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苏童_碧奴_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

 2009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09第23卷 第3期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          Vol.23No.3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

黄雪玲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揭阳522000)Ξ

摘 要: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碧奴》:;苏童;孟姜女;传说;再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3-0101-03

  一《徘徊在神话的建构

苏童被认为是“先锋小说”代表作家,然而他并——〈碧奴〉》中不无感慨没有局囿于先锋小说的小世界,而是努力突破自己。,并不像‘重述神1989年发表的《妻妾成群》,

[3]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碧奴》是我最好的长篇’。”吴雁

同志的文章《苏童在〈碧奴〉里犯错?》更是尖锐地批走向成熟。迄今为止,评“:眼泪是苏童的唯一有效的道具,除此之外,我不品,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知道还有什么更新鲜有趣的事物。那些亡灵变成的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青蛙、百春台河五谷城外的马人和鹿人等等,生硬而

[4]王生活》《、武则天》《、城北地带》等。软弱,失去了神话叙事的透明和清澈。”那么苏童

进入新世纪后稍有停顿的苏童,终于在2006年的《碧奴》到底是败笔还是他创作生涯的另一个高峰9月,在万众的期待下推出了他自己认为“写得如此呢?苏童在这里是如何对神话进行重述的呢?他的

[1]色彩丰富……最好的长篇”———《碧奴》。《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

《碧奴———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的写作缘于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分析。

“重述神话”。这部小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二

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据说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首先,对孟姜女的重命名:从孟姜女到碧奴。就完成了创作,写作的过程非常顺利、流畅。苏童显对于传说中的奇女子,苏童认为“孟姜女”这样然对自己的“力作”有极大的信心“:人的生理有本能的称呼颇为不当。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民间传说冲动,写作也一样,写什么多半是源于敏感和冲动,中,孟姜女也并非真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考证出孟怎么写却是有潜意识的,我的潜意识其实就是绕过姜女是姜姓,齐国人。我在写作时,特别希望给她一别人,最好还要能绕过自己。我确实很努力,这是我个美丽的名,碧奴的名字是突然从脑子里跳出来,我

[5]唯一可以表扬自己的地方。《碧奴》的写作就是这特别喜欢,因为有我想要的古意与苍凉。”苏童觉

样。所以,我坚信,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得孟姜女这样的名字太俗气了,于是,决定给她一个

[2]说。”温暖的名字———碧奴。虽然孟姜女的确有“姜家大《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广闺女”之意,但是一些专家通过考证,也挖掘出了“孟Ξ 收稿日期:2009-02-22

作者简介:黄雪玲(1983-),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

・101・

姜女”这一称谓的深沉蕴涵。例如郭传联和陈同英说”靠近。

的论文《孟姜女其人源流考》就仔细考证了孟姜女的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演变为最后的孟姜女传称谓由来“:孟姜女其人,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已经出说,其间有一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现,她是齐国美貌女子的代称,并非专指某一具体众所喜爱,并不断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从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与流传,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借人。”“杞梁妻作为齐国都城中的一个妇道人家,在其

丈夫战死之后,因郊吊问题敢于在齐庄公面前据理孟姜女的行为对黑暗社会所进行的有力的控诉,以抗争,如此表现,既是她知礼的体现,又是她不畏暴及表达出的劳动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家庭生活政的表露,也是她与丈夫忠贞爱情的显现。所以,人的幸福与安康的真诚心声。

苏童很清楚“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早已妇孺皆们对她的赞扬不仅是相貌美,更重要的是赞扬她的

心灵美。就这样一位典型人物,当然是齐国最美的知”,所以他一直想写出点新意。“在《孟姜女》中,我女人和最值得齐人骄傲的人物。因此,将‘孟姜女’将着重研究眼泪,研究有关眼泪的条件和背景,书写的称谓转嫁于她实属必然。这样一来,孟姜女就变一段‘哭的历史’。当然,这个‘哭’里面肯定暗藏着

[6][7]成了集形象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也就大的反讽和隐喻”。

是说,对于传说中那位奇女子的称呼并没有不当与这是苏童的叙述动机,要写出新意,书写一段眼

泪的历史。不敬之处“,孟姜女”这样的一个称呼是糅进了人们

对她的赞赏与推崇。所以,苏童费尽苦心给孟姜女于是作者一开篇就幻化出北山下人们不能哭泣另起名字反而是对这一深刻蕴涵的瓦解了。而且的传说。“哭灵人的后裔如今散居在桃村、柴村、磨“碧奴”二字也值得商榷。虽然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极盘庄一带”。。出生在

