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论文

唐诗三百首

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1. 初唐时期

代表人物:

(1)“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有名的文学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诗骨”。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被后人称为诗骨。光宅进士, 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李苏杜”

杜审言(约645-708) ,字必简,汉族,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人。宋代“三苏”为其后裔。与李峤并称“苏李”。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盛唐时期

代表人物:

(1)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谥号“文献”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人。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张说: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封燕国公,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 齐名, 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 人称" 燕许大手笔" 。

(3)王翰(687至726)年 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其他诗人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祖咏,丘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诗派。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卢纶、李益等。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 中唐时期

代表人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诗文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闻一多、朱自清、陈

寅恪等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公认的华夏诗歌的最高峰,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集前代之大成,内容上地负海涵,成一代诗史,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深受后世推崇。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统称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通称三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4. 晚唐时期

代表人物:李商隐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及李白(兼李商隐和李贺)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夸张和想象是浪漫主义最常用的两种手法。

(1)李白——诗仙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他的诗浪漫是大气而豪迈,飘逸清新。李白写梦境、仙境。

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2)李贺——诗鬼(李长吉,鬼才)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他的诗可以称奇,但流于冷怪气象高下差距很大,凄清瑰丽。李贺兼写鬼魅。 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著力。李贺的诗歌继承了楚辞和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也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又开创了一片神奇怪异的艺术境地。李贺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

征是幽峭冷艳、奇诡怪诞。李贺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荒诞怪异的意象,美妙的神仙世界、恐怖的鬼怪形象,以及种种奇奇怪怪的物象都被纳入到诗中,在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表达着他的精神世界。李贺的诗歌在构思与结构上也极具特色,其诗以想象、联想思维为线索,超越了现实的逻辑性,因而时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意象的组合均变幻莫测。李贺诗歌十分注重词汇的感情色彩和物象色彩的使用,冷艳凄楚的色彩体现着他怪诞的审美取向和力求奇峭的艺术追求。其诗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渲染、拟人等手法。

(3)李商隐

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终身陷入牛李党争而郁郁不得志。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在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杜甫

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的面目的创作方法。是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较大的包容性,它的主要的特征是艺术描写的真实,艺术形象的典型,以及思想的倾向性和感情的隐蔽性;在表现方法上利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的叙述与描写,冷静细腻的刻画人物和事件,从而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现实主义的描写的真实表现在重视细节的真实,生活是有无数细节构成,细节失真艺术形象就会失真,想象与虚构也要符合生活逻辑,生活本质占支配地位,艺术形象按照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艺术家的愿望生活。

艺术形象的典型主要是艺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是机械的描写而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任何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但思想感情地表达具有隐蔽性要求艺术家不是鲜明地直接表达,而是融入到形象通过对生活的直接描写自然而然的流露。

现实主义在具体表现时,呈现出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实主义经历了古代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是由于时代和社会以及个人性格遭遇共同作用形成的。他处于唐玄宗晚年, 又历经安史之乱, 一生不得志, 空有远大抱负而不能实现,

又加上个人性格正直, 在朝廷上也较不顺。所以, 这些致使他的作品多写现实的题材。忧国忧民, 针砭时弊, 久之便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盛唐诗歌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仍然有所体现。激情虽然在他的诗中受到抑制,却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雄伟壮大之美,也仍然是诗人的爱好。他的那些关于时事政治的诗篇,大抵是真诚情感的流露和结晶,而并非以预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为首要的出发点。从这些方面来说,杜甫与盛唐文化终究有很深的关联。

四.唐代各个诗派及其特点

1.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浪漫派 ——代表人物: 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 现实派 ——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

五.重要作品的分析

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思想内容: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3)对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4)艺术手法: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 “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 之 ” 和 “ 而 ” ),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

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5)历史意义:唐代诗文革新的代表作之一。

(6)现实意义:对我们研究初唐时期的诗歌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分析:

(1)写作背景:此诗经 “ 孤城 ” 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2)思想内容:思家怀乡。

