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到底是什么?可否通俗化解释?

更新2015-03-24

尽我所能,给题主一个通俗而又不失专业的答案。

财务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融资问题。(Source of finance decision)

投资问题。(Investment decision)

股息分配问题。(Decision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dividend)

财务风险规避问题。(Decisions regarding hedging of financial risk)

通俗的讲,就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怎么分,以及怎么防止钱的不当流失。

更通俗地讲,你开了一家蛋糕店,面粉和奶油从哪里买,做什么样的蛋糕,以及把蛋糕卖给谁,还有,如何防止蛋糕变质。

我用一个故事引出后面的各种话题。

老李要开一家蛋糕店,他可以自投自营,那么他自己就是唯一的老板,股东。但当他开连锁蛋糕店时,他可能会觉得钱不太够了。于是,找张三李四王麻子一帮人借钱。

朋友一听老李要借钱都把他拉黑了,所以无助的老李只好苦大仇深地来银行。银行表示可以借给老李钱,但是要付利息。这个利息,就是借钱的成本(cost of debt)——老李占用一定时间里一定资金使用权所要支付的兑价。通俗的讲,就是用钱买钱。

找银行借钱要付利息,不划算,老李想空手套白狼。于是找到了土豪老王,望他入股成为蛋糕连锁店的股东,老李会怎么说呢:“老王啊,我要开连锁蛋糕店,您只要给我一百万,就可以占有我连锁店20%的股份,现在我只有一家店,但一旦有了您的投资,我明年就可以开二十家了,您到时候的股票价值也可以翻二十倍,到时候您愿意继续持有股票,就可以享受一年五万的分红,或者等我的公司上市了,卖出股票,从中赚取差价。”

老李口才不好,这笔钱看来是拿不到的,但他上面这段话暗含了股权融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初学财务管理者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好理解,就是利息,可股权融资的成本从何理解?按理说,入股是不需要返还的,这点没错。我们站在贪婪的融资者的角度讲,是不好理解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的,得站在更贪婪的投资者的角度看。

作为老王,你给老李钱是为了什么?控制权?呵呵,你觉得拿到钱的老李会理你么?你买了中石油股票就能让中石油降油价么?

我们进行股权投资是为了老李承诺的那二十倍的增值和一年五万的分红。只有一个老李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承诺虚无缥缈。但现在提供两个假设:

第一.有一万个老李要开蛋糕店。

第二.每个老李都要不断地找老王股权融资。

现在的老王的面对的就是一个对他有利的卖方市场了,卖什么?钱!

据以上两个假设和理性人假设,他一定会投资承诺收益最高的一个老李,并且,他不担心老李不努力兑现承诺,否则,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给你钱了,看你的店以后怎么办!

关于资本成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现在应该好理解了: 老王为了投资这个老李所放弃的投资另一个老李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就是被投资的这个老李的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

刚才假设的是卖方市场,老王可以漫天要价。现在再加一个假设:

有一万个老王。

一万个老李买钱,一万个老王卖钱,这就形成一个由一万个老李和一万个老王参与的完全竞争市场,经过多轮博弈,形成了一个价格,注意,这个价格不是股价,是这个股票市场的资本成本。当老李们以这个价格从老王们那里买钱时,双方的总收益是最大的。

和利息率一样,它表现为一个百分比,是单位价值股票所返还给投资者的必要报酬,达不到这个值,老王们就会去投资别的公司。

试想一家企业,有一千万股,分散在一百万的大小股东的手里,他们就是这里的老李,他们在卖股票,场外有一百万的投资者要买,他们就是这里的老王。老李卖股票,就是老李拿股票买钱。股票凭什么可以买钱?因为股票可以增值,可以分红,有“资本成本”。只有资本成本升高了,股票价值才会升高,股票才能买更多的钱,也就是股价增长了。但一味追求高财务成本意味着公司必须通过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它。那么企业的发展,从财务角度来讲,就是追求越来越高的投资收益率,超越现有的资本成本!

