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变形观测报告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报告编号:(JC)字第WSWA[1**********]01

************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注 意 事 项

1、报告未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批准、审核、编写、检测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缺页无效。

5、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

测单位提出。

0八三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监测人员:

报告编制:

项目负责人: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声 明:

1、报告未加盖本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无效。

2、报告签字不全或者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3、报告非本单位复制无效,复制需加盖本单位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否则无效。

4、报告中的结论部分未盖“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无效。

5、对报告若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6、检测报告仅对检测样本负责,检测数据为样本检测数据。

7、未经本单位同意,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2011年11月25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 4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6

2.1监测目的 .............................................................................................. 6

2.2监测内容 .............................................................................................. 5

3. 监测依据 ................................................................................................. 5

4. 监测方法 ................................................................................................. 6

4.1仪器设备 ......................................................... 6

4.2基准网设臵 ....................................................... 6

4.3变形监测点设臵 .................................................. 6

4.4观测精度及方法 .................................................. 7

4.5 边坡调查 ......................................................... 7

4.6监测频率与周期 .................................................. 7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 7

5.1边坡监测结果 .................................................... 7

5.2边坡调查结果 .................................................... 9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 9

6.结论与建议 ............................................................................................... 9 附图

1、边坡监测点布臵图(附图1、附图2)

1.工程概况

0八三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位于钱鉴路南西侧,面积约0.02km2,该地段楼房、厂房较多,建筑物多为开山傍水而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山坡、河岸边坡较陡且植被较发育。2008年6月8日,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山坡坡体浅层土体饱水,0八三厂宿舍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为:素填土①;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强风化砂岩④。素填土①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对0八三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

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

2.2监测内容

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

3. 监测依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0八三厂“6〃8”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

(5)业主的有关要求与建议

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为:素填土①;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强风化砂岩④。素填土①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对0八三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

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 2.2监测内容

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

3. 监测依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0八三厂“6〃8”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 (5)业主的有关要求与建议

4. 监测方法

4.1仪器设备

本监测项目拟采用的主要仪器如表1所示。

表1 :

主要仪器设备

4.2基准网设臵

为了使监测点位移有可比性,在滑坡影响范围之外稳定的地方设臵基准点构成基准网。 4.3变形监测点设臵

在A治理点的A0+10及A0+20处的坡顶抗滑桩的桩顶、坡顶原已成石墙及坡脚已成墙墙顶各设1个监测点,共6个监测点;B治理点的B0+23坡顶桩板墙顶、桩板墙墙脚、格构护坡的坡顶、毛石砼挡墙顶及墙脚各设1个监测点,B0+57的护脚墙的墙顶及墙脚、两个分级平台各设2个监测点,共12个监测点。A,B治理点累计共18个监测点,见附图1、附图2。

4.4观测精度及方法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要求进行监测,精度要求见表

2。

表2 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表

每处边坡首先以观测基准网建立独立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统,测量出各个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然后分别自两处观测墩采用极坐标或边角前方交会方法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测量出各个变形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水平角、倾角及斜距,然后解算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值及高程,以第一次监测数据作为基准值,将后期观测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得到各个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固定、一相同”,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 4.5 坡面裂缝观测

边坡调查与边坡监测同期进行,裂缝检查时,注意裂缝形态(宽度、延伸方向及最大宽度位臵),分别用游标卡尺、塞尺、卷尺等量测并拍照描绘,同时记录裂缝两侧相对高差及水平变位。

从坡脚开始自下而上对边坡进行拉网式巡视,力求不错过边坡出现的任何一处裂缝。对出现的裂缝,除了现场标示、文字记录以及必要的测量以外,还拍摄实际照片。 4.6监测频率与周期

边坡加固处理施工完成后设臵安装基准点与观测点,本项目于2010年12月15日进行第一次基准网测量及观测点测量,以后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至2011年12月15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共观测13次,同时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5.1边坡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详见表3《边坡各观测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各观测点的时间~水平位移、时间~垂直位移曲线见图1~图4,各观测点的监测数据见附表1。