“,,但是这里的人其低下,以“奴”“、奴家”自称,但是将一个历代民众

心目中的英雄,一个无法推倒的伟大女性形象,一个“:耳朵大的女孩代表着民众心声以及美好愿望化身的女性,……厚嘴唇的直呼之,……最神秘的是

”碧奴也学会。一些丰乳女子,她们竟然用乳房哭泣。

了用头发哭。“她母亲活着的时候给女儿梳了个双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由苏童对孟姜女这一名字常识凤鬟,教她把眼泪藏在头发里,可是母亲死得早,传的不了解,我们很难想象他还能怎样去丰满那个家授的秘方也就半途而废,碧奴的少女时代是用头发

哭泣的,可是哭得不加掩饰,她的头发整天湿漉漉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再者,对传说故事的颠覆性叙述。的,双凤鬟也梳得七扭八歪……泪从头发里出来,头孟姜女的故事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发天天又酸又臭,怎么也梳不好的”。苏童笔下幻化台》和《白蛇传》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成碧奴的“孟姜女”很显然已经不再是那个“集形象

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你难道会觉得一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而千百年来孟姜女的传说

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流传中不断地添入一些新的个“双凤鬟也梳得七扭八歪”、“头发天天又酸又臭,历史因素以及百姓的愿望、智慧。最原始的对于孟怎么也梳不好的”这样一个满脸愁容的女子美吗?姜女故事的记载可回溯到《左传》《左传》,里面记载随着故事的发展,碧奴的哭越发叫人哭笑不得。她

的眼泪所代表的不是力量而是软弱。当碧奴受到羊的故事极其简单,主要是想褒扬杞梁妻(孟姜女的原

倌的轻薄,受到鹿人的虐待时,她不是进行反抗,而型)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的令人钦

佩的事迹。至于眼泪还有哭倒长城一开始都是没有是一味地哭泣,虽然作者勉强赋予了她的眼泪以所的。而到战国时由于受当时音乐界的风气的影响才谓的神圣力量,但那种哭却仍显得莫名其妙。甚至

于被人捉去做死人的妻子,为别人哭棺的时候,碧奴有了哀哭的环节。将孟姜女的“哭”进行深入挖掘并

进行艺术的表现,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随着“哭”半死不活的,只会不断地流泪罢了。

的发展到了西汉便由“哭之哀”引发了“城崩”。经过苏童笔下的碧奴显然已经跟民间故事中的孟姜

[8]唐代的演变之后,原来“杞梁妻”的故事就变得面目女相去甚远,所以,有人甚至认为苏童有“恶搞”的

全非了。故事的背景由春秋时期被挪到了秦代,把嫌疑。

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其实,孟姜女的故事之所以能在民间流传千百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经过唐代的大幅度年之久,还在于它的崇高感和悲剧感。孟姜女的故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事从原先的没有眼泪到后来增加了哭的元素,直至・102・

苏童这里眼泪的泛滥,很显然,在苏童的笔下眼泪被间,难道只是因为民间“恶”的存在吗?难道人们心颠覆了,而这种颠覆直接导致苏童在对孟姜女传说目中的英雄应该被极尽糟蹋、蹂躏?这样一来,孟姜的再叙事中消解了其中的崇高感和悲剧感。女故事的的崇高感和悲剧感便完全丧失了。

最后,对历史环境重现的再叙述。三

苏童的确是在碧奴这部新小说中发挥了他超人那么,如此令人失望的《碧奴》为何还能取得“巨的想象力。苏童给碧奴创设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环大的成功”呢?在陈乾坤的文章《把该做的都做好境,而这是一个充满了“恶”的地方。———记〈碧奴〉的“朴实”营销》中简要分析了《碧奴》

小说开篇写了信桃君的故事。他体恤百姓,将取得销售成功的原因:“‘重述神话’项目的拉动”、自己的所有给了他们。信桃君死后,虽然人们对信“预热媒体”“、‘常规推广’做营销”、“选个好日子出