(3)对比:首句 “ 黄河直上 ” ,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 “ 黄河 ” 为 “ 黄沙 ” 。然而 “ 黄沙直上 ” ,天昏地暗,那能看见 “ 白云 ” ?其实, “ 黄河直上 ” 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 “ 万仞山 ” ,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 ” ,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4)艺术手法: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 “ 一片孤城 ” ,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 孤城 ” 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 “ 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 “ 孤城 ” ,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 “ 愁杀行客见 ” 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 “ 怨杨柳 ” 。 “ 怨 ” 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有助于加深对这个 “ 怨 ” 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

而 “ 孤城 ” 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 “ 不须 ” 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 “ 不须 ” 的原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 ” 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 “ 王龙标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李君虞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 „ 何须 ' 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5)历史意义: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 “ 旗亭画壁 ” 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6)现实意义:向我们展示了盛唐时期很多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心理感受。

唐诗三百首

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1. 初唐时期

代表人物:

(1)“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有名的文学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诗骨”。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被后人称为诗骨。光宅进士, 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李苏杜”

杜审言(约645-708) ,字必简,汉族,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人。宋代“三苏”为其后裔。与李峤并称“苏李”。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盛唐时期

代表人物:

(1)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谥号“文献”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人。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张说: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封燕国公,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 齐名, 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 人称" 燕许大手笔" 。

(3)王翰(687至726)年 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其他诗人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祖咏,丘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诗派。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卢纶、李益等。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 中唐时期

代表人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诗文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闻一多、朱自清、陈

寅恪等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公认的华夏诗歌的最高峰,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集前代之大成,内容上地负海涵,成一代诗史,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深受后世推崇。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统称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通称三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4. 晚唐时期

代表人物:李商隐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及李白(兼李商隐和李贺)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夸张和想象是浪漫主义最常用的两种手法。

(1)李白——诗仙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他的诗浪漫是大气而豪迈,飘逸清新。李白写梦境、仙境。

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2)李贺——诗鬼(李长吉,鬼才)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他的诗可以称奇,但流于冷怪气象高下差距很大,凄清瑰丽。李贺兼写鬼魅。 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著力。李贺的诗歌继承了楚辞和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也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又开创了一片神奇怪异的艺术境地。李贺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

征是幽峭冷艳、奇诡怪诞。李贺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荒诞怪异的意象,美妙的神仙世界、恐怖的鬼怪形象,以及种种奇奇怪怪的物象都被纳入到诗中,在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表达着他的精神世界。李贺的诗歌在构思与结构上也极具特色,其诗以想象、联想思维为线索,超越了现实的逻辑性,因而时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意象的组合均变幻莫测。李贺诗歌十分注重词汇的感情色彩和物象色彩的使用,冷艳凄楚的色彩体现着他怪诞的审美取向和力求奇峭的艺术追求。其诗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渲染、拟人等手法。

(3)李商隐

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终身陷入牛李党争而郁郁不得志。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在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杜甫

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的面目的创作方法。是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较大的包容性,它的主要的特征是艺术描写的真实,艺术形象的典型,以及思想的倾向性和感情的隐蔽性;在表现方法上利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的叙述与描写,冷静细腻的刻画人物和事件,从而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现实主义的描写的真实表现在重视细节的真实,生活是有无数细节构成,细节失真艺术形象就会失真,想象与虚构也要符合生活逻辑,生活本质占支配地位,艺术形象按照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艺术家的愿望生活。

艺术形象的典型主要是艺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是机械的描写而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任何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但思想感情地表达具有隐蔽性要求艺术家不是鲜明地直接表达,而是融入到形象通过对生活的直接描写自然而然的流露。

现实主义在具体表现时,呈现出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实主义经历了古代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是由于时代和社会以及个人性格遭遇共同作用形成的。他处于唐玄宗晚年, 又历经安史之乱, 一生不得志, 空有远大抱负而不能实现,