表3 : 边坡各观测点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

5.2坡面裂缝观测结果

每次边坡仪器测量各观测点位移时同时进行坡面裂缝观测,共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观测结果未发现边坡存在裂缝。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经过一年13次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观测及对边坡坡面裂缝观测,得边坡各观测点累计水平位移1.71~2.21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点为14#点;垂直位移-2.13~-3.03mm,最大累计垂直位移点为16#点;水平及垂直沉降值均较小。边坡未发现坡面裂缝。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

中。

6.结论与建议

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中,但边坡观测结果仍有微小变形,建议今后仍应对边坡进行必要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边坡的安全。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附图1 A

点边坡监测点布臵图(

第21页

为观测点)

附图2 B

点边坡监测点布臵图(为观测点)

第22页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报告编号:(JC)字第WSWA[1**********]01

************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注 意 事 项

1、报告未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批准、审核、编写、检测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缺页无效。

5、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

测单位提出。

0八三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监测人员:

报告编制:

项目负责人: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声 明:

1、报告未加盖本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无效。

2、报告签字不全或者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3、报告非本单位复制无效,复制需加盖本单位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否则无效。

4、报告中的结论部分未盖“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无效。

5、对报告若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6、检测报告仅对检测样本负责,检测数据为样本检测数据。

7、未经本单位同意,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2011年11月25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 4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6

2.1监测目的 .............................................................................................. 6

2.2监测内容 .............................................................................................. 5

3. 监测依据 ................................................................................................. 5

4. 监测方法 ................................................................................................. 6

4.1仪器设备 ......................................................... 6

4.2基准网设臵 ....................................................... 6

4.3变形监测点设臵 .................................................. 6

4.4观测精度及方法 .................................................. 7

4.5 边坡调查 ......................................................... 7

4.6监测频率与周期 .................................................. 7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 7

5.1边坡监测结果 .................................................... 7

5.2边坡调查结果 .................................................... 9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 9

6.结论与建议 ............................................................................................... 9 附图

1、边坡监测点布臵图(附图1、附图2)

1.工程概况

0八三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位于钱鉴路南西侧,面积约0.02km2,该地段楼房、厂房较多,建筑物多为开山傍水而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山坡、河岸边坡较陡且植被较发育。2008年6月8日,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山坡坡体浅层土体饱水,0八三厂宿舍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为:素填土①;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强风化砂岩④。素填土①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对0八三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

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

2.2监测内容

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

3. 监测依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0八三厂“6〃8”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

(5)业主的有关要求与建议

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为:素填土①;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强风化砂岩④。素填土①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对0八三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

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 2.2监测内容

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

3. 监测依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0八三厂“6〃8”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 (5)业主的有关要求与建议

4. 监测方法

4.1仪器设备

本监测项目拟采用的主要仪器如表1所示。

表1 :

主要仪器设备

4.2基准网设臵

为了使监测点位移有可比性,在滑坡影响范围之外稳定的地方设臵基准点构成基准网。 4.3变形监测点设臵

在A治理点的A0+10及A0+20处的坡顶抗滑桩的桩顶、坡顶原已成石墙及坡脚已成墙墙顶各设1个监测点,共6个监测点;B治理点的B0+23坡顶桩板墙顶、桩板墙墙脚、格构护坡的坡顶、毛石砼挡墙顶及墙脚各设1个监测点,B0+57的护脚墙的墙顶及墙脚、两个分级平台各设2个监测点,共12个监测点。A,B治理点累计共18个监测点,见附图1、附图2。

4.4观测精度及方法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要求进行监测,精度要求见表

2。

表2 岩质滑坡监测精度表

每处边坡首先以观测基准网建立独立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统,测量出各个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然后分别自两处观测墩采用极坐标或边角前方交会方法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测量出各个变形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水平角、倾角及斜距,然后解算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值及高程,以第一次监测数据作为基准值,将后期观测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得到各个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固定、一相同”,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 4.5 坡面裂缝观测