[9]桃君之死感到悲伤,但是一旦触动到自身的利益的嫁”。从某种意义上而说《碧奴》,的确是成功了,

时候,他们便显现出了“恶”的本性。如萧德因为信是再造了苏童的销售奇迹。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桃君送了他堂兄猪仔而没有送他,便觉得信桃君不到文本当中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苏童对孟姜女传说讲公平,生起他的气来了,这是一个心胸极度狭隘的的再叙述有太多让人遗憾的地方。人。而更有一些人趁乱捡一点小便宜“,有人还顺便中国的神话虽然不少,但是比较零散,将神话改把自家的羊赶到信桃君的菜园里,啃了点萝卜秧成小说便有较大的难度,或许正是因此,很少有人愿子”。当碧奴收拾行装要北上探夫时,乡亲们不是支意尝试。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持,而是“一起对着碧奴的身影呸呸地啐起来”,还不的启动,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苏童的《碧奴》在千呼忘将碧奴家里的东西扫荡一空。碧奴在为丈夫送冬万唤中出来了,然而,“故事不够流畅,,人衣的路上,可以说是尝尽人世间的苦难。当她在路,读着读着,你就要放上向车夫寻求搭车的帮助的时候“,车夫们看来也不,。《碧奴》是一部

[10]是好人,一个把她当成刺客,‘神话’”。我们真诚

在蓝草涧人市,,,,能创造出奇而且还遭到了打劫迹,能开始新的传统。

很多人看着,。她们

只是看着,甚至怪罪碧奴不应带着一个大包裹出来。参考文献:

[1]柳青.苏童:不怕被遗忘[N].文汇报,2006-05-02(4).然后,到了百春台,碧奴受到羊倌的轻薄,她的包裹

:控制和解放的平衡[N].文艺报.则被鹿人“分割”掉了,鹿人们甚至把她锁在森林里。[2]苏童,张学昕.《碧奴》

2006-10-14(8).而她千辛万苦逃出来之后,又落入了其他的陷阱。[3]付祥喜.徘徊在神话的建构与解构之间———评苏童的新被铐在死人棺材上为之哭丧,后又被当作刺客关押作《碧奴》[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在铁笼里示众。[4]吴雁.苏童在《碧奴》里犯错[N].新民周刊,2006-9-13.苏童这样安排或许是为了显示出碧奴此去千万[5]文娱.苏童《碧奴》首发全球15家出版社购买[N].河南

里行程之艰辛。因为正是这种不容易,不是一般人日报,2006-11-29(5).

可以承受的,所以,当碧奴那样一个弱女子完成后,[6]郭传联,陈同英.孟姜女其人源流考[J].管子学刊,2007,

(3).才更振奋人心,更加令人感动。可是,苏童的此番安

[7]苏童的《孟姜女》将书写一段哭的历史[N].读写新闻.排却收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效果“:在苏童浑浊的叙

[8]冯玉雷.重述的误区———苏童《碧奴》批判[J].中国比较事中,只有一种东西固执地爬行于故事表面。那就

文学,2007,(2).是自虐和他虐的母题。整个寻夫送冬衣的过程,看[9]陈乾坤.把该做的都做好———记《碧奴》的“朴实”营销[9]起来就像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虐待狂欢。”[J].显微市场,2006,(下旬刊).尽管古代的社会是有“恶”的可能的,碧奴在路[10]葛红兵,罗芙.神话:如何可能被重述[J].上海大学学报上的确可能会遇到一些坏人对她做不好的事情,但(社会科学版),2007,(5).

是,人都有怜悯之心,更何况对待一个千里迢迢去探【责任编辑 郭庆林】夫的弱女子呢?孟姜女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于民

・103・

 2009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09第23卷 第3期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          Vol.23No.3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

黄雪玲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揭阳522000)Ξ

摘 要: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碧奴》:;苏童;孟姜女;传说;再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3-0101-03

  一《徘徊在神话的建构

苏童被认为是“先锋小说”代表作家,然而他并——〈碧奴〉》中不无感慨没有局囿于先锋小说的小世界,而是努力突破自己。,并不像‘重述神1989年发表的《妻妾成群》,

[3]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碧奴》是我最好的长篇’。”吴雁

同志的文章《苏童在〈碧奴〉里犯错?》更是尖锐地批走向成熟。迄今为止,评“:眼泪是苏童的唯一有效的道具,除此之外,我不品,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知道还有什么更新鲜有趣的事物。那些亡灵变成的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青蛙、百春台河五谷城外的马人和鹿人等等,生硬而

[4]王生活》《、武则天》《、城北地带》等。软弱,失去了神话叙事的透明和清澈。”那么苏童

进入新世纪后稍有停顿的苏童,终于在2006年的《碧奴》到底是败笔还是他创作生涯的另一个高峰9月,在万众的期待下推出了他自己认为“写得如此呢?苏童在这里是如何对神话进行重述的呢?他的

