《森林防火》的科教片,因为麻城山区群众习惯烧田岸,上坟烧纸放鞭,乱扔烟头,经常惹发山火,造成损失,群众也有个加强宣传教育的问题。电影开始了,大家看得很投入,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小时候,看电影是最兴奋的事了,如今,多年没有这样看电影了,竞不知放映机不再是胶片机而是数字机了,我也觉得新鲜呢。三月的山里,夜晚有些寒风嗖嗖的,但上百名群众在寒风中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叫我早点休息,但我不忍扰乱这个氛围,硬是陪他们看到曲终人散,尽兴而归。

当晚,我夜宿山村。夜深了,山村静悄悄的,但被窝里的我却心潮澎湃。一天来,我所接触过的农民朋友,他们的眼神、笑容、话语,牵动着我的神经,他们的所喜、所困、所盼,拨动了我的心弦。只有身入群众,才能心贴群众,才能赢得群众,才能带领和教育群众。我似乎更加领悟了省委“三万”活动的深意。

3月6日(星期天) 早上

以干求助的好样板

山里的早晨特别清新。早饭后,我们一行在付艳开和狮子峰林场场长王建朝的陪同下,实地查看我市连接河南黄柏山出口公路的建设情况。这条路既能对接市内交通,又能对接豫皖两省旅游,十分必要,但由于地势复杂,工程浩大,几届班子望山兴叹,动不了手。前年,林场新班子带领林场职工和隘门关村农民,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打响了劈山开路的战役。当时,我还带领市直部门负责人来到工地,为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大家还捐了款。事隔一年,我今天看到的是全长12公里的山区三级公路全线贯通,我兴奋地沿路查看,这条路虽然缺钱,但建设质量一点不马虎,这应当是以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修筑的质量最好的山区公路。昨夜,群众说到最多的也是修了这条满意的路。王建朝说,我们边建设边争取项目,现在立项也有些眉目了。我们常说,先动手再伸手,以干求助,这就是一个好样板。

3月6日 上午

翻山越岭看旅游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翻越大别山,来到山北的河南商城地域,看了他们黄柏山景区建设。我认为他们以规划引领旅游,以招商做大旅游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返回山南,我们继续向隘门关村最偏最远的地方——康王寨行进。隘门关村252户,898人,是个小村子,但人稀地广,纵深有10多公里。康王寨是大别山主峰之一,是麻城海拔最高的地方,鸡鸣三省(鄂豫皖)指的就是这里。我们向深山里又走了12公里,来到山脚,徒步爬

山,有时沿着羊肠小道,有时穿过荆棘丛林,迎着呼呼的寒风,踏着皑皑的残雪,阴冷的天空还飘洒着雪花。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山里山外不同界。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沿途介绍各类植物和三省群众发展生态旅游的愿望。经一个半小时的爬行,翻越“点将台”,穿过“跑马岗”,登上“棋盘石”,就脚踏鄂豫皖了。上下3个多小时的徒步,甚是辛苦,爬着爬着浑身热汗,吹着吹着又周身发凉,但此行收获很大。我惊喜地感觉此地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引进中电投投资10亿元开发风电,看来大有可为。我还惊喜地发现,这里有数千亩古杜鹃林,花期要晚上半个月,正好可以与龟山杜鹃花海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同时,也发现了令人忧虑的景象。在山顶,我看到河南境内修路挖到了三省交界的地方,破坏了生态。看来有必要区域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好“绿色大别山”啊。

3月6日 下午

柏树湾里走亲戚

柏树湾是隘门关村最远的一个湾,也当然是麻城最偏远的一个湾。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就住在这个湾子里。我谢绝了林场中餐的安排,而欣然应承张老汉的邀请到他家作客,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到他家走亲戚。那是2007年5月4日,我们一家3口就曾“摸”到了康王寨,在柏树湾里问路问到了他家,那次是张老汉和他孙儿一起带我们爬山的。那次爬的是主峰,这次是三省交界的棋盘山。那年老张那锅肉丝面至今让我动情。下午2点,我们来到了柏树湾。那棵古树依然如故,他家房子正在翻新。见过他儿子、儿媳,我问孙儿呢,他们告知已经上一中了。事隔4年,