又加上个人性格正直, 在朝廷上也较不顺。所以, 这些致使他的作品多写现实的题材。忧国忧民, 针砭时弊, 久之便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盛唐诗歌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仍然有所体现。激情虽然在他的诗中受到抑制,却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雄伟壮大之美,也仍然是诗人的爱好。他的那些关于时事政治的诗篇,大抵是真诚情感的流露和结晶,而并非以预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为首要的出发点。从这些方面来说,杜甫与盛唐文化终究有很深的关联。

四.唐代各个诗派及其特点

1.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浪漫派 ——代表人物: 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 现实派 ——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

五.重要作品的分析

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思想内容: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3)对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4)艺术手法: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 “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 之 ” 和 “ 而 ” ),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

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5)历史意义:唐代诗文革新的代表作之一。

(6)现实意义:对我们研究初唐时期的诗歌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分析:

(1)写作背景:此诗经 “ 孤城 ” 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2)思想内容:思家怀乡。

(3)对比:首句 “ 黄河直上 ” ,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 “ 黄河 ” 为 “ 黄沙 ” 。然而 “ 黄沙直上 ” ,天昏地暗,那能看见 “ 白云 ” ?其实, “ 黄河直上 ” 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 “ 万仞山 ” ,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 ” ,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4)艺术手法: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 “ 一片孤城 ” ,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 孤城 ” 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 “ 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 “ 孤城 ” ,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 “ 愁杀行客见 ” 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 “ 怨杨柳 ” 。 “ 怨 ” 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有助于加深对这个 “ 怨 ” 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

而 “ 孤城 ” 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 “ 不须 ” 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 “ 不须 ” 的原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 ” 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 “ 王龙标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李君虞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 „ 何须 ' 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5)历史意义: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 “ 旗亭画壁 ” 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6)现实意义:向我们展示了盛唐时期很多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心理感受。


相关内容

  • 选读课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论文
  • 唐诗三百首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满足我们认识历史的需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给人民造成的疾苦,比历史学家的叙述要生动感人得多.同时古典诗词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古典诗词 ...

  •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和唐诗观
  • 第!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和唐诗观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得人所称颂的政治声誉#$民主斗士%似乎成了他的徽号&但是#从时人评价与其遗著看#他在多数情况下是本分的'纯粹的学人&(联大八年)!闻一 ...

  • 冯唐式"唐诗百首":冯唐诗百首
  • 基本资料 冯唐式"唐诗百首":冯唐诗百首 作者: 冯唐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冯唐到目前为止所创作的116首诗歌,一如既往的笔调辛辣,用语直接.诗歌篇幅有限,冯唐用寥寥数语,表达对生活对爱情的直观态度.在阅读这 ...

  • 唐诗三百首简介
  • 唐诗三百首简介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 ...

  • [唐诗三百首]的典范意义
  • 唐诗经典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四 <唐诗三百首>的典范意义 (一)选诗典范 <唐诗三百首>虽然选目甚少,仅300余首,但众体皆备,成为古代初学诗歌创作时的典范,加以分体编纂,更易于初学者.就各体诗歌而言,<唐诗三百首 ...

  • 从李白的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卷总第22期)Ja册lofIr髓rM∞diaA鲥cLdt哪lU试戚ty(S.dalSd廿睇Edi6∞)N.42004(V016SumNo22) 从李白的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杨彩玉陈琪 摘要:数字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作用不同,这在唐诗 ...

  • hhui5PDF科技模板(1)
  • 好惠网 www.hhui5.com图书馆发展趋势及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图书馆发展总体趋势• 资源数字化 • 服务网络化 • 管理知识化面向发展的应对策略• 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 • 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并重 • 引导学生成长:推荐阅读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基础知识-人文.科技与外语 • 专 ...

  • 山东莒县龙山唐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小知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 ...

  • 古典诗歌库
  • 您的位置:渴望美好的百科精品博客 >>博文精品大全>>诗书宝典大全 >>诗歌库大全 古典诗歌库 诗词歌赋作品及理论 历代诗词歌赋作品汇编, 古典诗歌创作理论常识, 更多- 先秦, 汉代, 魏代, 晋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五代, 宋辽金, 元代, 明代, 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