[1]色彩丰富……最好的长篇”———《碧奴》。《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

《碧奴———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的写作缘于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分析。

“重述神话”。这部小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二

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据说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首先,对孟姜女的重命名:从孟姜女到碧奴。就完成了创作,写作的过程非常顺利、流畅。苏童显对于传说中的奇女子,苏童认为“孟姜女”这样然对自己的“力作”有极大的信心“:人的生理有本能的称呼颇为不当。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民间传说冲动,写作也一样,写什么多半是源于敏感和冲动,中,孟姜女也并非真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考证出孟怎么写却是有潜意识的,我的潜意识其实就是绕过姜女是姜姓,齐国人。我在写作时,特别希望给她一别人,最好还要能绕过自己。我确实很努力,这是我个美丽的名,碧奴的名字是突然从脑子里跳出来,我

[5]唯一可以表扬自己的地方。《碧奴》的写作就是这特别喜欢,因为有我想要的古意与苍凉。”苏童觉

样。所以,我坚信,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得孟姜女这样的名字太俗气了,于是,决定给她一个

[2]说。”温暖的名字———碧奴。虽然孟姜女的确有“姜家大《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广闺女”之意,但是一些专家通过考证,也挖掘出了“孟Ξ 收稿日期:2009-02-22

作者简介:黄雪玲(1983-),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

・101・

姜女”这一称谓的深沉蕴涵。例如郭传联和陈同英说”靠近。

的论文《孟姜女其人源流考》就仔细考证了孟姜女的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演变为最后的孟姜女传称谓由来“:孟姜女其人,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已经出说,其间有一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现,她是齐国美貌女子的代称,并非专指某一具体众所喜爱,并不断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从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与流传,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借人。”“杞梁妻作为齐国都城中的一个妇道人家,在其

丈夫战死之后,因郊吊问题敢于在齐庄公面前据理孟姜女的行为对黑暗社会所进行的有力的控诉,以抗争,如此表现,既是她知礼的体现,又是她不畏暴及表达出的劳动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家庭生活政的表露,也是她与丈夫忠贞爱情的显现。所以,人的幸福与安康的真诚心声。

苏童很清楚“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早已妇孺皆们对她的赞扬不仅是相貌美,更重要的是赞扬她的

心灵美。就这样一位典型人物,当然是齐国最美的知”,所以他一直想写出点新意。“在《孟姜女》中,我女人和最值得齐人骄傲的人物。因此,将‘孟姜女’将着重研究眼泪,研究有关眼泪的条件和背景,书写的称谓转嫁于她实属必然。这样一来,孟姜女就变一段‘哭的历史’。当然,这个‘哭’里面肯定暗藏着

[6][7]成了集形象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也就大的反讽和隐喻”。

是说,对于传说中那位奇女子的称呼并没有不当与这是苏童的叙述动机,要写出新意,书写一段眼

泪的历史。不敬之处“,孟姜女”这样的一个称呼是糅进了人们

对她的赞赏与推崇。所以,苏童费尽苦心给孟姜女于是作者一开篇就幻化出北山下人们不能哭泣另起名字反而是对这一深刻蕴涵的瓦解了。而且的传说。“哭灵人的后裔如今散居在桃村、柴村、磨“碧奴”二字也值得商榷。虽然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极盘庄一带”。。出生在

“,,但是这里的人其低下,以“奴”“、奴家”自称,但是将一个历代民众

心目中的英雄,一个无法推倒的伟大女性形象,一个“:耳朵大的女孩代表着民众心声以及美好愿望化身的女性,……厚嘴唇的直呼之,……最神秘的是

”碧奴也学会。一些丰乳女子,她们竟然用乳房哭泣。

了用头发哭。“她母亲活着的时候给女儿梳了个双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由苏童对孟姜女这一名字常识凤鬟,教她把眼泪藏在头发里,可是母亲死得早,传的不了解,我们很难想象他还能怎样去丰满那个家授的秘方也就半途而废,碧奴的少女时代是用头发

哭泣的,可是哭得不加掩饰,她的头发整天湿漉漉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再者,对传说故事的颠覆性叙述。的,双凤鬟也梳得七扭八歪……泪从头发里出来,头孟姜女的故事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发天天又酸又臭,怎么也梳不好的”。苏童笔下幻化台》和《白蛇传》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成碧奴的“孟姜女”很显然已经不再是那个“集形象