好了,这个故事最后阐述一下资本成本的定义: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

资本成本是融资问题里最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像买东西时人们最关心价格一样。

为了降低资本成本,企业的经营者们要煞费苦心。希望银行能降低利率,希望股民们能别那么贪婪,希望政府能降低所得税率。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而言,这些资本成本相对还是比较可控的,特别是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但对于一个上市的成熟企业而言,这些资本成本更多时候是被市场和政府决定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融资形式所带来的资本成本是不同的:一般来讲,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是高于债权融资的,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率来调整整体的资本成本。

首先,由于股东所面对的风险是大于银行的,所以,基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规律,他们的索求势必高于银行。

其次,利息是可以税前支付的,可以作为费用递减所得税。而股利却是从税后利润中分配,故不能作为费用抵税。

最后,在现实中,股权融资后的管理层的资本浪费现象是比债权融资严重多的。因为股权融资融到后是不用还,有些人拿到钱后就大把挥霍,进行很多与公司运营无关的消费。这间接提高了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

既然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比债权融资的高,那么一个成熟的企业自然更愿意借钱而不是融资,可问题是,高负债率又会提升公司的财务风险,于是银行会加息、股东会质疑,这就是个矛盾。所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确定一个恰当的负债率,就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资本成本。

在这里简单深入一下,企业面临的两大风险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公司所承担的债务水平有关,这是财务管理者所要面对的风险。经营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与融资决策(基本等同于债务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的所有其它风险,这是其它营运部门所要面对的。如果把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作出一个高低四象限的维度表的话,一般来讲企业会选择两种高低组合,而不是高高和低低的组合。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从融资方面给企业以保障,不至于经营者在一场马拉松上因为心肺功能失衡猝死掉了。

说到心肺功能,在我看来,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工作就像医院里的验血一样,大大小小的血糖、血酸、血小板数值等数据要搞清楚,从而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再对症下药,病都没弄清楚就给药。

如何评价,这就是财务管理要涉及的一个大问题。

通常我们有四大类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profitability)

流动能力指标(Liquidity)

杠杆指标(gearing)

投资者指标(investor)

本回答只想通俗阐明原理,故这里不摆公式。

点一下,盈利指标和投资者指标侧重的是收益,杠杆指标和流动性指标侧重的是风险。收益和风险,这是一对相伴相生的重要概念。

有了资本成本的概念,通过指标评价了公司的各方面健康状况,下面有了钱的老李就要找项目了。投资项目就得进行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里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现金流折现(DiscountedCash flow techniques),这里又要用到“资本成本”进行折现。这里我打了引号,原因我在后面说。

为什么要折现,零星的有些说法是这样的的: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货币是会贬值的、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明天的一块钱。这些话都是我曾经的老师给我说的,然后我就囫囵吞枣地开始学怎么折现。由于折现的方式很简单,所以至于为什么折现就没再细想了。于是,我有时就模糊地把这个折现率联想到了导致货币增值的利率和导致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率,认为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折现,后来发现和我有相同误解的还不是一个人。

其实都不是,项目评估里,折现的道理在于资本成本率的存在。

我现在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把这个道理通俗地说通。

假设我投资了一个项目,投资初始金额不知,年均投资收益率也不知,这是两个未知量。我知道的是,今天是2015年1月1日,而2017年1月1日,也就是两年后,我会收到121万元,还有就是,我的股东们要求我一年至少能让他的投资增值10%也就是资本成本10%。

两年后的121万,资本成本10%,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年均投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率相等(限定一个未知量,年均投资收益率),也为同10%的状况下,2015年1月1日,我最多只能通过投资100万(100万是用121万和10%率折现得到的)来达到两后得到121万的目标,否则,我就是失败的。比如,我投资了110万,最终虽然拿到了这121万,但收益率低于10%。

或者意味着,在我投资100万的状况下(限定另一个未知量,初始投资额),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至少得是资本成本率,10%,否则我就是拿不到这121万。

第一个“意味着”比较的是初始投资额和用确定的投资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率)折现了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只有初始投资额小于未来收益现值,我们才对得起股东,也还得起债务。注意:折现用的是资本成本率的数值,但不是用的资本成本率,我们只是假设年均投资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率!这样假设是为了限定一个未知量,从而方便比较另一个未知量——初始投资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这就是净现值法(NPV)。