变化很大,感情更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山野菜、老米酒、锅巴粥。我们品尝着麻城山里独有的老米酒,就着热乎乎的酒劲,畅谈着山里人的新生活。张老汉告诉我们:“别看我们这里深山老林的,但景色好,经常有城里人来到我们这里看风景,我家房子翻新就是用来搞农家乐旅游的。”“来,老张,我敬您一杯,您家这想法正是我的心愿啦。”张老汉又开口道:“李书记,我今天求您个事,您帮我家起个店名和写个匾牌吧。”“好哟,店名我帮您琢磨,字我请人写,匾牌做好了给您家送来”迎着老张一家人的期望目光,我一口应承下来,他们满是欢喜。在大树底下,我和张老汉一家道别,并邀请他们到城里到我家作客。

下午4点,带着对山区群众的牵挂,心里装着对群众的承诺,我们一行踏上了返程之路。一路上,我接连同电信、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通了电话,要求他们尽快着手抓好群众期盼的事儿。

(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民情日记)


相关内容

  • 宾得 K-5+DA* 16-50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123...16P 老屋 P1 器材:宾得 K-5 [宾得数码相机]  镜头:smc PENTAX-DA* 16-50mm F2.8 ED AL [IF] SDM 时间:2013-08-20 17:58:42  快门:1/125  光圈:F/8.0  焦距:26毫米  感光度:2 ...

  • 村前的小路
  •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而贫穷的小山村中生活着一个女孩,大家都叫她曼曼.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便离开村庄去了一个很遥远,陌生的城市打工挣钱来供养她和妹妹上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她很懂事也很勤劳,总是帮着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 就这样在贫穷而辛 ...

  • 读书报告样本
  • 当代文学期中读书报告:透过柔和的目光看生活 --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感 第二组组员: 陈巧灵 袁乙侨 陈艳花 杜宗芳 付晓梅 段福艳 透过柔和的目光看生活 --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作家史铁生作于1983年的一篇以自己文革期间生活 ...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
  •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an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其中"广场上升旗仪式非 ...

  • 新"桃花源"游记
  • 新"桃花源"游记 --大山村一日游 大山村位于安徽省贵池市石台县矶滩乡,是全国闻名的三大长寿村之一,美丽的秋浦河就从大山村前静静流过. 初春凌晨,寒风细雨,我随清华医疗旅游团乘车赴大山村一日游.汽车通过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进入贵池地区牛头山.殷家汇镇.再进入石台县,沿着仙寓山脉向大 ...

  • 谢志强[陆地上的船长]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成武,很气派. ...

  • 流行与经典
  • 经典,是历史大浪淘沙下依旧闪光的金子,是一种历史的流行.流行,经过历史的选择成为经典:而经典,是可以一直流行的. 蛇年元宵节前后播出的"<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用赏心悦目概括应不为过.安与骑兵的原创音乐没有刻意迎合市场的需求,只是淡然.纯真地唱出自己的生活.心情和故 ...

  • 我爱我的家--故乡
  • 我爱我的家--故乡 黔西南州望谟县第四小学六(3)班游蒲秀 指导教师:杨 玲 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小山村,但那里充满了无限的欢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闻到一阵阵芬芳的清香:你会听到家家户户的家畜在呼喊着主人,听到那头戴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在把人们从睡梦中给唤醒:你会看见那遥远的山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 ...

  • 为了那片土地--
  • 我出生在小兴安岭脚下的一座小山村.1961年,戴着右派帽子的父亲从哈尔滨下放到这里,同母亲-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女子结合,开始了虽真诚相爱但却充满不幸的生活.生下我和弟妹不久,母亲就染上了当地流行的"克山病",从此一病不起. 记得那是一个初雪的早晨,我要离开那熟悉的.只有我们山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