美与心灵美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你难道会觉得一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而千百年来孟姜女的传说

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流传中不断地添入一些新的个“双凤鬟也梳得七扭八歪”、“头发天天又酸又臭,历史因素以及百姓的愿望、智慧。最原始的对于孟怎么也梳不好的”这样一个满脸愁容的女子美吗?姜女故事的记载可回溯到《左传》《左传》,里面记载随着故事的发展,碧奴的哭越发叫人哭笑不得。她

的眼泪所代表的不是力量而是软弱。当碧奴受到羊的故事极其简单,主要是想褒扬杞梁妻(孟姜女的原

倌的轻薄,受到鹿人的虐待时,她不是进行反抗,而型)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的令人钦

佩的事迹。至于眼泪还有哭倒长城一开始都是没有是一味地哭泣,虽然作者勉强赋予了她的眼泪以所的。而到战国时由于受当时音乐界的风气的影响才谓的神圣力量,但那种哭却仍显得莫名其妙。甚至

于被人捉去做死人的妻子,为别人哭棺的时候,碧奴有了哀哭的环节。将孟姜女的“哭”进行深入挖掘并

进行艺术的表现,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随着“哭”半死不活的,只会不断地流泪罢了。

的发展到了西汉便由“哭之哀”引发了“城崩”。经过苏童笔下的碧奴显然已经跟民间故事中的孟姜

[8]唐代的演变之后,原来“杞梁妻”的故事就变得面目女相去甚远,所以,有人甚至认为苏童有“恶搞”的

全非了。故事的背景由春秋时期被挪到了秦代,把嫌疑。

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其实,孟姜女的故事之所以能在民间流传千百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经过唐代的大幅度年之久,还在于它的崇高感和悲剧感。孟姜女的故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事从原先的没有眼泪到后来增加了哭的元素,直至・102・

苏童这里眼泪的泛滥,很显然,在苏童的笔下眼泪被间,难道只是因为民间“恶”的存在吗?难道人们心颠覆了,而这种颠覆直接导致苏童在对孟姜女传说目中的英雄应该被极尽糟蹋、蹂躏?这样一来,孟姜的再叙事中消解了其中的崇高感和悲剧感。女故事的的崇高感和悲剧感便完全丧失了。

最后,对历史环境重现的再叙述。三

苏童的确是在碧奴这部新小说中发挥了他超人那么,如此令人失望的《碧奴》为何还能取得“巨的想象力。苏童给碧奴创设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环大的成功”呢?在陈乾坤的文章《把该做的都做好境,而这是一个充满了“恶”的地方。———记〈碧奴〉的“朴实”营销》中简要分析了《碧奴》

小说开篇写了信桃君的故事。他体恤百姓,将取得销售成功的原因:“‘重述神话’项目的拉动”、自己的所有给了他们。信桃君死后,虽然人们对信“预热媒体”“、‘常规推广’做营销”、“选个好日子出

[9]桃君之死感到悲伤,但是一旦触动到自身的利益的嫁”。从某种意义上而说《碧奴》,的确是成功了,

时候,他们便显现出了“恶”的本性。如萧德因为信是再造了苏童的销售奇迹。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桃君送了他堂兄猪仔而没有送他,便觉得信桃君不到文本当中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苏童对孟姜女传说讲公平,生起他的气来了,这是一个心胸极度狭隘的的再叙述有太多让人遗憾的地方。人。而更有一些人趁乱捡一点小便宜“,有人还顺便中国的神话虽然不少,但是比较零散,将神话改把自家的羊赶到信桃君的菜园里,啃了点萝卜秧成小说便有较大的难度,或许正是因此,很少有人愿子”。当碧奴收拾行装要北上探夫时,乡亲们不是支意尝试。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持,而是“一起对着碧奴的身影呸呸地啐起来”,还不的启动,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苏童的《碧奴》在千呼忘将碧奴家里的东西扫荡一空。碧奴在为丈夫送冬万唤中出来了,然而,“故事不够流畅,,人衣的路上,可以说是尝尽人世间的苦难。当她在路,读着读着,你就要放上向车夫寻求搭车的帮助的时候“,车夫们看来也不,。《碧奴》是一部

[10]是好人,一个把她当成刺客,‘神话’”。我们真诚

在蓝草涧人市,,,,能创造出奇而且还遭到了打劫迹,能开始新的传统。

很多人看着,。她们

只是看着,甚至怪罪碧奴不应带着一个大包裹出来。参考文献:

[1]柳青.苏童:不怕被遗忘[N].文汇报,2006-05-02(4).然后,到了百春台,碧奴受到羊倌的轻薄,她的包裹

:控制和解放的平衡[N].文艺报.则被鹿人“分割”掉了,鹿人们甚至把她锁在森林里。[2]苏童,张学昕.《碧奴》

2006-10-14(8).而她千辛万苦逃出来之后,又落入了其他的陷阱。[3]付祥喜.徘徊在神话的建构与解构之间———评苏童的新被铐在死人棺材上为之哭丧,后又被当作刺客关押作《碧奴》[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在铁笼里示众。[4]吴雁.苏童在《碧奴》里犯错[N].新民周刊,2006-9-13.苏童这样安排或许是为了显示出碧奴此去千万[5]文娱.苏童《碧奴》首发全球15家出版社购买[N].河南

里行程之艰辛。因为正是这种不容易,不是一般人日报,2006-11-29(5).

可以承受的,所以,当碧奴那样一个弱女子完成后,[6]郭传联,陈同英.孟姜女其人源流考[J].管子学刊,2007,

(3).才更振奋人心,更加令人感动。可是,苏童的此番安

[7]苏童的《孟姜女》将书写一段哭的历史[N].读写新闻.排却收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效果“:在苏童浑浊的叙

[8]冯玉雷.重述的误区———苏童《碧奴》批判[J].中国比较事中,只有一种东西固执地爬行于故事表面。那就

文学,2007,(2).是自虐和他虐的母题。整个寻夫送冬衣的过程,看[9]陈乾坤.把该做的都做好———记《碧奴》的“朴实”营销[9]起来就像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虐待狂欢。”[J].显微市场,2006,(下旬刊).尽管古代的社会是有“恶”的可能的,碧奴在路[10]葛红兵,罗芙.神话:如何可能被重述[J].上海大学学报上的确可能会遇到一些坏人对她做不好的事情,但(社会科学版),2007,(5).

是,人都有怜悯之心,更何况对待一个千里迢迢去探【责任编辑 郭庆林】夫的弱女子呢?孟姜女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于民

・103・


相关内容

  • 苏童经典语录
  • 苏童经典语录 1.颂莲仿佛从高处往一个黑暗深谷坠落,疼痛.晕眩伴随着轻松的感觉.奇怪的是意识中不断浮现梅珊的脸.那张美丽绝伦的脸也隐没在黑暗中间 2.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3.颂莲刚要上去行礼,毓如手里的佛珠突然断了线,滚了一地,毓如推开红木靠椅下地捡佛珠,口中念念 ...

  •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释
  • 作者:傅修延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4)04-0205-10 本文为<四部古典小说新论>的姊妹篇.[1](P162)按照中国民间文学界的共识,四大民间传说包括<白蛇传>.<梁山伯与祝 ...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 分类号 ■■■|密级 10542学校代码学号200904210026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 --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FamilyNarrativebyMeansofImagery --ComparisonbetweenFamilyNovelsofMoYahandSuTong 指导教师姓名.职 ...

  • 从[河岸]看苏童小说对人生困惑的关注
  • 从<河岸>看苏童小说对人生困惑的关注 河北大学 张小璐 摘 要:新时期以来,控诉和反思文革的作品屡见不鲜.许多新历史主义小说也没有摆脱这样的调子.苏童的长篇力作<河岸>虽然强化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人自身的关注.相反,他在这部作品中更加集中地表现出对人生某 ...

  •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1课 <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 ...

  • 黄雀记读后感
  • 黄雀记读后感 时间:2017/5/20栏目: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一) 讲了一个故事,却没有把故事讲好. 有一部电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许多人对这部电影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印象.其实,这样的话,写起来最轻松,但也写得很糟糕,很不负责任.什么叫做许多人?多多少少的印象是什么印象?这些问题 ...

  • 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
  • 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 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 孙立涛 摘要:<伏羲考>是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方面的力作,其写作目的是探求中国文化源头,恢复中国 古代神话系统,为神话学理论建设做出典范.闻一多具有现代化的学术观念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文章中既运用传统的音 ...

  •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王吉鹏,韩 旭 (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 ...

  • 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教学设计
  • 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 1-4-4 区分历史叙述和文学作品的差别,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及其功用. 1-4-5 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 解读:本课标隶属于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