第二个“意味着”则是在限定初始投资额、未来现金流、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求出内涵报酬率(不妨直接理解为年均投资收益率),比较内涵报酬率和资本成本率。这就是内涵报酬率法(IRR)。

这两个方法只是限定的与比较的未知数互换了一下,比较的结论是一致的。折现,就是个执果索因的过程。结果(投资收益)在未来,比较不清,所以我们限定过程(年均投资收益率),然后比较今天的原因(投资收益现值和初始投资)。或者,限定今天的原因,比较这个过程。

更新2015-03-24

尽我所能,给题主一个通俗而又不失专业的答案。

财务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融资问题。(Source of finance decision)

投资问题。(Investment decision)

股息分配问题。(Decision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dividend)

财务风险规避问题。(Decisions regarding hedging of financial risk)

通俗的讲,就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怎么分,以及怎么防止钱的不当流失。

更通俗地讲,你开了一家蛋糕店,面粉和奶油从哪里买,做什么样的蛋糕,以及把蛋糕卖给谁,还有,如何防止蛋糕变质。

我用一个故事引出后面的各种话题。

老李要开一家蛋糕店,他可以自投自营,那么他自己就是唯一的老板,股东。但当他开连锁蛋糕店时,他可能会觉得钱不太够了。于是,找张三李四王麻子一帮人借钱。

朋友一听老李要借钱都把他拉黑了,所以无助的老李只好苦大仇深地来银行。银行表示可以借给老李钱,但是要付利息。这个利息,就是借钱的成本(cost of debt)——老李占用一定时间里一定资金使用权所要支付的兑价。通俗的讲,就是用钱买钱。

找银行借钱要付利息,不划算,老李想空手套白狼。于是找到了土豪老王,望他入股成为蛋糕连锁店的股东,老李会怎么说呢:“老王啊,我要开连锁蛋糕店,您只要给我一百万,就可以占有我连锁店20%的股份,现在我只有一家店,但一旦有了您的投资,我明年就可以开二十家了,您到时候的股票价值也可以翻二十倍,到时候您愿意继续持有股票,就可以享受一年五万的分红,或者等我的公司上市了,卖出股票,从中赚取差价。”

老李口才不好,这笔钱看来是拿不到的,但他上面这段话暗含了股权融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初学财务管理者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好理解,就是利息,可股权融资的成本从何理解?按理说,入股是不需要返还的,这点没错。我们站在贪婪的融资者的角度讲,是不好理解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的,得站在更贪婪的投资者的角度看。

作为老王,你给老李钱是为了什么?控制权?呵呵,你觉得拿到钱的老李会理你么?你买了中石油股票就能让中石油降油价么?

我们进行股权投资是为了老李承诺的那二十倍的增值和一年五万的分红。只有一个老李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承诺虚无缥缈。但现在提供两个假设:

第一.有一万个老李要开蛋糕店。

第二.每个老李都要不断地找老王股权融资。

现在的老王的面对的就是一个对他有利的卖方市场了,卖什么?钱!

据以上两个假设和理性人假设,他一定会投资承诺收益最高的一个老李,并且,他不担心老李不努力兑现承诺,否则,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给你钱了,看你的店以后怎么办!

关于资本成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现在应该好理解了: 老王为了投资这个老李所放弃的投资另一个老李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就是被投资的这个老李的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

刚才假设的是卖方市场,老王可以漫天要价。现在再加一个假设:

有一万个老王。

一万个老李买钱,一万个老王卖钱,这就形成一个由一万个老李和一万个老王参与的完全竞争市场,经过多轮博弈,形成了一个价格,注意,这个价格不是股价,是这个股票市场的资本成本。当老李们以这个价格从老王们那里买钱时,双方的总收益是最大的。

和利息率一样,它表现为一个百分比,是单位价值股票所返还给投资者的必要报酬,达不到这个值,老王们就会去投资别的公司。

试想一家企业,有一千万股,分散在一百万的大小股东的手里,他们就是这里的老李,他们在卖股票,场外有一百万的投资者要买,他们就是这里的老王。老李卖股票,就是老李拿股票买钱。股票凭什么可以买钱?因为股票可以增值,可以分红,有“资本成本”。只有资本成本升高了,股票价值才会升高,股票才能买更多的钱,也就是股价增长了。但一味追求高财务成本意味着公司必须通过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它。那么企业的发展,从财务角度来讲,就是追求越来越高的投资收益率,超越现有的资本成本!