边坡调查与边坡监测同期进行,裂缝检查时,注意裂缝形态(宽度、延伸方向及最大宽度位臵),分别用游标卡尺、塞尺、卷尺等量测并拍照描绘,同时记录裂缝两侧相对高差及水平变位。

从坡脚开始自下而上对边坡进行拉网式巡视,力求不错过边坡出现的任何一处裂缝。对出现的裂缝,除了现场标示、文字记录以及必要的测量以外,还拍摄实际照片。 4.6监测频率与周期

边坡加固处理施工完成后设臵安装基准点与观测点,本项目于2010年12月15日进行第一次基准网测量及观测点测量,以后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至2011年12月15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共观测13次,同时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5.1边坡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详见表3《边坡各观测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各观测点的时间~水平位移、时间~垂直位移曲线见图1~图4,各观测点的监测数据见附表1。

表3 : 边坡各观测点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结果表

5.2坡面裂缝观测结果

每次边坡仪器测量各观测点位移时同时进行坡面裂缝观测,共进行13次坡面裂缝观测。观测结果未发现边坡存在裂缝。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经过一年13次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观测及对边坡坡面裂缝观测,得边坡各观测点累计水平位移1.71~2.21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点为14#点;垂直位移-2.13~-3.03mm,最大累计垂直位移点为16#点;水平及垂直沉降值均较小。边坡未发现坡面裂缝。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

中。

6.结论与建议

边坡在监测期间处于稳定状态中,但边坡观测结果仍有微小变形,建议今后仍应对边坡进行必要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边坡的安全。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表

续附表1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附图1 A

点边坡监测点布臵图(

第21页

为观测点)

附图2 B

点边坡监测点布臵图(为观测点)

第22页


相关内容

  • 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 硚口区行政中心 (修改稿)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2006年10月17日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 硚口区新行政中心基坑支护设计 任务号:2006-11 图别:基坑支护施工设计 总工程师: (签章) 审 核: (签章) 设 计: (签章)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2006年10月17日 ...

  • 边坡防滑坡作业规程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大口煤矿 编制单位:肃南县西大口煤矿 编制日期:二〇一四年六月五日 编 审 人 员 签 字 作业规程集体会审意见 前 言 为提高西大口煤矿采掘工程质量,规范边坡施工作业 程序,保障采掘工程中边坡质量,防止建设生产过程中发生边坡滑坡.坍塌等安全事故,制定肃南县西大口煤矿边坡防滑坡作业 ...

  •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
  • 新乡建业壹号城邦二期工程-施工方案 新乡建业壹号城邦二期工程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O一三年十月一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3 新乡建业壹号城邦二期工程-施工方案 2.监测目的------------------ ...

  • 20160829深基坑喷浆支护方案
  • "虎山壹号"项目 深基坑边坡支护方案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 2016年8月 目 录 一.编制说明„„„„„„„„„„„„„„„„„„„„„„„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准备„„„„„„„„„„„„„„„„„„„„„„„4 四.施工 ...

  • 土石方深基坑支护方案
  •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1 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2-2009 4.建设单位提供的 ...

  • 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报告(10标)
  • 报告编号:bdl2012-00009 郴州至宁远高速公路十标(K164+850-K189+800) 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报告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土木技术研究院 二○一二年六月 注 意 事 项 1.本报告每页都应盖有"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否则视为无效. 2.复制报告未 ...

  • 高速公路高边坡位移变形动态监测
  • 科技资讯 2007 NO.10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工 程 技 术 高速公路高边坡位移变形动态监测 谢永明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5)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在对路堑边坡表面.地下变形以及支挡结构物受力状态监测所获 ...

  • JGJ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 3. 1. 1 下列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 加层.扩建建筑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 受邻近施工影晌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晌的 建筑. 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 大型城市基础 ...

  • 土方开挖报审表及方案
  • 舜湖西路北侧新开河.桥梁工程 <新开河开挖>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吴 江 市 舜 新 建 筑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编制依据 三. 施工准备 四. 施工机械配置 五. 临时运输道路铺设 六. 开挖顺序 七. 安全措施 一. 工程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