好了,这个故事最后阐述一下资本成本的定义: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

资本成本是融资问题里最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像买东西时人们最关心价格一样。

为了降低资本成本,企业的经营者们要煞费苦心。希望银行能降低利率,希望股民们能别那么贪婪,希望政府能降低所得税率。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而言,这些资本成本相对还是比较可控的,特别是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但对于一个上市的成熟企业而言,这些资本成本更多时候是被市场和政府决定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融资形式所带来的资本成本是不同的:一般来讲,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是高于债权融资的,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率来调整整体的资本成本。

首先,由于股东所面对的风险是大于银行的,所以,基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规律,他们的索求势必高于银行。

其次,利息是可以税前支付的,可以作为费用递减所得税。而股利却是从税后利润中分配,故不能作为费用抵税。

最后,在现实中,股权融资后的管理层的资本浪费现象是比债权融资严重多的。因为股权融资融到后是不用还,有些人拿到钱后就大把挥霍,进行很多与公司运营无关的消费。这间接提高了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

既然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比债权融资的高,那么一个成熟的企业自然更愿意借钱而不是融资,可问题是,高负债率又会提升公司的财务风险,于是银行会加息、股东会质疑,这就是个矛盾。所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确定一个恰当的负债率,就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资本成本。

在这里简单深入一下,企业面临的两大风险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公司所承担的债务水平有关,这是财务管理者所要面对的风险。经营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与融资决策(基本等同于债务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的所有其它风险,这是其它营运部门所要面对的。如果把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作出一个高低四象限的维度表的话,一般来讲企业会选择两种高低组合,而不是高高和低低的组合。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从融资方面给企业以保障,不至于经营者在一场马拉松上因为心肺功能失衡猝死掉了。

说到心肺功能,在我看来,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工作就像医院里的验血一样,大大小小的血糖、血酸、血小板数值等数据要搞清楚,从而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再对症下药,病都没弄清楚就给药。

如何评价,这就是财务管理要涉及的一个大问题。

通常我们有四大类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profitability)

流动能力指标(Liquidity)

杠杆指标(gearing)

投资者指标(investor)

本回答只想通俗阐明原理,故这里不摆公式。

点一下,盈利指标和投资者指标侧重的是收益,杠杆指标和流动性指标侧重的是风险。收益和风险,这是一对相伴相生的重要概念。

有了资本成本的概念,通过指标评价了公司的各方面健康状况,下面有了钱的老李就要找项目了。投资项目就得进行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里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现金流折现(DiscountedCash flow techniques),这里又要用到“资本成本”进行折现。这里我打了引号,原因我在后面说。

为什么要折现,零星的有些说法是这样的的: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货币是会贬值的、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明天的一块钱。这些话都是我曾经的老师给我说的,然后我就囫囵吞枣地开始学怎么折现。由于折现的方式很简单,所以至于为什么折现就没再细想了。于是,我有时就模糊地把这个折现率联想到了导致货币增值的利率和导致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率,认为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折现,后来发现和我有相同误解的还不是一个人。

其实都不是,项目评估里,折现的道理在于资本成本率的存在。

我现在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把这个道理通俗地说通。

假设我投资了一个项目,投资初始金额不知,年均投资收益率也不知,这是两个未知量。我知道的是,今天是2015年1月1日,而2017年1月1日,也就是两年后,我会收到121万元,还有就是,我的股东们要求我一年至少能让他的投资增值10%也就是资本成本10%。

两年后的121万,资本成本10%,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年均投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率相等(限定一个未知量,年均投资收益率),也为同10%的状况下,2015年1月1日,我最多只能通过投资100万(100万是用121万和10%率折现得到的)来达到两后得到121万的目标,否则,我就是失败的。比如,我投资了110万,最终虽然拿到了这121万,但收益率低于10%。

或者意味着,在我投资100万的状况下(限定另一个未知量,初始投资额),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至少得是资本成本率,10%,否则我就是拿不到这121万。

第一个“意味着”比较的是初始投资额和用确定的投资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率)折现了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只有初始投资额小于未来收益现值,我们才对得起股东,也还得起债务。注意:折现用的是资本成本率的数值,但不是用的资本成本率,我们只是假设年均投资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率!这样假设是为了限定一个未知量,从而方便比较另一个未知量——初始投资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这就是净现值法(NPV)。

第二个“意味着”则是在限定初始投资额、未来现金流、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求出内涵报酬率(不妨直接理解为年均投资收益率),比较内涵报酬率和资本成本率。这就是内涵报酬率法(IRR)。

这两个方法只是限定的与比较的未知数互换了一下,比较的结论是一致的。折现,就是个执果索因的过程。结果(投资收益)在未来,比较不清,所以我们限定过程(年均投资收益率),然后比较今天的原因(投资收益现值和初始投资)。或者,限定今天的原因,比较这个过程。


相关内容

  •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10个为什么?"
  •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10个为什么?" 按:教育当随时代,时代呼唤政治教育改革.那么,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怎么改,改什么?军区党委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求实.求新.求活.求效果"的整体改革思路.军区刘书田政委还针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众自我教 ...

  • 质能方程E=MC2,为什么要乘以光速的平方?通俗解释
  • 爱因斯坦最著名的公式E=MC2可谓是家喻户晓.上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公式在原子弹的研发中起到了关键性的理论支持. 人们以前往往认为 质量小的物体,能量也大不到哪里去.但质能方程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原有思维的藩篱. 一个物体的质量再小,它完全释放的能量却是巨大,原因在于 即便质量再小 只要乘以光 ...

  • 试用期间,是否必须缴纳社会保险
  • 新<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实操 应对策略与有效调岗调薪.裁员解雇及违纪问题员工处理技巧2016年6月3--4日 上海(A单元).2016年6月17-18日北京(A单元).2016年6月24-25日深圳(2016年7月1--2日 上海(B单元 ...

  • 九年级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 九年级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3.懂得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培养自我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学习难点:掌握中考说 ...

  • 写好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 写好审计报告应避免的十个错误10 MISTAKES SHOULD BE AVOIDED IN  AUDIT REPORTS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审计工作的成果主要反映在审计报告中,逻辑清晰.用词准 ...

  • 培养小学生思维有序性
  •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先后秩序展开的.事物的不同秩序,决定事物的不同结构,从而导致不同的功能.同样是碳原子,由于排列秩序不同,便组成了世界上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柔软的石墨和坚硬的金刚石.同样是32颗象棋子,在不同的棋手手里,既可 ...

  • 两会最受关注的六个能源话题
  •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秀强 (微信公号:能源观察) 从目前能源行业发展的形势看,能源革命的新问题与尾大不掉的老问题并存.这决定,能源话题将贯穿两会始末,无论他们为民请命,还是为己陈情. (图片来源网络) 全国两会不仅是秀场,更是利益博弈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代表们将为各自的利益群体请愿,在这个国 ...

  • 各类文件字体及间距要求
  • 各类文件字体及间距要求 常规文件 一.标题: 方正小标宋体(简体).小二号字 二.正文: 仿宋GB2312.四号字 三.行间距: 1.标题:"固定值"36-38磅之间,以36磅为宜 2.正文:"固定值"21-24磅之间,以24磅为宜 四.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 ...

  • 科学网-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 王善勇的博文
  • 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说来惭愧,实在是out了,因为直到前两天我才咬咬牙狠狠心把我原来那部老掉牙的诺基亚手机换成了目前大街上标配的智能手机.为什么说非得咬咬牙呢,至于这样吗?老实说手机这个东西,再智能,功能再强大,能强得过电脑吗?家里,办公室已经有了不知比智能手机强大多少倍的优质电脑,我实 ...